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
单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疗法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效果

单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疗法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效果真人外教一对一《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23 年第18 卷第13 期·临床医学·55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的时间、术毕至拔管的时间、术毕至苏醒的时间、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分[4]、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其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如恶心、喉痉挛、呼吸抑制)的发生率。
PAED的总分为20分,患儿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风险越高。
1.5统计学方法用SPSS 19.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两组患儿手术的时间相比,P>0.05。
小剂量组患儿术毕至拔管的时间和术毕至苏醒的时间均短于大剂量组患儿,其PAED评分低于大剂量组患儿,P<0.05。
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sx±)组别例数手术的时间(min)术毕至拔管的时间(min)术毕至苏醒的时间(min)PAED评分(分)大剂量组2542.59±7.5815.26±3.4813.86±4.167.74±3.74imes 小剂量组2543.05±7.9212.34±3.0510.37±3.19 5.74±2.63 t值0.210 2.075 2.375 2.187P值0.8350.0430.0220.0342.2对比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小剂量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4%(1/25),大剂量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20%(5/25),二者相比,P<0.05。
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

均胎龄(37.54±0.82)周;出 生 时 体重 2.7~6.3kg, 平均体重(3.58±0.37)kg;黄 疸 出 现 时 间 1~4d,平 均时间(1.73±0.52)d。 观 察 组 男 26 例,女 22 例; 胎龄34~42周,平均胎龄(37.68±0.74)周;出 生时 体重 2.5~6.2kg,平 均 体 重 (3.51±0.28)kg;黄 疸 出现时间1~4d,平均 时 间 (1.70±0.43)d。 两 组 患 儿上述一般临床资 料 比 较,差 异 没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均 符合临床新 生儿 ABO 溶血症的诊 断 标 准;(2)所 有 患 儿 改 良 直 接 Coombs试验或者抗体释放 实 验结果 为 阳 性;(3) 患儿家属均知 晓 本 研 究 内 容 和 目 的,同 意 配 合 并 签 署知情同意书;(4)本 研 究 经 医 院 伦 理 委 员 会 批 准。 排除标准:(1)除 ABO 溶血症外伴其他血液疾病者; (2)依 从 性 差 或 资 料 不 全 者 。 1.2 方 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低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 白(深圳市卫光生物制品股份有限 公 司生产;国药准 字 S20043008)治疗,0.5g/kg,1次/d,连续治疗2d。
观察组患儿采用高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 白 (1g/kg,1 次/d,治 疗 1d)联 合 双 面 蓝 光 照 射 治 疗 。 蓝光箱 的 温 度 为 30~32℃,湿 度 为 55% ~65%;患 儿裸体进入蓝 光 箱,与 灯 光 相 距 20~25cm,注 意 遮 盖 患 儿 会 阴 部 和 眼 部。 蓝 光 波 长 主 峰 是 420~
(1)比 较 两 组 患 儿 的 黄 疸 消 退 时 间 和 住 院 时 间 ; (2)比较治疗 前、后 两 组 患 儿 的 血 清 总 胆 红 素 水 平; (3)不 良 反 应 发 生 率 :发 热 、皮 疹 、腹 泻 、烦 躁 哭 闹 等 。 1.4 统 计 学 方 法
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

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摘要ABO溶血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溶血病,由于临床表现轻微,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因此难以统一治疗方案。
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照射出现在临床治疗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ABO溶血性疾病的治疗。
本文就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引言ABO溶血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溶血性疾病,通常用于描述Rh阴性孕妇与Rh阳性胎儿产生抗体的情况。
然而,ABO溶血性疾病同样普遍,据统计,其发病率达到了20%~30%。
在新生儿ABO溶血性疾病的治疗方面,过去主要采用的是全血或血浆置换、输注新鲜冷冻血浆及对照血清等方法,虽然有效但存在很多局限性和争议。
近年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照射成为了一项新的治疗方式。
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驱散血型异体抗原进入血液研究表明,ABO血型抗原存在于红细胞膜中,丙种球蛋白通过与血型抗原结合,在很大程度上不会跨越血脑屏障,因而形成丙种球蛋白治疗ABO溶血性疾病的安全性。
蓝光照射可促进丙种球蛋白与红细胞膜内抗原的结合丙种球蛋白与红细胞膜内抗原结合是治疗ABO溶血病的关键,而蓝光照射能够加速丙种球蛋白与红细胞膜内抗原的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避免并发症发生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观察发现,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作为溶血疾病的治疗药物表现出很好的安全性,依赖于丙种球蛋白所在的混悬液和输入剂量,可能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
而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照射可以避免上述并发症发生。
因为蓝光照射可以使丙种球蛋白更加易于与红细胞内血型抗原结合,减少了丙种球蛋白的用量,从而减少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有效缓解溶血症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照射治疗ABO溶血性疾病对于患儿缓解溶血症状和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均有很好的效果。
研究表明,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时会与红细胞中的抗原结合,再通过蓝光照射,促进结合的释放,从而缓解溶血症状。
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分析

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显著差异性,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该疾病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双面蓝光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389-01基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了详细的了解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其中,男29例,女27例;患者年龄分布在1—12天之间,平均年龄为6.51±0.24天;患者出生时体重分布在2—5kg之间,平均体重为3.47±0.36kg;分析患者出现黄疸时间,15例患者在24小时之内出现,13例患者在24—48小时内出现;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以及出生体重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进行治疗。
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分析

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深入细致的分析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
方法: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22年4月前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共计有54例,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单一组(蓝光治疗)和联合组(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每组27例,比较治疗结果。
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比单一组高,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患儿总胆红素(TBil)指标比单一组低,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指标比单一组高,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运用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确切,对改善患儿机体相关指标,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蓝光;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出现溶血性黄疸主要是因为红细胞被严重破坏,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内含量大于标准范围促使患者皮肤、黏膜等发黄的表现。
通常新生儿黄疸是出现在娩出28 d左右的婴儿,包括生理及病理性;其中生理性黄疸能够自行消失,但是病理性黄疸需治疗[1]。
临床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大都是运用蓝光照射法,而因为新生儿ABO溶血导致的病理性黄疸,仅运用蓝光照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在治疗溶血性疾病中丙种球蛋白是比较多用的药物,可以显著的抑制溶血途径,其效果很显著[2]。
此次就2020年7月到2022年4月前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共计有54例,探析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20年7月到2022年4月前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共计有54例,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单一组(蓝光治疗)和联合组(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每组27例;联合组出生时间2-30d,平均(15.69±2.31)d,黄疸出现时间1.2-3.2d,平均(1.69±0.31)d,男15例,女12例;单一组出生时间1-29d,平均(15.25±2.19)d,黄疸出现时间1.3-3.1d,平均(1.36±0.25)d,男16例,女11例。
大剂量静脉丙球联合连续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疗效观察

大剂量静脉丙球联合连续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疗效观察徐艳鸿【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年(卷),期】2014(000)016【摘要】目的:研究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连续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疗效。
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新生儿ABO溶血患儿5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连续光疗和大剂量静脉丙球800mg/(kg·日)(诊断明确即用药,连用2天)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连续光疗,观察胆红素、HCT与RBC的变化情况、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两组间治疗后胆红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HCT及R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HCT及RB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持续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有明显疗效,可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减少治疗时间,阻断溶血现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61-61,63)【作者】徐艳鸿【作者单位】244000安徽省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分析 [J], 何英2.α-1b干扰素联合静脉丙球治疗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 [J], 刘品3.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间断光疗治疗的护理 [J], 彭冬梅4.静脉丙球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干预疗效观察 [J], 唐风英;周家进5.单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效果 [J], 陈淑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效果观察

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
的治疗效果观察
1.2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其常规治疗,维持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水电解质平衡,并补充患儿机体所需营养,感染者行抗感染治疗。
于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均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给予患儿
2.5 g丙种球蛋白行静脉滴注,连续用药3 d。
同时,对患儿进行持续性蓝光照射,设定波长、单面功率与灯管距皮肤距离分别为425~475 nm、160 W和33~50 cm,连续照射3 d,停止1 d后,根据每位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标水平给予其对症支持疗法。
对照组患儿均单纯性采用蓝光照射,具体治疗方法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胆红素日均下降值、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治疗后患儿并发症情况等。
1.4统计学分析记录并整合本次研究数据,均利用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比较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分别为t和χ2,P。
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效果

2020年4月临床医学DOI :10.19347/ki.2096-1413.202010032作者简介:王宁(1976-),女,汉族,陕西宝鸡人,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儿科(西医)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通讯作者:李妙利,E -mail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使得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超出正常水平而导致患者皮肤、黏膜等发黄的一种临床症状和体征。
新生儿黄疸多见于娩出28d 左右的婴儿,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临床干预,可自行消失,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临床干预治疗[1]。
新生儿黄疸在临床上多采用蓝光照射治疗,但由新生儿ABO 溶血引发的病理性黄疸,单纯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欠佳,需结合对症药物治疗方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丙种球蛋白是临床治疗溶血性疾病的常用药,能够有效阻断溶血途径。
有研究显示,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ABO 溶血性黄疸中具有较好的疗效[2]。
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 溶血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出生且被检出患有ABO 溶血性黄疸的7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
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出生时间1~29d ,平均出生时间(14.63±2.60)d ;出生体重2.73~4.00kg ,平均体重(3.35±0.65)kg ;黄疸出现时间1~3d ,平均出现时间(1.68±0.22)d 。
观察组男18例,女18例;出生时间1~28d ,平均出生时间(14.50±2.67)d ;出生体重2.74~4.02kg ,平均体重(3.38±0.64)kg ;黄疸出现时间1~2d ,平均出现时间(1.63±0.25)d 。
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效果分析

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效果分析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溶血性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注意补充营养,对存在感染因素者进行抗感染处理,观察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连续3 d,并进行蓝光照射,无论皮测胆红素是否正常均连续蓝光持续照射72 h,之后停止照射24 h,之后根据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则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日均胆红素下降幅度及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并统计两组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发热及腹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退黄效率高,治疗周期短,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丙种球蛋白;蓝光;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母婴血型不合尤其是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如果溶血速度过快将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形成,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核黄疸的发生,严重影响患儿预后[1],研究提示加强新生儿管理,在产婴区将可能出现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列为高危人群,早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2],临床效果较好,能达到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缩短住院天数的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溶血性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出生体重≥3 kg 19例,400 μmol/L 27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出生体重≥3 kg 20例,400 μmol/L 28例。
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分析

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分析陈占稳【摘要】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方法将117例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按随机数表法分成A、B两组,A组55例,B组62例.A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蓝光照射治疗,B组患儿在A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儿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和总胆红素水平,并记录患儿黄疸消失时间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HCT、RBC和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均下降(P<0.05),B组低于A组(P<0.05);B组HCT 和RBC水平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CT和RBC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黄疸消退时间[(4.51±0.98)d]短于A组[(6.70±1.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7%)和B组(6.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ABO 溶血性黄疸临床效果较好,可从根本上抑制溶血反应的进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13【总页数】2页(P2376-2377)【关键词】ABO溶血性黄疸;丙种球蛋白;蓝光照射【作者】陈占稳【作者单位】临颍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南漯河 46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因为血细胞破裂,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的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ABO溶血性黄疸是由于母亲与新生儿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性黄疸,也是最为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以母亲为O型血,婴儿为A、B型血最为常见,且该类型病情较重[1]。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对促进黄疸快速消失的意义分析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对促进黄疸快速消失的意义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症治疗中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意义。
方法:溶血症新生儿取样63例,皆为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平衡序贯法分组,行常规治疗(常规组,n=32)和常规治疗+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试验组,n=31),比较血红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总有效率、黄疸出现及消失时间,观察恢复进度。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红蛋白(137.08±9.64)g/L,总有效率96.77%(30/31),比常规组(124.35±9.17)g/L、75.00%(24/32)高,总胆红素(121.15±31.87)μmol/L,比常规组(148.27±28.29)μmol/L低,住院(3.60±1.28)d,光疗(2.43±1.26)d,比常规组少,黄疸(1.04±0.25)d出现,(2.20±1.31)d消失,比常规组早,P<0.05。
结论:新生儿溶血症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血红蛋白、总胆红素指标,促进黄疸快速消失,值得借鉴。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症;治疗方法;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新生儿溶血症属于一种同族免疫性溶血病,诱发原因与母婴血型不合有关,患儿可表现为肝脾肿大、贫血、黄疸、水肿等临床症状[1],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肺出血、呼吸衰竭,危及患儿生命,目前,丙种球蛋白是治疗此病的常用药物,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参考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63例溶血症新生儿资料,主要分析探究了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溶血症新生儿取样63例,皆为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平衡序贯法分组,行常规治疗(常规组,n=32)和常规治疗+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试验组,n=31)。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护理_汪洪美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护理汪洪美(浙江省开化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浙江开化324300) 摘 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间断光疗治疗的护理。
方法将49例新生儿ABO溶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为观察组,早期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间断光疗,B组24例为对照组,仅给予间断光疗。
结果治疗72h后血清胆红素值A组低于B组(P<0.05),A组患儿皮肤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较B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缩短病程。
护理重点是做好输注丙种球蛋白时的护理、光疗前的准备、光疗中的观察护理、光疗后的护理。
关键词 新生儿ABO溶血 光疗 护理 Key words Neonatal ABO hemolytic Phototherapy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72,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3)07-0648-02 作者简介:汪洪美(1974-),女,浙江,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以胎儿水肿和(或)黄疸、贫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致死亡或遗留严重后遗症,其中ABO血型不合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最常见原因[1]。
2005年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新生儿ABO溶血病49例,其中25例予早期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间断光疗治疗,并且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的新生儿49例,其中男29例,女20例,日龄1~3d,出生体重在2.0~3.4kg,黄疸发生于24h内或进展快,其中有2例为重症。
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为观察组,B组24例为对照组,患儿入院时血清胆红素值分别为(305.7±63.6μmol/L和(298.6±60.8)μmol/L,均为ABO系统血型母子不合,直接试验combs(改良法)及患儿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或血清游离抗体阳性[1]。
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

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和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43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1例,治疗组22例。
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血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
结果:治疗组降低血清胆红素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治疗3~4天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
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ABO溶血可加速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减少换血机率,特别是对于没有换血条件的医院,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新生儿ABO溶血病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of neonatal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Methods:43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21 cases,the treatment group 22 cases.The treatment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given 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Both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each check serum total bilirubin,hemoglobin and reticulocytes.Result:the treatment group to reduce the efficacy of serum bilirubin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hemoglobin level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reatment of 3~4d after the hemoglobin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1).Conclusion: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of neonatal ABO hemolytic support can accelerate the rate of decline of serum bilirubin to prevent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reducing shake-up probability,especially for the conditions of the hospital is not shake-up,there is a high clinical value.Key Words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Newborn;ABO hemolytic disease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原则为控制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避免因溶血引起的高胆红素症给新生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减少换血几率。
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观察

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静脉用丙球种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A组)24例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B组)24例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球种蛋白,连用1~3 d。
记录患儿血清胆红素治疗前后变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的比较。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较低,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在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的黄疸在治疗后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快。
结论:早期静脉注射大量丙种球蛋白能阻断溶血过程,溶血过程的阻断加快了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下降速度,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起到很好作用,且不易引起并发症,缩短疗程。
标签:ABO溶血病;丙种球蛋白;新生儿新生儿ABO溶血病能引起新生儿一系列并发症,且大多有黄疸现象,重者易导致胆红素脑病和溶血性贫血[1],若不及时治疗,更可导致永久性听力障碍、智能落后、脑瘫等残疾而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及早治疗。
为探讨治疗ABO溶血病中的有效方法,笔者选择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方法,对ABO溶血病患儿进行治疗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9年8月-2011年4月就诊的4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胎龄(39.6±0.6)周,日龄(1.54±0.96)d,体重(2.80±1.46)kg;观察组24例患儿,胎龄(39.9±0.7)周,日龄(1.69±0.82)d,体重(2.10±0.40)kg。
两组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2],均为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无其他疾病。
1.2 方法对照组:蓝光照射,光疗时间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水平在治疗前后略有变化,但两组水平基本相等;观察组的黄疸在治疗后消退时间较对照组快,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护理

均 为 A O系 统 血 型 母 子 不 合 , 接 C o b 试 验 ( 良法 ) B 直 om s 改 及
患儿 红细 胞 抗 体 释 放 试 验 或 血 清 游 离 抗 体 阳性 。
1 2 治 疗方 法 . 12 1 药 物 治 疗 .. 早 期 采 用 人 血 丙 种 球 蛋 白 10—20m / 0 0 g
2 2 2 蓝 光 照 射 的 护 理 ..
病2 1例 予 早 期 静 脉 使 用 丙 种球 蛋 白 ( 球 ) 合 蓝 光 间 歇 照 丙 联 射治疗 , 且给予精心护理 , 果无并发症发生 , 治愈出院 , 并 结 均
现报 道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2 2 2 1 卧位 舒 适 . ..
的 、 意 事 项 , 心 解 释 家 长 提 出 的 疑 问 , 可 能 避 免 发 生 医 注 耐 尽
患矛盾 。
溶 血 病 的 8 . % , 疗 不 及 时 或 疗 效 差 易 致 核 黄 疸 的 发 57 治
生 。20 0 6年 3月- 2 1 - 0 0年 1 我 院对 收 治 的新 生 儿 溶 血 月
引 起 胎 儿 红 细 胞 破 坏 , 现 溶 血 , 为母 亲 O 型 、 儿 A型 或 出 多 婴 B型 … 。我 国新 生 儿 A O 血 型 不 合 引 起 的 溶 血 约 占新 生 儿 B
紧适 宜 , 换 清 洁 纸 尿 裤 , 护 眼 睛 及 会 阴 部 。 更 保 22 1 3 与 患儿 家 长 沟通 向 患 儿 家 长 讲 解 蓝 光 照 射 的 目 . ..
[ 献标识码] B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08—84 ( 02 0 8 9 2 1 )4—04 0 4 3— 2
丙种球蛋白与光疗联合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疗效分析

治疗 后 1 3 8 5±2 01 。3 7 2 4 - 0 6 8 O 3 8±0 0 7 。2 0 8 5 2土5 4 2 1
注: 与对照组相 比。 尸 <0 0 5, 与治疗前相比 . P <0 0 5
效保证 , 但单纯应用上述方法疗效欠佳 [ 1 l 。近年来, 随着对该病研 善贫血症状, 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此 , 我院对 4 0例 A B O — H D N 患儿应用 M G与光疗联合治疗, 收效显著 ,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1 . 2方法
统, 造成 血管外溶 血 。上述作用 主要依赖 于免疫球 蛋 白活性 片 段F c 受体 中的巨噬细胞进行介导 。
蓝光 照射是 A B O — H D N的主要治疗方法, 通过光疗能够将胆
对 照组患儿 入 院后给予 苯 巴比妥、 白蛋 白 1 g /( k g・ d ) 及
严重情况下换血治疗也是改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 、 贫血症状 的有
驯
研究组
例数
时间
№ ( g / ) (
)
4 0 治疗 前
治疗 后
1 6 3 5 4 - 2 0 5 4 6 3±0 9 2 0 4 5±0 0 7 31 0 2 5 4 - 3 8 3
例; 出生体重 : 2 7 0 0~ 4 0 0 0 g ; 胎龄 3 7~ 4 1 周; 日龄 ≤ 4 d ; 黄 AB O — H D N是 母 婴血 型不合所 致 的免疫 性溶血 疾病 , 胎儿
疸 出现 时间在 ( 1 . 7 0 +0 . 5 5 ) d 。根据 随机数字表法将 8 0例患儿 细胞 进至母体后 , 刺激母体 出现 I g G血型抗体 】 , 而 当此类抗体 平均 分为研究 组与对 照组 , 每组各 4 O例。在一般 情况对 比中, 在胎儿血循 环中与红 细胞抗原结合 后 , 破 坏 了单核 巨噬细胞 系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王雪茹【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27【摘要】目的研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50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800 mg/(kg·d),待新生儿溶血试验诊断明确即用药,连用1~2天,同时给予蓝光照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情况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胆红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和48 h后,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有明显疗效,可以使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减少治疗时间,阻断溶血现象,安全有效.【总页数】3页(P112-114)【作者】王雪茹【作者单位】新沂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江苏新沂 22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相关文献】1.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 [J], 林志波2.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效果分析 [J], 黄美珍3.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陈传兵4.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效果 [J], 王宁; 李妙利5.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J], 俞彬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蓝光照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影响分析

蓝光照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影响。
方法:随机均分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科接诊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n=80)。
试验组用丙种球蛋白和光疗法,对照组用光疗法。
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
结果:关于住院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与光疗时间: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短(P<0.05)。
不良反应:试验组发生率低至2.50%,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15.0%,相比较下,试验组发生率更低(P<0.05)。
总胆红素: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低至(132.18±25.79)umol/L,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209.36±30.53)umol/L,相比较下,试验组总胆红素水平更低(P<0.05)。
结论: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联用丙种球蛋白和光疗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病情恢复更快,总胆红素水平降低也更加明显。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价值;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光疗;联合治疗【前言】临床上,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十分常见,通常是由母子血型不合所致,可引起黄疸、核黄疸与贫血等问题,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导致心力衰竭,危及生命[1]。
本文选取80名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2021年6月-2023年6月),着重分析丙种球蛋白和光疗法联合用于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科接诊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n=80)进行随机分组。
试验组40人中:女孩24人,男孩16人,胎龄范围37-41w,均值达到(38.24±0.62)w。
对照组40人中:女孩13人,男孩27人,胎龄范围37-41w,均值达到(38.63±0.73)w。
2组胎龄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排标准纳入标准:(1)新生儿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黄疸;(2)新生儿家属同意加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大剂量滴注丙种球蛋白结合长时间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疗效。
方法:对2006~2007年收治出生后3 d内出现的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52例患儿,将其中早期大剂量滴注丙种球蛋白结合长时间蓝光照射治疗的26例作为治疗组,余26例只按常规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
结果:两组均有确切疗效,治疗组在退黄效果、疗程、溶血程度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在发现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时即给予大剂量滴注丙种球蛋白结合长时间蓝光照射治疗,对控制继续溶血、退黄有确切疗效,并能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蓝光照射;ABO溶血性黄疸;婴儿,新生[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high dose 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 pl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on neonatal ABO hemolytic jaundice. Methods: 52 cases of neonatal ABO hemolytic jaundice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hal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high dose 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 pl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while, the control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herapy. Results: Both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were improved, of which the former one showed better effects of eliminating jaundice, shorter course of treatment.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high dose 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 pl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in time can decrease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ith confirmed effects on neonatal ABO hemolytic jaundice.
[KEY WORDS]Immune globulin; Blue light irradiation; Neonatal ABO hemolytic jaundice; Infant, neonate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
以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最为多见。
早年已有学者报道大剂量滴注丙种球蛋白防治新生儿溶血病[1],现将2006~2007年间收治的52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入选标准 2006~2007年收治的52例出现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患儿,日龄1~3 d,均为足月儿,男女不限。
诊断标准均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
入选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日龄平均1.4 d,体重(2 984±182) g,胎龄(39.8±
2.6)周,其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16例。
对照组26例,
其中男性13例,女性13例,日龄平均1.6 d,体重(3 024±194) g,胎龄(39±1.8)周,其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14例。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性别、日龄、出生体重、胎龄及病因差异无显著性(P0.05)。
1.1.2 排除标准治疗前曾用其他免疫疗法,伴有RH溶血;具G6PD 缺乏症、肝炎综合症、胆道闭锁、消化道畸形、地中海贫血等先天性疾病;严重溶血有核黄疸征象患儿、败血症患儿;选择性IgA缺乏症患儿;DBIL68.4 μmol/L。
1.2 剂量和方法
以随机、对照开放方法将入选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别入选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26例患儿采用大剂量滴注丙种球蛋白(第1天1.0 g/kg;第2及第3天400 mg/kg),无论皮测胆红素是否正常均连续蓝光照射72 h,后停照24 h,再根据血清胆红素情况给予对照组的常规治疗。
一般采用单面蓝光,严重黄疸(TBIL342 μmol/L)者可使用双面蓝光照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1)蓝光照射,根据黄疸程度给予间断蓝光照射8~12 h。
(2)护肝治疗:静脉滴注肝泰乐0.133/d。
(3)酶诱导剂:苯巴比妥8 mg/(kg·d)口服或静脉滴注尼可刹米100 mg/(kg·d)。
(4)其他:胆红素上升快或水平高者,给予白蛋白及血浆等治疗。
(5)调节肠道正常菌群:双歧三联活菌。
(6)对症支持治疗。
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如果出现溶血过程加快或有核黄疸警告期时及时行换血疗法。
1.3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记录数据以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
验。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及血红蛋白下降变化,定期检查血清胆红素及血红蛋白值,记录两组住院时间。
2 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下降值、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控制溶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见表1。
表1 两组ABO溶血患儿总胆红素(TBIL)水平治疗前、后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最多见,溶血过程太快容易形成高胆红素血症[2],治疗不及时或疗效差易导致核黄疸发生[3]。
本次临床试验52例患儿中没有1例发生核黄疸,治疗组没有1例行换血疗法,有3例出现轻微腹泻,4例出现鲜红皮疹,在停止光疗后自行消失。
对照组有1例在治疗中因溶血过程太快合并重度贫血行换血疗法,另1例总胆红素反复,增加治疗时间,最终治愈出院;2例出现轻微腹泻,3例出现皮疹,在停止光疗后自行消失。
尽管换血治疗疗效确切,但费用高,并发症多,在大型抢救中心开展得比较好,目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换血治疗的合理标准还存在争议[4],但可作为保守治疗无效时的补救措施。
通过本次试验也表明,如果能对新生儿加强管理,在产婴区对可能出现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发生溶血的新生儿列为高危人群,早期发现,早期使用大剂量滴注丙种球蛋白结合长时间蓝光照射,疗效肯定,治疗组胆红素下降、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控制溶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
性意义(P0.01)。
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云.大剂量滴注丙种球蛋白防治新生儿溶血病[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7):636640.
2 刘顺英,陈玉瑛,陆建琪.周围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3(5):9192.
3 杨银凤,康波.22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相关因素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30(2):217218.
4 李锐钦,邓皓辉,邝玉子,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量与胆红素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1):66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