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学科板书与留白的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学科板书与留白的艺术2019年3月至5月,我们全体教研员深入市直初中学校,进行认真地观课议课评课。在为期三个月的课堂观课中,我共观看了35节道德与法治常态课。其中呈现出许多优点,但不乏有一些共性的问题。现就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板书与留白现象进行反思。

【案例描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拔术迅猛发展,各学校的教学设备也与时俱进,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已成常态化,甚至出现教师过度依PPT、全程无板书的现象。在45分钟有限的时空里,课堂充斥着过多的图片、视频、音乐、文字资料等,使得教学节奏紧凑,课堂气氛活跃,但往往是课堂热闹有余而学生空空如也。

市直中学的张老师,在八年级《公民基本权利》的新授课中,为了让学生明白、理解公民所拥有的权利,教师预期是想通过引入大量的生活化的真实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并让学生去分析,但案例一个接一个地呈现让人应接不暇,加剧了课堂节奏,留给学生真正思考的时间锐减,并且教师直到整节课结束始终没有进行过板书。可想而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不理想的,教师的目标达成度是值得商榷的,尤其是板书的缺失未能将本课的知识结构化,不利于学生思维体系的构建,学生课后复习也无明确的方向,获取知识的成果模糊化,

出现知识无痕的现象。

市直中学的高老师,在七年级《男生女生》一课中,精心没计学生活动,通过“聊一聊”总结出男女生在兴趣爱好方面的不同,通过问题设

置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新知。整书课同样节奏紧,气氛活跃,但给人的感觉是学有所获生成课堂,是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重的精彩课堂。之所以教学效果好,细细想来,是教师随课堂生成的板书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在每一个思维闪现的地方都能够及时以关键词板书,并开辟“注”区域及时记录下课内外拓展的知识、衔接到的相关旧知和学法指导的关键信息。这样的课虽然结束了,但能够留给学生清晰的知识框架,还能呈现出思维的发展演绎进程。

【案例分析】

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存在较为普遍的授课方式,即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感受、体验、分享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但是,教学过程中有无板书,板书时机是否得当,板书方法是否科学,这些关系到课堂预设与生成效果的好与坏。

结合上述课堂出现的现象和目标实现的情况,我们应该针对道法学科的现状、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教师的教学理念,试着去分析板书对于本学科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是道德与法治课的课时少而容量大,知识杂且碎片化,学生与家长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要求教师应在有限的课堂里追求极致的教学效果,力争让学生将当堂内容课内消化掌握。因此,有效的板书尤为重要,不仅仅呈现的是结构化的宏观知识体系,而且当学生学完之后闭上眼睛脑海里会自然地浮现“点——线——面”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知识网,即以每课或单元的主题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点衍生出相

关联的知识,最终内化于心的知识得以再现。即使课堂上的板书消失了,但留给学生的是思维有序生成的能力、思维长久延续的记忆。

二是应该遵循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根据其特殊的身心特点,正确处理好抽象与具体、微观与宏观间关系。在中学阶段,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进入了关键期,并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仍有赖于具体形象;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得到发展,但兼具一定的片面性。因此,道法课一方面应在生动直观具象化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循序渐进地梳理归纳出结论,教师再借助板书演绎出思维进阶的过程;另一方面应在精心设置问题的前提下,让学生展开激辩、大胆表达、陈述观点,促进生命释放活力、课堂凸显主体、思维自由发展,教师再借助板书于必要处进行纠正、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

三是教师弱化课堂板书的教学理念应该坚决摒弃,与之相反,要让教学板书成为教师的一种优秀习惯。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运用多媒体进行归纳概括与使用教学用笔动态梳理总结的关系,前者留给学生的是瞬时短暂的记忆,后者开启了师者智慧的画图、强化了学生思维的专注度、筑起了师生沟通的栖息地。因此,教师坚持板书,就是在坚守传道授业解惑的这一重要载体,实现师生心灵与思考的完美契合。

【板书策略】

教学板书对于道法学科的重要性毋容置疑,我们如何在道法课堂这个育人的主阵地科学有效地发挥板书的关键性作用,如何优质板书增强教学效果。我的建议如下:

第一,以关键词为抓手,提纲挈领厘思路。道法学科的每一目、每一课、每个单元亦或每册教材,总有一个内在的小逻辑或者几个关联的大逻辑。在课的伊始,教师要紧扣授课主旨,于导入处板书关键词切入主题、统领全课、明确目标;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于师生思维生成处板书关键词引发深思、梳理脉络、概括总结;在课的结尾,教师要再次以板书的关键词回顾已学、串联内容、构建体系。这样的板书有助于学生将细化的知识有机的编织在一起,有助于将微观认知上升为宏观把握,有助于记忆的长久留存,有助于学习方法的有效渗透。

第二,善于捕捉生成,巧妙及时记录。道法课本身面对的是鲜活的生活,受众对象是鲜活的生命个体,真实的素材可以唤醒课堂中的生命,进而使课堂展示出生命的活力。在学生思维的激荡、传播、驻足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给予学生关注、评价、互动的同时,找准时机,将捕捉到的思维闪光点顺势而为板书记录下来。这样的板书不在于完整地再现学生的表达而在于精妙地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在于索求知识后得到成人。

第三,丰富板书形式,追求内外兼美。道法课不仅要通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现身说法、情景再现等方式将育人的内容传授于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愉悦地获取知识这个美的过程,还要采取多种方法将板书进行美化。教师板书可以采用多色笔将重难点予以凸显;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思维螺旋上升的过程得以体现;也可以根据学习的主题从美学的角度设计出有形的事物轮廓将无形的知识形象化;还可以开

启不同的区域将知识进行分类汇总……这样的板书以逻辑的外在美强化内容的内在美,真正实现“美育全程”。

所以,作为初中段的思政课老师,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思政课作出的“六个要求”和“八个统一”,狠下功夫,落实课堂,精耕板书,真正让课内外的小课堂和大世界汇聚于这一有限的载体,真正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人文性、时代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真正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品质和无限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