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益火补土法:一是指温心阳以暖脾土的方法;二是指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方法。
2.滋水涵木法:是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
3.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
4.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5.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递相生化、递相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6.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7.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8.泻南补北法:是指泻心火与补肾水相结合的治法。
9.佐金平木法:是指清肃肺气,以制肝木,治疗肝火偏盛,影响肺气清肃之证的方法。
10.培土制水法:是指运脾阳或者温肾健脾利水治疗水湿停聚为病的治法。
11.抑木扶土法:是指用疏肝与健脾相给合以治疗肝旺脾虚的治法。
12.金水相生法:是指通过补肺阴以滋肾阴或滋肾阴以补肺阴的方法。
13.培土生金法:是指通过健脾补气以补益肺气的方法。
14.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15.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16.阳中求阴: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物的治法。
17.阴中求阳: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物的治法。
1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对于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采用滋阴以制阳的治法。
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对于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采用扶阳以制阴的治法。
20.阴病治阳:对于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采用扶阳以制阴的治法。
21.阳病治阴:对于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采用滋阴以抑阳的治法。
22.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23.阴阳: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4.气: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也体现为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
25.气机:指气的运动。其基本形式:升、降、出、入。
26.气机调畅:气的运动平衡协调的生理状态。
27.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是指精、气、血、津液的各自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28.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者谓之宗气。
29.营气:由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所化生,行于脉中,具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周身作用之气。
30.卫气:由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所化生,行于脉外,具有温养内脏、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等功能之气。
31.元气:又称原气、真气。系由先天精气所化生,赖后天水谷精气所充养,能激发和推动脏腑组织功能活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32.气主煦之:气属阳,具有温煦作用,从而维持人体恒定体温、温养脏腑组织,故称之。
33.水谷之精气:指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是生成气、血、津液等多种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与卫气相对而言,则专指营气,营气是水谷精微中,最富有营养作用的部分,故称之。
34.水谷之悍气:指卫气。卫气来自脾胃运化而生的水谷精微,因其性疾滑利,活动力强,流动迅速,故称之。
35.血主濡之:血属阴,具有滋养和濡润作用,从而维持脏腑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故称之。
36.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清稀者为津,稠厚者为液,常并称为津液。
37.气为血之帅:是指气在血液的生成、运行中的统帅地位而言,是对气能生血、行血、摄血作用的概括。
38.血为气之母:是指血为气的物质基础和依附对象而言,具体是指血对气的运载和营养作用的概括。
39.津血同源:由于津液和血液均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它们之间可相互转化,故称津血同源。
40.血汗同源:由于汗为津液所化,津液与血液同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且津血互化,故有“血汗同源”之说。
41.夺血者无汗:是指治则而言。由于血汗同源,对于已经失血的病人,其血耗津伤,汗源不足,不宜使用发汗以再耗其血的方法。
42.精血同源:由于精与血均主要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且精与血可以互化,即血可养精,精可化血,故有“精血同源”之说。
43.夺汗者无血:是指治则而言。由于血汗同源,对于已经多汗津亏的病人,其津枯血燥,血脉空虚,不宜使用破血或耗血以再亏耗其津液的方法。
44.心生血:是指心也参与血液的生成。具体而言,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在肺吐故纳新之后,复注于心脉化赤而变成血液,故有“心生血”之说。
45.血者,神气也:由于血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液充盈,功能活动正常,人的神志活动才能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故曰:“血者,神气也”。
46.先天之精气:即指藏于肾中的精气。由于这种精气先身而生,源于父母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故称“先天之精气”。
47.后天之精气:即是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谷精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因为这类精气是人出生后,从后天获得的,故称之为后天之精气。
48.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性质的证,而采用不同的治法。
49.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同一性质的证,而采用相同的治法。
50.藏象学说:是指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51.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52.心主血脉:是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53.心藏神: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54.神:广义之神,是指①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②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③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④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55.玄府:即汗孔。以其细微幽玄不可见,故称之。
56.华盖:指肺脏。因肺脏在体腔脏腑中位居最高,有覆盖诸脏的作用,故称肺为华盖。
57.娇脏:指肺叶娇嫩,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且外合皮毛,易被邪侵,不耐寒热,故称肺为娇脏。
58.肺主气:是指人身之气均由肺所主持,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的功能。
59.肺主通道水道: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
60.肺朝百脉:即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聚会于肺,经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输布到全身的功能。
61.肺主治节:指肺通过治理调节气机的功能,辅助心共同完成对全身的治理调节作用。
62.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以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63.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其吸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
64.脾主升清:指脾气上升,并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65.脾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66.体质:是指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67.从化:是指病邪侵入机体,能随人之体质差异、邪气侵犯部位以及时间变化等各种条件变化而发生性质的改变,形成与原来病邪性质不同而与机体的素质一致的病理反映。
68.肝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功能。
69.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70.肾藏精: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
71.精: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狭义之精、气、血、津液以及水谷精微等;狭义之精:是指生殖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也包括机体发育成熟后自己产生的生殖之精。
72.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