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风电支撑结构的随机性动力优化设计
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船舶在海上行驶时,除了要面对风浪的考验,还要处理各种复杂的水动力问题。
其中,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的目的是确保船舶在各种海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的基本概念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指的是船舶在行驶中所受到的各种外界力和内力的综合作用下,保持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船舶结构的稳定性与船舶的设计参数、结构形式、荷载分配、材料性能等密切相关。
二、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的分析方法1. 静态稳定性分析:静态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船舶在完全静止状态下的稳定性。
通过计算船体的吃水、吃底、纵倾和横倾等参数,以及确定船舶的稳心高度和稳心面积,可以评估船舶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稳定性。
2. 动态稳定性分析:动态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船舶在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
通过考虑船舶的运动参数,如横摇、纵摇、滚动和偏航等参数,可以评估船舶在各种外界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
3.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的方法。
通过建立船体的数学模型,结合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的计算模型,可以对船舶在不同海况下的稳定性进行模拟和分析。
三、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优化设计为了提高船舶的结构动力学稳定性,优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优化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船舶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减小船舶在各种海况下的稳定性风险。
1. 结构强度优化:结构强度是保证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采用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合理分配荷载等方式进行优化,可以提高船舶的结构强度,减小结构的变形和振动,提高稳定性。
2. 船型优化:船型是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改变船体的几何形状和流线型,可以改善船舶在水中的运动性能,减小横倾、纵摇和滚动等现象,提高稳定性。
3. 荷载分配优化:船舶的荷载分配对结构动力学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合理分配货物和燃油的位置和重量,可以减小船体变形和振动,提高船舶的稳定性。
海上风电工程创优方案
海上风电工程创优方案摘要近年来,人类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海上风电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海上风电工程创优方案,通过对当前海上风电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对工程进行优化设计,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海上风电发电系统。
方案涵盖了风机选择、风机组串设计、支撑结构设计、输电系统设计、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为海上风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海上风电;工程设计;优化方案一、绪论1.1 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作为一种成熟的清洁能源技术,风能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随着陆地风电资源的逐渐枯竭,海上风电成为了人们更为看好的发展方向。
1.2 目的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海上风电工程创优方案,通过对当前海上风电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对工程进行优化设计,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海上风电发电系统。
1.3 研究现状当前,海上风电工程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风机的选型不合理、风机组串设计不合理、支撑结构设计不合理、输电系统设计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海上风电工程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问题分析2.1 风机选择目前,海上风电项目在风机选择上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选择的风机类型不合适,导致发电效率不高;二是风机质量不过关,导致设备寿命不足。
具体表现为风机的转速范围、功率特性、切入风速和切出风速等参数与实际环境不匹配,风机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
2.2 风机组串设计对于风机组串设计,存在着串联数量过多或过少、串联方式不合理等问题。
导致不同风机组串间相互影响、利用率不高、维护成本增加等影响风电系统运行的问题。
2.3 支撑结构设计支撑结构设计问题主要表现为结构稳定性差、耐久性差、制造工艺复杂等问题。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综述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综述1 概况风力发电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绿色能源技术,在陆地风电场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已经注意到陆地风能利用所受到的一些限制,如占地面积大、噪声污染等问题。
由于海上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当今技术的可行性,海洋将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风电市场。
欧美海上风电场已处于大规模开发的前夕。
我国东部沿海水深50 m以的海域面积辽阔,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沿海经济发达电力紧缺区)很近,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风电必将会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来源。
海上风电场的风速高于陆地风电场的风速,但海上风电场与电网联接的成本比陆地风电场要高,综合来看,海上风电场的成本和陆地风电场基本相同。
海上风电场的发电成本与经济规模有关,包括海上风机的单机容量和每个风电场机组的台数。
铺设150MW海上风电场用的海底电缆与100MW的差不多,机组的大规模生产和采用钢结构基础可降低成本。
目前海上风电场的最佳规模为120~150MW。
在海上风电场的总投资中,风电机组占51%、基础16%、电气接入系统19%、其他14%。
丹麦电力公司对海上风电场发电成本的研究表明,用国际能源局(IEA)标准方法,按目前的技术水平和20年设计寿命计算,估测的发电成本是0.36丹麦克朗(人民币0.42元或0.05美元)/kWh。
如果寿命按25年计算,还可减少9%。
海上风电场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其发展大致可分为5个不同时期:①1977~1988年,欧洲对国家级海上风电场的资源和技术进行研究;②1990~1998年,进行欧洲级海上风电场研究,并开始实施第1批示计划;③1991~1998年,开发中型海上风电场;④1999~2005年,开发大型海上风电场和研制大型风力机;⑤2005年以后,开发大型风力机海上风电场。
2 海上风环境一般说来海上年平均风速明显大于陆地,研究表明,离岸10km的海上风速比岸上高25%以上。
2 1 风速剖面图海面的粗糙度要较陆地小的多,因此风速在海平面随高度变化增加很快,通常在安装风机所关注的高度上,风速变化梯度已经很小了。
海上风电项目的“一体化设计”难点分析
海上风电项目的“一体化设计”难点分析自从我国风电行业开始涉足海上项目以来,“一体化设计”的概念一直被广泛传播。
这个最初源于欧洲海上风电优化设计的名词,相信无论是整机供应商、设计院,还是业主、开发商,都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地使用或者听到过。
而对于“一体化设计”的真正内涵以及国内风电项目设计中阻碍“一体化设计”目标实现的因素,并不是每个使用这个词的人都能说得清楚,甚至很多从业者把实现“一体化建模”等同于实现“一体化设计”,对该设计解决和优化了哪些问题也缺乏探究,不利于未来通过“一体化设计”在优化降本上取得切实成效。
本文对当前海上风电行业在“一体化设计”方向上需要解决的部分客观问题加以描述,以增进行业对此的了解,并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体化设计”的内容和意义“一体化设计”是把海上风电机组,包括塔架在内的支撑结构、基础以及外部环境条件(尤其是风况、海况和海床地质条件)作为统一的整体动态系统进行模拟分析与校核,以及优化的设计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更全面地评估海上风电设备系统的受力状况,提升设计安全性,也能增强行业对设计方案的信心,不依赖于过于保守的估计保证设计安全,为设计优化提供了空间,有利于系统的整体降本。
根据鉴衡认证对某5.5MW 四桩承台机组模拟测算的结果,相比现有的机组与基础分离迭代的设计方法,海上风电一体化设计能够进一步优化整体结构(见表1)。
在平价上网压力下,“一体化设计”是海上风电行业降本的必然途径之一。
“一体化设计”难点分析目前,机组和基础的设计分别由整机供应商、设计院负责。
想要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设计”,仍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做到统一:设计标准、建模一体化、工况设定与环境条件加载的一体化以及动态载荷的整体提取。
一、标准一体化当下,海上风电行业涉及的标准较多,与风电机组设计相关的主要是IEC61400系列国际标准及其对应国标,设计院的基础设计主要受港工设计标准(如:JTJ215、JTS167-4 等)以及部分行业标准(如:NB-T10105 等)的约束。
海上张力腿浮式风机整体结构动态特性研究
海上张力腿浮式风机整体结构动态特性研究卫涛;李良碧【摘要】随着大型海上风电场的建设逐步由浅水海域向深水海域发展,传统固定式基础结构已不能满足海上风机工作性能要求,研究漂浮式风机已成为各国开发海上风能的热点工作.文章采用风机正向设计软件SWT对海上张力腿浮式风机整体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浮式风机整体结构的动态特性.由分析结果可知,浮式基础的振动对上部塔架有连带作用;浮式基础低阶振型主要表现为横荡、纵荡、首摇、纵摇、横摇和垂荡,高阶振型表现为振荡、摇动和部件振动的复合;浮式风机自振频率和主要海浪谱频率以及风机叶片旋转频率不产生共振.【期刊名称】《可再生能源》【年(卷),期】2014(032)002【总页数】5页(P196-200)【关键词】海上风电;张力腿平台;浮式风机;动态特性【作者】卫涛;李良碧【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89;TM344.1我国深海区域的风力资源比近海区域更为丰富,风速更高,更稳定,规模经济效益更好。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等机构研究显示,中国深海60~900m深度处风能资源约17.4亿kW,是近海的2倍多,是陆地风能资源的近7倍。
为开发利用深海丰富的风能资源,世界各主要发达海洋国家纷纷将研究重点转向深海。
在深水海域(深度>60m),固定式支撑风机已经无法满足经济性要求,漂浮式风机将是这一区域的最佳选择[1]。
随着人们对风能资源的开发逐渐向深海领域扩展,出现了一些适应深海海洋环境的风电机组支撑结构体系,如张力腿(TLP)式、Spar式和浮箱(Barge)式。
其中张力腿(TLP)式是一种典型的深海风电机组支撑平台,以其半固定半顺应的运动特征在建设深海风电场工程中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TLP最主要的设计思想是使平台半顺应半刚性[2],其在平面内运动是顺应式的,在平面外运动几乎是固定的,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平台的稳定性,又使平台获得了一定的运动裕度。
海上风电机组固定式基础结构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
海上风电机组固定式基础结构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海上风电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领域。
而海上风电机组的安全稳定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基础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本文将探讨海上风电机组固定式基础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方法,为相关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基础结构类型海上风电机组的基础结构主要包括浅水型和深水型两种类型。
浅水型基础结构适用于水深较浅的海域,一般采用单桩基础或者钢管桩基础。
深水型基础结构则适用于水深较深的海域,常见的有Spar浮式基础和TLP浮式基础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结构类型对于风电机组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二、设计原则在设计海上风电机组固定式基础结构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承载能力:基础结构需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风机叶片受力带来的压力和扭矩,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2. 抗风性能:基础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到不同风速下的抗风性能,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确保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系统不受损。
3.抗倾斜性: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倾斜性,能够应对海浪、水流等外部环境因素对系统的侧向冲击。
三、优化方法为了提高海上风电机组固定式基础结构的性能,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以下是一些优化方法的探讨:1. 结构材料优化:选择适合海洋环境的高强度、耐腐蚀的结构材料,提高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 结构形态优化:通过优化基础结构的形态设计,减小结构自重,降低施工难度,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3. 施工工艺优化:优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提高工程效率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海上风电机组固定式基础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优化下,海上风电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清洁能源的作用,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优化设计
2、固定式基础:固定式基础适用于水深较浅的海域,可分为单桩、多桩和重 力式基础等类型。单桩基础采用一根桩柱支撑风电机组,多桩基础则采用多个 桩柱组成框架支撑风电机组。重力式基础则依靠自身重量固定在海底。
3、设计要求:基础结构应能承受风电机组的重量、水平荷载、垂直荷载等多 种负荷,同时满足疲劳强度、稳定性等要求。此外,基础结构的施工和安装应 简便、经济,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一、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优化设计 概述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优化设计是提高风电运行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优化设计 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结构形式和设计要求、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监测和验收 标准等方面。
二、基础结构形式和设计要求
1、浮式基础:浮式基础是一种适用于水深较大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它由浮 体、柱状结构和锚链组成,通过锚链固定在海底。浮式基础可有效减少施工难 度,降低成本,并具有较好的抗风浪能力。
其次,海上风电项目的规模和容量不断扩大,对导管架式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 和稳定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研发更大直径、更高承载力的导管架式基 础结构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此外,随着数字化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 应用,对导管架式基础结构的监测和维护也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 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可以实现对基础结构的早期损伤检测和预防性维护,提 高整个风电项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海上风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海上风电项目的发展迅速,成为了绿色能源 领域的重要支柱。而导管架式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作为支撑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 部分,对于整个项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对导管架式海上风电 基础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5)调试与验收:完成安装后进行调试,确保整个风电基础结构能够正常运 行,满足设计要求。
复杂条件下近海风电机组单桩基础设计及优化
国 内 外 设 计 规 范(DNVGL-ST-0126;NB/T10105) 并
矩占主导地位。因此,单桩基础的竖向抗压、竖向变形一般
较容易满足,而水平变形相对不容易满足,过大变形将严重
影响风电机组设备的正常工作,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发生单桩
基础倾斜、倒塌等严重事故。此外,单桩支撑结构整体刚度
相对较柔,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支撑结构自振频率极易导致结
机组 1p 和 3p 频率带,支撑结构通常有 3 种可选方式(如图 土体力学性状差异显著。本文仅针对场区一种典型地层介绍
2 所示),即自振频率小于 1p 下限的“柔-柔”型式、自 单桩基础方案的初步设计过程,表 1 给出了相应的地层分布
振频率大于 1p 上限且小于 3p 下限的“刚-柔”型式、自振 及土体参数取值。可以看出,海床面整体较低(85 高程标
的海上风电机组采用单桩基础。
为后继海上风电机组单桩基础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风电机组单桩基础与传统油气平台在受力特性上有很
大区别。油气平台因整体结构较重,通常竖向荷载占主导地 单桩基础的主要设计流程
位;对于单桩基础而言,由于海上风电机组结构属于典型的
高耸结构(轮毂高度一般近百米),通常水平环境荷载及弯
全运行。海上风电机组基础型式众多,单桩基础因结构简单、 条件的近海风电场项目,详细阐述单桩基础初步方案的结构
受力明确、施工工期短、经济性较好,是目前海上风电场应 计算分析过程,最后针对工程中普遍关注的单桩基础设计优
用最为广泛的风电机组基础型式。据统计,有约 80% 以上 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桩长优化方法。希望本文研究可
桩长 L。其次,根据风电机组厂商允许的频率窗口,校核支
撑结构频率,避免因支撑结构自振频率与风轮转动频率(1p)
近海风机基础结构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
( ) 炉 温 及 始 锻 温 度 看 , 热 温 度 并 没 有 过 高 , 使 1从 加 即 再超过 2℃仍可锻 出合格件 。 O ( ) 验 中 采 用 单 次 锤 击 轻 打 快 打 , 验 锻 件 性 能 达 2试 试 标 , 明轻打快 打是改善锻件性 能的一个 重要 因素。 证 ( ) 后 热 处 理 温 度 比原 参 数 降 低 2 ℃ , 可 能 是 改 善 3锻 O 也 性 能 的 一 个 因 素 , 为 从 温 度 上 看 , 炉 温 由 于 控 温 偏 差 达 因 若
一 一
,
3 2 T 4锻 造 工 艺 参 数 改 变 及 试 验 结 果 . C
3 2 1 试 验 参 数 的 选 取 和 结 果 ..
试 验 前 锻 件 图 号
纤 维 方 向 o MP b/ a
试 验 后 F 0 /6 1 2 l A F o 1 8 I51A
L 1
9 5 0 9 5 3 8 5 8 9 O O 1 生 产 说 明 书 规 定 的 7 0 , 会 导 致 锻 9℃ 这 8℃ 就 件性能 下降。
323 .. 试 验 结 果 验 证 及 结 论
a./ a O 2 MP
8 95
1. 1. 52 36
关 键 词 : 机 基 础 ; 构 力 学 ; 靠 度 ; 化 设 计 风 结 可 优 中图分类号 : B T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0 0 -2 30 1 7 -1 8 2 1 ) 80 9-2
随 着 化 石 能 源 资 源 日 趋 枯 竭 、 源 供 应 安 全 和 环 境 压 能 力 等 的 驱 动 , 再 生 能 源 逐 步 成 为 近 年 来 世 界 的研 究 热 点 , 可 在 众多的可再 生 能源 中 , 能有 节 约 资源 、 止 环 境 污染 、 风 防 项 目建 设 周 期 短 、 活 性 强 、 有 大 规 模 开 发 和 商 业 化 发 展 灵 具 潜 力 等 优 点 , 景 最 为 看好 。 前
风电机组叶片的动态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风电机组叶片的动态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风能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
而风能的开发离不开风力发电机组,其中的叶片是构成风力发电机组核心部分的关键组件之一。
因此,风电机组叶片的动态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成为了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风电机组叶片的动态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叶片动态特性分析叶片的动态运动特性对于风电机组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风力发电机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静态荷载,还要考虑动态荷载对叶片的影响。
因此,叶片的动态特性分析是叶片优化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1.1 叶片振动模态风电机组叶片振动主要包括弯曲振动和扭曲振动两种形式。
在实际工程中,考虑到叶片材料的特性和叶片结构特点等因素,通常将叶片振动分为多种模态。
根据振动方向,叶片振动模态可分为前后弯曲模态和扭曲模态两类。
前后弯曲模态表示沿着叶片长度方向上下振动,而扭曲模态则表示叶片绕纵轴的扭曲振动。
1.2 叶片固有频率叶片的固有频率是指叶片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自然振动的频率。
固有频率是叶片振动的重要参数之一。
当外界激励频率接近叶片的固有频率时,叶片会出现共振,产生巨大的振动,从而导致叶片的破坏或失效。
因此,在设计叶片时,需要计算叶片的固有频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二、叶片优化设计针对叶片的动态特性,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设计手段来实现优化设计,提高叶片的性能和稳定性。
2.1 材料优化叶片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叶片静态和动态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叶片材料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抗拉伸、断裂韧性等性能指标。
通常采用的叶片材料有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金属等。
2.2 结构优化叶片的结构形式也是影响叶片动态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叶片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单壳式、双壳式等多种形式。
通过优化叶片的结构,可以改变叶片的截面形状、轮廓、材料厚度等参数,从而实现叶片动态特性的优化。
2.3 聚合物涂层技术叶片的表面涂层材料对于叶片的保护和防腐蚀具有很大的作用。
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优化设计
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优化设计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利用风力资源,提高风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建立一个准确的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优化设计,成为风力发电工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建模1. 风能的捕捉与转换风能的捕捉主要依靠风力涡轮机(也即风力发电机)实现。
风力涡轮机由塔筒、叶轮、机组等组成,通过叶轮受风的冲击产生转动,进而带动风力涡轮机的机组转动。
风力涡轮机主要包括水平轴风力涡轮机和垂直轴风力涡轮机等不同类型。
2. 风力观测与风速模型为了确定设计风速、分析风电场可行性等,需要对风速进行模拟和观测。
常用的方法包括统计学方法、气象学方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
通过统计风速资料,建立风速模型,可以预测风电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风速变化趋势。
3. 风力发电机组建模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发电机组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部件。
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可以基于物理模型、等效电路模型或者系统辨识方法实现。
建模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和控制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特性。
二、风力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1. 风电场的布局与设计风电场的布局和设计是风力发电系统优化的起点之一。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
布局和设计的关键问题包括选择合适的场地、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的数量和布置方式等。
2. 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优化设计风力发电机叶片是转换风能的关键元件,其优化设计对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叶片的几何形状、材料以及旋转速度等参数,可以提高叶片的捕捉效率和抗风性能,从而增加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能力。
3. 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对于提高发电效率和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对发电机组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可以实现在不同的风速条件下最优的发电功率输出。
常用的控制策略包括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电网电压和频率控制等。
4. 风力发电系统的可靠性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是保证系统连续高效运行的重要指标。
风浪联合作用下海上风机动力响应模型试验设计方法
风浪联合作用下海上风机动力响应模型试验设计方法李玉刚;任年鑫;莫仁杰;李炜【摘要】海上风机规格越来越大,水深越来越深,其动力响应问题愈发突出,对这一动力敏感性结构的设计,应该避免与波浪和风机产生共振,开展风浪环境荷载与海上风机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显得尤为必要.弹性相似模型是研究整体结构的动力行为的主要手段,将着重从基础结构弹性模型设计方法、风机模型设计方法、风荷载模拟装置、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试验方法为海上风机的动力响应模型试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期刊名称】《实验室科学》【年(卷),期】2016(019)006【总页数】5页(P1-4,7)【关键词】海上风机;动力响应;模型试验;相似准则【作者】李玉刚;任年鑫;莫仁杰;李炜【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海工程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海工程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海工程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024;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61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时间较晚,海洋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相关海洋工程技术经验的匮乏,使得海上风电相关研究需要更多地依赖模型试验对设计进行验证,因此相关物理模型试验技术水平决定了研究与设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实际价值。
物理模型试验与原型观测相比,具有代价低,收集数据容易,环境条件更易于控制等优点[1]。
但是,如果模型不能真实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尺效应将会出现;如果实验室不能真实的提供作用荷载和模型边界条件,实验室效应同样也会出现。
随着海上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风机规格越来越大,水深越来越深,由于高耸的塔筒顶部安装巨大的风机,其动力响应问题愈发突出,某些固定式海上风机的一阶频率降至0.25~0.35Hz之间[2],对这一动力敏感性结构的设计,应该避免与波浪和风机产生共振。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海上风力发电风轮叶片结构优化设计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海上风力发电风轮叶片结构优化设计海上风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而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风轮叶片结构对发电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海上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风轮叶片结构优化设计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风轮叶片结构设计的目标是在提供足够的扭矩和切变力的同时,最小化材料的使用以减轻结构自重,并且降低气动阻力,提高发电机的性能。
机器学习算法作为一种自动学习技术,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找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并给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首先,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分析海上风力发电场的气象数据和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数据,得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风轮叶片结构的优化方案。
例如,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可以通过对历史海洋气象数据的学习,预测未来海上风力发电场的气象状况,并根据模型输出的结果来优化风轮叶片的结构设计。
其次,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模拟和分析不同结构参数对风轮叶片性能的影响,进一步优化设计。
例如,可以利用决策树算法对不同材料、叶片长度、叶片倾角等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对发电效率和结构强度有最大影响的参数组合,并给出相应的设计建议。
此外,机器学习算法还可以通过结合多目标优化方法,优化风轮叶片的结构设计。
多目标优化的目标是在多个性能指标之间寻找平衡,在满足发电效率的同时,考虑叶片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生命周期成本等因素。
通过遗传算法等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应用,可以获得一系列最优的叶片结构设计方案,以供工程师选择和决策。
此外,机器学习算法还可以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相结合,进行流场分析,对风轮叶片进行模拟和仿真,优化叶片的气动特性。
CFD模拟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风轮叶片的运行机理,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海洋风场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得出最优的叶片结构设计方案。
总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海上风力发电风轮叶片结构优化设计可以帮助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和可靠性。
海上风力发电场变流器的节能优化策略
海上风力发电场变流器的节能优化策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海上风力发电场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发电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海上风力发电场的运行成本较高,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是变流器的能耗。
为了降低能耗、提高发电效率,海上风力发电场变流器的节能优化策略至关重要。
变流器在海上风力发电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主要功能是将风力涡轮机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可传输的直流电。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能量的损耗,因此,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需要采取相应的节能优化策略。
首先,一种常见的节能策略是改进变流器的拓扑结构。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变流器拓扑结构可供选择,例如PWM(脉宽调制)、多电平逆变器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可以降低能量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升发电效率。
同时,还可以减少谐波产生,降低对电力系统的干扰。
其次,优化变流器的控制策略也是提高节能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传统的控制方法往往以最大功率点跟踪为目标,忽视了变流器的能效问题。
因此,采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策略有望实现更好的能耗管理。
MPC算法能够根据风力涡轮机的状态以及电网环境的变化,实时调整变流器的工作模式,进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智能化的控制策略也是提高节能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变流器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进行智能调节,更加精准地响应环境变化,提高发电效率。
除了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的优化外,进一步改进变流器的设计也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采用高效的组件和材料,降低功率电子器件的损耗。
此外,合理布局变流器的内部结构,优化散热系统,也可以降低系统的热量损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海上风力发电场的运维也是节能优化的一个关键点。
海上工作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因此,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及时发现和修复变流器中的问题,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能耗。
风电叶片模具翻转机构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
风 电叶片模 具 翻 转机 构 动力 学分 析及 优 化设 计
王 宗 伟
( 蒙古 5 业 大 学 , 内蒙 古 呼和 浩特 内 2 005) 10 1
摘 要 : 转机 构 是 大 型 风 电叶 片 成 形 中 的 重要 工 艺装 备 , 来 实 现 叶 片 成 形 过 程 中模 具 的合 模 与开 模 。 统 机 翻 用 传
讫∈[ +2 丌-aca ( rtn
2 翻转 机构 动力 学分析 翻转 机构 翻转 架与 叶片旋转模 固定连 接 ,G点 为 旋 转模重 心 , 转模 全重 2 。由图 1可知 , 旋 7t 当液压 缸 A 或 B运 动通 过旋 转轴心 c时 , 出现 奇异 现象—— 会
收稿 日期 :2 1—42 ;修 回 日期 :2 1—71 0 00 —7 0 00 —3
第 6期 ( 第 1 3 ) 总 6期
21 0 0牟 l 月 2
机 械 工 程 与 自 动 化
ME CHANI CAL ENGI NEERI NG & AUT0M AT1 0N
N o. 6
De . C
文 章 编 号 :6 26 1 (0 0 0— 030 1 7—4 3 2 1 )60 1 —2
海洋平台的动力响应分析与抗风设计
海洋平台的动力响应分析与抗风设计一、引言海洋平台作为沿海地区的重要工程设施,承担着油田开发、风电场建设等多项任务。
然而,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恶劣的天气条件给海洋平台的运行和设计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针对海洋平台的动力响应分析与抗风设计进行探讨。
二、海洋平台的动力响应分析1. 海洋环境对平台的影响海洋环境的波浪、潮流和风力等因素对海洋平台的动力响应具有重要影响。
波浪引起的波浪力、波浪力矩作用以及潮流引起的流体力等都会使平台发生运动。
2. 动力响应分析方法为了准确评估海洋平台的动力响应,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如数值模拟、物理模型试验和统计分析等。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来预测平台的响应情况,物理模型试验则可以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际的力学试验。
统计分析方法则是通过统计已有的海洋平台运行数据,得出平台的动力响应规律。
3. 动力响应参数动力响应参数是评估海洋平台抗风设计的关键指标,包括平台的位移、倾斜、应力等参数。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判断平台在不同风速下的运动状态,并进一步确定合适的抗风设计方案。
三、海洋平台的抗风设计1. 确定设计风速设计风速是制定抗风设计方案的基础。
通过分析历史风速数据、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可以确定针对不同海洋平台的设计风速。
2. 结构刚度设计结构刚度是影响海洋平台动力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增加平台的刚度可以减小平台的位移和倾斜,提高平台的稳定性。
在抗风设计中,需要对平台的结构刚度进行合理的设计。
3. 考虑风荷载海洋平台在强风作用下会受到巨大的风荷载。
为了保证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考虑风荷载对平台结构的影响,并进行合理的抗风设计。
4. 结构降低风阻设计降低平台结构对风的阻力可以减小风荷载的大小,提高平台的抗风性能。
通过采用减阻技术和相应的结构布局设计,可以有效减小平台结构的风阻。
5. 动态响应控制动态响应控制是提高海洋平台抗风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在平台上设置动力响应控制装置,如阻尼器、调谐质量阻尼器等,可以减小平台的动态响应,提高平台的稳定性。
基于风能特性的海上风力发电用齿轮箱优化设计
基于风能特性的海上风力发电用齿轮箱优化设计海上风力发电是一种利用海上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清洁能源技术。
而齿轮箱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风力发电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基于风能特性进行海上风力发电用齿轮箱的优化设计,从而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海上风能特性的基本知识。
海上风的特点是风速较大且稳定,同时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例如海浪、盐雾等。
因此,在设计海上风力发电用齿轮箱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齿轮箱的结构设计。
齿轮箱作为传动装置,其设计应该合理,能够承受高速、高载荷的工况。
在海上风力发电中,由于风速较大,齿轮箱的传动比要适当增大,以提高转速和功率。
同时,齿轮材料要选择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以抵御海洋环境的侵蚀。
2. 润滑与冷却系统设计。
由于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长时间运行在较高的风速条件下,齿轮箱的工作温度会升高,需要进行有效的冷却。
同时,由于海洋环境中含有盐雾,润滑油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因此,齿轮箱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冷却系统的布局以及高温润滑油的选择。
3. 故障监测与预测系统。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运行于恶劣的海洋环境中,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而准确及时的故障监测与预测可以大大提高维护效率和减少停机时间。
因此,在齿轮箱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故障监测与预测系统的集成,以实现对齿轮箱的实时监测和预测。
4. 结构强度与振动分析。
由于海洋环境的影响,齿轮箱需要承受来自风力发电机组、海浪等多个方向的载荷和振动。
因此,在齿轮箱的设计中,需要进行结构强度与振动分析,以确保其能够承受各种工况下的载荷和振动,同时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可维护性考虑。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成本较高,因此,在齿轮箱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可维护性的问题。
例如,可以合理布局齿轮箱内部零部件,方便维护人员进行维护和更换。
综上所述,基于风能特性的海上风力发电用齿轮箱优化设计是提高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之一。
风电机组叶片维护装备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风电机组叶片维护装备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与需求的增长,风电装备产业也在不断壮大。
作为风电机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叶片的运行状态和维护保养直接影响着风电机组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对叶片维护装备的结构进行分析与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分析目前常见的叶片维护装备结构。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大型起重机:采用大型起重机进行叶片的拆装和维护作业。
虽然具备承载能力强、作业范围广的优点,但存在体积庞大、操作复杂、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2. 爬升车:采用可伸缩式的爬升车进行叶片的维护作业。
它相对于大型起重机来说,体积较小,操作相对简便,但是在非平坦地形等复杂情况下仍然存在一定的操作困难。
3. 无人机:采用无人机进行叶片巡检和维修。
无人机具备灵活性高、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等优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叶片的检测和维修工作。
然而目前无人机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在分析了现有叶片维护装备的结构后,为了满足叶片维护的技术需求,我们可以考虑以下优化设计方向:1. 结构轻量化:通过优化设计和材料选择,降低维护装备的自重,提高装备的携带性和操作性。
例如,使用高强度轻材料或复合材料代替传统金属材料,减少装备的重量。
2. 操作自动化:引入自动化技术,减少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提高维护装备的智能化水平。
例如,可以利用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叶片维护装备的精确定位和自动控制。
3. 多功能集成:在设计中考虑叶片维护的多种需求,尽量实现多功能一体化设计,减少维护装备的复杂性和数量。
例如,将无人机与爬升车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维护装备系统,兼具巡检、维修等功能。
4. 数据化监测:利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对叶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提高维护装备的精确性和效率。
例如,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测叶片的振动、温度等参数,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并进行预防性维护。
5. 绿色可持续:在优化设计中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素,选择环保性好的材料和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风电支撑结构的随机性动力优化设计
发表时间:2018-05-21T16:00:37.5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作者:刘炳辰
[导读]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对于能源的获取和使用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125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对于能源的获取和使用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于海洋和天空的勘探与开采也提高了很大的工作力度。
就海洋风电支撑结构而言,与陆地风电相比较而言,海洋锋利支撑结构成本较大,风电支撑结构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给支撑结构的维护和施工费用增加了很大的成本。
所以在进行设计过程当中,应当对支撑结构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虑,提高风电支撑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随机性动力优化;海洋风电;支撑结构;设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海洋风电具有高速稳定的特点,并且具有丰富的资源,占有空间较小,环保功能极高,以此受到了国家和有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且在近些年当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
经过有关专家和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与陆地相比,海上的风速较快,通过海洋风力发电能够使发电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可以满足当今时代国家发展和人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需求,对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海洋风电支撑结构概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海洋风电支撑结构已经衍生出很多的类型,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固定方式,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同,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划分。
通常情况之下,对于海洋风电支撑结构从总体上可以分为重力基础结构、桩基结构、锚泊浮式结构以及桩裙筒型结构。
就固定式支撑结构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重力基础结构、单桩结构、导管架结构以及三桩结构。
一般情况下,桩基结构用于单桩结构、导管架结构以及散装结构,利用焊接和水力锤把桩固定在海床之上,这种方式是当前海洋风电最为普遍的基础结构。
与桩基结构限制平台水平和垂直运动有所不同,重力基础结构主要是从整体上对海床的升沉运动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的工作机理是通过压载物的重力负载来保证结构的稳定与平衡,并且将岩石、铁矿石、混凝土等物质填充到压载物当中。
2海洋风电载荷分析
2.1海洋环境载荷
影响海洋结构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海风、海流以及海浪等,有些特殊的地域甚至会受到内波、地震或者是冰载的影响。
在进行波浪作用的计算之时,应当先确定进行设计所依据的波浪要素,其中包括:波长、波高以及周期等,同时也要对波浪下的整个流场进行确定,其中包括加速度分布、水分子速度等因素。
首先,将所选建设地点的海洋环境作为根本依据,对相关的波浪参数进行统计,将统计结果作为设计波的波浪要素值。
再根据选定的波浪理论确定加速度分布和水分子速度等。
最后,再利用有关的公式和方式计算出风电塔柱上的流体动力载荷。
2.2地震载荷
很多时候,发生地震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海底板块移动错位。
从地理的角度来讲,我国的沿海地区大多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带。
根据我国有关研究单位的材料显示,我国的渤海以及台湾东部和西部以及东南沿海都处于地震带之上,我国海洋风电大多处于前文所描述的位置,所以在进行海洋风电载荷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地震对支撑结构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
如果支撑结构所处的环境地震强烈,可以允许该结构存在部分塑性状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不能完全损坏或者是倒塌。
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将抗震能力的设计工作考虑在内,对于支撑结构的动力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由于地震负荷并不是常见的环境影响因素,所以在进行载荷组合的计算工作当中,可以不必将地震载荷因素融入到组合当中。
2.3风载荷
在进行海洋风电支撑结构的随机性动力优化设计工作之时,应该将筒顶部与整个机舱和叶片等部位进行连接。
叶片由于风力的作用进行发电之时,机舱内部会出现相应的非线性时域载荷,并将载荷传递到塔筒,再利用相应的软件对机舱和叶片进行模拟试验,从而能够获取风力发电机在正常工作的状态之下的载荷数据。
风能的总能量主要包括极重力势能、动能以及静压能,按照伯努利得出,流体的总能量不变,当气流靠近风轮的附近之时,速度和动能减小,静压增加,在风轮前达到最大值,从而使得风轮能够获取到气流当中的最大能量。
3海洋风电结构动力分析
3.1海洋风电动力分析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海洋风电动力的分析仅仅只是局限于元模型,主要是进行模态分析和时域响应分析,对于很多结构的动力分析方法大致相同,海洋风电的特殊性主要来自于支撑结构受力情况过于复杂,风力发电机对于支撑结构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严重的振动现象。
有关专家通过空气动力仿真软件对陆上风电设计分析的基础,针对海洋风电设计增加了新的功能,使之能够不规则波或者是规则波作用之下支撑结构运动与风机之间的耦合效应。
有些专家和学者还对风浪作用下浮式风电系统的耦合动力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且通过对模态进行分析,对这种耦合作用的过程进行了明确的分析和解释。
3.2三脚架结构模态分析
在海洋风电支撑结构当中,三脚架结构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之一,在进行随机性动能优化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对于塔架整体的刚度应该进行充分的考虑,对其进行高度的重视,从而能够防止支撑结构在载荷的作用之下出现严重的形变,使得刚度受损,降低整个支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为风轮会受到不同方向的外力而产生周期性的动载荷,这是塔架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求塔架系统的固有频率需要与风轮转动的频率相区分,也不能与之成为整数倍的关系,从而能够避免塔架承受的交变载荷所可能造成的风电机组系统出现共振的情况。
所以,要对塔架结构进行全面仔细的模态分析。
3.3海洋风电支撑结构随机性动能优化设计
对风电支撑结构的随机性动力进行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找到最为有效的设计变量,从而导致目标函数呈现最佳的状态。
在这当中,如果把经济性能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设计一般能够把结构尺寸降到最低,同时也可以使和工作性能有关系的函数值处于临界状态,这种设计方法非常危险。
原因在于,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优化设计种的设计变量和外部变量通常会存在一定的不确
定因素,其中包括结构优化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几何变量,水动系数或者是材料属性等。
此类不确定因素可能使以往传统的确定性优化的各类功能函数的可靠度无法满足安全要求。
若想使优化设计方案的可靠性达到最高,将不确定因素和随机问题进行全面仔细的考虑。
进行随机性动力优化设计之时,不仅要在结构尺寸的优化过程当中进行动力分析,也要在进行动力优化之时对支撑结构的可靠度进行预估。
对海洋环境进行模拟,并且找出设计变量的随机性。
结束语: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充分。
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对海洋风电支撑结构随机性动力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海洋具有十分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但是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着很多的随机性,需要提高相关设备支撑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海洋风电支撑结构的随机性动力优化设计,其实质就是通过模拟,将随机性变量进行调整,从而使函数能够达到一个最佳的值,再将其应用到实际设计当中。
参考文献:
[1]卢其进.海洋风电支撑结构的随机性动力优化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3.
[2]卢其进,杨和振.海洋风电支撑结构的随机性动力优化设计[J].振动与冲击,2013,32(17):46-51.
[3]朱云.海上风机固定式支撑结构的鲁棒性优化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5.
[4]朱云,杨和振,何炎平等.海洋风力电机支撑结构在风机故障状态下的动力响应研究[J].船海工程,2013,(6):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