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路线方案选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高标准
影响技术标准的主要因素
1)路网规划及路网中道路的相互关系.
国家级路网
省级及区域级路网
山区路网
• 2)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对技术标准的影响.
远离经济发展中心区域的公路
连接两条主骨架道路的公路
连接区域内经济组团或 位于中心城市外围的进出口公路 旅游或兼有旅游性质的公路
• 3)设计交通量对技术标准的影响.
路材料。
2.路线特点: ①线形好,标准高。路线纵坡小,平曲线半径大,技术 指标较高。 ②路线短捷、顺直。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大,主要是地 物障碍的限制使路线有所转折。 ③前期工程为后期所利用。由于平原区路线平、纵面线 形指标较高,后期改建提高等级时多数路段可以利用,减少了 改造工程费用。 3.平原区路线布局原则(选线原则) 以方向为主导,正确安排平面线形,合理解决避让、穿 越、趋近等问题,纵坡一般不受限制。
(六)正确处理旧路的利用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与旧路的关系 (1)现有公路为二级,且交通量很大需建高等级公路时, 一般可利用旧路改建,并另建辅道供其它车辆形式。有时也可 新建高等级公路,将原二级路作为辅道。 (2 )现有公路等级低于二级时,宜新建高等级公路,原有 公路留作辅道。 2、其它等级公路与旧路的关系 平原地区常有比较宽的乡村道路和等级不高的公路,新建 公路应尽可能利用旧路,以减少工程造价和占地面积。旧路直 线较长,但平曲线半径较小,应保证技术标准的要求,不能因 为旧路限制而降低公路的标准。
整 体 式 断 面
(2)分离式断面 (1)同一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 同一平面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是指左右路幅采用同一条 中线,分离式路基的设计仅仅体现在纵断面设计方面。 ①河(沟)地段布线
分 离 体 式 断 面
②斜坡地段布线
③地形起伏较大地段布线
(2)分离式断面
(2)不同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路基 ①同一走廊带布线时的分离式路基
2.山岭区路线布局原则 以纵坡为主导,以安排纵坡为主,其次考虑横断面及平面线 形。
3.山区公路路线布局形式
根据山区地形特点,路线与地形的相互关系,按路线所走 的部位不同,将山区路分为四种形式。
沿河(溪)线是沿着河岸(溪岸)布设的路线;
越岭线是翻越山岭的路线; 山脊线是沿着分水岭布设的路线;
山腰线是离开河流一定高度在山坡上布设的路线。
2、路线带的选择
目的: 在基本走向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自 然条件在大的控制点之间选定一些细部控制点,这些 点的连线即为路线带。 方法: 在大比例尺(1:1000~1:5000)地形图上通 过比选的方法确定。 成果: 大控制点和其间细部控制点的连线,仍然为折线。
3.具体定线
目的: 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进行平、纵、 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路线中线。 方法: 有纸上定线、直接定线、航测定线等。 成果: 满足技术标准的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
②不同走廊带布线时的分离式路基
• 9选线应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
二、选线的步骤和任务
选线的任务:
就是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符合设计要求、经济合理的 最优方案。 选线的过程: 分阶段从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的过程。 选线的步骤: 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带的选择 具体定线
1、路线方案选择
目的: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 向的问题。 方法: (有地形图时)在小比例地形图上(一般为1:2.5万或1:10 万)地形图上,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经初选后确定几条比较 有价值得方案,到现场勘查,比选出一条最佳方案。 (无地形图时)到现场调查或踏勘,进行方案比选。 (地形复杂或范围很大时)可采用航空视察,或用遥感与 航摄资料选线。 成果:在路线的起终点间经比选确定一系列大的控制点, 这些点的连线即为路线基本走向。
(七)尽量靠近建材产地
平原区一般缺乏砂、石等筑路材料,应尽量使路线靠近材料产地,以降低运输费用,保 证公路养护方便。
第三节 山区及丘陵区选线
山区选线 一、概 述
1.山区自然条件与路线关系 ①地形复杂:山区地形是影响路线布局的主要因素。 ②地质复杂:山岭地区地质现象比较复杂,常见的不良地 质现象主要有:滑坡、碎落、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构造。地质影 响线位布设。 ③水文径流复杂:表现在沟底比降大,导致水流很差。对 公路的危害主要是水毁。因此,在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洪水的威 胁 ④气候多变复杂:表现在气候的多变性。 ⑤材料来源方便:砂、石、水源丰富,方便,可以做到就 地取材,减少造价。
2.小桥涵(跨径小于等于20米)
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不要过多考虑小桥涵跨河 位置,一般可能出现斜交。但遇到斜交过大或河沟过于弯曲 时,可采取改移河道或改移路线进行适当调整。 改移路线是使斜交角度不要过大。 改移河道的做法在河沟过于弯曲的情况下有时也采用, 但改移长度和数量不应过大。
(五)注意土地水文条件
4.平原区路线布设方式 先把路线总方向内所规定经过的地点如城镇、工厂、农 场以及文物风景地点作为大控制点;然后在大控制点之间进 行实地勘察,了解农田优劣及地物分布情况,确定哪些可穿 越哪些该绕避以及怎样绕避,从而建立一系列中间控制点。 路线一般应由一个控制点直达另一个控制点,不作任意的扭 曲。
二、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
(四)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1.大、中桥(跨径大于20米) 对于大、中桥,一般其桥位在满足路线总方源自文库的前提下, 都作为路线的控制点。桥位应选在河床稳定、河道顺直、河 面较窄、地质良好以及两岸地形有利于桥头引线布设的河段。
防止两种偏向: 一是不应片面强调桥位,以致造成路线过分迂回,或过分 强调正交桥位,出现桥头急弯,影响行车安全。 二是不应只顾线形顺直,造成桥位不合适或斜交角度过大, 增大工程投资或增加施工难度。
2)积雪、冰冻地区 一般应选择阳坡、迎风的一岸布线,减少冬季路面积雪。 3)考虑村镇、居民点的分布 一般除国防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外,尽可能选 择在村镇多、人口密的一岸布线,以便于为群众服务。
原则:一般应选择地形平坦、支沟少,水文地质良好、 阳坡、迎风、人口密的一岸。
2.路线高度:确定线形应放在什么高度的问题 1)低线:高出设计洪水水位不多,路基顺水一侧边坡常受 到洪水威胁的路线。 优点: ①线形好。无论是平面或纵断面都容易达到较高的标准。 ②土石方工程量省、边坡低、易稳定。由于河谷地形平坦, 有阶地可以利用,使得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较小,路基高度降 低,路基稳定性好。 ③路线活动范围相对较大。便于选择有利地形和避让不良 地形。 ④跨支沟和主流方便。
二、沿河(溪)线
定义:是沿着河(溪)岸布设的路线。 优点: ①路线走向明确。只能顺山沿水布线。 ②线形好。纵坡一般<5%,线形平缓、顺直, 可达到较高的标准。 ③材料来源方便。 ④联系居民点多,服务性好。
缺点: ①洪水威胁大。暴雨时水位猛涨猛落,冲刷力大。若线 位高度设计的不合理时,公路常常受到水毁,使交通中断。 ②艰巨工程多。河谷一般含石头较多,悬崖陡壁多,而 且间断出现,导致石方工程集中,开挖困难。 ③桥涵防护工程多。由于沿岸两侧地质、地形复杂,常 常需要跨河换岸以避让艰巨工程。另外支沟多,使得桥涵多。 路基支挡防护工程多。 ④占地多。主要指占用农田较多。山区良田大多是沿河 两岸阶地分布,而线形也要利用阶地布线,所以占用良田较 多。
(一)路线布局
沿河线布局的主要矛盾是解决路线与水的问题,以防止 水毁。为此,路线布局时需要解决河岸选择、路线高度和桥 位选择的问题。 1.河岸选择:确定路线走河的哪一岸的问题 1)地形、地质条件 一般应选择地形平坦,有长段阶地可以利用,支沟少而 小,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的一岸布线。
例:乙方案为避让河左岸的两处断续陡崖,跨河利用右岸的较好地形, 但过夏村后,右岸出现更陡更长悬崖,路线又须跨回左岸,在3km内,两次跨 河,须建中桥两座。甲方案一直走左岸,虽要集中开挖一段石方,但较建两 座中桥经济得多,因此不宜跨河换岸。
缺点: ①受洪水威胁大; ②防护工程多; ③占田多,废方不好处理;
2)高线:高出设计洪水位较多,基本不受洪水威胁的 路线 优点: ①不受洪水威胁; ②废方较易处理;
③遇有不宜设低线的河谷,可把路线提到谷地以上的 山坡上。
缺点: ①路线在山坡通过,路线曲折,纵坡起伏,线形差,工 程大。 ②跨河较难。跨主河时,由于路线过高,常需展线急下 才能跨过;跨支流时,需建大跨径高桥,或路线绕进很多,使 线形标准降低,里程增长,工程增大。 ③遇到不良地质地带,避让或处理都比较困难。 ④施工和养护用水、运料都不如低线方便。如路基一旦损 坏,抢修较难。 低线优于高线,原则上“宁低勿高”。
(一)线形应顺直、短捷
平原区地形平坦,应力求使路线顺直、短捷,没有理由时, 不应随意转向,但也不能片面追求长直线。应注意高、低标准 的过渡。
(二)正确处理路线与农业的关系
1.尽量做到少占农田,不占高产田。 从选线的角度考虑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占高产田。但也要防 止为了不占某块良田,使路线弯弯曲曲,导致路线标准降低。
平原地区河道、湖泊、池塘等较多,地势低,地下水位高, 使得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容易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措施: (1)在选线中应尽量沿接近分水岭的高地布线,沿旱地布 线; (2)避免直穿较大面积的湖泊、水塘、泥沼和洼地等 ; (3)保证最小填土高度; (4)采取必要的路基稳定性处理措施(比如换土、清淤、 降低地下水等)。
同一技术标准所 适应的交通量的 变化范围的级差 相邻技术标准所 适应的交通量有 重叠范围
• 4)路线走廊带的选择 • 5)环境保护 • 6)工程造价
• 技术指标的掌握 • 1)按区段交通量掌握 • 2)按地形条件掌握 • 3)技术指标的均衡
– 3多方案论证,选择最优的路线方案. – 4选线应与农业配合 – 5选线应重视水文.地质问题 – 水文(排水) – 地质(不良地质地段) – 6选线应注意与环境相协调
第二节 平原地区选线
一、平原区
1.平原区的基本特征 ①地形特征:地面起伏不大,坡度平缓,相对高差较小 (地面横坡,相对高差<30m)。 ②地物特征:一般多为耕地,地物障碍多。居民点较密, 各种建筑物分布广。沟渠密布,河网池塘多。分布有大量灌溉 沟渠,天然河道、湖泊、池塘等。
③水文特征:地面积水较多,河流较宽阔,河床 低浅,洪水泛滥较宽。地下水位较高,取土困难,缺乏筑
一
目的与任务
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
符合使用要求
二 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二
选线原则
• 1 路线的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 件相适应.
主观条件
路线的总方向 等级 道路网中的地位及作用
客观条件
交通布局.城镇. 工矿企业资源状况. 土地开发利用和规划 地形地质气象水文
2 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标准
最低标准
3.护村、保田、造田 路线应沿河岸布设,使路堤结合,可以保护 低洼处的农田或村庄,甚至可以造出一片良田。
(三)正确处理路线与村镇的关系
1.高等级公路和国防公路
一般以绕避为主,避免直穿,但也不宜离开过远,必要时可 设支线连接,做到“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既方便运输 又保证安全。
2.一般公路 一般以方便群众为主,宜靠近村镇,如地方同意可以穿 过村镇,但应保证足够的路基宽度和行车视距。
2.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
路渠基本一致时,沿渠布设路线,使路堤合一、桥闸合一, 以减少占地。 路线应尽可能少的和灌溉渠相交,避免斜穿农田,把路线布 设在渠道的上方和尾部。 遇到大的水塘时,一般应尽量绕避。不得已须跨水塘时,宜 设在占用水塘长度最短的一侧,并拓宽水塘取土填筑路堤,不致 压缩水面过大。
• 7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 • 平原 • 重区山岭区 • 绕城线或连接城市出入口的公路选线
8.正确应用整体式断面和分离式断面。 整体式断面 在自然条件较为良好的地区,整体式路基是路幅设计的首 选方案。 优势: 在于工程集中,有利于施工组织管理,节省占地, 便于沿线设施布置和高速公路的运营养护。 缺点: 在山区地形困难的路段,整体式路基路幅较宽, 平、纵面设计灵活性差,在路线布置的空间资源极其有限的情 况下,会使得路线总体设计单调、呆板,出现高填深挖、挤占 河道、增加占地、拆迁等现象,工程量大幅增大,工程造价上 升,不利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