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https://img.taocdn.com/s3/m/28fdcc1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b.png)
“家乡文化生活”教学设计【单元导语】“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这是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通过诗化的方式对哲学所下的定义。
我们这一生,除了要去寻找精神上的家园,难以割舍的还有我们可爱的家乡。
“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
家乡可能不是那么完美,但无论走到哪儿,都会让我们梦萦魂牵:巍巍安山、悠悠史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穷乡旮旯、寻常巷陌…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生命中最鲜活本初的体验,留下生命中最纯真美好的印痕,有许多伴随一生影响一世的记忆。
这里所说的家乡,就是指我们居住的固始城乡各个村庄社区。
我们的家乡文化既是中原文化、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每个人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
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单元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学习活动。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对丰富家乡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回顾昨天,考察今天,展望明天,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增强我们同学身上的社会责任意识。
【学习目标】本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第一单元,以“家乡文化生活”为人文主题。
在课标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有详细说明: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据此,结合固始县县域特点和当代文化生活实际,制定以下4个目标。
1.了解调查、访谈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访谈、调查报告的基本知识、方法、程序和技巧等;2.了解固始名人、小吃(或特产、店铺招牌等)、风景名胜、方言特点和独特的风俗民情;3.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4.培养家国情怀,走出纤弱小我,寻找文化之根,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b64d50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7c.png)
学习活动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基础积累练进阶训练第一层一、某小区被确定为“未来智能社区”建设试点,小区居委会为此进行了“小区住宅现状调查”和“小区新型商业需求调查”两个活动,下面是有关调查结果的图表分析呈现。
根据要求,完成1~2题。
1.根据“小区住宅现状调查”结果,你认为下列小区居委会设计的调查问卷中的问题,符合“未来智能社区”建设主题要求的一项是( )A.住宅现有门禁系统、新风系统、内部智能通讯系统是否符合您的预期?B.作为低层建筑,您认为有无必要加装电梯?C.作为老旧小区,您是否满意小区的人际关系?D.您认为目前房间布局、室内采光是否能够满足您的需要?2.根据“小区新型商业需求调查”结果,你认为下列表述不符合调查结果的一项是( )A.未来智能社区中新型商业的需求多样,建设设计者应该关注到居民商业需求的复杂性。
B.个性化的新型商业需求实际存在,未来智能社区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商业服务的个性配置。
C.未来智能社区中的新型商业不仅布局要合理,还应实现各种新型商业服务间的智慧联动。
D.社区金融服务、社区快闪店、社区商业O2O虽小众,但在未来智能社区的商业服务前景广阔。
二、阅读下面某校同学的家乡文化调查反思日记片段,完成3~4题。
我们做了现场问卷调查,当问及第10道题的时候,有些人不予以理会,也有些人回答不上来,于是我们开始反思自己这道问题的设计是否妥当。
后来经人提点,我们明白这个问题设计得有些突兀,涉及面太广泛了,真的挺难回答的。
但是也有些热心的调查对象向我们指出了潮汕文化存在的问题。
这一点很值得探讨:不管是好是坏,跟我们的地方有联系,是我们地方的特色,就应该列入我们地方文化的范畴,不管大家是否愿意接受现实,问题依然是存在的。
我们仍然要去面对,优秀文化就是在不断推陈出新后形成的。
3.请依据材料,写出他们这次调查问卷的第10道题。
答:4.请对这道题调查不理想的原因作出你的判断和分析。
答:5.下图是某同学拟定的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活动流程图。
统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4单元《家乡文化生活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课件
![统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4单元《家乡文化生活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dbf67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9.png)
参考例文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前言:俗话说的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爱我的家乡, 并且爱的深沉,这片生我,育我的土地便是我的家乡——建瓯。 说起建瓯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过,它是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地区, 位于武夷山,鹫峰两山脉之间的丘陵地区,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有着300多年的历史,西周时期为“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最让 我自豪的地方在于建瓯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四个县之一,福建之 建即取之建州(今建瓯)。建瓯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 相当深厚,曾经出过众多的请史留名的人才,比如有中国十大史学家 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宋代理学家朱熹等。
5.怎样撰写调查报告?
⑶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5种,即关于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典 型经验的调查报告,关于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历史 事实的调查报告。关于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是反映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 化的、教育的等方面基本情况,其目的在于通过客观叙述这些方面的情况,为制 定某项方针政策、做出某项决策提供依据。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导入
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行为方式、精神 产品的总和。传统节日便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创造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包含人们一定信仰、情感、观 念、仪式、习俗等因素在内的复杂的文化现象。家乡不仅 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文化熏陶的场所。
家乡的文化设施、娱乐场所是否齐全,使用情况如何 人们平常都开展哪些活动?有没有图书室?是否经常开展 读书活动?
4.怎样做好调查准备工作?
⑴选择调研课题。选题,即选择调查、分析的内容、对象和角度。选 题是调查分析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参考题目如下: ①家乡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查 ②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开展调查 ③家乡图书室藏书与借阅情况调查 ④家乡商家招牌体现的商业文化调查 ⑤家乡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变化调查。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40f4f4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2.png)
课题《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学科语文学段高中年级高一教材部编版必修上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对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加深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认识。
2.了解调查报告的基本知识,撰写大体规范的调查报告。
3.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寻找情感归宿,丰富精神生活,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为保护家乡文化遗产作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认识到社会发展对家乡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开展家乡的文化生活实地采访调查,增进对这些人物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介绍家乡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文化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家乡文化案例,如传统节日、民间习俗、地方艺术等,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从中领略家乡文化的魅力。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调查经验和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将调查成果以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如制作PPT、拍摄视频等,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家乡,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也是我们情感的归宿。
它承载着我们的童年记忆,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变迁,更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每一处风景、每一个习俗、每一个故事,都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独特的文化标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家乡文化生活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传统的文化习俗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逐渐淡化,新兴的文化元素则在不断涌现。
这种变化,既带来了新鲜感和活力,也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的家乡文化生活,究竟呈现出了怎样的现状?我们又该如何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拥抱和接纳新的文化元素?吸引学生必备知识调查的技术一、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调查二、要明确调查的工作人员及对象三、要定调查的纲目四、要亲身出马五、要深入六、要自己做记录了解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整体教学设计.doc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整体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a45ea28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7.png)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家乡文化生活”单元设计说明本单元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第一单元。
以“家乡文化生活”为人文主题。
本单元将文化现象的探讨聚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将围绕三个学习活动展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分三个步骤。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面向日常生活,梳理值得记录的“人和物”素材,以此来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从“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化古迹保护”“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选取一个角度,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现状,感受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变化。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在对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风俗习惯”“邻里关系”“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思考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建议。
PART01单元目标设计依据确定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关注四个大方面: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每单元的单元导语以及这一单元最后给的单元研习任务,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1.课程标准任务群说明:本单元属于“家乡文化生活”,在课标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有详细说明: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有:(1)确定文化现象调查选题;(2)开展社区文化调查,搜集整理材料;(3)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尝试写作建议书。
我们在对这四篇文章设定单元学习目标时就要紧扣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以此作为这个单元的学习指导方向。
2.关注单元导语:单元导语共两段,分别明确了本单元的研讨主题及核心学习任务。
第一段:触发乡情,引出人文主题,升华家乡文化生活的意义;第二段:明确核心任务,指明步骤方向。
3.关注单元研习任务:本单元研习任务分成了三个部分,清晰明确。
任务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课件(5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课件(5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d66e92a2f01dc281e43af0ae.png)
衡阳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湘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 事和文化中心 。
衡阳是盆地地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衡阳城区横跨湘江,是湖南省以及中南地区重要的交通
枢纽。
衡阳
爱我中华 爱我家乡
衡山
寿比南山,南岳衡山。
高山仰止 神交古 ——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建议书是个人或者单位有关方面为了开展某项工作、完成某项任务或进行某种活动而倡议大家一起做什么事情,或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时使用的一种文体,也叫意见书。 三、有求是性,必须注意用事实说话; 3、 自己不要帮忙下结论; 办人民满意学校,树地方教育品牌!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共中央在十七大提出“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人 十年寒窗怀壮志,龙门一跃值千金。
大量事实,全面剖析,原因经验,内容丰富 标题、前言(绪论)、主体、结尾(结语)、附录和参考文献
船山故居
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曲兰镇湘西村菜塘弯。 是我国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隐居之
地。因坐落在衡阳湘江之西,故名湘西草堂。 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秋,是全国文物保护单
字词积累
地方志、生于斯长于斯 薪火相传、魂牵梦绕、中规中矩 口口相传、乐此不疲、去伪存真
志
志,就是记述、记载的意思,比如《庄子·逍遥 游》里就说“《齐谐》者,志怪者也”,又如志异、 志怪。
后来变成一种记事的文体。比如西晋张华的《博 物志》(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西晋陈寿的 《三国志》。又如地方志、墓志等。
《家乡文化生活: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课件43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课件43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0fe45f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1.png)
5.问题的内容要单一,不要把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问题整合在一起提问。
家乡文化生活问卷调查表设置示例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协助我们完成这一份调查问卷。这次调查
家乡文化生活问卷调查表设置示例
(4)现今主要的出行工具( )
A.步行
B.自行车
C.摩托车或电动车
D.公交车
E.私家车
F.其他
(5)您认为我们家乡的建筑有无变化( )
A.新增不少楼房,变化很大
B.没有新增但有许多旧房改造
C.与之前没有什么变化
(6)家乡现今主要的道路设施为( )
A.泥土路
B.水泥路
C.柏油路
例如:关于二程文化的主题选择有:
1、二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 2、二程文化活动调查 3、二程图书室藏书与借阅情况调查 4、二程书院有关二程文化展览情况调查 5、二程文化对家乡生活方式的影响调查..
完成下面的“‘我的家乡文化’素材卡”,确定调查方 向及对象,为展开深入的实地调查做好充分的准备。
某一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把调查研究成果写成 的书面材料。
调查报告的特点:
调查报告的类型
撰写调查报告的技法: ① 要有一个鲜明的专题; ② 要有具体详细的材料; ③ 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④ 要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主题; ⑤ 要善于运用统计数字来说明主题;
要了解读者需求。
知识链接 参照课本75页《调查的技术》
问题不带倾向性,不能诱导受访者回答;同类问题排
✓ 列一起,问题排列的先后以先易后难为原则,开放性 写出具体问题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a01e8fc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9.png)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学习活动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活动指导]调查报告一、调查报告文体特征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写成的报告。
1.特点(1)写实性。
调查报告内容真实,材料性强,在利用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
(2)针对性。
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
(3)逻辑性。
调查报告结构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简洁,夹叙夹议,笔调明快。
2.分类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情况调查报告、典型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等。
3.文体特征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标题结合使用式三种。
(2)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二、调查的相关方法与准备工作1.选择调查主题选题,即选择调查分析的内容、对象与角度。
选题是调查分析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比如开展家乡的文化生活调查,可以参考以下的题目:(1)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2)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3)家乡图书室藏书与借阅情况调查(4)家乡商家招牌体现的商业文化调查(5)家乡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变化调查2.确定调查方法根据自己选择的调查主题,确定灵活有效的调查方法。
比如问卷调查、街头采访、个别访问、开会调查、现场观察、蹲点调查等。
调查时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尽可能详尽地留下第一手材料(包括影像资料)。
要注意准确记录各种信息的来源。
3.搜集调查资料运用专题访谈、网上查阅、实地考察等调查方法取得的资料大多是鲜活生动的,但往往比较零散,因此对资料进行整理就十分必要。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参赛教学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参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2f348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0.png)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参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 提高“发现和提出、分析和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梳理语言材料、观察生活,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让学生学会概括典型现象、分析辨识, 认识家乡文化在新时代产生的新内涵。
3.让家国情怀渗透在学生们的日常行为中。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
2.梳理语言材料、观察生活,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3.提高概括典型现象、分析辨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1.认识家乡文化在新时代产生的新内涵。
2.让家国情怀渗透在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中。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 它并不是抽象的存在, 家乡的各色人物、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 都承载着丰富的记忆与情感。
二、学习任务分析1.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 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 培养家国情怀。
2.了解访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有关访谈的基本知识、方法、程序和技巧等;提高在具体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阅读有关调查研究、乡土风俗等方面的文章, 帮助完成本单元要求的学习活动, 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常见工具书和网络, 根据一定的目的, 查阅所需信息资料, 快速定位信息。
4.学会从现象中提炼有价值的典型问题, 形成专题研究的意识, 根据事实说话, 学会论证说理;学会分析梳理材料, 掌握研究方法, 了解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一般要素并完成调查报告写作;培养自己理性思考、深入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活动(一)简要说明教材中的三个学习活动。
1.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访谈是一种交谈活动, 以口头形式, 围绕特定目的, 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 以准确地说明问题。
在面对复杂问题时, 运用访谈的方法, 遴选不同方面的、各具代表性的人物, 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覆盖性。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4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4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21711e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4.png)
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 日。春节期间,我国各地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 活动有很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
调查内容:春节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 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 初一为高潮。
3.精心筛选,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调查报告的观点是从 大量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一旦形成就要统率材料,做到观 点与材料的一致。
4.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拟写提纲
活动1:关于传统节日,你了解哪些?请填写下表。
参考答案:
传统节日 时 间
习俗
春节 元宵节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十五
贴春联、守岁、拜年 看花灯、吃元宵、踩高 跷、猜灯谜
2.确定调查方法。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确定灵活有效的调 查方法。比如问卷调查、街头采访、个别访问、开会调查、 现场观察、蹲点调查等。
3.收集调查资料。 4.加工整理。对资料进行整理,使之明确化、条理化,并对资 料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形成对家乡文化现状的深入理解。
二、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深入调查,占有材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调查报告是 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而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这些事实对于调查 者来说可能是知之甚少,或一无所有,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调 查研究,才能有所了解、有所掌握,才能进行分析,形成观点,得 出结论,才有写作的资本。
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一、调查 调查,是指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 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 策的活动。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从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 地调查某一问题或事件,分析其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 2.典型性:对象是有典型意义的,能反映一般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 3.真实性:调查报告必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明道理。 4.逻辑性:探明发展的原因,预测变化的规律,逻辑严密。
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训练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训练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731900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b.png)
【解析】 先对比原句与改句,可以发现改动的主要是词语上的选用。第一处改动是改 句将“更多人”改成了“人们”;第二处改动是改句将“可能意味着”改成了“意味着”;第三 处改动是改句将“对人生来源的更坚定自信和更强烈认同”改成了“对人生来源的坚定自 信和强烈认同”。再结合语境看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改句中的“人们”是一个更普 遍的概念,不存在前后的变化;而原句中的“更多人”表明“对方言的态度转变”的人在数 量上有所变化,比以往要多,从而证明方言的重要性在增强。“可能”表示一种推测,原 句中使用“可能”表示后文的结论属于作者的推断,而不是客观事实,“可能”一词的使用 也使文章的表达更加严谨。原句中的“更”字表示在原有基础上程度的加深,是通过与过 去的对比来表达如今人们对方言态度的变化,从而突出了方言所蕴含的重要意义。综上 所述,原句的表达效果要更好一些。
3.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D.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解析】 原句用“水土”“桑梓”代指家乡,运用了借代手法。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把月光比作“流霜”。B项,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 色进行对比。C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中的“连天”“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铁衣”代指戍卒,“玉箸”代指 思妇,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故选D。
第四单元 我们的家园
学习活动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一、(2024福建莆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惯常的印象中,方言常常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氛围,承载着温暖的家长里短和丰富 的风土人情,游子因方言对于乡土有①____的眷恋。然而今天,在流行语聚集的网络上, 方言也突然散发出不小的“感染力”。年轻人中间,夹杂不同方言的聊天方式越来越流行; 方言发音和用词的“土味”不仅不被避讳,反而博得了年轻人的青睐。带有方言特色的表 达已成为当今“Z世代”日常社交中②____的部分。在虚拟空间和公共空间中勇于并勤于 使用方言,背后是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某媒体在2021年面向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 显示,81%的人明确表示喜欢自己家乡的方言,76%的人会不自觉向身边的人“安利”家 乡话,近八成“Z世代”表示愿意为家乡话代言。一句方言的身后是一方水土的桑梓之情, 是多少“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期待。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389bc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d.png)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中必修上语文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三小题。
材料一: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
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
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精神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
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培养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些细节,让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
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连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摘编自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材料二:20 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
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正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个节日创造出许多动人的习俗。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d34846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5.png)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2)认真分析,把握本质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前提。写作调查报告 的目的是让人们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对 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判 断、归纳、综合,才能分清现象与本质,真实与虚假,从而找出事物 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把握本质,引出正确的结论。
明确调查角度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参考题目
④故乡商家招牌体现的商业文化调查 在我国古代,招牌实际上也成为经营者的品牌标识,不少招牌还蕴 含着丰富的人文故事,成为我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 唐代以后,商业日渐繁盛,商店逐渐普遍地悬挂招牌,木刻的、铜 铁铸造的、粉壁书写的,各式各样的招牌相继应运而生,并且加上店主 的姓名或另取雅号,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招牌字号。
第4单元
故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第一部分
导入新课
你故乡的文化设施是否齐全? 使用情况如何? 人们平常都开展哪些活动? 有没有图书室? 是否经常开展读书活动?
……
第二部分
展开活动,明确题目
明确调查角度
开展故乡的文化生活调查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如人际
关系、道德风尚、文物古迹的保护、文化生活的方式等。不
明确调查角度
小组内结合自己成员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合解调查报告的结构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深入调查,占有材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毛泽东说,没 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话很有道理。调查报告是用事实说明道理的, 而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这些事实对于调查者来说可能知之甚少,或一 无所知,他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有所了解、有所掌握, 才能进行分析,形成观点,得出结论,才有写作的资本。因此,一定 要做好调查,详尽地占有材料。
第五部分
撰写报告,成果展示
部编版必修上第四单元 学习活动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46张)
![部编版必修上第四单元 学习活动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46张)](https://img.taocdn.com/s3/m/e74d1d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2.png)
30
三 社区服务的实际效果如何,拟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从学生与服务 对象的关系变化来看;一是从当事者的感受与体验来看。 调查学生与服务对象关系的一个假设是:如果在社区服务中,学生与 老人的关系确实发生了由陌生到熟识再到亲近的变化,那么学生的社区服 务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社区服务的真正价值。
6
(五)撰写调查报告文本 1.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材料真实。调查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确凿无误的。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 缩小。这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7
(2)对象典型。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正面的、反面的、现实 的、历史的、个人的、集体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成调查报 告。但不管从哪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 典型意义,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14
3.观“佳作”,明调查报告细节 【佳作示例】
从“任务”到“责任” ——洋泾中学学生社区服务调查报告
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中学从 1991 年 3 月至今,坚持不懈地开展中学生 社区服务活动,引发了社会的关注。该校学生服务活动的实际成效究竟如 何?如何考察这种成效?更值得研究的是,这些从小就习惯于接受长辈服
21
关于学生对社区服务的态度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什么呢? 第一,当学生对社区服务的意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时,学生就可能表 现出积极的行为。因此开展社区服务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宣传发动,使学 生认识到社区服务的意义。 第二,与提高认知水平相结合的是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哪怕学生表 现为勉强的行为倾向;通过参与使学生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他人的肯定与赞 扬,在获得满足感与兴奋感的同时,体会社区服务的意义,从而形成积极 的态度。
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cf681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9.png)
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言人人殊,莫衷一是。
《神农食经》云:“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陆羽《茶经》认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神农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凭。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
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
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
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
如此,茶才变得耐人寻味,让人回味不尽。
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
前人于此常有出神入化的描绘。
近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
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
( )。
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三口为品”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李白诗中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B.这里所谓的“涕”,并不是鼻涕,而是指眼泪。
C.一些人喜欢靠小聪明占便宜,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D.“五四”以来,冰心的作品内容大多是歌颂母爱,赞美自然。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B.苏轼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C.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D.“从来佳茗似佳人”这一苏轼名句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问卷调查结构分析
我们小组设计了调查问卷,问题主要有:对社区文化是否理解、对社区文化建设满意度、
希望社区举办什么类型的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等。我们小组在10 月到11月在
城区内随机地对居民进行调查,由于调查存在一些问题,本打算做100 份的调查最终只完成了
53 份,下面是调查的结果分析。
图中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社区文化建设满意度表示一般,还有部分人对其不太 满意和不满意,这表明城区社区文化建设的效果不太好,没能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也 没能达到提高居民精神文化素质的目的。
(3)居民最希望社区开展的活动类型。
从上面的条形图看出,61.11% 的居民希望社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譬如:文艺 表演、乒乓球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文体活动固然能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但是要 提高居民的文体素质,需要举办讲座、开展公益活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思考怎样开 展这些活动,才能让居民喜闻乐见、积极参与。
针对训 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 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 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 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活动提 示 1. 开展家乡的文化生活调查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物古
迹的保护、文化生活的方式等。不求全面,任选一个主题深入调查即可。 下面的题目可供参考: ①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②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 ③家乡图书室藏书与借阅情况调查;④家乡商家招牌体现的商业文化调查; ⑤家乡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变化调查。 2. 调查前要规划调查路线,确定调查重点。调查时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尽可能 详尽地留下第一手材料(包括影像资料)。要注意准确记录各种信息的来源。
2.下列饼形图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 现数字,控制在20 字以内)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 (要求:控制在20 字以内) ① 社会: ② 学校:
答案:(1)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 (2)① 电脑、手机等使很多人“失去”了手写的机会 ② 未开设 书写课,对学生的书写能力重视程度不够
3.阅读下面的表格,请你站在不同人物身份的角度思考,归纳出一个 观点,并写出一个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要求观点鲜明,表述简洁, 语言连贯。
(1)如果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观点是
,
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是
。
(2)如果站在一位商人的角度,观点是,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是。
答案:(1)(示例)大学生个人消费过高 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2)(示例)大学生已成为庞大的消费群体 怎样到大学里去寻找餐饮、服装、高科技电子产品等行业的巨大商 机
(2)社区与居民联系不紧密。 据采访,我们了解到居民对“社区委员会”不太了解,他们不知道也几乎很少参 加社区文化活动,一般只有通知到本人的活动才会去参加,社区建设的意识不强。社 区委员会的阅读室、未成年人网吧、活动室等居民使用较少,有的形同虚设,相对于 社区文化活动,居民们更喜欢自发组织开展自己喜爱的活动。 (3)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太过单一。 社区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活动比较老套,且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不能调动居民的 积极性。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 22.8%,较2016 年的17.0% 提高了5.8 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 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 周岁少年儿童和0~8 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 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 个字。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 个字。
答案:(1)(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 成为新的增长点。 (2)(示例)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随 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 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
(1)居民对“社区文化”概念的理解程度。
从上图可以看到,只有一半多一点的居民对“社区文化”有所了解,有44.45% 的居民完全不知道社区文化为何物。很多人不理解社区文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 人工作太忙,基本不能参加社区的活动;有的人仅限于在家料理家务,还没意识到精 神生活的需求。
(2)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满意度。
2. 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概况 我们小组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对社区文化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近年来,区政府意识到了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帮助社区 进行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领导层面的重视。 在区政府、区党委的领导下,区文化部门将社区文化建设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安排 部署,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导、年末有总结。结合社区实际、整合文化资源,开展和支持开 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 (2)硬件投入加大力度。 区财政加大社区文化建设投入,在各个社区设置各式宣传栏、阅读栏、图书室及一室多用 的活动室等,这在我们走访的几个社区都有见到。另外,据有关数据统计,仅2011 年就建立 了55 个公共阅报栏,政府还出资建设小书屋,修缮非国有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街头雕塑、 整理大街小巷等。可见,社区文化建设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加大。
(3)居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有别于过去家庭主妇仅局限于日常家务活动,现在许多家庭主妇走出家门,积极 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比如,参加腰鼓队、合唱团、广场舞表演或三五相邀外出郊游; 老人们也不再每天窝在家看电视,而是经常出门找同伴下棋、玩纸牌或者去阅览室读 书看报。 3. 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居民收入偏低,没有精力参加社区活动。 本社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气候、资源环境等问题,交通不便、经济不景气,居 民的收入普遍较低,人们在文化方面的投入不高。年轻人为了生活,时间都投入到工 作当中了,几乎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而中老年人,也只有那些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 才参加文化活动。
2.调查对象的准备。
在确定调查研究的任务之后,就要对调查对象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要求有所了解。
3.知识准备。
调查研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调查研究者本身对某一问题没有较深的认识,
就不可能做好对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前,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有关方针、
政策、指示以及有关业务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 调查
家乡不仅是生活的地方,也是文化熏陶的场所。你家乡的文化生活状况如何?那里的文化 设施是否齐全?使用情况如何?人们日常都开展哪些活动?有没有图书阅览室?是否经常开展 读书活动?参考下面的活动提示,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 现状。可以撰写调查报告,也可以制作成演示文稿。
3. 运用专题访谈、网上查阅、实地考察等调查方法取得的资料大多是鲜 活生动的,但往往比较零散,因此对资料进行整理就十分必要。可采用图 表的方式加以呈现,做到一目了然。 4. 对材料作深入挖掘分析,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技巧点
拨
1.调查目的准备。
开展调查的准备工作
每次调查研究之前,必须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搞清楚调查什么、研究什么。
参考事
例
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
工作,有所发展,但仍面临挑战。为了解我们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小组在10 月到11月一
个月时间内,通过调查问卷、随机采访等方式,对该区社区建设情况做了一些调查和分析。在
分析调查数据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