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_第四章色谱分析法的应用
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分析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色谱技术是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色谱技术通过利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在固体、液体等介质中的差异,实现对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围绕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药物分析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国内外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药研发数量不断增加。
而药物的合成、纯化、稳定性和生物效应等因素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为保障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药物的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对药物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稳定性评估。
药物分析是药物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
药物分析可分为药物质量分析、药物稳定性分析、药物纯度分析、药物杂质分析等多个方面。
其中,药物质量分析是药品质量控制的基础,可为药物研发和制造提供可靠的质量指标和控制手段。
药物稳定性分析能够及时发现药物在储存和使用中的变化情况,为制定药物储存和使用标准提供基础数据。
药物纯度分析则能够快速判断药品的质量,确保药品符合质量标准。
二、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 气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化学物质固、液分离特性的分离技术。
气相色谱技术可用于药物杂质含量分析、药物定量分析等多个方面。
其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用于药物分子结构的确定。
2. 液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化学物质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特性进行分离的技术。
液相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例如,药物含量分析、药物纯度分析、药物残留分析等方面。
此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还可用于药物的分子识别、化合物定性等方面。
3. 常见的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比较常见的色谱技术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离子色谱法(IC)、气相色谱法(GC)、毛细管色谱法(CE)等。
各类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有各自的特点,具体应用需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待分析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选择。
三、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在药物分析中,色谱技术的应用常受到许多限制。
色谱分析方法在石化分析领域的应用
色谱分析方法在石化分析领域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6-01T10:30:46.74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孙伟[导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石油化工领域对色谱分析方法的需求,分析了色谱分析方法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实际应用及实施情况。
大庆石化公司质量检验中心摘要:文章阐述了石油化工领域对色谱分析方法的需求,分析了色谱分析方法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实际应用及实施情况。
在综述色谱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色谱分析方法的作用,指出了色谱分析方法应用于石油化工分析的优点。
色谱分析方法在石油化工分析领域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做好色谱分析工作。
1.色谱分析方法综述色谱分析法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分析分离方法,又称色谱法。
石化产品的制造有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色谱分析方法在石油化工分析领域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2色谱分析法是基于不同物质特性(溶解度、极性、离子交换容量、分子大小等)的分析方法。
如果移动相通过固定相进行样品,则应分两步连续重新分配样品成分,以获得分离和纯化,以便于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对于分类,有两种常用的色谱法,即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色谱分析法通常用于各种石化工业组合中的原料、试剂和产品的色谱分析和样品检测。
它还可以很容易地分离和纯化样品,并通过内部分子量标准对化合物进行单独和定性定量的鉴定,以实现对石化工业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
在生产中监控产品质量,色谱分析法基于特定的色谱分析工具,属于石油化学分析中使用的仪器分析。
由于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样品分析精度高的分析方法,在我国石油化工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石油化工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色谱分析方法在国内外比较成熟。
色谱分析法可应用于化工产品的生产,减少或避免石化企业的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另外,对目前比较成熟、比较齐全的色谱分析设备也进行了改进。
在方法和控制水平上都具有较高的精度,提高经济效益。
《天然药物分析》4章TLC
11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的应用
目前薄层色谱法已进入分离高效化、定量仪器化、数据处理 自动化阶段,与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列为三种最常 用的色谱分析方法。
吸附薄层的分离原理是将A、B两组分的混合试样溶液,点 在薄层板的一端,在密闭的容器中,用适当的展开剂 (developer)展开。此时A、B组分不断地被吸附剂所吸附, 又被展开剂所溶解而解吸,且随之向前移动。由于吸附剂对A、 B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展开剂对A、B也有不同的溶解、解吸 能力,因此当展开剂不断展开,A、B会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 间发生连续不断的吸附、解吸附,从而产生差速迁移得到分离。
12
薄层色谱的优点是: (1)设备简单; (2)展开时间短; (3)分离效果好; (4)显色方便,也可喷洒腐蚀性显色剂、 加热等; (5)灵敏度高。
13
Hale Waihona Puke 薄层色谱法按分离机理分类可有五种形式
(1)吸附薄层色谱;常用硅胶、硅藻土、氧化铝为 吸附剂; (2)分配薄层色谱;常用纤维素、硅藻土、或硅胶 为载体,在载体上吸附一定量的水或其它溶剂(如 缓冲液、酸溶液、甲酰胺、丙二醇等)为固定相, 另以与固定相不相混溶(或部分混溶)的展开剂作 为流动相。 (3)离子交换薄层色谱:用离子交换剂制作薄层。 (4)排阻薄层色谱:用葡聚糖凝胶制作薄层。当展 开剂流过薄层时,混合组分按分子大小的不同,在 葡聚糖凝胶薄层上反复进行扩散和排阻,从而使混 合物达到分离。 (5)亲和色谱。
19
(三)上样方式
样品溶于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中,如甲醇、乙醇、 氯仿、丙酮等,尽量不用水,否则会降低吸附剂活 性。用毛细管、微量注射器、微量点样器(定量毛 细管)、微量吸管等将样品液滴加在薄层板上,注 意展开剂不能浸过起始线。
色谱法原理及应用
定量分析-外标法(校正曲线法)
举例说明: 精 确 配 制 A 物 质 标 准 溶 液 浓 度 100ppm 、 300ppm 及 500ppm,进样后测得各峰的面积为 S1、S2及S3。再次测 含A待测样品峰面积为Sx,其中wx求法如下:
w/ppm 500
wx
300 100
wx = f Sx +b
48
定量分析-归一化法
举例说明: 色谱图中总共出现3个峰,分别记为A、 B及 C,积分测 得其对应面积为SA、SB及SC。 由此可计算: 100% wA SA S A S B SC
100% wB SB SA SB SC 100% wC SC SA SB SC
2016/3/4 41
1-C250.M
180˚C
80˚C
40˚C
2016/3/4
42
GC重要组成
检测 气路 进样
温控
分离
2016/3/4 43
进样器
2016/3/4
44
FID vs. TCD
FID与TCD比较 FID TCD
检测对象
检测局限 灵敏度 价格 噪音
2016/3/4
H2-Air可燃有机 物
脱镁叶绿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黄素
新叶黄素
薄层层析
2016/3/4
4
色谱分析法普及
1938 年 阿切尔 · 约翰 · 波特 · 马丁 和 理查德 · 劳伦斯 · 米林 顿· 辛格 分离不同种类的氨基酸,他们将氨基酸水溶液 吸附在固相的硅胶上,以氯仿冲洗,成功地分离了氨基 酸。
硅胶 Silica gel
2016/3/4
氯仿 Chloroform
色谱分析法概论
流动相选择
02
03
分离条件优化
选择合适的流动相,控制待测组 分的吸附和解吸行为,提高分离 效果。
通过调整温度、压力、流速等参 数,优化分离过程,提高分离效 率和准确性。
检测过程
检测器选择
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和检测需求, 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如紫外可见 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 检测器等。
检测条件优化
原理
基于不同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吸附 或溶解能力差异,实现各组分的 分离。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性 差异是色谱分离的基础。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自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发明了色谱法以来,该技术不 断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 多新型色谱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 等。
现状
色谱分析法已成为实验室常规分析手段,尤其在生命科学、 药物研发、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仪器 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色谱分析法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根据流动相的不同
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等。
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
体积排阻色谱、亲和色谱、环糊精色谱等。
根据固定相的不同
优化检测器的参数,如波长、电 压、响应时间等,提高检测灵敏 度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 释,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分布 和变化规律等信息。
05
色谱分析法的实验
技术
薄层色谱法
原理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吸附原理的色 谱技术,利用固定相吸附剂对不同组 分的吸附能力差异实现分离。
操作流程
样品制备
样品收集
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 的样品收集方法,确保样 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色谱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色谱法的原理及其应用一、色谱法的原理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它基于样品分离的原理,通过不同化学物质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进行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
色谱法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相选择:在色谱柱中包含有固定相,可以根据待分析样品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固定相。
常见的固定相有气相色谱中的固定相填充于毛细管或填充柱内的吸附剂,液相色谱中的液体固定相填充于柱内的填充剂。
2.样品进样:样品在进入色谱柱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前处理步骤,包括样品的制备、萃取和预处理等。
进样方式有不同的选择,如气相色谱常用的进样方式有体积型进样、滴定型进样和蒸气型进样等。
3.分离机理:色谱法的分离机理主要包括吸附色谱、分配色谱和离子色谱等。
其中,吸附色谱基于样品成分与固定相之间的化学吸附作用进行分离,分配色谱依据样品成分在液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分配作用实现分离,离子色谱通过样品离子与色谱固定相或由反离子与离子之间的作用进行分离。
4.检测方法:根据分析目标和待测物质的特性,色谱方法可以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检测、荧光检测、电化学检测等。
二、色谱法的应用色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等优点,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色谱法应用领域的列举:1.环境分析:色谱法在环境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监测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水体中的重金属以及土壤中的农药等。
通过色谱法,可以对这些环境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食品分析:色谱法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食品中有毒成分等的检测。
通过色谱法的分析,可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3.医药分析:色谱法在制药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可以用于药物的纯度分析、药物代谢产物的检测以及药物的质量控制等。
色谱法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对于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4.石油化工分析:色谱法在石油化工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分析、燃料中的有毒物质的检测以及石油加工过程中的控制等。
《色谱分析法概述》课件
开发新型固定相和色谱柱,提高分离效率和分辨率。
灵敏度提升
采用新型检测器和技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
联用技术
与质谱等检测技术联用,实现复杂样品的高效分离和 定性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的发展趋势
01
02
03
微型化
采用微型化进样技术和毛 细管电泳芯片,实现快速 、便携的样品分析。
多维分离
结合多种分离模式和检测 技术,实现复杂样品的多 维分离和定性分析。
在色谱过程中,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性是关键因素,它们决定了各组分在两 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而影响分离效果。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分类
色谱分析法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固定相的形态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和薄层色 谱;根据操作方式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等 。
描述
不同类型的色谱分析法适用于不同的分离需求,如柱色谱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分离 ,而薄层色谱则适用于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
《色谱分析法概述》ppt 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色谱分析法简介 • 色谱分析法的应用 • 色谱分析法的优缺点 • 色谱分析法的发展趋势 • 色谱分析法的前景展望
01
CATALOGUE
色谱分析法简介
色谱分析法的定义
定义
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通过利用不同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吸附、 溶解等分配行为的差异实现分离。
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污染物检测与控制
色谱分析法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污 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为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依 据。
生态毒理学研究
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色谱分析 法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对 生物体的影响,评估环境安全性 和生态风险。
第四章 色谱分析法
(2)外标法
外标法也称为标准曲线法。 特点及要求: • • • 外标法不使用校正因子,准确性较高, 操作条件变化对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 对进样量的准确性控制要求较高,适用于大批量试样的
快速分析。
(3)内标法
内标物要满足以下要求:
(a)试样中不含有该物质;
(b)与被测组分性质比较接近; (c)不与试样发生化学反应; (d)出峰位置应位于被测组分附近。
从色谱流出曲线上,可以得到许多重要信息: (1)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 分的最少个数. (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或位置),可以进行 定性分析. (3)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 析. (4)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 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5)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和流 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相同的色谱分析条件下,某组份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份 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保留值:
2.1
VR2 tR2 t R1 VR1
由于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及固定相的性质有关,而与柱 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因此,它是色 谱法中,特别是气相色谱法中,广泛使用的定性数 据. 必须注意,相对保留值绝对不是两个组份保留时 间或保留体积之比 .
⑵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值时所 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如图中 O′B.它相应于样品 到达柱末端的检测器所需的时间. ⑶调整保留时间tR′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 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即 tR′ = tR-tM
⑷死体积 VM 指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 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 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当后两项很小而可忽略 不计时,死体积可由死时间与流动相体积流速F0 (L/min)计算:
色谱分离技术原理及其的应用
色谱分离技术原理及其的应用色谱法的最早应用是用于分离植物色素,其方法是这样的:在一玻璃管中放入碳酸钙,将含有植物色素(植物叶的提取液)的石油醚倒入管中。
此时,玻璃管的上端立即出现几种颜色的混合谱带。
然后用纯石油醚冲洗,随着石油醚的加入,谱带不断地向下移动,并逐渐分开成几个不同颜色的谱带,继续冲洗就可分别接得各种颜色的色素,并可分别进行鉴定。
色谱法也由此而得名。
现在的色谱法早已不局限于色素的分离,其方法也早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其分离的原理仍然是一样的。
我们仍然叫它色谱分析。
一、色谱分离基本原理:由以上方法可知,在色谱法中存在两相,一相是固定不动的,另一相则不断流过固定相,我们把它叫做流动相。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就是利用待分离的各种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等亲和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使用外力使含有样品的流动相(气体、液体)通过一固定于柱中或平板上、与流动相互不相溶的固定相表面。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先后流出。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二、色谱分类方法:色谱分析法有很多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从两相的状态分类:色谱法中,流动相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由此可GCLC)。
固定相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涂在固体上的液体,由此又可将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分为气-液色谱、气-固色谱、液-固色谱、液-液色谱。
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液体做流动相的新色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是在气相色谱和经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液相色谱和经典液相色谱没有本质的区别。
不同点仅仅是现代液相色谱比经典液相色谱有较高的效率和实现了自动化操作。
色谱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色谱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1. 色谱分析法的概述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和分离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重要分析技术。
通过将待分析的混合物与色谱柱中的固定相相互作用,不同组分间的分离程度不同,从而实现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 色谱分析法的原理色谱分析法的原理基于物质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和分离特性。
具体而言,该方法的分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1 样品进样将待分析的样品通过进样装置引入色谱柱中。
通常情况下,样品需要经过预处理以达到适合色谱分析的条件。
2.2 样品吸附与分配样品成分与色谱柱固定相相互作用,发生吸附和分配现象。
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和分配程度取决于它们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3 柱温控制色谱柱通常需要控制温度以优化分离效果。
柱温控制的调节可改变样品成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和分配程度,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2.4 手段分离通过调节流动相的性质、流速和压力等参数,利用色谱柱中的固定相与流动相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样品中各组分的逐个分离。
2.5 信号检测与定性定量分离后的组分将依次进入检测器进行信号检测,根据峰面积或峰高来定量分析。
3. 色谱分析法的应用色谱分析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药学、化学、食品安全等。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示例:3.1 药学领域色谱分析法在药学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色谱分析可以对药品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其质量和纯度。
同时,色谱分析法还可以帮助寻找新药并进行药物代谢研究。
3.2 环境监测色谱分析法可以用于环境监测领域,用以检测水体、大气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以评估环境质量,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
3.3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色谱分析法在食品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色谱分析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等有害成分,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的达到。
色谱法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色谱法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常见的色谱分析技术和其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一、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色谱法基于混合物中成分的分配行为,通过利用不同样品成分在固定相与移动相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使各成分按一定顺序从固定相中溶出,从而分离出目标物质。
常见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它们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略有不同。
二、气相色谱法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气相色谱法广泛应用于有机物的分离和鉴定。
例如,在药物研发中,科学家常常使用气相色谱法对药物中的杂质进行分析,确保药物的纯度和安全性。
此外,气相色谱法还可以用于食品中有害残留物的检测,如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
三、液相色谱法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常用于生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
在生物医药领域,液相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物的分离和鉴定,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形成机制。
此外,液相色谱法还可以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如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定量检测。
四、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的优势,成为当今分析化学领域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中多种成分的快速分离和鉴定,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生物样品分析、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等。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五、色谱法在新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色谱法在新药临床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色谱法的分析,可以确定药物的含量、纯度、杂质和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为新药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此外,色谱法还可以用于药物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
六、结论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化学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作为色谱法的两种主要形式,在化学分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色谱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分离和鉴定技术,它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中。
色谱法通过样品中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可以帮助药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的成分、纯度和浓度,从而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色谱法是一种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和分离来进行分析的技术。
在药物分析中,常用的色谱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
这些色谱法具有高灵敏度、良好的分离能力和广泛的适用范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中。
色谱法可以用于确定药物中的成分。
药物可能是复杂的混合物,其中包含多种化合物。
使用色谱法可以将这些化合物进行有效的分离,并通过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对于中药材和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常常需要通过色谱法来确定其中的有效成分,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色谱法还可以用于测定药物中的成分和活性物质的含量。
药物的有效成分和活性物质的含量是评价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治疗中药物用量的重要依据。
使用色谱法可以对药物中的成分和活性成分进行准确而灵敏的测定,为药物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除了以上应用外,色谱法还可以用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药效学研究。
通过色谱法可以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从而揭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结构,为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色谱法还可以用于评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性,从而为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药物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和技术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色谱法将继续在药物分析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保障药物质量和促进药物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对色谱法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其在药物分析中的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色谱分析技术
电化学法
利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 电位、电导等参数的变化来检测物质 含量。
质谱法
将物质离子化后,根据不同离子质量 进行分离和检测,确定物质的结构和 含量。
色谱图与色谱参数
01
02
03
04
色谱图
记录色谱柱流出组分的浓度随 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峰高与峰面积
用于定量测定色谱图中各组分 的含量。
分辨率
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样品的分离与分析
色谱分析技术可用于分离和鉴 定生物样品中的化合物,如氨 基酸、糖类等。
疾病标志物的检测
通过色谱分析技术,可以检测 生物样品中与疾病相关的标志 物,如肿瘤标志物、炎症标志 物等。
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研 究
色谱分析技术能够研究药物在 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为新 药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
色谱分析技术可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 和颗粒物。
土壤污染物的监测
色谱分析技术能够检测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
水质监测
通过色谱分析技术,可以检测水体中的有害 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固体废物分析
色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固体废物的成分分析, 评估其处理和处置的可行性。
06 案例分享
案例一:食品中农药残留的色谱分析
目的
结果
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确保食品安全。
成功检测出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种类和 浓度,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通过固相萃取技术对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提取、净化和分 离,再通过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检测。
案例二:环境水中多环芳烃的色谱分析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药品质量控制
色谱分析课件
通用显色剂
定性分析
1. 与标准对照品在三种不同的展开剂中展开 (加熔点);
2. 制备TLC,将待定性化合物分离后,刮下、 洗脱,再波谱分析;
3. TLC与其它技术联用
定量分析
1. 间接定量(洗脱测定法); 2. 直接定量(薄层扫描法)
薄层扫描法:以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展开后 的薄层色谱板上被分离组分的斑点,测定 斑点对光的吸收强度或所发出的荧光强度, 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薄层吸收扫描法 薄层荧光扫描法
色谱法的特点
(1)分离效率高 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性异构体。
(2) 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3) 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4) 应用范围广 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GC的特点
1. 分离效率高(填充柱上千块塔板;开管柱 106块塔板)
2. 分析速度快 3. 样品用量少(检测限低,高灵敏检测器) 4. 缺点:(约20%样品适用) A. 样品须能气化(350度下有一定的挥发性) B. 热稳定性要好 C. 定性困难
第二节 气相色谱术语、理论
1. 气相色谱流出曲线 2. 分配系数与容量因子 3. 塔板理论 4. 速率理论 5. 分离度 6. 基本分离方程
• 添加剂
荧光指示剂
硝酸银溶液
制板、活化
点样
1.溶剂对样品的溶解度适中; 2.溶剂沸点适中; 3.样品浓度适中; 4.原点位置应在展开剂液面上; 5.定性分析:内径0.5mm管口平整的毛细管
色谱法的应用实例
色谱法的应用实例
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色谱法的应用实例:
1. 气相色谱法(GC):用于分离和定量分析气体和挥发性液体样品。
例如,在环境分析中,GC可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有机气体和环境污染物。
在食品安全领域,GC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和有害物质。
2. 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分离和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例如,在药物分析中,HPLC可用于确定药物的纯度和测定药物的含量。
在食品检测中,HPLC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防腐剂和色素等。
3. 离子色谱法(IC):用于分离和分析水中的离子。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IC可用于测定水中的无机离子和有机酸。
在生物医学领域,IC可用于分析生化样品中的离子和小分子。
4. 基于色谱法的质谱联用技术(LC-MS、GC-MS):将色谱与质谱相结合,可以实现更灵敏和特异的分析。
例如,在化学分析中,LC-MS可用于鉴定和定量分析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在生物学研究中,GC-MS可用于分析生物样品中的代谢物和生物大分子。
5.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是一种高分辨率、高效率的液相色谱技术。
它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分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应用实例,色谱法还可用于农业、石油化工、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分析和研究中。
气相色谱法分析与应用
1). 进样 2). 样品气化
(隔垫)吹扫出口 (隔垫)吹扫出口 总流量
总流量
分流出口
= 载气 = 样品分子 = 溶剂分子
分流出口
放空阀 = 载气 = 液态样品分子
放空阀
色谱柱 色谱柱
Agilent 7890 GC 分流/无分流进样 口
- 进样方式与进样过程
3). 样品与载气的混合 4). 衬管过载
毛细管柱 Ф 0.1~0.5 mm × L 10~100 m
2.3.1 气-液色谱 原理: 各溶质在气相(流动相)和液相(固定相)间分配系数不 同达到分离 固定相: 涂渍在惰性多孔固体基质(载体或担体)上的液体物质, 常称固定液。
11
常用的固定液: 聚甲基硅氧烷(非极性)、聚乙二醇(强极性)、含5%或20% 苯基的聚甲基硅氧烷(非极性/中等极性)、含氰基和苯基的 聚甲基硅氧烷(中极性)、50%三氟丙基聚硅氧烷(高极性) 基质: 常用无机载体:硅藻土、玻璃粉末或微球、金属粉末或微 球、金属化合物 常用有机载体: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乙烯丙烯酸酯
度是三者之间最高的,以防止样品在检测室冷凝。
25
2.4.5 检测和记录系统 检测记录系统是指从色谱柱流出的各个组分,经过检测器 把浓度(或质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经放大器放大后 由记录仪显示出最终获得分析结果的装置,它包括检测器、 放大器和记录仪。
26
检测器分类: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浓度型检测 器和质量型检测器两大类。
按两 相物 理状 态分
液固色谱(LSC) 液相色谱(LC) 液液色谱(LLC)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二.气相色谱介绍
2.1 定义:
气相色谱( gas chromatography 简称 GC )定义:以气体 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1941, British scientists, A.J.P. Martin and R.L.M. Synge (Biochem. J., 1941, 35, 13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l
Rf = 0 ~ 1
Rf = 0 ,表明在原点不动
a
Rf = 1,表明随溶剂一起移动
b
l 定性分析
将标准和样品的 Rf 值进行 比较,可以对样品进行定性分
析定量分析
15
一.薄层色谱实验技术
(一)吸附剂的选择
硅胶略带酸性,适用于分离酸性和中性物质,商品硅 胶分为两类:硅胶H(不加石膏),硅胶G(加石膏) ;
由于色谱分析具有分离与“在线”分析两种 功能,能很好的排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逐个 将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还能制备纯成分 ,因此在药物分析中,特别是中药材、中成药 、复方制剂分析、痕量分析、杂质检查、药材 鉴别时,一般首选色谱分析法。
3
第一节 色谱法的分类与柱色谱的 应用
4
一.色谱法的分类
有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或其他调节相对湿度的无机盐水 溶液,密闭旋转一定时间后,取出,立即在箱中36 展开
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
3.吸附剂的活性与相对湿度的影响——湿度
牛胆汁中胆酸类成 分
的TLC扫描图
苍术薄层色谱图
32%
88%
胆酸类成分适宜低相对湿度下展开 苍术适宜在较高相对湿度环境下展开
37
吸附剂应具备的条件
能可逆地吸附待分离的物质; 不会引起被吸附物质的化学变化; 吸附剂的粒度适当,能使洗脱剂以一定速率流出 (5~6ml/min)。
6
续:柱色谱法的应用
展开示意图
7
续:柱色谱法的应用
常用吸附剂的种类
(1)硅胶 (2)氧化铝 (3)大孔树脂 (4)硅藻土 (5)Sephadex LH 20 (6)C-18,C-8
17
(二)薄层板的制备
1.干法 2.湿法
常用粘合剂有煅石膏、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和淀粉。煅石膏用量一般为吸附剂的10 % ~20 %; CMC-Na溶液一般配成0.3 % ~1.0 %;淀粉为5 % , 可用于铺制不同需求的薄层板。铺好的薄层板在室温 下晾干后,再入烘箱内活化 。
18
(三)上样方式
薄层扫描仪的单色光透过薄层板上的斑点,此时部 分单色光被斑点吸收,使透射光的强度减弱,通过直 接测量透射光的强度来测定的方法称为透射法。
使单色光从薄层板上的斑点表面反射出来,此时部 分单色光被斑点吸收,使反射光的强度减弱,通过直 接测量反射光的强度来测定的方法则称为反射法。
若利用两束不同波长的单色光λS和 λR交替照射在同 一位置上,测定其吸收值差△A来计算样品含量的方 法称为
线分离,R>1.5 3)使展开后的组分斑点圆而集中,不应有拖尾现象 4)使待测组分的Rf值最好在0.4 ~ 0.6;组分多,也可在
0.2 ~ 0.8之间 5)混合溶剂应临时新配,一般只能使用一次,因为
a.低沸点的溶剂容易挥发 b.极性大的溶剂优先被吸附剂吸附,使比例变小 c.在第一次展开后,吸附剂的杂质可能被带入
为消除实验中难以避免的误差,提高Rƒ值的重现性 ,可采用相对比移值Rst定性,即用一个待测化合物 相近的已知化合物做相对标准,在同一条件下平行展 开测定,求两者Rƒ值的比值作为鉴定的依据。
28
对照品的选择 (包括对照品和阴阳对照溶液)
(1)对照品
化学成分单体
(2)阴阳对照溶液 (3)对照药材和对照品同时对照
1.样品的预处理及供试液的制备 制备样品供试液所用的溶剂一般要求溶
解度不宜太大,粘度不宜太高,沸点适中;但 中药制剂往往希望各成分尽量多地提取出来, 最常被选用的是甲醇或乙醇,欲测成分和许多 其他“杂质”均可能被提取出来,因此供试液 的净化就显得更为必要。
34
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
2.薄层色谱的点样技术 一般在常规薄层板上原点的直径不大于3mm, 高效薄层板要求原点直径不大于2mm。 点样量不宜过大,最好控制在10μl以下,
状态
操作方法
分离原理
• 气相色谱法 • 液相色谱法 • 超临界流体色
谱法
• 柱色谱法 • 纸色谱法 • 薄层色谱法
• 吸附色谱法
• 分配色谱法
• 离子交换色谱
法
5
二.柱色谱法的应用
洗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选择
所用溶剂的吸附力应较弱,一般石油醚、苯、氯仿等 为弱洗脱剂;
乙醚、异丙醚为中等强度的洗脱剂; 低分子量醇及酮为强洗脱剂。
20
续:展开
6)与组分能发生化学反应或在某些吸附剂上能聚合的溶 剂 不宜用 有些有机溶剂含有少量或微量杂质,会影响色谱行 为
7)具有适中的沸点和小的粘度
21
续:展开
2.展开剂的选择
0在.2 吸~ 0附.8薄之层间色的谱清中晰,斑理点想。的展分开离剂是的得极到性一愈组大R,f值则在对 同一化合物的洗脱能力也愈大,Rf值增加。
8
续:柱色谱法的应用
分析示例——应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重楼正丁醇萃
取物 将处理好的D101大孔吸附树脂,溶胀装柱,以水
-乙醇系统梯度洗脱,依次采用100%水、30%乙醇 、50%乙醇、70%乙醇、95%乙醇,将其中所含的 无机盐、氨基酸、低糖类及色素等杂质除去,使皂 苷得到初步分离;再用硅胶柱细分,以氯仿-甲醇-水 三元系统梯度洗脱,根据该配比依次为95:5:0、9 :1:0.1、8:2:0.2、7:3:0.3、6:4:0.4分离 纯化,甲醇重结晶、制备色谱制备,最终得到多个 皂苷单体。
实际工作中常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溶剂作展开剂, 有利于调配展开剂的极性。
“基础溶剂” 、“洗脱溶剂”
23
(五)显色
1. 显色方式 2. 显色剂的种类
1)通用显色剂 碘 碳化试剂 磷钼酸 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 罗丹明B 水 2)专属性显色剂
26
二. 薄层扫描法
测定原理
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
4.溶剂蒸气在薄层色谱中的作用
薄层色谱与柱色谱的区别之一就是溶剂的蒸气相在 展开缸中也参与色谱的展开而形成三维的层析过程。
吸附剂的粒度大小,对层析速度、分离效果及 Rƒ值均有明显影响,颗粒太大,则其总面积相 对减小 ,吸附量降低,展开速度快,层析后 组分的斑点扩散,使分离效果变差。颗粒较小 ,层析速度较慢,但颗粒太小,不易于干法铺 板一般颗粒以150~200目比较合适,湿法铺板 以250~300目为好。
根据薄层分离的需要,还可制成酸性,碱性 或pH缓冲薄层和荧光薄层等。
选择展开剂时一般要考虑吸附活度、被分离化合物 的极性及溶剂的极性这三者的关系。
选择展开剂有两个原则:一是展开剂对被分离物质 应有一定的解吸能力,但又不能太大。一般展开剂极 性应比被分离物质极性略小。另一是展开剂应对被分 离物质有一定的溶解度,如被分离的物质不能溶解于 展开剂中,就不能随展开剂向前移动。
双波长测定法。
27
三.薄层色谱定性分析
(一)薄层色谱定性分析(以Rf值为基准)
薄层色谱中的Rƒ值可作为定性鉴别的依据。应用Rƒ 定性,一般用待测化合物的纯品作对照,在两种或两 种以上展开剂系统中展开,若样品中斑点的Rƒ值与纯 品Rƒ值都相同,可肯定两者为同一化合物。但在中药 鉴定中也常用标准药材为对照品,用以鉴别药材的真 伪。
11
概述
薄层色谱的优点是: (1)设备简单; (2)展开时间短; (3)分离效果好; (4)显色方便,也可喷洒腐蚀性显色剂、加热等 (5)灵敏度高。 应用最广泛的是吸附薄层色谱,主要是利用吸附过程
的两个规律: (1)吸附是可逆的、吸附与解吸附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 (2)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行为有差异;主要的吸附
氧化铝略带碱性,适用于分离碱性和中性物质; 聚酰胺多用于分离黄酮类成分。
应该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大小来选择吸附活度合适 的吸附剂,对极性小的试样可选择吸附活性较高的吸 附剂,对极性大的试样,选择活度较低的吸附剂。
吸附剂的活化主要是通过一定温度烘烤,除去颗粒中 的水分
16
(一)吸附剂的选择
分子中极性官能团数目增大,一般情况下吸附力增 加,但是若两个官能团处于邻位,能发生分子内氢键 缔合时,则它们与吸附剂形成氢键的能力削弱。
13
Rƒ值的定义 相对比移值Rst
原点到被测组分斑点中心的距离 R
st 原点至参考物斑点中心的距离
影响Rƒ值的因素: 如色谱层析条件中的流动相组成,展开时的温度,
样品溶于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中,如甲醇、 乙醇、氯仿、丙酮等,尽量不用水,否则会 降低吸附剂活性。用毛细管、微量注射器、 微量点样器(定量毛细管)、微量吸管等将 样品液滴加在薄层板上,注意展开剂不能浸 过起始线。 接触上样 TAS法
19
(四)展开
1.展开剂的基本要求
1)能使待测组分很好的溶解 2)使待测组分与杂质分开,而待测各组分之间能达到基
9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的应用
10
概述
吸附薄层的分离原理是将A、B两组分的混合试样 溶液,点在薄层板的一端,在密闭的容器中,用适当 的展开剂(developer)展开。此时A、B组分不断地被 吸附剂所吸附,又被展开剂所溶解而解吸,且随之向 前移动。由于吸附剂对A、B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展 开剂对A、B也有不同的溶解、解吸能力,因此当展开 剂不断展开,A、B会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连续 不断的吸附、解吸附,从而产生差速迁移得到分离。
阳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取制剂处方中欲鉴定的某单味原药材,按制剂
的制法处理后,再以与制备样品供试液相同的 比例、方法、条件制成溶液。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将制剂处方中减去欲鉴定药味后的其它所有各
味药材,按制剂方法处理后,再以制备样品供 试液相同的比例、方法、条件制成溶液。
三.薄层色谱定性分析
剂有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被吸附物与吸附剂之 间的作用力包括色散力、静电力、诱导力和氢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