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学习指南(修正版)_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的对应关系称为从集合
到集合
的函数。 A
B
定义 3(高中或大学)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映射 f : A B ,称为从集 合 A 到集合 B 的函数,简称为函数 f 。 ( ) 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函数 f 是满足以下条件的从A 到 B 定义4 大学 的一个关系: 1) D( f )
实际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据调查,大多在中学数学教学岗位工作的
师范院校毕业生,他们的体会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大学所学习的 高等数学知识几乎没有发挥过作用;还有的甚至说:在中学任教多年, 将在大学学过的高等数学知识几乎都“还给”了大学老师;只有少数人 体会到,在中学教学中,虽然高等数学知识直接涉及到的并不多,但其 原理、思想、观点和方法却时常发挥着作用,那些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 究和初等数学研究的(这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人)中学教师认为,在他们 的教学和科研方面,高等数学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这无疑是高 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的“悲哀”。
不到与中学数学的直接联系,学生难以获得应用高等数学的观点指导
中学数学的真实体验。
第三、高师院校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张奠宙教授曾指出:我 们在高师院校执教多年,深感居高未必能自然地临下。在大学课程中, 只管讲学科知识本身,联系中学实际的任务往往视为累赘,忽略不讲, 举个例子,讲实变函数论,大谈勒贝格测度、勒贝格积分,却不屑于谈 谈测度与面积、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中学教师来说,也许后者是 至关重要的。对此,我们也有同感。
A;
2)如果( x, y ) f , ( x, z ) f ,那么 y
z。
例3 古代几何三大问题(尺规作图问题): 1) 三等分任意角; 2) 化圆为方;
3) 立方倍积;
在原来初中教材中还曾有过的一个尺规作图问题:圆内 接正七边形是尺规作图不能的。 我们的问题是:这里的尺和规有什么限制?为什么有那 样的限制?这样的尺和规有什么功能?
材中的数学知识范围内,有些问题如果不在高等数学的知识背景下来解
释,仍将含糊不清,甚至疑问重重。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几个例子
在中学数学中有许多用中学数学不能准确解释的问题,它 们都需要利用高等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来解释。
例1 关于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概念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即,把一个多项式表示为 若干个因式乘积的形式为因式分解。但是有一些问题利用概念却不 能准确解释,如, (1)是否每个多项式都能进行因式分解?
例4 几个具体的数学问题: F ( x , y ) ( y 1) 2 ( x y 3) 2 (2 x y 6) 2
1)求实数
的值,使得 x, y
达到最小值。 2)已知
连 BG 并延长交 AC 于 E ,连 CG 并延长交 AB 于 F,求证:EF//BC. 3 ) 已知 试证: , , 为实数,且
我们知道,中学数学教材的叙述,较多地采用了描述性的方法,理 论上的要求不可能十分严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根
据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样的处理方法应该说是
合理的;但是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仅仅具备中学教材所涉及的知识 (在新课程标谁下的必修课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在现行教
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数学教育的价值“实际需要, 文化修养,智力筛选”的前二者已经无暇顾及,只是将数学当作“筛子”
用了。由于对数学教育价值的不正确理解,因而许多学生都将“取得好的
数学成绩,博得家长和老师欢喜”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我们常可见 到的现象是,学生身陷数学的套题、技巧之中,奔命于作业、考试之间, 教师更是疲于应付,只能将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放在次要位置,也就更谈 不上与所学习过的高等数学知识建立联系。
第二、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中,无论是文、史、地,还是理、化、 生等各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都是中学相应课程内容的加深、拓 广,螺旋式上升,而数学系的课程设置则是个例外,除了微积分,大
学数学课程所开设的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都
有较大的不同,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其知识是直线式上升,而非严 格意义上的螺旋式上升。在高师院校数学系的大部分教材中,几乎看
《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
——李三平
在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开设了门类众多的高等数学课程,例 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几何(空间解析几何、高等几何)、近 世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概率统计、拓扑学、常微分方程、 偏微分方程、计算方法等等 。
这一方面是使将要走上中学数学教学岗位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数
学基础(承担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任务及继续学习现代数学知识,并 提高自身数学修养),另一方面是使毕业生能利用在高师院校学到的 高等数学知识,指导其中学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即使他能“高 等数学之高”去临“中学数学之下”。

中, ABC
D 是 BC 边上的中点, G 是 AD 上的任意一点
x
2 2
y
2
z
x y z 1
1 x y z 。 3
二、阅读建议
要学习好这门课(当然不仅仅是学好这一门课),我觉得阅读也是 特别重要的,那么,阅读什么样的文章呢?这里,我们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说,阅读时还要有些选择,建议大家阅读以下作者的文章及刊物 的文章。
(2)因式分解需进行到什么程度?
(3)因式分解的结果是否唯一? (4)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与整数的素因数分解有何联系?
例2 以下哪个表示的是函数的符号:
y f ( x ), f ( x ), y , f .
函数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现行教材中,
分别在初中、高中、大学都介绍了函数,细心的老师可以发现 定义是有一些不同(主要是初中与高中或大学有差别)。
定义1(初中)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如果
对于x和 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种对应关系, y x

y 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把
变量。 x
称为
的函数,
称为因 y
y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 A和 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 B 的任何一个元素在 A
定义2(高中或大学) 设 应关系,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