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网络传播的方式与功能

合集下载

第二章 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

第二章 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

• 在Web2.0时代,网络个体传播代表着新一 代传媒力量,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公共领域, 这个领域中既汇聚着无数个交互作用的个 体,同时又起到了组织社会的作用,构建 起强大的公众力量。 • 网络论坛、博客、贴吧等都是构成网络公 共空间的具体形式。
• 首先,“web2.0”是用户进行“自我展现” 的场所。 • 第二,“web2.0”汇集了来自于普通公众 的多样性和同一性,这是公共领域的又一 关键特性。“当人们只从一个角度去看世 界、当人们只允许世界从一个角度展现自 己,公共世界也就走到了尽头”。
• 第二,传播主体的个人化与“去中心化”。
• 在Web2.0时代,传播主体的个人化体现了强烈
的“反总体性”。
• Web2.0所造成的“去中心化”,指的是传统上
由政治经济利益集团所掌握的媒体发言权转移到 个人手中。 • 尼葛洛庞帝:网络的数字化生存必将分散权力, 分散的后果必将是个人享有更多的自由。
• 长尾理论认为,即只要渠道足够大,非主 流的、需求量小的商品销量也能够和主流 的、需求量大的商品销量相匹敌。这是对 传统的“二八定律”的彻底叛逆。
• 人类一直在用二八定律来界定主流,计算投入和 产出的效率。它贯穿了整个生活和商业社会。这 是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归纳出的一个统 计结论,即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当然, 这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比例数字,但表现了一种不 平衡关系,即少数主流的人(或事物)可以造成 主要的、重大的影响。以至于在市场营销中,为 了提高效率,厂商们习惯于把精力放在那些有 80%客户去购买的20%的主流商品上,着力维护 购买其80%商品的20%的主流客户。
•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指20世纪60年
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社会思潮

网络新闻传播学

网络新闻传播学

《网络新闻传播学》导言网络新闻传播滥觞于互联网上的邮件列表、电子公告牌、新闻组。

90年代中开始蓬勃发展。

198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圣何塞信使报》,开传统媒体上网先河。

网络媒体:广义的指互联网,严格的是指由报社、通讯社、电视台等传统新闻机构创办的媒体网站及从事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

我国网络媒体主要由传统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新闻中心构成。

网络新闻:是指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新闻,或网络媒体所传播的新闻报道及其评论。

网络新闻传播:网络媒体通过互联网而从事的新闻传播活动。

80年代初,美国等西方国家产生了“计算机辅助新闻学”,包含以下4个方面内容:(计算机辅助报道)、(计算机辅助调研)(计算机辅助引证)(计算机辅助聚会)。

一般新闻传播学由理论、历史、实务三部分构成;要解决的是新闻传播学中的普遍性问题。

部门新闻传播学要解决的是新闻传播领域中特殊性的问题;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传播学。

部门新闻传播学研究必须进行3个方面的融会贯通:1、贯通不同媒介领域的新闻活动和社会活动;既充分认识新闻传播活动对社会活动的推动作用,又充分把握社会活动对新闻活动的决定性和制约性。

2、贯通部门新闻活动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把实践上升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

3、贯通部门新闻活动的历史与现实;以现实眼光去追溯历史,让历史轨迹展现规律。

第一章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一、计算机成为传播媒介的历史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1960年,利克莱德《人机共生》。

90年代,万维网。

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互联网:指全球性信息系统:(1)通过全球性唯一的地址逻辑的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网络间协议”(IP)或今后其他协议基础上的;(2)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网络间协议”(TCP/IP)或今后其他接替的协议或与“网络间协议”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3)可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使用高水平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基础设施之上的。

第二章 网络技术与互联网

第二章 网络技术与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
•星型拓扑 •环型拓扑 •树型拓扑 •分布式(网状型)拓扑 •总线型拓扑 •混合型拓扑
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缆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网络硬件系统
•服务器 服务器是区域网的核心,用于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资 源,并负责对这些资源的管理,控制网络用户对这些资源 的访问。按照提供的服务不同,可把服务器分为文件服务 器、打印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通信服务 器、视频服务器等。 •客户机 能使用户在网络环境上工作的计算机都称为客户机, 有时也会称为工作站。网络中的服务器大多数情况下只存 放共享数据,具体的处理则由客户机完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是控制和管理网络运行和网络资源使用 的软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往往 决定了网络的性能、功能、类型等。目前使用的网络操作 系统主要有 Netware、 Linux、 Unix、 Windows 2000 Netware、 Linux、 Unix、 Server、 Server、 Windows NT、Windows Server 2003等。 NT、 2003等。 •网络应用软件 网络应用软件是利用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发出来的一些 软件,Java、ASP等。 软件,Java、ASP等。 •网络防火墙软件
5、交换机(Switch)。类似于集线器,但功能较集线器要 、交换机(Switch)。类似于集线器,但功能较集线器要 强得多。交换机为独享设备,而Hub是共享设备。比如一个8 强得多。交换机为独享设备,而Hub是共享设备。比如一个8口 的10Mb交换机可以保证每一路都是10Mb,而一个8口的10Mb 10Mb交换机可以保证每一路都是10Mb,而一个8口的10Mb Hub却只能共享10Mb带宽。 Hub却只能共享10Mb带宽。 6、路由器(Router)。是用来实现不同局域网之间连接的 、路由器(Router)。是用来实现不同局域网之间连接的 设备。通常是一台专用设备或者就是一台计算机,在其上面可 运行能识别各种网络协议及能选择合适路由的软件。路由器可 以在复杂网络中为网络数据的传输自动进行通信线路的选择, 在网络节点之间对通信信息进行存储转发。路由器是互联网的 关键设备。 7、网关(Gateway)。又称为协议转换器,能够互连各种 、网关(Gateway)。又称为协议转换器,能够互连各种 完全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是互联设备中最为复杂的设备。 8、网桥(Bridge)。用于连接两个同类型的网络,可以是 、网桥(Bridge)。用于连接两个同类型的网络,可以是 专门的硬件设备,也可以计算机安装的网桥软件来实现。 •防火墙及相关外部设备。 防火墙是用于分离内联网与互联网之间的隔离设备,用于 保护内联网中的信息资源不受外来非法用户恶意攻击的。

网络传播理论及实践

网络传播理论及实践

第一章作为大众媒介的网络媒体一、互联网发展的意义与影响(1)互联网增加了政治的开放性和透明度。

信息化、网络化。

使得广大人民更加容易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并主动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2)互联网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这不仅表现在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行业造成的深远影响上,更体现在由它推出了一个新兴行业——互联网行业。

(3)互联网的发展造就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

(4)互联网造就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网络文化。

(5)人们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家中完成一天的工作任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娱乐,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6)互联网也给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带来巨大的震撼。

作为一种媒体,互联网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二、网络媒体的含义1、InternetInternet,中文译成因特网,也称为互联网。

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它是一个大型的数据通信系统,是上亿台相互独立的计算机通过电缆、光缆和无线等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集合,它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是网络媒体的硬件基础和技术平台。

2、CMC指计算机媒介传播,简单地说就是指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传播。

随着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CMC开始逐渐成长。

它包括所有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任务相关的传播和人际传播。

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即通过电子或电子公告牌实现的异步传播;通过聊天室、群组软件等实现的同步传播以及通过计算机和数据库进行的各种信息处理、检索及存储活动。

3、Cyberspace赛博空间是加拿大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在其科幻小说中描写的社会生活和交往的新型空间,指的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把全球的人、机器、信息源都联合起来的新时代。

现在的赛博空间,指的是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应用为基础,所构造出的一种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交流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新型空间。

《网络传播概论》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概论》教学大纲

《网络传播概论》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网络传播的特点、技术及应用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能和网络传播活动地特点,特别是作为新兴媒体地网络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如何发挥自己地优势,在网络新闻的采写和发布中博采众长,整合其他媒体的优点,在新闻传播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为后续课程课程奠定学习基础。

二、教学学时分配每章节所需学时列表如下:章次内容理论实训第一章网络传播的基础技术4学时第二章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2学时2学时第三章网络新闻编辑4学时第四章网络互动组织2学时第五章网络公关与广告传播2学时第六章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4学时第七章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2学时第八章网络中的新闻传播者4学时第九章网络传播的受众4学时第十章网络传播的效果2学时第十一章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2学时总计34学时32学时2学时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网络传播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简介网络的基本知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互联网的应用技术。

教学要求: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关系,掌握网络传播概念、研究内容、传播模式、议程设置以及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

第二章: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教学内容:讲述网络信息的制作技术与发布技术,以及网站的规划与网页的设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网页设计逻辑思维能力和设计方法,主要熟练掌握制作网页的有效工具Dreamweave和Flash,以及信息发布技术。

第三章:网络新闻编辑教学内容:讲述网络媒体的特性以及具体的业务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网络新闻的层次化加工与单元化编辑、专题化组织、多媒体整合以及网络动态报道的实施和网络编辑思想的传达。

第四章:网络互动组织教学内容:讲述网络媒体中互动的重要性,以及网络媒体的几种主要互动方式和网络媒体互动的缺点。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网络媒体互动中对网络论坛与个人博客的作用。

第五章:网络公关与广告传播教学内容:讲述网络营销、网络公关与网络广告的关系,网络公关的主要任务和方式及原则,网络广告的形式及制作和网络广告的具体执行方式。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章: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1.1946年2月ENIAC的揭幕,标志着电脑时代的开始。

(最早)2.第一台实用的计算器由帕斯卡于1642年制造。

3.莱布尼茨研制出“步进计算器”,可做四则运算。

4.査尔斯·巴贝奇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5.Mark-I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机电式计算机。

主要设计者:霍华德·艾肯6.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形结构7.互联网的技术特征:规模全球性、网址唯一性、规则统一性、功能服务性。

8.CANET为我国第一个互联网国际电子邮件出口。

第三章:网络传播的功能与特征1.网络传播定义人类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进行的数字化信息传播。

网络传播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是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它提供的是双向互动的多媒体信息的交流、传播和共享的平台。

2.网络传播的大众传播功能(54页)⑴作为大众媒介,其主要功能是监视环境、决策参与、文化传承和教育以及提供娱乐等。

监视环境功能,即及时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重要事件和最新变化的功能,被认为是大众传播媒介最基本的功能。

互联网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而传统传媒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则大大增强了自己监视环境的功能。

⑵决策参与功能,互联网向用户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因而也提供了更为畅通的渠道。

⑶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网络传播以其特有的方式,带来了全新的网络学校。

⑷娱乐功能,传统大众传媒所能提供的各种娱乐形式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网络游戏。

3.网络人际传播的功能⑴传递信息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传播的过程,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首先是信息传递、交换和分享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建构的初衷就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分享,而人们上网的最主要的目的也就是传递或获取信息。

⑵协调人际关系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纷繁复杂,而要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人们往往通过人际传播、交流意见,达成共识。

在计算机网络的虚拟环境中,这些限制因素不复存在,任何有特殊兴趣的的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知音,进行分享与交流,真正实现人际交流的平等。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一节《计算机网络》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一节《计算机网络》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
目 录
• 计算机网络概述 • 计算机网络组成 •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 网络安全与防护
0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定义
计算机网络
由若干个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按照一定的 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
源共享的系统。
05 网络安全与防护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01
02
03
信息保密
保护个人和企业敏感信息 不被非法获取和利用。
系统可用性
确保网络服务的正常运行, 避免因攻击导致的服务中 断。
维护声誉
保障个人和企业的声誉不 受网络攻击的损害。
常见的网络威胁
病毒与恶意软件
通过电子邮件、下载等 方式传播,破坏系统文
件、窃取信息。
设置复杂且独特的密码,定期更换。
数据备份与恢复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确保在遭受攻击后能迅 速恢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硬件组成
01
02
03
04
计算机
包括服务器、个人电脑、工作 站等,是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

网络设备
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 等,用于连接计算机和传输数
据。
传输介质
包括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 等,用于传输数据。
接口设备
包括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用 于连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软件组成
网络操作系统
如Windows Server、Linux等 ,用于管理网络资源、提供网
议)接收邮件。
电子邮件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重 要通信工具,人们可以使用电子邮件进 行工作交流、商务联系、亲友联系等活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
2.易于把控的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从传播过程来看,组织可以自身的需要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对信息传播的方式、渠道、内容、数量、时间、对象等等进行自由选择,并可随时展开补充和修正;其次,从传播效果来看,过程的可控性、受众的针对性以及反馈的及时性使得组织对其的传播的效果能够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估,并据此进行传播方案的调整
3.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全新的生活理念
网络传播的弊端
1.低门槛进入使假新闻泛滥,信息可信度下降,影响了媒介的公信力
2.长期以来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生活,淡漠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3.网络的开放性使不良信息滋生,对青少年成长和社会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网络传播的分类
从应用角度划分
1.网络信息传播
2.网络广告传播
2.直网站(最大的特点是分众,一般专注于某一领域或行业,而专业和权威也正是垂直网站吸引用户的最重要手段,垂直网站的受众通常是这一领域或行业的爱好者)
按不同传播主体分类
1.政府网站一级政府在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与业务应用,并获得个性化服务。
第四章网络信息传播与管理
网络信息传播概述
网络信息:指通过计算机终端发布和传播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
5.网络暴力
6.商务应用的迅速发展滋生了网上交易中诈骗、犯罪等问题
7.网络传播对公共信息安全提出了挑战
8.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因反复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精神行为障碍的产生,即“网络成瘾”
9.数字鸿沟问题严峻(在所有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三)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 2、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 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 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
5、第五次飞跃:?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 1小时=41666.67年 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
二、人际传播
(广义):自我传播以外的一切传播;(狭义)指人 对人,面对面的传播,社会信息在两个人或三五个 人之间进行的传播活动。
三、群体传播 1、常态的群体传播 (1)群体压力 (2)趋同心理 2、非常态的群体传播——集合行为中的传播 (1)集合行为指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
会集合现象 (2)集合行为发生的基本条件:
第二章 传播的概念、分类及历史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
“人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传播”?
“(传播)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传播 是基本的社会过程。” ——威尔伯·施拉姆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
一、如何理解传播 傳播
《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戈
1、符号和信号传播时代: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到早期猿 人的进化时期 2、口语传播时代: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口语传播时代:

南京大学《网络传播概论》核心笔(13页)记

南京大学《网络传播概论》核心笔(13页)记

南京⼤学《⽹络传播概论》核⼼笔(13页)记历年真题⼀、名词解释:1、流媒体(04)2、德拉吉报道(05)3、⽹络出版(05)4、越境数据流(07)5、电⼦书(07 )6、电⼦化政府(08)⼆、简答题:1、什么是虚拟社区?它在信息传播⽅⾯有哪些功能和价值?(05)2、试阐述你对⽆线互联⽹传播的前景看法,并谈谈其⽬前存在的发展障碍(06)3、请谈谈⽹络⼴告计价⽅法通常有哪些模式,它们各⾃的优点是什么?(06)4、⽹络⼴告具有哪些与传统⼴告形式不同的特点?(07)5、因特⽹对传统⼴播电视业的冲击(07)6、⽹络传播的伦理学特点,简述你的理解(08)7、互联⽹对传统⼴播电视业的主要影响(08)三、操作题:1、从⼈类新闻传播史的⾓度,谈谈互联⽹崛起所具有的新的⾥程碑意义(02)。

2、你正在参加⼀个由业界主持的学术沙龙,讨论当前国内⼤型商业门户⽹站应如何改进⽹络新闻运作,请针对你熟悉的某⼀或某些⽹站,写⼀个简明扼要的发⾔提纲(05)3、你即将在⼀个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主题是“⽹络⾔论:要⾃由还是要管理?”,请根据你所学的有关⽹络传播的知识,结合实例,做如下思辨和讨论(06)1、⽹络⾔论的类型和本质;2、⾔论⾃由的普遍意义和⽹络⾔论⾃由的理论内⾏;3、⽹络⾔论管理在政治、法律、伦理形态上的表现;4、关于“要⾃由还是要管理”的个⼈观点4、试从理论视⾓分析以下事实,并阐释⾃⼰由此形成了哪些思考和观点(名⼈博客)(07)5、论述你对作为公民新闻的⽹络传播的主要观点(08)试题出处分析:[章节重点]绪论信息时代与⽹络传播1、信息时代在社会的⼯业达到⾼度发达的时候,⼈类开始迈向⼀个崭新的社会形态——信息时代,也成为后⼯业时代或⽹络时代,第三次浪潮也就是⽹络的浪潮(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于1980年3⽉《第三次浪潮》)。

信息时代是⼀种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信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电信、运输和计算机的不断进步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课程目标和要求目标: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快速崛起。

本课程围绕网络传播这一核心议题,介绍和讨论网络传播的类型、网络传播中的受众及其行为、网络媒介特性、网络传播效果、网络舆论、网络广告、电子商务等内容。

要求:熟悉网络媒介,结合自身的网络使用,理解网络传播的相关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扩展对网络传播的了解。

及时阅读相关材料。

第一章网络传播概述什么是网络传播网络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对传播学知识的影响(一)什么是网络传播媒介技术发展与信息传播媒介与传播:每一次媒介技术的突破,都会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从而推动社会生活的变革。

媒介与社会:信息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变革,对人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认知能力,以及社会结构、文化形态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

什么是媒介媒介一词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指使事物发生关系的中介体、手段、工具等(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

广义的媒介指人体的延伸,如麦克卢汉说衣服是皮肤的延伸,车轮是脚的延伸,电话是耳朵的延伸等。

狭义的媒介指传播媒介,包括个人媒介、组织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等。

媒介即信息因尼斯:媒介的偏向麦克卢汉:真正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不是传播媒介中的具体内容,而恰恰是媒介本身。

媒介即信息,社会为媒介的性质而不是媒介的内容所影响。

波兹曼:媒介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梅罗维茨:媒介形塑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媒介在传播中的作用媒介是人类传播活动中,达到传播目标的重要工具。

媒介是影响人们态度、情感、思维和行为的重要变量。

个人形象的建构与发展,受媒介的影响和制约。

媒介有自己的偏好,对传播内容有深刻的影响,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

阅读材料:媒介的影响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举过三个例子,分析媒介对于文化的影响(《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第18-2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没有书面文字的非洲部落如何解决纠纷大学博士论文口试中对于引用的态度苏格拉底的辩护传播的历史关于传播的历史,传播学者唐·彭伯说:我们假定人类现代历史的4万年为一年,此时正值12月31日深夜,该年的最后一天。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络传播概论(彭兰)第⼆章知识点整理⽬录第⼀节⽹络的多重属性 (2)1.⽹络的技术平台属性 (2)2.⽹络的传播媒介属性 (2)3.⽹络的经营平台属性 (4)4.⽹络的社会形态属性 (5)第⼆节⽹络传播的基本形态 (7)1.⽹络中的⼈际传播 (7)2.⽹络中的组织传播 (8)第⼆章⽹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第⼀节⽹络的多重属性1.⽹络的技术平台属性(1)技术进步与⽹络功能的良性互动世界各国在⽹络技术上的⼈⼒与物⼒投⼊带来了⽹络技术的突飞猛进。

反过来,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进⼀步拓展⽹络应⽤的⼴度与深度,这就更加促进了政治、经济、⽂化等各⽅⼒量对于⽹络的关注以及在⽹络中的投⼊。

(2)⽹络技术的特点它与很多技术相互关联,其发展脉络更复杂。

它不仅是⼤众传播的⼿段,也是⼈与⼈沟通的⼿段,来⾃⽤户⽅⾯的驱动⼒,对于技术发展起着明显作⽤。

更为重要的是,它不仅是⼀种传媒技术,更涉及社会⽣产与⽣活的各个层⾯。

因此,它的发展动⼒更为多元、强劲。

(3)防⽌“技术近视”和“技术决定论”当我们研究⽹络媒体的发展时,不能忽视技术在它的历史进程中的作⽤,更要时刻关注技术对于未来传媒业⾛向可能起到的作⽤,否则就可能陷⼊“技术近视”的沼泽。

但在看到技术可能性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技术因素只是媒介发展的⼀个动⼒,⽽政治⼒量、经济⼒量的⼒学关系,对于媒介的发展是更为重要的。

2.⽹络的传播媒介属性(1)⽹络传播的复合性A. 传播形态与形式的复合性a) ⽹络是⼀种复合性媒介,所承载的传播形态包括⼈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众传播等,各种传播形态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交织、渗透与互动关系。

b) 从传播形式来看,⽹站、客户端、电⼦邮件、即时通信、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相互连接、渗透,形成了⽴体的传播⽹络。

B. 传播⼿段的多媒体融合多媒体融合有两个层⾯的含义:a) ⼀是指⽹络平台可以承载任何⼀种形式的信息;b) ⼆是指在有关某⼀事件或主题的信息传播中可以综合运⽤多媒体⼿段。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笔记】第二章 传播论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笔记】第二章 传播论

第二章传播论
名词解释:传播01’ 02’
简答题:传播的类型00’
论述题:传播的含义及研究类型99’
重点内容:
1、传播的含义:(01’ 02’名)
所谓传播,就是信息流动的过程。

其中,信息是传播的材料,流动是传播的方式。

信息和流动是传播必然包含的两个要素。

2、传播的类型:(00’简)
从普遍的意义上讲,传播可以分为以下内容体系:
非人类传播
传播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
人类传播人际传播
社会传播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演进过程
六个阶段:①符号和信号时代
②说话和语言时代
③文字时代
④印刷时代
⑤大众传播时代
⑥网络传播时代
4、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㈠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存在的过程,而且其发展进步呈加速度发展趋势。

人类传播的历史是传播系统的复加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从一种系统转向另一种系统。

㈡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㈢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1。

传播的模式

传播的模式
13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14
评价:
这个模式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特点。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 是大众传媒与受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作为传 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讯息与作 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这些个人又分属 于各自的社会群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 传播关系。施拉姆的这个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 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第二章 传播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模式
1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1、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 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 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2、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 用对象。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 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受传者同样可以是个 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接受者所处 的受众群体
来自公众的 压力或制约
受众对传播者的印象
C=传播者
M=讯息
R=接收者
接受者 的社会 环境
19
2、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
马莱兹克的这一模式说明传播是一 种复杂的社会行为,是一个变量众多的 社会互动过程。这种互动并不仅仅是有 形的变量——社会作用力之间的互动, 而且也是无形的变量——社会心理因素 之间的互动,这样的视角无疑使社会传 播系统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3、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 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介 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网络传播2

网络传播2
网络传播概论
第二章 网络传播的特征
第一节 技术层面的特征
一、数字化
把文字、语音、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
与非数字信号(信息)相比,数字信号(编号) 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便于计算机操作和处理等优点。
第一节 技术层面的特征
二、多媒体化
1、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类 型综合在一起
txt、jpg、swf、asf、avi、……
2、可以形成人与机器、人与人及机器间互相交流 的操作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
第一节 技术层面的特征
三、超文本、超链接与超媒体化
•超文本(hypertext)是一种文本,它和书本上的文本是一样的。与传统的 文本文件之间的主要差别是,传统文本是以线性方式组织的,而超文本是 以非线性方式组织的。 •超链接(hyperlink)指文本中的词、短语、符号、图像、声音剪辑或影视 剪辑之间的链接,或者与其他的文件、超文本文件之间的链接,也称为 “热链接(hotlink)”,或者称为“超文本链接(hypertextlink)”。 •超媒体(hypermedia)不仅可以包含文字而且还可以包含图形、图像,动 画、声音和电视片断,这些媒体之间也是用超级链接组织的。
第三节 信息层面的特征
一、信息的海量
网络实现了所有联网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信息的丰富性 远非任何一种传统媒介可比。
第三节 信息层面的特征
二、信息的时效性
1、传播速度快,更新及时 2、即发即得 3、即需即得
报纸出版的周期:天或周 电视、广播的周期:天或小时 网络的更新周期:分或秒
第三节 信息层面的特征
痞子蔡、木子美、静蕾体、梨花体、芙蓉姐姐……
第三节 信息层面的特征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二章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知识点1.数据通信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

2.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也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之一。

3.数据通信是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

(数据通信的定义)4.数据通信的基本作用是完成两个实体间数据的交换,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以及终端与终端间的数据信息的传递。

5.通信的目的是为了交换数据。

6.数据是传送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数字化形式,所表示的内容就是信息。

7.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即对数据蕴含内容的说明。

8.数据的结构和格式可以是不同的,但信息不随载荷符号的形式不同而改变。

9.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电信号的表现形式,或称数据的电编码或电磁编码。

10.通信双方产生的数据可以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

11.模拟信号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连续取值的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电信号(波形),它可以以不同频率在介质上传输。

12.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序列,它的取值是有限个数。

13.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而信号是数据的编码。

14.信道是指两地间传输数据信号的通路,即信号的传输通道,包括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

15.信道按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按使用权限分为专用信道和公用信道;按传输信号的形式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16.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一般包括发送端、接收端以及收发两端之间的信道三个部分。

17.模拟通信系统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如普通的电话、广播和电视。

通常由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及噪声源组成。

18.数字通信系统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如计算机通信、数字电话、数字电视等,通常由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信宿以及噪声源组成。

19.为了获得更远距离的传输,模拟通信系统需要使用放大器,数字通信系统需要使用中继器。

20.用数字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称为编码。

第二章网络新闻的传播特点

第二章网络新闻的传播特点

2、个人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来选择 信息
“我想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 “我想什么时候知道就什么知道”
个性化:习惯、兴趣、爱好
3、“我”成为真正的“我”
大众传播——点对面 网络传播——点对点
第三节 网络新闻传播的过程特性
一、网络新闻的传、受速度: 快捷性

网络新闻传播在时效性方而得天独厚,集 计算机、通信、电讯为一体的网络传播能够在 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最新新闻信息。传统媒介 几乎无法与之相比。
1、所谓“多媒体”就是“数据、文本、声音
以及各种图像在单一数字环境中的一体化”。

数字技术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数字“1” 表示真,即是“关电路”,数字“0”表示假, 即是“开电路”,这种看似简单的二进制 码.就是计算机编码、存储、使用信息的语言 基础。所有的新闻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 像、声音、视频都可表示成一连串的“0”或 “1”,只需占用有限的带宽便可进行远距离 传输,经过还原,呈现最初的多媒体信息。
采用非线性网状结构对块状多媒体信息(包括 文本、图像、视频等)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技术。 超媒体在本质上和超文本是一样的,只不过超 文本技术在诞生的初期管理的对象是纯文本, 所以叫做超文本。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发 展,超文本技术的管理对象从纯文本扩展到多 媒体,为强调管理对象的变化,就产生了超媒 体这个词。
※第二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
第一节 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特性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海量 化、多样化

与传统媒介信息承载量的有限性相比,网 络新闻传播具有超大容量的特点。传统媒体受 到版面、播出时间的限制,信息量比较有限。 而互连网具有巨大的信息容纳和信息存储能力, 它可以为传者提供近乎于无限的版面和表现空 间。它创造的电脑网络时空,几乎可以把全世 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

第二章传播过程与传播类型

第二章传播过程与传播类型

传播过程与传播类型导言本章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能够明了传播的过程,熟悉传播过程的几个常见模式,并学会用这些模式来分析传播活动;分别理解六种传播类型,学会分析这六种传播类型的联系与区别。

本章难点: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各种传播活动的具体传播过程虽然不同,但都必须遵循信息传播的规律。

就像数学研究领域的公式、物理研究领域的定理一样,一些学者在研究、分析信息传播规律中也总结了一些属于信息传播领域的“公式”——传播模式。

通过这些模式,我们就能相对轻松地分析各种传播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伴随着各式各样的传播活动,传播活动的普遍性决定了传播类型的多样性,划分的标准也很多。

我们在本章介绍一种最常见的划分标准——按照传播范围的大小和传播对象的多少来划分。

按照这种标准我们可以把传播活动分成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六大类。

2.1传播过程模式尽管传播活动多种多样,每次传播的过程具体而复杂,但都得遵循信息传递的本质和规律。

在传播学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关注着对传播过程的研究,并设法找到一个直观而又简化的方式来阐释传播的复杂过程,建构传播模式无疑是学者们最理想的选择之一。

所谓模式,“是用图像形式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的一种有意简化的描述。

一个模式试图表明任何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传播模式是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播模式研究几乎是随着传播学研究同时开始的。

传播模式的研究经过了从最初的线性模式到双向互动模式,再到系统模式,经历了一个从简① [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中译本,祝建华、武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3页。

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从微观到宏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随着这一研究的深入,传播过程在研究者面前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传播学的理论构架也日渐明朗;微观部分的许多课题能简单明了地显示出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门户网站(portal site) 1997正式提出。指集合众多内容,提供多样服务,以尽
可能地成为使用者上网的首选网站。 1.门户网站的特点 (1)完善的搜索引擎 (2)及时、全面的新闻信息 (3)免费的特色服务 (4)无处不在的广告信息 (5)互动的虚拟社区
2.门户网站面临的问题 (1)广告加在线购物模式的考验 (2)经营形态难以转型 (3)人潮与钱潮是否成正比 (4)同构型的服务网站过多 (5)搜索引擎功能将成为基本竞争利器 (6)门户网站本身的可读性 (7)缺乏非商业性的门户网站。
二、BBS的传播优势与缺陷 1.优势
(1)公开性与匿名性 (2)层级性 (3)高自由度 (4)话语赋权 (5)资料性 2.缺陷 (1)高争议性 (2)低信用度 (3)非法内容
2.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一、内联网与组织传播 组织是通过协调活动来达到个人和集体目标的一个社会集 合体。 1.内联网的主要功能
二、电子邮件的缺陷 1.垃圾邮件 2.安全问题:恶意传播病毒代码 3.个人隐私的侵犯 4.背景信息削减 5.技术上的限制
2.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是指为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 而进行的传播。 群体意识 群体结构 群体规范
一、BBS概述 诞生于1978年,使人们异地交流、异地协作的梦想成为现 实 成员大体由三部分人组成: 1.建设者 2.利用者 3.游离者
(1)多媒体信息为表现形态 (2)介面多维互动 (3)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途径
三、Web2.0 2002年提出。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
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 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 导的互联网体系。
1.博客。博客中国是国内第一个博客平台。 2.播客。通常认为土豆网是第一家播客网站(2005.4.15) 3.维客。众人协作式写作。维基百科 互动百科 4.互动多媒体网络杂志
第二章 网络传播的方式与功能
2.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电子邮件在1971年10月问世。 一、作为人际传播的的电子邮件
1.拓展了传统人际交流的空间,缩短了交流时间 2.为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立下汗马功劳 3.帮助企业进行商业营销及客户关系管理 4.以其跨越空间的强大功能可以承担特殊的、远程的或 紧急的联络沟通工作。 5.以数字化信息为载体,能够融合图像、声音等多媒体 手段。
(1)建立组织内部的信息网站 (2)组织成员个体间的信息交流 (3)实现组织成员间的多对多信息交流 (4)即时寻呼软件的运用 (5)文件的相到传送 (6)内部资料的汇总
2.内联网的作用 (1)信息公告 (2)内部协作 (3)营销管理 (4)客户服务
3.内联网对传统组织传播的主要影响 (1)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结构 (2)改变了组织成员间的交流方式 (3)有可能导致成员关系的一些变动 (4)使虚拟办公成为可能 (5)增进企业内部的沟通与协作
3.网络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一直是阻止组织实行大规模 网络化办公的主要问题之一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 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 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一、作为大众传播的互联网 1.信息发布的高自由度 2.海量存储 3.时间上的无限性、无国界传播 4.各种传播方式的结合体,既是广播也是窄播 5.互动性 6.多媒体传播 7.虚拟空间
中层管理者 员员员 工工工
决策者
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员 员员 工 工工
员 员员 工 工工
金字塔式组织结构
员工
中层管理者 员工
决策者
员工 员工
中层管理者
二、内联网的负面影响
1.对传统传播手段的冲击有可能削弱传播中的非语言辅 助信息,影响传播效果
2.匿名方式可能导致虚假信息的出现,也可能使组织成 员利用内联网泄私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