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植被地理分布的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

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

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

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

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

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

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4)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广阔,南北延伸纬度达12。

夏季在强盛的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下,炎热多雨,发育着广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在欧亚大陆的其它同纬度地区则为亚热带荒漠和稀树草原,或夏千冬湿的地中海硬叶常绿林和灌丛。

洞庭湖湿地天然植被生态特性及分布规律探析

洞庭湖湿地天然植被生态特性及分布规律探析

收稿日期:2005—06—21修订日期:2005—08—293湖南省计委资助项目内容之一。

洞庭湖湿地天然植被生态特性及分布规律探析3姚 敏,袁穗波,袁正科,徐 煜(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摘 要:洞庭湖湿地有野生维管束植物81科229属468种。

世界广布类型占很大比重。

全热带分布和温带分布处重要地位。

表现出植被隐域性特点,并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烙印。

草本植物占93.16%,木本占6.41%,半木质占0.43%。

草本中多年生、水生、一年生分别占30.98%、31.20%和30.98%;水生植物(146)>湿—中生植物(130)>水—湿生植物(109)>中生植物(48)>湿生植物(35);植被分布规律为区域内的镶嵌分布,地势变化处的成带分布和局部地点的环状分布。

关键词:湿地;植被;特性;洞庭湖中图分类号:Q 94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710(2005)05—0029—02Study on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la w of natural vegetation of the w etland of the Dongting LakeY AO Min ,Y UAN Sui 2bo ,Y UAN Zheng 2ke ,X U Y u(Hunan F orestry Academy ,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81families ,229genus and 468species of wild vascular bundle in the wetland of the D ongting Lake.The wildly distribut 2ed type are m ost numerous.The torrid zone distribution and tem perate zone distribution were main station.The main characteristic was invisi 2bility and obvious locality.The herb plants account for 93.16%,w oody plants 6.41%and half w oody plants 0.43%.The perennial plants ,hydrophilic plants and one 2year 2old plants account for the herb plants were 30.98%,31.20%and 30.98%respectively.Hydrophily plant (146)>wet feet —mes ophyte (130)>hydrophily 2wet feet (109)>mes ophyte (48)>wet feet (35).The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is the setting distribution in the districts ,and the line distribution in changing hyps ography parts and ring distribution in s ome parts.The undulation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community was obvious and there was the deflection undulation in the changing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K ey Words :wetland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D ongting Lake “湿地是地球之肾”,它有着完整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服务功能。

(地理)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地理)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

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

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

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

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

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

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湖南湿地植被及湿地植物简介

湖南湿地植被及湿地植物简介

阔叶林湿地植被型组 I 落叶阔叶林湿地植被型 1. 江南桤木(桤木)群系:山地湿地或溪 流边。▼ 2. 枫杨群系:河流湿地中。▼ 3. 杨树群系:洞庭湖区为主。 灌丛湿地植被型组 I 落叶阔叶灌丛湿地植被型 1. 川三蕊柳群系:洞庭湖区。 2. 湖北海棠群系:中山山地湿地。▼ 3. 水马桑群系:山地湿地或溪沟边。▼ 4. 圆锥绣球群系:山地湿地或溪边。▼ 5. 三裂叶海棠群系:湘西南山地湿地。▼
池杉
江南桤木
枫杨
湖北海棠
水马桑
圆锥绣球
三裂叶海棠
弯囊苔草
水葱
百球藨草
II
浮叶植物型 1. 莕菜群系:湖泡、湖湾、池塘和沟渠中。 2. 菱群系:湖泊、池塘中。 3. 睡莲群系:山地沼泽中。 4. 莲群系:全省各地湿地中,有野生,也 有栽培。 5. 萍蓬草群系:全省各地池塘、水沟中, 偶见,多为栽培。 6. 鸭趾草群系:水沟或个别湖泊中。 7. 水皮莲群系:洞庭湖周围。 8. 莼菜:宜章、茶陵山地沼泽中,少见。 9. 空心莲子草:全省各地广布。 10. 芡实群系:洞庭湖周围。
湖南湿地植被及湿地植物简介
喻勋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csfuyuxl@
2010.3.23 湘阴
一、湿地植物分布的特点
湿地的环境主要与水量、水质有关。 湖南的湿地全为淡水型湿地。 湿地环境的易变性。 湿地植物的主要特点是其分布的广布性,绝 大部分种类是全球或全国广布种,如禾本科、莎 草科、菊科等种类。 珍稀湿地植物:不耐人为干扰、分布区较狭 窄的湿地植物。如泽泻科、水韭科、睡莲科。 亚热带山地或丘陵区一些面积很小的湿地, 人为干扰少,常保存有珍稀湿地植物。
苔藓湿地植被型组 1. 沼泽泥炭藓群系:中山沼泽地。 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组 I 漂浮植物型 1. 满江红群系:全省各地。 2. 紫萍群系:湖泊、池塘和水田,尤其是 在湖湾避风的静止水面。 3. 槐叶萍群系:全省各地。 4. 凤眼莲群系:外来种,“水葫芦”。 5. 大薸群系:多为人工种植。 6. 水鳖群系:静水湖湾及湖泊、池塘浅水 区。

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湖南地理知识点总结(湖南长沙地区专用)

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湖南地理知识点总结(湖南长沙地区专用)

四、湖南1.地理位置⑴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低纬度,五带中位于北温带;温度带中的 亚热带。

⑵ 相对位置: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 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过渡地带,北邻A 湖北,东邻B 江西,南邻 C 广东,西南邻D 广西,西邻E 贵州,西北邻F 重庆。

2、 行政区划:全省包括14个市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省会长沙。

3、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部为洞庭湖 平原,中部为丘陵。

地势:东、西、南三面高,中、北部低,呈马蹄形(东、西、南地 势高,朝北敞开); 主要山脉:东有A 幕阜山脉、B 罗霄山脉、南有C 南岭、西有D 雪 峰山脉和武夷山脉。

4、气候(1)气候类型: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气温由南向北降低,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高于0℃.(3)降水:降水多集中在 夏季;山地(地形)降水多于平原(地形)5、 河 湖(1)四水:E 湘(江):自南向北流,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F 资(江),多险滩,有“滩河”之称; G 沅(江):水力资源最丰富,有湖南省最大水电站五强溪;H 澧(水):自西向东注入洞庭湖。

(2)洞庭湖:A 、对长江水量的调蓄作用(汛期长江水流入洞庭湖,枯水期洞庭湖水流入长江)。

B 、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原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治理措施: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6、 自然灾害:① 地质灾害:主要有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主要分布在西部、东部、南部山区,原因有多山、多暴雨、植被破坏② 气象灾害:主要有寒潮、旱涝、冰雹等旱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受季风的影响,降水变化大,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北部洞庭湖区减灾措施 抗旱:兴修水利;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抗洪: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水库拦蓄洪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7.人口与民族:人口及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大省,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湘北和湘南,湘西地区人口稀疏,乡村人口比重大。

【2019(秋)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2019(秋)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1.我们生存的地球,因覆盖植被才变得生机盎然。

而土壤为植被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植被与土壤既是自然环境的形成要素,又是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因此,对自然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分布也具有显著的规律。

与大气和水一样,植被与土壤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条件。

2.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天然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而森林、草原、荒漠又可分为多种类型。

不同的植被,组成和特点不同,通常可根据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加以识别。

3.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可从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等方面观察和识别。

土壤的形成因素主要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极为深刻。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土壤、植被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1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及名校《中国大学及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大学专业排名相关专业开设该专业学校名称排名相关专业开设该专业学校名称排名生物地理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土壤地理学西北大学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兰州大学 2 北京大学 3 南京大学 3 西北大学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 成都理工大学 5 北京大学 5 吉林大学 6 北京师范大学 6 中山大学7 北京林业大学7 长安大学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82合肥工业大学9 河南大学9兰州大学10 中山大学10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34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022-2023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5)

2022-2023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5)

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植被分类。

2.掌握主要植被特点。

3.掌握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4.分析影响植被类型分布的因素及地域分异规律。

【重点关注】1.植被分类2.主要植被特点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4.影响植被类型分布的因素及地域分异规律【知识清单】一、主要植被:1.植被的概念:是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2.植被分类:自然植被:、草原、、苔原、、沼泽。

人工植被:农作物、、人工草场、。

(一)主要植被1.森林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和地区。

2.森林类型:、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1)热带雨林植被特点:①全年呈深绿色,无明显的变化。

②上层乔木树干高大,树基常有见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茎花现象)。

③木质大藤本植物和植物发达,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特点:①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秋季陆续进入果期。

②群落结构较,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较少,林内没有板状根植物,也没有茎花现象得植物。

(3)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特点:①一般具有宽阔的,夏季盛叶,冬季落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

②有明显的变化:春季萌叶抽枝;夏季叶色鲜绿,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季叶色转黄,树叶凋落;冬季则完全无叶。

(4)亚寒带针叶林植被特点:①由的针叶乔木组成,以、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②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群落结构,外貌非常特殊。

3.草原的分布:一般分布于、的内陆地区。

4.草原类型:草原、草原。

(1)热带草原植被特点:①以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被。

②具有极其独特的外貌。

(2)温带草原植被特点: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通常以植物占优势,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较小、叶片内卷等。

5.荒漠的分布:一般分布于地区。

6.荒漠类型:荒漠、荒漠。

(1)热带荒漠、温带荒漠植植被特点:①植被,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

第七章 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第七章 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
13
1)亚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沿岸
由北向南其带谱 为:
苔原-北方针叶林-针 阔叶混交林-落叶阔 叶林-常绿阔叶林-季 雨林、雨林
.
14
1)亚欧大陆 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
由北向南其带谱为:
苔原-北方针叶林-温带 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 荒漠
.
15
1)亚欧大陆
欧洲-非洲大陆西部大西洋沿岸
纬度地带性在中国的表现:
东部湿润森林区 自北向南依次为:
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
7
纬度地带性在中国东部湿润区的表现
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性,但又其自己的特点。 4、高山植被性质因地而异。 5、植被带的海拔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步降低。 6、当高大山脉与盛行风向垂直时,其两侧差异很大。 7、中高纬度地区的垂直带谱更为复杂。
.
23
山地垂直带 与水平地带性的关系
水平地带性是基础,它 决定着山地垂直地带的 系统。
某一山体植被垂直带分 布,与山体所处的纬度 开始到极地为止的水平 植被带分布顺序相对应。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
8
纬度地带性在中国的表现:
西部内陆腹地
受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 从北至南出现的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打破了 原有的纬度地带性,因此自北向南的变化如下: 温带荒漠、半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 高寒草原带→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
.
1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题多练(基础+能力+素养)专题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详解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题多练(基础+能力+素养)专题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详解

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

完成小题。

1.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2.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①水分①热量①土壤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两山地属于()A.昆仑山脉B.秦岭C.祁连山脉D.横断山脉4.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

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A .垂直分布高差大B .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 .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 .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6.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A .山体陡峭B .水分充足C .土壤肥沃D .热量充足7.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照条件不同B .水热组合不同C .耕作技术不同D .耕种历史不同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9.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A.1月~5月B.5月~9月C.9月~12月D.11月~次年3月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

植被分布地带性规律

植被分布地带性规律

植被分布地带性规律(⼀)、植被分布⽔平地带性规律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热量分带和构造分区都是基本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表现,它们构成了不同形式的地域分异的基础。

在地球表⾯,基本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表现为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世界植被的纬度地带性规律1)北半球⾃北⾄南依次出现寒带的苔原、寒温带的针叶林、温带的夏绿阔叶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以及⾚道的⾬林,⼤体上是沿纬度排列的。

2)欧亚⼤陆中部与北美中部,⾃北向南依次出现苔原、针叶林、夏绿林、草原和荒漠,植被分布也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但这种分布规律是相对的,常受海陆位臵、地形、洋流性质以及⼤⽓环流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我国植被的纬度地带性规律1)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在⽓候上⾃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候,因此受⽓候影响,植被⾃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林、⾬林。

2)西部由于地处亚洲内陆腹地,在强烈的⼤陆性⽓候笼罩下,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了⼀系列东西⾛向的巨⼤⼭系,如阿尔泰⼭、天⼭、祁连⼭、昆仑⼭等,打破了纬度的影响,这样,西部从北到南的植被⽔平分布的纬度变化如下: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寒荒漠带、⾼寒草原带、⾼原⼭地灌丛草原带。

我国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取决于温度和湿度条件,但由于青藏⾼原、北部寒潮和东南季风的影响,使得主要植被分布的⽅向,从东南向西北延伸,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三个基本植被地带。

从⼤兴安岭—吕梁⼭—六盘⼭—青藏⾼原东缘⼀线,分我国为东南和西北两个半部。

西北半部季风影响微弱,为⽆林的旱⽣性草原和荒漠。

在这⾥具体描述⼀下东南半部,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各种类型的中⽣性森林,在东南半部森林区,⾃北⽽南,随着热量递增,植被的带状分布⽐较明显,它们依次为寒温性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夏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林带、⾚道⾬林带。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垂直分异规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垂直分异规律

课时38垂直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分异基础:水热的垂直变化。

3.垂直自然带:在垂直分异规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环境。

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作为划分垂直自然带的主导标志。

同一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又有阴坡和阳坡的明显差异。

思考草甸和草原有何区别?答案(1)草甸一般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草层高而茂密,种类繁多,植物在不同季节开花,典型的有高山草甸。

(2)草原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主要有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

1.垂直带分布特点地表景观随海拔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

(1)垂直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垂直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陆地自然带相一致。

(3)山地垂直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

(4)同一垂直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2.雪线(1)概念:终年积雪的下限,年平均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受热融化、蒸发)。

(2)影响因素:雪线高度一般与温度、降水、坡度等有关。

具体情况如下:因素影响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反之偏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荒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3.林线(1)概念:森林分布的上限,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长乔木的界限。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值)。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冰川D.土壤【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地势阶梯分界提示,可知我国北纬30°、100°E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区,该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导致热量不足,从而使得植被生长缓慢。

【2】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答案】B【解析】我国100°E以东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从图中可知植被叶面积向东(离海洋越近)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这种变化反映是经度地带性规律。

【考点】该题考查植被分布及规律。

2.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项。

【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可知,白桦林喜光、耐严寒、不耐荫,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垂直变化,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所以选D 项。

【3】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A.9月中旬B.10月上旬C.10月下旬D.11月中旬【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示可得,喇叭沟门海拔和纬度高于北京,所以气温低压北京,入秋早,欣赏白桦林时间早于香山红叶,但相差不大,10月上旬最佳,所以选B项。

湖南省2021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八省联考)

湖南省2021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八省联考)

湖南省2021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八省联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不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回流返乡,带回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促进近年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是()①户籍制度②惠农政策③婚姻家庭④城乡收入差距缩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人口回流()①增大就业压力②增加土地撂荒③缓解农村“空心化”④助推乡村振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堌堆是黄河下游地区的古代先民在平原上修筑的土堆台地遗址,主要用于居住。

先秦到汉朝均有较多的堌堆,汉朝以后的数量极少。

下图示意黄河下游地区堌堆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考古发现堌堆主要分布在当时黄河下游的河、湖沿岸地区。

古代先民定居于此主要考虑该地区()A.便于农耕B.水运便利C.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4.古代先民建造堌堆主要是由于该地区()A.洪水频发B.战争频繁C.盐碱严重D.干旱多发5.推测汉朝以后堌堆逐渐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严重B.黄河决口改道C.治黄措施改进D.人口迁移流失邮轮建造被誉为“造船皇冠上的明珠”,目前主要集中在欧洲。

邮轮运营主要分布在欧美,下表为2013~2017年全球主要航区的邮轮旅游市场份额。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份额及年份主要航区邮轮旅游市场份额(%)20132014201520162017阿拉斯加 4.6 4.2 4.1 4.0 3.9墨西哥西海岸 2.3 3.5 4.2 3.7 3.3加勒比海39.542.239.938.438.9南美 3.3 2.6 2.6 1.5 2.0北欧和西欧9.49.08.59.29.0地中海19.617.717.916.113.6亚太8.09.110.413.515.76.欧洲目前为邮轮建造中心的主要优势是()①交通网络发达②产业链完整③旅游市场份额增长快④资金和技术密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加勒比海航区邮轮市场份额最高,最可能的原因是()①气候温和,景色优美②邻近欧美发达国家③航运便捷,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丰富④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客源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城市建筑包括居住类(商品房、城中村等)和就业类(商业、办公、工业建筑等)两大类型。

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纬度地带性在中国旳体现:
西部内陆腹地
受强烈旳大陆性气候旳影响,因为青藏高原旳隆起, 从北至南出现旳一系列东西走向旳巨大山系,打破了 原有旳纬度地带性,所以自北向南旳变化如下: 温带荒漠、半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 高寒草原带→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
第七章 植被分布规律
1.植被旳水平分布规律 2.植被旳垂直分布规律 3.中国植被旳地理分布规律
地带性植被和非地带性植被
地带性植被(zonal lvegetation) (显域植被)
是指能充分反应气候 类型特征旳植被类型。地 带性植被在地球表面常呈 带状分布,与气候带(型) 旳界线大致相符。
非地带性植被(隐域植被) (azonal vegetation)
纬度地带性在中国内陆旳体现
88°E
温带荒漠、半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 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
2)经度地带性分布 原因:海陆分布、大气环流水分梯度变化植被 经向分布 体现:森林草原荒漠(我国温带)
降水量逐渐降低
2、决定水平地带性分布旳原因:热量、水分、水 热配合 3、主要大陆旳植被分布情况及其成因 1)欧亚大陆(要点) 2)北美大陆 3)南美大陆 4)澳大利亚 思索:欧亚大陆旳植被类型旳水平分布具有什么 规律?
热带:1.赤道雨林;2.具有贸易 风、地形雨旳热带雨林,3.热带 落叶林(和湿润稀树草原);4. 热带多刺灌丛(和干旱稀树草 原) ;
南半球超热带:17.海岸荒漠; 18.有雾荒漠;19.有冬雨旳硬叶 疏林;20.半荒漠;21.亚热带草 地;22.暖温带雨林;23.寒温带 森林;24.有垫状植物旳半荒漠 或草原;25.亚南极旳生草丛草 地;26.南极洲旳内陆冰川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第5章第1节主要植被植被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第5章第1节主要植被植被教学设计
-强调植被保护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对植被保护的认识,培养其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1.填空题:设计一些关于植被基本概念的填空题,要求学生在课本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填写,以巩固对植被概念的理解。
例如:
(1)植被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由各种植物组成的___群落。
4.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使其为我国丰富的植被资源感到骄傲,积极参与植被保护工作。
本教学设计立足于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5章第1节“主要植被”的内容,结合教学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A.草原B.荒漠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
3.简答题:布置一些简答题,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
(1)简述森林植被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列举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并说明其地理分布特点。
4.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一次植被调查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植被类型,实地考察并记录植被的特点、生态环境功能等信息。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植被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福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植被类型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植被的特点、生态环境功能、地理分布及保护措施。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植被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对植被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新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 1 - 第二节土壤的形成.............................................................................................................. - 5 -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 - 8 -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一主要植被1.概念:植被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

2.分类(1)自然植被:是一定地区植物长期发展的产物,有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等类型。

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保存下来的自然植被已经很少。

(2)人工植被:主要指各种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

3.自然植被的主要类型及特点1.地理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植物在生活过程中,始终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而环境必然影响到植物的各个方面。

(2)植物的形态和生活机能,以及它们的分布等,都非常紧密地依赖于所生活的环境。

2.地理环境对分布植被的影响就某个较小的区域而言,当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后,表面上是植被减少了,而实际上是整个地理环境受到影响。

地表失去植被,拦截降水的功能下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形成过程会发生改变,地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于是土壤趋于贫瘠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对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退化。

植被的分类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光照如亚欧大陆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苔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地理课件案(新教材湘教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第1讲课时34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地理课件案(新教材湘教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第1讲课时34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明确 命题方向
12345
考向预测
考向1 通过“植被的分布”考查“区域认知”
在非洲赤道附近的东非大裂谷和马赛马拉高原之间有一片茂以森林(如图),这里
常年持续的降雨形成了小气候区。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马赛马拉高原与东非大裂谷之间降水丰富的
根本因素是
A.纬度位置 C.热力环流
B.赤道低气压
√D.地形差异
2.茂以森林的植被类似于
√A.雨林
B.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12345
由题干可知,这里常年持续降雨,且处于低纬,水分和热量充足,形成类似于热 带雨林的植被,A正确。
明确 命题方向
12345
考向2 通过“植被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考查“综合思维” (2023·江苏扬州市模拟)短命植物是一类特殊
914
4.42
1.50
0.37
明确 命题方向
500 乔—灌—草 46.67
914
18.51
1.41
2.56
650 乔—灌—草 74.33
913
19.27
1.37
0.40
800 乔—灌—草 68.67
913
15.23
1.38
1.02
950
乔—草
45.00
912
7.78
1.40
0.50
1 100
乔—草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1讲 课时34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 境的关系。
[基本概念] 植被(自然植被、人工植被)、植被群落、森林、草原、荒漠 [基本原理] 影响植被生长与分布的自然环境要素

第七章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第七章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纬度地带性
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 规律的更替。
经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 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垂直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7.1 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性
一、全球分布规律 1、水平地带性分布: 1)纬度地带性分布 原因:热量随纬度的规律性差异不同气候带 不同植被带
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带
湿润区
中国湿润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由于受到海洋 性季风的影响,一般具有中生性质,在带谱中各 类森林植被占有优势,高山植被也以低温-中生的 灌丛和草甸植被为代表。
中国湿润区各纬度地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引自: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1980)
1.季雨林、雨林; 2.季雨林; 3.肉质多刺灌丛; 4.季风常绿阔叶林; 5.常绿阔 叶林; 6.常绿阔叶苔藓矮林; 7.硬叶常绿阔叶林; 8.温性针叶林; 9.落叶阔叶林; 10.寒温性常绿针叶林; 11.寒温性落叶针叶林; 12.矮曲林; 13.亚高山常绿革叶灌 丛; 14.亚高山落叶阔叶灌丛; 15.常绿针叶灌丛;16.亚高山草甸;17.高山嵩草 草甸;18.高山冻原; 19.亚冰雪稀疏植被; 20.高山冰雪带
世界植被的纬度地带性
❖ 热带雨林-常绿阔 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场-北极荒漠
❖ 季雨林-常绿硬叶 林-落叶林-草场北极荒漠
Brockman-Jerosch 的理想大陆植被分布模 式(引自王伯荪,1987)
平均大陆植被分布模式
北半球的超热带:5.热荒漠;6. 寒冷内陆荒漠;7.落叶林;8.有 冬雨的硬叶疏林;9.有寒冬的草 原;10.暖温带常绿林;11.落叶 林;12.海洋性森林;13.北方针 叶林;14.亚北极桦树林;15.冻 原;16.冻荒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