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5章 教师与学生

合集下载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五章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五章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D )聘任。

A、国家教育部B、省级教委C、地市一级教育局D、县级教育局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C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 )A、教师申诉制度B、学生申诉制度C、学校事故D、法律救济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10、( B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4B、1985C、1986 D 、1987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C )A、幼儿园B、小学C、中学D、大学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 D )不是其基本原则。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 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1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A、人格培养B、学科专业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职业素养15、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C )A、学生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受法律保护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一项义务C、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D、偷看学生的私人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16、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B )A、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B、学生是以学习为主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D、学生缺乏自觉性17、由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法律保证了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具有明显的( C )A、自律意识B、维权意识C、自我意识D、服务意识18、西方最早的教师被称为( A )A、智者派B、犬儒派C、毕达哥拉斯学派D、历史学派19、教师的职业形象不包括( D )A、道德形象B、文化形象C、人格形象D、隐性形象20、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的最基本形象是( B )A、道德形象B、文化形象C、人格形象D、专业形象21、教师在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育活动的首要推动者是( C )A、受教育者B、管理者C、教育者D、教育影响22、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C )A、知识的传授者B、平等中的首席C、教学的组织者D、行为的示范者23、学生的质的规定性是( A )A、以学习为主B、具有独立人格C、学生是未成年人D、具有儿童天性24、教师的领导方式不包括( A )A、管理型B、民主型C、放任型D、专制型25、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C )A、以诚相待B、互助互惠C、民主平等D、和谐亲密26、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B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出现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学校的出现。

教育的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生产劳动中的非学校教育教育制度形式上: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学制的建立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后)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教育发展的历程(古代)古代中国:我国的学校教育形成于:夏代。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是在:西周以后。

科举制度兴起于:隋朝;1905年废除。

教育发展的历程(古代)古代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和佛教手中。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教育发展的历程(古代)古代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5.刻板性教育发展的历程(近代)近代教育的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教育的世俗化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教育发展的历程(现代,20世纪以后)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现代教育学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现代教育学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受过长期的专业训练; 专业知识是大学中的一门学科; 专业形成了垄断的专业知识系统; 有管理控制职业群体的自主权;
有制裁成员权力的专业组织;
专业人员对当事人有极高的权威;
对与其合作的群体有支配权;
专业人员对职业投入感强; 有一套制度化的道德守则; 获得社会及当事人的信任。
3.教师专业的历史进程
从兼职到专职
玛格丽特· 米德(Margaret Mead)的“三喻文化”理 论
典型的工业文明时代则是“同喻文 化”占据主导;
网络时代则表现出“前喻文化”日益凸 显的文化传递模式倾向,但后喻文化与 同喻文化并未消失,从而呈现出“三喻 文化”并存的局面。
前喻文化的凸显使教师面临着 角色的重新定位,他必须自动从 高位上走下来,由传统的讲授者 向学生获取信息的支持者和促进 者转变,其权威不再是超越性的 外在的,而成为共有的对话性的, 师生关系逐渐趋向平等。
一是对学生的教育权威 社会赋予的教育责任、教育权利、社 会地位自然构成了教师的外在权威; 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评价手 段、师生关系构成教师的内在权威。
二是对社会的知识权威
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化身。 中国的传统神龛:天、地、 君、亲、师。
㈡ 现代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的劳动性质
教师的劳动是塑造人 的劳动,即从事劳动力 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 产和社会成员再生产的 一种特殊劳动。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代教师 一、现代教师的内涵 二、现代教师角色 三、现代教师的素质 四、现代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现代学生 一、传统学生观 二、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现代师生关系 一、现代师生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师生关系的变革 三、现代师生关系的重建
本章教学要求

第五章 第三节 师生关系

第五章 第三节 师生关系

——/1211820870557.html
学生弑师事件
“即将过去的10月,对于教师职业而言夹杂着一丝悲凉。”
——某媒体语
——10月4日,山西朔州某学生将一位年仅23岁, 与其素无冤仇的郝旭东老师刺死; ——10月21日,浙江缙云31岁的女教师潘伟仙被 学生丁某掐死在家访途中; ——10月29日,中国政法大学43岁的教授程春明 被本校一学生砍死在教室里。
(二)师生间的伦理关系和心理关系
师生间的伦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组成了一个特殊的 道德活动共同体,各自承当一定的道德责任和享有一定的道义权利的相 互关系。
案例讨论
北京海淀艺校辱师事件
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相互 情感交流、情感依赖及情感发展的关系。也就是师生通过人际交往,交 流信息,互相了解和评价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它对学生的影 响不仅是直接的,而且是深刻的。
课堂讨论
新时期(中小学、高校)师生关系的 发展变化及其建构。
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1.民主平等 2.尊师爱生
3.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
第三节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二)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
复习与思考
1、谈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看法。 2、如何看待新时期的教师教育问题? 3、影响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4、结合以下材料,试分析我国教师目前的社会地位怎样,你愿意当教师吗?为 什么?
世界各国教师工资待遇情况不一,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高于“类似的或同 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一种是两者大致等同,一种是教师工资低于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 资。日本是第一种类型的突出代表,其中小学教师工资,一般高出同学历、同工龄的其他职业人员 的15%以上。例如,日本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始在中小学正式做教师,月工资为11.5万元,而同龄、 同资历的公司职员工资一般为9万多日元;10年后,中小学教师工资可达17万日元,而同工龄、同资 历的公司职员工资平均为15.8万日元。第二种类型以波兰为代表,波兰政府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 与工业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均工资相等。第三种类型以美国为代表,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低于政 府公务员,也低于其他技术人员。例如,纽约市司机年薪的起点是2万美元,而小学教师只有1.3万 美元。据密 执安州立大学统计,大学毕业生从事财会工作的年薪18 233美元,从事计算机技术工作 的人员年薪起点是24 485美元,化学工程专业是27 023美元,而当教师的只有13 353美元。同样是 学土学位的毕业生,去搞工程专业可以拿到22 369美元,可是去当中学教师只能拿15 548美元,小 学教师只有14 789美元。工作15年后的财会人员可以升到 4万美元,而中学教师只能升到2万美元。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现代教师与学生-PPT课件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现代教师与学生-PPT课件

(三)学生是完整性的人
理解
所谓“生命的整体性”,“是指人的生命是 多层次、多方面的整合体。生命有多方面、信仰的。任何 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 参与和投入,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 面的参与和投入。”
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给学生以真实生活 的教育?我们是否应该把现实生活中严酷的一面 告诉学生?譬如,我们是否应该告诉学生不作为 的忍耐与等待有时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我 们过多地强调保护学生的自尊是否会削弱学生承 受挫折的能力? 真实生活的教育并非简单地向学生提示社会的阴暗 面,而是重在帮助学生从各个侧面去认知真实的 世界,不要理想化地苛求周围的一切;认识到学 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可能差异,要为未来的人生 艰辛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尽可能多地学习回应 生活挑战的策略;等等。
赫尔巴特
学生中心论
代表人物:杜威(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人物)
主要观点:学生对自己最了解(教师不 完全了解),最好的教育、教学是由学 生自己作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
讨论
比尔· 盖茨给中学生的人生规则
比尔 · 盖茨在为美国一所中学的学生作报告时,提出了 11条被他称为学校教育没有告诉学生的人生规则: 1.生活是不公平的,试着习惯它; 2.现实世界不会顾及你的自尊,它会要求你在自我感觉 良好前实现目标; 3.你刚出中学校门时不会挣到 4万年薪,也不会是一个 使用车载电话的副总裁,直到你赢得了这两样东西时为 止; 4.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是个顽固的家伙,那就等着遇到 一个一流老师吧,你现在的老师是没有终身制的;
第二节 现代学生
一、现代学生的内涵
广 义: 泛指一切受教育的人。
狭 义: 各种教育机关受教育的人。
特狭义:学校中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教育学整理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教育学整理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一、教师的概念(导论版)从广义讲,教师是对教育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的总称;从狭义讲,教师则专指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山香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广义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

狭义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

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使之成为社会的一员。

教师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搞好教学工作,做好思想品德的工作,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

三、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2、(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四、教师职业的特点: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的角色:1、教师的一般角色:①传道者。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使命,并引导和示范学生的做人、为业和治学之道。

②授业解惑者(或知识传授者)。

教师要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解除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③榜样(或示范者)。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④管理者。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

⑤朋友。

学生希望教师把自己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并分担痛苦、分享欢乐。

注:(山香版)⑥学者和学习者。

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当代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当代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一、教师1.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1)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其职业性质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在国际劳工组织制订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教师被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中;1986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各级各类教师被列入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类别;1993年,我国颁布的《教师法》中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

教师职业是促成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是培养人、造就合格社会成员的职业。

(2)教师职业的特点①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说来,教师主要有如下的几种职业角色:a.“传道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示范者角色;d.管理者角色;e.父母与朋友角色;f研究者角色。

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决定了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

②职业训练的专业化。

教师要能成功地扮演各种职业角色并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必须接受专门的职业训练。

教师专业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a.专业意识。

使未来的教师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的动机。

b.专业态度。

使未来的教师形成正确的专业态度,即对待教育:鞠躬尽瘁、甘为人梯;对待学生:倾心相爱、诲人不倦;对待同事:精诚合作、协同施教;对待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c.专业知识。

使未来的教师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即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教育心理科学知识。

教育学第五章.ppt

教育学第五章.ppt
教育学的学科结构
• 教育的基础理论
是教育学最基础的部分,包括教育与 教育学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
等,也就是教育的内部关系。
• 教育的外部关系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教育和人的身 心发展的关系
• 教育与教育实践 教育学在实践教学中所发展的部分, 包括课程、教学、德育、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 现代课堂教学评价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方法
1、教法灵活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 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具体 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是教授方法 和学习方法的统一
指教法要与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教师的风格相适应,
灵活多样。
启发式教学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 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教学效果
• 3、怎样评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学生参与的时间和广度
二、教学内容
• 有机渗透德育
国魂教育 国运教育 国耻教育 国格教育
• 内容准确无误 • 重点难点突出 • 容量深度适宜
国状教育
教学内容准确无误
要点: • 所教内容无思想性和科学性错误 •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 科学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重点难点突出
要点 • 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能理解和掌握的材
料,教师就不用重复讲解。反之,就要精 讲、讲深、讲透。 • 对难点要找准关键、着力突破,注重实效 性。
教学技能
1、课堂驾驭能力强
指教师善于驾驭教学过程,控制教学进程,灵 活处理课堂上发生的问题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如下五个观察维度: (1) 组织能力 (2) 注意中心 (3) 教学机智 (4) 教学态度 (5) 教学境界
教学态度

小度写范文【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学教师和学生模板

小度写范文【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学教师和学生模板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学教师和学生第五章课程结构本章重点内容:本章重点是课程内容的组成和类型、中小学的课程安排及教学设计。

掌握什么是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

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型的教育影响。

它是由美国学者杰克森在1966年正式提出来的。

隐性课程在教学课程中非常重要,还应掌握它的功能、结构及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设计有如下主要特征:1、教学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系统化。

2、教学目的建立在系统环境的分析上。

3、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

4、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

5、重点是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体的选择。

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

此外,教学设计的要素及步骤也是应该注意的重点。

本章还应注意问题:中小学课程内容的组成成分、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现代课程的要素和成分等。

一、单项选择题1. 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 讲授课和练习课B 讲授课和复习课C 讲授课和实验课D 单一课和综合科2.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力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 知识B 能力C 直接经验D 间接经验3.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融合课程4.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 综合课程理论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5. 教育改革的核心()A 内容改革B 方法改革C 课程改革D 途径改革6.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A 教学计划B 教学大纲C 教育目的D 教学目标7. 教与学的知识属于()A 本体性知识B 条件性知识C 实践性知识D 文化性知识8. 编写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A 课程目标B 教学目标C 教学计划D 教学大纲9. 教材的主题部分是()A 讲授提供和讲义B 教科学和参考书C 研究型课程D 学校课程10.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 洛克B 斯宾塞C 赫尔巴赫D 杜威11.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B.社会C.实践D.现实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A.高度的政治觉悟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D.良好的人际关系4.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时期的人。

A.最迅速B.中速C.最慢速D.静止5.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6.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B.潜在性C.可塑性D.普遍性7.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问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B.前提C.条件D.基础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9.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B.向师性C.背师性D.示范性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A.必要保证B.必然结果C.必然要求D.必然趋势1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育学 教师与学生试题

教育学 教师与学生试题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一.单选题1.马克思曾说过:“即使在一定社会关系里,每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决不排斥每一个人也成为独创的画家的可能性。

”这体现了()观点。

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的独特的人C.学生是学习的主体D.学生是独特的人2.国际社会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是()A.《未成年人保护法》B.《儿童权利公约》C.《教育法》D.《学会生存》3.首次将教师作为专业的政策动议是在()体现。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教育的今天和明天》C.《教师法》D.《宪法》4.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哪部法律?()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5.()是教师最基本的角色?A.学生心灵的导师B.学习者和研究者C.知识的传授者D.班集体的领导者6.()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并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措施。

A.师范教育B.在职培训C.自我教育D.新教师的入职辅导7.()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基本要求。

A.民主平等B.尊师爱生C.心理相容D.教学相长8.学生工作的质和量都很高属于()。

A.专制性B.民主型C.放任型D.权威型9.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技术知识C.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D.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10.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 影响师生关系。

A直接B.间接C.连续D.一直11.在教师职业发展的职业化阶段,随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演变,出现了( )同时也就出现了独立的教师行业。

A.官学B.私学C.书院D.社学12.教师不得对学生关“禁闭”,是由于学生拥有()A.人格尊严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1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首要途径是()A.家访B.校外活动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14.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要求教师要具有( )。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1.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教育是在一定神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首先教育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尤其明确的目的。

其次,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耦合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是互为前提,密不可分的,片面的强调个体社会化,就会出现机械的“灌输”,而无视社会的一般要求,就会导致个体自身的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的学习不是教育。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动”或“加速”的作用。

“抚养”,“养育”行为都不能成为“教育”。

最后,这个定义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2.*教育的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教育的三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所以,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3.当前教育学研究中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4.*信息社会的教育表现的主要特征: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第三,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其实都非常明显。

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表现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增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6.教育学的价值:反思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二章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张乐天《教育学》第二版第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

张乐天《教育学》第二版第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

(三) 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业人员相互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
(四) 个人反思
教师自我反思包括:教育事件反思、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风格反思、心智模式反思。
(四) 教育教学交往能力:包括教师理解他人的能力、沟 通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五) 教育教学机智:即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 能力。 (六) 反思评价的能力: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状况正确评 价的能力。 (七)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即教师对学生、对教育教学实 践和理论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
三、专业情意的发展
(一) 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 作者的向往和追求 (二) 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 评价的情感体验 (三) 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 征。 (四) 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从事教育 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四、自我实现
(一) 教师是成功的自我认识者 教师必须先清楚、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不断的努力、 改进,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二) 教师是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教师研究和设计自我,主要包括研究自身发展起点、成 长环境、资源利用、目标设定、路径选择、成长评价等 , 借此对自我发展形成较为明晰的认识并注入持续的动力。
第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社会义务
教师的社会义务主要体现在: 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和 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教师的文化传承作用,一方面是通过在课堂内教授经其 选择和整合的学科文化知识以将人类文化中的精华传承给 下一代 , 另一方面是在课堂内外以其独有的生活体验、知 识阅历所形成的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情感和态度感染 学生。

《教育学》第五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第五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第五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1、个别教师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属于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2、个别教师随意宣扬学生的生理缺陷,属于侵犯学生的(隐私权)3、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4、学生的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权利是(人身权)。

5、我国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和初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中小学生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

7、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索,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8、(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9、“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句话是哪位教育家的名言(苏霍姆林斯基)。

10、教师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11、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2、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13、《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儿童是(社会权利主体,具有独立法律地位)。

14、下列不是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是(服务者角色)。

15、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16、(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

17、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包括(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多选题1、学生本质属性是(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具有主体性的教育对象。

)2、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他具有主体性,包括(独立性;选择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调控性)。

3、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学生享有的权利包括(受教育权;人身权)。

4、根据我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生享有的权利是(参加教育教学权、获得经济资助权、获得学业证书权;申诉起诉权;法定其他权)。

教育学第五章师生关系

教育学第五章师生关系
师生互动——理想主义观点
第二节 师生关系的内容
师生关系是主客体关系、主体间关系--哲学; 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教育学; 师生关系是认知、情感、个性相互作用的关系--心理学 师生关系是存在文化传播、交流、共享和更新的关系--
文化学; 师生关系是一种角色关系、互动关系--社会学; 师生关系是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关系--管理学
思考与练习
师生关系概述
概念:
广义:指社会上个体之间相师相学的关系。 狭义:特指在学校教育机构中才存的,通过各种教
育活动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 作用: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
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代际 关系、道德关系及组织角色关系等。 2、在教育过程中具体表现
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1、师生间的心理关系的定义:是指教师和学生为 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主要包 括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
2、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特点及表 现
补充: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四)网络信息时代:师生平等、互为主体
教育教学的网络化彻底改变了知识资源的垄断性占有和使 用状态
师生关系的研究视角
教师中心——传统主义观点 1、这种视角是以德国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主义教育 思想为依据的。 2、传统主义教育思想师生关系的观点 3、“教师中心论”的优缺点
学生中心——现代主义观点 1、这种视角是根据美国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提出的 2、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师生关系的观点 3、“学生中心论”的优缺点
师生关 系的内 容

教育学原理-教师与学生精选课件PPT

教育学原理-教师与学生精选课件PPT
❖教师职业需要创造性。
2021/3/2
9
第一节 教 师
二、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
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标准化 教师教育专业化 教师管理制度化 教师专业团体形成
专业理想的建立 专业知识的拓展 专业能力的发展 专业自我的形成
2021/3/2
10
2021/3/2
15
第一节 教 师
2. 教师专业发展一般阶段(基于胜任的视角)
❖适应阶段:“立住脚” ❖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站稳脚” ❖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站好脚” ❖“徘徊阶段”:“上下求索” ❖教师“成名”阶段:“游刃有余” ❖教师“成家”阶段:“大放异彩”
2021/3/2
16
第一节 教 师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关注的重心图
2021/3/2
11
第一节 教 师
(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社会职业人的专业成
长过程。它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为教师专业发展提 供全程支持,是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 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提升和创新的过程。
2021/3/2
12
❖写教后记:记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教学机智、学生 问题、学生见解、学习心得
2021/3/2
19
第一节 教 师
做学习型教师
❖从文献资料学习 ❖从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学习 ❖向身边的同行学习 ❖向自己的学生学习 ❖向自己学习(注意从历史经验中学习)
教师在三个世界学习:
❖经验世界:在做中学习 ❖语言文字世界:向书本学习 ❖虚拟现实世界:进行数字化学习
(教师与同行的对话)
(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高等教育学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

高等教育学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
1、高校师生间的认知关系 2、高校师生间的情感关系 高校师生的情感关系具有社会性、普遍性、稳
定性等特点。
(四)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
从教学的角度看,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 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可是学校也是社 会,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 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 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 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 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这种道 德关系的维系和巩固需要靠双方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的道德观、信念观、情感、意志 行为起着决定作用,高校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 教学水平作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 会作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
1.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表现出高度的独立自主性,能依据自己掌握 的标准,运用比较的方法对自己做出评价,形成自己的看法,而 不完全为外界议论所左右。
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 言行。并能经常在没有外部要求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 析、自我监督与控制,从而促使个体更快地发展。
3.大学生意志的坚韧性虽有很大发展,但仍然是一个很大的薄弱 点。大学生在意志行动中非常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在复 杂困难的情况下不能长久地坚持自己的意志行动,时常放弃目标, 改变决定,表现出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现象。
(四)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我的认识、态度及控制,它是在主体与周围 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发展起来的,也是社会的产物。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教师专业化 二、简答题 高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高校教师基本修养有哪些? 三、论述题 试述如何在高校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试述高校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特殊性。

教育学原理 答案

教育学原理 答案

《教育学原理》复习指南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教育学二、填空题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揭示_______________的一门科学。

2.教育问题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3.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_____________ 和。

4.教育学的基本任务在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5.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_____ 。

6.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__ __ 、 _______ 和 ____ 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2.______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著作。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3.1623年______________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A.柏拉图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培根4.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5.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6.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7.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8.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A.柏拉图的《理想国》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四、辨析题1.《学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

在诸种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其基本的要素。

要研究教育系统,要研究教育系统中人的活动,首先必须研究教师和学生,研究师生之间的关系。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职业。

1986年6月21日,我国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将所有职业分为8个大类、63个中类和303个小类,其中,教师被列人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大类。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是在学习人类经验、消化、吸收人类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人类早期社会教化的主要承担是部落、氏族首领和经验丰富的长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专门以教化年轻一代成为合格成员为已任的劳动集团——教师。

他们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社会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心理素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不同职业的性质,使不同职业的人员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同时扮演许多角色,但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

而教师这一职业却具有多种角色特点。

一般说来,教师职业角色有:1.“传道者”角色。

教师具有传授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进入现代社会后,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学校、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且用这种观念引导年轻一代。

2.授业解惑者角色。

我国唐代的韩愈在《师说》里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便利于年轻一代学习掌握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人类几百年、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

在他们遇到困惑时,启发他们的智慧,帮助他们解除困惑。

3.管理者角色。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者,还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

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与评价。

4.示范者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夸美纽斯曾很好地揭示了这种角色特点,他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5.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教师往往被学生视为自己的父母与朋友。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倾向于把教师看作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类似于对父母的态度。

高年级的学生则往往视教师为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同时又希望教师是分担自己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的朋友。

6.研究者角色。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

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态度与方式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发现新的特点和问题,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并且有所创新。

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一个国家对教师职业往往都有一些明确的规定,比如对学历的要求,要求具备教师资格证书等。

但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了教师职业条件,能否履行教师的角色,根本还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

1.我们说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首先是说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学科专业素养。

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有人认为教师只要熟悉自己所教的内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有高深的学问。

这是一种肤浅的看法。

对于教师来说,对所教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能够把所教的内容放在更为深广的学术背景上,这样才能全面理解所教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取其左右逢其源。

另一方面,科学知识的发展很快的,几年前是“高深”的知识,几年后已经是平常的知识了。

比如方程的概念已经从中学移到了小学,微积分的概念已经从大学移到了中学;电脑的知识在若干年前还是很高深的知识,可现在已经是娃娃应该具备的知识了。

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性、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

重视科研的教师,才能不停留于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灌注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比如一名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分析文章的成败得失,如果自己没有一定的创作性活动,没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就很难分析得入木三分,切中要害。

教师的科研以教育科研为主,并与自己的教育实践改进密切相关。

2.我们说教师一种专门性职业,还指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

教育事业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它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可以推进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发展。

一名教师能不能自觉地使教育活动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需要,与他有没有教育理论的素养、能否理解教育的本质、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艺术有很大的关系。

并不是有较多知识的人都能成为合格教师的。

首先,我们需要对教育的功能有全面的认识。

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即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于和促进人自身发展。

社会发展的需要包括多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通过教育培养的人才才能得以实现。

过分强调了教育某一方面的功能,而忽视了教育的其他功能,实际上是削弱了教育的功能,甚至是歪曲了教育的功能。

比如“文化大革命”期间,把教育看成是政治的工具,导致了整个教育活动的偏颇,给社会发展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现在,政府提出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依靠教育”。

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经济建设,也包括政治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这样的提法就比较全面了。

教师作为方针的实践者,对此不能没有清晰的了解。

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人的发展首先是多方面的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既有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的发展,也有知识水平、心智能力的发展;既有精神素质的发展,也有身体素质的发展。

为了某种单一的目标,而忽视甚至抑制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显然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人和多方面的发展固然是重要的和基本的,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富有特点的个性的发展。

个人的本质意义是体现在他的与众不同的个别性之中。

能不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是区别一名普通的教师和优秀的教师的真正标志。

学校应该成为促进每个学生的特点、优势更加明显的场所,而不是把不同的人变成相同的人的场所。

我们讲学生的发展,不仅指学生现在当下的发展,更是指学生未来的、终身的发展,是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接受挑战并改造环境的能力的发展,这就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深刻的了解,对所教学科的学科逻辑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求能将这两者完美地统一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之中,要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成为只是更好地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3.我们说教师一种专门性职业,再次是指教师需要有一些与教师职业相关的特殊要求。

比如较强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

没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师的语言首先是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是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再高一步的要求是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

教师不仅要善于独白,还需要掌握对话的艺术。

教师在对话的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谈话作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在对话中,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二节学生学生虽然是教育过程和教学过程的基本的要素之一,但我们以往的教育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却很不够。

虽然我们强调教师应该吃透两头,即充分理解教材和充分认识学生,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师的工作中,前一点往往比较重视,后一点却重视得很不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

学生时代,从入小学到中学毕业,是一个人一生中生理上和心理上发展都非常迅速的时期,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的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在这一段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能否得到满足,能否得到积极、良好的教育,对于他们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能否成为现实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条件。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发展的早期,更多的是受自然属性的制约。

进入学校发后,社会性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制约作用则逐渐加大。

推动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完成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发生的。

在活动中,个体不断作用于客观现实,日益深入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关系,形成一定的发展水平。

客观现实也不断作用于个体,对个体提出新的要求。

这些要求反映在个体的头脑中,转变为个体的需要。

而需要的满足,同样需要通过个体自身的活动即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

因此,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

客观环境的刺激,诸如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要求、学校各方面的生活,能否引起学生的精神需要,并对这些需要作出积极的反应产生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能否产生积极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结果,与教师、学校如何安排、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有极大的关系。

2.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

学生的发展性与学生的不成熟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因为不成熟,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正因为学生的不成熟性,学校和教师才大有可为。

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具体教育场景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