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之都安阳古都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在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评选中名居 榜首。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留下“洹水安 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 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 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曾 经发生在这里。毛泽东曾亲临岳飞故里汤阴, 并视察殷墟和安阳老城;江泽民和胡锦涛等 也先后视察过安阳,并对古都安阳的建设与 发展寄予了厚望。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修定寺塔
修定寺塔,位于磊口乡清凉山村西侧修定寺 院内,现寺废塔存。此塔原名“三生宝塔”, 修建于1300年前的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 758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 之间,故称“唐塔”。又因塔身遍涂红桔色, 俗称“红塔”。该塔全部由119种不同图案 和造型的雕砖嵌砌而成,造型华丽别致,饰 面花纹精美独特,是佛塔之冠,为我国所独 有,被考古学家誉为“真正的中国第一华 塔”,具有极高的历史、建筑、艺术价值。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灵泉寺石窟
南北朝时佛教兴盛,据载北齐时“都下(邺) 大寺,约有四千所,住僧尼将近八万。齐境内有寺 四万余所,僧尼二百万以上”。这为邺都周边的安 阳地区留下了众多的佛教文物胜迹。 灵泉寺原名宝山寺,始建于东魏武定三年 (545年),隋代由隋文帝杨坚亲笔题写“灵泉禅 寺”,统领全国僧尼,号称“河朔第一古刹”。从 建院始直至宋代,这里遗存下了规模宏大内容丰富 的佛教摩崖石刻造像,俗称万佛沟。1996年,宝山 灵泉寺石刻被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羑里城
• 位于安阳城南15公里,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 第一座国家监狱,是“文王拘而演周易”所在 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文王在此潜心 研究,将伏羲八卦推演为64卦,以此形式推测 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提出了“刚柔相对,变在 其中”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哲理。《周易》是 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 精神财富。
•魏文侯七年(前440年),建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县 西南邺镇﹑三台村以东一带),以西门豹为邺令,安 阳为都畿之地。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称东阳。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历史沿革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行郡县制,始置安阳县,隶 属邯郸郡。
• 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 北齐,先后建都于邺,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辅政,相 州总管尉迟迥不服,发兵讨杨坚兵败自杀,杨坚下令焚毁邺城, 并徙相州、魏郡、邺县治所及邺民于邺南40里之安阳城,安阳 城遂为相州、魏郡、邺县治所。 • 隋大业元年(605年),废相州,存魏郡,治安阳,领11县。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洹水安阳名不虚
三千年前是帝都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定都朝代
朝 代 夏 商 曹魏 后赵 冉魏 前燕 东魏 北齐 名 称 西河 殷 邺 邺 邺 邺 邺 邺 都城位置 建都时间 安阳东南 前1643年-前1590年 殷墟 前1300年-前1046年 邺城遗址 213年-266年 邺城遗址 335年-351年 邺城遗址 351年-352年 邺城遗址 357年-370年 邺城遗址 534年-550年 邺城遗址 550年-577年
河 南
安 阳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 地。早在公元前1300多年,商王盘庚迁 都于安阳殷都区小屯一带,历经八代、十 二王、共273年之久,距今已有3300多年 的历史。这里出土问世了中华民族最早使 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 器——后母戊鼎(曾用名:司母戊鼎)。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历史沿革
•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魏郡为相州,领8县。 • 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 • 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彰德升为府,领5县。明、 清亦称彰德府,领6县1州(磁州)。 • 民初,沿清制。 • 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在省下设区,安阳为河南省第三 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领11县,直到1949年5月6日中 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为止。
邺城的经济发展、都 城建设以及遗留至今 的众多的石窟造像、 北朝大墓等文物古迹, 共同见证了邺城昔日 的煇煌。
漳 水 邺 都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占据邺城后,在中国北部 创造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许 多文士在饱经战乱之苦后,如百川赴海,相继奔往邺 城,归附到曹氏周围。在这里形成了以“三曹”为领 袖,以“七子”为代表的、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他 们战时大多随军,归来习文作诗,给后人留下了“建 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 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北朝时期,安阳地区因处于京畿之地,生产力得到 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以相州窑为代表的瓷器制造业逐 渐兴盛起来。相州窑始烧于北朝时期,盛于隋,延续 至唐初,是当时中国青瓷窑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白 瓷的创烧、绿彩的出现,为此后中国的陶瓷制造业开 拓了一个新的气象。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1988年4月,“中国
古都学会”决定将河南安阳列入与洛阳、西安、 开封、南京、北京、杭州并称的七大古都,殷 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安阳是具有3300多 年历史的古城,公元前1387年商王盘庚在现市 区小屯一带正式建都,历时273年,成为商代 后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之后又有曹 魏、后赵、前燕、东魏、冉魏、北齐先后在今 安阳北郊的邺城建都。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名称由来
北蒙——盘庚迁殷之前,安阳称北蒙。前1300
年,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率领臣民从“奄”迁来北 蒙。他们自称为“商”。商朝灭亡以后,有人把他、 们称为“殷”。 安阳——安阳之名,始于东周时期的战国末期。 前275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 段记载,“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在 《史记· 赵世家》记载:“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将, 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到安阳。秦统一六国后,分、 天下为36 郡。安阳分属上党、邯郸二郡。三国时安 阳属魏郡。
பைடு நூலகம்
漳 水 邺 都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邺城的规划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有重要意 义。它继续了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 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主要道路正对城门, 干道丁字形相交于宫门前,把中国古代一般建筑 群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 这种布局形式对此后的都城规划如隋唐长安城等 有很大影响。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位于
安阳市西北的殷墟,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中 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 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 庚建都于此,营建了中国青铜时代最繁盛的都 城-大邑商,创造了以甲骨文、青铜器、玉器为 代表的灿烂夺目的殷墟文化。
洹 水 帝 都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春秋齐桓公时期,在今安阳城北筑邺城。 战国初年邺地属魏。西汉置魏郡,郡治在 邺城。东汉末年曹操夺取邺城,将之营造 为事实上的政治中心。其后后赵、冉魏、 前燕、东魏、北齐皆定都于此。直至北朝 末年,邺地不仅是北方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而且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繁华的地 区,邺城也成为最著名的大都会。
古 韵 流 长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妇好墓
• 妇好墓发现于1976年,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 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 墓室有殉人16人,并出土了1928件精美绝伦的随葬品, 包括制作精美、纹饰神秘的青铜器、玉器等,反映了 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根据甲骨文记载,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曾统率万人征战沙场, 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女将军。
中国文化之都
安阳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安阳,简称殷、邺,七朝古都,有3300多年 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是早期华夏文明 的中心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甲骨文 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 馆、红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被考证的华 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 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 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现今中国所能确定的 最早都城遗址,有“洹水帝都”“殷商故 都”“文字之都”之美誉。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地理位置
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山西、 河北、河南三省的交汇点。西倚巍峨 险峻的太行山,东联一望无际的华北 平原。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 西依太行山脉与山西接壤,北隔漳河 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东与濮阳市毗 邻,南与鹤壁、新乡连接。西部为山 区,东部为平原。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名称由来
相州——401年,北魏在邺城立相州,取河(檀)甲居
相为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邺城仍属相州治理。公元 577年,北周灭北齐,邺城被焚,邺民全部迁至安阳。安 阳遂称相州,亦称邺郡。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彰德——1192年(金代),升相州为彰德府。此为彰 德府名称之始。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国初年。1913年, 废彰德府,复置安阳县。1949年成立安阳市,隶属平、原 省。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消,安阳市为河南省直辖市。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城市名片
文 字 之 都 中 国 书 法 名 城 国 家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中 国 八 大 古 都 之 一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殷 墟 所 在 地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 系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 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 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 文化名城,著名中国历史考 古学家郭沫若写诗赞誉“洹 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 帝都”。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历史沿革
• 约前14世纪,商王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 殷(今安阳市区小屯村),安阳遂为殷商国都。殷商 王朝,在此历8代、12王。
•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率诸侯之师,与商纣王战于 牧野(今鹤壁淇县西南),纣王兵败自焚,殷亡。周 灭殷后,分畿内地为邶、鄘、卫3国,安阳隶属卫。
漳 水 邺 都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隋唐以后,相州继邺城之后逐渐兴起。北宋时 的相州城修建得极为雄伟壮丽,宋太宗称相州衙门 为“朕居不过是也”。金代升相州为彰德府。 明清时期,彰德一度是天下“要 府”,是位于中州地区的一座地方政 治经济中心。自杨坚焚毁邺城将居民 南迁至此以后,安阳虽然失去了都城 的地位,但殷都和邺都的深厚文化依 然浸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九府巷陌, 华屋千家,明宅清居,盛世人寰。
洹 水 帝 都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作为商代晚期的国都,殷墟依托洹河,地理位置 优越,形成了以宫殿宗庙区为中心的环形、分层、 放射状分布的总体规划形式,体现出了一个高度繁 荣都城的宏大气派。濒河而建的殷墟宫殿建筑以土 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形制多样,对中国古代的宫殿 宗庙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宗族为单位的民居, 成片分布,并铺设了陶制排水管道,其聚族而居、 聚族而葬的形式,一直延续至今。12座王陵大墓和 数量惊人的人殉、牺牲则组成了中国目前已知最早 的、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王 陵建设的最高水平。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2006年7月13 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是闻名中、外 的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被甲骨文 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中国最早的古代都城遗 址。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殷 墟
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中国 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横跨洹河 两岸。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 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 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20世纪初,因 盗掘甲骨而发现,192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 掘。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 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1961年,殷墟成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2006年7月1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中国文化之都—河南安阳
天宁寺塔
位于安阳市大寺前 街。始建于五代后 周广顺二年(952 年),塔体平面为 八角形,为砖木结 构密檐式砖塔,高 38.65米。塔刹为 高10.8米的喇嘛式 塔,刹顶为铜质十 三天。塔刹周围有 一平台,可容二百 余人。该塔上大下 小,设计奇特,工 艺精湛,实为全国 罕见的珍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