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的常用评定公式0
公路实务计算公式
公路实务计算公式公路实务计算公式是指在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用于确定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各个部分的尺寸、材料、施工方法和工期等相关参数的数学公式。
公路实务计算公式的目的是通过数值计算来获得最优的公路设计和施工方案,以达到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公路实务计算公式。
1.路基填筑计算公式路基填筑计算公式主要用于确定路堤的高度和体积。
其中,最常用的是路堤体积计算公式:V=(L1+L2)Ht/2其中,V表示路堤的体积,L1和L2分别表示路堤上下底面的长度,Ht表示路堤的高度。
2.路面厚度计算公式路面厚度计算公式主要用于确定路面结构层的厚度。
最常用的是观测法,通过观测已建成的路面,分析路面病害情况,然后根据设计寿命和设计交通量确定路面厚度。
3.道路纵坡计算公式道路纵坡计算公式主要用于确定公路的纵向坡度。
其中,最常用的是均匀渐变坡度计算公式:S=(H2-H1)/L其中,S表示道路的坡度,H2和H1分别表示道路两个端点的高程,L 表示道路的长度。
4.桥梁设计计算公式桥梁设计计算公式用于确定桥梁结构的尺寸和材料。
其中,最常用的是刚度计算公式:k=E*A/L其中,k表示桥梁的刚度,E表示材料的弹性模量,A表示桥梁的横截面面积,L表示桥梁的长度。
5.隧道设计计算公式隧道设计计算公式主要用于确定隧道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其中,最常用的是隧道开挖计算公式:A=(B+h)*(H+h)其中,A表示隧道的横截面面积,B表示隧道的底宽,h表示隧道的标准节段高度,H表示隧道的顶宽。
总结:公路实务计算公式是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们通过数学公式来确定公路工程各个部分的尺寸、材料和施工方法等相关参数。
上述提到的公路实务计算公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实际上,公路实务计算公式还有很多,每个公路工程都有其独特的计算公式。
在进行公路实务计算时,设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计算公式,并进行验证和调整,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公路弯沉计算公式
公路弯沉计算公式公路弯沉作为评估公路质量和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在道路工程中可是有着相当关键的地位。
咱先来说说这弯沉到底是啥。
想象一下,一辆大车在公路上跑,公路就会被压得往下陷一点,这个下陷的程度就是弯沉啦。
那怎么算出这个弯沉值呢?这就得靠公式啦。
常见的公路弯沉计算公式是 L0 = (L1 - L2)×2 。
这里的 L0 表示的就是我们最终要的那个弯沉值,L1 呢是加载车撤离后百分表的读数,L2 是加载车加载时百分表的读数。
举个例子哈,就说前段时间我去一个正在修建的公路工地。
那时候天气特别热,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工人们都汗流浃背的。
我就看到工程师们拿着各种仪器在那测量,其中就包括测弯沉的。
他们特别认真,眼睛紧紧盯着百分表,生怕错过一点数据。
等加载车弄好,读取 L1 和L2 的时候,那紧张的气氛,就好像在进行一场重要的比赛。
再来说说这个公式里的一些要点。
这两个读数的差值乘以 2 才是最终的弯沉值,可别搞错了。
而且在测量的时候,仪器的精度、测量的位置、加载车的重量等等,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有时候啊,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弯沉值,还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这就像我们考试,多考几次取个平均分,能更真实地反映我们的水平。
在实际的工程中,不同类型的公路、不同的使用条件,对弯沉的要求也不一样。
比如说高速公路,那要求肯定就高,弯沉值不能太大,要不然车跑起来颠得慌,还容易损坏路面。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老化,弯沉值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就需要定期检测和维护,就跟我们人要定期体检一样。
总之,公路弯沉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就那么几个数字和符号,但背后涉及的可是一整套严谨的测量和分析过程。
每一个数据都关系着公路的质量和安全,可马虎不得。
希望通过我这一番讲解,能让您对公路弯沉计算公式有个更清楚的了解。
以后您走在公路上,说不定会想起这背后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公路标准值计算公式
公路标准值计算公式公路标准值计算公式是公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计算方法,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准确地确定公路设计参数,以确保公路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公路标准值计算公式的原理、应用和相关注意事项。
公路标准值计算公式的原理。
公路标准值计算公式是根据公路工程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的,它通常包括公路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等方面的计算内容。
这些计算内容是基于工程地质、交通流量、设计速度、车辆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以确定公路各个部分的设计参数。
在公路标准值计算公式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基本的物理学和工程学原理,如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等。
通过这些原理的运用,工程师们可以计算出公路设计中所需的各种参数,如路基厚度、路面结构、边坡坡度等,从而确保公路的安全和稳定性。
公路标准值计算公式的应用。
公路标准值计算公式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使用这些计算公式,工程师们可以准确地确定公路设计参数,以满足不同道路等级和交通量的要求。
同时,公路标准值计算公式也可以帮助工程师们进行工程经济性分析,从而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案。
在公路工程设计中,公路标准值计算公式还可以用于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劣,并进行方案比选。
通过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计算结果,工程师们可以选择最经济、最安全的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优化。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交通基础设施。
公路标准值计算公式的相关注意事项。
在使用公路标准值计算公式时,工程师们需要注意一些相关的事项,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工程师们需要对公路工程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有深入的了解,以确保计算过程符合相关要求。
其次,工程师们需要对公路工程设计中涉及到的各种参数和变量有清晰的认识,以确保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准确和完整。
同时,工程师们还需要对计算过程中的各种假设和简化有充分的理解,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公路常用评定公式
公路常用评定公式公路是现代交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的评定工作对于确保公路的安全和顺畅具有重要意义。
在公路评定中,常用的公式可以帮助评定者在进行评定时准确计算各项指标,从而更好地评估公路的状况和性能。
以下是公路评定中常用的公式:1.路基土工参数计算公式:公路的路基土是公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能力是公路设计和评定的关键因素之一-路基土负荷计算公式:路基土承载能力=安全系数*基础层单元格土承载力2.路面平整度评定公式:公路的平整度是衡量公路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平整度指数计算公式:平整度指数 = 1/(2n+1)*Σ(di - di+1)^2其中,n表示测试距离的数量,di表示距离为i的测试数据。
3.出行时间评定公式:衡量公路通行效率和交通延误的重要指标。
-出行时间公式:出行时间=路段长度/平均行驶速度4.排队长度计算公式:评估公路交通流量和交通堵塞情况。
-排队长度公式:排队长度=排队车辆数*车辆平均长度5.车速变化率计算公式:评估公路的交通流量和交通状态的变化。
-车速变化率公式:车速变化率=(终点车速-起点车速)/距离6.车辆通行能力计算公式:衡量公路交通容量和流量的关键指标。
-车辆通行能力公式:车辆通行能力=总车道数*单车道通行流量7.刹车距离计算公式:评估公路的安全性和制动性能。
-刹车距离公式:刹车距离=初始速度^2/(2*制动加速度)8.交织距离计算公式:衡量公路车辆通行流畅性和安全性。
-交织距离公式:交织距离=排队长度/流量以上是公路评定中常用的公式,通过这些公式,评定者可以准确计算公路各项指标,从而更好地评估公路的状况和性能。
这些公式为公路评定提供了重要的计算工具,有助于确保公路的安全和顺畅。
公路工程常用公式
ZY 里程=JD 里程-T ; YZ 里程=ZY 里程+L ;公路工程常用公式一、三角函数公式:1)、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如果/ C=90°,Z A ,Z B ,Z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 b , c ,那么®锐角之间的关系为/ A+Z B=90°O 边角之间的关系为(4)其他有关公式公路测量常用公式:|'1 LU◎S = R0EC —— 1] 外距: 2(1 )主点里程的计算①三边之间的关系为肚'+沪三F(勾股定理)sin A =—csmB =— ccosB =—Ctail A =-□tanB =— a c ot A = 一a acotB =—h= —ab 面积公式:2-Ckc 2 (hc 为c 边上的高)2)、正弦公式,即为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等。
正弦的比相(2R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是恒量,是此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的两倍)这一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都有貝卩 a/sinA=b/sinB=c/sinC=2R(1)a/sinA=b/sinB=c/sinC=2R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⑴ a=2RsinA, b=2RsinB, c=2RsinC;3)任意三角形余弦公式: a 2=b 2+c 2-2bc (cosA ) 二、弧长公式:n n r/180;扇形面积公式:n n r 2/360(2) sinA : sinB ; sinC = a : b : c;2 2 2;cosA=(b +c -a )/2bc一、圆曲线:曲线要素的计算 若已知:转角a 及半径R ,则:切线长: ;曲线长:QZ里程=YZ里程-L/2 ;JD里程=QZ里程+D/2 (用于校核)(1)切线角公式P上丄比Q——缓和曲线长所对应的中心角。
(2 )缓和曲线角公式(3)缓和曲线的参数方程(4)圆曲线终点的坐标k ISO"枣血――缓和曲线全长J所对应的中心角亦称缓和曲线角。
公路试验检测员的有关指标评定公式
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本人整理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6-14 22:30:38 阅读:474次
公路试验检测员的有关指标评定(笔记三)
1、 无侧限强度公式: Rc=P/A ,
评定公式:R≥Rd/1-Za·Cv
n—检测点数 s—均方差
方法:(1)当厚度代表值大于或等于设计厚度减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测值的偏差是否超过来评定合格率和计算得分数;当厚度小于设计厚度减代表值允许偏差时高,则厚度指标评为零分。
(2)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多分2-3层铺筑,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和评定。
5、平整度的评定
(1)3m直尺法:精确为0.2mm。单杆检测路面的平整度计算,以3m直尺与路面的最大间隙为测定结果,连续测定10尺时判断每个测定值是否合格,根据要求计算合格百分率,并计算10个最大间隙的平均值。
合格率=合格尺数 / 总测尺数
(2)连续式平整度仪法
按10cm间距采集的位移值自动计算100m计算区间的平整度标准差。
7、灌砂法的结果公式
Pw=Mw / Mb ×γs
Mw—试坑中取出的全部材料的质量,g
Mb---填满试坑的砂的质量,g
γs –砂的密度 g/cm3
砂的干密度= Pw / (1+0.01w)
W---为含水量
8、环刀法结果公式:
=试样的质量/环刀的体积(∏·r2·h)
(2)弯沉代表值不大于设计要求的弯沉值时得满分,大于时得零分。若在非不利季节测定时,应考虑季节影响系数。
4、结构层厚度的评定
X= X -ta ·s /( n 2/1)
道路工程公式大全
混凝土抗压强度
组数≤10组
R R
n
1.15R 0.95R
合格判定系数 n 10~14 K1 1.70 K2 0.9
15~24 1.65 0.85
≥25 1.60 0.85
min
半刚性结构层材料 强度评定 弯沉值评定
R Rd 1 Z a C v
Za随保证率而变的系数;高速、一级公路保证率95%,Za=1.645 其他公路保证率90%,Za=1.282 层位 沥青面层 路基 高速、一级公路Za 1.645 2.0 二三级公路Za 1.5 1.645
cu,o cu, k
F极限荷载;L支座间距(450mm);b、h试件的宽和高(标准尺寸为 150mm)
试验结果以三个试件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 果。当三个试验结果中有一个测定值与中值的差超 过中值的±15%,取中值为测定结果,如两个测定值 与中值的差都超过15%时,该组试验结果作废
混凝土配制强度
sat
饱和密度
ρ sat
w
sat
V m
s
V
sat
Gs w
G s 1 w
w
孔隙比
e V V
V s
浮密度
ρ '
'
m V
S v
w
V
孔隙率
n V V 100% V
n
e 1 e
饱和度
Sr
V Sr w V
v
G 1 w G w S 1 w G
混凝土配比设计
f
cu, 28
aa
f
c ab ce w
评定公式
压实度评定:K = K - t a/√n ·S ≥ K0路基、基层底基层:K ≥ K0 K i≥ K0–2% 合格率=100%K ≥ K0 K i≥极值合格率=n′/n×100% n′—K i≥ K0–2%的点数K < K0或 K i<极值不合格路基:极值= K0–5%基层底基层:极值= K0–4%沥青面层:K ≥ K0 K i≥ K0–1% 合格率=100%K ≥ K0 合格率=n′/n×100% n′—K i≥ K0–1%的点数K < K0 不合格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保证率:基层底基层99%,路基、路面面层95%。
其他公路:95%、90%。
弯沉评定lr = l + ZaS Za: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面层: 1.645 路基:2.0二、三级公路:沥青面层: 1. 5 路基:1.645 lr ≤ l0 100分lr > l00分相应分项工程不合格可将超出l ±(2~3)S的点舍弃,重新计算。
对于舍弃的点,应找出周围界限,进行局部处理。
无侧限抗压强度评定R ≥ Rd /(1- ZaCv)或 Rc0.95 = R –ZaS ≥ Rd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保证率95%,Za=1.645 其他公路:保证率90%,Za=1.282R ≥ Rd /(1- Z a C v)合格 100分R < Rd /(1- Z a C v)不合格 0分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X L a/√n ·SX L ≥ X d – △h 合格率 = n ′/n ×100% n ′—— X i≥ Xd –△h ′的点数 X L < X d – △h 不合格△h ——代表值允许偏差 △h ′——合格值允许偏差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99% 路面:95%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n ≥10 Rn – K 1Sn ≥ 0.9R Rmin ≥ K 2R 当Sn <0.06R 取Sn=0.06Rn <10 Rn ≥ 1.15R Rmin ≥ 0.95R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评定n >10 fcs ≥ fr + K σ当n=11~19,允许有一组fmin <0.85fr,但不得小于0.80fr 。
公路测量计算公式
公路测量计算公式1.线路长度计算:公路线路长度的计算一般采用坐标法、距离法、平面多边形法等不同方法进行计算。
-坐标法:根据给定的平面坐标点,通过计算坐标点间的距离,再累加得到线路长度。
计算公式如下:L=Σ√((X2-X1)²+(Y2-Y1)²)-距离法:在具体测量中,可以利用测距仪等工具,测量两个点间的实际距离,然后累加得到线路长度。
-平面多边形法:在具体测量中,将公路线路按照一定间距划分成多个小段,然后利用交通仪器对各小段进行测量,再对测量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线路长度。
2.断面积计算:公路断面积是指在交叉和边界处,垂直于公路中心线平面的与地面相交的面积。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比例法、剖面曲线法和直接测量法。
-比例法:根据实测的两个断面的面积,计算比例系数,然后用比例系数乘以实际断面的面积,得到断面积的计算结果。
-剖面曲线法:根据剖面平面曲线的形状和曲线方程,进行一定的计算和积分,得到断面积的计算结果。
-直接测量法:利用剖面仪等测量工具,通过测量断面上每个小面元的长度和高程,再通过计算,得到断面积的计算结果。
3.公路边坡计算:公路边坡是指公路沿线两侧地表和路基之间的倾斜面。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平均地坡法、边坡分段法和图解法。
-平均地坡法:该方法是根据平均地坡的高度和长度,以及边坡的宽度,通过计算公式,得到边坡的计算结果。
-边坡分段法:将边坡分成若干个小段,对各小段进行不同的边坡计算,最后累加各小段的计算结果,得到边坡的计算结果。
-图解法:在特定比例的图纸上,根据边坡的横纵坐标和高度差值,利用三角函数等进行计算,得到边坡的计算结果。
4.公路纵断面计算:公路纵断面是公路纵向剖面图,反映了公路纵向上的高程变化情况。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直接法和曲线计算法。
-直接法:根据实测的地面高程点和设计中心线高程点,通过计算地面高程与设计中心线高程的差值,得到纵断面的计算结果。
-曲线计算法:根据设计中心线曲线的形状和曲线方程,进行一定的计算和积分,得到纵断面的计算结果。
公路常用评定公式
公路常用评定公式一、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H.0.1 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H.0.2 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H.0.3 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X L=X-t a/√ ̄n*S—厚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式中:XLX—厚度平均值;S—标准差;n—检查数量;—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
ta采用的保证率: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H.0.4 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H.0.5 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二、路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值评定I.0.1 弯沉值用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测量。
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不超过lkm)检查80~100个点,多车道公路必须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测点。
I.0.2 弯沉代表值为弯沉测量值的上波动界限,用下式计算:lr =l+ZaS式中:lr—弯沉代表值(0.0lmm);—实测弯沉的平均值:S—标准差:Za—与要求保证率有关的系数,见附表I。
附表I Za值层位Za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三级公路沥青面层 1.645 1.5路基 2.0 1.645I.0.3 当路基和柔性基层、底基层的弯沉代表值不符合要求时,可将超出l±(2~3)S的弯沉特异值舍弃,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对舍弃的弯沉值大于l+(2~3)S的点,应找出其周围界限,进行局部处理。
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右轮弯沉值测定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计,不能采用左右两点的平均值。
公路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公式
公路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公式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决策者了解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公路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公式,并使用易于理解的术语进行解释。
1. 安全风险评估公式的定义公路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公式是通过将各种风险因素的概率和损失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来计算公路工程的安全风险水平的一种数学公式。
2. 安全风险评估公式的组成安全风险评估公式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2.1 风险因素概率风险因素概率是指某一特定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这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专家意见等方式来确定。
风险因素概率通常用P表示。
2.2 损失程度损失程度是指在特定风险事件发生时可能产生的损失的大小。
损失程度可以通过经济评估、人身伤害评估等方式来确定。
损失程度通常用L表示。
2.3 风险等级风险等级是根据风险因素概率和损失程度的综合评估结果来确定的。
风险等级可以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通常用R表示。
3. 安全风险评估公式的计算方法安全风险评估公式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乘法原理来表示,即:R = P × L其中,R表示风险等级,P表示风险因素概率,L表示损失程度。
4. 示例下面以一个示例来说明安全风险评估公式的应用。
假设在某个公路工程项目中,有一个风险因素是道路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塌方事故。
根据历史数据和专家意见,该风险因素的概率估计为0.05,损失程度估计为100万元。
那么可以计算出该风险的风险等级:R = 0.05 × 100 = 5由于风险等级为5,根据事先确定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可以判断该风险等级属于中等风险。
总结公路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公式通过将风险因素的概率和损失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来计算公路工程的安全风险等级。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决策者了解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公路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公路工程常用计算公式公路工程是指修建、改建、修复和维护公路的工程活动。
在进行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合理性。
下面是公路工程常用的计算公式:1.设计车速:根据路段的通行需求和地理条件,确定设计车速。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设计车速=设计时速×(1-修正系数)。
2.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路段的车辆数量。
常用的交通量计算公式为:交通量=交通流量×车辆转换率。
3.车速与流量关系:车速和流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车速与交通量公式进行计算,常用的公式为:车速=流量/交通量。
4.车头间距:车头间距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距离。
常用的车头间距计算公式为:车头间距=车辆长度+安全距离。
5.超车道长度:超车道长度是指在高速公路上,车辆从一个车道超车到另一个车道所需的最小距离。
常用的超车道长度计算公式为:超车道长度=超车时间×可站立并排车辆数。
6.视距计算:视距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看到的前方道路长度。
常用的视距计算公式为:视距=半个正常成年人的身高×标准视距系数。
7.桥梁荷载计算:在设计桥梁时,需要计算桥梁的荷载。
常用的桥梁荷载计算公式为:桥梁荷载=桥梁自重+车辆荷载。
8.坡度计算:坡度是指道路的纵向倾斜程度。
常用的坡度计算公式为: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100。
9.压实度计算:压实度是指道路或路基的密实程度。
常用的压实度计算公式为:压实度=压实度试验读数/标准列数。
10.水泥用量计算:在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需要计算水泥的用量。
常用的水泥用量计算公式为:水泥用量=路面厚度×路面总面积。
以上是公路工程常用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在进行公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计算和判断,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工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整理)公路测量中的计算公式总结
公路测量中的计算公式总结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x1:QD的X坐标y1:QD的Y坐标x2:ZD的X坐标y2:ZD的Y坐标S:QD~ZD的距离α:QD~ZD的方位角2. 计算公式:1)当y2- y1>0,x2- x1>0时:2)当y2- y1<0,x2- x1>0时:3)当x2- x1<0时: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α1:QD~JD的方位角α2:JD~ZD的方位角β:JD处的偏角2. 计算公式: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U:JD的X坐标V:JD的Y坐标A:方位角(ZH~JD)T:曲线的切线长,D:JD偏角,左偏为-、右偏为+2. 计算公式: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U+Tcos(A+180°) Y′=V+Tsin(A+180°)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U+Tcos(A+D)Y″=V+Tsin(A+D)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P:所求点的桩号B: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M:左偏-1,右偏+1C:JD桩号D:JD偏角L s:缓和曲线长A:方位角(ZH~JD)U:JD的X坐标V:JD的Y坐标T:曲线的切线长,I=C-T:直缓桩号J=I+L:缓圆桩号:圆缓桩号K=H+L:缓直桩号2. 计算公式:1)当P中桩坐标:X m=U+(C-P)cos(A+180°) Y m=V+(C-P)sin(A+180°)边桩坐标:X b=X m+Bcos(A+90°)Y b=Y m+Bsin(A+90°)2)当I中桩坐标:X m=U+Tcos(A+180°)+GcosO Y m=V+Tsin(A+180°)+GsinO边桩坐标:X b=X m+Bcos(A+MW+90°)Y b=Y m+Bsin(A+MW+90°)3)当J中桩坐标:边桩坐标:X b=X m+Bcos(O+MW+90°)Y b=Y m+Bsin(O+MW+90°)4)当H中桩坐标:X m=U+Tcos(A+MD)+GcosO Y m=V+Tsin(A+MD)+GsinO边桩坐标:X b=X m+Bcos(A+MD-MW+90°) Y b=Y m+Bsin(A+MD-MW+90°)5)当P>K时中桩坐标:X m=U+(T+P-K)cos(A+MD)Y m=V+(T+P-K)sin(A+MD)边桩坐标:X b=X m+Bcos(A+MD+90°)Y b=Y m+Bsin(A+MD+90°)注:计算公式中距离、长度、桩号单位:“米”;角度测量单位:“度”;若要以“弧度”为角度测量单位,请将公式中带°的数字换算为弧度。
公路工程测量公式全)
公路工程测量公式全测量所有手算公式一、曲线要素计算已知:JDZH、JDX、JDY、R、LS1 、LS2 、LH、T、A1、A2(LH=LS1+LS2+圆曲线长)1、求ZH 点(或ZY 点)坐标及方位角、L = DZH ? ZHZH x = L ? L5 /(40 R 2 l s1 ) 2 中桩距离,左正右负)y = L3 /(6 Rl s1 ) ?T = A1 ? i × l 2 /(2 Rl s1 ) × 180 / π ? ? DX = ZHX + x cos A1 + i × y sin A1 ? DY = ZHY + x sin A ? i × y cos A 1 1 ? ?ZHZH = JDZH ? T ? ?ZHX = JDX ? T cos A1 ?ZHY = JDY ? T sin A 1 ? 2、求HZ 点(或YZ 点)坐标及方位角、?T = T +α ? ? BDX = X ? N cos T ? BDY = Y ? N sin T ? 七、纵断面高程计算(1)直线段上高程计算已知:直线上任一点桩号(ZH)高程、(H)纵坡、(i)? HZZH = JDZH ? T + LH ? ? HZX = JDX + T cos A2 ? HZY = JDY + T sin A 2 ? 3、求解切线长T、外距E、曲线长L 、、、(1)圆曲线四、圆曲线上各桩号点坐标及方位角计算已知:ZHZH、ZHX、ZHY、A1、R、LS1、i(Z+1Y-1)DH = H + i * ( DZH ? ZH ) (2)竖曲线上高程计算已知:竖曲线起点桩号(ZH)、起点高程(H)、竖曲线半径R、起点坡度(i)、k(凸曲线+1、凹曲线-1)L = DZH ? ZHZH ? ls1 x = R sin(l s 1 / 2 R + L / R) + l s1 / 2 ? l s1 / 240 R 2 3 y = R[1 ? cos(l s 1 / 2 R + L / R)] + l s1 / 24 R 2 其中?β 0 = l s 1 / 2 R ? 3 2 ?q = l s1 / 2 ? l s1 / 240 R ? 2 ? p = l s1 / 24 R ?T = A ? i × (l s 1 / 2 R + L / R) × 180 / π ? ? DX = ZHX+ x cos A1 + i × y sin A1 ? DY = ZHY + x sin A ? i ×y cos A 1 1 ? l = DZH ? ZH DH = H +il ? k × l 2 /(2 R) ?T = R tan(α / 2) ? ? E = R(1 / cos(α / 2) ? 1) ? L = Rαπ / 180 ? (2)缓圆曲线?TH = ( R +p ) × tan(α / 2)+q ? ? LH = R(α ? 2β 0 ) × π / 180+ 2l s ? E = ( R +p) / cos(α / 2) ? R ? H 其中β = l 2 / 2 Rl s (当l = l s时β 0 = l s / 2 R) 二、直线上各桩号坐标及方位角计算已知:ZH、X、Y、A L = DZH ? ZH ?T = A ? ? DX = X+ L cos A ? DY = Y + L sin A ? 注:JDZH、JDX、JDY:交点桩号、交点X、Y 坐标、、:R、LS1、LS2:半径、缓和曲线1、缓和曲线2 、LH:缓和曲线1 长+圆曲线长+缓和曲线2 长:A1、A2:方位角1、方位角 2 、:T:在曲线要素中代表切线长;在坐标计算中代表被:求解点的坐标方位角。
公路的常用评定公式0
公路常用评定公式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H.0.1 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H.0.2 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H.0.3 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X L=X-t a/ V_ n*S式中:X L—厚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X 厚度平均值;S—标准差;n—检查数量;t a—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
采用的保证率: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H.0.4 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H.0.5 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路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值评定I.0.1 弯沉值用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测量。
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不超过Ikm)检查80~100个点,多车道公路必须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测点。
I.0.2 弯沉代表值为弯沉测量值的上波动界限,用下式计算:I r=J+Z a S式中:I「一弯沉代表值(0.0Imm);—实测弯沉的平均值:S—标准差:乙一与要求保证率有关的系数,见附表I。
附表I Za值I ±I.0.3 当路基和柔性基层、底基层的弯沉代表值不符合要求时,可将超出(2~3)S的弯沉特异值舍弃,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对舍弃的弯沉值大于I+(2~3)S的点,应找出其周围界限,进行局部处理。
I ±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右轮弯沉值测定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计,不能采用左右两点的平均值。
1.0.4 弯沉代表值大于设计要求的弯沉值时相应分项工程为不合格。
公路工可经济评价运算公式
公路工可经济评价运算公式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是指通过运算和分析,对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和判断。
经济评价是保证公路项目建设决策科学、合理、高效的基础,对于决策者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选取最佳技术经济方案、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投资回收期法、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和综合评价法。
1.投资回收期法:该方法通过计算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投资与项目回收收益相互抵消的时间长度,单位一般为年。
投资回收期短的项目经济效益好。
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收期=项目总投资/年度净现金流量2.内部收益率法:该方法通过计算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内部收益率是指使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该贴现率就是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越高,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
内部收益率计算公式为:NPV=Σ(Ct/(1+r)^t)-I=0其中,NPV为净现值,Ct为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r为贴现率,I为项目总投资。
3.净现值法:该方法通过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净现值是指将项目各年收益与成本折现计算得到的总和,净现值为正则项目的经济效益好。
净现值计算公式为:NPV=Σ(Ct/(1+r)^t)-I其中,NPV为净现值,Ct为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r为贴现率,I为项目总投资。
4.综合评价法:该方法将以上三种方法综合运用,综合考虑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等多个指标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给予不同指标不同的权重,最终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可以通过投资回收期法、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和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来进行计算和分析。
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和经济评价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并综合考虑不同指标的结果,最终判断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常用评定公式一、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H.0.1 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H.0.2 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H.0.3 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X L=X-t a/√ ̄n*S式中:XL—厚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X—厚度平均值;S—标准差;n—检查数量;ta—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
采用的保证率: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H.0.4 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H.0.5 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二、路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值评定I.0.1 弯沉值用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测量。
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不超过lkm)检查80~100个点,多车道公路必须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测点。
I.0.2 弯沉代表值为弯沉测量值的上波动界限,用下式计算:lr =l+ZaS式中:lr—弯沉代表值(0.0lmm);—实测弯沉的平均值:S—标准差:Za—与要求保证率有关的系数,见附表I。
附表I Za值层位Za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三级公路沥青面层 1.645 1.5路基 2.0 1.645I.0.3 当路基和柔性基层、底基层的弯沉代表值不符合要求时,可将超出l±(2~3)S的弯沉特异值舍弃,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对舍弃的弯沉值大于l+(2~3)S的点,应找出其周围界限,进行局部处理。
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右轮弯沉值测定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计,不能采用左右两点的平均值。
I.0.4 弯沉代表值大于设计要求的弯沉值时相应分项工程为不合格。
I.0.5 测定时的路表温度对沥青面层的弯沉值有明显影响,应进行温度修正。
当沥青层厚度小于或等于50mm 时,或路表温度在20℃±2℃范围内,可不进行温度修正。
若在非不利季节测定时,应考虑季节影响系数。
三、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强度评定G.0.1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强度,以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d 、浸水ld 后的7d 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准。
G.0.2 在现场按规定频率取样,按工地预定达到的压实度制备试件。
每2000m 2或每工作班制备1组试件:不论稳定细粒土、中粒土或粗粒土,当多次偏差系数Cv ≤10%时,可为6个试件;Cv=10~15%时,可为9个试件;Cv>15%时,则需13个试件。
G.0.3 试件的平均强度R 应满足下式要求: R ≥R d /(1-Z a C v )式中:R d —设计抗压强度(Mpa )C v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 a —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而变的系数。
高速、一级公路:保证率95%,Z a =1.645 其他公路:保证率90%,Z a =1.282。
G.0.4 评定路段内半刚性材料强度评为不合格时相应分项工程为不合格。
四、 水泥砂浆强度评定F.0.1 评定水泥砂浆的强度,应以标准养生28d 的试件为准。
试件为边长70.7mm 的立方体。
试件6件为1组,制取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应分别制取试件,试件应随机制取,不得挑选。
2) 重要及主体砌筑物,每工作班制取2组。
3) 一般及次要砌筑物,每工作班可制取1组。
4) 拱圈砂浆应同时制取与砌体同条件养生试件,以检查各施工阶段强度。
F.0.2 水泥砂浆强度的合格标准1) 同强度等级试件的平均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2) 任意一组试件的强度最低值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5%。
3) 实测项目中,水泥砂浆强度评为不合格时相应分项工程为不合格。
D.0.2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合格标准1) 试件≥10组时,应以数理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评定: Rn-K l S n ≥0.9R R min ≥K 2R式中:n —同批混凝土试件组数;R n —同批n 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Sn—同批n组试件强度的标准差(MPa),R—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MPa);Rmin—n组试件中强度最低一组的值(MPa):K 1、K2—合格判定系数,见附表D。
附表D K1、K2的值n 10~14 15~24 ≥25K11.70 1.65 1.60K20.9 0.85D.0.2.2 试件<10组时,可用非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进行评定:Rn≥1.15RRmin≥0.95RD.0.3 实测项目中,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为不合格时相应分项工程为不合格。
五、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评定C.0.1 混凝土弯拉强度试验方法应使用标准小粱法或钻芯劈裂法,试件使用标准方法制作,标准养生时间28d。
按表7.2.2所列检查频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每工作班制作2~4组:日进度大于1000m取4组,大于等于500m取3组,小于500m取2组。
其它公路每工作班制作1~3组:日进度大于1000m取3组,大于等于500m取2组,小于500m取1组。
每组3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一个统计数据。
C.0.2 混凝土弯拉强度的合格标准1) 试件组数大于10组时,平均弯拉强度合格判断式为:fcs≥fr+Kσ式中: fcs—棍凝土合格判定平均弯拉强度(MPa);fr —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K —合格判定系数(见附表C);σ—强度标准差。
附表C 合格判定系数试件组数n 11~14 15~19 ≥20 K 0.75 0.70 0.65当试件组数为11~19组时,允许有一组最小弯拉强度小于0.85fr,但不得小于0.80fr。
当试件组数大于20组时,其它公路允许有一组最小弯拉强度小于0.85fr,但不得小于0.75fr;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均不得小于0.85fr。
C.0.2.2 试件组数等于或少于10组时,试件平均强度不得小于1.10fr,任一组强度均不得小于0.85fr。
C.0.3 当标准小梁合格判定平均弯拉强度fcs和最小弯拉强度fmin中有一个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在不合格路段每公里海车道钻取3个以上Φ150mm的芯样,实测劈裂强度,通过各自工程的经验统计公式换算弯拉强度,其合格判定平均弯拉强度fcs和最小值fmin必须合格,否则,应返工重铺。
C.0.4 实测项目中,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评为不合格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六、路基、路面压实度评定B.0.1 路基和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以重型击实标准为准。
沥青层压实度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为准。
对于特殊干旱、潮湿地区或过湿土,以路基设计施工规范规定的压实度标准进行评定。
B.0.2 标准密度应作平行试验,求其平均值作为现场检验的标准值。
对于均匀性差的路基土质和路面结构层材料,应根据实际情况增补标准密度试验,求得相应的标准值,以控制和检验施工质量。
B.0.3 路基、路面压实度以1~3km长的路段为检验评定单元,按本标准各有关章节要求的检测频率进行现场压实度抽样检查,求算每一测点的压实度K。
细粒土现场压实度检查可以采用灌砂法或环刀法;粗粒土及路面结构层压实度检查可以采用灌砂法、水袋法或钻孔取样蜡封法。
应用核子密度仪时,须经对比试验检验,确认其可靠性。
检验评定段的压实度代表值K(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为:式中:K=k-ta/√ ̄n*S≥K式中:K—检验评定段内务测点压实度的平均值;ta—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ta见附表B。
采用的保证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路基、路面面层为95%;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路基、路面面层为90%;S—检测值的标准差;n—检测点数;K0—压实度标准值。
路基、基层和底基层:K≥K0,且单点压实度K i全部大于等于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时,评定路段的压实度合格率为100%;当K≥K,且单点压实度全部大于等于规定极值时,按测定值不低于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的测点数计算合格率。
K<K0或某一单点压实度K i小于规定极值时,该评定路段压实度为不合格,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路堤施工段落短时,分层压实度应点点符合要求,且样本数不少于6个。
沥青面层:当K≥K0且全部测点大于等于规定值减3个百分点时,评定路段的时,按测定值不低于规定值减1个百分点的测点压实度合格率为100%:当K≥K数计算合格率。
K<Ko时,评定路段的压实度为不合格,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附表B t/√ ̄n值a保证率99% 95% 90% 保证率99% 95% 90%n n1 22.501 4.465 2.176 21 0.552 0.376 0.2892 4.021 1.686 1.089 22 0.537 0.367 0.2823 2.270 1.177 0.819 23 0.523 0.358 0.2754 1.676 0.953 0.686 24 0.510 0.350 0.2695 1.374 0.823 0.603 25 0.498 0.342 0.2646 1.188 0.734 0.544 26 0.487 0.335 0.2587 1.060 0.670 0.500 27 0.477 0.328 0.2538 0.966 0.620 0.466 28 0.467 0.322 0.2489 0.892 0.580 0.437 29 0.458 0.316 0.24410 0.833 0.546 0.414 30 0.449 0.310 0.23911 0.785 0.518 0.393 40 0.383 0.266 0.20612 0.744 0.494 0.376 50 0.340 0.237 0.18413 0.708 0.473 0.361 60 0.308 0.216 0.16714 0.678 0.455 0.347 70 0.285 0.199 0.15515 0.651 0.438 0.335 80 0.266 0.186 0.14516 0.626 0.423 0.324 90 0.249 0.175 0.13617 0.605 0.410 0.314 100 0.236 0.166 0.12918 0.586 0.398 0.305>100 2.3265 1.6449 1.281519 0.568 0.387 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