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SCD)与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
概念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
在瞬间发生或在产生症状后一小时内发生的,由于 心脏原因所致的死亡。心脏骤停是心源性死亡最常 见的原因或形式。
概念
心肺复苏(CPR)
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 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按 压心脏的方法形成暂时的 人工循环并恢复自主搏动 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 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 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 抢救生命的目的。
建立人工气道
• B Breathing 人工正压通气
• C Circulation 持续循环支持
• D Druggery 给予复苏药物
13
• “A”——建立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术(称为“金标准”,是 高级生命支持开始的标志和象征!)
◆氧气面罩(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 仅在第一个ABCD阶段暂时使用)
◆ 紧急环甲膜穿刺或切开(临时应急)
14
• “B”——人工正压通气
◆ 对自主呼吸停止最有效的抢救措施 ◆ 复苏球囊(捏皮球)或人工呼吸机
15
最常用的组合
还有更省力的组合
再升级
又一对组合
终极组合﹗
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 鼻部, 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 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 3、用右手挤压气囊 挤压球囊的1/2—2/3,使胸廓扩张,超过1s
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
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
建立高级气道,气管插管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
• “C”—— 持续循环支持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知识普及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知识普及心源性猝死是指因心脏原因突然停止而导致的死亡,通常在不到一小时内发生。
它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以提高生存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心源性猝死的急救知识,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1. 急救前的准备在遇到心源性猝死的情况下,急救人员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和镇定。
紧急情况下的正确反应以及合理地调配周围人力资源对于患者的生命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及早联系急救中心,告知患者的症状和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2. 判断是否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的症状包括突然倒地或昏厥、丧失知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脉搏消失等。
急救人员应当迅速判断是否是心源性猝死,以便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如果没有医疗专业背景,最好不要亲自做病情判断,而是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3. 开始心脏复苏一旦确认为心源性猝死,急救人员应立即开始心脏复苏。
首先,采取心肺复苏措施(CPR),包括按压胸骨和人工呼吸。
按照2:30的比例,进行30次胸骨按压,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持续进行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意识。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是一种可以用于诊断和处理心跳骤停的便捷设备。
急救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可以考虑使用AED。
根据AED上的指示,急救人员应连接AED并按照指引进行电击。
确保急救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按照AED提供的指示进行操作。
5.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即使在急救人员成功复苏心脏跳动之后,患者仍然需要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因为心源性猝死可能会反复发作,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深入的评估和治疗,以减少患者再发病或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6.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措施除了急救外,预防心源性猝死也是至关重要的。
了解和控制心脏病的风险因素,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进行定期体检以及心脏病治疗的建议都有助于减少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结论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心源性猝死的健康教育
心源性猝死的健康教育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的、意外的、非外伤性的心脏骤停,通常由心脏电活动异常引起。
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发作时往往没有任何预兆,导致患者在短期内失去生命。
为了提高公众对心源性猝死的认识,预防和应对心源性猝死事件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关于心源性猝死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什么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骤停导致的蓦地死亡事件,通常由心脏电活动异常引起。
心脏电活动异常可能导致心脏住手跳动,血液无法被输送到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从而导致猝死。
二、心源性猝死的症状和风险因素1. 症状:心源性猝死通常发生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患者可能蓦地失去意识,没有呼吸和脉搏。
有时,患者可能会浮现胸痛、呼吸难点、头晕或者晕厥等症状。
2. 风险因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因素包括心脏病史、家族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过量、缺乏体育锻炼、高龄、男性性别等。
三、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心源性猝死至关重要。
这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均衡饮食、减少盐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等。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可以匡助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
如果您有心脏病史或者其他风险因素,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3. 紧急救援措施:了解基本的心肺复苏(CPR)技巧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方法,可以在发生心脏骤停时提供急救,增加生存机会。
四、心源性猝死应对措施1. 紧急求救:如果您发现有人蓦地倒地、失去意识,并且没有呼吸和脉搏,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并告诉调度员发生了心脏骤停。
2. 心肺复苏(CPR):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进行心肺复苏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
3.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周围有AED设备,可以使用它来进行电除颤。
AED设备会给出相应的指示,按照指示操作即可。
心源性猝死的健康教育
心源性猝死的健康教育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突然停止跳动而导致的意外死亡。
它通常发生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给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困扰。
为了提高公众对心源性猝死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份关于心源性猝死的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等原因,导致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而引起的意外死亡。
它通常发生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使人无法预测和干预。
二、心源性猝死的原因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
当心脏电活动紊乱时,会导致心脏停止跳动,引发猝死。
2. 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脏血管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当心肌缺血严重时,心脏可能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发生。
3. 其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也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三、心源性猝死的预防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关键。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都有助于降低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包括血压、血脂、心电图等指标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3. 学习心肺复苏术:学习心肺复苏术(CPR)可以提高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能力,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增加生存率。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能够自动分析心脏电活动并给予电击的设备,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非常重要。
5.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引发心脏疾病。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四、心源性猝死的紧急处理1. 拨打急救电话:一旦发现疑似心脏骤停患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相关情况。
2. 进行心肺复苏: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
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如果周围有AED设备,应立即使用,并按照指示进行操作。
心肺复苏(核电)
初级心肺复苏-人工通气的地位
• CPR的最初几分钟进行人工通气的必要性一直存在 争议,胸外按压时心输出量只有正常的25%, 维持 最佳通气血流比值所需的通气量也减少 • VF所致心脏骤停患者,在最初时救生呼吸不如心 脏按压重要,应减少任何按压中断 • 在较长时间的心脏骤停患者,通气和按压都非常 重要
心肺复苏中药物的应用
给药途径: 骨髓内给药: ——无静脉通道时可用(Ⅱa) ——给药效果类似于中心静脉给药 ——研究表明骨髓内给药在各年龄组均 可用,进行液体复苏、给药、血标本实 验室测定是安全有效的
心肺复苏中药物的应用
给药途径: 中心静脉输液线: ——优点:药物很快达到作用部位 ——除颤和外周静脉或骨髓内用药仍无自主循 环时考虑使用 气管插管内给药 ——无静脉、骨髓内给药途径时 ——给药效果不如静脉和骨髓内给药 ——可给药物肾上腺素、加压素、利多卡因等, 剂量是静脉用量的2-2.5倍
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
血管加压药物在心脏骤停的应用 • 2005(新):在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时阿托品 1mg, IV,如停搏持续存在可3-5分钟重复(最多 可给3个剂量或3mg)(class indeterminate)
心肺复苏中无证据支持应用的措施
• 起搏:不支持用于心脏停搏者
• 普鲁卡因胺:用于心脏骤停时因需缓慢静注而使应 用受限,并且在急性情况下无肯定效果
2005-CPR指南
单次电除颤取代连续3次电转复,双相波能量 150-200J,单相波360J
• 连续3次电除颤是基于 -单相衰减式正旋波电除颤 -单次电击成功率低 -连续电除颤可降低跨胸阻抗 • 现代双相波电除颤一次成功率高 • 如果一次除颤未成功,多由于室颤波振幅低,再继 续除颤的获益较小,重新进行CPR,尤其是有效的 心脏按压获益大于第二次电除颤 • 连续电击导致中断按压,降低冠脉灌注压
心源性猝死的早期筛查与干预
心源性猝死的早期筛查与干预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然而且意外地导致心脏停止跳动的疾病,多发生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
由于其发作瞬间,往往来不及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因此早期筛查与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心源性猝死早期筛查与干预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方法与措施。
一、心源性猝死的早期筛查方法1. 心电图(ECG)检测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心脏功能检查方法,通过测量心脏电活动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对于早期发现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而对于个体风险较高的人群,如家族中有心源性猝死病史、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2. 心肌标志物检测心肌标志物主要指心肌梗死时释放的一系列生物化学物质,如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等。
这些标志物在心肌细胞损伤时会显著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心肌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风险。
3. 医学影像学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包括心脏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通过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观察,可以快速发现任何异常情况,评估心脏的健康状态。
二、心源性猝死的早期干预措施1.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指在心脏骤停时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来维持血液循环,保证氧气的供应。
如果是心源性猝死引起的骤停,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提高生存率。
2. 合理用药对于存在心脏病风险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等,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和抗凝药物等。
3. 心脏起搏器与除颤器的植入对于已经发生过心室颤动的患者,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的植入是一种常见的干预措施。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电信号来刺激心脏,维持正常的心脏起搏功能。
而除颤器则可以在发生心律失常时进行电击复位,恢复心脏正常的跳动。
结语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发病突然且危险性极高。
为了能够在发病的早期进行筛查与干预,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我们提出了心电图检测、心肌标志物检测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等方法,以及心肺复苏、合理用药和心脏起搏器与除颤器的植入等干预措施。
心源性猝死的应急流程
心源性猝死的应急流程一、发现患者异常1.观察患者状态(1)意识丧失(2)呼吸停止(3)瞳孔散大2.确认心源性猝死(1)排除其他原因①中风②低血糖③药物过量二、立即呼救1.发出求救信号(1)大声呼喊(2)向周围人求助2.拨打急救电话(1)提供详细信息①患者情况②事发地点③发生时间三、开展心肺复苏(CPR)1.确定施救环境(1)确保安全(2)选择平坦坚硬表面2.进行心肺复苏(1)解开患者衣物(2)进行胸外按压①手掌位置②力道与频率(每分钟100120次)(3)进行人工呼吸①确保气道通畅②进行两次呼吸后继续按压四、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1.寻找AED设备(1)确认设备位置(2)迅速获取AED2.按照AED指示操作(1)打开AED设备(2)粘贴电极片①确定电极位置②确保电极贴合(3)听从设备指示①观察心律②按照提示进行电击五、继续施救1.继续心肺复苏(1)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呼吸(2)不间断进行2.监测患者反应(1)观察心跳和呼吸恢复情况(2)观察意识恢复情况六、医疗救护到达1.向急救人员交接信息(1)提供患者病史(2)提供施救过程2.协助医疗人员(1)提供必要的空间(2)协助设备连接七、事后处理1.心理支持(1)对患者家属进行安抚(2)提供心理咨询资源2.记录事件(1)详细记录施救过程(2)收集证人证言八、预防措施1.提高公众意识(1)开展心肺复苏培训(2)宣传心源性猝死知识2.定期检查健康状况(1)建立健康档案(2)定期体检与监测。
心源性猝死的突发事件处理指南
心源性猝死的突发事件处理指南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且致命的心脏事件,往往发生在否认风险的人群中。
由于其严重性和不可预测性,合理的处理和紧急抢救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源性猝死事件的处理指南,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出正确的应对。
一、准备应急设备和人员当接到心源性猝死的报警或发现患者时,首先需要确保现场人员安全,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同时,准备好应急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
同时,确保在现场有足够的合格急救人员,他们应熟悉心脏复苏和基本生命支持技能。
二、判断心源性猝死症状心源性猝死症状通常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昏迷、晕厥和心跳骤停等。
在现场急救人员的指导下,家属或目击者能够提供的详细信息对病情判断至关重要。
三、实施心脏复苏和生命支持1. 早期心肺复苏:在确认心源性猝死后,紧急开始心肺复苏(CPR)。
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动脉搏动,如无呼吸和脉搏,则开始按照CPR的程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2.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智能化设备,用于检测心律失常并自动提供电击治疗。
紧急抢救人员应使用AED检测患者心律,并根据设备指示提供电击治疗。
3. 及时送往医院:在进行心肺复苏和电击治疗后,应尽快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
在运送过程中,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并维持生命支持。
四、进行附加抢救措施在医院紧急科或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将继续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一些常见的附加抢救措施包括:1. 氧气吸入:通过给予氧气,保证患者的氧供需平衡,促进心脏和其他器官的恢复。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使用适当的药物,如肾上腺素、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以恢复心脏功能。
3. 心脏导管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医生可能会选择进行心脏导管治疗,以进一步检查和处理血管狭窄或堵塞等问题。
五、强调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教育除了紧急处理心源性猝死事件外,预防措施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心脏健康的认识,并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心源性猝死的心肺复苏技巧与步骤
心源性猝死的心肺复苏技巧与步骤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严重的病症,常常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心肺复苏技巧和步骤的正确应用能够帮助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介绍心源性猝死的心肺复苏技巧与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并正确应对这种紧急情况。
一、了解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脏突发停跳所引起的猝死现象。
其原因多与冠心病相关,也可由其他心脏病变、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
心源性猝死发生时,患者常失去意识,呼吸停止,心脏无法正常跳动。
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二、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
其目的是模拟心脏跳动,保持血液循环。
按照国际心脏复苏指南的建议,正确的按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点:1. 患者处于平躺位,身体直立,双腿站立在患者两腿之间。
2.瞄准胸骨下缘,把手放置在该位置。
3.把手掌和手指并拢,将上半身重量用力压在患者胸骨上,实施胸外按压。
4.按压速度应为每分钟100-120次,每次按压应达到至少5厘米,将胸廓压缩30-40毫米。
5.按压与松开时间的比例应为30:2。
三、人工呼吸除了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也是心肺复苏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人工呼吸步骤如下:1. 在完成30次胸外按压后,头侧倾,打开患者的气道。
2.用食指和中指捏住患者鼻孔,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紧患者下颌。
3. 打开自己的嘴巴,吹气进入患者口腔,使胸廓抬起,进行人工呼吸。
4.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约为1秒,不要过度用力,以避免损伤患者的肺部。
五、自动体外除颤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能够监测患者心律并提供电击除颤的设备。
其正确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使用AED的步骤如下:1. 将AED打开,并按照设备上的指示进行操作。
2. 清除患者胸部的任何金属物或潮湿物。
3. 将AED的电极贴片粘附在患者胸部。
4. 根据AED的提示,保持人员与设备之间的距离,在电击时确保患者不受到触碰。
5. 在电击前确保所有人员远离患者的身体,避免触碰到患者。
心源性猝死的突发病因与救技巧
心源性猝死的突发病因与救技巧心源性猝死被认为是一种突发的、意外的、非暴力的死亡,其主要原因是心脏的异常电活动导致心脏停跳。
每年全球有数十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成年人和运动员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群体。
本文将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突发病因以及救技巧。
一、心源性猝死的突发病因心源性猝死的突发病因复杂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突发病因是心脏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例如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和室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这些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从而引发猝死。
2. 心肌缺血: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之一。
冠心病会导致心肌缺血,当大量心肌细胞缺血后,心脏的电活动就会异常,从而发生猝死。
3. 心肌病变:一些患有心肌病变的人也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心肌病变包括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和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这些疾病会改变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增加猝死的风险。
二、救技巧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的情况,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生命。
以下是一些救技巧:1. 快速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无法正常呼吸时,应该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
急救人员会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治。
2. 开始心肺复苏(CPR):CPR是一项基本的急救技能,可以维持心脏的血液循环。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家属或旁观者应该立即开始CPR。
CPR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技巧。
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可携式电击装置,能够自动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并在需要时给予电击恢复正常心律。
AED通常被放置在公共场所,可供任何人使用。
4. 接受心脏复苏训练:为了更好地应对心源性猝死的突发情况,公众可以接受心脏复苏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提供基本的急救技能,并教授正确使用AED的方法。
心源性猝死的心脏病基础知识
心源性猝死的心脏病基础知识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心源性猝死是最为严重和危险的一种情况。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心源性猝死以及与之相关的心脏病的基础知识。
一、心源性猝死的定义和表现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突然产生的猝死事件。
在心源性猝死发生时,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患者无法自行呼吸和维持生命体征。
猝死往往在几分钟内发生,并且如果没有及时的急救措施和复苏,多数情况下是致命的。
心源性猝死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失去意识、无法呼吸、无脉搏和灰白色的皮肤。
然而,并非所有猝死患者都有明显的症状,一些病人可能只有轻微的不适感或是短暂的心悸。
二、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心脏病因素心脏病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脏病病因:1.冠心病: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严重的缺血会导致心肌梗死,进而引发猝死。
2.心肌病:心肌病是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泵血功能。
一些心肌病能够增加心脏猝死的风险,如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等。
3.心律失常:心脏的正常跳动依赖于电信号的正常传导。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跳节奏紊乱。
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会引发心源性猝死。
4.瓣膜疾病:心脏瓣膜异常可能导致心脏血液流量的异常和心功能受损,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三、诊断和治疗心源性猝死的方法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且危险的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心电图(ECG):心电图是用来记录心脏电信号的测试方法,可以检测心脏的功能和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异常。
ECG对于诊断心源性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2.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波照射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瓣膜疾病、心肌病等与心源性猝死相关的病变。
3.心脏导管检查:心脏导管检查是一种介入性检查方法,通过插入导管观察冠状动脉和心脏供血情况,检测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疾病。
心肺复苏进展与总结
心肺复苏进展与总结心脏骤停(SCA)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CD)。
在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
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以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使患者恢复自主循环(ROSC)和自主呼吸,最终恢复大脑功能。
CPR可分为基础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CLS)现代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BLS)即徒手(或初步) 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ALS或ACLS)、持续生命支持(PLS)三部分。
目前公认,在心脏及呼吸突然停止之后,人之脑细胞于四分钟开始死亡,十分钟内脑死亡将成为定局。
依据此观念,全世界目前对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之救治目标是在心脏停搏后4分钟内即开始BLS,并在8分钟内给予高级生命支持(ACLS),如此方可获得较高的复苏成功率。
现场抢救非常重要,生命重启只有10分钟如果PaO2>60 mmHg、PaCO2<50 mmHg 应注意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兴奋剂如果PaO2<60mmHg(FiO2>50%)、PaCO2正常或>50mmHg应考虑机械通气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
然后“正常”吸气(而不是深吸气),再进行第二次呼吸,时间超过1秒但对于儿科心脏骤停(SCA)患者以及溺水、药物中毒、气道阻塞等引起的心脏骤停(SCA)患者,仍应采用传统CPR方法。
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即使正确实施CPR,也可能出现并发症,但不能因为害怕出现并发症而不进行CPR。
一旦发生胃扩张,立即使患者侧卧,压迫上腹,使气体和内容物排出后再行人工呼吸。
如果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应将患者侧卧安置,清除气道和口内异物后,再将患者平卧继续进行CPR。
心肺复苏相关知识与技能PPT课件
CPR的启动二: 高声呼救
如意识丧失,呼之不应 应立即呼救:“来人呐!救命啊!!” 让来人准备急救药品器械 拨打“120”:启动救护体系
CPR的启动三: 摆体位
摆放为仰卧位 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 脊椎外伤整体翻转 头、颈身体同轴转动
开始CPR
一、C 胸外按压 compressions
按压和人工呼吸
要求:按照30次按压对应2次呼吸的比率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
修订后的变化
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
等
二 非心源性猝死
呼吸系统:肺栓塞、支气管哮喘、咯血、张力性气胸。 中枢神经系统:脑卒中、癫痫、脑炎等。 消化系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 泌尿生殖系统:羊水栓塞、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 中毒:一氧化碳、有机磷、安眠药、其他化学物质。 医源性意外事件:药物过敏、麻醉、手术中和围手术期。 意外事件:严重创伤、出血、雷击、电击、溺水、窒息、自缢、
按压速率至少为 100次/分 (而不是100次 /分)
快速按压
胸外按压要求
用力按压
高质量 胸外按压
快速按压
避免胸外 按压被中断
按压间期 胸廓应充分
回弹
胸外按压图示
C 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正确姿势
胸外按压 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按压深度:5-6cm
胸外按压错误姿势
错误1 肘部弯曲
胸外按压错误姿势
基本生命支持流程(2010年欧洲指南)
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 胸外按压。
修订后的2010年欧洲指南一
修改前 (2005)
修改后 (2010)
成人胸骨按下 约4至5厘米
成人胸骨按下 至少5厘米
心源性猝死急救,抓住“黄金4分钟”
家庭医药 2020.1264健康生活·身边的医学心源性猝死急救,抓住“黄金4分钟”□副主任医师 王 敏死亡即为心源性猝死。
心脏骤停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及任何人身上。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将会停止,如果不及时予以治疗,就会导致猝死。
但同样都是心跳骤停,有的人可以幸运地死里逃生,有的人却就此撒手人寰。
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及时的抢救!因为心跳呼吸一停止,生命就会在分秒间消逝……抢救,记住“黄金4分钟”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在10分钟以上,即使患者被抢救过来,也可能是脑死亡,即植物人。
所以,在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黄金4分钟”之说。
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这时患者脑血流量急剧减少直至被中断,但由于刚发生,脑中尚存少量含氧的血液,即使患者已经出现意识丧失,仍可通过刺激呼吸中枢,使其出现断断续续的呼吸(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
不过,脑内残存的含氧血液能够支撑人体生命的时间很短,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如果患者能在这关键的几分钟内得到正确的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就可以躲过死亡之劫。
有条不紊地按步骤施救首先,识别心脏骤停:急救者在确认现场安全的情况下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喊“你那天早上7点23分,家住邮电宿舍的杨师傅突然胸闷气促、脸色发白、不能说话,情急之下,他老伴何阿姨立马拨打120急救电话,叫了救护车后就慌乱挂断电话,可急救中心又迅速将电话回拨了过来。
王医生:“我是120急救中心的王医生,听我的话,你马上就可以救他的!”何阿姨:“我什么都不会做呀……”(哭泣)王医生:“保持冷静,你能救他的,你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有希望。
”何阿姨:“他现在没呼吸了,怎么办?”王医生:“你别着急,救护车已经出发,在过来的路上了。
我来教你如何给他做胸外按压,现在把你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患者的胸部中央,就是两个乳头连线正中间,把你的另一只手叠放在这只手的上面。
急救cpr的名词解释
急救cpr的名词解释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技能可以挽救生命。
其中,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心源性猝死等心脏病急救的急救措施。
本文将对急救CPR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项重要的急救技能。
一、心肺复苏术(CPR):心肺复苏术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恢复患者心跳和呼吸的技术。
通常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方面。
胸外按压是通过双手以适当的力道和频率按压患者的胸部,来刺激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人工呼吸则是通过给患者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的呼吸,提供可吸入氧气,以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
二、心脏病突发和猝死:心脏病突发是指由于心脏血管病变、心脏电活动异常等原因导致心脏功能发生急性严重障碍。
而猝死则是指突然而非自然地发生在短时间内的死亡。
心脏病突发往往是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种突发病情需要迅速进行急救,而CPR则是重要的急救手段之一。
三、心肺复苏链:心肺复苏链是指心肺复苏术的一系列环节,包括早期发现、早期心肺复苏、早期自动体外除颤等。
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早期发现是指在患者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的瞬间,早期发现其病情并启动紧急救治。
早期心肺复苏是指从发现到进行心肺复苏术的过程,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方法,保证氧气的供应和维持微循环。
早期自动体外除颤则是指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除颤,以恢复患者的正常心律。
四、自动体外除颤器: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简便易用、能够提供自动电击治疗的装置。
它通过电子控制,在特定时机下提供电刺激,用以恢复患者的正常心律。
自动体外除颤器广泛应用于CPR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五、基本生命支持: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简称BLS)是指非医务人员在急救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的基本生命支持措施。
而CPR是BLS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BLS还包括检查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拨打急救电话、保持气道通畅等措施。
心源性猝死的紧急救援流程与技巧
心源性猝死的紧急救援流程与技巧在进行心源性猝死的紧急救援时,正确的流程和技巧十分关键,能够极大地提高抢救效果,挽救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源性猝死的紧急救援流程与技巧,帮助读者在面临这一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应对。
紧急救援流程:1. 确认病人情况:当目击到一个倒地昏迷的人时,首先要判断其是否还有意识,可以用手轻拍病人的脸颊,喊叫病人的名字,观察其有无反应。
如果病人没有任何反应,应立即意识到可能是心源性猝死,需要紧急救援。
2. 拨打急救电话:紧急救援的第一步是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告知病人的情况,并提供具体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急救中心会提供指导,并派出专业人员前往现场。
3. 开始心肺复苏: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这是拯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生命的关键步骤。
具体操作如下:a. 将病人平放在坚实的地面上,保持头颈处于自然位置,可以用一块垫子垫高患者的肩膀,以保证气道通畅。
b. 找到胸骨正中央位置,在胸骨下缘找到胸骨切迹处,将手指放在该位置上。
c. 使用两只手,交叠双手的手掌,大拇指向上,身体放置在病人胸骨中央位置,用力将身体向下按压,使胸骨下沉至少5厘米。
d. 快速而稳定地按压胸骨,每分钟至少100-120次,以保证血液循环。
e. 在按压之间,给予人工呼吸。
先抬起病人的下巴,捏住鼻子,用嘴对嘴进行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秒钟。
f.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为止。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有AED设备在附近,应立即使用。
AED是一种能够诊断心律失常并自动除颤的设备。
使用AED 的步骤如下:a. 打开AED设备,按照设备上的指示,将电极贴在病人的胸前。
b. AED将会自动分析病人的心律,如果需要除颤,会发出指示。
此时,确保所有人远离病人,按下除颤按钮,让AED给予电击。
5.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在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的同时,我们需要尽快将病人的情况告知急救中心,并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心源性猝死的症状及应急处理方法
心源性猝死的症状及应急处理方法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的、意外的、以心脏原因为主要病因的突发性猝死。
这种病症往往发生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造成人们对其症状、应对和处理方法的认识不足。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源性猝死的症状及应急处理方法。
一、心源性猝死的症状:心源性猝死的症状往往突然发生,猝死患者通常会体验到以下几种症状:1. 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病人可能会感觉气短、呼吸急促,并且出现无法正常呼吸的感觉。
2. 意识丧失:患者可能会突然昏迷,失去意识,表现出神智不清或晕厥的症状。
3. 胸痛:心绞痛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剧烈的胸痛、压力或不适,疼痛向左臂传导。
4. 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心率的变化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的情况。
5. 体力不适:患者可能会出现极度疲劳、乏力、气短等体力不适的症状。
二、心源性猝死的应急处理方法: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紧急情况,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以下是常用的应急处理方法:1. 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心源性猝死症状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向急救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地址。
2. 进行心肺复苏(CPR):如果患者失去意识,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采取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循环,保持循环直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周围有AED设备,正确使用AED进行电除颤。
跟随AED设备的指示进行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并接手。
4. 尽快就医: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
医院内有专业设备和医务人员,可以提供更进一步的急救处理。
5. 预防为主:平时要注重心脏健康,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戒烟限酒,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等。
总结起来,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的、危险的疾病,病人病发时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并马上进行心肺复苏,使用AED设备,尽早就医,并平时注重心脏健康的预防工作。
心肺复苏
CAB2min后行除颤 4.只要具备除颤条件,必要时可进行盲目除颤 5.除颤能量:双极:200J,单级360J
心肺复苏—BLS(CAB)
内容 识别
心肺复苏程序 按压速率 按压幅度 胸廓回弹 气道
按压-通气比 (置入高级气道前) 通气:非专业或不熟练时 使用高级气道(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1岁以上触颈动脉,1岁以下肱 动脉。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 10秒内 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
非专业人士:立即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BLS--(识别)
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动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 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 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 部位(在开放气道情况下, 沿下颌骨向下滑行至喉结 处),男性可先触及喉结 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cm,至 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 常见原因:冠心病、瓣膜病、原发性和 继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并都像综合 征、电击或雷击、低温、洋地黄中毒等
• 心电图特征: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 之以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 心室颤动波,频率为250~500次/分钟。
心脏停搏
复苏成功率低
• 又称窦性停搏。指窦房结在一个或多个 心动周期中不产生冲动,以致不能激动 心房或整个心脏
心肺复苏BLS--(A)
开放气道:
●去除气道内异物:舌根后坠和异 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 因。开放气道应先去除气道内异 物。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 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 开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 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 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
●仰头-抬颏法 托颌法(外伤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的重要变化
* 删除了非医务人员在开始胸外 按压前评估循环体征的过程,对无 呼吸无反应者吹2口气之后立即开 始胸部按压。 * 简化急救呼吸的指导。所有呼 吸(口对口、口对面罩气囊、气囊 对气道)均应吹气超过1秒钟,有 足够的气使胸部隆起。
新的重要变化
* 删除了对非医务人员在不做胸 外按压时急救呼吸的培训。 * 单人急救时,对各个年龄段( 除新生儿)胸部按压与吹气比 30:2。简化了教学,为不间断 胸部按压提供了较长时间。
SCD 与 CPR
死亡概念
※临床死亡 ※生物性死亡
※猝死
※社会性死亡
※脑死亡
※假死
死亡概念
• 猝死与心性猝死 • 心性猝死与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
&
VF
&
VT
&
PEA
&直线
asystole
发生率
20余个国家:
CA发生率:36-128/10万/年 Ω 随年龄增加,男多于女 Ω 75%SCA在症状发作1小时内 Ω 75%死于院外
氨茶碱
研究表明:对心动过缓性心 脏停搏应用氨茶碱并不能提高 ROSC。没有研究证明氨茶碱改 善出院存活率,也没有证据表 明在心动过缓心脏停搏应用氨 茶碱有害。
阿托品
5项前瞻性对照非随机研 究在院外、院内心脏停搏患 者应用阿托品有益处。
碱性药物
心脏停搏和CPR(在院外心脏 停搏)或在ROSC后常规应用碳 酸氢钠并不推荐。在高血钾威胁 生命或是造成心脏停搏、代谢性 酸中毒或三环抗抑郁药过量时才 使用碱性药物。
按压通气比
• 实践证明非专业人员做2次吹气 需要14~16秒,在此期间停止胸 部按压 • 动物模型:大于15:2的按压/通 气比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 一项院外心脏停止研究中从呼 叫到达现场间隔时间4分钟以内 ,仅用按压即可获得好的结果
按压通气比
• 一项研究医务人员救治心脏停搏 者,通气过多,院内研究表明在 有高级气道心脏停搏者,行CPR 时有通气过度现象。 • 动物实验表明:过度通气与胸内 压增加、及脑血管灌注压降低、 存活率降低有关(LOE6)。
按压通气比
• 最明显的挑战是如何将对增加胸 部按压的需要转变成一种既简单 、又适用于窒息性或VF的方案推 荐。 • 共识为:同意连续胸部按压适用 于VF的头几分钟。但通气对窒息 性心搏停止及各种类型心搏停止 时间延长者更为重要。
按压通气比?
大家一致认为针对不同类型心 搏停止施行不同步骤的CPR时很困 难。为了简化操作和教学,一致同 意将按压/通气比定为 30:2。适 用于从小儿(新生儿除外)到成人 的单人CPR。双人救助儿童行CPR 时,则推荐15:2的按压/通气比。
本指南与以前版本不同之处: 1 以迄今发表的论文作为证据基础。 2 对潜在的利益冲突的处理过程建立 了新的架构,并使之透明化。 3 使指南易学易记,便于操作。
最有争议问题
一、VF时按压与电击何者优先?
1.标准的做法是:VF一律首先电击。 2.提出挑战的理由:病人倒地到急救 人员到现场时间4~5分钟或更长, 在此期间进行CPR可能改善预后。
内皮素
5项在心脏停搏的动物实验研 究中应用内皮素-1提高冠脉灌注 压,但并不改善心肌血流。未见 人类研究报道。
抗心律失常药
没有证据表明,在心脏骤停 期间常规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能 增加病人出院存活率。与安慰剂 或利多卡因比较:胺碘酮能增加 病人入院短期存活率。
胺碘酮
在院外顽固性室颤/无脉性室速 进行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LOE1) ,与1.5mg/kg利多卡因比较,使用 胺碘酮300mg或5mg/kg能提高存活住 院率。 对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室 速应用胺碘酮可提高患者对除颤的反 应。
SA危险因素
• 冠心病占80%,有20%的SA作为首 发临床症状 • 心衰,EF低者 • 心电图异常 • 左室肥厚 • 有SA家族史 • 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吸烟 • 肺活量低,HCT高,安静时HR快
SA发生时间
• 易发生早晨,傍晚 • 显示活动和环境触发 • 起床:Bp增高,HR增快,HRV,血 小板聚集 • 寒冷,酒精,精神心理促发 • 星期一,工作压力,冬季
PEA
PEA有电活动而无脉搏,即EMD 有些研究认为:有些PEA有室壁 运动和能测到血压 很难与严重的心源性休克鉴别 AMI发生PEA时提示左心室破裂
病 因
• • • • • • • • 56%-66%SD是心脏病,男性多见 缺血性心脏病 非粥样硬化的冠心病 心肌病 瓣膜病 心肌炎症 先心病 原发心电异常
新的重要变化
* 将儿童患者定义修改为青春期前, 医务工作者应用儿童BLS指南。但 非医务人员急救者应用儿童CPR指 南不变。 * 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要教施救 者用力快速按压(100次/min),胸 部要完全复位,减少中断胸部按压 时间。
新的重要变化
* EMS人员在未有目击者除颤前应 先做5个周期的CPR(大约2分钟) ,特别当从呼叫到EMS人员到发 生地是4—5分钟时。 * 检查心律和治疗后的电活动时做 5个周期的CPR。在电击后不应立 即检查心律或脉搏,而应即刻 CPR——心外按压。在5个周期 CPR后,检查心律。
溶栓治疗
对于怀疑由肺动脉栓塞和AMI 导致心脏骤停者,在CPR时考虑溶 栓治疗,正在进行CPR不是使用溶 栓剂的禁忌症。
液体
在血容量无丢失的心脏停搏时 无常规使用液体与未使用液体的 对照研究证据。4个实验性VF动物 研究既不支持又不反对常规使用 液体。如造成低血容量时可使用 液体。
复苏后处理
复苏后阶段的合适治疗尚没 有经过很好的研究。 2项研究认为:亚低温可改善 院外心脏停搏存活者神经系统的 后果。但对院内心搏停止后的作 用尚无定论。 希望更进一步研究。
远期存活预测指标
• • • • 资料报道差异很大 5年存活率41%-77% AMI复苏成功者存活率好 远期存活率与年龄,EF,MI史, 心衰体征相关
CPR
生存链概念: 早期发现 早期CPR 除颤 ALS
CPR
•B L S •A L S •P L S
2005年CPR及ECC指南 的制定特点
目的:针对心性猝死和威胁 生命的心肺问题进行治疗推 荐以提高存活率。
血管加压剂
• 以没有安慰剂对照的研究中认为在 人类心搏停止时,任何阶段常规应 用血管加压药物均未提高出院生存 率。 • 动物实验表明,加压素优于肾上腺 素。但5个大型随机实验研究表明: 加压素和肾上腺素在ROSC 24小时内 死亡数或出院前死亡数等方面均无 显著统计学意义。
去甲肾上腺素
在VF动物模型中提示有短期有益 作用,但未见临床研究报道。
推荐
• 如心搏停止>4~5分钟,在电击前 先做3分钟CPR。 • 首次VF几分钟内给予通气不重要。 • 但对窒息性心跳停止很重要(儿童 溺水系非心原性)。
共识
允许救助者将先做CPR只作为 一个选项,特别是当心搏停止发 生在院外、EMS反应时间4~5分 钟时,因此最终决定:当EMS反 应时间的确超过4~5分钟,可考 虑对院外的VF或无脉VT在电击前 先做1.5至3分钟CPR。
按压通气比
输氧及通气对新生儿至关重要 。由于没有支持对新生儿要用更高 的按压/通气比的数据,因此新生 儿CPR2000年指南对VF/VT推荐连 续3次电击,期间不做胸部按压。 2005年会议提出异议。理由是 用双相波除颤器除颤效果好(在 除颤后5秒VF可停止),而3次电 击延长时间,中断胸部按压,似 无必要。
利多卡因
研究表明,利多卡因能改善患者 短期存活率(LOE4),但ROSC率较 低和但心脏停搏发生率较高。 院外双盲随机对照研究(LOE1) 发现胺碘酮改善入院存活率,而利多 卡因使除颤后心脏停搏发生率增高。 没有胺碘酮,才考虑利多卡因。
镁
镁能有效的终止尖端扭转性室 速(与QT间期延长相关的不规则 /多形性室速)(LOE5),对QT 正常的多形性室速无效。异丙肾或 心室起搏能有效终止心动过速和药 物引起的QT间期延长相关性尖端 扭转性室速。
除颤能量
关于使用的能量,一致意见为: * 使用双相截指数波形时,以 150~200J为宜; * 使用直线双相波形时,以120J 的能量为宜。
在院外心搏停止的研究中,第 一次360J效果并不比200J好。且反 复用较高能量除颤易于发生房室阻 滞。但未有证据远期有害。在使用 单相波除颤器时,初始和再次的能 量均为360J。
新的重要变化
所有急救措施,包括建高级气 道(气管插管、气管食道联合管、 喉罩)、药物治疗、重新评估患者 ,尽量减少中断胸部按压,检查脉 搏仅限于无脉停搏时。
新的重要变化
* 治疗VF/无脉VT仅一次电击立即做 CPR(胸外按压)取代了3次连续电 击。这种变化是基于使用新的除颤 仪第一次电击成功率高。 * 如果第一次电击失败,胸部按压可 以提高氧和基质酶作用物转到心肌 ,使再次除颤易于成功。
新的重要变化
* 新生儿复苏时,强调了通气弱化 了高浓度氧的重要性。 * 再次确认对适合NINDS入选标准 的急性缺血中风患者静脉溶栓治 疗(tpA)。溶栓治疗应由了解中 风知识的医生按照规定的方案, 在中风监护病房进行。 *推荐了初级救治。
ILCOR通用心脏骤停流程图
无反应 ? 求救
A
打开气道 看生命体征 呼叫EMS/复苏队伍 如无规律呼吸,给2—5次吹气
一次电击与三次电击
截至目前为止,仍未有在人 和动物模型中,将3次电击与1次 电击对比的研究。但一致认为应 将中断胸部按压时间降至最少。 因此推荐在一次电击后应立即 CPR。
一次电击与三次电击
在每次电击后即刻恢复胸部按 压是一种新方案,并无证据可依 。推荐的理由是考虑到在复苏过 程中中断胸部按压过频繁。即使 在除颤时中断胸部按压时间较短 ,也会使ROSC急剧下降。
B
C
给30次胸部按压(每秒2次):2次吹气 持续直到除颤/监护仪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