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公共行政研究答案
南开大学《公共行政研究》题库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 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简称NGO。
他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由民间自愿组织起来的,独立于政府和企业驻外的,具有非盈利性、非政治性的社会组织。
它包括:1.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主要包括各种协会。
学会、联合会、研究会、基金会、联谊会、商会。
2. 社会中介组织。
社会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介于政府和社会之间,起到服务、协调、监督、公证等作用的各类组织。
3. 民办非企业单位。
是主要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面向人民群众从事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教育文化卫生领域服务的小型组织。
4、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我国的事业单位行政化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类:高度行政化的事业单位,中度行政化的事业单位,弱行政化的事业单位。
2. 政策监控:政策监控是为了达到政策方案的预期目标,避免政策失误,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阶段进行监控,以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包括监督、控制和调整等功能活动环节。
它具有特定的主体、客体,表现为一个活动过程,具有目标指向。
起作用为保证政策的合法化,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促使政策终结。
3. 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罗伯特·S等人开发一种全面、系统、有效考察企业管理成就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出从财务状况、顾客服务、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
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
因此,人们通常称平衡计分卡是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最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
对于政府组织而言,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更强调一种均衡理念,如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竞争与协作、公平与效率、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七章 政策执行 【圣才出品】
第七章政策执行一、概念题1.政策执行答:政策执行是指将政策方案付诸实施,即按照政策方案的要求和计划,以实际行动有步骤地实现政策目标。
对于公共政策来说,政策执行的主体就是政府机构。
政策执行是执行主体在众多因素影响制约下,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的组织运作过程,也是执行主体与调适对象的互动过程。
2.史密斯模型(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答:史密斯是最早提出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政策执行成功与否的重大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理想化的政策。
指合理、正确的政策,包括政策的目标、内容、范围、规定等。
二是执行机构。
负责政策执行的政府机关和单位,包括机构和人员、领导方式和技巧、执行者的能力和信心等。
三是目标群体。
政策对象,政策的直接影响者,包括政策对象的组织化和制度化、接受领导的传统、政策经验等。
四是政策环境。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所影响的因素。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这四个因素是互动的,均应给予充分重视。
政策执行的过程就是从紧张状态经过处理而达到协调缓和状态。
处理时,如果发生问题,那么立即“反馈”;如果没有问题出现,则进行“建制”,然后再间接予以“反馈”。
史密斯执行理论模型的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目标群体、执行机构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当然,此理论的主要缺陷是忽视了执行人员的重要性。
3.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型”(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系统模型又称“霍恩-米特模型”,是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提出的一个政策执行模型。
他们认为在政策决定与政策效果这一转变过程之间存在许多影响二者的变量,既有系统本身,也有系统环境的因素。
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须重视对如下五个重要变量的把握:(1)政策的价值诉求,即政策目标与标准;(2)政策资源,即系统本身实现价值的条件;包括人力资源、财物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等;(3)执行者属性,包括执行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能力.精神面貌,以及执行机关的特征及其整合程度;(4)执行方式,指的是执行者之间、执行者与目标群体之间采取的互动方式,主要包括沟通、协调与强制;(5)系统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条件等。
试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
总26卷 第3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Vol 126No .32005年3月Journal of South west University for Nati onalities 1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Mar 12005试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张为波 王 莉(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偏差,分析这些偏差的具体表现及导致其产生的阻碍因素,并对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以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关键词:公共政策;偏差;阻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5)03—0173—04收稿日期:2004-11-25作者简介:张为波(1958-),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王莉(1979-),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点研究生。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一旦被采纳后,将公共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其本质上是遵循公共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公共行为模式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1]。
然而,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常常会遇到种种不确定性,以至于使公共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几种偏差的表现公共政策执行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
然而,公共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具体来讲,公共政策在执行中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机械执行公共政策这种执行或者表现为无视公共政策的精神实质,不考虑客观环境条件,对相关问题不能因时、因事、因地做出具体分析,机械地照搬其他地区、部门或行业的公共政策;或者表现为无视公共管理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机械照搬陈旧的、过时的公共政策;或者无视公共事务的时效性,在公共政策不到位的情况下,面对亟须解决的公共事务问题无所作为,因坐等上级政策而丧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试析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因素
影响着公共 政 策 的有 效 执 行 , 我 们 需要 对 政 策 执 行 的情 况 进 行
监控 。
总之 , 作 为政策 执行 者的人 , 是 具备一 定的政 策执行 能力 、 知 识、 价值 取 向和行为 习惯 的, 这些方面须赖 于整个 政治社会 化过程 的的作用 。强 化政 治社会 化功 能 , 增加 人 民群 众 的政治 参 与机会 和政策认 同感 , 能实 际参 与监督 , 使 更多 的人 能够理 解政 策 目标 ,
公 共 政 策 执 行 是 政 策 执 行 者 为 了实 现 公 共 政 策 目标 而采 取 的
一
实 际行 动。公共 政 策 执行 过 程包 括政 策 宣传 、 物质 准 备 、 组 织准 备、 政策实验与全 面实施 , 以及协调 与监控等环 节。政策执 行 的基 本要求 和理想状况理应是 “ 上传 下达 、 令行禁止 ” , 但现实 的执行情 况却往往与此 大相径庭。一些政策在执 行 中, 或是被搁 置不执 行 , 或是被有选 择地执行 , 致使政策 执行 偏离 了政 策 的预期 目标 , 有学 者将这种 现象称之为 “ 梗阻 ” 。研究 公共政 策 的有 效执 行问题 , 必 须综合 考虑多种 因素对公共政策执行 的共同影响。
试 析 公 共 政 策 有 效 执 行 的 影 响 因 素
◆银 兴 孙芸菀 下 了较多 的空 间去决 定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 。 ” 但是 同时公共 政策 的弹性是有一定 限度 的。如果政 策 目标 的弹性 空间过 大 , 或 者政 策多变 , 缺乏明确性和稳定性 , 或者政 出多门 , 多头决策 , 缺乏 统一 性, 也都会使政策执行者无所适从 , 增加政策执行 的风 险。 ( 3 ) 政策 执行 者的利益倾 向。政策执行者 的 自身利 益 、 需 求和 行为也影 响着公 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要使 政策执行 者在执行 政策 的过程 中始终保持绝对的“ 价值 中立” 实际上是难 以做 到的。如果 项公 共政策威胁到 自身 利益 , 那 么执 行者 无论 出于公 心或 者私
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问题探究【绪论】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地途径分析绪论【第一章】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二章】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沿革【3.1 3.2】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3.3 3.4】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评估【第四章】上海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及其经验借鉴【第五章】促进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对策【总结/参考文献】公共就业政策有效执行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第一章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有关理论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公共政策执行一般是在政策制定完成以后,把政策中的规程付诸行动的环节,是为完成政策任务而再次调节的行为方法的动态环节。
政策执行环节通常包含政策推广、决策分析、物质与组织筹备、决策执行、充分监管和协调及实施等过程。
只要每个过程都做好了,决策执行行为才可以有效运行,决策方式才可以获取预期的成效。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策研究学者从不一样的方面来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产生了六类政策执行的基本模式,下面简单介绍两种理论模式。
第一,过程模式。
史密斯为最早建立影响政策执行条件及其环节模型的学者,他在《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认为,影响政策执行环节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合理的政策。
第二是执行部门,指相关政府部门中肩负政策执行的场所。
第三为目标型人群,即政策的主要对象或者影响者。
第四是一些环境要素,主要指在经济与文化及政治等要素中影响政策执行的相关要素。
第二,互动理论模式。
麦克拉夫林于《相互调适的政策实施》中提到了该模式,他以为,政策执行环节的合理与否主要决定于执行组织与受影响人员间互相调适的程度。
该理论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政策执行者和受影响人员间的观念与利益不同,基于两者在政策方面的权益,彼此应当调适,变更或者放弃该立场,寻找出使两者可接纳的政策执行方法。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七章 第三节
3. 知识因素
4. 能力因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政策对象
公共政策执行的目的是为了影响或改变政策对象即目 标人群。
公共政策对象的特点: 1. 政策规定性 2. 受动性 3. 主观差异性
四 政策对象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可区分为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 政策执行系统的自然环境是指与执行系统发生密 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 然环境。当今世界,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危 机,如“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严重破坏,酸雨 污染等,已逐渐成为不仅是区域性而且是全球性的 问题。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三节 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本节内容
一 二 三 四 政策本身 执行主体 政策对象 政策环境
一 政策本身
公共政策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行,往往取决于政策 本身是否具有合理性、具体性和稳定性 政策本身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一) 政策的合理性 (二)政策的具体性 (三)政策的稳定性
二 执行主体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 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主要包括 国家和地方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被赋予执行权 的其他公共权力机关以及供职于这些机关的公职人 员。
政策主体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一)政策执行组织 1、执行组织的结构的合理性
2、执行组织权责的明确性
(二)政策执行人员 执行人员的利益、心理、知识和能力等因素影响 着执行系统的有效运行。 1. 利益因素 2. 心理因素
谢谢观赏!
(二)社会环境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
小结
一 政策本身(政策的合理性、具体性、稳定性) 二 执行主体(政策执行组织、政策执行人员)
分析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分析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答: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有:理想化政策、政策资源、相关人员的态度以及政策执行环境。
具体地说, 第一,政策的执行会受到理想化政策、政策资源、相关人员态度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第二, 理想化政策、政策资源、相关人员的态度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合力, 推动政策的执行。
第三, 理想化政策、政策资源、相关人员的态度所组成的系统不是封闭的, 它们会受到政策执行环境因素的影响。
政策执行也由此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
1.理想化政策大量事实表明, 政策之所以在执行中出现问题, 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政策本身的不完善。
政策本身的科学与否对政策执行效果至关重要。
史密斯模型中明确地将理想化的政策视为影响政策执行的首要因素, 浴盆模型中偶然失效的主要原因也是政策本身的短期效应。
理想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政策目标的合理性, 政策的具体明确性, 政策的稳定性。
2.政策资源政策执行机构。
作为一种政策资源, 执行机构的关键问题在于既定的政策执行是否可以依托或建立一个强有力、行之有效的组织。
人力和财力资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任何政策的执行, 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
当然, 讲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也是指必要的财力投入,决非人越多、财力越大, 政策执行的效果越好。
信息资源。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政策执行者不仅应该获得足够的信息资源, 而且还应当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 否则就很难制定出正确可行的行动计划和策略, 也无法对政策执行过程实施必要的控制。
3.相关人员的态度政策执行人员的态度。
政策执行者的态度、利益需求和行为倾向等都对政策的有效执行产生影响。
基于“经济人”假设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 任何人都存在自利的倾向, 当然也包括政策执行者。
如果一项公共政策威胁到自身利益, 那么, 执行者出于私心, 很有可能抵制这一政策, 因而就使得该项政策很难顺利有效地得到执行。
所以, 政策执行者的利益倾向性也同样提高了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
影响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因素
影响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因素1.政策方案在影响政策执行有效性的诸多因素中,首先一个因素就是政策方案本身。
这是因为,如果政策方案本身存在问题,必然给政策执行带来困难。
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等都会对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2.政策执行主体作为政策执行的一部分,从执行机构到个体的执行人员,乃至整个政策执行体制,都有可能对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3.政策对象政策最终要作用于一定的政策对象才能发挥其分配价值和调节人们行为的功能。
也就是说,政策的目标能否实现,不是政策制定者一厢情愿的事情,也不是政策执行者所能完全左右的,最终取决于政策对象是否顺从政策。
概括起来说,政策对象顺从政策的原因有:利弊衡量、避免惩罚、政治社会化、政策合法化、顾全大局观念、道德压力、情势变化等;不顺从的原因有: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冲突、利益冲突、同类团体的影响、舆论影响等。
4.政策执行环境所谓政策执行环境是指政策执行过程置身其间的各种自然与社会因素的总和。
自然因素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面积大小、气候条件等,都有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方式已成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政治生活以及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发生的与网络舆论相关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网络舆论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公民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一个新途径。
但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应正确利用网络舆论。
关键词:网络舆论政策制定影响。
近年来,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迅速崛起,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共政策制定除借助于传统的信息收集外,越来越受网络的影响,网络舆论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新途径。
一、网络舆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新途径。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如:选举、决策听证、公众咨询、政治结社、信访、协商对话等方式,同时,从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看,立法听证会、行政听证会、政策研讨会等,对公民直接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扩大政策议题来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因素分析
用也显示 不出来。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科学地系统地研究将有利 于提高公共政策的效能, 因政策执行不力而导致的政策失败 。 克服 本 文试 就 影 响公 共 政 策 执 行 的 要 素做 一点 分 析 。
公 共政 策本 身 公共 政 策 的执 行 ,必 然 是 以所 执 行 的 公 共 政 策 身 为逻 辑 起 点 ,公 共 政策 本 身 对公 共 政策 执行 具很 大 的 影 响 , 主要 包括 以下 两个方面:
地参与。公 民社会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条件 ,而和谐社会则是实现 公民社会的 目的。尽管 目前 “ 善治”与 “ 公民社会”并没有像 “ 和 谐社会 ”一样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正式文件中,但善治与公民社会 的思想已经蕴涵在政府的一 系列具体举措之中,政府的许多措施 都体现 了这些精神 。 ‘ 今 天 我 们 所 要 建 设 的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 。应 该 是 民 主 法 治 、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的社 会 。 和谐 社会 以 “ 主法 治 、公 平 正 义 ”为 首 。清楚 地表 明 民 了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看来这种和谐 的状态是需 要 法 律来 加 以保 障 和协 调 的 。构 建 和谐 社 会就 是 要 构建 法 治化 的 社 会 。法 治 是 维持 社 会 秩序 的重 要手 段 。 良好 的秩 序是 和 谐社 会 的基本标志 ,和谐社会 的构建必须以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完 善 的社 会 主义 民 主政 治 、先 进 的社 会 主 义文 化 建设 为基 础 ,而 这些基础的建立与巩固离不开社会 主义法治 。
维普资讯
就 斟i 云 仑I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 因素分析
陈 益 林
( 城市 人 大 常委会 苏 州大 学 MP 盐 A学 员 )
浅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与对策
浅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与对策引言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导致政策目标无法实现或产生负面影响。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非常复杂,涉及政府、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
因此,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影响因素分析1. 政策制定层面的因素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制定阶段的因素对后续执行的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政策目标的不明确或不一致。
如果政策目标没有明确定义,或者存在不一致的目标,将导致执行过程中的混乱和困惑。
•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政策制定过程中,如果没有考虑到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将增加执行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制度不健全。
政策执行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将导致执行困难和效果不佳。
2. 行政执行层面的因素政府部门在实施公共政策时是关键的执行者。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行政机构的能力和资源。
如果政府部门缺乏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执行政策,将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
•制度腐败和行政官僚主义。
制度腐败和行政官僚主义会阻碍政策的顺利执行,增加执行的成本和延误。
•决策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缺乏决策的透明度和广泛的参与度,会导致政策缺乏合法性和执行的困难。
3. 社会层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对于公共政策的执行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社会认可和支持度。
如果公众对政府的政策缺乏认可和支持,将对政策的执行产生负面影响。
•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对政策的执行产生影响,如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将阻碍政策的执行。
•社会信任和合作度。
社会的信任和合作度对政策的执行至关重要,缺乏信任和合作将影响政策的落地和执行效果。
对策建议为了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我们需要针对以上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1. 政策制定层面的对策•明确和统一政策目标。
政策制定者应该明确和统一政策目标,以避免执行过程中的混乱和困惑。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要素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的要素分析祁勇(山东师范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MPA中心,山东济南,250014)摘要:短短的二十年间,政策执行的研究在经历了一起一伏之后,再一次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美国和欧洲的学者们通过不同的视角总结归纳了诸多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要素。
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决策过程、信息沟通、执行主体、资源投入与外部环境等五种要素的研究对我国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策执行;公共管理;政策周期作者简介:祁勇(1973-),男,山东德州人,山东师范大学讲师政策问题经过确认进入到议事日程,再经过科学、严谨的构建程序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案一经采纳则进入到政策周期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政策执行。
根据陶学荣的观点,政策执行可以定义为:“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以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的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1】(p.194)由于公共政策本身具有的很大的局限性,如:政府各部门间相互矛盾的目标以及多个竞争性部门之间决策权威的分配,所以有人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公共政策注定是要失败的”。
【2】政策执行就是公共政策失败的多种多样的原因之一。
美国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实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则取决于有效的执行”【3】(p.212)。
艾利森的观点得到了布里奇曼和戴维斯响应,他们也认为学术研究的确发现政策执行失败导致整个公共政策失败的情况占有很高的比率。
政策执行失败的原因中外学者们已经给出了许多,本文将对其中对我国公共管理领域以及公共政策领域内有指导意义的方面进行分析。
一、公共政策执行要素的研究背景作为政策科学的发源地,西方国家的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是政策的制定过程,而对于执行领域的研究却未能给予相应的重视。
以20世纪70年代初普雷斯曼(Pressman)和瓦尔达夫斯基(Wildavsky)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一项经济性政策项目的经典研究为标志,随着学者们对在美国约翰逊政府的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改革中的种种失败政策进行的反省,执行领域内的研究迅速地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作者:上杭英子从政策执行理论模型可知,一项政策的执行会涉及四个层面的因素:(1)政策本身层面;(2)政治层面;(3)行政层面;(4)沟通层面。
如果这四个层面的因素能够互相配合、互相沟通,政策的执行就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1)政策本身因素政策本身是政策执行中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项可以有效执行的政策依赖于政策的质量。
政策的质量主要通过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来衡量。
政策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符合政策影响相关主体的利益博弃。
当然,合理的政策必须是合法的,即符合现有的法律法规。
政策的可行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需要充分考虑相关的政策条件和资源,使政策执行可以在现实资源提供的限度之内;二是政策方案需要具体明确,给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以更好的目标指引,并形成更为切实的行为计划。
政策本身的特性也会影响政策的执行。
政策的特性一方面反映在政策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性上,越复杂的问题执行难度越大。
复杂性表现在敏感性强、综合性强、创造性强、调整幅度大、经济利益调整大等方面。
另一方面反映在政策的合法性上。
合法性表现在程序合法和内容合法上,政策的合法性影响着政策执行的力度。
(2)政治因素·政策的制定就其实质而言解决的是社会资源或价值的分配问题,因此,必然受政治因素的制约。
第一,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
政治体制主要表现为权力分配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方面。
第二,社会利益格局也会影响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要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如果政策的内容能够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政策就会容易执行。
但有时政策所调整的利益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因而政策的调节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类型。
(3)行政因素行政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和政策执行所需的各种资源等。
第一,政策执行机构。
政策的执行是组织的必要行为,因而组织的设置必须得力。
从领导科学看来,当一项政策决定作出之前,就应当考虑由哪些机构来执行政策。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
一、公共政策是基于公共选择基础上的政策。
公共选择是和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选择,它基于财产不能靠私人竞争在自愿的双边契约中来配置的成本和收益不能内部化的决策。
由于公共选择不涉及双向的付出和收益,只涉及非相互性的收益,因此容易导致塔便车、败德、公地灾难和代理人机会主义。
因此,公共选择需要有强制。
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制定者、执行者、实施对象、既得利益集团等,也包括下面所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1、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宇宙环境。
自然环境与一定的政策执行系统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影响着政策执行的过程及其结果,
2、社会环境通过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道德和风俗习惯等表现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
1。
论公共政策执行力及其影响因素
论公共政策执行力及其影响因素作者:肖芷萱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4期摘要:公共政策就是当局者,即国家政府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
而公共政策执行就是在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手段,将政策方案内容变为实际的过程。
换言之,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依照公共政策文中的指令实施相应变革,不断调整公共行为模式,直到其逐渐趋于符合公共政策目标的过程。
本文以公共政策执行力相关理论为切入点展开探讨,分析了国内公共政策的执行现状,并提出了几点改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执政部门要想履行政府职责,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所以,保障执行力是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行为和战略方向的重要基石,也是管理者践行职权,落实服务的根本体现。
倘若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即便政策内容和决策目标再详细、再完善,也只是一纸空谈。
一、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理论基础1.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
执行能力是基础,执行方向才是灵魂,是影响政策执行力的最本质因素。
从本质上讲,公共政策执行力既包括执行能力,也包括执行方向,其整体是一个同时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而并非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
若执行者只是片面理解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本质,或是简单将其与政策执行能力划上等号的话,必然会走入误区,最终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
2.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评价标准。
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评价标准必须遵循全方位、多角度的原则,从整体全局而论,要统筹政策执行的刚度、力度、高度、速度和有效度;从落实的执行效果和运用执行资源的角度去看;从公共政策的政府控制力角度去看。
目前我国政府内部有时会由于各种原因而难统一,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加以规范和约束,因此,加强公共政策执行力评价标准的建设,能够切实保障公共政策在实际执行中能够按照要求贯彻实施。
二、国内公共政策的影响要素与执行现状1.公共政策的执行要素。
公共政策执行力是一种政策落实的综合体现力,其依靠执政者发挥自身的潜能,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公共政策的具体化,并结合转化和整合执行过程,达到符合预期政策实施目标的目的。
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之政策目标群体因素分析
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之政策目标群体因素分析摘要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体现的是公共政策目标群体与公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
公共政策目标群体的自利性倾向对公共政策有效執行产生双面的影响。
从会共政策目标群体视角分析,保证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必须要在公共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调控、政治参与以及行为控制上采取合理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公共政策目标群体自刺性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不同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体现的是公共政策执行者与公共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是公共权力机关内部之间的调控与协调;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体现的是公共政策目标群体与公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
本文拟以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影响的理论分析为视角,探讨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
一、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共政策制定者、公共政策执行者、公共政策目标群体: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方式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三个相互联系的政策实体:公共政策制定者、公共政策执行者、公共政策目标群体。
在这三个政策实体中,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从公共政策制定到公共政策执行再到公共政策制定的完整的政策制定一执行过程循环。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公共政策制定者制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者执行公共政策制定者制定的公共政策,再把公共政策制定者制定的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于受公共政策影响的政策目标群体,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根据所执行的公共政策对其利益的损益程度作出对公共政策或公共政策执行的接受或不接受的反应应答,再把这种反应应答作为信息输入反馈给政策制定机关,使公共政策制定机关对所制定的公共政策作出调整(再决策)。
笔者把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下图表示:在以上的循环关系示意图中,从公共政策制定到公共政策执行经过两种直接的关系:公共政策制定者与公共政策执行者的关系、公共政策执行者与公共政策目标群体的关系。
7——第七讲 公共政策的执行与有效性
4、霍恩和米特系统模型
霍恩(C.E.Van Horn)和米特(D.S.Van Meter)认 为,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至少包括八个方面的相关的 变数:政策标准、政策资源、组织沟通、强制力、执行机构的 特性、执行人员的特性、政治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
3、系统性原则
政策执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涉及内外各项因素,具有 时间上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空间上的协调性和同步性的特点。 在政策执行中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
坚持系统的整体观念,运用系统方法,全面推行政策,发 挥政策的整体功效;
强调政策执行中的沟通与协调,实现执行机构与执行人员 思想认识与行动的协调一致; 综合考虑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使政策执行的工作服 务并服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
它有着过程的客观性、动态性、整体性、时效性、阶段性、 权威性等特点。政策运行不同于政策执行,实际上政策执行仅 是政策运行的一个阶段。
(二)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原因。 从理论上看,在美国,60年代末70年代初政策科学研究的 视野拓宽,要求对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的各种因素和环节作全 面深入的研究。过去人们忽视了对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的研 究,这制约着政策分析学科的发展。
4、时效性原则 政策方案一经采纳就要及时果断地付诸执行,超过必要的 时限或错过相应的时机,政策问题和政策环境就可能产生变化, 使政策及其执行失去意义,甚至使政策问题恶化或激化,给国 家、社会、人民带来损失;
同时,要及时监督控制,反馈信息,以随时掌握执行情况, 果断地做出政策调整或执行策略、技术的改进;
第七讲
公共政策的执行与有效性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民需求和达成国家目标以及最优化资源分配方面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府将决策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章将系统分析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传达、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四个环节。
1.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础。
政府或相关部门根据问题需求和政策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
这个过程需要对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制定可行的政策方案,并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2.政策传达:政策传达是确保政策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环节。
政策传达需要将政策内容清晰地传达给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民众。
这个过程需要广泛宣传,加强沟通,确保政策传达到位,避免信息不对称。
3.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
政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4.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衡量政策执行效果的过程。
政府需要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政策评估需要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客观的数据支持,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政策调整提供参考。
三、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公共政策的执行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政策设计、机构能力、资源配置和社会环境等。
1.政策设计:政策设计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础。
一个好的政策设计应该具备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措施和有效的监管机制,能够解决具体问题,满足公众需求,并具备可操作性。
2.机构能力:机构能力是政策执行的关键。
政府部门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确保政策能够得到顺利执行。
同时,政府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进行多元化的参与和合作。
3.资源配置:资源是政策执行的保障。
政策执行需要充足的财政、人力和物力资源支持。
政府应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确保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使用。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公共政策对象,使公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程1美国学者艾得森曾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行。
”〔2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中心环节,是检验政策质量的重标准,是后继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因此,加强对政策执行问题的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认为,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有:1.公共政策本身。
一项政策的成败与,首先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
国公共政策学家史密斯认为,理想的或者好的政策方案是政策执行的前提条件,政策方案有缺陷,如目标与手段之间、新旧政策之间不配套或相互冲突,政策的超前滞后等等,都会导致政策执行的失败或者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3〕(1)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
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的可行性和政策目标的弹性。
首先,政策目标必须是可行的。
假如政策目标不可行,不但实现不了政策目标,而且还浪费人财物力。
其次,政策目标的弹性。
公共政策目标缺乏弹性,执行过程就会失去灵活性变通性,那么就很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
而弹性空间过大,就会造成公共政策目标缺乏明确性、稳定性,使执行者无所适从,往往只能从“原则上”执行政策,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执行的偏差。
(2)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影响政策的执行成本和公正公平。
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紧密相联,政策一经制定,就应该保持稳定。
如果朝令夕改,变动频繁,则会给执行带来诸多不便。
首先,它会导致政策执行成本的增加。
频繁的政策改动会使政策执行的前期投入造成浪费,同时也浪费时间,影响政策的执行进程。
其次,政策的稳定性也影响政策的公平公正。
政策的不稳定会使政策执行的标准前后不一,影响政策的公平公正,同时也会使民众对政策产生不安全感,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民众对政策的支持也会大大降低。
(3)政策的配套措施。
一个政策方案的出台不是单一地影响着一个群体,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它需要许多相应的其他政策措施与之相配套,否则政策将很难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一、政策问题、政策质量与政策执行一项公共政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除本章已经述及的那些因素之外,还取决于如下因素:①政策问题的性质;②政策的质量;③执行机关的效能;④政策对象的情况;⑤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等等。
这里着重分析一下前面两个因素对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
公共政策执行的成功与否,与政策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本身密不可分,这就是由社会问题本身的基本特性决定的。
政策问题的性质影响有效执行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问题本身所涉及的范围。
从现实情况来瞧,有的政策问题性质比较单一,所涉及的范围较小,那么针对此类问题所制定的政策,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反之难度就会增加;②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
一般而论,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取决于问题的成因、问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其她社会问题的关联性这三个方面。
由于政策问题本身的纷繁复杂,即使拿出了较好的政策方案,在执行之中仍然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与困难。
③随着问题的产生需要调节的行为量的大小。
不同的社会问题涉及的人口会有相当大的差别。
随着人员的增多,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的难度也就加大,所需政府调节的行为量显然也会增大,这就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必将消耗更多的政策资源。
政策本身的质量优劣就是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说,质量好的政策就是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础与前提。
政策质量的高低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来衡量:(1) 政策的可行性程度。
政策的可行性,就是指既定的政策具备了执行所需要的客观条件,经过政策执行者的主观努力,可以实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效力,圆满地实现政策目标。
因此,政策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效果。
(2) 政策的合理性程度。
一般来说,一项合理的政策就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这个理论基础为政策规定提供了令人信服的逻辑前提。
例如,“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分别在不同的层面构成了我国许多公共政策的逻辑前提。
逻辑前提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政策在一定条件下的合理性。
另外,政策的合理性意味着决策者就是理性的;政策制定就是经过一番周密思考的,而非情绪性的、武断的。
(3) 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合法化就是指公共政策经法定权力机构按照正规的程序予以认可。
公共政策一旦合法化,便意味着它取得了政治系统的承认,获得了正式的公共性与权威性,从而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能以法律为后盾,减少干扰,排除阻力,确保有效实施。
二、执行主体与政策执行所谓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就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人与组织。
主要包括国家与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被赋予执行权的其她公共机关以及供职于这些机关的公职人员。
在我国,除上述机关与人员之外,还包括中共各级领导机关、领导者与其她享有执行权的党的干部。
( 一) 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中的地位与作用任何公共政策的执行活动最终都要依靠各级执行机关与执行人员来进行。
执行机关掌握着实施政策的方法、技术与资源,就是将政策贯彻于政策对象中去的施动者;政策执行人员的自身素质、政策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策任务的完成。
她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执行政策,使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也可能由于软弱无能、效率低下或抵制政策、钻政策空子而造成政策失败。
由此可见,执行组织与人员自身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 二) 执行者的素质要求什么样的政策执行者才就是合格的、高素质的呢?1 .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2 .积极的意向与工作态度3 .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4 .较高的管理水平(三)政策执行组织的合理结构政策的顺利执行,还需要有一个精干、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合理,其功能会大于所有执行人员个人作用的简单相加;组织机构不合理,因内耗而造成的组织功能损失就会大大增加。
为使组织机构的配置合理,就要充分考虑执行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乃至性格志趣方面的协调与互补。
三、政策对象与政策执行政策执行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还与政策对象有着直接关系。
政策对象认同、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有可能成功;反之,政策执行就会有可能失败。
可见,政策对象对政策认同与接受的程度,就是对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影响甚大的一个要素。
什么就是公共政策对象?公共政策的目标就是多种多样的,但这种目标总要表现为对一部分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利益进行分配或调整,表现为对一部分个人、群体或组织行为的指导、制约或改变。
这些个体、群体与组织就就是政策对象,即政策执行主体在实施政策过程中所发生影响与作用的承受者。
(一)政策对象的特点公共政策对象具有以下特点:1 .政策规定性;2 .一定的能动性;3 .受动性;4 .主观差异性(二)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政策对象的数量上。
一般而言,政策涉及的政策对象的数量越多,执行的难度就越大。
其次就是政策对象的类型。
类型越多,就越难以约束政策对象。
最后就是政策对象的行为调节与变化的幅度。
如果对政策对象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调整与她们原来的习惯差距较大,政策执行的难度就大。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缩小”对政策对象行为的调节量,或采取“渐进”的政策执行方式。
四、外部环境与政策执行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公共政策执行系统的自然环境就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与交互作用的自然条件。
这些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1 )地理因素,即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土壤等自然条件。
( 2 )生物因素,即植物与动物等自然条件。
( 3 )宇宙因素,主要指靠近地球表层的大气与空间。
一定的自然环境与一定的政策执行系统发生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影响着政策执行过程及其结果。
因此,政策执行者应该正确认识与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展开执行活动,实现政策目标。
(二)社会环境政策执行系统的社会环境就是指由人以及人的活动形成的,并对政策执行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
这些因素通过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精神、道德风尚、风俗习惯等表现为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与社会心理环境等。
1 .政策环境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所面临的政治环境,不仅可能影响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程度,而且还会影响到政策执行者所采取的行动。
通常,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治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文化。
( 2 )民众的支持与大众传播媒介。
( 3 )国内政局与国际社会。
2 .经济环境政策执行自然要受到经济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通常,经济环境的变化很可能会影响政策对象、一般民众乃至执行者对政策目标的支持,也会影响执行者的执行效率与政策目标的实现。
在一般情况下,某一社会的经济越就是富有活力,就越有助于各项政策的有效执行;反之,不良的经济环境则会引起人们的认知上、情感上以及评价上的改变。
就有些政策本身而言,其作用的发挥也取决于它所处的经济环境,例如,在经济萧条时期,就业政策就很难发挥作用。
3 .社会心理环境一定的社会心理态势就是政策能否有效地得以执行的重要条件。
对政策的有效执行具有决定作用的社会心理因素,就就是广大民众特别就是政策对象对所实施政策的心理承受力。
所谓心理承受力。
就就是一系列变革对社会造成的心理震荡幅度,以及民众对政策的理解与支持程度。
政策能否有效地执行,与社会心理承受力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当民众的心理承受不了某项政策时,即使政策本身设计得再好,也就是难以实施的,反之,如果某项政策符合民众的心理,那么它就会得到民众的拥护,就能够为民众所热心接受。
第六节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一、什么就是政策执行偏差(一)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所谓政策执行偏差就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政策目标的偏离与不良后果的出现就是统一不可分的。
政策就是否偏离了政策目标,就是根据政策执行当中出现的不良后果来确定的。
也就就是说,政策目标的偏离就是执行偏差的本质属性,不良后果就是执行偏差的表象特征。
(二)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1 .象征式政策执行。
主要指在实施政策过程中,执行主体仅做表面文章,或只做政策宣传而不务实际,或“阳奉阴违”,或前紧后松,或敷衍塞责。
其总的特点就是政策最终成了一纸空文,根本谈不上解决什么具体的政策问题。
2 .附加式政策执行。
主要就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了政策原定的要求,特别就是执行者在现行政策的目标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目标。
“土政策”往往就是附加式政策执行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
“土政策”就是指打着贯彻上级政策要结合实际的旗号而自行附加额外目标的政策,它另搞一套,使政策执行复杂化,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
3 .残缺式政策执行。
主要就是指一项完整的政策在执行中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弃置不顾,使政策内容残损不全,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其典型表现就就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4 .替代式政策执行。
主要就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被换上与现行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
这就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执行偏差,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它的特点就是执行者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挂羊头,卖狗肉”。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政策与执行主体之间出现极为激烈的利益差异与冲突的时候。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就是一种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
“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形”。
这就严重地损害了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与公共利益。
5 .观望式政策执行。
主要就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总就是被动观望:观上面的招数,等新政策出台,观上面的态度,瞧就是否来硬的;观左右行动,瞧就是否动真的。
它的特点就是执行者采取一种“软拖”的手法,能拖的就拖,实在不能拖的只得勉强执行。
6 .照搬式政策执行。
主要就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机械地照搬照抄,“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
这样呆板地执行政策往往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实现政策目标。
它的特点就是执行者把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严重地分离。
二、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1 、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政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与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
就一般的情况来瞧,敏感的政治性政策、直接涉及人们利益分配与调整的经济政策、竞争性与敌对性的外交政策及军事政策、涉及领域众多的综合性政策(如环境保护政策),创新性较强的政策等,大部分都属于比较复杂的政策。
如果执行者对相关政策问题的复杂性没有充分认识,对相关政策的执行难度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有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政策偏差。
2 、政策质量低劣。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政策目标错误或者模糊不清。
政策目标的正确与否就是衡量政策实施好坏的标准,进而成为政策实施效率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