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二)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Unit1-Festivals-and-celebrations说课稿+文档.doc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Unit1-Festivals-and-celebrations说课稿+文档.doc](https://img.taocdn.com/s3/m/eccb6cf1c77da26925c5b05f.png)
Book3(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 Unit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节日与庆典》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英语必修3Unit1阅读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这是一节综合技能课,我说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和教学反思。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本单元以”节日”为话题。
本文的题目是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这一部分是本单元主题的重要体现形式。
本篇阅读主要介绍古今中外节日的种类、由来、以及人们的活动和习俗。
使学生不仅增进了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理解,而且对外国的节日也有所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而拓展社会文化背景、增加跨国文化知识。
2.学情分析由于本单元是安排在春节过后,寒假开学时的第一个单元,学生并对所学相关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而且对“节日”这个话题既熟悉又比较感兴趣,因此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深层次的理解本课内容。
但由于学生基础薄弱,课文也涉及到西方文化,学生学习和理解有一定难度。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要求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节日的种类、由来、以及人们的活动和习俗,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中外节日,培养学生猜词能力,通过略读,找读、细读等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熟悉中外节日、掌握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熟悉中外节日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而拓展社会文化背景、增加跨国文化知识。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熟悉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节日。
(阅读)2.分析整理课文中的细节内容。
(详细阅读)难点:用所学知识谈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节日和庆祝方式。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2 “Healthy Eating”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2 “Healthy Eating”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972c4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4.png)
2020年42期总第534期ENGLISH ON CAMPUS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unit 2 “Healthy Eating” 教学设计文/莫兴竹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2 “Healthy Eating” 的中心话题是“健康饮食”。
教材通过讲述王鹏和雍慧餐馆为顾客提供不同的食物,且二者都存在片面性,都不属于健康的膳食。
最后两人决定合作,将菜单升级,提供给顾客既有能量又有纤维的均衡饮食。
本单元第一部分Warming up,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食物的分类——不同事物给人体提供不同的营养。
Pre-reading部分,要求学生围绕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能够理解健康均衡的饮食应该包括哪些食物,款待朋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特色菜以及根据图片和文章标题,对Reading部分的内容进行猜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王鹏和雍慧的菜单都存在片面性,都不属于健康均衡的饮食,进而在Using Language进行听力和阅读语篇的训练。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部分由 “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两部分组成。
本单元的最后一个任务是主题写作,要求学生为家庭制作晚餐食谱,分析食谱包含的食物是否能够提供均衡营养,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能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对“健康饮食”这一话题也不陌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本单元涉及的大多数专业词汇,学生还是存在问题。
基于此,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高一英语课堂的常用形式。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短语以及情态动词的功能和用法;(2)根据食物的分类,了解食物的不同功能;(3)能够谈论什么是健康、均衡的饮食;(4)引导学生关注合理饮食、饮食习惯、饮食结构、饮食文化等。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语法结构;(2)了解不同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并形成健康饮食的意识;(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阅读策略,理解、分析课文;(4)能针对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单元整体设计 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1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单元整体设计 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59cf03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c.png)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单元整体设计本单元的主题为“运动与健康”。
运动不仅包括运动竞技场上的激烈角逐,也包含了日常的健身及保健。
运动增强人类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学生通过学习和观看体育项目更深刻地了解体育的本质;通过阅读体育杂志,了解体育人物,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并深刻理解体育精神;通过聚焦运动的积极作用,增强身心健康。
基于单元整体内容的分析,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四个课题(session)。
一、单元整体教学目标Through learning this unit, students are able to:1. explore and categorize the sports events around the world;2. read discourses of famous athletes and analyse their achievements;3. listen to conversations and view to discuss sportsmanship;4. compare and connect sports with fitness and create a story of their own.二、四个课题及各课题涵盖课时Period 1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学设计Activity 1 Pre-listening1. Students look through the posters and review vocabulary related to sports events.Besides the sports events mentioned in the posters, what other sports or events would you like to watch or try?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e-sports or a Blue-Paint run?Activity 2 While-listening Task 1 Extensive listeningBased on pre-listening, learn the language of giving invitations and replies. At the same time,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nd get ready for the listening tasks.Finish Ex. 2 on P36 after the first listen.Task 2 Intensive listening1. Finish Ex. 3 on P36 after the second listen, and circle the stresses.2. Listen to conversation 2 and finish Ex. 4 on P37.Activity 3 Post-listening1. T: Show the discourse of conversation 2 to student, and ask the following questions: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Blue Paint” run?Do you want to join the “Blue Paint” run? Why?2. T: Let students compare their own experience with that of the conversation.S: Think and organize materials to invite and reply to people.What kind of language do you use to invite others?How do we accept or refuse the invitation?3. Students create new conversations using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class. (Refer to Ex. 5 on P37)4.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rising tone and falling tone through Pronunciation and focus on “Tag questions”.Activity 4 HomeworkMake a conversation on inviting your friend to an event.Period 2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教学设计Activity 1 Situational studyRead conversations in Ex. 1 on P40, and underline the tag questions.Activity 2 Rules to followThrough finishing Ex. 1, conclude some rules of “Tag questions”.Activity 3 Practice makes perfectFinish Ex. 2 on P40.Activity 4 Homework1. Finish more exercises (Exx. 2&3 on P85) to consolidate the rules.2. Organize notes on the notebook.Period 3 Expanding Your World 教学设计Activity 1 Lead inT: Ask students a question:What does “hot tickets” mean?S: Have a discussion and check by fast reading.Activity 2 Standards of a hot sport1. a sport with exciting action2. athletes competing to win honor and glory3. history and tradition4. delicious snacksActivity 3 Read and checkT: Are the 3 sports in the article hot sports? S: Voice their opinions and state the reasons. Activity 4 Expanding the worldPlay some videos to broaden the horizons of students.Period 4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学设计Activity 1 BrainstormStudents discuss their favorite sports and sports stars.Activity 2 Read to predictPredict the text type and content of the text by viewing the pictures, titles, subtitles and format. Activity 3 Read to find Task 1:Extensive readingRead fast, check the prediction and sort out information.Task 2:Intensive readingActivity 4 Read to think Task 1:DiscussionFinish Ex. 2 on P39 identify the meaning of “S、I、E” and make judgement. Check their judgement through the discourse.Group discussion:Conclude the common characters of the two living legends and reflect on students themselves. Task 2:Language appreciationUnderline sentences with rhetoric devices and reflect the function of them in the language use, for example, parallelism.Activity 5 Homework1. Introduce one sports living legend in your eyes, following the example of the passage within 80 words.2. Conclude features of magazine articles.Period 5 Listening and Talking 教学设计Activity 1 Pre-listening1. Discuss the meaning of sportsmanship. (Sportsmanship is behavior and attitudes that show2. Predict the content in Ex. 1 of listening.Activity 2 Understanding the conversation(1) Listen and finish Ex.1,and state their own opinions.(2) Listen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finish conversation 2, expressing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3) Work in groups and talk around one of the topics in Ex. 3 and share opinions. Time permitting, create the following form.Activity 3 Make conversationsStudents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based on their discussion and one of the members make notes.Activity 4 HomeworkWrite the conversation of each group on the notebook.Period 6 Reading and Writing 教学设计Activity 1 MatchMatch the cool cold sports with their descriptions.Activity 2 Fast readingRead to find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2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summer sibling” of the Winter Olympics?• 2. How does the writer describe figure skaters?Activity 3 Introduce some ice gamesMaterials include: reading passages, videos and “Video Time” can also be included.Activity 4 Broaden horizonsIntroduce some X-sports.Period 7 Reading for Writing 教学设计主题语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主题是“为健康簿编写一页内容”)语篇类型:记叙文授课时长:一课时(45 分钟)一、文本分析该文本是一篇描述主人公健身前后变化的文章,收录在国外高中班级里的健康簿(wellness book)中。
《祝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
![《祝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https://img.taocdn.com/s3/m/88d19a6333d4b14e8424680f.png)
体会鲁迅小说的巧妙构思。
(五)探讨人物命运
问题引导(多媒体展示):
(1)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都发生在什么时间?
(2)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提示:从祥林嫂的死因来探寻她的悲剧命运。)
(3)教师归纳总结祥林嫂形象的社会意义:
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而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不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象祥林嫂这样的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
《祝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
梅小芳
单位
市西乡二中
课型
听说阅读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学生
是否采用多媒体
是
一、教材分析
《祝福》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实用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鲁迅先生一篇经典的小说了,无论教材如何变化,这篇文章都为所有编写者亲睐。其中小说塑造的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更是散发着无尽的魅力。鲁迅在作品中发扬了批评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对二十世纪初中国农村社会现实,多侧面地作了真实的艺术再现,深层次地剖析了社会痼疾,充分地暴露了农村封建势力的罪恶,精锐地揭示了社会本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同时还要通过理解作品对人物的塑造,掌握多种塑造人物的方法,欣赏人物语言,品位语言的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发 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 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尾 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考察学生概括能力
Unit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刘合良)-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第三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拼图式阅读(视频+
![Unit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刘合良)-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第三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拼图式阅读(视频+](https://img.taocdn.com/s3/m/fffe4f5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8.png)
Unit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刘合良)-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第三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拼图式阅读(视频+课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掌握Unit 1的单词、词组及相关语法知识;(2)能够听、说、读、写、翻译单元中的重点句型及重要词汇;(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用英语进行相应的交际活动。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2)通过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学习和体验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Unit 1 Cultural relics词汇:antique, archaeological, collection, gallery, exhibit, statue, sculpture, artifact, treasure, masterpiece, restoration, authentic语法:定语从句的使用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学习Unit 1的单词、词组及相关语法知识;(2)掌握重点句型及重要词汇。
2.难点:(1)定语从句的使用;(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1.听力训练法:通过听力材料的训练,提高学生听力水平;2.阅读训练法:通过让学生阅读文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口语训练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4.写作训练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过程设计(以第一堂课为例)Step 1. Warm-up and lead-in1. Greet the students and ask them some general questions, such as “Have you ever visited a museum or an exhibition before? What did you see there?”2. Show the students some pictures of differentcultural relic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nd ask them to guess where they come from.3. Introduce the theme of the unit and ask the students what they know about cultural relics.Step 2. Presentation1. Present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using pictures, explanations and examples.2. Explain the grammar of defining relative clauses and provide some examples.Step 3. Practice1. Listen to a passage about cultural relic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answer some questions about it.2. Read a passage about Egyptian culture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identify the defining relative clauses in it.3.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o write some sentences about cultural relics using defining relative clauses.Step 4. Production1.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to research and introduce a cultural relic from their own country.2.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use defining relative clauses in their descriptions.Step 5. Consolidation1.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lesson andreinforce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2. Assign homework and preview the next lesson.六、教学资源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课件和教案。
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教学设计-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教学设计-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cd17dd6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e.png)
论自己的节日经历。
在示范对话中掌握交际策略。
对话文本中的跨文化交流的语境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从而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尊重并理解文化差异。
Reading for writing:该板块的主题是“写你的节日经历”(Write about your festival experiences)。
该板块延续上一板块的听说活动。
输出形式由说转为写。
该板块中的阅读部分是一篇关于“那达慕大会”的日记。
学生不仅可以阅读和模仿该语篇的写作,还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蒙古族的节日活动,从而提高文化意识。
Assessing your progress:该板块的活动项目有两个,分别是“展示一个中国少数民族节日”(Give a presentation about a minority festival in China)和“制作一份节日食谱海报”(Make a poster about festival food recipes)。
鼓励学生探究和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制作食谱是让学生在语言的实践过程中掌握生活技能,感受节日的烟火气息。
Video Time:该板块的视频内容是“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
该视频与开篇页的主题图和文字首尾呼应。
学生通过视频对传统节日元宵节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而对于元宵节语言信息的输入有助于学生日后的跨文化交流以及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更直观的呈现本单元主题概况,现设计大观念视角下的单元教学内容逻辑关联图:挑战性学习任务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和对于教材的分析,设计了单元主题意义下的英语学习活动流程图如下图所示:以Period 4 Listening and Talking 为例,在主题语境背景下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精听环节先用问题引导学生要听取的内容,听后以小组为单位共享信息,绘制关于Max 节日经历的思维导图,然后鼓励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并加以复述,整个过程学生先获取梳理信息,然后概括整合信息,实现了学生思维的可视化。
Unit2 Healthy Lifestyle整体教学设计说课-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Unit2 Healthy Lifestyle整体教学设计说课-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8ea2c3f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8.png)
语音:理解说话者通过不同语调表达的 真实意图,能在口语中正确使用语调表 达情感,进行交流。 词汇:掌握相关的主题词汇并在语境中 恰当运用这些词汇。 语法:理解并正确运用不定式做主语 语篇: 问题解决式语篇结构
语言技能
利用standout sentences 概括段落大意。 运用关于习惯循环的主题词汇分析自己及 别人的习惯问题;能够写一篇描述自己在 改变不良习惯的经历。
单元前置学情分析
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课前学情调查 班级
姓名
Q1: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ealthy lifestyle? Q2: Do you think a good living habit is the key to healthy lifestyle?Why? Q3:Can you list some of your living habits? Q4:Can you recognize some of them are bad habits?list them.
5
Reading for writing
书信
该语篇呈现了两封读者来信,是两位学生参加某杂志社举办的“健康生活方式选择”主 题夏令营后,分享自身感想和体会的信件
20、21
6
Assessing Your
Progress Why: Nhomakorabea本测试单元阅重读点文词汇本与的核话心题语法是项“目健的检康测的生活方式”,
22
惯的经历投稿发表到校报上。
语篇
课型
课时
与单元目标对应的课时目标
Opening page Using language :Activity 1 (Look at the pictures)补充材料:Online posts
第一章《安培力与洛伦兹力》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安培力与洛伦兹力》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94b90c6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0.png)
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安培力与洛伦兹力》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课题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安培力与洛伦兹力》学科物理年级高二单元安培力与洛伦兹力授课人Xxx单元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本章在必修第三册介绍磁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磁场与通电导线、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全章共4节,第1节和第2节按照先讲宏观、后讲微观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第3节介绍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第4节以质谱仪与加速器为例介绍了概念规律的应用。
也就是说,本章的内容安排除了关注发展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素养。
教材总体上特别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在研究安培力和洛伦兹力时,均按照先定性地进行实验观察力的方向,后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力的大小的顺序进行,以便帮助学生体会研究新问题的一般思路;二是注意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得新的概念、规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深化和拓展,更便于理解;三是注重突出结论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学校实验室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活动、网络共享资源。
本单元教学重点:安培力洛伦兹力的概念,公式的理解运用。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大小计算和方向判断。
本单元教学难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
综合运用牛顿动力学、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观念处理带电粒子在磁场、电场等组合或者复合场中运动的综合性问题。
2023新课标要求2.1.1 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
能判断安培力的方向,会计算安培力的大小。
了解安培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1.2 通过实验,认识洛伦兹力。
能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会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
2.1.3 能用洛伦兹力分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了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及其应用。
知与旧知的联系,另一方面指出它们的关键不同。
讲完洛伦兹力之后,教材又不失时机地提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实际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整体教学方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整体教学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096d04a5e9856a5612605c.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整体教学方案设计交流资料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整体教学方案设计海口实验中学徐芹单元教学目标:品赏小说人物,学习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有关手法。
单元教学时长:2课时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三篇小说。
小说是通过设置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来表现主题的一种文学样式。
根据以往关于小说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说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在前后安排了序幕和尾声;小说的人物分为三类,即主题人物、陪衬人物和线索人物。
在环境、情节、人物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而环境和情节都是根据人物塑造这个核心来设置安排的。
那么小说是如何来塑造人物的呢?这节课,我们试图通过学习这个单元的《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三篇小说来品赏小说人物,学习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有关手法。
二、品赏林黛玉的形象:(25分钟)下面,我们先来共同研究《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这一人物。
林黛玉是《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关键人物,那么,对于这个关键人物作者是如何来刻画描写的呢?1、直接的心理描写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黛玉从此便要开始她在贾府的新生活了,这时的黛玉的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是欢呼雀跃,是充满期待,还是其它的什么心理?请同学们用小说中的原话来回答。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多媒体打出)黛玉这是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家啊,怎么会这么谨小慎微呢?本文开篇的这段对林黛玉心理的直接描写,十分清晰地呈现出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一下子就明了了黛玉敏感、谨慎、自尊的性格特征。
由此可见,好的心理描写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它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2、间接的心理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除了通过直陈的方式表现之外,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间接地表现。
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我们称之为“间接的心理描写”。
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1教案
![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fb157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c.png)
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1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通过语境理解词义和句意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
4. 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核心词汇的正确使用,以及日常交流中的常见表达。
- 难点:理解和运用抽象词汇进行实际交流。
教学准备- 教材内容熟悉:确保对课本内容有深入的理解。
- 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材料以辅助教学。
- 互动活动设计:制定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的计划。
教学过程导入阶段(Warming u)- 通过展示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关于主题的前置知识,为新课内容做铺垫。
呈现阶段(resentation)- 利用T呈现新单词和短语,结合例句讲解其用法。
- 教师领读单词和短语,注意发音和语调。
-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练习阶段(ractice)- 分组练习对话,鼓励学生运用新学的表达进行交流。
-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新知识点。
-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使用英语。
应用阶段(Alication)- 小组讨论相关话题,如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等。
- 模拟真实场景,如在机场、酒店等情境下的交际对话。
总结与反馈(Summary and feedack)-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核心内容。
- 提供反馈,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业布置- 背诵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短语。
- 完成一篇关于文化差异的小短文,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
-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一语(人教版)-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教案
![高一语(人教版)-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62c1e5b90d6c85ed3ac64d.png)
Why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harvest festivals?
What role do customs and traditions play in festivals?
Why did the writer mention the commercialisation offestivals?
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Post-reading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身生活实际,思考问题,谈论对节日传统文化和节日形式改变的看法。
What do most festivals seem to have in common?
How do you feel about festival customs that have already faded away?
教师针对本课主题提问。
What festivals do you celebrate with your family each year?
Why do you think people celebrate different festivals?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文章标题“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并思考更多人们庆祝节日的原因。教师列出四个原因,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入本单元重点词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呈现的情境、物品和文字介绍节日,并引入本课生词,为阅读课文做好准备。
While-reading
1.学生第一遍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大意,并回答问题。
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高中语文小说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小说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18d02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6.png)
高中语文小说单元教学设计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通过塑造人物、描写背景、表达、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开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高中语文小说单元教学设计,欢送阅读。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改新教材中,共设计了两个小说单元。
一个是必修三中的第一单元,其中选了《林黛玉进贾府》、《祝福》及《老人与海》,《林黛玉进贾府》《祝福》是教读篇目,《老人与海》是自读篇目。
另一个是必修五第一单元,其中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和《边城》,其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教读篇目,《边城》是自读篇目。
1.必修三与必修五的选文思路一致:(1)必修三第一单元,学习具有代表性的三篇中外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祝福》及《老人与海》。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整个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缩影;《祝福》选自鲁迅作品《彷徨》,鲁迅的小说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老人与海》由于表达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海明威的代表作。
(2)必修五的三篇小说依然延续了必修三的选文思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同属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针对黑暗的、的主流社会的对抗史;《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文学巨匠契诃夫的代表作,主人公别里科夫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由此可以看出,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教材的编者精心选择了不同时期(古代、现代、当代)最好作品,挑选了中国与外国不同风格的名家名作,让我们与学生一同畅饮最醇厚的文学佳酿,同时,也希望藉此为学生翻开文学阅读的大门,一窥堂奥。
2.必修三与必修五的教学目标与课后练习一脉相承的(1)必修三中,课堂目标着重于小说本身的特点,学习小说如何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表现矛盾冲突,以及再现生活环境;必修五那么在学习小说特征的根底上,着重指向阅读者自身的提高: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公开课】Unit3Reading+and+thinking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公开课】Unit3Reading+and+thinking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a89ee16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b.png)
教学案例必修一unit3 sports and fitnessLiving Legends本节课是关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主题内容。
主题是“选择你最喜欢的运动员”(Choose your favourite athlete)。
文本提供了活动的情境,即某杂志社请读者来信选举自己心目中的“体育界的活传奇”(Living Legends of Sports)。
要求学生在理解语篇信息的基础上,总结评选标准,推荐自己心目中的体育明星,并给出推荐的理由。
该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客观评判的思维品质。
一、教学指导思想:北师大著名专家郭华教授说:“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本课题重在研究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必备的学习经验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用什么方法指导最有效?怎样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全身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和评价与自我评价等,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态度的提升,目的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乐于学习、终身学习。
真正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
”选取人教新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 sports and fitness为例,主题内容关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
以运动和健康为主题,从不同方面说明运动除了竞赛的目的,更多的还是为了身心的健康。
年轻人参加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以锻炼意志和耐力,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承受压力和失败,学会挑战自己的极限。
本单元选择了年轻人展跑作为主题图,体现出一种奋进向上以及“生命在于运动”的积极意义。
引导学生参与到“全民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中。
三、教学内容:本节阅读课的主题是“选择你最喜欢的运动员”(Choose your favourite athlete)。
【教案】Unit+2+Reading+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教案】Unit+2+Reading+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742b81e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6.png)
人教版新教材B3U2 Extended reading教学设计主题语境:人与自我授课时长:40分钟文本分析:(文本分析中需关注其与单元其它语篇之间的关联点)该板块的主题活动是“分享善待他人的故事”(share a story of a kind act),课外阅读文本“THE TAXI RIDE I'LL NEVER FORGET”与单元主题引领下的语篇题材和体裁紧密结合,聚焦人的日常生活中的美德。
文本指向“人与自我”的主题语境,关乎道德与美德这一话题,作者讲述了自己作为出租车司机,在深夜接乘客去临终安养院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从而揭示主题观点:伟大的时刻让我们大吃一惊,因为它们往往看起来很小(Great moments catch us by surprise, because they often seem quite small.)。
阅读文本是一篇记叙文,文章长度为414字。
语篇以时间发展和地点的转移为明线,作者和乘客的心理变化为暗线,富含行为和情境的描写,采用了对话,能让读者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此外,在文本最后作者的话有一个留白,提醒读者“Great moments catch us by surprise, because they often seem quite small.”这是一个激发学生对文眼“small great moments”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切入点。
学情分析:该阅读文本是课外阅读材料,适用于高一年级学生。
上课对象是重点中学学生,英语学科素养整体较好,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语法基础。
在话题内容上,学生对一个出租车的乘坐经历较为熟悉;在理解性技能方面,学生对所获取的信息缺乏系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和归纳,但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无法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系统性创新;在表达性技能方面,学生对自主建构善待他人故事所需的语义场有难度。
因而,本节课设计将凸显生本课堂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保证学生在围绕“善待他人”的经历,梳理有关践行美德的动词词块和表达。
Morals+and+Virtues 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Morals+and+Virtues 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7d32397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0.png)
Unit 2整体单元设计及嵌入型评价一、单元主题Morals and Virtues二、课标分析(1)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说话者语音的变化表达意义、意图与态度。
本单元学生能依据说话人表述的内容以及其语音、语调、语速、停顿等分辨其态度。
(2)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明确记叙文的主要写作目的以及这类语篇的主要结构特征。
本单元要求学生阅读人物小传,了解林巧稚的生平事迹,分析人物的性格与品质,理解人生道路上的“道德困境”。
(3)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动词-ing形式作句子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
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动词-ing形式作状语和宾语补足语的功能以及意义,能正确运用动词-ing形式描述人物的行为、动作、生活经历等。
三、单元分析本单元围绕有关道德与美德的话题展开,通过探讨生活中常见的“道德困境”、人生中的抉择、如何传递爱心、如何面对问题与障碍、如何理解儒家思想中的“仁”、如何善待他人等诸多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分析生活中的人与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良好的品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优秀传统美德。
四、单元学情学生优势:(1)学生对本单元的“道德”话题比较熟悉,已经掌握一些与道德相关的词汇。
(2)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有关现在分词的知识。
(3)学生具有是非观念,有着判断对错的能力,能够辨别什么是道德困境。
学生劣势:(1)在面对道德困境,学生缺乏客观分析和推理普遍认可和赞颂的道德准则与美德精神。
(2)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共同推崇的道德观念与美好品质的了解有所缺乏。
五、学习目标(1)通过积累道德相关的话题词汇,识别并掌握moral, virtue, dilemma等单词的词意;(2)通过复习英语语音中升调的使用规律及其表达意义,在语境中可以正确使用升调;(3)通过听取说话人表述的内容以及语音、语调、语速、停顿等,在听力过程中判断作者态度;(4)通过在阅读中提取事实和细节,基于信息推导出合理的结论;(5)通过阅读人物小传,了解人生生平事迹,分析人物性格与品质,理解人生道路上的“道德困境”;(6)通过感知观察归纳含有过去分词的句子,能够理解动词-ing形式作状语和作宾语补足语的功能及其意义;(7)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写一篇道德寓言故事的评论。
【教案】Unit+1Reading+and+Thinking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教案】Unit+1Reading+and+Thinking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01af051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1.png)
人教版新教材B3U1 Reading and Thinking: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教学设计主题语境:人与社会授课时长:80分钟文本分析:本单元话题是节日与庆典,本版块文本指向“人与社会——历史、社会与文化”的主题语境,涉及节日与庆典这一话题,主要探究节日与庆典的缘由。
本板块是听说板块主题内容的延续,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一个探究。
本文体裁为论说文,引导学生思考人们为何要庆祝节日,通过对节日及庆祝活动追根溯源,学生能体会传承与发展,并能感受寓于节日的美好愿景。
该语篇的文本结构清晰,围绕标题“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展开,共含5个段落,每一段句首都有中心句。
第一段主要讲述了节日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并分析了各种节日的缘由;第二段选取了各种文化都存在的收获节日进行描述,阐明了文化的共通性和相似性;第三段说明节日传统习俗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代人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在创新和发展;第四段提出当下的一种社会趋势——节日正在商业化,引发学生们的思考;第五段总结了节日是全世界人们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节日,但他们体现了人们共同的精神追求和美好愿望。
综上分析,在标题“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这个问题的引领下,文本展开了对这一问题的阐释,每个段落对标题都隐含了不同角度的解答:(1)世界各地的人们庆祝不同节日,是由于这些节日起源于季节、宗教、历史人物、重大事件等。
(2)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会庆祝收获的节日,因为他们乐于分享丰收的喜悦,对大自然的馈赠表达感恩,同时此节日也为家庭欢聚创造了机会。
(3)尽管有些节日习俗会随着时间消亡,但是人们也会赋予节日新的习俗和意义,使之得以延续。
(4)商业化的节日氛围能促进消费、繁荣经济,也或多或少为人们营造了一些幸福感,同时增强人们对节日的渴望。
高一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高一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825644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1f.png)
高一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教学计划English: In the first unit of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students will focus on developing their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The main themes covered in this unit include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and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spend their free time as they please." Through reading a variety of texts,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analyze arguments, identify persuasive techniques, and form their own opinions on the topics. In addition to reading and discussing the texts, students will also practice writing essays that require them to present arguments and support their opinions with evidence. Through these activities, students will not only improve thei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enhanc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skills. The unit will culminate in a project where stude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howcas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s through a presentation or written report.中文翻译: 在高中英语课程的第一个单元中,学生将专注于发展阅读和写作能力。
Unit 2 Reading for writing教学设计-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第三册大单元整体教学
![Unit 2 Reading for writing教学设计-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第三册大单元整体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2a7340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e.png)
Unit 2 Reading for writing教学设计-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第三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拼图式阅读(视频+课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能够理解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章,积累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语言能力:通过拼图式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写作能力。
3.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探索拼图式阅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拼图式阅读的技巧和策略。
2.理解文章中有关环保和生态的信息和观点。
难点:在拼图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何准确地推理、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预习(5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生态和环保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些图片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这些现象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态?2.拼图式阅读(30分钟)教师先讲解拼图式阅读的技巧和策略,然后将一篇关于环保和生态的文章分成若干小段,放在不同的卡片上,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
每个小组要根据自己手中的卡片,不断推理和推断,以正确的方式拼接所有卡片上的信息,完成文章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
同时教师也在课堂上监督和指导,协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在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将整篇文章投影出来,让学生进行全文理解和反思。
3.讨论(2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信息和观点。
例如,文章中的信息主要涉及哪些方面?作者对于生态和环保问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对于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和表达。
4.写作(30分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和观点,教师让学生展开思考,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于生态和环保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与评估教学资源:幻灯片,卡片,教材,投影仪。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0f1cb69b6648d7c0c746b4.png)
教师活动2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思考2】,并在学生展示结果后给予评价总结
学生活动2:【思考2】举例说明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否相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活动意图说明:使学生了解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不一定相同,知道具体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图,并会绘制关系图。
教师活动5:引导学生回顾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相关知识,用多媒体展示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作用过程。
学生活动5:【思考5】内环境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活动意图说明:使学生明确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使学生知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为后续学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奠定基础。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评价、总结
学生活动:思考、谈论、交流、展示讨论结果
环节一:引导学生完成思考1
教师活动1
首先让学生完成【思考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过渡进入新的知识领域。
学生活动1
【思考1】细胞本身有没有什么结构能反映细胞生活的环境?如果有,是什么,并作相应的解释。
活动意图说明:帮助学生理解体液的概念,分清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淋巴等
2、内环境的概念
3、内环境成分中三者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成分
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我还有以下几点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前言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说:“我们认为,语文教师不是对付教材的。
作为教学专家的语文教师,应该面对学生,他备课的主要工作,应该是研究他的学生,他的课堂,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王荣生教授提出的观点与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相契合的,但在很多的课堂上,基本还是“以师为本”——完成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少顾及到学生的情况。
这其实不能全怪老师。
因为教材提供的大多是文本或思考练习,并没告诉老师哪些是应该教的,应该怎么教。
面对教材,老师的很大的一部分精力还得放在重新研读文本、设计教学、预设问题,很难再将精力用在研究学生上。
虽然,独立钻研教材、钻研文本还是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所在,但是,如果我们的教材编者或教学服务人员,能在先期研读的基础上,做得再深入一步,使教材内容教学化,为老师提供较为完备可据以操作的教学设计,告诉老师怎么教,那么,“研究学生、研究课堂”可能更容易落实。
很多教师将“教参”当作“拐棍”固然不对,但至少反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确实需要教参,另一方面也确实需要丰富教参的编写内容,即除了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和资料之外,更主要的是提供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
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教材的编者面面俱到,但如果组织一批富有经验的教师先行编拟一部分设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这就像很多学校推广的集体备课,先行的教学设计,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吧。
因为新课标教材都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来组织编写的,每一单元的文本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教学设计也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设计,是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搞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要把握这样几个基点:以标定教,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来来设计,这是毋庸置疑的;以材设教,即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来设计,因为同样的文本选入不同的教材,教材编者的用意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兰亭集序》,综合型教材(人教版)、专题型教材(苏教版)、活动型教材(山人版)都选作篇目,其编写意图就不一样,如果不考虑教材特点来设计,则教材编者的创造性劳动就根本无从体现;当然,同样的文本还有其共同的东西,还需要我们因文设教,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确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步骤。
另外,作为从单元整体出发进行的教学设计,应尽量提供菜单式的设计,为教师的不同教学追求留出余地。
语文教学,说到底一是关注文本,一是关注人本。
关注文本关键看对文本的解读,文本解读落实到课堂层面一是看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二是恰当地问题设计,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接触文本,深入把握。
这两方面是完全可以通过合宜的“单元教学设计”达到统一的,这样,教师授课时就可以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先行者(教学设计者)对文本学习的设计进行有效整合,结合对学情的把握,化为自己的教学智慧。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学习方式层面的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落实到操作层面还需要相当的一段距离,这需要有合宜的教学内容的支撑。
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整合利用各种优势教学资源,使老师们尽快找到契入文本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研究学生,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这未尝不是一条路。
愿我们共同探索。
【学习目标】一、从分析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三个要素入手,学习鉴赏小说的方法。
* 二、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注意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重点分析《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中的环境描写。
三、熟悉每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从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的发展中全面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品味小说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同时把握不同作家的不同的语言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不同的叙述视角所带来的不同的艺术效果。
五、学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尤其要注意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从教材编写来看,二、四两个目标是本单元要重点完成的,即欣赏人物形象和品味小说语言。
第一个目标是学习小说的基本方面,三、五目标是具体的方法)【学时安排】6学时(根据高中课程方案,每个模块用时36个学时,这就需要科学安排,有所取舍,每个单元大约需用6个学时完成。
其中《林黛玉进贾府》3课时,《祝福》2课时,《十八岁出门远行》1课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活动内容】了解《红楼梦》全书及《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初步感知文本。
【活动过程】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进行预习,预习除了常规的疏通字词外,应提出要求,因《红楼梦》系古白话小说,可提出这样的预习要求:用三四百字口述全文大意,叙述时需交代清楚人、事、地、时、物,注意叙述的视角(第三人称视角)。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预习充分,与文本对话和师生对话才成为可能。
但预习要注意提出要求,除了疏通字词方面的常规要求外,应根据不同文本的情况提出具体要求。
口述大意一方面有助于对小说的整体把握,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语言表达训练。
)一、导入世界上没有哪一本书会像《红楼梦》这样受到无数人的喜爱,世界上也没有哪一门学问会像“红学”这样独一无二,世界上更没有仅仅因一本书、一门学问就产生出天文数字的经济链。
清代乾嘉以后就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草珠一串·京都竹枝词》)的说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
简介曹雪芹及《红楼梦》。
(可提前印发资料,也可通过课件展示说明,重点介绍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也可指定某一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二、指定同学将课文朗读一遍(可指定一排),有读错的,则分别从形、音、义三方面予以订正。
重点留意字词(略)。
三、听取预习报告。
听取完学生报告后,老师可经过订正、讨论提供完整的口述作参考,这需要教师提前将口述稿字斟句酌地做好。
以下提供完整的口述稿(略)。
四、预设问题,深入文本学习活动:按照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说说贾府的特点,并介绍贾府的主要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可分解为以下两个问题来完成:1.未进贾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文章是怎样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的?或: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在课本上划分层次,完成后同桌交流。
请学生回答。
)(答案略)2.默读第二部分,思考: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学生独立完成)(答案略)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勾画出《林黛玉进贾府》中你认为描写人物肖像和语言最准确生动的语段,反复诵读体味,从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加以评述,看看通过这些语言反映了人物的什么身份和性格。
第二、三学时【活动内容】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特点;通过揣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活动过程】一、提出活动要求问题设计:课文描写人物非常巧妙、精彩,写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并用。
详写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个主要人物。
请找出集中描写这三个人物的段落,反复阅读,思考一下:他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这三个主要人物?(任选一个人物,可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向全班展示)二、分析人物性格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性格:1.作者在描写王熙凤时,不惜浓墨重彩,淋漓地铺陈王熙凤的装束衣饰,用意何在?2.对于同一个问题,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回答宝玉“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为什么黛玉要改变口吻呢?3.宝玉听到黛玉无玉时,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摔玉,体会这一细节,分析宝玉的“痴狂病”是什么“病”?4.《红楼梦》是小说,但在叙事描写中大量穿插诗词。
节选部分用《西江月》二词来写贾宝玉,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经过师生共同探究,可形成如下板书或课件:1.多愁善感林黛玉:(1)众人眼中的黛玉——超尘拔俗的气质,娇弱多病的体质(2)熙凤眼中的黛玉——不同寻常的标致(3)宝玉眼中的黛玉——脱俗飘逸、清爽灵淑2.精明泼辣王熙凤:(1)写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2)绘肖像——浓墨重彩,雍容华贵(3)见黛玉——极尽奉承(4)回王夫人——精明机变3.潇洒多情贾宝玉:(1)出场前的他人介绍——惫懒懵懂、顽劣疯傻(2)宝黛相会时的肖像描写——眉清目秀、英俊潇洒、任性率真(3)《西江月》词对于宝玉的刻画——独立不羁、张扬个性三、展示对小说中人物语言的述评展示要求:1.要求根据预习,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或某句话来述评。
讲述时讲的虽是个别例子,但仍要讲得有头有尾,成为完整整体。
如:我认为王熙凤“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语言最能表现王熙凤的性格。
这段话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表明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是《红楼梦》中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2.可以边述边评,也可以述完了再评,但不可只述不评或只评不述。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言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实践才能养成。
”该项活动通过提出述评的语言规范方面的要求,既是对小说人物性格的鉴赏,又是一种语言训练)3.学生展示交流所找的例子,要结合文本,教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提供了几个例子,教师可以再提供几个,学生讲不到时教师可预作补充。
三、经过评说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梳理出一段文字,避免说成一般的答案,可用略带演讲的口气说明。
(略)四、布置作业1.有条件的话,课外读一读《红楼梦》全书2.学习用“批注式读书法”对节选部分的两个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进行评注,鉴赏曹雪芹运用语言塑造人物的高超技艺,从而获得艺术审美享受。
示例: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从外貌描写方面)点评:气质超凡脱俗,美貌多情,体弱多病,活脱脱一个风流俊逸的美貌仙子。
方法提示:要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
附:学生有关王熙凤的批注示例(略)(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设计中“批注式读书法”的运用,可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第四学时【活动内容】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讲述《祝福》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鲁四老爷、四婶、柳妈等人的角度叙述“我眼中的祥林嫂”或从祥林嫂的角度进行自述;【活动过程】一、导入:读过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悔,也读过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忧愤。
今天我们将再次随着鲁迅的文字,回到20世纪初阴冷灰暗的鲁镇,去关注一个平常的农家女子祥林嫂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