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与内容书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与内容书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与内容课程设计为:×××地区1:500或1:1000数字测图控制网技术设计,应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绪论1.1控制网技术设计的目的与任务1.2×××地区的地理条件1.3原有资料及利用方案,应说明原有测绘资料的具体内容,施测单位及及时间,坐标系统,依据规范,成果质量,觇标及标石保存情况和刊用方案等,在这一节中包括平面原有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2.1坐标系统选择确定投影面,考虑投影变形的大小,选择合理投影面。

2.2对测区内的原有点进行论证分析确定已知数据。

3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及对比论证3.1首级网等级、网形及加密层次与布设形式3.2图上设计3.3预算精度估算3.4布网方案确定后进行精度统计3.5方案的对比论证:要求有不同方案供选择优化录用。

4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及对比论证4.1方案的基本内容:几何水准的起算点、高程系统等级、布网形式、仪器、标准、仪器的检定等要求4.2图上设计4.3精度估算4.4精度统计4.5方案对比论证5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5.1技术依据:采用的规范标准、出版时间、单位等5.2标石埋设:中心标石、水准标石的类型及规格5.3仪器选择及检验要求5.4观测方法及限差要求5.5概算内容及平差方法6工作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7仪器、设备、材料及其它各项经费预算。

8附图:(1)×××地区1:10000地形图;(2)×××地区高程网设计图;(3)×××地区平面控制网。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成绩:班级:姓名:学号:时间:一、概述根据已有地图资料,即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抚顺市抚顺县大乐屯1:10000地形图进行控制网优化设计,大乐屯地形相对比较复杂,地处东经123°45′00〃,北纬41°42′30〃,以山区为主,其四周地形起伏较大,中间较为平坦。

二、测区概况大乐屯隶属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抚顺市抚顺县,地形以山区为主,四周地势起伏较大,中间较为平缓,居民地大部分集中于山脚。

三、已有成果及资料1、大乐屯1:10000地形图,图号为K51G055061 已有地形图比例尺、图名、图号2、A、B为已知点,坐标分别为:A(34.991,140.683),B(34.643,140.811);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23°;坐标系为1980西安坐标系。

3、根据现有资料分析,还缺少大乐屯地区相关人文资料,如当地民风民俗等。

四、执行的规范及要求1、执行规范的名称为:《城市测量规范》2、三角测量各等级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注:1、;2、L s为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L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L i为检测测段程度,均以Km为单位;3、山区是指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m的地区;4、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水准路线构成时,闭合差的限差应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分别计算,然后取其平方和的平方根为限差;5、检测已测侧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和往返检测均适用,检测测段长度小于1Km时,按1Km算。

五、设计方案1、选点依据:根据现有大乐屯地形图分析发现,其四周地势较高,因此在其四周山顶处选择了控制点,且所选控制点四周遮挡物较少,通视性良好。

2、通视性分析:控制点A处,高程为129.2米,控制点B处高程为103.1米,控制点F处高程为110.3米,控制点G处高程为108.0米,控制点C处高程为125.8米,控制点D处高程为135.3米,控制点E处高程为140.2米。

控制点A与控制点B之间最高高程为107米,并位于离B点1/3于AB长度处,分析如下:A X B图中,X处为高程为107米,所以,A、B之间通视性良好,以A、B为已知点。

控制测量实验报告

控制测量实验报告

控制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控制测量是为建立控制网而进行的测量工作,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地形测量、工程测量等工作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二、实验仪器与工具1、全站仪:用于角度和距离测量。

2、三脚架:支撑全站仪,保证仪器稳定。

3、棱镜:反射全站仪发出的激光,用于测量距离。

4、钢卷尺:用于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

5、记录板和铅笔:用于记录测量数据。

三、实验地点与时间实验地点选择在校园内较为开阔、地形相对平坦的区域,以减少测量误差。

实验时间为连续的两天,以保证能够完成各项测量任务。

四、实验原理1、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通常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

通过测量导线边的长度和转折角,根据已知点的坐标,计算出未知点的坐标。

2、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五、实验步骤1、选点与埋石在实验区域内选择合适的控制点,要求控制点之间通视良好,便于测量。

选择好控制点后,在地面上打入木桩或铁钉,并做好标记。

2、仪器安置将全站仪安置在控制点上,对中、整平仪器,量取仪器高。

3、角度测量盘左位置,瞄准目标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然后盘右位置,再次瞄准目标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方向的观测值。

4、距离测量使用全站仪的测距功能,测量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测量时应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精度。

5、水准测量在两个控制点之间安置水准仪,后视已知高程点,读取后视读数;然后前视未知高程点,读取前视读数。

根据高差计算公式计算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6、数据记录与处理在测量过程中,认真记录各项观测数据。

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实验数据与处理1、角度测量数据测站:A目标点:B盘左读数:120°30′15″盘右读数:300°30′05″平均值:(120°30′15″ +300°30′05″)/ 2 =210°30′10″2、距离测量数据测段:AB测量次数:3第一次测量:150568m第二次测量:150572m第三次测量:150565m平均值:(150568 + 150572 + 150565)/ 3 = 150568m3、水准测量数据测站:1后视点:A后视读数:1256m前视点:B前视读数:1875m高差:1256 1875 =-0619m4、坐标计算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数据,利用坐标正算公式计算未知点的坐标。

测量控制学课程设计

测量控制学课程设计

测量控制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测量控制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2. 学习并运用各类测量工具进行数据采集,掌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技巧;3. 了解测量误差的类型,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掌握相应的误差控制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控制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实践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测量控制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测量观念,认识到测量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测量控制学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测量控制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实现有效落实。

二、教学内容1. 测量控制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测量学的基本定义、分类及作用- 控制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2. 常见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长度、面积、体积测量工具的使用- 温度、压力、湿度等物理量的测量方法3. 数据采集与处理- 实验数据的采集方法与技巧- 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与误差分析4. 测量误差及其控制- 测量误差的分类、产生原因及传递规律- 误差控制方法及精度分析5. 测量控制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工业生产中的测量控制技术- 科学研究中的测量控制方法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测量控制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常见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第三周:数据采集与处理第四周:测量误差及其控制第五周:测量控制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第一章:测量学基础第二章:控制学基础第三章:测量方法与数据处理第四章:测量误差与精度分析第五章:测量控制学应用案例教学内容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掌握测量控制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控制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了解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控制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3)掌握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和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2)激发学生对控制测量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控制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控制测量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以及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2.测量仪器及其使用:介绍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

3.测量数据处理:讲解测量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方法,包括误差理论和数据平差。

4.控制测量技术应用:介绍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如建筑施工、道路工程、地形测绘等。

5.实践操作:安排实地测量实习,使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和实际测量技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实践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实地测量实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控制测量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控制测量规范课程报告

控制测量规范课程报告

控制测量规范课程报告控制测量规范课程报告下面介绍了在大中型的施工项目的场区控制测量,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中的控制。

施工测量前,应收集有关测量资料,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明确施工要求,制定施工测量方案。

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小规模或精度高的独立施工项目,可直接布设建筑物施工控制网。

场区控制网,应充分利用勘察阶段的已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原有平面控制网的边长,应投影到测区的主施工高程面上,并进行复测检查(精度满足施工要求时,可作为场区控制网使用(否则,应重新建立场区控制网(新建立的场区平面控制网(宜布设自由网(控制网的观测数据,不宜进行高斯投影改化,可将观测边长归算到测区的主施工高程面上(新建立场区控制网,可利用原控制网中的点组(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组成)进行定位(小规模场区控制网,也可选用原控制网中一个点的坐标和一个边的方位进行定位。

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应根据场区控制网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控制网的坐标轴,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主副轴线一致;建筑物的?0高程面,应根据场区水准点测设。

控制网点,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布臵图布设,并满足建筑物施工测设的需要。

一、场区控制测量(I)场区平面控制网1、场区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的地形条件和建(构)筑物的布臵情况,布设成建筑方格网、导线及导线网、三角型网或,,,网等形式(2、场区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需要分级布设(对于建筑场地大于,km平方的工程项目或重要工业区,应建立一级或一级以上精度等级的平面控制网;对于场地面积小于1km的工程项目或一般性建筑区,可建立二级精度的控制网.场区平面控制网相对于勘察阶段控制点的定位精度,不应大于5CM.3、控制网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便于施测、利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并埋设应相应的标石,必要时还应增加强制对中装臵. 标石埋设深度,应根据地冻线和场地设计标高确定.4、建筑方格网的测建立,应符合表1.1的规定.1 建筑方格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1的规定.1.1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3 方格网的测设方法,可采用布网法或轴线法.当采用布网法时,宜增测或方格网的对角线;当采用轴线法时,长轴线的定位点不得小于3个,点位偏离直线在180??5〞以内,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向,其直角偏差应在90??5〞以内.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不应大于2.5〞.4 方格网点应埋设顶面为标志板的标石, 标石埋设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5 方格网的水平观角测可采用方向角观法,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测符合表1.2的规定。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测绘工程专业适用)华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系测绘工程教研室2009年12月4日一、执行的规范及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控制测量课程设计大纲(含任务书)、工程测量规范或城市测量规范。

有关的技术指标要求如下:二、已有成果及资料的收集(一)测区已有成果资料根据大纲中提供的任务情况,在测区内已有如下成果:1.三河市灵山测区1:1万地形图2幅,已有坐标见表2-1。

表2-1点名X坐标Y坐标高程H 备注三河4427064.74 20506606.99 17.82 一等三角点刘辛庄4431758.67 20498901.97 23.50 一等三角点中央子午线经度117°,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2.燕郊测区有1:1万燕郊开发区规划图1幅,已有坐标成果如表2-2。

表2-2点名X坐标Y坐标高程H 备注点将台4421650.600 20483995.600 一等三角点有色院4422665.054 20485530.457 四等三角点核工部4424282.087 20484072.213 四等三角点设计院4423271.536 20484072.213 四等三角点交干院4423596.223 20482518.181 四等三角点煤干院(华科)4424528.396 20482681.173 四等三角点京哈大桥4423045.500 20481620.261 四等三角点中央子午线经度117°,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3.门头沟测区1:1万地形图1幅,没有当地国家坐标数据。

(二)需要收集的资料除了教师提供的已知资料以外,同学们还应该收集如下资料:1.测区的人文地质资料及地理资料,冻土线深度,测区的气候状况等等。

2.测区其他的控制点资料、投影带投影面选择及椭球参数等资料。

(三)已有成果的分析利用同学们对已有的成果进行分析,实地踏勘并利用全站仪进行试测距离,然后与已有成果进行比对,分析成果的可用性,判断控制点位置的正确性。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术语和概念;2. 学生能够描述各类测量误差的类型及产生原因,并了解相应的减小误差的方法;3. 学生能够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包括测站的建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4.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测量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基本的测量操作;2.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测量方法,完成小区域的地形图测绘;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4.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测量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控制测量学,培养对测量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细致、务实的学习态度;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提高面对挑战的勇气;4. 学生能够认识到测量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学基本原理:包括测量误差理论、测量平差原理、坐标系统与地图投影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测量学基础2.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介绍各类测量误差、误差传播定律、最小二乘法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3. 控制测量方法:详细讲解测站的建立、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测量方法4. 测量仪器及其使用:介绍全站仪、水准仪、GNSS等测量仪器的基本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测量仪器5. 控制网设计与实施:包括控制网设计原则、实施步骤、精度分析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控制网设计与实施6. 实际地形图测绘:组织学生进行小区域地形图测绘,涵盖控制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 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形图测绘7. 控制测量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测量案例,使学生了解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七章 控制测量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doc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doc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控制测量》课程设计指导书附件一、 控制网优化设计机助程序本程序采用TURBOBASIC 程序语言在微机上编制的。

程序所依数学模型为附有条件的间接严差法,适用于三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及导线网的设计。

使用本程序时,需先对控制网中各点、方向观测边(双向及单向观测方向的总称)、测距边进行编号(编号方法见后面说明),然后依照设计方案,从图上量取待定点的近似坐标值,并确定单位权中误差预期值。

为避免数据输入的错误并可修改一些数据,需在计算前利用TUBOR BASIC 语言中的Edit 能建立数据文件。

一、程序使用说明 (一)运算前的准备工作:1.测站点编号:从l 开始,按自然数连续编号,先编未知点,后编已知点。

2.方向观测边编号:从1开始,按自然数连续编号,次序任意,但已知点间之方向边编号均为“0”。

3.测距边编号:从1开始,按自然数连编号,次序任意。

4.确定待定点之近似坐标(由设计图上量取)。

5. 确定单位权中误差预期值:0m 。

6.确定观测方向的权i P 和观测边长之权S P 。

(S m 以厘米为单位)7.利用TURBO BASIC 中的Edit “编辑功能建立近似坐标数据文件(文件名为:MLM-1.TXT);建立各测站点上观测方向信息文件(文件名为MLM-2.TXT);建立各观测边的信息文件(文件名为MLM-3.TXT)。

(二)变量名称及含义 1. 整体变量。

(控制信息)()Sppm b a Sppm b a m m P m m P S S i i ⋅+±=⋅+±===S 22S 22220m )(m ; ; 或N ——控制网中测站点的总个数;0N ——控制网中已知点的个数;1N ——网中设测站观测方向的测站点个数,对于测边网01=N ;fN ——网中未知点间、未知点与已知点间的观测方向边的个数(不包括已知点间的方向边),对于测边网0=f N ;S N ——网中观测边长的个数,对于测角网0=SN ;R ——网中所带有的边长条件(S R )和方向角条件(T R )总数。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2)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2)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控制测量(Control and Measurement)是现代工程研究中的一大重要分支。

针对该课程,我们将着重介绍控制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常见的测量设备,以及控制测量面临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熟悉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熟悉常见的测量设备,包括用途、控制指标、精度等。

3.能够使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分析和解决实际控制系统中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基础应用和掌握、设计实践和案例分析:基础应用和掌握1.掌握基本的控制理论,包括控制系统的概念、基本分类和特性等。

2.学习控制器的基本设计方法,包括PID等控制器类型以及其应用领域和实现原理。

3.熟悉传感器常用指标,包括准确性、灵敏度、响应时间等。

设计实践1.将学习到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技能中,包括传感器的使用、测量方法的选择等。

2.学习基本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3.通过设计和实现实例验证所学知识,如小车位置控制系统、温度、湿度和压力测量系统等。

案例分析1.学习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2.熟悉现实应用中常见的控制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四、实验要求本课程实验主要采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模拟实验。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以下技能:1.熟悉MATLAB软件基本界面和常用命令。

2.学习MATLAB编程语言,掌握编写简单控制系统代码的方法。

3.通过实践设计和实现控制系统,如小车位置控制系统、温度、湿度和压力测量系统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规定:1.实验过程中必须佩戴实验室规定的安全防护设备。

2.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守实验室使用规定,如设备使用流程和常见故障处理等。

3.实验过程中必须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完成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五、总结本课程包含了控制测量基本理论和应用、MATLAB编程和控制实例等多方面的知识点,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学习计划、参加实验学习,通过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完成控制测量的设计和实现。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docx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docx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docx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控制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误差的分类及产生原因;2. 掌握控制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控制测量技术的应用场景;3. 熟悉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测量结果的评定标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控制测量原理,设计简单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2. 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熟练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3. 能够根据测量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测量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控制测量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测量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3. 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态度,使他们认识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控制测量学的学科特点,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学基本概念:包括测量、控制、精度、误差等基本概念的学习,以及测量误差的分类和产生原因分析。

教材章节:第一章 测量学基础2. 控制测量原理与方法:学习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三维控制测量等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控制测量原理与方法3. 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测量数据的预处理、平差计算、精度评定等方法,掌握测量结果的分析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 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4. 控制测量应用实例: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控制测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控制测量应用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操作,包括仪器使用、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操作6. 测量方案设计与优化:学习如何根据测量需求设计测量方案,掌握优化测量方案的方法和技巧。

测量控制学课程设计

测量控制学课程设计

测量控制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测量控制学的基本概念,如测量原理、传感器、数据采集等;2. 学会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并能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3. 掌握测量误差的类型及产生原因,了解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操作各类测量仪器,进行简单测量实验;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数据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测量控制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2. 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测量在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测量控制学学科性质,以实践操作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测量控制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测量控制学基本概念: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及传感器工作原理等;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测量控制学概述2. 测量工具与仪器:介绍常见测量工具及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尺、卡尺、电子秤、温度计等;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测量工具与仪器3. 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数据采集的方法、技巧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4. 测量误差分析:分析测量误差的类型、产生原因及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测量误差分析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操作,包括简单测量实验和综合测量实验;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操作6.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际案例,讨论测量控制学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18课时,教学内容按以上六个部分进行组织,每部分安排2-3课时,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

测量控制学课程设计

测量控制学课程设计

测量控制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测量控制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测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测量控制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理解测量控制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用的测量控制方法和技巧;3.了解测量控制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能够运用测量控制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5.能够正确使用测量控制设备和工具;6.能够进行测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对测量控制学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量控制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常用的测量控制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1.测量控制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测量控制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和应用;3.测量控制设备的结构和原理;4.测量控制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测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测量控制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对测量控制学的问题和现象的思考和理解;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测量控制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效果;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控制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测量控制学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测量控制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测量控制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条件。

2024年控制测量实训报告书(热门22篇)

2024年控制测量实训报告书(热门22篇)

2024年控制测量实训报告书(热门22篇)控制测量的实训心得和体会在开始这篇心得之前,我想首先明确,实训是对我们专业技能的一次全面检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

通过实训,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及我们所学的知识如何应用到实践中。

我参与的这次实训是在控制测量领域。

这个领域是地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用于确定地球表面各种地物的位置和形状。

这次实训,我主要负责使用徕卡ranger300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控制测量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每一次的测量都需要进行多次重现,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实训指导书中的各项规定,以保证我们的测量结果准确无误。

在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如何正确操作全站仪,如何处理数据等。

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并从中收获了很多。

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操作全站仪,如何处理数据,如何使用徕卡ranger300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

总的来说,这次实训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我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我深刻理解了控制测量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我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将我在这次实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

最后,我想感谢所有在我实训过程中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人。

我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再次与你们一同学习,共同进步。

控制测量的实训心得和体会在开始这篇心得之前,我想首先明确,实训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书本知识。

控制测量这项实训,就是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深度运用,是对地图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等一系列课程的一次综合实践。

我参与的这次实训是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由我们的老师引导,我们分组进行的一项集体实践活动。

我们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任务,包括控制网的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图件绘制等。

2023年控制测量实训报告书(1)

2023年控制测量实训报告书(1)

2023年控制测量实训报告书(1)一、实训背景2019年至2023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高端制造业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控制测量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国家加强了对高校控制测量教育的投入和管理,促进控制测量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我校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控制测量专业依托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教学与实践平台,在该专业的培养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控制测量技能,教学团队特别开展了本次控制测量实训。

二、实训目的本次实训以提高学生的控制测量技术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也旨在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中的技巧和方法,且能够在工作中灵活应对。

具体目标如下:1.学习控制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精度和准确性的区别,并能根据测量对象和场景选取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2.掌握传感器、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技巧。

3.能够进行控制系统的测试和调试,如PID控制、矢量变频调速和运动控制等。

4.学习控制算法、离散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了解电气控制元件的使用,同时掌握PLC编程的基础。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通过软件仿真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可以掌握并了解微机控制系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运行原理。

课程具体包括软件使用、仿真实验等。

2. 传感技术及其应用通过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讲解传感器,学生可理解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特点、特征量、数学模型、接口技术等,掌握传感技术的特点、应用领域和开发技能。

3. 电气与运动控制课程主要包括电气控制元件以及电工基础和运动控制等理论,辅助学生理解电气控制元件的功能与参数规范,以及电气控制方式的现代化特征、电气控制元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

4. 工业自动化及控制系统本课程主要是介绍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强调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的概念、发展现状、控制方法和技术等,培养学生学习、认识控制系统的能力。

控制测课程设计

控制测课程设计

控制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控制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控制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控制测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控制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控制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教材的章节安排如下:1.第一章:控制测的基本概念2.第二章:控制测的原理3.第三章:控制测的方法4.第四章:控制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内容要与课本有关联性,要符合教学实际。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控制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控制测的实际应用问题。

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具体的控制测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控制测的方法和原理。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控制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该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如《控制测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控制测技术手册》。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控制测的概念和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确保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对本章节内容的详细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控制测的知识。

吴桐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吴桐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书班级:10级测绘2班姓名:吴桐学号:100510216指导老师:张兆江目录一、前言1、课程设计的目的 (4)2、课程设计的任务 (4)二、测区概况1、地理概况 (4)2、交通状况 (5)3、气候情况 (5)4、居民及居民点 (6)三、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6)四、水平控制网的布设依据和起始数据1、布设依据 (6)2、起始数据 (6)五、平面控制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的原则 (7)2、控制点位的选定要求……………………………:73、控制点标石规格及埋设结构图 (8)4、控制网精度估算过程及结果 (9)六、技术设计1、技术依据 (10)2、现标及标石规格、材料和埋设方法 (10)七、控制网布设 (11)八、平差计算1、测角的误差方程 (11)2、测边的误差方程 (11)3、定权过程 (11)4、点位误差 (11)5、边长误差 (11)6、求解误差椭圆过程 (11)九、控制网平差报告 (13)十、附表,图等 (16)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课程设计的目的:我资源学院测绘专业在大三上半学期控制测量课程结束之际特设紫山四等控制网布设为课设任务,此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同学们对控制测量课程有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并将上学期学过的CAD和平差等知识与本学期的控制测量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综合起来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同学们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还要熟悉控制测量技术设计的有关规定,了解控制测量技术设计的基本内容,初步学会四等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的编制,使我们对控制测量理论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课程设计的任务:1 、范围:在所提供资料(1:50000 地形图)范围内,进行水准及高程网的布设。

2.平面控制测量采用三角测量法,精度达到四等。

3.遵照国家颁布的《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进行四等控制网的布设。

4.整个测图过程从2011年1月1日到2012年1月11日共11天时间。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第一节新封矿区控制测量任务概况 (3)第二节测区状况和条件 (4)第三节坐标系统的选择和起始数据的确定 (6)第四节平面控制网的布测 (9)第五节高程控制网的布测 (17)第六节加密控制网的布测 (22)第一节新封矿区控制测量任务概况一、任务来源新封矿区经过地质详查证实,煤的埋藏量极为丰富,煤质优良,具有极大的工业价值。

为开发能源,支援国民经济建设,上级机关决定筹建并成立新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8年将首先开发北旨村井田(设计年产量为120万吨);2012年以前将陆续建成六对竖井投入生产。

为适应矿山设计、井建施工和矿山生产的需要,必须建立满足大比例尺(1:500)地形测图和矿山工程测量所需要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根据新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封工程勘察公司签订的协议,该项控制测量任务由新封工程勘察公司测量队承担。

二、任务要求矿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3°01′,,北纬34°20'。

处于高斯投影6°带第19带。

矿区西南边界的直角坐标X=3800公里和Y=19675公里:东北边界的直角坐标为X=3820公里和Y=19695公里。

矿区面积为400平方公里。

根据统一规划主网、分区分期进行加密控制布网原则,此次控制测量的任务在于:(1)建立新封矿区D级GPS控制网,作为矿区首级平面控制;(2)建立新封矿区三等水准网,作为矿区首级高程控制;(3)设计北旨村井田(面积为25km2)的加密控制方案;(4)提出北旨村井田1:1000比例尺地形测图的图根控制测设方案(不作详细设计)。

作业的技术依据为:(1)《工程测量规》,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国建设部联合发布,1993年8月1日实施:(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国家测绘局发布,1992年10月1日实施。

三、完成时间新封工程勘察公司测量队现有工程师一名、技术员五名、工人十名;5″级全站仪二台,2″级全站仪一台、S1,和S0.5型水准仪各一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节新封矿区控制测量任务概况 (3)第二节测区状况和条件 (4)第三节坐标系统的选择和起始数据的确定 (6)第四节平面控制网的布测 (9)第五节高程控制网的布测 (17)第六节加密控制网的布测 (22)第一节新封矿区控制测量任务概况一、任务来源新封矿区经过地质详查证实,煤的埋藏量极为丰富,煤质优良,具有极大的工业价值。

为开发能源,支援国民经济建设,上级机关决定筹建并成立新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8年将首先开发北旨村井田(设计年产量为120万吨);2012年以前将陆续建成六对竖井投入生产。

为适应矿山设计、井建施工和矿山生产的需要,必须建立满足大比例尺(1:500)地形测图和矿山工程测量所需要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根据新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封工程勘察公司签订的协议,该项控制测量任务由新封工程勘察公司测量队承担。

二、任务要求矿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3°01′,,北纬34°20'。

处于高斯投影6°带第19带。

矿区西南边界的直角坐标X=3800公里和Y=19675公里:东北边界的直角坐标为X=3820公里和Y=19695公里。

矿区面积为400平方公里。

根据统一规划主网、分区分期进行加密控制布网原则,此次控制测量的任务在于:(1)建立新封矿区D级GPS控制网,作为矿区首级平面控制;(2)建立新封矿区三等水准网,作为矿区首级高程控制;(3)设计北旨村井田(面积为25km2)的加密控制方案;(4)提出北旨村井田1:1000比例尺地形测图的图根控制测设方案(不作详细设计)。

作业的技术依据为:(1)《工程测量规》,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国建设部联合发布,1993年8月1日实施:(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国家测绘局发布,1992年10月1日实施。

三、完成时间新封工程勘察公司测量队现有工程师一名、技术员五名、工人十名;5″级全站仪二台,2″级全站仪一台、S1,和S0.5型水准仪各一台。

届时若需用GPS接收机(4台),可向理工大学测绘学院租用。

全部任务要求在六个月完成,今年年底以前提交控制测量成果。

为来年测绘北旨村井田l:1000比例尺地形图和煤矿工程测量提供控制基础。

第二节测区状况和条件一、已往完成的测量工作情况1、1959年由国家测绘总局第x分局建立国家二等连续三角网,该二等网按照国家1958年大地测量法式布设。

经过平差计算其测角中误差为±1.0″,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50000。

矿区有二等三角点三个,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6°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1°。

目前,二等三角点的标石保存完好。

此次平差成果由省测绘局提供。

有关的三个二等三角点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坐标值列于下表。

2、1990年由省测绘局建立国家二等水准网,于登封市西北公路交叉口东侧100米处埋设二等水准标石一座。

高程数据属于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值为396.5721米。

3、1988年省测绘局曾航测该地区1:50000地形图。

4、为地质勘探工作需要,省地质局测绘队曾在本地区测绘1:5000比例尺地形图。

但是,为此而布设的控制网中大部分控制点遭受破坏,只有少数点位可加以利用。

5、为适应城镇建设工作需要,省不同单位曾于不同时间在该地区一些城镇测绘了局部的l:1000比例尺地形图。

其中1998年施测的登封市地形图已被多个部门(城建、土地管理等)使用至今。

这些图纸资料均使用了1954年北京坐标系。

根据上述已经完成测量工作的情况,确定对原有成果的利用方案: 1)测区的三个国家二等点,精度符合现行规要求,标石保存完好,其坐标值可用作三等平面控制网的起始数据。

2)国家二等水准点可用作矿区三等水准网的起始点。

3)l:50000比例尺地形图可作为此次图上设计和实地选点的依据。

二、作业区自然地理条件l、地理概况测区南北临山,山势较为陡峭。

测区中部因长期受风蚀作用而形成风化层和黄土复盖层,出现坡度不大的低山丘陵地带。

矿区南部有伏牛山横贯,山势不太陡峭。

测区最低高程为230米,北部山区高程达1500米,大部分地区平均高程为400米,颖河东西横贯矿区,但每年有半年以上时间枯涸。

矿区围70%为耕地,大部分为旱田。

本区隶属于省市。

登封市为一座1990年建制的县级市,座落在本测区,其余地区村庄遍布,多数民族为汉族,少数为回族,近年来,群众觉悟得到提高,社会风尚不断改观。

2、交通情况为适应城乡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正在兴修xx铁路支线,目前虽未通车但公路纵横,长途汽车直达、、千顶山等地。

村与村之间尚有可通行汽车之大道,交通十分方便。

3、气候情况矿区全年平均雨量为950毫米,雨量集中于六、七、八三个月,全年平均气温为+15~C,七月份平均气温达32C,一月份平均气温为-2C,地冻线深度约0.1米。

全年平均风力为2-3级。

适宜于野外作业的时间为3-10月份。

每月平均作业时间利用率为20工天。

第三节坐标系统的选择和起始数据的确定一、平面坐标系统的选择我国现行三种坐标系统: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

其中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椭球参数选择合理、数值准确,是对全国天文大地网施行整体平差建立起来的、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最为密合的一种坐标系统。

但是,考虑到本地区50年来的测绘历史和现状,为有利于已有测绘成果互为利用,此次矿区平面控制测量设计时,建议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二、投影面和投影带引起的长度变形分析1954年北京坐标系选择的投影面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面,它与大地水准面的相关位置是1982年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所确定的;而投影带则依然选用了高斯投影6°分带和3°分带的传统方法。

上述国家统一的投影面和投影带所引起的长度变形是否适合本矿区的需用,应该作进一步分析。

为此,根据已知的测区中心位置(L=113°01′,B=34°20′)按公式B N l y cos ""=ρ 分别计算出测区中心在高斯投影6°带和3°带的横坐标概值y(准确至3位有效数字即可)。

再由计算的y 值和测区平均高程(H m =400m)分别计算6°带和3°带的长度综合变形,并以400001≤s δ为原则确定适宜的投影面或投影带。

当6°带或3°带所引起的长度变形超过上列容许值时,应选择以“抵偿面”作投影面的局部坐标系。

此时按2785y H =确定出抵偿面高程面,并画图示意之。

经下述计算选择投影平面和独立的坐标系:L ”=114°-113°01′=59′=3540”=180 x 3600/ 3.1415926 N=6371000m B=34°20′由 B N l y cos ""=ρ得 y=90291.10953m =0.9029110953 百千米 由=y2*S/2R2-Hm*S/R 得=3.764118608 X 10-5 大于2785y H ==639.97mH 抵=Hm —=—239.97m三、起始数据的确定抵偿面位置确定后,选择其中一个国家大地点(例如伏牛山二等三角点)作为测区的“原点”,保持它在3°带的国家统一坐标值(x 0,y 0)不变,而将其它国家大地点(玉寨山、嵩山岭)的已知坐标(x ,y )换算到局部坐标系中去: ⎪⎪⎭⎪⎪⎬⎫-+=-+=R H y y y y R H x x x x 抵抵抵抵)()(00 经过上述处理后的三个国家大地点坐标作为布设新封矿区平面控制网的起始数据。

此外,本测区已有一个国家二等水准点,其高程数值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可直接作为布设矿区高程控制网的起始数据。

以伏牛山二等三角点作为测区的“原点”第四节平面控制网的布测容提要一、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法和布设原则平面控制网可以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GPS卫星定位等多种方法布设。

综观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测区实际条件,应优先考虑选用GPS 卫星定位法建立平面控制网。

布设GPS定位网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任务要求是建立三等平面控制网。

与其技术指标相适应的GPS定位网为D级网,不过为日后对控制网使用方便,相邻点距离最好不超过5km,平均取3km为宜。

(2)GPS卫星定位测得的是控制点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三维坐标,为将它们转换成选用的局部坐标系统,必须使新布设的GPS网与已有控制网建立可靠的联系。

此时至少应该联测2个已有起始点。

为了可靠地确定GPS网与原有网之间的转换参数,联测点数最好多于2个。

目前,测区有3个国家大地点,且标石保存完好,其坐标值已用作矿区控制网起始数据。

因此,GPS卫星定位网必须联测这三个国家二等三角点。

(3)布网时还应考虑大约1/5的GPS点兼作矿区水准点,以便应用曲面拟合法拟合出测区的似大地水准面,插出其它GPS点的高程异常并确定它们的正常高。

(4)GPS点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基稳固,利于点位保存和便于常规方法联测或加密时应用。

二、图上设计与实地选点根据上述注意事项,按《规程》中对点位要求,在l:50000地形图上由已知点开始,逐一选设点位。

并且由选设点位连成同步观测边(基线),进而拟定出同步网和异步网测量方案。

图上设计完成之后即应到实地落实点位,核实图上设计结果的可行性。

根据实地落实的点位绘出GPS网选点图(1:100000)。

图上需画出测区围、标明已知点位和新布设的点位的点名、以及由起始边和同步观测边构成的整体网形、水准路线、主要交通线、水系、城镇等。

该选点图应装订入设计说明书中。

点位选定后,按设计的埋石规格(图示)埋设中心标石。

(1)根据上述注意事项,按《规程》中对点位要求,在l:50000地形图上由已知点开始,逐一选设点位。

并且由选设点位连成同步观测边(基线),进而拟定出同步网和异步网测量方案。

图上设计完成之后即应到实地落实点位,核实图上设计结果的可行性。

根据实地落实的点位绘出GPS网选点图(1:100000)。

图上需画出测区围、标明已知点位和新布设的点位的点名、以及由起始边和同步观测边构成的整体网形、水准路线、主要交通线、水系、城镇等。

该选点图应装订入设计说明书中。

(2)埋石:软质地面上的需埋设标石,埋设规格见下图。

位于道路上的点位应布设在路边位置,且高出地面1cm,沥青路面上可打入规格为长20㎝、φ2.0㎝的钢钎作为标志,钢钎中心钻一直径为1.5mm的小孔作为标志中心;水泥路面上的点位应钻一深20㎝、直径5cm的圆孔,把测量标志用混凝土镶嵌进去,极困难地方可采用石刻标志,用钢凿凿一个边长为20cm×20cm的方框,中间凿一小十字作为标志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