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教育理论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纳教育理论的研究综述
[摘要]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是认知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建构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教学论思想。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理论,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获得发现的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尤其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更要强调对于人们的信息选择、接受,以及信息编码、储存、提取与使用过程的研究。本文旨在对布鲁纳的教育理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知识结构论,动机强化论,发现学习论和教学理论进行综述,以发掘其目前的研究研究特点,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布鲁纳;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知识结构论;动机强化论;发现学习论
一、布鲁纳生平简介
杰罗姆﹒西摩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生于美国纽约。1937年,布鲁纳杜克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随即在杜克大学注册成为心理学研究生,第二年转到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在著名实验心理学家拉什力(shleg)指导下,于1941 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第二世界大战期间,他应征入伍,先后在美国战争情报署和同盟远征军最高统帅部心理战部门工作,主要是研究公众态度和纳粹德国的宣传技术。1945年,布鲁纳返回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讲师,1948年任副教授,1952年任教授。1960 年,他与米勒(G﹒Miller)一起创办了“哈佛认知研究中心”,1961年起任该中心主任直至1972年。(影响新中国教育的外国教育家)并在1962 年,布鲁纳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5 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1980 年任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1980 年以后回美国任纽约大学的人文学科新学院院长之职,并从事文化心理、民族心理、语言心理和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布鲁纳主要著作
布鲁纳是美国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的最大的人。他一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直到八十多岁高龄仍笔耕不辍,思路敏捷。他虽然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但是他十分注重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力图改变历来教育心理学家把教育心理学视为普通心理学的应用,停留于单纯地解释教学现象倾向。他主张直接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如他对“直觉思维”、“发现学习”、“内部动机”等展开了讨论。他著有多部在教育和认知研究上具有开创性重大影响的著作,包括《思维之研究》(A Study of Think,1956 与人合作)、《教育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1961)、《论认识(on Knowing)》(1964)、《教学理论探讨(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1966)、《教育的适合性(The Relevance of Education)》(1971)、《超越所给的信息》(Beyond the Information
Given,1973)、《儿童的谈话:学会使用语言(Child's Talk :Learning to Use Language)》(1983)、《心的探索》(In Search of Mind,1984)、《教育的文化》(The Culture of Education)(1996),《意义行为》(Acts of Meaning)(1990)。其中,《教育过程》一书阐述了认知、发展和教育学统一的教育观,曾被一些教育家评论为“最重要的和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该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曾先后被翻译成23种文字,传入苏联、日本及一些西欧国家。日本的广冈竟臧教授说道:“战后以后,对现代的日本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人,恐怕就是J。杜威和布鲁纳了。”①
三、布鲁纳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一)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
1. 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论内容
布鲁纳受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影响,也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他认为,智力乃是人获得知识、保持知识以及将知识转化成他本人的工具的力量。
儿童智力的发展表现为再现模式的变化。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再现知识经验的方式也就不同。布鲁纳认为,再现知识的方式有三种,即三种再现模式。这三种再现模式按其在儿童身上发生和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动作性再现模式",简称为"动作性模式"(en-active model);动作性模式。实际上,布鲁纳的动作性再现模式相当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感知运动水平"。其实两人所描述的都是儿童初级的认知方式或智慧水平,即通过感知动作去认识外界事物,适应外部环境。只不过皮亚杰描述的是这种认知方式的过程,而布鲁纳描述的是这种认知方式的结果。他们都说明儿童认识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初级方式是通过动作获得的,即通过动作去认识和再现外部事物。
2. 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论的研究现状
张立红在《皮亚杰与布鲁纳儿童智力发展学说之比较》(1992)认为,皮亚杰和布鲁纳在儿童智力发展问题上存在分歧和对立。主要表现为:(1)研究指标不同。布鲁纳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主要指标是表征。而运算则是皮亚杰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指标。(2)对儿童智力发展的解释上存在分歧。在在对发展的动力解释上, 布鲁纳认为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发展。而在皮亚杰看来,智力起源于主体的动作,智力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自身的平衡。(3)在对发展方式的解释上,布鲁纳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完成质变的方式是突变的。而皮亚杰则认为,智力的发展,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化过程, 是一个新的阶段特征逐渐积累, 旧的阶段特征
①钟启泉、黄志成主编. 美国教育论流派[M]//.霍力岩. 影响新中国教育的外国教育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9):203
逐渐衰减的过程。而韩进之在《试论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一文中也说到,“关于儿童智慧发展的理论,布鲁纳的观点基本上是和皮亚杰相同的。”“布鲁纳是完全赞同皮亚杰的观点的。皮亚杰把儿童智慧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他们都认为智慧的发展是一种连续的构造过程,各个阶段是紧接的,相继的,在发展中
不但有量的变化,而且有质的变化。”①但是布鲁纳和皮亚杰也有不尽想相同的地方。皮亚杰曾提出“遗传性图式”的概念,他认为图式是认识结构的核心, 重视智慧发展的遗传因素, 布鲁纳则在承认发展的阶段与年令有关的同时,更重视教育的巨大作用。
(二)知识结构论
1. 知识结构理论内容
布鲁纳认为知识本身是有结构的,一个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个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掌握认识结构,从而形成学习的迁移。对教师而言:“不论我们选做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具有三个方面的效能:(1)简约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有助于记忆。(2)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能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可缩小“高级知识”和“低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2.知识结构论的研究现状
余文森在《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1992)中认为,布鲁纳的发展认知论,基本上是皮亚杰理论的继承.当然,两者也不完全相同,各个阶段的细节描述有差别。知识结构论:布鲁纳强调结构的重要性。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发现学习论:教学中实施发现教学法必须遵循和采取下列步骤:毋蜘币创设一定的阿题情境,使学生在这情境中产生矛盾,匆教师提出课题并提供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研究课题,提出假设; 学生从理论上或实验上检验假设,如有不同看法可以展开辩论,对问题解决进行总结,作出结论。显然,要便发现法进行得顺利并取得预期效果,对教师米说,最重要的是必须努力作到:宙根据课题本身的特点创设引人入胜的何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但学生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简单的分析就能对课题加以解决,从而在思维上发现鸿沟,学生的认识活动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必须指导学生理解和领会课题含义和课题结构(特别是条件和问题、现象和实质的关系。郝海平在《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抢对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1995)则提出,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过去的分科教学并无二致,在相当多的幼儿园现在也仍是分科教学。即使是整体课程、综合主题活动课程,在编制过程中也不会完全抛开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更何况幼儿在步入小学之后所接受的又完全是分科式的教育。因此,,布鲁纳强调知识结构的学说对当前学前教育有一定启示的。张明礼在《布鲁纳结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1998)中认为,“教育目标主要是发展智力,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提倡发现学习,倡导早期教育,重视内部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