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

第一讲大气的受热过程理清大气的受热过程由图忆知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

2.能量来源(1)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A(填字母)。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B(填字母)。

3.大气的受热过程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地理意义环节1:“太阳暖大地”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A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环节2:“大地暖大气”地面被加热,并以B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气增温→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环节3:“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C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4.大气的两大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红外线。

②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与云层厚度有关。

③散射作用:波长越短的可见光越容易被散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同时大气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指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特别提醒]大气逆辐射并非只有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强。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2时左右,并不是在晚上。

题组练通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 )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缓慢加热大气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解析:选B 读图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

晴朗天气,云量少,大气吸收a很少,A错;湖泊湿地比热容大,吸热和放热过程长,能缓慢加热大气,B对;CO2增多,c大量补偿地面失热,C错;冰雪地面反射率高,地面吸热少,放热也少,a→b的转化率减少,D错。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
3、地面辐射ຫໍສະໝຸດ 被大气截留吸收的地面辐射4、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返回地面的大气辐射)
三、易混误区 大气受热过程
1、一天:太阳辐射最强时间(12时)、气温最高时间(14左右)
2、一天:太阳辐射最弱时间(0时)、气温最低时间(日出前后)
3、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光照、太阳能)、气温(大气的温度)
四、应用解释
大气逆 辐射增 强
,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 保温作 用强
地面 温度 偏高
3、分析昼夜(日)温差大小的原因
地势高低
空气密度 大气削弱作用强弱
天气状况
v
云层厚度 大气保温作用强弱
下垫面性质
比热容大小
增温和降温 的速度快慢
日温差大小 日温差大小
四、应用解释 4、逆温现象
(1)对流层正常 负相关:随海拔增加而气温递减(下热上冷)
的气温垂直 变化规律
递变率:-0.6℃/100m(递减率:0.6℃/100m)
违背对流层正常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下冷上热) (2)逆温定义 随海拔增加而气温不变甚至增加的特殊现象
天气:早晨多雾(靠近地面气温低)
(3)逆温的影响
大气污染:不利于(抑制)空气对流扩散
交通 近地面成雾降低能见度不利交通安全 安全 高空逆温大气稳定利于飞机飞行平稳
1、分析某地太阳能多寡或光照强弱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形海拔 大
天气状况 气 状
生产生活 况
空气密度 云层厚度 水汽和CO2 尘埃颗粒 臭氧含量
大气削 弱作用 强或弱
反射 散射 吸收
到达地 表的太 阳辐射 多或少
四、应用解释
大气受热过程
2、分析玻璃温室的原理与全球变暖的原因

高考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C.受暖湿旳东南季风影响明显
D.晴朗旳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逆温现象
1、逆温旳含义:
因为对流层大气旳热源主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一般而言,对流 层气温随高度增长而递减,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气温 垂直递减率)。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长而递增,或 海拔上升1 000m气温下降幅度不大于 6 ℃旳现象,这两种现象都称 为逆温。如平流层温度变化规律。
A 作物旳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减弱了地面辐射
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旳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旳吸收
C 2. 山东胶东旳某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 反射太阳辐射,增长光效
D 吸收太阳辐射,增长地温
3.逆温旳利与弊
利:因为逆温旳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旳发展,所以逆温
旳好处有: ①能够克制沙尘暴旳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旳条件是大风、 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目前高空,对飞机旳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 行中不会有大旳颠簸,飞行平稳。同步,万里晴空提升了能 见度,使飞行愈加安全。
逆温及其影响
3.逆温旳利与弊 弊:不论是何种原因形成旳逆温,对天气和大气污染旳扩
1.图中对流层底部逆温现象轻易出目前 A.多云旳夜晚 B.晴朗旳夜晚至日出前后 C.晴朗旳白天 D.多云旳白天至日落前后 2.下列哪一现象旳产生,与逆温有关 A.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霪雨霏霏,连日不开”
逆温及其影响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旳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旳影响

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共70张PPT)

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共70张PPT)
答案生成路径:
小积累
知识拓展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成分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成分
影响
云层、较大尘埃
反射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云层 越厚、尘埃越多,影响越大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散射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削弱太阳辐射;尘 埃越多,作用越强
臭氧、水汽、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
吸收紫外线(臭氧)、红外线和地面长波辐射, 削弱太阳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臭氧、水汽、
问题: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农田覆盖地膜的影响。 有利影响:增加地温;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分的利用率;保肥;防风沙;抑制杂 草生长;减轻病害。 不利影响:残膜清除不净,造成土壤污染;阻碍农作物根系发育;土壤透水透气性 能降低。
试题探究 考向 人类活动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 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 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参与的大气成分: 大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现象:
波长较短的蓝光容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 现蔚蓝色; 红光不易被散射—日出日落时阳光斜射,穿 过的大气路程长,更多的蓝紫色光被散射掉 了,剩下的主要包括红色和橙色的太阳光, 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呈红色。日出日落后天 空依然明亮,也是散射作用的结果。
向大气层)释放辐射能量
长波辐射
近地面大气最主要和最 直接的能量来源
大气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 也向外辐射能量
长波辐射
白天和夜晚都存在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中向下射向地面的部分 长波辐射

高三一轮复习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和运动

高三一轮复习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和运动

流 层
对流层顶到 50~55km
原因:主要靠O3吸收太阳 紫外线增温
②水气、杂质少, 能见度好,利于高 空飞行。
①对流运动显著

高纬___8_~_9_k_m__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o
②大气质量的3/4几乎
流 中纬___1_0_~_1_2_k_m_
(-0.6 C/100m)
全部的水气、杂质

原因:直接热源是_地__面__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注:“巴山”指巴蜀之地地势平坦的谷 地地区
48
3.城市风
郊区
市区
郊区
49
4.其他
如:沙漠与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
50
[典型例题]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据 图回答1~2题。
1.如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
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的是( B )
27
28
思考1: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多云的夜晚 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
用(保温作用)强。 29
思考:
2.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 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的散射作用 3.为什么太阳光日出日落时呈红色而白天其它时候呈 白色,?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14
四、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5
(一)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高 层 大 气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对 流 层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红外线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0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0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的组成1.组成及比例2.将大气主要组成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连线3.以二氧化碳和臭氧为例,指出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提示:人类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人类使用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释放大量的氯氟碳化合物等物质,消耗臭氧,导致臭氧浓度降低。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在下图中填出对流层和平流层平均高度,并补绘平流层气温变化曲线。

【思考】神舟十六号返回舱返回地球时穿过大气层温度是如何变化的?提示:温度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2.将大气层各层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选填在相应的位置。

大气层特点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②③平流层①⑤⑥高层大气④⑧⑦①空气水平运动②空气对流运动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④天气晴朗⑤臭氧吸收紫外线⑥利于飞机飞行⑦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通信⑧大气密度很小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在下图中填出三种辐射的名称。

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2.受热过程(1)地面增温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一部分被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吸收、反射和散射(合称削弱作用),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增温过程: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大气吸热增温。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有补偿作用。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应用(2023·广东卷)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1)。

图2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

据此完成(1)~(2)题。

图1图2(1)在图1中,符合图2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A.CO2量减少B.空气温度降低C.大气越稀薄D.人类干扰越小第(1)题:第(2)题:(1)A(2)C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的应用1.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大气的受热过程——一轮复习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大气的受热过程——一轮复习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大气的受热过程——一轮复习一、大气的垂直分层(一)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1.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其中固体杂质可以充当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2)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厚度: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2.平流层(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增温);(2)平流运动为主;(3)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

3.高层大气(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2)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针对性练习1:读地球的大气垂直分层(部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A.中纬度的对流层B.中纬度的平流层C.高纬度的平流层D.低纬度的平流层2.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A.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 B.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C.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对流层大气有利于飞机飞行答案:1.B 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大气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为平流层,图中平流层底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2千米,为中纬度的平流层,故选B。

第2题,“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A正确;对流层空气上冷下热,B错误;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源来自地面,C错误;平流层利于飞机飞行,D错误。

故选A。

针对性练习2: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3.1大气的受热过程

3.1大气的受热过程

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双项选择)
A.①
B.②
C.③
D.④
(2009•广东文基)气象谚语有“露重 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问题思考:古代农民在春天寒潮来临前,往往通过 在田间燃烧柴草放烟的办法来减少冻害,请同学们 用大气保温原理做一合理解释。
高三一轮复习(大气环境)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课标解读: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的保温作用 (全球气候变暖) 近几年考察角度 1 、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 2、对流层温度的垂直变化与逆温 3、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与日较差 4、气温变化与水汽凝结(雾的形成因素) (近三年全国卷两次考,分值都是8分)
三、气温的日变化 规律: 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午后2点气温最 高 影响气温日变化(日较差)的因素: 1.纬度(纬度低日较差大) 2、海陆位置(沿海大于内陆) 3、天气(晴天大于阴天) 4、地形(大尺度的高原山地日较差大;山 顶日较差小山下日较差大、山谷较山顶日较 差大) 5、下垫面(比热容大日较差小)
3. 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
A .2900 < R < 3000 B .3400 < R < 3500 C .3900 < R < 4000 D. 4400 < R < 4500
4. 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副热带高压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西南季风
下垫 1.海拔越高,大气厚度越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路程越 面因 短,被削弱的越少,到达地面的就越多;反之越少。 素 2.反射率越高地面吸收越少,反射率越低,地面吸收越多

新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7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

新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7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

练案[7] 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一、选择题(2024·云南红河期末)川航3U8633:“我现在有点故障,我申请下高度,我要返航,我现在风挡裂了……”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呈现在大众面前。

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 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阅历和从业30年的技术,胜利于成都迫降,挽救了全机人的生命。

据此完成1~2题。

1.驾驶舱风挡碎裂的瞬间,机长面临低温、缺氧等问题,该处气温低的缘由是( C ) A.空气淡薄,汲取的太阳辐射少B.高空风力较大,保温作用差C.海拔高,到达且汲取的地面辐射少D.水汽少,汲取的紫外线少2.紧急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这是由于此时所处大气层中的( A )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驾驶舱风挡碎裂时,飞机飞行在9 800米高空,属于对流层。

由于该处大气淡薄,水汽、二氧化碳少,汲取的地面辐射少,所以气温低,C对;因为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干脆的热源,A错误;高空风力较大,保温作用差不是对流层气温低的主要缘由,B错;对流层臭氧少,汲取的紫外线少,D错误;故选C。

第2题,紧急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是由于此时飞机处于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因为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A正确。

平流层、电离层、高层大气不会出现风雨天气,B、C、D错误。

故选A。

(2024·云南省玉溪一中期中)贴地逆温是指起始高度为0米(地面)的逆温,悬浮逆温是指起始高度在离地面肯定高度位置的逆温。

如图为青海格尔木地区2015—2017年贴地逆温发生频率的月变更图。

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该地贴地逆温发生频率存在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A.地形起伏B.植被差异C.人类活动D.昼夜长短4.关于该地逆温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A.冬季早晨,山腰冻害较山麓小B.冬季傍晚,污染物扩散作用强C.夏季早晨,相宜开展户外活动D.夏季傍晚,抑制沙尘暴的发生[解析]第3题,地形无季节变更,逆温与植被季节差异关系小,A、B错误;冬季夜晚长,地面辐射冷却强,逆温发生频率高,D正确;逆温主要是自然缘由引起,与人类活动关系小,C错误。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圈复习--大气的组成和受热过程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圈复习--大气的组成和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
2、多云的夜间,为什么气温比晴天高?
夜晚多云则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高。夜晚晴朗则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当堂巩固:(1) 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白天以 作用为主,包括 三部分,夜晚以 作用为主。(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 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 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 线。(4)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辐射波长排序?(5)低层大气能量的直接来源?(6)描述大气受热过程?(7)地面增温:吸收_____ ;大气增温:大气中的_________吸收 ________而增温,大气保温:通过 _________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大气的组成和受热过程
模块一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起凝结核作用
水 汽
尘 埃
生物体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大气组成
主 要 作 用
干洁空气
O3
N2
O2
CO2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自主学习,提问:1.A、B、C划分依据?2.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低纬,中纬,高纬?热量来源?气温变化?大气运动状况?影响?与人类关系? 3.平流层的平均高度?热量来源?气温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关系?4.高层大气气温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大气受热过程教师用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大气受热过程教师用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及作用1.低层大气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2.连线。

3.水汽和固体杂质的作用。

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着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大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续表分层气温垂直变化与人类关系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8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二、大气受热过程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能量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增温过程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的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3.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的比例也不同大气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动状态。

命题视角(一) 大气受热过程及应用案例法学习[把握教考导向]一、教材这样学(湘教版必修第一册P75“活动”)如图所示,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能全部被地面所吸收,其中又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宇宙空间。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如颜色、干湿状况、粗糙程度等。

不同性质的地面,反射率的差异较大。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一轮复习)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一轮复习)

【图文助记】 1.逆温现象
对流层温度一般上冷下暖,但有时会出现海拔上升,气 温升高或海拔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 ℃的现象, 这两种现象都称为逆温。逆温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妨 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扩散,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 度降低,大气污染更加严重。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 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 第5题。
【考题精研】
(2015·浙江文综)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 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 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右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 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 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视点1 题干文字信息:逆温概念;图示内容。 视点2 两种逆温层的发展过程,两个最高点的对应时间。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1.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5.与大气热力作用有关的自然现象 (1)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 (2)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反射作用 。 (3)冬季多云的夜晚气温相对较高—— 保温作用 。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共36张PPT)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共36张PPT)
散射(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容易被散射)
大气上界
吸收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削弱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被削弱的光线
作用特点
吸收
臭氧(平流层)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紫外线;红外线
吸收强烈有选择性
反射
云层、尘埃
无选择性;各种波长同样被反射
云层越厚反射能力越强
散射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有选择性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③ 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思考:我国果树种植过程中,经常会覆盖一层沙石,分析其合理性?
覆盖沙石,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提高地温,晚上热量丧失快,使得温差扩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同时,能够较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知识拓展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2)利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分析生产、生活现象
—— 高三一轮复习 ——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
课标要求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区域认知: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的差异,不同区域气温差异 综合思维:说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温室效应”原理 地理实践力: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实例,知晓其蕴含的大气热力状况原理。 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知识拓展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温室效应
温室的玻璃顶和玻璃窗,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来,使室内地面温度增高;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中。人们把玻璃温室的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案(2023年全国乙卷)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 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B)
A. 降水多 B. 受海洋影响强 C. 风力强 D. 受山地影响强
纬度和季节: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
①热量收入:
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土壤温
太阳辐射能
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
织 答
度的影
②支:地面
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

响因素
辐射、蒸发;
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等
土壤含水量增加导致土壤温度变化减小
③调
人类活动:覆盖黑膜、透明膜等和 塑料大棚等,使地温升高或者降低
综合思维: ①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②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影响昼夜温差大小、太阳辐射量大小及气 温的高低等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气温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③综合分析逆温的成因及其影响。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 区域认知: 大气受热过程, 并 根据区域的纬度、海陆位置等信息,分析该地和对比其他区域的气 解释相关现象。 温高低、逆温成因及其影响。 人地协调观: 结合温室效应的作用原理,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 影响,说明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地理实践力: 结合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地 理现象。
吸收
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 收放的黑色尼龙网
学案(2022年浙江1月卷)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 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件44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件44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A.冷空气聚集多
B.水汽蒸发强
C.海平面气压低
D.降水量较大
(3)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 )
√A.等压线稀疏区
C.等压线低值中心
B.气旋大风区 D.气旋降水区
课时训练
课时10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课时10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1.利用大气的组成解释地理现象 (1)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升温同时释放热能→返还地面热量→保 温作用。 (2)氧原子和臭氧 ①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升温使大气电离→形成电离 层。 ②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线→升温的同时阻挡到达地面的紫外 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图1
图2
课时10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1)据图可知( )
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
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
C.夜间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
(2)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 )
课时10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3)水汽 ①近地面水汽吸收地面热量→大气升温。 ②水汽温度变化→吸热或放热→水的相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的发生。 (4)杂质 ①尘埃物质→吸附水汽→雾或降水。 ②尘埃物质→削弱太阳光→大气能见度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 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大气 中高纬度大陆冬季 辐射逆温 层气温迅速下降,而上层大气层降温 黎明前 较慢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空气 层上 中纬度沿海地区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 地形逆温 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 盆地和谷地中夜间 较暖的空气被较冷的空气抬挤上升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圈的组成
1.地球表面包围着的大气,称为
大气圈

2.低层大气的组成,除了 的 水汽 和 固体杂质
干洁空气
外,还包括少量

3.干洁空气的作用: (1) 氮 是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地球生 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氧 是大气中含量次多的成分,是人类和一切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 (3) 二氧化碳 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却起着非常重要 光合作用 的作用,它是绿色植物进行 的原料, 也是 的重要气体; 调节地表温度 (4) 臭氧 在大气中的含量极少,但它能够强烈吸收 太阳辐射中的 紫外线 ,被誉为“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锋面逆温
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 空气之间温度差异显著
锋面活动地区
返回目录
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图解
(6)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成雾
大气污染
影响航空
针对性练习
1.图示箭头中,表示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的箭头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大气的垂直分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流层
50km
(1)气温随高度增 对 加而降低 流 (2)下暖上冷,空 层 气 对流 运动显著 (3)天气现象复杂 多变 平 流 层 高 层 大 气
与人类 关系最 为密切
12km
对流层: 低纬度地区 高度较 高 , 高纬度地区 高度较 低 。 平均高度为 12 千米。
晴朗的天空 呈蔚蓝色; 日出前天已 明亮,日落 后天不黑
蓝天:空气分子散射蓝光所致
(2)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问:为什么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要低些?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
答:多云的白天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少,所以气温较晴天低。
问:为什么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要温暖些?
4、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温室大棚
烟雾防冻
果园铺沙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 弱→太阳能丰富 四川盆地:
高 低
大气的垂直分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对 流 层 (1)气温随高度增 平 加而 增加 。
高 层 大 气 平O O 3 3 流 层 对流层
50km
流(2)下冷上暖,大 层气以 水平 运动为
主,气流平稳
利于 飞机 飞行
O 3 O3
12km
高 层 大 气
下冷上暖,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气流平稳,利于飞机飞行。
5、逆温的形成及其影响
( 1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 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 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高 度 气温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减
高 度 气温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增
(2)出现时间 (3)发生的主要地形区
(4)逆温的形成条件
(5)常见的逆温类型
类型 发生的条件 出现的地区
本题考查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火山爆发后,
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物质进入大气层,这些物质能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使地表温度下降。 【答案】 D
(2013· 北京卷,5)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 下题。
2.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3.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
[真题演练] 视角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1. (2015· 广东文综, 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
【解析】
视角 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3.(2010· 天津文综)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 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 展的重要途径。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 “温室效应”的?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 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 利影响。
大 气 辐 射
地 面 辐 射
答: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问:月球白天气温可高达127 ℃,夜间可降至 -183 ℃, 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这是什么原因呢?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平流层利于飞机飞行
大气的垂直分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对 流 层 平 流 层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流层
电离层80 ~ 500km 50km
12km
高 层 大 气
对无线 电通信 有重要 作用
(三)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穿过大气过程中,部分 1、大气的受热过程: 被大气 吸收 、 反射 和散射,绝大部分可透过大气射到 地面 。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向外辐射热量,称为 地面辐射 。 其中绝大部分被对流层大气中的 水汽 和 二氧化碳 吸收,使大气 增温。所以, 地面 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 面,称为 大气逆辐射 ,对地面具有 保温 作用。
1.热点预测:2018年高考仍将以热力 环流原理及应用、等压线和风、气温 和降水以及气候、天气系统图为主, 题型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 2.趋势分析:以气候要素等值线分布 为主,考查获取信息,应用知识分析 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重要区域 图或气候要素图为背景,考查判断气 候类型、分析气候特征及成因;以天 气系统图及相关文字信息为背景,结 合实践突出考查天气系统的天气现象 描述或天气变化过程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流层
50km
(1)气温随高度增 对 加而 降低 。 流 层
平 流 层
12km
高 层 大 气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海拔1600米,气温20℃
海拔1100米,气 温?
23℃
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所以,对 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约下降0.6 ℃
【解析】
第(1)题,从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大气逆辐射两
方面来描述大气的温室效应;第 (2)题,熟悉大棚利用的是温室效应 原理,但也要注意与温室效应的区别。 【答案】 (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 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 );有利 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 逆温现象 二、热力环流及应用 三、等压线和风 四、全球性大气环流 五、气温和降水 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七、锋面系统 八、高、低压系统
内容
命题趋势
大气的受热过 程
全球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 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天气系统 和高、低气压 系统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紫外线, 臭氧层遭到破坏后,臭氧减少,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即①减少,A 错误;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因此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会使②减少,B 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 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即 ③减少,C 错误;雾霾出现时, 夜间大气逆辐射增强,即④在夜间增加,D 错误。 【答案】 B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
排放氟氯烃,导致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减少,在南极上 空出现臭氧空洞。
4.水汽和固体杂质的作用: 成云致雨
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圈的结构
1.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 、 温度 密度 运动状况 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 对流层 平流层 和 高层大气 。
及 、
大气的垂直分层
人类活动排入 到大气中大量 CO2等气体, 使气温升高
无选择性,反射 反射 光呈白色;云层 作用 越厚,反射越强
云层、水 汽、较大 的尘埃
各种波长的 辐射都可能 被反射
多云的白天, 气温不太高
空气分子或微小 散射 尘埃发生散射时 作用 具有选择性,向 四面八方散射
空气分子、 可见光中的 微小尘埃 蓝、紫色光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吸收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2.大气热力状况的两个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