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科健康处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治未病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哪些人需要治未病?
有人可能认为养生就是注意别得病,也就是属于健康人的问题。其实,养生连着你我他,包括所有人呢!尤其是以下人群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
健康人群未病先防
第一是健康人群,中医称为“平人”。中医的治未病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就是未病先防。健康无病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些的,从来没有得病去过医院的,自己感觉体质良好甚至全身有用不完的劲,在他们意识里,可能认为疾病和自己没有关系,是别人的事情,我们强调的未病先防,尤其是要引起这部分人的重视,让他们知道疾病人人都有可能得的,平时不注意养生保健,不定哪天疾病就会找上门来,等得病以后就要花钱买罪受了!
亚健康人群及时调养
其次,应该注意养生的是亚健康人群。亚健康是近年来比较时髦的名词,亚健康人群,就是你已经开始时不时地感觉不舒服了,但还不能扣上某某疾病的帽子,比如常常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了、糖耐量降低、血脂有点高等等,这已经是疾病的信号开始出现了,提醒你再不注意就该得病了。这时候养生得当,完全有可能使亚健康状态逆转的,反过来,若不注意养生,那就直接大踏步往疾病方向发展了。
病患者已病防变
第三部分人群就是常见病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慢性肝炎、风湿类风湿、乳腺增生、甲状腺疾病、女性盆腔疾病、男性前列腺炎患者等等,这些疾病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目前为止都没有治愈的办法,不能完全依靠医生或者药物,所以老百姓才有“三分治,七分养”的说法。可不要小看这七分养,调养得当,疾病就会稳定,并发症出现得晚,甚至不出现,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带病长寿,这就是为什么相当一部分人得病很多年,但没准还能高寿的原因。比如糖尿病,发病率非常高,是常见病,而且中西医都没有治愈的办法,有的人就不以为然,认为反正也治不好,孰不知若控制得好,养生得道,一样可以带病长寿,可是,控制不好,不注意养生,各种可怕的并发症就会接踵而来,如糖尿病眼底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等,非常痛苦,甚至可以夺走生命。
如此看来,以上这三部分人群,已经包括了所有人群,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应该注意养生。
四季养生·春季保健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生机盎然,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此时本地多风,气温骤升,形成高温干燥天气,日温差较大,乍暖还寒。
春天捂一捂
春季气温变化大,人们的机体对冷暖多变的早春天气还不很适应,对于体质较弱、抵抗力差的人容易患伤风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虽然“一场春雨一场暖”,但仍要注意防寒。“春防风,又防寒”,应多穿衣服“捂一捂”,以免天气突变,气温骤降,受冷生疾。
温补升阳气
春季阳气升发,呈现向上向外舒展的趋势,人体应与自然相应,顺应春升之气。同时,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因此,要多吃些温补、生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大蒜等,可适当配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润肝明目的食物,如菠菜、芹菜等。
春天莫贪睡
春天气温适中,湿度也适合睡眠,加上春天比冬天夜短,故有“春困”,所以人们常说“春眠不觉晓”,但不宜起得太晚,应晚睡早起(相对于冬季而言),保持每天的睡眠时间适当。“春困”脾气易乏,故饮食亦不宜过量,食宜清淡、少油腻。另外注意,春季不宜多食酸性食物。
春季防传染病
春天气温上升,细菌、病毒随之繁殖生长,使得这一季节的流感、肺炎、流脑、麻疹等流行性、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增加。所以,要随时注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用食醋熏蒸消毒等。
四季养生·夏季保健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本地夏季较短(6月-8月),雨水集中,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具有晴雨穿插、清凉宜人的气候特点。
盛夏防暑邪
夏季的饮食,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具有清热祛暑功效的食物为主,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西瓜、西红柿等。老人平素应多清淡少油腻,体弱者应避免食用冷饮及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碍。
夏季暑热外蒸,人体毛孔开放、汗液大泄,最容易受风寒雨露侵袭,晚上不宜在室外乘凉过久。
夏季还要特别注意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夏季最易“病从口入”,因此,要保证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之物。
锻炼要科学
夏季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
注意保阳气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中医认为,夏天人体应顺应暑热外散之性,如环境温度过低则会使腠理闭塞,暑热郁闭。因此,室内外的温差不宜太大,以不超过5°C为好。室内温度不低于25°C。入睡时,应关闭电风扇或空调。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关节痛等慢性病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期待在冷气环境里。
“冬病夏治”,对于一些多在冬天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关节炎、慢性脾胃疾病,也可以在夏天进行穴位敷贴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伏夏期间,对于一些体质脾弱,年老体衰及慢性疾病患者可以适当选用一些中成药滋补剂。
市中医医院开展冬病夏治三伏、三九贴敷工作已有近十几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