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论阅读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论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阅读教学自然也就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做好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
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阅读教学方面有十分丰富的经验以及心得体会。
一、首先,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预习。
他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谈到:“在指导以前,得先令学生预习。预习原很通行,
但是要收到实效,方法也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并且他把预习工作分项做了说明。”具体说来可分为三步:
(一)通读全文
通读全文,在这部分叶老先生强调研究段落划分的道理,标点的道理,强调对课本采取质疑的态度。并要求教师用指名通读的办法检查预习结果,并指出初读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吟诵,二是宣读。
吟诵:大致与话剧演员念台词并不多,按照普通话的语音,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多多用工夫,使听者移情动容。
宣读:只是依照对于文字的理解,平平地读下去,用连贯与间歇表示出句子的组织与前句和后句的分界来。
这两种读法,宣读是基本的一种,必须理解在先,然后读得到传出情趣与畅发感兴。并且,要求考查学生对于文字理解与否,听他的宣读是最方便的方法。
(二)认识生字生语
所谓认识,是指:“一方面知道解释,另一方面更知道该如何使用。”教师必须在使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就是:生字生词必须依据本文寻求那个字语的确切意义,又必须依据与本文相类和不相类的若干例子,寻其正当用法。要考查学生对于生字生词的认识程度怎样,可以看他的笔记,也可以听他的口头回答。学生认识生字生语,往往有模糊笼统的毛病,用句成语来说,就是“不求甚解。”
必须使他们不犯模糊笼统的毛病。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开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预习的时候应让学生自己去查一查年表、地图、字典、辞典,从而知道太元是什么时候、武陵在哪里。既让学生记得牢,又克服了对待生语时“不求甚解”的毛病。
(三)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观点去研究它。如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文章的时代背景、技术方面布置与剪裁的匠心、客观上的优点与疵病,这些就是所谓不同的观点。对于每一个观点,都可以提出问题,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寻求解答。他们经过了自己的一番摸索,或者是略有解悟,或不得其要领,当再来听教师的指导,印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较深切。
对于这一项预习工作,叶老先生强调可以让学生写笔记,以便上课讨论有所依据,往后更可以复习、查考。学生作笔记要希望收到实效,就不得不督促学生凡作笔记务须精心撰写。所谓精心撰写也并不求其过高过深,只要写下来的东西真是他们自己参考与思索得来的结果,就好了。参考要有路径,思索要有办法,这不单是知识方面的了,而且是习惯方面的事。习惯的养成在教师的训练与指导,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来预习,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教师要训练他们去参考,指导他们去思考。
二、叶圣陶先生强调阅读教学的第二阶段是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他认为,讨论法对阅读教学很实用。他曾说:“上课时候令学生讨论,由教师做主席、评判人和订正人,这是很通行的办法。”但他同时也强调,这个讨论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要进行得有意义,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准备得充分,如果学生在课前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充分的预习,对课文还处于茫然无知的状态,那么这个讨论将会是无效的,教师只得自己一个滔滔汩汩地讲下去。
第二,还得在平时养成学生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听取人家的话,评判人家的话,用不多不少的话表白自己的意见,用平心静气地态度比勘自己的与人家的意见,这些都要历练的。如果没有历练,虽然胸中仿佛有一点准备,临到讨论时不一定敢于发表的。不然,学生成为只能听讲的被动人物,任何功课的进步至少要减少一半。
对于学生的讨论,教师的纠错、补漏,要抱客观的态度,语言要精要。
三、叶圣陶先生还认为,阅读教学并不囿于语文课文的教学,除此之外,还应指导学生课外的阅读。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A)版本指导:这一点对我们如今的阅读教学的启发可以说是很大的,如今出版行业发达、盗版书横行,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选择一个好的版本非常重要。
B )序止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容易跳过序言和目录直接从正文开始,而序言和目录常常包含着作者创作的意图,以及全书的整体思路体系,教会学生正确地阅读序言目录,对学生更好地阅读一本书往往大有神益。
C)阅读方法指导:各种书籍的性质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小说或剧本,一般读者往往只注意它的故事,但凡是好的小说和剧本,故事仅是迹象,凭着那迹象,作者归挥他的人生经验或社会批判,那些才是精魂。阅读小说或剧本而只注意它的故事、专取迹象、抛弃精魂,绝非正当方法。精魂就寄托在迹象之中,对于故事自不可忽略;但是故事的变化曲折所以如此而不如彼,都与作者发挥他的人生经验和社会批判有关,这一层更须注意。初学者还没有素养,一时无从着手,全仗教师给他们易理解的例子与浅明的指导,渐渐引他们入门,逐一理解作者要说而没有明白说出来的意思,才会与作者的精神相通,才是阅读这一类书籍的正当方法。
有些学生喜欢看一些低级趣味的小说,教师屡禁不止,让老师们十分头痛。这是因为没有学得阅读这类书籍的方法,注意力仅仅集中在故事上。他们如果得到适当的指导,渐渐有了素养,就会觉得低级趣味的小说之类除了情节这个空架子之外没有东西,不待他人禁止,自然就不喜欢看了。
又如诗集,若是个人的专集,按写作年月,顺次看诗人意境的扩大或转换,风格的确立或变易,是一种读法。按题材归类,看诗人对于某一题材如何立意,如何抒发,又是一种读法。按体式归类,比较看诗人对于某一类体式最能运用如意,倾吐诗心,又是一种读法,以上都是分析研究方面的事,而文字这东西,尤其是诗歌,不但要分析地研究,还得要综合地感受。所谓感受,就是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起了共鸣,仿佛诗人说的正是读者自己的话,诗人宣泄的正是读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