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的差异及其个体差异

合集下载

深度觉实验报告数据

深度觉实验报告数据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是指人类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距离和深度。

它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探讨双眼和单眼在深度知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比较单眼和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2. 分析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3. 探讨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 实验对象:30名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各半。

2. 实验程序(1)测试前,所有志愿者填写一份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视力等。

(2)实验分为单眼测试和双眼测试两部分。

- 单眼测试:志愿者随机选择一只眼睛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志愿者需要判断屏幕上物体之间的距离关系。

- 双眼测试:志愿者同时使用两只眼睛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与单眼测试相同。

(3)测试过程中,深度知觉测试仪自动记录志愿者对物体距离关系的判断结果,并计算误差。

3. 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四、实验结果1. 描述性统计- 单眼测试平均误差:±4.2cm- 双眼测试平均误差:±2.1cm2. 独立样本t检验单眼测试和双眼测试的平均误差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优于单眼。

3. 相关性分析双眼视差与深度知觉准确性呈正相关(r=0.6,p<0.05),说明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优于单眼,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

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重要线索,其作用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此外,本实验还发现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这可能是因为深度知觉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视觉经验、环境因素等,而性别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六、结论1. 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优于单眼。

2. 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起着重要作用。

深度直觉测试实验报告

深度直觉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它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运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研究深度知觉的能力,本实验采用深度知觉测试仪,对被试进行深度知觉能力的测定。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被试的深度知觉能力水平;2. 探讨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差异;3. 分析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2. 被试者: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6名,年龄:20,性别:女。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深度知觉能力,因变量为被试者对深度知觉的判断准确率。

2. 实验步骤:(1)将被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人,分别进行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2)单眼测试:让被试者戴上单眼视力矫正眼镜,观察深度知觉测试仪上的物体,根据物体的远近进行判断;(3)双眼测试:让被试者观察深度知觉测试仪上的物体,根据物体的远近进行判断;(4)记录被试者对深度知觉的判断准确率。

五、实验结果1. 单眼深度知觉测试结果:(1)平均准确率为60.00%;(2)最小准确率为20.00%,最大准确率为90.00%。

2. 双眼深度知觉测试结果:(1)平均准确率为80.00%;(2)最小准确率为50.00%,最大准确率为95.00%。

3. 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1)女性平均准确率为78.00%,男性平均准确率为75.00%;(2)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p>0.05)。

六、实验结论1. 被试者的深度知觉能力普遍较好,平均准确率较高;2. 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3. 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的深度知觉能力普遍较好,可能与被试者长期接受视觉训练有关;2. 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这与双眼视差、双眼辐合等生理机制有关;3. 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可能与实验样本量较小有关。

单双眼的视深度知觉

单双眼的视深度知觉

单双眼视深度知觉2007年05月09日星期三 12:43摘要本次实验使用深度知觉测量仪比较了两名女性被试单双眼在辨别远近中的差异,并学习了测量视觉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方法,探讨了单双眼对视觉深度知觉中的影响。

全班被试实验结果表明,双眼和单眼辨别远近的能力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单双眼视深度知觉辐合角差1 前言最早的深度知觉实验是H.von Helnholtz设计的三针实验。

他将两根针垂直地固定在同一距离上,让被试移动处于它们之间但不在同一距离的另一根针,直到是他看起来刚刚和那两根针一样远为止。

这跟针和那两根针的连线的垂直距离,就是深度知觉的误差。

1919年H.J.Howard设计了一个深度知觉测量仪,代替三针实验。

这个测量仪上有一根固定的棒,在它的旁边还有一根可以前后移动的棒。

被试在6m远处通过一个长方形窗口只能看到这两根半棒的中间部分,让他拉动一根绳子来调节可以移动的那根半的位置,直到他认为两根棒一样远为止。

两根棒的距离之差,就是深度知觉的误差。

Howard用恒定刺激法,取75%点作为阈限,测定了106个被试,结果发现,双眼的平均误差为14.4mm,其中误差仅5.5mm的有14人;误差有360mm的有24人。

但单眼的平均误差则达到235mm,单眼和双眼平均误差值比为20:1。

这足以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优势。

1934年,L.S.Woodburne用光的细缝代替棒,而光的细缝可随距离变化,使网膜像始终保持恒定。

实验结果也证明深度知觉的阈限大约是2.12弧秒。

如用长度(mm)表示深度知觉的误差,就必须注明测定时的观察距离有多远。

为了简便起见,深度知觉的误差常用辐合角的差来表示。

辐合角是双眼视轴在注视点出现相交所形成的夹角。

被判断为等远的两个物体所形成的辐合角之差,就可以作为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指标,辐合角差的计算如下:A和B是由被试判断为距离相等的两个点,它们和被试的距离分别为D和D+△D,LR为目间距,常用ɑ表示。

实验4深度知觉

实验4深度知觉

实验4深度知觉实验目的学习使用深度知觉仪测量知觉阈值,比较双眼与单眼在辩别深度中的差异。

实验说明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它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在外界对象离眼一定距离时,人眼能感受到的深度知觉是受刺激差异程度影响的。

本仪器可测量人视觉深度知觉的能力,并且在这种测试条件下,除了双眼视差,即网膜上造成的差异是深度知觉的明显的线索起作用外,排除了其他深度知觉的线索。

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与深度知觉有关项目运动员的测试和选拨。

仪器与材料BD—Ⅱ—104A型深度知觉仪Motor-Driven Depth Perception Tester,单眼罩,电源接线板,记录纸。

图2—6—a 深度知觉仪方法与程序1.被试坐在仪器面前,手握反应键,眼晴与观察窗保持水平、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

仪器内部立柱中两侧的立柱为标准刺激,中间一根立柱为变异刺激,先由主试调到某位置(起始位置每次要随机)。

然后由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节到他认为三根立柱在同一平面上为止。

主试从标尺上读出变异刺激和标准刺激的距离误差。

2.在双眼视觉的情况下,进行20次实验,其中有10次是变异刺激(可移动立柱)在前,由近向远调整;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顺序及起始点随机安排,记录每次的距离误差,求出20次的平均结果。

3.按照上述程序,再做单眼视觉实验各20次。

结果与解释1.深度知觉阈限是用双眼视角差来表示的。

用a代表双眼间的距离,F代表相应的变异刺激,F′代表两根标准刺激中的一根。

R代表与双眼轴垂直相交的至F的距离。

δ代表在F与F′间垂直相交的距离差。

θ2代表左眼视线至两个对象的视角,θ1代表右眼视线至两个对象的视角。

由此可知,θ2—θ1即为视角差,即相应于两眼对两个对象的视线。

θ2—θ1在理想情况下是以角单位表示的两个对象间的网膜上距离的标尺。

在弧度计算时,若计算到弧秒就应该乘上206 265这一转换系数。

公式为:η=[a/R-a/(R-δ)]×206 265 (单位:弧秒)2.列表说明双眼与单眼(左与右)深度知觉误差的差异,并进行差异显著性的检验。

单目视觉原理

单目视觉原理

单目视觉原理
单目视觉是指只依靠一个眼睛进行视觉感知和深度感知的过程。

下面是单目视觉的一些原理:
1.双眼视差:人类有两只眼睛,它们分别位于头部的两侧,从不
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这种左右眼之间的视角差异称为视差。

通过比较视差,我们可以感知到物体在空间中的深度和距离。

2.运动视觉:单个眼睛也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来感知深度。

当物体朝着我们移动时,它们在我们的视野中会变得更大,而
远离我们时会变得较小。

这种大小变化可以被解释为物体与我
们之间的距离差异,从而提供深度信息。

3.透视:透视是指在视觉中出现的远近物体大小和形状的变化。

远离我们的物体看起来较小,而靠近我们的物体看起来较大。

这种大小差异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相关,通过观察物体的透视效
果,我们可以推测它们的深度。

4.亮度梯度:当物体在我们的视野中移动时,其亮度会发生变化。

通常来说,远离我们的物体会显示较暗的亮度,而靠近我们的
物体会显示较亮的亮度。

这种亮度梯度变化可以用来感知物体
之间的距离差异。

5.熟悉度和经验:人类通过经验和熟悉度也可以感知物体的深度。

我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比例等有一定的认知,这使我们能
够根据它们在视野中的外观推断它们的深度和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单目视觉相对于双目视觉而言,对于深度感知的准
确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双目视觉能够提供更多的深度信息,并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单目视觉仍然可以提供有用的深度感知,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单双眼视觉深度知觉评价表

单双眼视觉深度知觉评价表

单双眼视觉深度知觉评价表眼视觉深度知觉是指人们对物体距离的直觉感受。

单双眼视觉深度知觉评价可以衡量一个人的眼睛能否正常感知距离,对于眼科医生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评估指标。

在评价眼睛视觉深度知觉时,首先需要了解单眼视深度知觉和双眼视深度知觉的基本原理。

单眼视深度知觉主要集中在人的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光敏细胞会接受到光线的刺激,从而传输到人的大脑中。

大脑会通过分析光线在视网膜上的偏移量来确定物体的距离。

然而,单眼视深度知觉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难以判断远近类似的物体。

而双眼深度知觉则利用了双眼产生的视差,通过两个视网膜上的图像在大脑的视觉皮层中的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物体的距离。

双眼视深度知觉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巨观层面的感知能力。

在评估单双眼视深度知觉时,医生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例如红绿双色条的测量。

这种颜色条由红色和绿色两个条带组成,在不同的距离上观察时,两个条带会产生不同的视差,从而产生视觉深度的感知。

除了红绿双色条测量外,医生还可以使用其他评估方法来评估单双眼视深度知觉,例如立体视觉图像的测量、遮挡点测量等等。

总体来说,单双眼视深度知觉的评估对于眼科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视觉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眼睛的保健和视觉保护,同时也要定期进行眼睛的检查和评估,保证眼睛的健康与正常的视觉功能。

深觉知觉实验报告

深觉知觉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又称深度感或立体感,是指个体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在日常生活中,深度知觉对于导航、定位、判断物体距离以及运动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视觉线索、生理机制以及个体经验等。

本实验旨在探讨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探讨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2. 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3. 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 随机分配的深度知觉刺激图片- 问卷星在线调查问卷2.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30名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各半。

3. 实验步骤(1)志愿者先完成一份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视觉经验等;(2)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3)单眼测试:志愿者用一只眼睛观看刺激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深度;(4)双眼测试:志愿者同时用两只眼睛观看刺激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深度;(5)记录志愿者在单眼和双眼测试中的深度知觉判断结果;(6)分析数据,比较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存在显著差异。

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这表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性别差异在性别差异方面,我们发现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并不明显。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中,表现出的准确性差异没有显著差异。

五、讨论1. 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双眼视差是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线索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判断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双眼视差来判断物体的深度和距离,例如,在判断楼梯的深度时,我们会利用双眼视差来估算楼梯的高度。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深度知觉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测定几名被试在单眼和双眼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对深度知觉的准确性,验证双眼产生的深度知觉的能力显著优于单眼的能力,并且运用发差分析检验不同个体之间的单、双眼深度知觉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深度知觉视差角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引言】深度知觉是空间知觉的一种基本类型,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人们可以自动利用多种线索形成对深度的知觉,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结构、相对关系和敏感程度以及双眼的生理变化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总的来说,深度知觉的视觉线索主要可分为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根据以往资料和生活实际,均可得到单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差于双眼的结论,认为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

作为深度知觉的线索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

(1)单眼线索指的是一只眼睛就能获得的线索,主要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相对高度、结构级差、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

(2)双眼线索,包括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两种。

(3)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当人看远近不同的平面物体时,由于两眼相距约65mm,两眼视像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他都偏向鼻侧。

这样,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就有了差异,这一差异便称为双眼视差,是最主要的深度知觉线索。

这样看来,相对于双眼线索,单眼线索提供的距离信息是有限的,因为只有双眼条件才能利用双眼视差判断空间距离。

深度知觉阈限是用双眼视角差来表示的。

公式为:视差角=206265*b△D/[D(D+△D](单位:弧秒)b:目间距65mm D:观察距离。

本实验为2m(被试与仪器标尺零点距离,非观察窗口距离)△D:视差距离,即判断误差(绝对值平均数),单位为mm 最早的深度知觉实验是黑姆霍兹于1866年设计的三针实验。

后来H.J.Howard于1919年设计了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器。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实验一、暗适应
阈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适应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例如,人眼在暗适应的条件下,阈值会受适应时间的长短而作有规律的变化。在开始暗适应的五分钟内,刺激阈值下降得快,即视觉敏感性提高得很快,在过了20分钟以后,刺激阈值就不再下降,其曲线接近渐近线。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暗适应曲线的测定来证实阈值是随外界条件而变化的。
实验材料
游标卡尺(带有两脚规与毫米刻度的尺)式的触觉计,遮眼罩,记录纸。
实验程序
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与前臂背面为测量区,前臂分为两区,自手背至肘的三个区域依次为A、B与C区。测量前,盖上蓝印,刺激在印内进行。2、在实验之前,主试先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说“二”,感觉为一点时就说:“一”,如果不能确定是一点或两点时就说“不知道”。主试对第一种回答记为“+”,第二种回答记作“-”,第三种怀疑的回答记作“?”。主试不管被试作何种回答,都要按原定计划将一个系列实验做完。然后再重复这一系列实验,以取得确定的判断。3、使用游标卡尺时,必须垂直地降落,并使两个尖点同时重力均匀地接触皮肤,接触时不超过两秒钟。主试先进事迹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再在被试者的非测验区练习几次。4、正式实验时采用常定刺激法测定肤觉两点阈。实验序列的长度与起点,可以按照预备测验中的实际测定结果来确定,一般定为从7至15毫米的长度为起点,随后每步变化为一毫米。每种间距可做20次,按随机表排列顺序。5、让被试每做完100次试验休息5分钟。根据已有实验报导,被试有时会产生一种持久的两点后象(即尽管只有一点),或距离很近的两点刺激,被试也感到有两点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予被试以充分的休息,使他恢复两点的标准。为了验证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主试可以每隔数十次,可插进一次一点刺激,以证实两点后象。1、进一步选定被试的面颊与前额为测量区,按上述程序进行试验。2、再选定被试腹部、肩部、大腿等被掩盖处为测量区,进行试验的程序同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_2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_2

单双眼的深度知觉1、引言: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视网膜虽然是一个两维的平面,但人不仅能感知平面的物体,而且还能产生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的知觉。

这主要是通过双眼视觉实现的。

有关深度知觉的线索,既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差等生理的线索,也有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悉物体的大小等客观线索。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单凭一只眼睛观察物体也可以产生深度知觉。

用视觉来知觉深度,是以视觉和触摸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为基础的。

通过大脑的整合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

但个体在知觉对象的空间关系时,并不完全意识到上述那些主、客观条件的作用。

2、方法2﹒1被试同一年龄段被试共五人参加了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本科生,19-21岁,三女两男,随机分配实验。

2﹒2仪器与材料霍尔·多尔曼深度仪,书本2﹒3实验程序2﹒3﹒1让被试用双眼观察,将深度知觉仪上固定的小棍作为标准刺激,可以运动的小棍作为变异刺激。

被试坐在离仪器窗口0.5m处,双眼与窗口水平。

2﹒3﹒2然后告诉被试:“你坐在这里能看见前面仪器的窗口里有三根垂直的小棍,请你调手边的遥控器,调节中间那根棍的远近,当你用双眼观察时觉得它与左右的小棍离你同样近为止。

请你按这种方法重复做,每次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2﹒3﹒3主试每次讲变异刺激都调到显然比标准刺激较远的位置,但各次的起点各不相同。

这样共做五次。

变异刺激的方位按预先的安排进行。

每次记下被试的结果: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的距离(mm),即误差。

2﹒3﹒4让被试用优势眼(单眼)观察,按以上方法调节小棍,共做10次。

2﹒3﹒5让被试再用双眼观察,用同样的方法测定10次。

2﹒3﹒6换被试,重复做。

1、讨论本实验运用的是恒定刺激法对但双眼视觉深度知觉进行测试,试验中的自变量有两个:单眼和双眼;因变量为深度误差。

单眼视觉深度实验报告

单眼视觉深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是空间知觉的一种基本类型,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三维特征的知觉。

深度知觉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如驾驶、运动、导航等。

单眼视觉深度知觉是指仅依靠一只眼睛获取信息来估计物体距离的能力。

本实验旨在探究单眼视觉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测量被试的单眼视觉深度知觉能力。

2. 分析不同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因素对单眼视觉深度知觉的影响。

3. 探讨单眼视觉深度知觉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 实验材料:深度知觉测试仪、标准深度知觉测试卡片(包含不同距离的物体)。

3. 实验步骤:a. 被试随机选择一只眼睛进行测试,另一只眼睛用眼罩遮盖。

b. 被试坐在测试仪前,调整视线与测试卡片保持一致。

c. 实验者依次出示不同距离的物体卡片,要求被试判断物体的实际距离。

d. 记录被试对每个物体距离的判断结果,包括判断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差值。

e. 重复步骤b-d,对另一只眼睛进行测试。

四、实验结果1. 单眼视觉深度知觉能力:实验结果显示,被试的单眼视觉深度知觉能力存在个体差异。

部分被试对物体距离的判断较为准确,而部分被试的判断误差较大。

2. 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对单眼视觉深度知觉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对单眼视觉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3. 不同场景下的单眼视觉深度知觉表现: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静止场景下的单眼视觉深度知觉能力优于动态场景。

五、讨论1. 单眼视觉深度知觉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与遗传、环境、训练等因素有关。

2. 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对单眼视觉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单眼视觉深度知觉能力与这些因素关系不大。

3. 静止场景下的单眼视觉深度知觉能力优于动态场景,可能与动态场景中物体运动速度较快,增加了被试判断的难度有关。

六、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单眼视觉深度知觉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且在不同场景下表现不同。

5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5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单眼与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差异摘要:本实验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探讨双眼和单眼(优势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被试为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二年级的10名学生。

结果发现:单双眼在深度辨别中有显著差异,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关键词深度知觉单眼双眼视差角1 引言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作为深度知觉的线索多种多样。

主要有:1)单眼视觉线索: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2)双眼线索: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

3)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

当人看远近不同的平面物体时,由于两眼相距约65 mm,两眼视像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它都偏向鼻侧。

这样,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就有了差异,这一差异便成为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以往对于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三针实验。

此实验是由黑姆霍兹设计的。

以两针为标准,被试在一定距离外,调节第三根针,使之与前两针在同一平面为止。

(2)霍瓦――多尔曼深度实验。

1919年由霍瓦设计的深度知觉测量仪,代替三针实验。

本实验正是采用这种方法。

为了简便起见,深度知觉误差是用双眼视差角来表示的。

在双眼观察情况下,计算深度阈限的视差角可利用公式:视差角=206265bX/[D(D+X)](单位:弧秒)b:目间距65mmD:观察距离。

本实验为2000mm(被试与仪器标尺零点距离,不是观察窗口距离)X:视差距离,即判断误差(绝对值平均数)。

霍瓦的研究结果表明:双眼平均误差为14.4mm,单眼达285mm,单双眼误差比约为20:1。

2 方法2.1 被试华东师大本科二年级10名学生(男2女8)2.2 仪器EP503 深度知觉测试仪2.3 程序2.3.1 被试坐在仪器面前,手握开关盒,眼晴与观察窗保持水平,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

单双眼的视深度知觉

单双眼的视深度知觉

单双眼的视深度知觉陈瑾瑾(小组成员:杨靖、谭静茹、宋璐、臧小贤)(镇江高等专科学校,镇江,212000)摘要本实验运用深度知觉测试仪,通过对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的8名被试进行了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试。

实验目的为了解深度知觉现象,学习使用深度知觉仪器测量深度知觉阈限和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时的差异。

结果发现,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显著大于单眼。

个体差异以及疲劳现象和实验器材环境都影响实验结果。

刺激的不同位置对于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关键词深度知觉、视差角、双眼线索、单眼线索1、导言深度知觉是空间知觉的一种基本类型,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对物体远近距离或三维特征的知觉。

人们可以自动利用多种线索形成对深度的知觉,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结构、相对关系和敏感程度以及双眼的生理变化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总的来说,深度知觉的视觉线索主要可分为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本实验运用深度知觉测试仪,以深度线索,即被试运用单眼还是双眼等为自变量,以其调整后棒的距离误差为因变量,通过平均误差法,测量被试单双眼的视深度知觉,比较各因素在辨别远近中的差异。

实验预期:单双眼在辨别远近中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双眼的视深度知觉辨别误差要优于优势眼的视深度知觉。

个体差异等误差也影响实验结果。

2、方法2.1 实验被试:本次实验选择了8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的被试,其中4名女生4名男生,均为右利手,视听觉正常,无偿参与本次实验。

2.2 仪器和材料: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2.3实验程序:2.3.1 让被试坐在离仪器窗口0.8m处,眼睛和窗口等高,眼睛与窗口等高。

将深度知觉器上固定的直棒作为标准刺激,可以移动的直棒作为变异刺激。

2.3.2 指导语:“你坐在这里看见前面的窗口里有三根垂直的立棒,请你用手上的遥控器来调节中间那根棒的远近,当你用双眼观察时觉得它和两边那两根棒离你同样远时为止,按这种做法重复多次,要求是一样的。

”2.3.3主试控制比较刺激,使每次起始的位置远大于或远小于标准刺激,但各次的起点不同,以ABAB原则呈现。

单眼和双眼视觉

单眼和双眼视觉
• 大多数物体的表面都以其纹理或结构等微观 形式而相互区别。当我们观察具有结构的表 面时,随着距离的增加,组成结构的成分的 密度越大。
6、相对大小
• 当同时或短时间相继观察两个不同大小的相似 或相同形状的物体时,通常感觉比较大的刺激 离我们较近,这种线索称为相对大小
7、熟悉的尺寸
通常情况下,我们知道周围环境中许多物体 的实际大小,所以我们能够根据记忆和观察 到的远处此物体现在的大小推测其离我们的 距离。
– 随机点图(Random dot stereogram)(Julesz, 1971)
(2)双眼视差的生理基础
• 视觉深度知觉生理基础的支持证据来自于在包 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身上发现的负责双 眼视差的细胞,这些细胞很对单眼刺激起反应, 而只对一定范围之内能够产生双眼视差的刺激 起作用,我们把这些细胞称为差异觉察器。 • 找同学朗读下面的段落。
(三)深度线索的交互作用
• 观察者是如何从可利用的视觉信息中获得深度 和距离知觉的。 • 根据构造主义的观点,观察者主动地整合、评 价和解释不同空间环境中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有 利于构造。
• 根据Gibson直接知觉的观点,自然环境中存在 的关于空间分布的信息,足以使得我们能够直 接获得深度知觉,而不是加工和分析不同深度 和距离线索的结果。
Fig. 8-10a, p. 173
Fig. 8-10b, p. 173
(二) 双眼线索
• 单眼深度线索能够为我们提供大量深度信息,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完成许多视觉指导下的操 作任务。然而,有些深度线索是需要双眼的共 同作用。
1、辅合
• 辅合是指注视物体时双眼视轴会聚的趋 势。由于双眼视轴的会聚程度受眼外肌 的控制,因此,在观察近处和远处物体 时肌肉紧张程度的差异就能够提供深度 或距离线索。

知觉(1):深度知觉实验

知觉(1):深度知觉实验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一、问题(1分)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远近中的差异。

二、假设(1分)H0:如果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误差值不存在显著差异,那么,说明单眼和双眼在辨别远近中没有差异。

H1:如果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误差值存在显著差异,那么,说明单眼和双眼在辨别远近中有差异。

三、预期(1分)单眼和双眼在辨别远近中存在差异,且双眼的准确性要高于单眼。

四、方法(5分)1、被试:(性别、年龄、人数等相关信息,1分)被试性别总人数人数(人)男女41 12 292、变量(1分)2.1自变量:眼睛(单眼、双眼)2.2因变量:深度知觉的误差值(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误差绝对值)2.3控制变量:实验环境相同、标准刺激相同、实验的操作过程相同、向主试示意方式相同3、实验设计(1分)单因素组内设计4、实验任务和流程(1分)分组和位置1、两人一组。

写下你的合作者的名字(王莺洁)2、主试和被试都坐在桌旁,相互成90度方向。

3、接通电源,打开照明灯。

选定一种移动速度。

4、按照主试和被试要求,执行实验。

5、每次完成一种观察方式的测试后,主试和被试换座位,轮换测试。

6、实验完毕后,把仪器整理好,放回原处。

打扫实验室。

主试和被试要求1、主试选定一种标准刺激(从3对固定位置的立柱中任选1对)。

2、被试坐在离标准刺激2米远处。

被试的单眼或双眼和观察窗等高,尝试前后移动比较刺激(可移动的1根立柱)。

3、主试按照表格的要求,将比较刺激移动到远点或近点的某处(每次开始移动之前,都要随机选择起始位置),然后开始测试。

4、被试手持控制变异刺激距离的手柄,根据自己的知觉,自由地来回调节比较刺激,直到比较刺激和两个标准刺激在同一平面上时,向主试示意。

5、主试者观察标尺读数,记录被试的误差(绝对值)。

6、每种观察方式都按照对抗平衡的顺序共完成20次。

5、统计方法(可以体现在结果分析里,记分1分)用平均值和标准差、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五、结果(2分+1分统计)1、单个被试的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分析:1.5分)表1 单个被试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误差值(单位cm)次操作方向观察方式单眼观察(右眼)双眼观察1 远→近 6 1.72 近→远16.2 1.33 近→远9.6 1.14 远→近 1.7 0.95 远→近 2.7 0.66 近→远 1.9 0.57 近→远12 0.18 远→近0.6 0.69 远→近 2.1 1.810 近→远0.7 0.211 近→远10 0.812 远→近14.3 1.913 远→近10.3 0.914 近→远10.4 0.315 近→远 2.9 0.416 远→近0.3 0.517 远→近 3.2 0.718 近→远 1.2 0.319 近→远 5.6 0.620 远→近 4.4 0.8mean±sd 5.81±4.97 0.80±0.52图1单个被试单双眼深度知觉的t检验:设显著性水平a=0.05,t observed =4.65 df=19t critical=2.093,因为t observed > t critical ,所以说明了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误差值存在显著差异。

心理学学生实验报告 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心理学学生实验报告 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实验五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系09级张蕊学号10090330213)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单、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并比较和探究其原因,学习测量双眼观察时的深度阈限的视差角。

被试为09级本科生5名。

实验采用霍瓦-多尔曼深度实验,分别测量被试用单眼(优势眼)和用双眼观察的深度知觉,并计算双眼观察时的深度阈限的视差角。

实验结果:1.通过比较双眼线索和单眼线索的深度知觉,验证了单、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有显著影响,且单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差于双眼。

2.被试双眼观察(观察距离2m)时,深度阈限的视差角平均为16.60弧秒。

3.方向对深度视觉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深度知觉双眼线索单眼线索视差角1 引言: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其线索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种。

(1)单眼视觉线索,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极差、结构极差等。

(2)双眼线索,包括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两种。

(3)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单、双眼观察时深度知觉准确性因视觉线索不同而不同。

最早的深度知觉实验是Hvon Helmholtz于1866年设计的三针实验。

后来H.J.Howard于1919年设计了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器。

他测定了106个被试,结果发现,双眼的平均误差为14.4mm,其中误差仅5.5mm的有14人;误差有3.6mm 的有24人。

但单眼的平均误差则达到285mm,单眼和双眼平均误差之比为20:l。

这足以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优势。

两只眼睛的视野发生重叠是双眼视差产生的重要基础。

物体同时刺激双眼形成两个独立的网膜视像,而人们任然把它知觉为单一的物体。

缪勒(1912)认为这是由于物体的同一部分落在两个视网膜上相应点的缘故。

此后,缪勒和菲特用视野单向区这一概念来描述能产生视觉融合的空间点。

这个点就在两眼焦点和两眼网膜影像点连线的延长线上。

知觉相关实验报告

知觉相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知觉过程中,单眼线索与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性别差异对此类知觉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也称为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它是人类空间知觉的一种基本类型,依赖于多种线索,包括视觉线索和生理线索。

1. 单眼线索:单眼线索是指仅通过一只眼睛就能获得的线索,主要包括物体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2. 双眼线索:双眼线索是指双眼协同作用获得的线索,主要包括双眼视差和双眼辐合。

3. 生理线索:生理线索主要包括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

本实验将探讨单眼线索与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性别差异对此类知觉能力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09级本科生6名(3男3女)。

2. 实验材料EP503深度知觉测试仪、标准深度知觉测试图片、单眼与双眼深度知觉测试卡片。

3. 实验步骤(1)被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单眼深度知觉测试,另一组进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

(2)单眼深度知觉测试:被试者佩戴红色镜片,仅通过左眼或右眼观察深度知觉测试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远近。

(3)双眼深度知觉测试:被试者佩戴红色与绿色镜片,通过双眼同时观察深度知觉测试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远近。

(4)记录被试者在单眼和双眼条件下对物体远近的判断误差,并计算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5)分析性别差异对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单眼与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差异单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显著低于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p < 0.05)。

这说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对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没有显著影响(p > 0.05)。

五、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

双眼视差是双眼线索中最主要的深度知觉线索,当人看远近不同的平面物体时,由于两眼相距约65 mm,两眼视像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它都偏向鼻侧。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反应时(response time,RT),是指个体从刺激发出到开始反应的时间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

实验目的1.学习如何使用反应时测定仪。

2.学习对视觉和听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比较视听两种感觉器官反应时的差别。

实验仪器反应时测定仪程序1. 打开仪器。

连接好仪器,接通电源,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此时仪器显示器显示为“n1---n4”2. 、选择“简单反应时”功能,选择刺激并设置实验次数。

按下4号键,仪器显示n4,即为简单反应时功能。

接着仪器呈现“L-----S”,这时需要选择做声刺激还是光刺激的简单反应时。

按1选择光,按4选择声音。

刺激选好后,接着呈现“-----20”即为测试次数20次。

再依次按1号键,可以依次选择实验次数40、60、80次,本实验选择20次。

3. 被试准备。

被试坐好,用你的优势手的食指放在反应键盘的任一颜色圆圈里。

实验要求你用一直用优势手的优势手指进行反应。

4. 开始实验。

主试口头提示被试要进行实验了。

主试按下“启动”键,实验按设定的刺激呈现。

如果是选择的光刺激,则仪器会同时呈现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灯光。

如果是选择的光刺激,则仪器会发出响声。

5. 被试反应。

被试见到灯光之后或听到声刺激后立即作出反应,即手指马上离开反应键,显示窗计时停止,呈现该次的反应时间。

被试反应后,又将手指放回键盘中心的白色圆圈内。

如不放回则自动进入等待状态。

6. 主试记录。

被试反应后,主试迅速记录下该次反应时。

7. 实验循环与结束。

实验一次一次地自动进行,直到设定的实验次数后,仪器会发出一声响声,提示实验结束。

结果绘图:分别将两种刺激20次的实验数据绘图,比较被试20次实验结果的变化?及被试间的个体差异。

分别计算两种刺激简单反应时的平均数,并进行大小的比较。

讨论1. 不同刺激间反应时的差异?2. 在20次简单反应时的结果中是否有明显的练习效应?3. 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深度知觉实验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它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的差异及其个体差异摘要研究了几名被试在单眼和双眼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对深度知觉的准确性,以及深度知觉是否存在个体差异。

被试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生三名。

实验中运用深度知觉仪,用黑姆霍兹三针实验分别测量被试用单眼(优势眼)和双眼观察的深度知觉的敏感程度。

结果表明:双眼产生的深度知觉的能力显著优于单眼的能力,并且运用不同个体之间的单、双眼深度知觉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深度知觉视差角单眼线索双眼线索1引言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机动车驾驶员立体视功能与行车安全的关系做了调查研究。

对2 104名机动车驾驶员的立体视觉检查发现,总肇事率为16.73%,其中立体视异常人员事故率明显增高达38.14%[1]。

对9 250名机动车驾驶员的立体视测量结果显示,立体视异常的机动车驾驶员事故发生率高于立体视觉正常者[2]。

有研究表明,车辆事故与立体视锐度不良有关[3]。

还有研究表明,球类运动对提高大学生的深度知觉有显著效果。

[4]深度知觉也称为立体知觉、距离知觉,是人将远近物体判断或识别为立体的视知觉。

个体通过深度知觉来判断自己与环境中各种客体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深度知觉的形成,必须借助各种主客观条件,即深度知觉线索,它包括视觉的生理线索和客观线索。

视觉的生理线索包括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调节、运动视差等。

客观线索包括物体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等。

深度知觉阈限是用双眼视角差来表示的。

公式为:视差角=206265*b△D/ [D(D+△D](单位:弧秒)。

b:目间距65mm。

D:观察距离。

本实验为2m(被试与仪器标尺零点距离,非观察窗口距离)。

△D:视差距离,即判断误差(绝对值平均数),单位为mm。

深度知觉线索由可分为单眼知觉线索和双眼知觉线索。

双眼知觉线索包括水晶体调节、双眼视轴辐合和双眼视差。

而单眼知觉线索主要是线条透视、遮挡、纹理梯度、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相对大小、相对位置、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等。

在本实验中,被试只能根据二侧的是标准剌激立柱来判断中间一根立柱的位置,由于被试不能看到三根立柱的高度,所以相对大小的影响也被排除在外。

所以被试能用到的主要单眼线索是空气透视和明暗。

由于被试的双眼深度知觉也可以用到单眼知觉线索,所以本实验假设:双眼产生深度知觉的能力显著优于单眼的能力。

2方法2.1被试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生三名,女,18—20岁。

矫正视力正常。

2.2材料和仪器仪器:EP503深度知觉测试仪2.3实验步骤(1)被试坐在仪器面前,手握开关盒,眼晴与观察窗保持水平,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

仪器内部三根立柱中两侧的立柱为标准刺激,标准刺激对应的尺度0位与被试距离为2米。

以中间一根立柱为变异刺激,先由主试调到某位置,然后由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节到他认为三根立柱在同一平面上为止(按同一方向调)。

主试记录误差。

(2)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实验,你能从深度知觉实验仪的窗口里看到三根垂直的黑色立柱。

二侧的是标准剌激立柱,中间一根是可由你操作前后移动的变异剌激柱,你的任务是先用双眼观察(第二组用优势眼观察),操纵遥控器,调节变异剌激,使其和两侧的标准剌激离你同样的远近就停止。

按此法做多次,要求都是一样。

实验要做很多遍,请你认真完成。

(3)在双眼视觉的情况下,进行20次实验,其中有10次是变异刺激(可移动立柱)在前,由近向远调整;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顺序及起始点随机安排,求出10次的平均结果。

按照上述程序,再做单眼视觉实验20次,并求出平均结果(取绝对值)。

换被试继续实验。

3结果3.1三名被试的双眼观察条件下的视角差表1双眼观察条件下的视角差(单位:弧秒)被试序号被试1 被试2 被试3视角差31.36 10.12 10.21 如表1所示,三名被试的双眼观察条件下的视角差分别为:31.36弧秒、10.12弧秒、10.21弧秒。

3.2三名被试的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能力表2三名被试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能力的差异(单位:mm)被试序号测试用眼平均误差标准差(SD)t Sig.被试1 双眼9.4 6.08-3.488 0.001** 单眼24.75 18.19被试2 双眼 3.025 3.72-4.598 0.000*** 单眼28.375 23.74被试3 双眼 3.05 1.75-12.246 0.000*** 单眼9.1 1.26注:P***<0.001,P**<0.01。

对三名被试的单眼和双眼的平均差误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三名被试单眼与双眼之间均有P<0.01,所以,三名被试的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能力均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3.3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能力的个体差异表3 三名被试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能力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单位:mm)测试用眼df F Sig.双眼 2 14.283 0.000***单眼 2 6.674 0.002**注:P***<0.001,P**<0.01。

如表3所示,三名被试双眼的深度知觉的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存在极其显著的个体差异,三名被试单眼的深度知觉的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也存在极其显著的个体差异。

3.4对练习效应的检验表4 前、后10次的配对T检验(单位:mm)测试用眼测试次数平均差误标准差(SD)df t Sig.双眼前10次 4.47 4.1729 -1.222 0.232后10次 5.85 6.11单眼前10次20.22 19.3929 -0.269 0.790后10次21.27 19.67对3名被试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验的平均差误的前10次和后10次进行配对T检验,得到表4所示的结果,P>0.05得到前后10次的测验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没有形成明显的练习效应。

3.5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能力的积差相关用3名被试的单眼和双眼的平均差误求得极差相关的相关系数为0.136,相关不显著。

所以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能力互不影响。

4讨论4.1双眼深度知觉比单眼深度知觉的原因分析在本实验中,双眼可以利用主要三种方法来知觉深度。

一是水晶体的调节。

人在观察不同物体时,眼睛水晶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以保证在视网膜上获得清晰的成像。

调节水晶体的曲度变化的睫状肌的紧张度,就成为产生动觉的信号,它传递到大脑中枢,成为估计物体距离的线索之一。

二是双眼视轴的辐合。

人在观察物体时,两眼视轴必须向鼻侧辐合,才能使物体在两只眼睛中的视像都落在中央凹这一感受性最高的区域,并获得清晰的视像。

此时,双眼视轴相交于物体上并形成一定的辐合角。

形成大小不同的辐合角时,肌肉的调节作用大小不同,肌肉调节的动觉信号就成为了知觉物体远近的线索。

三是双眼视差。

双眼提供的线索是判断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当人注视一个平面物体时,它的每一点都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视象互相吻合,如将两眼视网膜重合起来,两个视象的位置是互相重合的,这时人就会知觉到一个平面的物体。

当人看一个立体物体时,两眼视象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

因为两眼之间有60~65毫米的目间距,所以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两个视网膜象不完全重合,它们都偏向鼻侧,这样,立体的客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呈象就有了差异,这个差异就叫双眼视差。

两眼的不对应的视觉刺激转变为神经兴奋,传到大脑便形成深度知觉。

所以利用双眼线索是深度和距离知觉的主要途径,其效果要比利用单眼线索精细准确得多。

双眼对深度进行知觉的同时,单眼的深度知觉线索也可以用于辅助对物体深度的判断。

4.2本实验中单眼深度知觉的视觉线索本实验中单眼深度知觉的线索主要是空气透视和明暗。

远处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物清楚,人可以据此推知物体的距离。

同时,明亮的物体会被知觉为近些,而灰暗的物体会被知觉为远些。

当中间的立柱离得较远时,轮廓就会显得比较模糊,同时也会显得较暗,反之,则较为清晰明亮。

被试可以据此判断立柱所处的深度。

4.3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能力的相关不显著上述数据证明,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能力的相关不显著。

这可能与两种深度知觉的知觉线索不相同有关。

虽然在双眼线索中也可能用到单眼线索,但是双眼线索还是占知觉线索的绝大部分。

而在单眼的深度知觉时是无法用到双眼线索的。

这应该是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能力相互独立的一个原因。

4.4实验误差的来源疲劳效应有可能引起本实验的误差。

在实验中,被试通常需要很仔细地寻找视觉线索,以使深度知觉更准确,多做几组后,被试就会感到疲劳。

导致在后面的实验中没那么认真,敷衍了事。

可以在实验中间让被试适当闭眼休息,缓解疲劳。

在立柱移动的时候,仪器发出很大的连续的声响。

这让被试可以根据主试在按按键的时候仪器发出的声响的时间来判断立柱移动的距离,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调节距离时被试和主试使用的是同一个调节器,这样转换比较麻烦,而且被试也可以根据主试把调节器拿过去的时间的长短判断立柱移动的距离。

因为在单眼深度知觉的时候,被试往往根据立柱轮廓的清晰程度或者亮度来判断立柱所处的位置,所以实验室内光线的明暗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4.5深度知觉的应用深度知觉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深度知觉仪可广泛用于飞行员、炮手、运动员、汽车驾驶员及其他和深度知觉作业有关的工作人员的测试或选拔。

深度知觉的研究在医学应用方面很广泛。

如一些儿童生来有深度知觉方面的缺陷,比如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患者,其近距离立体视良好,中、远距离立体视不良,及早手术后会有较大改善,分别检查不同距离的立体视就是考察的重要指标。

[6]通过对优势眼的研究发现,优势眼与非优势眼深度知觉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受后天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7]这种现象,用双眼视差和视轴辐合当然是无法解释的,所以还需要更多的实验进行进一步探索。

5结论5.1双眼产生的深度知觉的能力显著优于单眼的能力。

5.2不同个体之间的单、双眼深度知觉具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1]伍正良.机动车驾驶员视觉功能与行车安全.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1,9(4):242[2]尚波.立体视锐度测定及其对机动车驾驶员的重要性.眼外伤与职业眼病杂志. 1994,16(3):188[3]罗良筹,潘泓,张素珍.立体视觉与工伤事故的分析.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5,13(1):36[4]宋祖军,李恒.球类运动对大学生深度知觉的影响.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3):126-128[5]杨治良,王新法编著.心理实验指导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95-97[6]吴万森,姚清如,陈健芷,鲍谧清,尹慧茹.优势眼与深度知觉.心理科学通讯.1993.06:33-36[7]胡聪,黄欣,刘桂香,李慧,杨先,韩兵.正常和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立体视的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02,38(2):452-4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