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原理课后习题
内燃机原理习题
7.影响进气终了缸内压力和温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发动机的性能有何影响?
8.简述曲轴箱扫气式二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的特点。
9.一台新的发动机应如何合理选择配气相位?
6.何谓抗爆剂?通常用什么物质?
7.爆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外在现象?影响因素有哪些?
8.从提高指示热效率出发,应如何控制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9.何谓点火调整特性?画出曲线并分析其历程。
10.如何进行混合气成分调整?为什么一种混合气浓度不能兼顾动力性与经济性需要?
11.何谓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画出汽油机最佳点火提前角随转速(节气门位置一定)和负荷(转速一定)变化的曲线,分析其历程。
五、汽油机燃烧过程
1.汽油机实际燃烧过程是如何进行的?燃烧进程的各时期有何特征?
2.可燃混合气成分对燃烧有何影响?回火原因何在?汽油机为什么有时在排气管放炮?
3.试述燃烧过程的有效性,分析点火提前角对此的影响。
4.转速和负荷不同时,燃烧过程如何进展?它们对点火提前角有何要求?
5.气缸尺寸、活塞、缸盖的材料、冷却强度对燃烧有何影响?
6.何谓燃料的热值?何谓高热值和低热值?内燃机为什么使用低热值。
7.液体燃料的理论空气量如何计算?
8.液体燃料燃烧时,燃烧产物中应包含哪些成份?如何计算?
9.汽油机为什么在过量空气系数小于1时,才能发出最大功率?这时的燃烧产物中出现什么成分?
10.酒精的低热值比汽油低得多,为什么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时,两者的混合气热值都差不多?
有效转矩有效扭矩:轴输出扭矩
内燃机原理习题与答案PDF
。比之’ 1 M 数尔摩质工前烧燃与’ 2 M 数尔摩质工的后烧燃�后气废余残虑考 :数系 更变子分际实。பைடு நூலகம்之 1 M 数尔摩的质工前烧燃与 2 M 数尔摩质工后烧燃�数系更变子分论理�数系更变子分
。点火着始开油燃为视 2 点。止� 2 点�点离分的线缩压纯与线力压到� 1 点�始开油喷从。段 2 1 的中图�期燃滞 段阶 I 第�答 。 况情行进的程过烧燃机油柴述阐段阶分图绘�段阶个几哪为分程过烧燃机油柴] 5 [ 。道气转旋�道气向切、屏气异�答 �法方的流涡气进生产述简] 4 [ 塞阻易不�用作洁自有但�差化雾�m m3� 1= � 嘴喷式针轴 塞阻易但�好化雾 。 m m8 . 0� 5 2 . 0= ��个 5� 1:数孔 嘴喷式孔 。点特的嘴喷式针轴和嘴喷式孔述简] 3 [ 。高越 度匀均雾喷明说�小越别差寸尺的粒油�度程的同相径直粒油中注喷指是度匀均。示表来径 直均平的粒油的中束油用可度细。度匀均和度细的雾喷指是般一�度程化雾散喷后然示表 � 量质化雾 。密紧束油明说小 ��散松束油明说 大 ��度程密紧的束油志标来 � 用般一�构结器油喷的同相对。系关大很有构结器油喷与他� � 角锥雾喷 。合配互相小大的室烧燃与求要同 不的式方成形气合混据根须必程射束油此因。用利分充到不得气空中室烧燃�间空室烧燃到 布分地好很能不料燃则�小过 L 果如之反。上壁室烧燃到喷油燃的多较有就�大程射�小寸 尺室烧燃果如。响影的大很有布分的中室烧燃在料燃对小大的L。离距穿贯的束油称也� L 程射束油�答 。数参性特雾喷述简] 2 [ 。难 困动起冷�好不能性速低 ○ 小声噪�和柔作工� 急后缓先热放 ○ 高不求要雾喷料燃对 ○�点特 合混发蒸膜油、 2 3 2 1 暴粗作工� 多料燃布分间空期 初3 ○高不求要动运气空对 ○。好性济经� �嘴喷孔多用采� 高求要雾喷料燃对1 ○ 1�答 2 :�点特 合混化雾间空、 。点特和式方本基个两的成形气合混机油柴述简] 1 [ 成形气合混机油柴 章三第 �来起闭封都 d � W 将是就也�线虚直竖条一有边右最线曲�线虚平水条一有间中 Y� X 中图 � d Y + X� 功失损气泵X 功失损气进W + Y 功失损气排�W + Y� + X= 功失损气换 。成组分部两失损气进和失损气 排由失损气换。 差之功气换环循际实与功气换环循论理是就失损气换�答 。明说图作并�成组分部些哪由它�失损气换是么什 ] 7 [ 术技度长管气进变可 。管气进短缩应�大增率频气吸机动发�高升速转 �应效动波 ) C E T V , i T V V�术技时正门气变可 。大增应角闭迟气进�大增性惯流气�高升速转 �应效性惯�答 �量气进大增应效动波和应效性惯气进用利何如 ] 6 [ 热加管气进给管气排免避�侧两置分管气排与应管气进的机油汽喷电 降下率效气充使会是但�成形气合混善改以可样这�侧一置同管气排与应管气进机油汽式器油化 热加管气进给管气排免避�侧两置分管气排与应管气进的机油柴�答 �置布何如应管气进的机油汽和机油柴 ] 5 [ 。降下率功的机动发使少减量气进�薄稀气空区 地原高是因原。大不响影vη对�变不本基值比的s P / a P 且�降下之随a P�降下s P 力压气进�是不�答
《内燃机学》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
《内燃机学》课后习题答案(第4版)第一章概论1-1.内燃机发明对工业进程的影响。
①内燃机的发明,既给传统的动力机械创造了新的动力源,又推动了一大批新兴工业产业(例如交通运输、发电、工程机械等)落地生根,在一定程度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包括石油炼制、钢铁、汽车等一大批上下游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给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新支柱,并推动很多国家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1-2.内燃机燃料和润滑油对内燃机技术进步的影响。
①内燃机的燃料众多,常见的有汽油、柴油、煤油、气体燃料等,不同的燃料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对内燃机的要求也不同,根据内燃机的实际工作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燃料,不仅可以提高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降低排放,还能带动内燃机新型燃烧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②内燃机内部的摩擦副众多,工作时的摩擦损失不仅会降低内燃机的机械效率,还会加剧零部件的摩擦,降低内燃机寿命。
采用润滑油对关键零部件进行润滑,对于提高内燃机效率、延长寿命极为重要。
1-3.内燃机引进技术消化和吸收存在的问题。
国外内燃机于1901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随后中国的一些工厂开始借鉴仿制,经历了由单缸到双缸,由低速到高速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自主研发、仿制和接受援建,成立了一大批内燃机骨干企业,内燃机工业初具规模。
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内燃机由仿制转为自主研制生产,由小批量生产转为大批量生产,功率大大提高,并逐渐在农业、发电、船舶等领域得以应用。
20世纪80年代后,内燃机行业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很多合资企业出现,新型内燃机的研制受到重视,并逐渐融入了世界内燃机工业体系。
1-4.车用内燃机发展技术分析。
内燃机作为一种热动力装置,发明之初人们更倾向于它的动力性能与热效率,前期的一系列改进与创新也主要围绕效率和动力性能展开,并逐渐对其他方面的性能进行优化。
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在燃烧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材料、机械加工、燃料、电控等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其动力性、经济性、耐久性等技术指标的强化程度不断提高,满足了绝大部分固定和移动用途的要求,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内燃机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备课讲稿
内燃机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
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
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
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
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
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
(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
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
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
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
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
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
⑸优化燃烧室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
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
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
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
内燃机原理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1]说明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功率的原因。
答:由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公式: 知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2] 为什么汽油机的压缩比不宜过高?答:汽油机压缩比的增加受到结构强度、机械效率和燃烧条件的限制。
1ε增高将Pz 使急剧上升,对承载零件的强度要求更高,增加发动机的质量,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2ε增高导致运动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及运动件惯性力的增大,从而导致机械效率下降 3ε增高导致压缩终点的压力和温度升高,易使汽油机产生不正常燃烧即爆震[3]做出四冲程非增压柴油机理想循环和实际循环p-V 图,并标明各项损失。
(见书第9页 图1-2)[4]何为指示指标?何为有效指标?答:指示指标: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价工作循环的质量。
有效指标:以曲轴上得到的净功率为基础,评价整机性能。
[5] 发动机机械损失有哪几部分组成?答: 发动机机械损由摩擦损失、驱动附件损失、泵气损失组成。
[6] 写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并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1、转速ηm 与n 似呈二次方关系,随n 增大而迅速下降2、负荷 负荷↓时,发动机燃烧剧烈程度↓,平均指示压力↓;而由于转速不变,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基本保持不变。
则由 ,机械效率下降 当发动机怠速运转时 ,机械效率=03、润滑油品质和冷却水温度 冷却水、润滑油温度通过润滑油粘度间接影响润滑效果。
[7] 试述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机械损失的测试方法只有通过实际内燃机的试验来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倒拖法灭缸法、油耗线法和示功图法。
(1)倒拖法步骤:1.让内燃机在给定工况下稳定运转,是冷却水和机油温度达到给定值;2.切断燃油供应或停止点火,同时将电力测功器转换为电动机,以原给定速度倒拖内燃机空转,并尽可能使冷却水、机油温度保持不变。
此方法规定优先采用,且不能用于增压发动机。
(2)灭缸法此方法仅适用于多缸内燃机(非增压柴油机)步骤:1.将内燃机调整到给定工矿稳定运转,测出其有效功率Pe 。
内燃机原理习题解
四、计算题1.已知:mm S D 140135⨯=⨯,min /2200,6r n i == 75.0,/217,154===m e kw g be kw p η kg kJ h u /42500= 求:e tqmeiT p P η解:(1)[]kw P P mei 20575.0154===η (2)[]L S D V s 24.135.14422=⨯⨯==ππ[]k p a n i V P p s e me 700220062101541201012033=⨯⨯⨯⨯=⋅⋅⨯=(3)[]Nm n P T e tq 5.668220015495509550=⨯== (4)39.0425002171066.31066.3=⨯⨯=⨯=behu e η2.已知:min /4800,4,925.87r n i mm S D ==⨯=⨯kg kJ h h kw g be kw P u m e /44000,73.0,/292,65==⋅==η求:e tq me i T p P η解:(1)[]kw P P mei 8973.065===η (2)[]L S D V s 553.092.0875.04422=⨯⨯==ππ[]k p an i V P p s e me 6.73448004553.010651201012033=⨯⨯⨯⨯=⋅⋅⨯= (3)[]Nm n P T e tq 12948006595509550=⨯== (4)28.029244000106.3106.366=⨯⨯=⨯=be h u e η3.已知:min /3750,554,9292r n kw Pe i mm S D ===⨯=⨯kg ks h h kw g be u m /4400078.0,/325==⋅=η求:e tq me T p Pi η解:(1)[]kw Pe Pi m 5.7078.055===η(2分)(2)[]L S D Vs 611.092.092.04422=⨯⨯==ππ(2分) []kpa n i Vs Pe p me 72037504611.0101101201012033=⨯⨯⨯⨯=⋅⋅⨯=(2分) (3)[]Nm n Pe T tq 14037505595509550=⨯==(2分) (4)25.044000325106.3106.366=⨯⨯=⨯=u e h be η(2分)4.已知:min /2900,1106,120110r n kw Pe i mm S D ===⨯=⨯kg ks h h kw g be u m /4250075.0,/260==⋅=η 求:e tqmeT p Piη解:(1)[]kw PePi m7.14675.0110===η (2分) (2)[]L S D Vs 1398.12.11.14422=⨯⨯=⨯⨯=ππ(2分) []kpa n i Vs Pe p me 6.665290061398.110110*********3=⨯⨯⨯⨯=⋅⋅⨯=(2分) (3)[]Nm n Pe T tq 362290011095509550=⨯==(2分) (4)3.042500260106.3106.366=⨯⨯=⨯=u e n be η(2分)5.已知:kwPe r n i mm S D 99min /30006,3.1142.101===⨯=⨯kg ks h h kw g be u m /4400078.0,/337==⋅=η 求:e tqmeT p Piη 解:(1)[]kw Pe Pi m 9.12678.099===η (2分) (2)[]L S D Vs 9189.0143.1012.14422=⨯⨯==ππ(2分) []kpa n i Vs Pe p me 718300069189.010991201012033=⨯⨯⨯⨯=⋅⋅⨯=(2分) (3)[]Nm n Pe T tq 15.31530009995509550=⨯==(2分)(4)24.044000337106.3106.366=⨯⨯=⨯=u e n be η(2分)6.已知:n kg B r n i mm S mm D /79.1min/11004105,85=====kg kj h kpa p u mi m /425005003.0===η求:e tq be T Pe η 解:(1)[]L S D Vs 5955.005.185.04422=⨯⨯==ππ(1分) []kpa p p m mi me1503.0500=⨯==η(1分)[]kw n i Vs P Pe me 27.310120110045955.01501043033=⨯⨯⨯⨯=⨯⨯⋅⋅⋅=--(2分) (2)[]Nm n Pe T tq 4.28110027.395509550=⨯== (2分) (3)[]h kw g Pe B be ⋅=⨯=⨯=/5471027.379.11033(2分) (4)155.042500547106.3106.366=⨯⨯=⨯=u e n be η(2分)7.已知:kg kj h m g g u T H c /44000114145.0855.0====求:()1='αQmix L O解:(1)⎪⎭⎫ ⎝⎛+='H C O g g L 83823.01[]kg kg /96.14145.08855.03823.01=⎪⎭⎫ ⎝⎛⨯+⨯⨯= (4分)(2)⎪⎭⎫⎝⎛+=41221.01H c O g g L[]O k kmol /5119.04145.012855.021.01=⎪⎭⎫ ⎝⎛+= (3分)当1=α时[]3/37724.2211415119.0440004.221m kJ m L h Q T O u mix =⨯⎪⎭⎫ ⎝⎛+=⨯⎪⎪⎭⎫ ⎝⎛+= (3分)8.已知:kg kJ h m g g g u T O H c /42500170004.0126.087.0=====求:()1='αQmix L O解:(1)⎪⎭⎫ ⎝⎛-+='O H C O g g g L 83823.01[]kg kg /45.14004.0126.0887.03823.01=⎪⎭⎫ ⎝⎛-⨯+⨯⨯= (4分)(2)⎪⎭⎫⎝⎛-+=3241221.01O H c O g g g L[]O k kmol /4946.032004.04126.01287.021.01=⎪⎭⎫ ⎝⎛-+= (3分)当1=α时[]3/37904.2217014946.0425004.221m kJ m L h Q T O u mix =⨯⎪⎭⎫ ⎝⎛+=⨯⎪⎪⎭⎫ ⎝⎛+= (3分)9.已知:kg kJ h m g g u T H c /500501625.075.0====求:()1='αQmix L O解:(1)⎪⎭⎫ ⎝⎛+='H C O g g L 83823.01[]kg kg /39.1725.0875.03823.01=⎪⎭⎫ ⎝⎛⨯+⨯⨯= (4分) (2)⎪⎭⎫⎝⎛+=41221.01H c O g g L[]O k kmol /5952.0425.01275.021.01=⎪⎭⎫ ⎝⎛+= (3分) 当1=α时[]3/33974.221615952.0500504.221m kJ m L h Q T O u mix =⨯⎪⎭⎫ ⎝⎛+=⨯⎪⎪⎭⎫ ⎝⎛+= (3分)10.已知:kg kJ h m g g u T H c /4639044182.0818.0====求:()1='αQmix L O解:(1)⎪⎭⎫ ⎝⎛+='H C O g g L 83823.01[]kg kg /8.15182.08818.03823.01=⎪⎭⎫ ⎝⎛⨯+⨯⨯= (4分) (2)⎪⎭⎫⎝⎛+=41221.01H c O g g L[]O k kmol /54127.04182.012818.021.01=⎪⎭⎫ ⎝⎛+= (3分) 当1=α时[]3/36724.2244154127.0463904.221m kJ m L h Q T O u mix =⨯⎪⎭⎫ ⎝⎛+=⨯⎪⎪⎭⎫ ⎝⎛+=(3分)11.已知:kg kJ h m g g g u T O H c /20260325.0125.0375.0=====求:()1='αQmix L O解:(1)⎪⎭⎫ ⎝⎛-+='O H C O g g g L 83823.01[]kg kg /52.65.0125.08375.03823.01=⎪⎭⎫ ⎝⎛-⨯+⨯⨯= (4分) (2)⎪⎭⎫⎝⎛-+=3241221.01O H c O g g g L[]O k kmol /2232.0325.04125.012375.021.01=⎪⎭⎫ ⎝⎛-+= (3分) 当1=α时[]3/35544.223212232.0202604.221m kJ m L h Q T O u mix =⨯⎪⎭⎫ ⎝⎛+=⨯⎪⎪⎭⎫ ⎝⎛+= (3分)12.11.已知:kg kJ h m g g g u T O H c /2700046348.013.0522.0=====求:()1='αQmix L O解:(1)⎪⎭⎫ ⎝⎛-+='O H C O g g g L 83823.01[]kg kg /06.9348.013.08522.03823.01=⎪⎭⎫ ⎝⎛-⨯+⨯⨯= (4分)(2)⎪⎭⎫⎝⎛-+=3241221.01O H c O g g g L[]O k kmol /310.032348.0413.012522.021.01=⎪⎭⎫ ⎝⎛-+= (3分)当1=α时[]3/36334.22461310.0270004.221m kJ m L h Q T O u mix =⨯⎪⎭⎫ ⎝⎛+=⨯⎪⎪⎭⎫ ⎝⎛+=(3分)五、简答题 1、内燃机有哪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汽油机简化为何种基本循环为什么?解: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即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
《内燃机学》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
《内燃机学》课后习题答案(第4版)第一章概论1-1.内燃机发明对工业进程的影响。
①内燃机的发明,既给传统的动力机械创造了新的动力源,又推动了一大批新兴工业产业(例如交通运输、发电、工程机械等)落地生根,在一定程度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包括石油炼制、钢铁、汽车等一大批上下游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给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新支柱,并推动很多国家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1-2.内燃机燃料和润滑油对内燃机技术进步的影响。
①内燃机的燃料众多,常见的有汽油、柴油、煤油、气体燃料等,不同的燃料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对内燃机的要求也不同,根据内燃机的实际工作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燃料,不仅可以提高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降低排放,还能带动内燃机新型燃烧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②内燃机内部的摩擦副众多,工作时的摩擦损失不仅会降低内燃机的机械效率,还会加剧零部件的摩擦,降低内燃机寿命。
采用润滑油对关键零部件进行润滑,对于提高内燃机效率、延长寿命极为重要。
1-3.内燃机引进技术消化和吸收存在的问题。
国外内燃机于1901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随后中国的一些工厂开始借鉴仿制,经历了由单缸到双缸,由低速到高速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自主研发、仿制和接受援建,成立了一大批内燃机骨干企业,内燃机工业初具规模。
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内燃机由仿制转为自主研制生产,由小批量生产转为大批量生产,功率大大提高,并逐渐在农业、发电、船舶等领域得以应用。
20世纪80年代后,内燃机行业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很多合资企业出现,新型内燃机的研制受到重视,并逐渐融入了世界内燃机工业体系。
1-4.车用内燃机发展技术分析。
内燃机作为一种热动力装置,发明之初人们更倾向于它的动力性能与热效率,前期的一系列改进与创新也主要围绕效率和动力性能展开,并逐渐对其他方面的性能进行优化。
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在燃烧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材料、机械加工、燃料、电控等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其动力性、经济性、耐久性等技术指标的强化程度不断提高,满足了绝大部分固定和移动用途的要求,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内燃机原理习题(复习必看)
内燃机原理习题(复习必看)内燃机原理习题(⾃⼰整理版)⼀、基本概念循环热效率循环平均压⼒压缩⽐指⽰功平均指⽰压⼒指⽰功率指⽰热效率指⽰燃料消耗率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料消耗率升功率机械效率⽓门叠开平均机械损失压⼒换⽓损失泵⽓损失充量系数残余废⽓系数过量空⽓系数燃料的低热值理论混合⽓热值⽕焰传播速度爆震燃烧表⾯点⽕点⽕提前⾓喷油泵速度特性供油规律喷油规律废⽓再循环发动机排量转矩储备系数转速储备系数稳定调速率瞬时调速率理论空⽓量排⽓微粒排⽓损失进⽓损失⾃由排⽓损失强制排⽓损失柴油机⼯作粗暴全程式调速器两极式调速器发动机的⼯况发动机的特性早燃⼆次喷射油束的雾化质量⼆⾏程发动机的扫⽓效率⼆⾏程发动机的给⽓效率⼆、内燃机的性能指标1.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有何区别?研究理论循环的⽬的何在?2.内燃机理论循环有⼏种?各由哪些热⼒过程组成?怎样计算它们的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3.试述影响理论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的因素?4.如压缩⽐和加热量相同,试⽤T-S图⽐较三种理论循环的热效率。
5.当加热量和最⾼压⼒相同时,试⽤T-S图⽐较三种理论循环的热效率。
6.当柴油机的喷油提前⾓不变,⽽减少供油量时,试从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说明柴油机经济性的变化。
7.在理论混合加热循环中,当加热量、压缩⽐、⼤⽓温度不变⽽压⼒升⾼⽐和予胀⽐改变时,热效率如何改变?试⽤P-V图,T-S图说明之。
8.为什么理论循环的热效率远⼤于实际循环的效率?9.何谓发动机的压缩⽐?简要说明汽油机和柴油机如何选择压缩⽐。
10.⽐较柴油机与汽油机⼯作过程参数压⼒和温度的不同点,并说明为什么?11.⽐较汽油机柴油机的充⽓效率、机械效率、指⽰效率的⼤⼩及范围。
12.何谓内燃机的指⽰指标和有效指标?各有哪⼏个?13.何谓平均指标压⼒、平均有效压⼒以及平均机械损失压⼒?它们之间有何关系?14.何谓指⽰效率,有效效率和循环效率?⽐较它们的⼤⼩并说明各考虑了哪些损失?15.内燃机的机械损失包括哪些内容?常⽤的测定机械损失的⽅法有哪些?说明其使⽤场合。
(完整版)内燃机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完整版)内燃机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1. 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
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
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
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
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
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
(5 )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
3. 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
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K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
⑵?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
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
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
⑸优化燃烧室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
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 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
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 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
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 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
内燃机原理习题解
四、计算题1.已知:mm S D 140135⨯=⨯,min /2200,6r n i == 75.0,/217,154===m e kw g be kw p η kg kJ h u /42500= 求:e tqmeiT p P η解:(1)[]kw P P mei 20575.0154===η (2)[]L S D V s 24.135.14422=⨯⨯==ππ[]k p a n i V P p s e me 700220062101541201012033=⨯⨯⨯⨯=⋅⋅⨯=(3)[]Nm n P T e tq 5.668220015495509550=⨯== (4)39.0425002171066.31066.3=⨯⨯=⨯=behu e η2.已知:min /4800,4,925.87r n i mm S D ==⨯=⨯kg kJ h h kw g be kw P u m e /44000,73.0,/292,65==⋅==η求:e tq me i T p P η解:(1)[]kw P P mei 8973.065===η (2)[]L S D V s 553.092.0875.04422=⨯⨯==ππ[]k p an i V P p s e me 6.73448004553.010651201012033=⨯⨯⨯⨯=⋅⋅⨯= (3)[]Nm n P T e tq 12948006595509550=⨯== (4)28.029244000106.3106.366=⨯⨯=⨯=be h u e η3.已知:min /3750,554,9292r n kw Pe i mm S D ===⨯=⨯kg ks h h kw g be u m /4400078.0,/325==⋅=η求:e tq me T p Pi η解:(1)[]kw Pe Pi m 5.7078.055===η(2分)(2)[]L S D Vs 611.092.092.04422=⨯⨯==ππ(2分) []kpa n i Vs Pe p me 72037504611.0101101201012033=⨯⨯⨯⨯=⋅⋅⨯=(2分) (3)[]Nm n Pe T tq 14037505595509550=⨯==(2分) (4)25.044000325106.3106.366=⨯⨯=⨯=u e h be η(2分)4.已知:min /2900,1106,120110r n kw Pe i mm S D ===⨯=⨯kg ks h h kw g be u m /4250075.0,/260==⋅=η 求:e tqmeT p Piη解:(1)[]kw PePi m7.14675.0110===η (2分) (2)[]L S D Vs 1398.12.11.14422=⨯⨯=⨯⨯=ππ(2分) []kpa n i Vs Pe p me 6.665290061398.110110*********3=⨯⨯⨯⨯=⋅⋅⨯=(2分) (3)[]Nm n Pe T tq 362290011095509550=⨯==(2分) (4)3.042500260106.3106.366=⨯⨯=⨯=u e n be η(2分)5.已知:kwPe r n i mm S D 99min /30006,3.1142.101===⨯=⨯kg ks h h kw g be u m /4400078.0,/337==⋅=η 求:e tqmeT p Piη 解:(1)[]kw Pe Pi m 9.12678.099===η (2分) (2)[]L S D Vs 9189.0143.1012.14422=⨯⨯==ππ(2分) []kpa n i Vs Pe p me 718300069189.010991201012033=⨯⨯⨯⨯=⋅⋅⨯=(2分) (3)[]Nm n Pe T tq 15.31530009995509550=⨯==(2分)(4)24.044000337106.3106.366=⨯⨯=⨯=u e n be η(2分)6.已知:n kg B r n i mm S mm D /79.1min/11004105,85=====kg kj h kpa p u mi m /425005003.0===η求:e tq be T Pe η 解:(1)[]L S D Vs 5955.005.185.04422=⨯⨯==ππ(1分) []kpa p p m mi me1503.0500=⨯==η(1分)[]kw n i Vs P Pe me 27.310120110045955.01501043033=⨯⨯⨯⨯=⨯⨯⋅⋅⋅=--(2分) (2)[]Nm n Pe T tq 4.28110027.395509550=⨯== (2分) (3)[]h kw g Pe B be ⋅=⨯=⨯=/5471027.379.11033(2分) (4)155.042500547106.3106.366=⨯⨯=⨯=u e n be η(2分)7.已知:kg kj h m g g u T H c /44000114145.0855.0====求:()1='αQmix L O解:(1)⎪⎭⎫ ⎝⎛+='H C O g g L 83823.01[]kg kg /96.14145.08855.03823.01=⎪⎭⎫ ⎝⎛⨯+⨯⨯= (4分)(2)⎪⎭⎫⎝⎛+=41221.01H c O g g L[]O k kmol /5119.04145.012855.021.01=⎪⎭⎫ ⎝⎛+= (3分)当1=α时[]3/37724.2211415119.0440004.221m kJ m L h Q T O u mix =⨯⎪⎭⎫ ⎝⎛+=⨯⎪⎪⎭⎫ ⎝⎛+= (3分)8.已知:kg kJ h m g g g u T O H c /42500170004.0126.087.0=====求:()1='αQmix L O解:(1)⎪⎭⎫ ⎝⎛-+='O H C O g g g L 83823.01[]kg kg /45.14004.0126.0887.03823.01=⎪⎭⎫ ⎝⎛-⨯+⨯⨯= (4分)(2)⎪⎭⎫⎝⎛-+=3241221.01O H c O g g g L[]O k kmol /4946.032004.04126.01287.021.01=⎪⎭⎫ ⎝⎛-+= (3分)当1=α时[]3/37904.2217014946.0425004.221m kJ m L h Q T O u mix =⨯⎪⎭⎫ ⎝⎛+=⨯⎪⎪⎭⎫ ⎝⎛+= (3分)9.已知:kg kJ h m g g u T H c /500501625.075.0====求:()1='αQmix L O解:(1)⎪⎭⎫ ⎝⎛+='H C O g g L 83823.01[]kg kg /39.1725.0875.03823.01=⎪⎭⎫ ⎝⎛⨯+⨯⨯= (4分) (2)⎪⎭⎫⎝⎛+=41221.01H c O g g L[]O k kmol /5952.0425.01275.021.01=⎪⎭⎫ ⎝⎛+= (3分) 当1=α时[]3/33974.221615952.0500504.221m kJ m L h Q T O u mix =⨯⎪⎭⎫ ⎝⎛+=⨯⎪⎪⎭⎫ ⎝⎛+= (3分)10.已知:kg kJ h m g g u T H c /4639044182.0818.0====求:()1='αQmix L O解:(1)⎪⎭⎫ ⎝⎛+='H C O g g L 83823.01[]kg kg /8.15182.08818.03823.01=⎪⎭⎫ ⎝⎛⨯+⨯⨯= (4分) (2)⎪⎭⎫⎝⎛+=41221.01H c O g g L[]O k kmol /54127.04182.012818.021.01=⎪⎭⎫ ⎝⎛+= (3分) 当1=α时[]3/36724.2244154127.0463904.221m kJ m L h Q T O u mix =⨯⎪⎭⎫ ⎝⎛+=⨯⎪⎪⎭⎫ ⎝⎛+=(3分)11.已知:kg kJ h m g g g u T O H c /20260325.0125.0375.0=====求:()1='αQmix L O解:(1)⎪⎭⎫ ⎝⎛-+='O H C O g g g L 83823.01[]kg kg /52.65.0125.08375.03823.01=⎪⎭⎫ ⎝⎛-⨯+⨯⨯= (4分) (2)⎪⎭⎫⎝⎛-+=3241221.01O H c O g g g L[]O k kmol /2232.0325.04125.012375.021.01=⎪⎭⎫ ⎝⎛-+= (3分) 当1=α时[]3/35544.223212232.0202604.221m kJ m L h Q T O u mix =⨯⎪⎭⎫ ⎝⎛+=⨯⎪⎪⎭⎫ ⎝⎛+= (3分)12.11.已知:kg kJ h m g g g u T O H c /2700046348.013.0522.0=====求:()1='αQmix L O解:(1)⎪⎭⎫ ⎝⎛-+='O H C O g g g L 83823.01[]kg kg /06.9348.013.08522.03823.01=⎪⎭⎫ ⎝⎛-⨯+⨯⨯= (4分)(2)⎪⎭⎫⎝⎛-+=3241221.01O H c O g g g L[]O k kmol /310.032348.0413.012522.021.01=⎪⎭⎫ ⎝⎛-+= (3分)当1=α时[]3/36334.22461310.0270004.221m kJ m L h Q T O u mix =⨯⎪⎭⎫ ⎝⎛+=⨯⎪⎪⎭⎫ ⎝⎛+=(3分)五、简答题 1、内燃机有哪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汽油机简化为何种基本循环为什么?解: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即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
内燃机原理课后练习及答案.doc
内燃机原理课后练习及答案第一章发动机性能1。
简要描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新鲜的工作介质必须连续吸入,即吸入过程。
此时,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
2)压缩过程:此时,进气门和排气门关闭,活塞从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气缸中的工作介质被压缩和加热。
压力不断上升,工作介质的压缩程度用压缩比表示。
3)燃烧过程: 在此期间,进气门和排气门关闭,活塞位于上止点前后。
其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增加,燃烧放热更多,在上止点附近热效率更高。
4)膨胀过程:此时,进气门和排气门关闭,高温高压工作介质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运动到点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也迅速下降。
(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尾声时,排气阀打开,废气开始通过自身压力自由排出。
膨胀过程结束后,活塞从下止点返回上止点,排出气缸中的废气。
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基本措施?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方法是:减少传热损失、燃烧损失、通风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作流体流动损失和工作流体泄漏损失。
可以采取的提高工作介质绝热指数κ的基本措施是:(1)减小燃烧室面积和缩短后燃期可以减少传热损失。
⑵采用最佳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可以减少提前燃烧或补燃损失。
(3)多气门、最佳气门正时和最佳进排气系统可降低通风损失。
(4)加强燃烧室内的气流运动,提高混合气体的均匀性,优化混合气体的浓度,可以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
(5)优化燃烧室结构,降低缸内流量损失。
[6]采用合理的气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能,减少工作介质的泄漏损失。
4.发动机的指示器是什么?主要有哪些?回答:基于工作介质在活塞上做功的指数称为指示器性能指数。
它主要包括:指示器工作和平均指示器压力。
指示器功率。
指示器热效率和指示器燃油消耗率。
发动机的有效指标是什么?主要有哪些?答案:基于曲轴输出功的指数称为有效性能指数。
内燃机原理第1章习题
8 / 2 = 4r/min,与选项 不符,排除。
D选项
16 / 2 = 8r/min,与选项 接近,符合题意。
C选项
12 / 2 = 6r/min,与选项 不符,排除。
THANKS
感谢观看
内燃机原理第1章习
目录
• 内燃机概述 •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 内燃机的性能指标 • 内燃机的应用与未来发展 • 习题答案与解析
01
内燃机概述
内燃机的定义与分类
内燃机
是一种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热力发动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和农业 等领域。
分类
按照使用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以分为汽油机、柴油机和燃气轮机等类型;按照气缸排列形式, 可以分为直列、V型和星型等类型;按照进气方式,可以分为自然吸气和增压进气等类型。
解析
习题二答案与解析
• 这道题考查的是内燃机的工作区域划分。 根据内燃机的工作特性,其工作区域可以 分为低速区、中速区、高速区和超速区。
习题二答案与解析
01 A选项
低速区,符合题意。
03 B选项
中速区,符合题意。
02 C选项
高速区,符合题意。
04 D选项
超速区,符合题意。
习题三答案与解析
01 02 03
内燃机的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
内燃机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8世纪 中叶的蒸汽机的改进,人们开始 尝试将蒸汽机的原理应用于内燃 机的设计。
早期发展
19世纪末,德国人奥托和狄塞尔 分别发明了四冲程内燃机和柴油 机,为内燃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应用
随着汽车、飞机和船舶等交通工 具的发展,内燃机的应用越来越 广泛,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完 善。
教科九上2.2、内燃机(含答案)
教科九上2.2、内燃机(含答案)教科九上2.2、内燃机(共18题)一、选择题(共10题)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过A.B.C.D.如图为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某一冲程的示意图,此冲程的名称及能量转化是A.吸气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排气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示意图,其中属于利用机械能转化内能冲程的是A.B.C.D.如图为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某个冲程的示意图,该冲程是A.吸气冲程B.排气冲程C.做功冲程D.压缩冲程如图表示的是某种热机的某个冲程,该热机的铭牌上标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热机是柴油机B.此冲程是压缩冲程C.每秒钟活塞往复运动次D.每秒钟此热机对外做功次下面关于汽油机与柴油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汽油机与柴油机使用的燃料不同B.柴油机汽缸顶部有个喷油嘴,汽油机汽缸顶部有个火花塞C.柴油机与汽油机除使用的燃料不同外,在构造上完全相同D.柴油机采用压燃式点火,汽油机采用点燃式点火如图所示的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A.B.C.D.关于如图所示的热学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B.乙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C.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会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转化为它的机械能D.丁图中,汽油机这个工作过程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过程如图是内燃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
该冲程是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如图是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不是靠飞轮惯性完成的冲程是A.B.C.D.二、填空题(共4题)某四冲程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把能转化成能;若汽油机飞轮转动的速度是,则汽油机每秒完成了个冲程,对外做功次。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的一个循环中,除做功冲程外,其余三个冲程都是靠飞轮完成的。
内燃机原理复习题
内燃机原理课后习题第二章内燃机循环及性能评价指标一、名词解释1.理论循环;2.指示指标;3.有效指标;4.指示热效率;5.有效热效率;6.升功率;7.比质量;8.发动机强化系数;9.机械效率;10.发动机热平衡二、填空题1、从示功图上可以观察到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各个不同阶段---压缩、燃烧、膨胀以及进气、排气等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情况。
2、增加ε,可以提高工质的最高温度,扩大了循环的温度梯度,达到了发动机的较大膨胀比,因而提高了ηt,但其提高率随着ε的不断增大而逐渐降低。
3、发动机指示指标用来评定工质在气缸内热功转换的完善程度。
4、发动机的有效指标是以曲轴飞轮端对外输出有效功为研究基础的,它能够评定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的好坏。
5、指示热效率是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值。
6、有效热效率是实际循环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值。
7、发动机有效指标中的功率、转矩以及转速之间的关系为 Pe =Ttq*n/9550 。
8、平均有效压力与转速的乘积称为发动机强化系数。
三、思考题1、什么是发动机的理论循环?什么是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答题要点发动机的理论循环是将发动机的实际循环进行若干简化,使其既近似于所讨论的实际循环,而又简化了实际循环变化纷繁的物理、化学过程,从而提出一种便于作定量分析的假想循环。
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所组成,较之理论循环复杂得多,存在必不可免的许多损失,它不可能达到理论循环那样高的循环效率。
2、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答题要点指示指标是以工质对活塞做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主要是衡量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好坏。
指示指标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等。
3、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答题要点有效指标是以发动机输出轴上所得到的功率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主要是考虑到发动机自身所消耗的机械能,用来综合评价发动机整机性能的。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内燃机原理》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多选题】(100分)为了学好内燃机原理课程,在学习方法上要掌握以下几点:()A.善总结,学习完成一章/节内容后要归纳总结主要知识点内容B.勤思考,对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不应停留在字面或公式上C.多对比,注意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差异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20分)发动机的理论循环过程为不可逆循环()。
A.对B.错2【判断题】(20分)改善发动机动力、经济性能的基本原则是提高燃烧加热后的能量质量,即在相同加热量和环境温度下,尽可能提高加热过程中工质的平均温度。
()A.对B.错3【判断题】(20分)过量空气系数是指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A.对B.错4【判断题】(20分)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组成的()A.对B.错5【判断题】(20分)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即为升功率()A.错B.对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20分)增压发动机的气门重叠角较自然吸气发动机大。
()A.对B.错2【判断题】(20分)双增压系统因为涡轮迟滞严重故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A.错B.对3【判断题】(20分)涡轮尺寸不应过小,这会导致高转速下的涡轮转速过快。
()A.错B.对4【判断题】(20分)涡轮增压因为提升了进气温度,从而提高了充量系数。
()A.错B.对5【判断题】(20分)缩小涡轮尺寸可以减小涡轮迟滞,改善涡轮增压发动机低速转矩问题。
()A.对B.错第三章测试1【单选题】(20分)稳态工况是指发动机的()A.转速和负荷不随时间而变化B.转速与负荷都随时间而变化C.转速不随时间而变化D.负荷不随时间而变化2【单选题】(20分)以下哪个为调整特性?()A.发动机转矩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变化关系B.转速和负荷不变,发动机转矩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变化关系C.转速不变,发动机转矩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变化关系D.负荷不变,发动机转矩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变化关系3【单选题】(20分)汽油机在小负荷情况下的转矩速度特性线陡度较大的原因是小负荷情况下()的速度特性线陡度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
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
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
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
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
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
(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
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
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
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
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
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
⑸优化燃烧室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
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
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
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
强化系数PmeCm.6.总结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基本途径。
①增大气缸直径,增加气缸数②增压技术③合理组织燃烧过程④提高充量系数⑤提高转速⑥提高机械效率⑦用二冲程提高升功率。
7.什么是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油耗率、有效热效率?各有什么意义?平均有效压力是指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有效功。
平均有效压力是从最终发动机实际输出转矩的角度来评定气缸工作容积的利用率,是衡量发动机动力性能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有效燃油消耗率是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通常以每千瓦小时有效功消耗的燃料量来表示。
有效热效率是实际循环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值。
有效热效率和有效燃油消耗率是衡量发动机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8.发动机的机械损失主要包括哪些?摩擦损失,驱动各种附件损失,带动机械增压器损失,泵气损失9.什么是机械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有何意义?机械效率是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
影响因素:①转速和活塞平均速度②负荷③润滑油温度和冷却水温度,意义:比较机械损失所占比例的大小。
10.如何测定机械效率?适用于汽油机的是哪种方法?为什么?通过发动机试验测定,常用方法有示功图法、倒拖法、灭缸法、油耗线法。
倒拖法适用于汽油机。
11.简述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循环的区别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循环同样有进气,压缩,燃烧(工作),排气四个过程。
它们的不同的点;1)汽油机在进气道,进入汽缸内的气体是有一定比例的汽油和空气(称做可燃混合气);柴油机在进气道,进入汽缸内的气体是纯净的空气。
2)在压缩的过程。
汽油机与柴油机是没有区别的,只是被压缩的气体,成分不同。
3)燃烧过程,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较大。
汽油本身物质燃点较低,经压缩后给一个高压的电火花就将其点燃了,而且燃烧的速度比柴油快;柴油本身物质密度较大,要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才能自行燃烧,经压缩后的纯净空气正好满足了这个条件,这时即刻向汽缸喷入高压油使其燃烧。
柴油的热值比汽油高产生的动力比汽油机大。
4)排气过程基本是一样的。
废弃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由于汽油的燃烧速度太快需要加入抗爆剂,因此排放不如柴油机清洁13.为什么柴油机的热效率要显著高于汽油机?1).柴油机的压缩比高,作功时膨胀得更厉害。
2).柴油机油气混合时空燃比远大于1,是富氧燃烧,燃料可以充分燃烧。
汽油机燃烧的空燃比在1左右,因为没有足够的氧气,汽油不能完全燃烧。
14.柴油机工作循环为什么不采用等容加热循环?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又称奥托循环,基于这种循环而制造的煤气机和汽油机是最早的活塞式内燃机。
由于煤气机、汽油机和柴油机燃料性质不同,机器的构造也不同,其燃烧过程接近于定容过程,不再有边燃烧边膨胀接近于定压的过程,故而在热力学分析中,奥托循环可以看作不存在定压加热过程的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定容加热循环被压缩的是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要受混合气体自燃温度的限制,存在“爆燃”的问题,效率不会太高;定压加热循环压缩的仅仅是空气,不存在“爆燃”的问题,效率高,所以柴油机采用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为什么发动机进气门迟后关闭、排气门提前开启。
提前与迟后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1)进气门迟后关闭是为了充分利用高速气流的动能,实现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增加进气量。
排气门提前开启是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若是活塞在下至点时才打开排气门,则在气门开启的初期,开度极小,废气不能通畅流出,缸内压力来不及下降,在活塞向上回行时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2)提前与迟后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配气相位的合理选择要从哪几个方面衡量):①充气效率的变化是否符合动力性要求。
②换气损失尽可能的小。
③能否保证必要的燃烧室扫气作用。
④排放指标好。
2. 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时如何界定的?答:1)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内压力的这个时期。
强制排气阶段:废气是由活塞上行强制推出的这个时期。
进气过程:进气门开启到关闭这段时期。
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和进气门提前开启,所以进.排气门同时打开这段时期。
3 影响充量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进气门关闭时缸内的压力。
2.进气门关闭时缸内气体温度。
3.残余废气量。
4.进排气相位角。
5.发动机压缩比。
6.进气状态。
第三章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3为什么增压后需要采用进气中冷技术?答:对增压器出口空气进行冷却,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动机进气管内空气密度,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发动机压缩始点的温度和整个循环的平均温度,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排气温度、热负荷和NOx的排放。
5 车用发动机采用增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适当降低压缩比,加大过量空气系数。
2)对供油系统进行结构改造,增加每循环供油率。
3)合理改进配齐相位。
4)进排气系统设计要与增压系统的要求一致。
5)对增压器出口空气进行冷却。
7 汽油机增压的技术难点有哪些?限制汽油机增压的主要技术障碍时:爆燃、混合气的控制、热负荷和增压器的特殊要求等。
第四章燃料与燃烧化学1 我国的汽油和轻柴油时分别根据哪个指标来确定牌号的?答:汽油根据辛烷值来确定牌号;轻柴油按凝点来确定牌号。
2 蒸发性不好和太好的汽油,在使用中各有什么缺点和可能产生的问题?答:蒸发性过强的汽油在炎热夏季以及大气压力较低的高原和高山地区使用时,容易使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产生“气阻”,甚至发生供油中断。
另外,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蒸发损失也会增加;蒸发性若的汽油,难以形成良好的混合气,这样不仅会造成发动机启动困难,加速缓慢,而且未气化的悬浮油粒还会使发动机工作不稳定,油耗上升。
如果未燃尽的油粒附着在气缸壁上,还会破坏润滑油膜,甚至窜入曲轴箱稀释润滑油,从而使发动机润滑遭破坏,造成机件磨损增大。
3 试述汽油辛烷值和柴油十六烷值的意义。
答:辛烷值用来表示汽油的抗爆性,抗爆性时指汽油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时抵抗爆燃的能力。
辛烷值是代表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抗爆性的一个约定数值。
在规定条件下的标准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
采用和被测定燃料具有相同的抗爆性的标准燃料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比来表示。
柴油十六烷值时用来评定柴油的自燃性。
将十六烷值规定为100的正十六烷和规定十六烷值为0的α-甲基萘按不同比列混合得出不同十六烷值的标准燃料,其十六烷值为该混合气中正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比。
如果某种柴油与某标准燃料的自燃性相同,则该标准燃料的十六烷值即为该柴油的十六烷值。
4什么是过量空气系数?它与混合气浓度有什么关系?答: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烧1kg燃油实际共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
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称为稀混合气,等于1称为标准混合气,小于1称为浓混合气。
8 发动机采用代用燃料的意义是什么?答:减缓石油消耗速度,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降低有害物质排放。
第五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1.以柱塞式喷油泵为例简述柴油机燃料喷射过程柱塞式喷油泵一般由柴油机曲轴的定时齿轮驱动,固定在喷油泵体上的活塞式输油泵由喷油泵的凸轮轴驱动,当柴油机工作时,输油泵从油箱洗出柴油,经油水分离器除去柴油中的水分,再经燃油滤清器,滤清柴油中的杂质,然后送入喷油泵,在喷油泵内,柴油经过增压和计量之后,经高压油管供入喷油器,最后通过喷油器将柴油喷入燃烧室。
喷油泵前端装有喷油提前角调节器,后端与调速器组成一体,输油泵供给的多余柴油及喷油器顶部的回油均流回油管返回油箱3 什么时供油提前角和喷油提前角?解释两者的关系以及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答:供油系统的理论供油始点到上止点为止,曲轴转过的角度叫供油提前角。
喷油器的针阀开始升起也就是喷油始点到上止点间曲轴转过的角度叫喷油提前角。
供油提前角的大小决定了喷油提前角,供油提前角越大,喷油提前角约到。
但两者并不同步增大,两者之差称为喷油延迟角。
影响:发动机转速越高,高压油管越长,喷油延迟角越大,它越大,在着火期间喷入的油越多,低压油喷入气缸的量增多,燃油雾化变差,燃烧不充分,易产生积碳堵塞喷油孔的现象,降低柴油机的性能。
5 柴油机有哪些异常喷射现象和他们可能出现的工况?简述二次喷射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及消除方法。
答:柴油机有二次喷射、断续喷射、不规则喷射、隔次喷射和滴油这几种异常喷射现象。
二次喷射易发生在高速、大负荷工况下;断续喷射常发生于某一瞬间喷油泵的供油量小于喷油器喷出的油量和填充针阀上升空出空间的油量之和。
不规则喷射和隔次喷射易发生在柴油机怠速工况下。
二次喷射是在压力波动影响下针阀落座后再次升起造成的。
由于二次喷射是在燃油压力较低的情况下喷射的,导致这部分燃油雾化不良,燃烧不完全,碳烟增多,并易引起喷孔积炭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