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_5
初中历史创新设计教案

初中历史创新设计教案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明中的创新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古代文明中的创新成果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何将创新应用到现代社会。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2. 视频资源:介绍古代文明的创新成果3. 案例分析资料:分析古代文明中的创新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视频资源或图片展示古代文明中的一些创新成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古代文明中的创新成果,如农业、手工业、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2. 分析这些创新成果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发案例分析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文明中的一个具体创新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汇报分析结果,并与全班分享讨论。
四、思维拓展(10分钟)1. 班级讨论如何将古代文明中的创新成果应用到现代社会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五、小结(5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古代文明中的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创新思维。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总结古代文明中的创新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文章,并思考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解决现代社会问题。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分析案例和思维拓展环节的参与程度。
2. 书面作业评价:学生撰写的总结文章内容和观点的逻辑性和深度。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的根 源 ; 如讲 王安石变法 时 , 我采取讨论 的方式 , 先让研究北 宋的
新课程改革 , 机遇 与挑 战并存 , 教师要吃透精神 , 抓好落实。 同
历史状况 , 然后提出这样 一个问题 : 王安石 的一 系列改革措施 有什 时面对各地 中考导 向的变化 , 文科综合考试 的要求 , 怎样在课本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强大功能 , 一个 鼠标立马将历史与现实对接 , 让 学生置身历史环 境, 身临其境 。 其次 , 历史学科包罗万象 , 贯穿古今 , 纵横交织 , 在 内
历史归根到底是人 的历史 。 在传统 教学 中 , 学生总是被置于历 容上是对人类过去 的集大成的总结 , 涵盖 了人类生活各个方 面 , 在 史之外, 再感人的历史也不过将 自己作为一个看客 , 一个旁观者—— 结构上 是错综复杂 , 时 空交 错。多媒体技术 对信息 的快捷处 理功 这是历史教学 的误 区。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学生创造特定 的历 史空 能, 恰恰 满足 了在一定 单位一 定时 间融合历 史资料 , 链接历史 事 间, “ 观史如身在其 中” 。在还原的历史 情境中与古人 对话 , 体验人 件, 串联相关信 息的需要 , 从而让历史 教学变得简捷 、 快速 、 灵便 、 物心灵 , 思考历史真伪 , 解析历史 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进而发展 “ 言 实用 。而古今 中外每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实物 、 图片 、 历史遗址等通 之有 据 , 论 者符实” 的科学态度 以及 “ 理解偏见 、 容纳悖论 ” 的人文 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 , 根本不是课本教材可 以解决 的, 更不是一块 精神 。比如商鞅变法 , 我让学 生综 合分 析各 国情 况 , 讨论秦 国盛衰 黑板能做到 的。
新 课 程 N E W C UR R I C U L U M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系列网络课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系列网络课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系列网络课程第一章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引言问一问自己:应对新课程我准备好了吗?曾经有一位专家称,今天70%的教师离开教学参考书就不能教学。
一位资深老教师也坦言:如果离开了教学参考书,至少有80%的教师写不好教案,上不好课;离开了课堂同步练习之类,至少有85%的教师出不好练习题;离开了标准化练习题,至少有90%的教师命不好考试题;要是离开了统编教材,至少有95%的教师不知道怎样给学生上课。
问一问自己:我是这样的老师吗?面对新课程我准备好了吗……假如你不幸被列在了上述教师的行列中,或者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底气不足,请不要惊慌,也不要气馁,我们为你准备了一套方案,那就是历史教学问题的设计。
我们坚信,只要你读懂教学设计的方案,并能够联系实际不断地实践和创新,你不但能够掌握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应有的教学本领,而且你的教学理念将与新课程同步,也许你会为你不断变化成长着的新的教学生命而惊喜。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相关理论和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它先从“教什么”入手,对学习者、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然后从“怎么教”入手,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选用恰当的媒体,对教学绩效做出评价,以确保教学和学习获得成功。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念运用于实践的起点,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桥梁。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教学设计,都包含有五个基本要素: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
对象、目标、过程、策略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任务的分析在教学设计前,对教学活动的各要素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学习者任务及其起点能力的分析以及教学内容的分析,是教学设计取得成功的前提。
只有弄清“学习的任务是什么”、“学习者的情况怎么样”和“学习什么内容”等问题,才有可能设计出“怎样学习”和“怎样教学”的理想方案。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设计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设计理念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设计理念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设计理念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设计理念。
二、确立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了解国家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查阅历史资料、甄别历史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三、遵循教学原则1.科学性原则:确保教学内容准确、系统,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体现历史教学的科学性。
2.启发性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
3.实践性原则: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4.情感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产生共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创新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比较教学法: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事物之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4.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优化课程内容1.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合理安排课程进度,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2.增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融入乡土历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注重历史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六、实施课程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篇一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新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以期为历史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人物的评述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三、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理念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和关爱他人。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和人物,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和亲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多元文化理念多元文化理念是指在历史教学中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不同观点的存在。
历史是多姿多彩的,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历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不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不同解读和评价,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需要与时俱进,注重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针对这一需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巧: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历史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审视案例,让他们分析案例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
同时,案例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例如,通过提供一些历史资料和文献,让学生自行寻找答案、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想。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
在历史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一个历史问题或主题,并就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彼此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教学:新时代的学生生活在数字化、多媒体的环境中,他们习惯于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获取信息。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来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例如,可以使用历史图片、地图、音频剪辑等来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5.手工制作和展示:手工制作和展示活动是一种让学生参与创作的教学技巧。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例如制作历史模型、地图、时间轴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关系。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将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成果与他人分享,增加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6.反思与总结: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反思和总结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结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初中新课程改革在我省推行几年来,作为长期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都经历着新课程理念的洗礼,新课程理念为我们描绘了非常美好的教育前景。
但在践行课改的过程中,许多历史教师一度产生了一些困惑: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究竟应该如何具体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做什么?学生该做什么?是不是说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随心所欲地去发挥?教师和学生应该怎样进行准确的定位?本人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明确自身定位(一)正确领会新课程,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和“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因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而教学过程更准确的应该理解为是建立在同一个平台上的沟通与协作,而不是过去教学环境下的上下关系。
初中历史新教材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三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后“阅读与思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栏目,把充分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倡导让学生自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增设综合探究课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在历史学习中,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体现在课堂教学理念中,我们就必须从“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养成,这就要求教师用“心”施教,不能仅满足于原有的学科专业知识,还需尽快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史学理论、及相关学科理论的综合修养,并不断完善以历史专业知识为主体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以适应新课程要求。
(二)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自觉调整教学行为,实现角色的转换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是编剧、导演、主演集于一身,学生在课堂上充当的是“群众演员”,老师用一支粉笔,一张嘴操纵着整个教学过程。
创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创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历史学科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使学生了解历史的演变和变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整合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创新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故事叙述能力。
2. 通过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历史文献研究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文物和遗址,增强学生的历史形象感受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讨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 问题导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手工制作:组织学生制作历史模型或其他手工制品,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实际感受能力。
四、教学活动:1. 历史故事分享:学生们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历史故事,并在班级中分享给其他同学。
分享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故事内容。
2. 历史文献研究:老师提供一份历史文献,要求学生阅读并分析文献内容。
学生们可以就文献内容提出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3. 参观历史博物馆: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观看展览和遗址,了解历史文物的价值和背后的历史故事。
五、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布置历史研究作业,要求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并完成作业,评价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3. 项目评价: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历史项目活动,对学生的项目表现进行评价。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共同研究历史问题,拓展视野,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问题导向和手工制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

新课改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课题:古代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基本特点2. 掌握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重要成就3. 能够分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教学重点:1. 古希腊的政治、文化、科技成就2. 古罗马的政治、文化、科技成就教学难点:1.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对世界的影响2. 让学生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3. 黑板和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利用幻灯片展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这两个古代文明的好奇心,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1. 古希腊文明:a. 政治:民主政治的起源b. 文化:建筑、艺术和哲学成就c. 科技:数学、天文学和医学方面的发展2. 古罗马文明:a. 政治:共和制度的建立和帝国的扩张b. 文化:古罗马的建筑、文学和法律成就c. 科技:古罗马的工程、医学和农业技术三、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并展示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四、总结:通过学生的讨论,总结出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对世界的重要影响,并强调这两个古代文明的珍贵性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五、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准备一份关于古希腊或古罗马文明的研究报告,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同时,学生也通过讨论和研究,培养了合作和研究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利用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育 层 面 比较 浓 ,而 新 的 课程 标 准 更 注 重 合 历 史 学科 的特 点 ,提 出 有 效 的 策 略 和
人 文 素 养 和 科 学精 神 的 培养 , 把 历 史 教 具 体 的评 价 手 段 , 引 导 学 生 走 向探 究 性 育 功 能 与 人 的 发 展 教 育 功 能 结 合 起 来 , 学 习过 程 ,从 而 促 进 学 生和 谐 发 展 。例
一
客 观 的认 识 , 既可 作 为 学 生 学 习前 的探
所 学 知 识 重 新 回顾 、 联 系 和 系 统 化 的 参
的 记 忆 、接 受 、模 仿 的被 动 学 习 方 式
究 学 习 的指 南 ,又 可 作 为 学 生 学 完 后 对 为探 究 式 学 习 方 式 ,从 而 发 展 学 生 探 索
计 。 学 习是 为 了运 用 , 能力 的 培 养 和 运 重 、 赞 赏 ,也 正 好 体 现 了这 一 点 。 用 是 检 验 学 生 学 习 效 果 的 重 要 方 式 。运 当 然 ,在 教 学 设 计 的最 后 要 预 留一
用 能 力首 先体 现 为对 各 种历 史 知识 阅 定 的 空 间 , 作 为 学 生 自学 探 索 的 反 馈 。 读 、理 解 和 通 过 多种 途 径 获 取 并 处 理 历 由于 学 生 层 次 不 同 , 思 维方 式 有 较 大 差
( )依 据 新课程 标准 的价值 观 目 三
高 程 度 ,逐 步 增 加 概 括 的分 量 , 这样 既 标 ,侧 重 学 生 形 成 端 正 的 情 感 态度 和 正
有 利 于教 学 评 价 , 又 能 体 现 教 师 的 主 导 确 的价 值 观 的 设 计 。 新 课程 标 准 之 前 的 作 用。 历 史 课 在 思想 教 育 目标 上 ,强 调 政 治 教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摘要:新课程理念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教学必须进行创新,以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发展要求。
本研究从教学原则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创新、创新性师生关系、创新型教师队伍等方面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新课程改革要求现代教学通过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的不断创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创新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原则历史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综合学科,因此,历史教学原则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联系性的特点。
具体包括: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替与时代发展的联系,等等。
这些联系将地理知识、政治知识、语文知识融入历史教学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分析历史。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原则也要进行创新,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和串联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创新思维。
二、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理念行动的先导,是创新的灵魂源泉。
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引和统帅。
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试教育意识浓厚,尚未完全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但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初中历史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历史素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学理念必须进行一定的创新,以适应新课改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点把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及情感,提倡“自由、协作、研究”的教学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中只注重教而忽视学。
初中历史教研主题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案例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题,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案例实施(一)课前准备1.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2. 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评价方式。
3.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6-8人,确定各组成员的分工。
(二)课堂教学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探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分别选取一个历史时期,探究该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君主制、分封制、郡县制等。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
(2)小组展示交流各小组将探究成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各时期政治制度的利弊,探讨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强调政治制度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三)课后拓展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探究报告。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围绕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利弊展开讨论。
四、案例评价1. 学生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历史素养。
2. 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3.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 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得到激发,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五、案例反思本案例通过探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历史素养和探究能力。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初中历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新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而在这一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借鉴新理念,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历史教学需要强调多元文化的价值历史学科在新课程中被重新定位为中学的必修学科之一,这表明历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重视。
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更多地强调多元文化的价值,通过课堂教学来带领学生去了解、尊重、接纳不同的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品质。
二、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历史教学在这一点上也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融入育人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与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历史教学需要注重跨学科性的整合新课程强调跨学科性的整合,历史学科也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与资源来实现知识的有机融合。
例如,可以以语文、地理等学科的内容为载体,来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
同时,历史教学可以通过注重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的介绍、突出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法来提高历史学科的生活性与实用性,增强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四、历史教学需要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新课程要求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从教学方法入手,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
历史学科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方法需要设计出来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性的原则性。
通过课堂互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在学生阅读材料和探究历史的时候发掘出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进行师生对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智慧应对。
初中历史创新实践课程教案

初中历史创新实践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历史创新实践课时安排:共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了解历史研究的定义、意义和方法。
2. 学习历史思维和创新的基本原则。
3. 进行历史研究实践活动,如文献查找、资料整理等。
学习活动:1. 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2. 学习历史研究的定义和方法(1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明白历史研究的本质和途径。
3. 培养历史思维和创新意识(20分钟):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提出创新观点。
4. 历史研究实践活动(4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主题进行研究,进行文献查找和资料整理,最后呈现研究成果。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历史研究成果和报告。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历史研究,积极参与历史社团或比赛。
2. 培养学生的历史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用文字表达历史观点和见解。
教学反思:历史创新实践课程是一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课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评估方面,教师应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历史研究成就。
历史教学创新教案范文初中

历史教学创新教案范文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过程;2. 理解工业革命对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 能够分析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工业革命的起因和过程;2. 工业革命对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2. 掌握相关历史术语和概念。
教学准备:1. 教材:教材中有关工业革命的内容;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工业革命的话题,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阐述(15分钟)1. 讲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过程;2. 分析工业革命对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讨论与理解(1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工业革命对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 学生发言:每组选派一名学生发言汇总讨论结果。
四、小组合作(15分钟)1.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小研究项目,研究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2. 学生讨论并准备小研究项目的展示内容。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依次展示小研究项目的内容;2. 教师总结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关于工业革命的问卷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过程,还能理解工业革命对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作业布置,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和掌握。
创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创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
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制定了一份全新的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兴趣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和探究兴趣。
2.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3.促进学生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引入历史故事和名人事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名人事迹,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
2.注重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2.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探究发现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展示作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历史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增强学习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手段1.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视频等,使历史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互动板书,让学生参与课堂板书的书写和完善,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参与感。
4.设置历史主题展览、作品展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展示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增强学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摘要:本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教材内容与问题情境的设计两方面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并对自身的素质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历史教学历史,不仅仅是人类逝去的足迹,还孕育着未来。
同样的,历史教学不仅能帮助人们记忆、认同和传承人类文明,同时担负着塑造新人类的历史任务。
因此,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惟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努力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下面以初二历史教材(上册)为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并使两者有机结合,以完成在新课标指引下的历史教学任务。
一、优化教材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
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将军,你该如何收复新疆。
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
又如讲西安事变时,我先从介绍张学良开始,并指出:当张将军在美国逝世后,江泽民称赞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然后我再详细叙述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其间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事变前,中国的局势是怎么样?事变后,又该如何处理蒋介石?接着,我又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假设:如果当时杀了蒋介石,中国的政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团结抗日?在学生积极讨论的过程中,我又适时补充了一些历史资料:蒋介石被扣后,中国各党各派的态度(亲日派、亲英美派、中国共产党、民主人士、张杨两位将军等)。
历史新课程教案模板初中

教案标题:初中历史新课程——《中国古代史》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史料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2. 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历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
三、课堂讲解(25分钟)1.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难点解析。
2. 通过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四、合作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探讨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历史的连续性和变迁。
二、课堂讲解(25分钟)1. 针对复习导入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
2. 通过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三、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巩固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
四、课堂小结(15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启发性。
2.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讨论的积极性。
3. 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一、案例标题:《为中国喝彩---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科:初中历史年级: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活动课(一)、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艰辛与辉煌成就进行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和政府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
(二)、教材分析:本节活动课在本单元中非常重要,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的巨变。
教学重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2、改革开放后的辉煌成就的史实。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作用(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改革开放后的一系列历史事实,身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及改革开放后成就的图片,引出为中国喝彩。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艰辛与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联系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②、通过分析归纳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三农”问题措施。
③、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出发点: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
②通过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艰辛与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
(五)、教法学法①、通过联系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②、通过分析归纳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三农”问题措施。
③、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
(六)、媒体选择:多媒体视频、图片等。
(七)、教学程序1、情景再现: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和多媒体视频、图片;设问:这首歌是为了纪念谁?取得了哪些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引出课题:为中国喝彩---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教师:出示十七届三中全会图片介绍: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 月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中心议程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3、活动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出示表格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三农”问题措施让学生合作完成: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三农”问题措施时间政策或措施人民的积极性1950-195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1953-1956年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人民积极性教师解释:以上这些措施说明社会主义国家是在探索中前进,其中“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这时的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继续探索,在1978年,成功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出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图片。
4、讲解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5、活动二:(1)、教师准备习题,学生答题:(多媒体展示)(2)、我能动动手,翻一翻:6、出示课内练习:改革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但是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分裂(苏联解体)。
⑴、说出材料中“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的史实各一例。
(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⑵请你举出中国在清政府时期也出现过改革的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⑶解答上述问题,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科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重视发展教育,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7、活动三:七嘴八舌话改革: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
请列举出一些这样的事例?(如社会、学校、家庭、家乡等)义务教育实行真正的免费教育;陈旧的校舍得到翻建和维修;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村村通工程;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等;“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社会零售商品丰富多样;等。
8、活动四:请你写一写。
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难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9、课堂总结: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把改革开放继续下去;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们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中国,我为你喝彩!中国,我为你骄傲!(八)、教学评价设计: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7、教学反馈设计。
(有些世界史的内容学生不熟悉,老师要设计低要求。
)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
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
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
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
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
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
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
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
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
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
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
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
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
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
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
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
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
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
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
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
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
讲到华盛顿创建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可以提到当今热点布什再次当选总统,但美国历史上没有连任三任的总统的贯例。
讲到《文学艺术》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鉴宝》,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可以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
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
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
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
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
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
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在从事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