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引言:在大学中,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实验课程,生物化学实验通常涉及生物化学原理的研究,如酶活性测定、蛋白质分离纯化等。
本实验报告将重点介绍一次生物化学实验的设计、操作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和分析酶活性对温度和pH的影响,进一步理解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探究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及其应用。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材料:A酶液、B底物液、C缓冲液、D洗涤液、E抗原液。
设备:吸光度计、温度控制仪、离心机、电子天平、试剂瓶、试管架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实验设备,并按照实验操作要求准备好所需试剂、药品和仪器。
2. 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将A酶液和B底物液分别装入试管中,加入不同温度和pH的缓冲液,并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
3. 反应条件控制:将试管置于温度控制仪中,使其保持恒定的温度,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反应。
记录每组试验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
4. 酶活性测定:取出试管,使用吸光度计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并将测定结果记录下来。
5. 数据分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出不同温度和pH值下的酶活性曲线,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观察到酶活性与温度和pH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超过一定温度后,酶的活性会迅速下降。
这是因为高温会破坏酶的三维结构,使其失去催化活性。
此外,不同pH值对酶活性也有一定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酶活性在特定的pH值下达到最大值,而在过高或过低的pH环境下,酶的催化活性显著降低。
这是因为酶的催化反应需要特定的酸碱环境,而超出其最适pH范围会导致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降低其活性。
综合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较大,而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因酶的种类而异。
最新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报告优秀名师资料
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报告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小鼠调脂作用的观察1.实验目的观察临床常用调脂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小鼠血清中脂类物质调节作用。
2.实验原理本品为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在肝脏的生物合成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能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目而增加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因此对高密度脂蛋白(HDL)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对小鼠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一段时间后测定血清中的总胆固醇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并设置对照组,来观察此药物对脂类物质的调节作用2+ 空腹血浆脂蛋白主要为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PAT-Mg 具有选择性沉淀载脂蛋白为apoB的脂蛋白LDL,则上清液为HDL,HDL以HDL-C表示含量。
胆固醇酯+HO --------胆固醇酯酶---->胆固醇+RCOOH 2胆固醇+O --------胆固醇氧化酶---->?4-胆甾烯酮+HO 222HO+4—AA+ESPAS----过氧化氢酶------>醌亚胺染料+ HO 222血清胆固醇经如下反应,可以生成红色醌亚胺:胆固醇酯+HO --------胆固醇酯酶---->游离胆固醇+脂肪酸 2游离胆固醇+O--------胆固醇氧化酶---->胆甾烯酮+HO 222HO+4—氨基安替比林+4—氯酚-----过氧化物酶------>苯醌亚胺(红色) 223.实验步骤3.1取两只小鼠于鼠笼中,做好标记,对药物组小鼠灌胃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溶液(用药量参照人体用量,按照小鼠重量进行比例换算,并溶解于适量生理盐水中,生理盐水不宜过多),灌胃后等待一个半小时,让小鼠将药物充分吸收并起作用。
3.2对两只小鼠分别进行摘除眼球放血处理,并将血液放置于抗凝瓶中,后转至离心管中以3000r/min离心5min。
3.3取上清液即为血清,测量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共2篇)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共2篇)篇一:生物化学实验报告2012年生物化学实验b姓名:学号:实验时间:实验分组:组内成员:任课教师:实验报告xxxx 2012年11月17日摘要1. 实验部分1.1试剂与仪器1.试剂:(2)1 mol/l 醋酸,1 mol/l naoh,硫酸铵。
(3)平衡缓冲液:0.01 mol/l tris-hcl,ph 8.0。
(5)酶的底物溶液:用底物缓冲液配制15×10-3 mol/l 对硝基苯磷酸二钠溶液。
(7)分离胶缓冲液:1.5 mol/l tris-hcl缓冲液,ph 8.8,已加入10% sds。
(8)浓缩胶缓冲液:0.5 mol/l tris-hcl缓冲液,ph 6.8,已加入10% sds。
(13)脱色液:500 ml 10%甲醇和10%冰醋酸的脱色液1000 ml。
匀浆机、eppebdorf5型冷冻离心机、gsy—2型恒温水浴、uv76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提取方法2)将小肠粘膜液集中倒入匀浆机中,加冰冷蒸馏水,高速匀浆,重复多次。
3)缓慢加入冰冷正丁醇高速匀浆重复多次。
在4℃,10000 rpm条件下离心。
4)用滤布过滤去除杂质,倒入分液漏斗中,静止分层,取下层水相,用hac溶液调ph到4.9。
5)得到上清后放入离心管中,用naoh溶液调ph至6.5,称取硫酸铵加到离心管中溶解;再加冰冷丙酮,混匀,4℃静置30 min以上。
6)上清液中加入冰冷丙酮,4℃放置30 min以上。
4℃,10000 rpm,离心。
7)取沉淀溶于平衡缓冲液至全部溶解至冰箱保存待用。
1.3 小牛肠碱性磷酸酶酶活检测方法2)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条件为405 nm波长,测定时间60 s,取值2 s,记录范围0.0-1.5。
上下倒2次,放回分光光度计中,测定酶动力学曲线1.4 聚丙烯凝胶制备分离胶制备(浓度10%,制备量10 ml)试剂用量 h2o30% 丙烯酰胺1.5 mol/l tris-hcl缓冲液ph 8.810% 过硫酸铵temed4.1 ml 3.4 ml 2.4 ml 100 μl 10 μl浓缩胶制备(浓度5%,制备量6 ml)试剂 h2o30% 丙烯酰胺0.5 mol/l tris-hcl缓冲液ph 6.810% 过硫酸铵temed用量3.4 ml 1.0 ml 1.5 ml 60 μl 8 μl1.5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3)各取100 μl加入到5 ml考马斯亮蓝试管中,混匀,反应5 min以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范例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生物化学中的某一特定现象/理论/反应。
实验原理
在这一部分,我们对本次实验所涉及的生物化学理论或原理进
行介绍。
这有助于读者了解实验的背景和相关知识。
实验材料
列出本次实验所用到的材料和试剂,包括其名称、规格、供应
商等信息。
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使用的仪器和试剂的准备,以
及各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实验结果
将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文字描述的形式展示实验结果。
数据分析与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实验所得结果与理论之间的
关系。
如果有多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处
理和分析。
结论
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和主要发现,给出一个简明扼要的结论。
实验总结
针对本次实验,总结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
同时,还可以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列举实验中所涉及的参考文献,包括教科书、期刊论文等。
确
保引用的内容是可靠和可确认的。
附录
如果有需要的话,将实验中的详细数据、图表、记录表格等附
在文档的末尾。
致谢
感谢在实验中提供帮助的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在这一部分对他们表示感谢。
以上是一份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的范例。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度增加和调整各个部分的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体系中化学成分和物质转换过程的科学,其实验研究对于揭示生命的本质、改善人类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介绍一次生物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和结果。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旨在从多个方面探究某种生物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功能,以及探索该物质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
具体的实验目标包括:1. 通过化学方法及相关仪器对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和测定;2. 对该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进行测定,并探究其可能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3. 通过光谱分析、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确定该化合物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4. 总结实验结果,探讨该化合物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
二、实验步骤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提取目标化合物。
选用某一生物体组织作为原料,在适当的化学反应条件下,经过酶促反应、液液抽提、柱层析等步骤,旨在获得目标化合物的高纯度样品。
2. 分析结构。
使用核磁共振(NMR)、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现代科学仪器和技术,对提取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和测定,以揭示化合物分子结构,及其性质和可能的反应机制。
3. 氧化还原性测定。
利用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对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进行测定,及探究其可能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
4. 酶活性测定。
通过对该化合物活性酶的特定底物的催化反应,测定其反应速率及相关动力学参数,以推测该化合物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及机制。
5. 总结实验结果。
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对该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功能进行总结,即探讨其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及未来前景。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通过化学反应及柱层析等步骤,我们从生物体组织中获得了目标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分析,揭示了化合物的结构;2. 通过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我们测定了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并推测了其可能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3. 通过酶活性测定等方法,我们推测了该化合物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及性质,具体表现为一定的生物活性及催化能力;4.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总结了该化合物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探讨了可能的发展方向及挑战。
2023年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
2023年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目的:1.熟悉清洗设备2.掌握清洗流程以及清洗前预准备实验设备:1.半导体兆声清洗机(sfq-1006t)-1;sc-2清洗的目的在于清除表面污染杂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这些杂质有的以原子状态或离子状态,有的以薄膜形式或颗粒形式存在于硅片表面。
有机污染包括光刻胶、有机溶剂残留物、合成蜡和人接触器件、工具、器皿带来的油脂或纤维。
无机污染包括重金属金、铜、铁、铬等,严重影响少数载流子寿命和表面电导;碱金属如钠等,引起严重漏电;颗粒污染包括硅渣、尘埃、细菌、微生物、有机胶体纤维等,会导致各种缺陷。
清除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
我们这里所用的的是化学清洗。
清洗对于微米及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良率有着极大的影响。
sc-1及sc-2对于清除颗粒及金属颗粒有着显著的作用。
仪器准备:①烧杯的清洗、干燥②清洗机的预准备:开总闸门、开空气压缩机;开旋转总电源(清洗设备照明自动开启);将急停按钮旋转拉出,按下旁边电源键;缓慢开启超纯水开关,角度小于45o;根据需要给1#、2#槽加热,正式试验前提前一小时加热,加热上限为200o。
本次实验中选用了80℃为反应温度。
③sc-1及sc-2的配置:我们配制体积比例是1:2:5,所以选取溶液体积为160ml,对sc-1 nh4oh:h2o2:h2o=20:40:100ml,对sc-2 hcl:h2o2:h2o=20:40:100ml。
① 1#号槽中放入装入1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② 2#号槽中放入装入2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综合性设计实验报告2012年12月一种简便快捷提取小白鼠肝脏DNA 的方法 One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s of Genome DNA Extraction ofmouse一种简便快捷提取小白鼠肝脏DNA的方法吕梦春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摘要: 主要运用了盐洗法提取小白鼠肝脏的基因组DNA,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OD260与OD280的吸光值,计算比率估计核酸的纯度, 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片段在凝胶中的位置, 鉴定DNA.实验结果显示,用盐析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
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提取动物肝脏的方法。
关键词:小白鼠;DNA提取; 琼脂糖凝胶电泳One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s ofGenome DNA Extraction of mouseMeng-chun Lv(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81)Abstract:The genome DNAs of mouse were extracted with . Then the ration of OD260 andOD280 was determined by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 The purity of the nucleic acid was calculated and the position of DNA segments in the gel was observed by agar sugar gel electrophoresis Finally, the methods was showed a simple, convenient, swift and economic method to genome DNA extraction.Keywords: mouse; genome DNAs; agar sugar gel electrophoresis;1.前言20世纪50年代初, DNA被证明是所有生物最主要的遗传物质. 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创立,有关DNA的实验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无论是基因工程, 还是蛋白质工程, 首先都需要从生物体中提取基因组DNA( genomic DNA), 所以DNA的分离提取在分子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分离得到DNA样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步实验的成败. 而基因组DNA提取和纯化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直接影响DNA的质量. 因此, 许多学者一直在努力探索各种基因组DNA 的提取方法. 目前, 国内外已有多种提取DNA的方法, 如水煮法、酚抽提法、甲酰胺解聚法、盐酸胍裂解法、盐析法等. 在众多方法中,虽然有人对其进行过比较, 但究竟哪一种方法更适用于普遍意义上的DNA提取, 还未见报道. 本实验采用常用的盐洗法对小白鼠肝脏基因组DNA进行提取,是一种简便、快捷、实用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1.1实验目的学习从生物中分离DNA(盐析法)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测定核酸DNA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核酸DNA的琼脂糖电泳的原理和方法;1.2实验原理1.2.1关于基因组DNA不同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有所不同; 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的不同组织因其细胞结构及所含的成分不同,分离方法也有差异。
生物化学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生物化学实验,加深对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掌握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并学会使用相应的实验技术和仪器。
二、实验原理1. 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物质,其提取和鉴定是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实验通过蛋白质的盐析、电泳等方法,实现对蛋白质的提取和鉴定。
2. 核酸的提取与鉴定: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其提取和鉴定对于研究生物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酚-氯仿法提取DNA,通过比色法测定DNA的浓度。
3. 酶的活性测定: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反应的催化剂,其活性测定是研究酶的重要方法。
本实验通过测定酶促反应速率,计算酶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新鲜动物组织、化学试剂、缓冲液、电泳凝胶等。
2. 仪器:高速离心机、电泳仪、分光光度计、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1)取一定量新鲜动物组织,加入适量缓冲液,研磨。
(2)将研磨液离心,取上清液即为蛋白质提取液。
(3)将蛋白质提取液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混匀,静置。
(4)取沉淀,用少量双蒸水洗涤,干燥,溶解于适量双蒸水中。
(5)将蛋白质溶液进行SDS-PAGE电泳,观察蛋白质条带。
2. 核酸的提取与鉴定(1)取一定量新鲜动物组织,加入适量缓冲液,研磨。
(2)将研磨液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混匀,静置。
(3)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静置。
(4)取沉淀,用少量双蒸水洗涤,干燥,溶解于适量双蒸水中。
(5)用分光光度计测定DNA的浓度。
3. 酶的活性测定(1)配制底物溶液。
(2)将底物溶液加入酶溶液,记录反应速率。
(3)根据反应速率计算酶的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通过SDS-PAGE电泳,成功分离出多条蛋白质条带,表明实验中成功提取了蛋白质。
2. 核酸的提取与鉴定:通过比色法测定,成功提取出DNA,浓度为0.5μg/μL。
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层析法二、实验目的:1. 了解凝胶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利用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验原理:凝胶层析法是一种利用凝胶作为固定相,通过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在凝胶孔径中的移动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在凝胶层析中,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的孔径,而小分子物质可以进入孔径,从而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物质先流出,小分子物质后流出。
通过测量不同分子量蛋白质的洗脱体积,可以计算出其分子量。
四、实验材料与试剂:1. 凝胶层析柱(直径1.5cm,长30cm)2. 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3. 蛋白质样品(已知分子量)4. 标准样品(已知分子量)5. 洗脱液(Tris-HCl缓冲液)6. 显色剂(考马斯亮蓝G-250)7. 移液器8. 旋转混匀器9. 分光光度计五、实验步骤:1. 准备凝胶层析柱:将凝胶倒入层析柱中,用洗脱液充分浸泡凝胶,直至凝胶膨胀并固定在层析柱中。
2. 准备样品:将蛋白质样品和标准样品分别稀释至适当浓度。
3. 加样:将蛋白质样品和标准样品分别加入凝胶层析柱中,用洗脱液洗脱,收集不同洗脱体积的洗脱液。
4. 显色:将收集到的洗脱液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显色剂,室温下显色10分钟。
5. 测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液在595nm处的吸光度值。
6. 数据处理:以标准样品的分子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蛋白质样品的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蛋白质的分子量。
六、实验结果:(此处插入实验数据表格,包括标准样品和蛋白质样品的分子量、洗脱体积、吸光度值等)七、实验分析:通过凝胶层析法,成功分离了蛋白质样品,并测定了其分子量。
实验结果表明,蛋白质样品的分子量与标准样品的分子量相符,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八、讨论与心得:1. 凝胶层析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蛋白质分离方法,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凝胶层析柱的制备、样品的加入和洗脱液的收集等操作步骤,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层析法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6日实验目的:1. 理解凝胶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通过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3. 掌握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技术。
实验原理:凝胶层析法,也称为分子筛层析法或排阻层析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凝胶是一种多孔材料,其孔径大小不一,能够根据分子的大小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
在凝胶层析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的孔洞,因此沿着凝胶颗粒间的缝隙快速移动,而小分子蛋白质则可以进入凝胶内部,移动速度较慢。
通过比较不同蛋白质在凝胶层析中的迁移距离,可以推断其分子量。
实验器材与试剂:- 凝胶层析柱- 凝胶- 蛋白质样品- 标准蛋白质分子量对照品- 缓冲液(pH 7.4)- 标记笔- 移液器- 洗脱液- 紫外线检测仪实验步骤:1. 准备凝胶层析柱,用标记笔标记起始线。
2. 将凝胶加入层析柱中,使其填充均匀,注意避免气泡。
3. 准备蛋白质样品和标准蛋白质对照品,用缓冲液稀释至适当浓度。
4. 用移液器将蛋白质样品和标准蛋白质对照品分别加入层析柱的起始线处。
5. 加入洗脱液,调节流速,保持洗脱液面始终高于凝胶表面。
6. 收集洗脱液,每隔一定时间取样,用紫外线检测仪检测蛋白质的吸收峰。
7. 根据标准蛋白质对照品的分子量和迁移距离,绘制标准曲线。
8. 根据样品的迁移距离和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分子量。
实验结果:- 蛋白质样品和标准蛋白质对照品在凝胶层析中的迁移距离分别为:样品A 2.5 cm,样品B 3.0 cm;标准蛋白质对照品1 2.0 cm,标准蛋白质对照品2 3.5 cm。
- 根据标准曲线,样品A的分子量为 10 kDa,样品B的分子量为 15 kDa。
讨论与分析:本实验成功地将蛋白质样品与标准蛋白质对照品分离,并测定了样品的分子量。
凝胶层析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
最新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最新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性实验,探究特定生物化学过程的机制和特点,验证理论假设,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验技能。
实验背景: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化学变化及这些变化与生物体功能之间关系的科学。
设计性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实验材料:1. 酶类样品2. 底物溶液3. 缓冲液4. 酶活性测定试剂盒5. 分光光度计6. 离心机7. 微量移液器8. 试管和比色皿9. 冰浴和恒温水浴实验方法:1. 预实验:首先对酶样品进行纯化,并通过酶活性测定初步了解其活性范围。
2. 实验设计: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一系列实验,包括不同pH值、温度、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 实验操作:a. 准备一系列不同pH值的缓冲液,并调整酶样品和底物溶液至相应pH值。
b. 在不同温度下(如25℃、37℃、50℃)测定酶活性,记录数据。
c. 改变底物浓度,观察米氏常数(Km)和最大速率(Vmax)的变化。
4. 数据分析:利用图表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酶活性与实验条件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1.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图显示,酶活性在特定pH值下达到最大,而在过高或过低的pH值下活性显著降低。
2.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表明,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在接近50℃时急剧下降,表明酶可能发生变性。
3. 底物浓度实验结果显示,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酶活性趋于平稳,计算得到的Km值与文献值相近。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酶活性受pH值、温度和底物浓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表明设计性实验是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原理的有效手段。
同时,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改进机会。
生物化学专科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专科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手段,探究某一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加深对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验材料:1. 实验所需生物分子样本2. 高性能液相色谱仪(HPLC)3. 各种必要的实验试剂和溶剂4. 透析袋5. 离心机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样品:根据实验分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生物分子样本,并制备样品溶液。
2. 高性能液相色谱仪分析:将样品溶液注入高性能液相色谱仪中,设置相关参数。
通过不同的溶剂流动,利用色谱柱分离目标生物分子并进行检测。
记录和分析峰形和峰面积。
3. 分离纯化:根据色谱分析的结果,选择目标峰进行分离纯化。
可以采用透析、离心和其他纯化手段。
4. 结构鉴定: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对目标峰进行结构鉴定。
分析其分子式、分子量、化学结构等信息。
5. 功能研究:根据生物分子的性质和功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可以通过酶活性测定、配体结合实验等方法,验证其功能。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绘制图表,归纳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某一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信息。
通过与文献数据的对比,可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某一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可以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此外,本实验的成果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1] 作者1. (年份). 文献名称. 杂志名, 卷(期), 页码.[2] 作者2. (年份). 文献名称. 杂志名, 卷(期), 页码.[3] 作者3. (年份). 文献名称. 杂志名, 卷(期), 页码.。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检测和分析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探究生物体的生化特性。
实验原理: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
有机物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而无机物主要包括无机盐和水等。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可以从样品中提取不同类型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样品,例如植物组织、动物组织或微生物等。
将样品处理成适合实验的形态,例如研磨、切片等。
2. 碳水化合物检测:使用本实验常用的碘试剂(碘/碘化钾溶液),将其滴于样品上。
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从而初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碳水化合物。
3. 脂类检测:使用苏丹红等油脂染色剂,将其滴于样品上,并进行加热处理。
观察样品的颜色和油脂染色剂的溶解情况,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脂类。
4. 蛋白质检测:使用比达氏试剂或尼氏试剂等常用蛋白质染色剂,将其滴于样品上,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
从颜色的深浅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5. 核酸检测:使用尤德试剂等核酸染色剂,将其滴于样品上。
观察样品的颜色变化,通过比较控制组和实验组的颜色深浅差异,初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核酸。
6. 无机盐检测:使用酸碱指示剂或离子选择电极等方法,测定样品中不同离子的浓度。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浓度差异,判断样品中无机盐的含量。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和观察结果,可以得出样品中各种化学组分的存在与否以及可能的含量范围。
将结果用表格、图形等形式展示,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讨论。
实验讨论:在讨论部分,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探讨样品中各种化学组分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同时,还可以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向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得出样品的生化特性和组成成分。
在结论中可以总结实验结果的重要发现和意义,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通过引用相关文献,为实验过程、结果和讨论提供支持和参考。
生物化学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2. 掌握常见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及原理。
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酸碱滴定法:利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通过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比来确定待测溶液的浓度。
2. 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测量待测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比尔定律计算其浓度。
3. 酶活性测定:通过检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来评估酶的活性。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移液器、试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天平等。
2. 试剂:0.1mol/L盐酸溶液、0.1mol/L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甲基橙指示剂、葡萄糖标准溶液、淀粉溶液、过氧化氢溶液、酶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酸碱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准备好0.1mol/L盐酸溶液、酚酞指示剂。
- 用碱式滴定管准确吸取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
- 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用酸式滴定管逐滴加入盐酸溶液,直至溶液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记录滴定终点。
- 根据消耗的盐酸体积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2. 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葡萄糖浓度- 准备好葡萄糖标准溶液、淀粉溶液、过氧化氢溶液。
- 将一定量的淀粉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吸光度。
- 将一定量的葡萄糖标准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吸光度。
- 根据比尔定律计算葡萄糖的浓度。
3. 酶活性测定- 准备好酶制剂、底物溶液、缓冲溶液。
- 将底物溶液与酶制剂混合,置于恒温水浴锅中。
- 定时取样,测定酶催化反应的速率。
- 根据反应速率计算酶的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酸碱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消耗的盐酸体积为V1 mL,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C1 mol/L。
2. 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葡萄糖浓度- 根据比尔定律,计算葡萄糖的浓度为C2 mol/L。
植物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植物细胞中主要成分的提取和鉴定方法。
3. 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物化学实验是研究植物细胞内物质组成、代谢途径和生理功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取植物细胞中的各种成分,可以鉴定其化学性质,研究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植物样品(如叶、花、果实等)2. 无水乙醇、乙醚、石油醚等有机溶剂3. 碘液、苏丹Ⅲ染液、酚酞指示剂等试剂仪器:1. 实验台、天平、剪刀、研钵、漏斗、滤纸、试管、烧杯、酒精灯、显微镜等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 将植物样品洗净、晾干,剪成小块。
- 将样品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研磨至充分提取。
2. 色素提取与鉴定- 将研磨好的样品过滤,得到滤液。
- 将滤液分别加入碘液、苏丹Ⅲ染液,观察颜色变化,鉴定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3. 糖类提取与鉴定- 将研磨好的样品过滤,得到滤液。
- 向滤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鉴定糖类成分。
4. 蛋白质提取与鉴定- 将研磨好的样品过滤,得到滤液。
- 向滤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鉴定蛋白质。
5. 脂类提取与鉴定- 将研磨好的样品过滤,得到滤液。
- 向滤液中加入苏丹Ⅲ染液,观察颜色变化,鉴定脂类成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色素提取与鉴定- 叶绿素:滤液呈绿色,表明样品中含有叶绿素。
- 类胡萝卜素:滤液呈橙黄色,表明样品中含有类胡萝卜素。
2. 糖类提取与鉴定- 滤液呈红色,表明样品中含有糖类成分。
3. 蛋白质提取与鉴定- 滤液呈紫色,表明样品中含有蛋白质。
4. 脂类提取与鉴定- 滤液呈红色,表明样品中含有脂类成分。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提取了植物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并对其进行了鉴定。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糖类、蛋白质和脂类等成分,这些成分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引言: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及其相互作用。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鉴定等手段,揭示生物体内分子的特性和功能,从而深入了解生物体的代谢过程和调控机制。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某一生物体的分析鉴定,展示生物化学实验的方法和应用。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选择了牛肉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将牛肉样品剪碎并加入一定量的磷酸,搅拌均匀,制备样品提取液。
接着,利用离心机将样品提取液进行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
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对上清液进行分析。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牛肉样品中的生物分子组成和含量。
实验结果:经过HPLC分析,我们鉴定出牛肉样品中存在多种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酸、脂类和糖类等。
其中,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核酸是细胞基因信息的携带者,脂类是细胞膜的主要构成成分,糖类是细胞能量的重要来源。
通过对各种生物分子的浓度测定,我们发现牛肉样品中富含丙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等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此外,牛肉中的核酸含量较高,这表明牛肉对于提供细胞生长和修复所需的材料至关重要。
实验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牛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富含各种生物分子。
这些生物分子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牛肉中的脂类不仅为身体提供能量,还参与细胞膜的形成和维护。
红肉中丰富的铁元素有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对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此外,牛肉中的氨基酸可以作为身体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对维持肌肉健康和提高免疫力具有积极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生物化学实验可以揭示生物体内分子的特性和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物体的组成和代谢。
牛肉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富含各种生物分子,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进一步研究牛肉中各种生物分子的效应和相互关系,可以为人类的饮食调节和营养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G-250试剂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每管中的蛋
白质量(g)
光吸收值
(A595)
六、实验的结果:
七、分析讨论: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旋涡混合器分析天平
量筒研钵烧杯量瓶移液管试管漏斗剪刀铁架台
四、可行性分析:
(1)灵敏度高,据估计比Lowry法约高四倍,其最低蛋白质检测量可达1g。这是因为蛋白质与染料结合后产生的颜色变化很大,蛋白质-染料复合物有更高的消光系数,因而光吸收值随蛋白质浓度的变化比Lowry法要大的多。
(2)加完试剂2~5分nm处的光吸收值A595,空白对照为第1号试管,即0.1mlH2O加5.0mlG—250试剂。
注意:不可使用石英比色皿(因不易洗去染色),可用塑料或玻璃比色皿,使用后立即用少量95%的乙醇荡洗,以洗去染色。塑料比色皿决不可用乙醇或丙酮长时间浸泡。
三、使用仪器、材料
1.试剂:
(1)标准蛋白质溶液,用—球蛋白或牛血清清蛋白(BSA),配制成1.0mg/ml和0.1mg/ml的标准蛋白质溶液。
(2)考马斯亮兰G—250染料试剂:称100mg考马斯亮兰G—250,溶于50ml 95%的乙醇后,再加入120ml 85%的磷酸,用水稀释至1升。
2.器材:
学院
生物工程
年级、专业、班
生工1班
姓名
杜俊峰王琪
成绩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实验项目名称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指导老师
老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设计目的:
尽量快速准确地测定物质中蛋白质的含量
二、设计的依据:
考马斯亮兰g-250染料,在酸性溶液中与蛋白质结合,使染料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lmax),由465nm变为595nm,溶液的颜色也由棕黑色变为兰色。经研究认为,染料主要是与蛋白质中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相结合,在595nm下测定的吸光度值a595,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故可这样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生物化学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生物化学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的如下:1.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操作技巧;3.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4.培养实验室中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材料和设备1.试剂:葡萄糖、淀粉、蛋白酶、酵母;2.试管及离心管;3.加热装置;4.显微镜;5.试剂瓶及其他实验常用器材。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
以下是各个实验环节的原理说明:实验一:酵母发酵及产酒精实验酵母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化学现象。
酵母通过分解葡萄糖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
通过观察酵母在葡萄糖溶液中的发酵作用,我们可以证实酵母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并测定生成的乙醇浓度。
实验二:淀粉的酶解实验淀粉是一种多糖,能够被淀粉酶酶解成葡萄糖单体。
本实验利用淀粉酶对淀粉进行酶解反应,通过对酶解过程中淀粉浓度变化的测定,来确定淀粉酶的活性,并评估淀粉的可消化性。
实验三:酵母与淀粉反应观察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混合酵母与淀粉,并加热反应混合物。
酵母会产生酵酶分解淀粉为葡萄糖,而葡萄糖则会与酵母发生发酵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气泡和颜色变化,我们可以确定酵母对淀粉的酶解能力。
实验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观察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之一,其分子结构的完整性对其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通过显微镜观察蛋白质的结晶形状和分子结构,我们可以了解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并揭示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
实验步骤以下是本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实验一:酵母发酵及产酒精实验1.依次向三个试管中加入10 mL葡萄糖溶液;2.在第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酵母,摇匀后进行观察;3.第二个试管作为对照组,不加入酵母;4.将第三个试管置于加热装置中,加热5分钟后进行观察。
实验二:淀粉的酶解实验1.依次向三个试管中加入10 mL淀粉溶液;2.在第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淀粉酶,摇匀后进行观察;3.第二个试管作为对照组,不加入淀粉酶;4.将第三个试管置于加热装置中,加热5分钟后进行观察。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引言:生物化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生理过程和疾病发生机制。
本实验旨在探究某种生物体内的特定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手段,研究某种生物体内的特定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揭示其在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某种生物体组织样本- 适量的缓冲液- 试剂盒中的相关试剂- 实验仪器:离心机、显微镜等2. 实验方法:- 样本制备:将生物体组织样本取出,并使用缓冲液进行处理,以提取目标分子。
- 分子结构分析: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对目标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
- 功能实验:通过酶活性测定、反应动力学等实验手段,研究目标分子在生理过程中的功能。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分子结构分析: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我们成功确定了目标分子的分子结构。
该分子由若干个原子组成,通过键的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该分子具有特定的功能基团,这些功能基团在生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功能实验:通过酶活性测定和反应动力学实验,我们研究了目标分子在生理过程中的功能。
结果显示,该分子具有催化反应的能力,可以加速特定的生化反应。
此外,我们还发现该分子在调节细胞信号传导、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研究了某种生物体内特定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该分子具有特定的分子结构,并在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生理过程、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本实验只是对某一种生物体内特定分子的研究,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探索更多生物体内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可以结合生物化学实验与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手段,开展更多有意义的实验,为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生物化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生理过程和疾病发生机制。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引言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揭示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
本实验旨在研究某种酶的催化作用,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其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某种酶溶液- 不同浓度的底物溶液- 缓冲液- 试管- 显色剂2. 实验方法:1) 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底物溶液,并将其分别加入试管中。
2)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酶溶液,并混合均匀。
3) 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
4)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出试管,立即停止反应,并加入显色剂。
5) 使用光度计测量吸光度,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酶浓度下,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也随之增加。
但当底物浓度过高时,酶活性达到饱和状态,继续增加底物浓度并不会显著增加酶活性。
2. 酶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底物浓度下,随着酶浓度的增加,酶活性也随之增加。
酶浓度越高,催化底物的速率越快。
但当酶浓度过高时,酶活性也会达到饱和状态。
3.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在一定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
这是因为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酶分子的振动速率增加,活性位点更容易与底物结合,从而增强酶活性。
然而,当温度过高时,酶的结构会发生变性,导致酶活性降低。
4.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酶活性对pH值也非常敏感。
不同的酶对于最适pH值有不同的要求。
在酶的最适pH值附近,酶活性最高。
当pH值偏离最适值时,酶的活性会显著降低。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发现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和pH值都对酶活性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调控机制,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本实验只研究了某种酶的催化作用,对于其他酶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综合性设计实验报告2012年12月一种简便快捷提取小白鼠肝脏DNA 的方法 One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s of Genome DNA Extraction ofmouse一种简便快捷提取小白鼠肝脏DNA的方法吕梦春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摘要: 主要运用了盐洗法提取小白鼠肝脏的基因组DNA,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OD260与OD280的吸光值,计算比率估计核酸的纯度, 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片段在凝胶中的位置, 鉴定DNA.实验结果显示,用盐析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
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提取动物肝脏的方法。
关键词:小白鼠;DNA提取; 琼脂糖凝胶电泳One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s ofGenome DNA Extraction of mouseMeng-chun Lv(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81)Abstract:The genome DNAs of mouse were extracted with . Then the ration of OD260 andOD280 was determined by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 The purity of the nucleic acid was calculated and the position of DNA segments in the gel was observed by agar sugar gel electrophoresis Finally, the methods was showed a simple, convenient, swift and economic method to genome DNA extraction.Keywords: mouse; genome DNAs; agar sugar gel electrophoresis;1.前言20世纪50年代初, DNA被证明是所有生物最主要的遗传物质. 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创立,有关DNA的实验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无论是基因工程, 还是蛋白质工程, 首先都需要从生物体中提取基因组DNA( genomic DNA), 所以DNA的分离提取在分子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分离得到DNA样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步实验的成败. 而基因组DNA提取和纯化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直接影响DNA的质量. 因此, 许多学者一直在努力探索各种基因组DNA 的提取方法. 目前, 国内外已有多种提取DNA的方法, 如水煮法、酚抽提法、甲酰胺解聚法、盐酸胍裂解法、盐析法等. 在众多方法中,虽然有人对其进行过比较, 但究竟哪一种方法更适用于普遍意义上的DNA提取, 还未见报道. 本实验采用常用的盐洗法对小白鼠肝脏基因组DNA进行提取,是一种简便、快捷、实用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1.1实验目的学习从生物中分离DNA(盐析法)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测定核酸DNA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核酸DNA的琼脂糖电泳的原理和方法;1.2实验原理1.2.1关于基因组DNA不同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有所不同; 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的不同组织因其细胞结构及所含的成分不同,分离方法也有差异。
在提取某种特殊组织的DNA时必须参照文献和经验建立相应的提取方法, 以获得可用的DNA大分子。
尤其是组织中的多糖和酶类物质对随后的酶切、PCR反应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用富含这类物质的材料提取基因组DNA时, 应考虑除去多糖和酚类物质。
本次试验中,主要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 溶液, 将DNP和RNP从样品中抽提出来. 将抽提得到的核蛋白用SDS处理, DNA即与蛋白质分开. 可用氯仿-异戊醇将蛋白质沉淀除去,而DNA则溶解在溶液中. 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乙醇, DNA即析出. 为了防止DNA酶解, 提取时加入EDTA( 乙二胺四乙酸) 抑制DNase.加入了RNA酶,分解RNA。
1.2.2关于DNA纯度测定紫外吸收是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测定DNA或RNA的方法,核酸样品的纯度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读出260nm与280nm的吸光度(A)即光密度(OD)值,从A260/A280的比值即可判断样品的纯度。
纯DNA的A260/A280应大于1.8,纯的RNA应达到2.0.样品中如含有杂蛋白及苯酚,A260/A280比值即明显降低。
不纯的样品不能用紫外吸收法做定量测定。
对于纯的样品,只要读出260nm的A值即可算出其含量。
通常以A值为1相当于50μg/ml双螺旋DNA,或40μg/ml单链DNA(或RNA),或20μg/ml寡核苷酸计算。
这个方法既快速又相当准确,而且不会浪费样品。
对于不纯的核酸可以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理处区带后,经溴化乙锭染色在紫外灯下粗略地估计其含量。
1.2.3关于琼脂糖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是用琼脂糖作支持介质的一种电泳方法。
其分析原理与其他支持物电泳的最主要区别是:它兼有“分子筛”和“电泳”的双重作用。
琼脂糖凝胶具有网络结构,物质分子通过时会受到阻力,大分子物质在涌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因此在凝胶电泳中,带电颗粒的分离不仅取决于净电荷的性质和数量,而且还取决于分子大小,这就大大提高了分辨能力。
但由于其孔径相当大,对大多数蛋白质来说其分子筛效应微不足道,现广泛应用于核酸的研究中。
蛋白质和核酸会根据pH不同带有不同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大小不同,因此跑的速度不同,根据这个原理可将其分开。
电泳缓冲液的pH在6~9之间,离子强度0.02~0.05为最适。
常用1%的琼脂糖作为电泳支持物。
琼脂糖凝胶约可区分相差100bp的DNA片段,其分辨率虽比聚苯烯酰胺低,但它制备容易,分离范围广。
普通琼脂糖凝胶分离DNA的范围为0.2-20kb,利用脉冲电泳,可分离高达10^7bp的DNA片段。
DNA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泳动时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
DNA分子在高于等电点的pH 溶液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由于糖-磷酸骨架在结构上的重复性质,相同数量的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因此它们能以同样的速率向正极方向移动。
我们需注意:1)准备干净的配胶板和电泳槽注意DNA酶污染的仪器可能会降解DNA,造成条带信号弱、模糊甚至缺失的现象2)选择电泳方法一般的核酸检测只需要琼脂糖凝胶电泳就可以;如果需要分辨率高的电泳,特别是只有几个bp的差别应该选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普通电泳不合适的巨大DNA链应该使用脉冲凝胶电泳。
注意巨大的DNA链用普通电泳可能跑不出胶孔导致缺带。
3)正确选择凝胶浓度对于琼脂糖凝胶电泳,浓度通常在0.5~2%之间,低浓度的用来进行大片段核酸的电泳,高浓度的用来进行小片段分析。
低浓度胶易碎,小心操作和使用质量好的琼脂糖是解决办法。
注意高浓度的胶可能使分子大小相近的DNA带不易分辨,造成条带缺失现象。
4)适合的电泳缓冲液常用的缓冲液有TAE和TBE,而TBE比TAE有着更好的缓冲能力。
电泳时使用新制的缓冲液可以明显提高电泳效果。
注意电泳缓冲液多次使用后,离子强度降低,pH值上升,缓冲性能下降,可能使DNA电泳产生条带模糊和不规则的DNA带迁移的现象。
5)电泳的合适电压和温度电泳时电压不应该超过20V/cm,电泳温度应该低于30℃,对于巨大的DNA电泳,温度应该低于15℃。
注意如果电泳时电压和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出现条带模糊和不规则的DNA 带迁移的现象。
特别是电压太大可能导致小片段跑出胶而出现缺带现象6)DNA样品的纯度和状态注意样品中含盐量太高和含杂质蛋白均可以产生条带模糊和条带缺失的现象。
乙醇沉淀可以去除多余的盐,用酚可以去除蛋白。
注意变性的DNA样品可能导致条带模糊和缺失,也可能出现不规则的DNA条带迁移。
在上样前不要对DNA样品加热,用20mM NaCl缓冲液稀释可以防止DNA变性。
7)DNA的上样正确的DNA上样量是条带清晰的保证。
注意太多的DNA上样量可能导致DNA带型模糊,而太小的DNA上样量则导致带信号弱甚至缺失。
TIANGEN公司DNA分子量标准每次上样6ul 即可得到清晰均匀的条带。
8)Marker的选择DNA电泳一定要使用DNA Marker或已知大小的正对照DNA来估计DNA片段大小。
Marker 应该选择在目标片段大小附近ladder较密的,这样对目标片段大小的估计才比较准确。
TIANGEN公司的DNA Marker条带清晰,亮度均匀,质量稳定,是您实验的首选。
需要注意的是Marker的电泳同样也要符合DNA电泳的操作标准。
如果选择λDNA/HindIII或者λDNA/EcoRI的酶切Marker,需要预先65℃加热5min,冰上冷却后使用。
从而避免HindIII或EcoRI酶切造成的粘性接头导致的片段连接不规则或条带信号弱等现象。
9)凝胶的染色和观察实验室常用的核酸染色剂是溴化乙锭(EB),染色效果好,操作方便,但是稳定性差,具有毒性。
而其他系列例如SYBR Green,GelRed,虽然毒性小,但价格昂贵。
TIANGEN 公司的GeneGreen相比则是性价比高的低毒替代染料,其灵敏度比传统EB染料高10倍以上。
注意观察凝胶时应根据染料不同使用合适的光源和激发波长,如果激发波长不对,条带则不易观察,出现条带模糊的现象。
2实验材料2.1材料:0.2g 小白鼠的新鲜肝脏2.2仪器:移液器(10uL,20uL,50 uL,100uL, 500uL,1000uL各一支),分析天平,剪刀,台式高速离心机,玻璃棒,恒温水浴锅,动物组织匀浆机,离心管(有盖,10mL,5mL,各五支),量筒(50mL一个),三角瓶(250mL)胶头滴管,电泳仪等2.3试剂:1)0.14mol/L NaCl-0.15mol/ L EDTA溶液:2.045g NaCl+9.300gEDTA二钠盐,定容到250mL,调PH到8.0;2)25% SDS溶液:6.25g十二烷基硫酸钠+25mL25%乙醇;3)5 mol/L NaCl 溶液:7.308gNaCl定容到25mL;4)1.5mol/ L NaCl-0.15mol/ L柠檬酸三钠溶液:2.07g NaCl+0.853g柠檬酸三钠,定容到25mL;5)0.015mol/ L NaCl-0.0015mol/ L柠檬酸三钠溶液:0.5 mL1.5mol/ L NaCl-0.15mol/ L柠檬酸三钠溶液,定容到50mL;6)氯仿-异戊醇混合液:48mL氯仿+2mL异戊醇;7)乙醇:70%, 80%,95%,无水乙醇各25mL;8)0.5xTBE缓冲液:5.4gTris碱+2.75g硼酸+2 mL0.5 molEDTA-Na (0.372gEDTA 二钠盐定容到20mL),定容到1L,调PH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