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大纲
第七章 文化和经济因素与旅游消费者行为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第七章 文化和经济因素与旅游消费者行为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729a4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2.png)
【业务链接7-1】
❖ 如何测量中国大陆赴港旅游者对零售服务质量的 感知?
❖ Cheng Soo May等(Cheng,Ng, &Humborstad,2010)的一项研究,验证了一份中 国游客零售服务质量量表(Chinese Retail Service Quality Scale, CRSQS),为我们测量中国大陆赴港 旅游者对零售服务质量的感知提供了有用的工具。这一量 表,包含以下四个维度(及其测量题项)。
❖ (2)不同经济状况的旅游消费者的感知差异
❖ 国内外旅游学界对不同经济状况旅游消费者的感 知差异的研究并不多见。近年来,关注旅游消费 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部分研究关注了这一领域。 例如,刘欢(2014)对沈阳旅游城市形象的研 究发现,工资为“2000 元及以下”的受访者的 知识积累不够完善,对文化符号的理解程度较为 有限,因此在文化符号的感知方面明显低于高收 入者。
❖ (1)外观(Appearance)
❖ (2)可靠(Reliability)
❖ (3)胜任力(Competence)
❖ (4)礼遇(Courtesy)
❖ (2)宗教亚文化及其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 宗教文化对旅游消费者行为最为明显的影响体现 在两个方面:动机和实地行为。
动机 实地
在动机方面,受特定宗教文化的 影响,宗教朝拜本身成为一种重 要的出行/出游动机。
❖ (2)居民消费支出
❖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 集体用于个人消费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商品支出以及享 受文化服务和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支出。对于农村居民来说, 还包括用于生活消费的自给性产品支出。
7.3.2 不同经济状况的旅游消费者行为差异
❖ (1)不同经济状况的旅游消费者的动机差异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件—09社会群体与旅游消费者行为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件—09社会群体与旅游消费者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a04eecdcf121dd36a32d82c8.png)
职业名称(权重为7)
高级主管
得分
1
业务经理
2
行政人员
3
职员、销售员
4
技术型工人
5
操作半技术工人
6
无技能工人
7
教育量表(权重为4)
博士、硕士 本科 专科 高中 初中 小学 文盲
得分
1 2 3 4 5 6 7
社会地位分=职业分X7+教育分X4
社会地位等级体系
社会地位 上层
中上层 中层
中下层 下层
分数区间 11-17 18-31 32-47 48-63 64-77
▪ 影响内容:旅游地类型、家庭共同参与的活 动、旅游时期的选择
思考:影响家庭决策方式的因素有哪些?
1)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财务贡献 2)决策对特定家庭成员的重要性 3)夫妻性别角色取向
案例:小夫妻旅游
▪ 一个长假的前夕,在我的寒舍里召开了名额有限的“圆桌会议”,参加 的人员有我和妻子以及另外一对夫妻。会议探讨的主题是:这个长假外 出旅游中有关吃住行的消费问题。经过反复研究达成了共识:本次旅游 两个家庭采取“分餐制”的消费方式。规章制度决定后,第二天一大早, 我就按照会议精神抢先奔往汽车售票窗口购买了四张前往旅游目的地的 车票。随后,我们一行4人就坐在了开往婺源县城的车上。
起主导作用的决策方式 共同影响,共同决策 共同影响,共同决策 丈夫主导 丈夫主导 妻子主导 妻子主导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共同影响,一方决策
3、孩子对家庭旅游决策的影响
▪ 影响因素: (1)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2)子女所在家庭的类型 (3)子女的年龄 (4)所购买旅游产品与子女的关系
域受过专门训练、具有专 门知识、经验和特长的人。 医生、律师、营养学家等 均是各自领域的专家。专 家所具有的丰富知识和经 验,使其在介绍、推荐产 品与服务时较一般人更具 权威性,从而产生专家所 特有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文)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5b97940066f5335b81213b.png)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涉及旅游学、消费行为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多门学科内容。
本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继续进行旅游营销学习的必备基础课程。
2.设计思路:本课程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与旅游消费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感知、需要与动机、情绪情感、个性人格、态度、学习等这些心理要素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第二部分为旅游决策过程,主要介绍旅游决策过程的外部影响因素:社会环境、文化与经济等,分析相关旅游决策模型的优劣并利用实践考察引导学生探究旅游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及规律性;第三部分为旅游消费者体验,主要介绍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体验、服务质量构成、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测量并分析旅游体验对旅游消费的影响;第四部分为全球视野下的旅游消费者行为趋势,主要介绍旅游消费者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网络时代的旅游消费者行为变化、全球消费趋势与中国特色旅游消费行为等内容。
课程将采取教师讲授、小组讨论、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展开,学生能- 1 -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旅游策划与营销、旅游企业管理中。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是多学科交叉学科,先修课程有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等,本课程也是旅游市场营销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了解该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有关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基础理论,并结合旅游消费所涉及的吃、住、行、游、娱、购等多个因素,熟悉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游前、游中、游后等各个环节的旅游心理及行为特点,通晓不同的旅游决策过程模型,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服务、营销或管理措施。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有助于提升心理学及行为学方面的理论素养,熟悉各种心理量表,掌握旅游满意度及忠诚度的测量方法,增强从业技能,了解未来旅游消费市场变化趋势,为旅游市场营销及其他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基于obe理念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基于obe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d9ce9b3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0.png)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基于obe理念摘要:本文以obe理念为指导,构建了《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旨在通过对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理论的深入探讨和实践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obe理念;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综合素质;职业素养一、引言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对旅游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决策过程、心理因素等方面的研究,为旅游企业提供科学的市场营销和服务策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然而,当前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案例分析、学生参与度不高等,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缺乏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为此,本文以obe理念为指导,构建了《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旨在通过对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理论的深入探讨和实践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obe理念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基于结果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核心,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obe理念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时,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出发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因此,obe理念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教学目标的明确obe理念要求教学目标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出发点,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能力。
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旅游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决策过程、心理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分析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提出科学的市场营销和服务策略。
2. 教学内容的设计obe理念要求教学内容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消费者行为)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教案
![(消费者行为)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b56060cfc789eb162dc805.png)
(消费者行为)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教案授课教案课程名称: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系(部):英语系专业:授课班级:英语14-1班、英语14-2班、英语14-3班教师姓名:洪坚仁职称:教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授课章节第4章旅游者的态度与旅游偏好日期第4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态度的含义和特点;认识态度的功能与构成,掌握有关态度形成的理论。
分析旅游者不同旅游偏好背后的心理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破解重点:态度旅游偏好旅游魅力心理印象难点:各项定义难点破解:多举例说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
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课堂互动、案例使用等。
一、复习旧课(15分钟)二、新课导入(55分钟)第一节态度概述态度及其构成态度的特点1、对象性2、社会性3、内隐性4、稳定性与可变性(调整性)5、价值性:态度的核心是价值6、调整性:态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具有调整性态度的形成过程第二节态度与旅游行为旅游动机分析1.态度对行为的影响2.行为对态度的影响(1)行为甚么条件下影响态度A角色扮演:处于某位阶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B语言会变成信念C得寸进尺的现象(2)行为影响态度的理论A自我展示理论B认知失调理论C自我知觉理论3.态度与旅游决策第三节、旅游偏好1.旅游偏好概述2.旅游魅力3.旅游偏好形成的心理机制第四节、旅游态度的改变1.影响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2.改变旅游者态度的策略三、案例分析(20分钟)课堂小结思考题及作业题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依据旅游者在生活中的表现来划分1.神经质的旅游者2.依赖性的旅游者3.使人难堪的旅游者4.正常的旅游者依据旅游者的性格倾向来划分依据生活方式划分1.喜欢安静生活2.喜欢交际3.对历史感兴趣4.其他因素划分:纯观光型、追求理想经历、开阔眼界、完全沉浸人格结构(1)儿童自我状态(2)成人自我状态(3)父母自我状态三、案例分析(20分钟)课堂小结思考题及作业题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授课章节学生作业实践操作(1)日期第7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教学目的与要求旅游消费者心理学之应用,在于旅游业者对于旅客心理倾向而设计各种吸引游客的行程或产品,因此有必要多读学者们所做的文章,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程之应用。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大纲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1a36f1cf524ccbff0218473.png)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继续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学习的必备基础课程。
本门课程是研究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涉及旅游学、消费行为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多门学科内容。
Tourism Consumer Behavior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It is also an essential basic course for them to continue their study of tourism marketing. This course includes the laws of the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of tourism consumers in tourism activities, involving tourism, consumer behavior, consumer psychology, marketing and other disciplines.2.设计思路:本课程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问题与理论主要介绍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基本概念、内涵、研究对象、基本内容以及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为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含感知、需要与动机、情绪情感、个性人格、态度、学习等这些心理要素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第三部分为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外- 1 -部影响因素,主要包含社会群体因素、文化因素等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第四部分为旅游决策过程和购后行为,主要介绍旅游决策过程,分析相关旅游决策模型的优劣并利用实践考察引导学生探究旅游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及规律性;旅游消费者体验与购后行为,主要介绍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体验、服务质量构成、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测量并分析旅游体验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旅游消费者行为大纲
![旅游消费者行为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9d8f023bcd126fff7050b5d.png)
恩格尔1968年提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模型。该模型以决策过程为主干,把消费者的行为描述为一种连续的过程。旅游消费决策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和旅游计划,并最终把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①需要,欲求和问题的确认。旅游消费决策通常始于需要、欲求和问题的识别。旅游消费者对期望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差异的认识,可能是被广告等外界刺激因素的唤醒,也可能是他们自发意识到的。当需要迫切到一定程度时,旅游消费就会产生动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阶段比较隐蔽。②搜集信息,拟定备选方案。旅游消费者可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问题,也可能通过旅行社、亲朋好友、互联网、新闻报道、广告等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旅游消费者总是有目的,有选择地注意、理解、接受和保持,他们所接触到的信息。③评估和比较备选方案。消费者会罗列他所重视的属性,确定各个属性的相对重要性,然后以这些属性为评价标准,衡量各个备选方案在每一个标准上的绩效值。④将选择意向转移为购买行为。第一类他人的态度。第二类感觉中的风险。第三类意外情况。⑤购后的评价。假设消费者做出了一种选择,并按照这样选择去购买了,那么他们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感知阶段,即实际购买之后的现实感知阶段。如果期望与现实感知不匹配,消费者可能会产生不满,甚至会投诉或向他人做负面的口头宣传。
9,玛蒂森和沃尔德旅游者决策过程模型
旅游者决策主要阶段:(1)旅游者产生出游的愿望(2)旅游者搜集信息,评估对目的地的印象(3)旅游者比较各种可选择的旅游方案,做出旅游决策(4)旅游者准备出游,并形成旅游体验(5)对旅游的结果和满意程度进行评估
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1)旅游者特征(2)旅游意识(3)旅途的特征(4)目的地旅游资源和特征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英文)》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英文)》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cc0262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6.png)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本科生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总学时、学分: 34 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消费者在做决策时的动机、决策过程以及影响该决策的内部外部因素。
本课程融合了大量经典的和较新的旅游消费者领域的科研成果,基于消费者行为学和旅游心理学打造,偏向微观层面的旅游消费决策的机制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习,旅游或营销管理者可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下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群体做出更优决策,从而帮助企业乃至社会实现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课程教学要求重点突出、通俗易懂,注重适用性、实用性。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为市场营销学原理。
四、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对于可观测到的旅游消费者行为现象背后的机制探讨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1、课堂授课: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经典及经过验证的科学发现,主要讲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
2、研究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提倡研究型学习,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现象分析与作业训练:根据课程要求,需要学生发现现存的有意义的现象并找出现象形成背后的机制。
4、自我阅读:自我阅读是学生系统掌握学科知识、扩大理论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1.旅游消费者行为学(1学时)1.1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是什么、和其他学科的相对关系、以及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和考察方式。
2.Motivation, ability and opportunity(3学时)2.1旅游消费者的动机2.2旅游消费者的能力2.3外部环境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动机、能力和外部环境的概念,熟悉运用该MAO框架对商业现象进行分析。
第五章 旅游消费者态度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第五章 旅游消费者态度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526a2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6.png)
❖ (2)认知失调理论
❖ 【延伸思考5-1】
❖ 认知失调理论是另一关于态度 ❖ 问题:结合上文所述认知失调
改变的重要理论,由费斯廷格 理论,分析如何将之运于分析
提出(Festinger,1962)。该 旅游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理论认为当个体有许多认知因
素,如关于自我、自己行为、
周围环境等的信念和看法,当
❖ 2)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态度 的影响因素
❖ (1)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态 度的类型
❖ 在旅游目的地的态度上,旅游 消费者比较常见的几种态度: ①向往 ②期待 ③好奇 ④回避 ⑤抵制
❖ (2)影响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态度的因素 ❖ 影响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态度的因素大致分为三大方面: ❖ ①消费者个体本身的因素 ❖ ②消费者所处的外部环境 ❖ ③目的地。
、团体组织,也可以是一种现象、观念等,这些被称为态 度客体/对象。任何一种态度都是针对一定的态度客体/对 象发生的。 ❖ (2)抗变性 ❖ 态度的抗变性,也叫态度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 (3)内隐性 ❖ 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一种行为倾向,不是行为本 身,不能直接被人所观察。
5.2 旅游消费者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基础理论
❖ 2)旅游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 (1)平衡理论 ❖ 海德在1958年提出的平衡理论,论述了个体在人际关系和事物态度
中 通 过 改 变 自 身 最 少 的 情 感 关 系 来 获 得 认 知 上 的 平 衡 ( Heider , 1958)。这种理论通常用一个人(主体P),另一个人(主体认识的 另一个体(O)以及态度对象(X)之间的关系来说明。这三者之间 有以下六种关系模型
这些认知因素存在相互冲突矛
盾的情况,就会出现认知“失
调”状态,这种状态是令人不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2024)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b7a03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b.png)
2024/1/29
26
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实践中应用
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将不同的营销传播手段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 和声音,提高营销效果。
2024/1/29
实践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市场调研和团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整 合营销传播策略的实践应用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7
07 销售渠道选择与购物环境设计
品质定位
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认 知、信任感及购买意愿
价格定位
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心 理预期、敏感度及购买 能力
情感定位
消费者对产品的情感诉 求、品牌认同及购买动 机
2024/1/29
18
新产品开发中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新产品开发流程中的消费者参与
需求收集、概念测试、原型评估等
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过程
认知、兴趣、评估、试用、采用等阶段
创新方向
结合线上便捷性和线下体验感,打造全渠道零售模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精准营销和 个性化服务水平。
实践案例
如某品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商品、会员、交易等数据共享,提供无缝衔接的消费体验;另一品 牌则运用AR/VR技术,打造沉浸式购物场景,提升消费者参与度。
2024/1/29
31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法规政策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该法规定了广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平竞争等原则,对于保护消费者免受虚假广告侵害 具有重要意义。
33
企业经营中如何遵守相关法规政策
2024/1/29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产 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加强员工培训
企业应对员工进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规政策的培训,提高员工 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第一章 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论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第一章 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论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08c8e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10.png)
1.1.2 旅游消费者行为
旅游消费者的行为即是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是指旅 游者作为消费者的行为。
学者们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界定基本上沿袭了消费 者行为学对消费者行为的界定,认为消费者行为可以 看成是由两部分构成: ❖(1)消费者的行为 ❖(2)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这两个过程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形成消费者行为 的完整过程。
1.1.2 旅游消费者行为
❖ 吴清津(2006)指出,旅游消费行为并非只是经济性的消费行 为,而是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消费者自身的个性以及情感 等复杂因素影响的感性消费。
❖ 吴清津(2006)将旅游消费行为分为两部分:一是旅游者的行 为,即购买决策的实践过程;二是旅游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主要 指旅游者的购买实践之前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
1.1.2 旅游消费者行为
❖ 旅游消费行为的几种代表性定义 ❖ 曹诗图,孙静(2008)认为旅游消费行为是旅游者选择、购
买、使用、享受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及旅游经历,以满足其需 要的过程。
❖ 旅游消费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旅游消费行为包括从旅游需要的产生、旅游计划的制 定到实际旅游消费以及旅游结束回到家之后产生的感受(满意程 度)的全过程。 (2)狭义的旅游消费行为则强调行为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因此旅 游消费行为仅指旅游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旅游产品的实际消费。
1.1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概念
❖ (2)世界旅游组织,林南枝、陶汉军,罗明义的定义有 一个共同点:认为当消费主体转换为旅游者时所产生的消 费即是旅游消费,强调旅游消费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 买综合旅游产品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花费。
❖ (3)罗贝尔·郎加尔虽抽象定义了旅游消费的本质,但却 没有明确地说明如何去界定旅游消费(张俐俐,2009)。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基于obe理念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基于obe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7b37126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5.png)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基于obe理念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旅游消费者行为,掌握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掌握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从而更好地应用于旅游业的开发和经营管理中。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包括消费者行为的定义、消费者行为的分类、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等;
2. 掌握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消费者决策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模型等;
3. 掌握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法、案例分析等;
4. 学习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应用,包括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营销策略、旅游消费者服务管理等。
三、教学内容
1.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消费者行为的定义、消费者行为的分类、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
2.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消费者决策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模型;
3.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实验法、案例分析;
4.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应用: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营销策略、旅游消费者服务管理。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大纲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22902c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a.png)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消费者行为学(英文名称:Consumer Behavior Theory )课程编号:04194005学分数: 3 (讲授学分;3)学时:48 (讲授学时:48 )任课教师:缪军荣开课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二、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消费者行为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将心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运用于旅游消费服务业的一门应用型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础知识,能运用消费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指导旅游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为做好旅游营销、旅游服务和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和指导。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使学生认识消费行为学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掌握消费行为学的基本原理与原则;掌握旅游消费行为、旅游企业管理心理以及旅游服务心理的一般规律;熟悉与了解各类旅游活动中的心理策略,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对人的旅游行为进行准确预测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消费行为学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理解和掌握旅游者作为旅游行为主体所具有的心理及行为规律;掌握旅游者心理分析、调查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并能够结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游客行为引导、服务优化对策,为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服务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素质目标:使学生具有专业的旅游市场调研素素质、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对务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属于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程。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0ca93c84b73f242326c5f9d.png)
《旅游消费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230523课程名称:旅游消费行为学英文名称:Consumer Behavior in Tourism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 佛山校区-旅游消费行为学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旅游消费者行为是所有营销活动的关键。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全球与中国的消费现象与趋势、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性质、旅游消费者的决策过程、旅游需求和市场及有关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向学生传授从事消费者分析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够用来了解市场并制定有效的营销战略。
本课程基本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
讲授法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讨论法贯穿于课堂讲授之中,针对核心理论和热点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实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有效互动;自主学习法体现在每节课前的文献阅读以及个人作业和小组汇报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
Consumer Behavior is a foundation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ed in tourism management, and a key point to marketing. By learning necessary knowledge and skills, such as principles of consumer behavio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ourism demands, strategies of marketing, and so forth, students will better understand the market and formulate effective strategies.This course integrates lectures, discussions and self-learning. Teachers give lectures with in-class discussions of main theories and hot issues, guarantee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doing pre-class literature reading, in-class presentations and after-class assignments, students learn and explore by themselv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酒店管理系学生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包括如下:(1)使学生熟知并牢固掌握国内外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趋势,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框架;(2)使学生基本掌握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型、旅游消费者产品购买过程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全球范围内有关旅游市场需求、旅游市场细分的发展现状;(3)使学生了解国际相关热点问题及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未来走向;(4)为满足时代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培养深刻理解中国旅游消费市场新动向、新需求、新行为,关心社会发展变革的复合型旅游高等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继续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学习的必备基础课程。
本门课程是研究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涉及旅游学、消费行为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多门学科内容。
Tourism Consumer Behavior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It is also an essential basic course for them to continue their study of tourism marketing. This course includes the laws of the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of tourism consumers in tourism activities, involving tourism, consumer behavior, consumer psychology, marketing and other disciplines.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问题与理论主要介绍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基本概念、内涵、研究对象、基本内容以及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为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含感知、需要与动机、情绪情感、个性人格、态度、学习等这些心理要素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第三部分为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外
- 1 -
部影响因素,主要包含社会群体因素、文化因素等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第四部分为旅游决策过程和购后行为,主要介绍旅游决策过程,分析相关旅游决策模型的优劣并利用实践考察引导学生探究旅游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及规律性;旅游消费者体验与购后行为,主要介绍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体验、服务质量构成、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测量并分析旅游体验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课程将采取教师讲授、小组讨论、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展开,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旅游策划与营销、旅游企业管理中。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
后置课程:旅游市场营销
二、课程目标
(一)专业教育目标
本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能:
1.知识
1)掌握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
2)掌握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理论;
3)掌握学习理论、态度理论;
4)掌握个性概念及测量方法;
5)掌握社会群体概念及分类;
6)掌握文化与亚文化概念以及文化维度理论;
7)掌握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以及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
8)掌握旅游体验概念与类型以及旅游体验真实性理论;
- 2 -
9)掌握旅游满意度与忠诚度理论与测量方法。
2.能力
1)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旅游消费者行为特征。
2)掌握运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基本原理分析判断旅游服务对象的需求的能力。
3)掌握旅游消费者营销组合战略的制定。
4)掌握旅游消费者行为的营销管理创新理念与方法。
5)具备借助互联网、书籍、文献等渠道,获取旅游消费者行为相关信息,及分析解决旅游消费者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6)提高学生在营销和销售实践中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营销能力。
3.素质
1)通过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概念与内涵、特征与分类等的系统介绍,让学生认识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基本问题,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专业态度。
2)通过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诠释,使得学生对旅游消费者行为产生系统的认识,让学生具备科学的以旅游消费者为中心的旅游消费者营销管理思维和方法。
3)通过对决定和影响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个体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与旅游消费者相关的的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
4)通过团队协作任务作业、案例分析研讨、课堂辩论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组织协调沟通、独立思考及语言表达等综合素质能力。
(二)思政教育目标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程是管理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课,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内涵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把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 3 -
入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伦理、职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机融入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与工匠精神,实现旅游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本门课程主要思政教育目标为:
(1)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伦理观。
应结合我国旅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义利观,秉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观,树立互利共赢的价值观。
(2)坚持科学精神。
明确在消费活动中,个人与企业都应遵循经济规律与职业操守,贡献社会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
(3)坚持创新精神。
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创新,在不断学习中,锐意进取,不断质疑,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路径,更好地服务社会。
(4)坚持创业精神。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的引领下,研判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更好地追寻机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持续变革,从而实现国富民强。
三、学习要求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理论性很强同时又与现实旅游活动关系非常密切。
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及运用各种决策模型与理论分析旅游消费者行为问题,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分析地学习和借鉴。
1.课前预习
1)完成教师提供的先导材料的阅读;2)阅读教材,明确本次课程将要学习探讨的主要知识点;3)完成教师要求的其他课前准备工作。
2.课中教学
1)积极发言,回答教师提问;2)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3)勇于质疑,提出
- 4 -
自己的见解。
3.课后复习与自学
1)完成教材内指定作业;2)围绕教师提供和自行收集整理的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完成小组作业;3)通过调研、收集整理资料,结合学习内容,完成教师指定的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
4)通过教材、视频、参考资料等,完成教师指定内容的自学;
在课堂讨论中发言积极的学生将在平时成绩体现;在研究报告、课堂讨论中有创新见解的学生将获得加分;能够指出教材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失误错漏之处的,将获得加分。
鼓励学生用身边的实际案例进行课堂演示与分享,能够根据真实案例进行案例分析与撰写的将获得加分。
四、教学进度
- 5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孙九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
2.旅游者行为学,白凯,科学出版社,2013年。
3.消费者行为学-中国消费者透视,卢泰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4.消费者行为学,迈克尔·R·所罗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5.旅游心理学,舒伯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 6 -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小组学习评分标准(1)作业的评分标准
(2)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⑶课程论文及研究性文章评分准则
- 7 -
⑷小组作业评分标注
小组展示互评评委姓名 ______________
目的:给大家提供一次批判性对待同学们团队合作、并能够获得有建设性意见反馈的机会。
这项评估请独立完成。
- 8 -
说明:根据上述评分标准,给出该小组的得分,所有评委打分的总和将作为该小组的总分,,请大家认真、客观、公平、公正地打分,此表将在保密的情况下由老师统计。
小组组员合作互评你的组号 ________ 目的:给大家提供对本组成员的工作进行点评和评价的机会。
这项评估不仅体现了小组作品的结果体现,还包括小组展示的准备过程。
这项评估请独立完成。
- 9 -
说明:根据上述评分标准,给出你所在小组成员的得分,此得分将作为小组得分的分配比例,请大家认真、客观、公平、公正地打分,此表将在保密的情况下由老师统计。
七、学术诚信
- 10 -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