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荒漠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学生完成作业,通过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通过讨论和实践,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荒漠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在掌握荒漠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现状为背景,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荒漠化问题的现实意义。
2.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掌握荒漠化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2.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现状,分析荒漠化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学习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能够分析评价不同防治措施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4.能够运用所学的荒漠化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关注。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环境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
4.通过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针对这一知识点,本节课将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分析实例的过程中,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请你们小组分析荒漠化实例,探讨防治措施”;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强调荒漠化问题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环保;
3.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保护自然的价值观。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本节课将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分享心得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荒漠化实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让学生直观感受荒漠化对生态环境、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2.创设生活情境,如模拟荒漠化环境下的生产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荒漠化带来的不便,引发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荒漠化防治的小论文,深入分析荒漠化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并评价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的作业紧贴实际,让学生调查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了解荒漠化现象,并提出防治措施。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片美丽的地方会出现荒漠化现象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学生分享自己对荒漠化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荒漠化的概念,为后续讲授新知做铺垫。
(二)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荒漠化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过度开发、乱砍滥伐等,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2.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优点,提高自身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教师设计评价量表,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荒漠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的美景,如大漠孤烟、黄河落日等,引起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分析荒漠化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教师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任务,如让学生设计一份荒漠化防治方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共1课时)
4.掌握地图阅读、地理数据分析和地理图表绘制等基本技能,能运用这些技能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展示荒漠化的现状、防治措施及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b.请列举三种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并分析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c.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可以为防治荒漠化做些什么?
2.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防治荒漠化的成功案例,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案例背景、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及启示。要求:图文并茂,字数600字左右。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要求:提交一份分析报告,字数800字左右,内容包括:GIS软件操作步骤、数据分析、防治建议。
4.阐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荒漠化研究中的应用,为学生后续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b.荒漠化对当地环境、社会经济有哪些影响?
c.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优缺点是什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荒漠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荒漠化吗?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的概念及影响。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荒漠化的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必修三高二:2.1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高二:2.1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的情况,需要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在课程结束前,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影响和防治措施。
2.强调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生态环境建设,为家乡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深入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展示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荒漠化带来的环境破坏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荒漠化吗?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的概念和危害。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荒漠化防治的了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系统地讲授以下内容: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的情感,激发他们为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本章节以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例,旨在让学生掌握荒漠化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四)课堂练习
设计以下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1.让学生运用GIS软件,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运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荒漠化吗?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现状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荒漠化的严重性,引发学生对荒漠化防治的关注。
5.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中国荒漠化治理的实践与探索》等与荒漠化防治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拓宽知识视野。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书面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论述清晰,查阅资料时注意引用和注明出处。
3.实践作业要求真实参与,注重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观察作业要注重细节,善于发现,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提出至少三条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4.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可提出质疑或补充,形成互动交流。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1.学生在知识背景上的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已有知识,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荒漠化问题。
2.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提高。
3.学生在兴趣和动机上的差异,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4.学生在合作交流能力上的差异,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4.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结合GIS等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自参与荒漠化防治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通过学习荒漠化防治的实例,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为保护家乡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3.学生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观念的理解有待提高,教学中需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4.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较强,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存在差异,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掌握荒漠化防治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堂练习题,尤其是分析题和讨论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2.撰写小论文:结合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案例,撰写一篇关于荒漠化防治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6.创意设计:设计一项针对荒漠化防治的公益活动,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具体方案等,要求具有可行性。
7.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共同探讨荒漠化防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本次作业,按时完成,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以期提高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4.实践操作:运用GIS等技术手段,分析荒漠化发展趋势,让学生亲自参与荒漠化防治的实践。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的方法与途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GIS等地理信息技术,分析荒漠化发展的原因、趋势和影响,提高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问题意识。
3.创设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4.开展GIS技术培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GIS分析荒漠化的方法。
5.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荒漠化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6.结合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荒漠化是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2.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治荒漠化。
3.荒漠化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荒漠化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荒漠化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荒漠化给我国西北地区带来了哪些影响?
2.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在现实中是如何应用的?
3.你认为还有哪些有效的荒漠化防治方法?为什么?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分析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存在的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了解人们在荒漠化的预防和治理的过程中采取主要措施。

学生学习中要知道联系该地区的特征、当地人类活动清楚该地区自然灾害的防治的经验和措施。

本课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简单易懂,在授课中部分内容可以由学生进行部分讲解,在课前准备指导中和具体授课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并对教师职业进行初步实践。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活动为教学主要线索,学习汇总中要读图、看好地图、看图,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获取知识,共同理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地理现象事物之间的存在联系,建立起来科学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某一区域在资源开发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合理开发导致的危害及对应的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举例子分析联系实际,注重总结方法并掌握好一个区域内环境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平衡关系,总结中联系好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前准备】教学进行多阶段的内容分解,并将学生按照规定的内容分解情况进行分组。

教师给出不同的方向学生按组进行备课。

教师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随时跟踪指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利用图片,通过教师的亲身经历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荒漠化的概念与分布1、荒漠化的概念学生:(展示对比图片)正如刚才老师所说的,荒漠化看上去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他已经切实的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原来的操场就是明显的荒漠化景观。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要想实现荒漠化的防治,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荒漠化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荒漠化。

板书:荒漠化的概念、分布及其成因学生:请同学们观看教材,然后去好好理解内容,运用一些词语来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多媒体图片展示: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原因、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沙漠化过程)其他小组学生找代表进行发言,老师和学生对发言内容进行点评: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实质——土地退化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再加上人类活动共同导致表现——土地的沙漠化、次生的盐渍化和石质的荒漠化学生:请大家来仔细观看世界的荒漠化图,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全球四大沙尘暴常发区,它们分别是:澳大利亚西部地区、北美洲的美国、中亚地区以及包括中部非洲和西亚的伊朗伊拉克一带在内的中东地区。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一、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原本有植被的草原、森林或半沙漠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植被被破坏、土地被侵蚀,形成了裸露的沙漠化地带。

二、为什么会产生荒漠化荒漠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自然因素:干旱、风蚀等自然灾害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人为活动: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从而加剧了荒漠化的程度。

三、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情况我国西北地区有大量的草原、森林和半沙漠地区,但由于人类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

在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沙漠化:沙漠化区域面积逐年扩大,一些土地因为严重沙漠化,已经无法种植农作物。

2.风蚀:高速公路、铁路和建筑物等人类活动对草原和森林的破坏,导致风蚀现象越来越严重。

3.草原退化:过度放牧和采伐和垦殖导致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草原退化程度加剧。

四、如何防治荒漠化为了防止荒漠化的扩大和加剧,我们需要采取以下行动:1.加强生态环保: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对国家重点保护地区加强保护。

2.限制开发活动:限制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人类活动,保护生态环境。

3.实施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含水量,防止土地侵蚀。

4.加强水利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可以有效提高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

五、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治措施我国政府对荒漠化问题的防治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了以下防治措施:1.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政府为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速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可以有效提高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减缓荒漠化问题。

2.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是我国为减缓荒漠化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大规模植树造林、禁牧、少草、荒草还草等,以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荒漠化防治案例,让学生从中总结经验;
(5)GIS软件操作:引导学生运用GIS软件分析荒漠化相关数据,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4.作业与评价: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为例,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荒漠化问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然而,他们对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提高。
4.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空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从不同角度认识荒漠化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组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情感态度。
2.增强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认识,激发学生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意愿。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关爱,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2.增强学生对国家荒漠化防治政策的认同,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面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的决心。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内容: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荒漠化概念、成因、影响的掌握程度;
-填空题:考查学生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理解;
-问答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学生完成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讲业量适中,确保学生能在课后充分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互相讨论,提高作业质量。
3.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
4.对于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和积极态度,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利用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荒漠化问题。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的决心。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
2.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及影响:讲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分析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介绍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沙化土地治理与生态恢复工程”为例,讲解我国政府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3.通过讲解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通过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化土地治理与生态恢复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荒漠化对环境、经济、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如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2.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通过对荒漠化防治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反思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鼓励学生发现不足、不断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荒漠化防治的文章,可以是案例分析、心得体会或建议献策。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关注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给予反馈意见。
五、案例亮点
1.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本案例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治理为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荒漠化防治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共同完成案例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荒漠化防治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荒漠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内容紧密结合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荒漠化防治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原因和危害,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方法。
2.能够分析荒漠化问题的成因,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五、案例亮点
1.现实意义:本节课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为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讲解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关爱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节课不仅传授了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知识,还设计了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各小组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地理教案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4.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教材分析】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4. 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

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 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

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本章我们分别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利用为典型案例,探讨在不同的区域如何进行不同的生态环境建设。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四)反思与评价
1.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开展荒漠化防治知识竞赛,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我开展荒漠化防治知识竞赛,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我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为实例,让学生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实践经验。
3.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设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荒漠化防治的知识。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此外,我还布置了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如“讨论荒漠化防治的有效措施”,让学生在讨论中锻炼思维,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设计讨论任务,如“讨论荒漠化防治的有效措施”,让学生在讨论中锻炼思维,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我引导学生关注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3.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方法,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水资源合理利用等,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图像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分布及影响,理解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基本情况。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分析荒漠化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荒漠化防治的有效途径。
-通过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展示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对防治措施的认识。
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荒漠化地区的自然环境,了解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者、科普宣传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
6.加强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询问学生对荒漠化的了解,如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影响等,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

(完整word版)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完整word版)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章是在第一章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为此,教材就当今世界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

本节《荒漠化的防治》是人教版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的第一个案例,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通过图表、资料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发生的原因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主要探讨三大问题: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产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

本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如下: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所了解,学习兴趣较大,但学生容易混淆荒漠与荒漠化、沙漠与沙漠化的概念.学生缺少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适当展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荒漠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因此给学生的分析造成一定的困难。

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学习难度适中。

三、设计思想荒漠化概念形成自然因素干旱气候异常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为因素1、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作为讨论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以其他案例作为拓展案例,意在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案例所习得的方法与知识进行迁移运用。

人教版必修3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必修3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1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观看视频等方式,搜集荒漠化的相关资料,了解荒漠化的基本知识。
2.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荒漠化地区进行监测和评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荒漠化防治工作的艰辛和成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和勇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对荒漠化防治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5.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态伦理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事实为导入,通过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荒漠化的严峻形势,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创设真实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荒漠化防治工作的艰辛和成果,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3.设计一些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深入理解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荒漠化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我还将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荒漠化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荒漠化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荒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因此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阐述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的地理背景和人地作用的特点,从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分析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措施。

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教材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接着介绍西北地区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最后根据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指出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按照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讲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荒漠化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第二课时主要了解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本节教学设计是第二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荒漠化的发展及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

三、设计思想
1.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有效运用讨论法、探究法、调查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

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具体实际,围绕主要矛盾,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2.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质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中学地理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提高全面素质。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分析案例,并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以及人类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西北地区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荒漠化发展的作用,并列表加以归纳。

以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为例,介绍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难点: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掌握一个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六、教学过程设计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原则。

[学生归纳]
(一)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二)防治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三)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图2.14植物固沙)
[延伸]荒漠地区优良的固沙植物主要有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

[过渡]大家都知道了荒漠化的危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防止荒漠化的蔓延?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形成荒漠化最主要的原因。

防治荒漠化首先要改变人类的不合理的行为,我们应该改变哪些不合理的行为?
(四)治理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
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信
息获取能力
和归纳总结
的能力。

由教师创设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对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荒漠化
在全球的分布和防治措施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我们只有从小事做起,保护自然环境,才能实现
可持续发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具体主要环节和程
序如下。

课后
学生调查三
明水土流失
概况,通过报
刊、网络等资
料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综合处理措施。

培养学生掌握一个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防治核心
(二)防治内容
(三)防治原则
(四)治理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五)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
1.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2.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3.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和荒漠化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