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教案第六章戏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背景:1956 • • 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 • 演出暴露出的缺点 • 反对话剧公式化、概 念化的不良倾向,斥 之为“违背现实主义 • 的逆流”。 • 毛泽东最高国务会议 上“百家争鸣,百花 齐放”的方针
成果:第四种剧本 突破“人性”“人道主 义”的禁区,描写人的 道德情操与爱情生活, 塑造真实的人物。 突破不准“暴露”的禁 区,大胆干预生活,揭 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严 重矛盾和冲突。
.打破了京剧的脸谱化,依照生活真实地
刻画人物;出现了《红灯记》《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京剧现代 戏。 .改变了传统戏曲“千部一腔”的音乐体 制,歌剧和交响乐被引入京剧,新唱腔、新 板式和人物主题音乐运用于现代京剧。 .弊端是:话剧加唱的模式流行;京剧现 代戏“样板化”一统天下。
二、当代话剧的变革
团 在中 京国 成人 立民 解 放 军 总 政 治 部 话 剧
一 九 五 三 年 五 月
上 海 人 民 艺 术 剧 院 在 沪 成 立 ;
一 九 五 零 年 八 月
中 央 戏 剧 学 院 在 京 成 立 ;
一 九 五 零 年 四 月
北 京 人 民 艺 术 剧 院 在 京 成 立 ;
一 九 五 零 年 一 月
剧本的基本情节完全是虚构的。与关汉卿有关的史料遗留下 来的非常少,这为田汉的编剧留下了较大的虚构空间。事实 上,由于和主人公的身份、性格的相似(如都是颇负盛誉的 剧坛领袖、与艺人都有许多的交往),田汉自觉不自觉地按 照左翼文人的自我想象来虚构关汉卿的故事。田汉为关汉卿 的写作虚构了一个动机: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一个类似《窦 娥怨》那样的故事,所以要以戏剧为武器,为民申冤,揭露 与反抗统治者;他也为关汉卿的写作活动提供了一个虚构的 结果:剧本触怒了统治者,因而编剧者与演员都下狱;可是 剧本唤起了民众,壮士王著在剧本“为万民除害”的呼声的 鼓舞下,刺杀了黑暗势力的代表人物——权臣阿合马。在这 种虚构中,写作成了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不难 看出左翼知识分子的文艺思想以及据之的自我定位是这一虚 构情节的核心动力,所以,《关汉卿》的基本情节很容易让 人联想到田汉以及其他共产党领导下左翼文艺家在1949年以 前的活动。
• 1、中国茶馆是极具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的。
• 2、旧中国的茶馆是各色人等的聚居地。
• 3、能够反映各阶层各派力量的矛盾和冲突。
• 4、大“中国”的小“窗口”
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著名 第三节《关汉卿》 戏剧家。1916年随舅父留学日本, 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现代时期的 作品有话剧《咖啡店的一夜》《获 虎之夜》《苏州夜话》《名优之死》 《顾正红之死》《回春之曲》等。 与聂耳、冼星海合作创作了大量歌 曲,其中《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新 中国的国歌。与夏衍、阳翰笙等参 加艺华影片公司,编写拍摄了许多 电影。 解放后创作了话剧《关汉卿》 《文成公主》《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等,整理了戏曲《白蛇传》《谢瑶 环》等,在历史剧的创作和改编方 面达到了新的高度。“文革”中惨 遭残害,病死狱中。
3、“多人多事”--人像展览 法
艺术结构纵横交错、虚实结合,每一幕穿插一个 特别的事件。人像展览法来结构戏剧。主要人物王利发、 常四爷、秦仲义从壮年到老年,贯穿始终;次要人物二 德子、唐铁嘴、刘麻子、宋恩子、吴祥子则父子相承; 其它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三)《茶馆》的典型环境的选取
• 选择北京普通的一个大茶馆-裕泰,却是剧作家独具匠心的选择。
•
(二)老舍话剧特征(以《茶馆》为例)
1、“人物第一” 戏剧描绘了三个时代反映三 个社会;选择茶馆这个窗口来 透视整个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 面貌; 三个时代的反映是通过种 种人物的命运变迁来展现的, 例如:三个贯串戏剧的人物。 王、常、秦。 真正打动人的是人生本身而 不是世事变迁。
王利发形象
2、“开口就响” 人物众多,性格鲜明,使用个性 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 • 比如王利发、秦仲义。 • 马五爷,只说了三句话,性格顿现。 • “闻其声,知其人”
• 《还乡记》(赵寻)
(二)1958-1962:历史剧
1958-1962年间,出现了历史剧创作的高 潮。如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 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老舍 的《神拳》,朱祖贻的《甲午海战》、 曹禺的《胆剑篇》等。
其主要内容: 一是为历史人物翻案; 二是以发掘历史精神鼓舞今人; 三是总结历史经验以警后人; 四是歌颂历史人物。
当代话剧的文艺方针 继承了现代话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受到三个方 面的不良影响,有不少作品呈现概念化、公式化。
1949年7月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分别来自国统区和解放区的话剧工作者, 就实现大聚合。为庆祝这次大会的召开,戏剧界举行 了盛大演出,仅话剧演出就达10余台,其中既有来自 解放区的《红旗歌》、《喜相逢》、《反"翻把"斗争》 等,也有来自国统区的《等因奉此》、《南下列车》 等。会后,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宣告成立,戏剧 家田汉被选举为主席。
• (三)“左倾”后歌剧的兴盛
• • • • • • • 原因: 一、“反右”后作家们对历史剧的热衷。 二、中苏交恶后对民族新歌剧的重视。 特点: 一、情节结构倾向戏曲,具有传奇色彩。 二、歌唱、说白、表演并重。 三、音乐大都以民歌或戏曲音调为基础。
第二节 《茶馆》
一、老舍生平
•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 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 在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 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第一部作品是长 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 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 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 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 篇巨著《四世同堂》。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 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 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 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 《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 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建国后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 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侮辱投湖自尽。
第四种剧本的代表作
• 《同甘共苦》(岳野1926--)
–1957年1月由中央实验话剧院首演,孙维世导演。
• 《洞箫横吹》(海默1923--1968)
–1957年3月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吴坚、杨勤导演。 该剧批判了合作化中的虚假典型
• 《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1925--)
–1957年4月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演,黄佐临导演。 –揭露了以权谋私、打击报复的党内生活中的不良习气。
(三)京剧现代戏的革命
1958-1976年戏曲改革主要成就是京剧现代戏的 重大突破,使京剧现代戏成为一种新样式而得 到观众承认。 革命现代京剧对传统形式的改革: .吸收融合了话剧的写实观念,采用写实布 景,打破了“随意赋形”的传统舞美体制; .把话剧的分场、分幕用于戏曲,戏曲的情 节更为集中,使戏曲的时空不固定原则发生了 变革;
第六章 十七年的戏剧
第一节
戏剧概述
当代戏剧发展历史的三个时期
• 第一个发展时期 1949-1957
• 第二个历史时期 1958-1976 • 新的历史时期 1977——
一、戏曲改革
一、戏曲改革
(一).当代戏曲改革的过程
1949-1957年间,戏曲改革主要历史任 务是进行戏曲的推陈出新; 1958-1966年间,戏曲改革的历史使命 是京剧现代戏的革命; 进入新时期,戏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 征则是戏曲的“戏曲化”和“现代化”。
《霓虹灯下的哨兵》(沈西蒙、漠雁、吕兴臣)
– 1962年由前线话剧团首演,漠雁导演。根据上海“南京路上 的好八连”的事迹创作。在灯红酒绿的都市环境中,革命战 士思想发生波动:有人嫌自己太“土”,偷偷扔掉了布袜子; 有人喜新厌旧,看不上农村的妻子;还有人擅自离哨陪女朋 友逛街。剧作提出了在和平年代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如何继续保持良好的作风和光荣传统的问题。
(三)1962-1963:社会主义教育 剧
• 1962年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教育剧” 的繁盛。宣传和强化阶级斗争理论,进 行革命传统教育。 • 有三类:一是不顾生活真实,一味图解 阶级斗争理论。如《夺印》。二是有一 定生活基础,但是错误思潮影响,陷入 “左”倾错误路线。如《千万不要忘 记》。三是严格从生活出发,按照艺术 规律创作。如下面的剧作。
•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 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 晚上回来鱼满舱啊啊~ 四处野鸭和菱藕 秋收满帆稻谷香 人人都说天堂美 怎比我洪湖鱼米乡啊啊~ 洪湖水呀长呀嘛长又长啊 太阳一出闪呀嘛闪金光啊 共产党的恩情 比那东海深 渔民的光景 一年更比一年强啊~ 洪湖水.wma
(二)歌剧的特征是: 情节结构倾向于戏曲,具有传奇色彩; 歌唱、说白与表演并重; 音乐大多采用民歌和传统戏曲形式; 内容和英雄形象为人民所熟知,便于流传。 弊端是把“戏曲化”成为了歌剧的唯一道 路。
(二).戏曲的推陈出新
第一次戏曲改革发生在1949-1957年间,简称: 改人、改制、推陈出新。主要内容和成就是传 统剧目的“推陈出新”,即“改戏”。 在剧目上,把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伦 理道德剧清除了舞台,纯洁和净化了戏曲舞台; 对一些剧目的思想进行改造,抑浊扬清; 一批话剧改造者加盟戏曲队伍,新的戏剧 理念的传播,提高了传统戏曲的艺术水准。出 现了如京剧《白蛇传》、越剧《梁山伯与祝英 台》、昆曲《十五贯》等。
Fra Baidu bibliotek
• 《年轻的一代》(陈耘)
– 1963年由上海戏剧学院教师艺术团首演,罗森、陈耘导演。 青年萧继业身体有伤仍不畏艰苦,扎根边疆;而烈士子弟林 育生却贪图安逸,装病回到上海,后来改正错误。
•
另有《第二个春天》、 《远方青年》、《南海长 城》、《丰收之后》、《东进序曲》、《雷锋》等优 秀话剧。
三、当代歌剧的发展
中 国 青 年 艺 术 剧 院 在 北 平 成 立 ;
一 九 四 九 年 四 月
•
•
•
•
•
话 剧 团 体 :
历程:
• 1949-1953 多幕剧
• 1953-1957 独幕剧 • 第四种剧本创作
(一)第四种剧本创作
概念:
1956年出现了当代话剧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涌现 出岳野《同甘共苦》、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海 默《洞箫横吹》等较有影响的话剧。这些剧本一方面 突破 “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 的爱情、道德和复杂内心世界;另一方面突破只准歌 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干预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 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被称为“第四种剧本”。“第四 种剧本”是相对于三种主流剧本(表现先进和保守斗 争的工厂剧本;入社和不入社斗争的农村剧本;我军 和敌军斗争的部队剧本。)而言的。
二、 老舍的话剧特色
(一)老舍话剧的代表作《茶馆》的曲折命运
《茶馆》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作品。创作于1957年,几 经曲折,直到1979年,人们才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1980 年,《茶馆》应邀到西欧演出,被西欧戏剧界人士誉为 “远东戏剧的奇迹”,西德曼海姆民族剧院为《茶馆》的 演出升起了五星红旗;1983年,《茶馆》在美国演出,被 美国人誉为中国的《推销员之死》(美国剧作家阿瑟·密 勒的名作),轰动了美国。
田汉与《关汉卿》
《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古代伟大 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主要的杂剧有《窦娥冤》 《救风尘》《单刀会》。 为民请命是《关汉卿》的政治主题;“铜豌豆”性 格则是该剧的精神主题。 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和话剧加唱的形式。《关 汉卿》剧作中穿插着《窦娥冤》的写作、演出、遭遇。 遗憾的是将关汉卿过于政治化和革命化,戏剧呈现 出浓烈的观念色彩,对关汉卿作为“风流才子”和 “杂剧班头”的表现不够。
(一)中国歌剧的定位,歌剧发展的两种倾向: 1. 《白毛女》式:倾向于话剧,歌唱、说白 交替出现,音乐采用西方歌剧与中国传统 戏曲的结合。 2. 《草原之歌》式 完全倾向于西方歌剧。 在戏剧结构和音乐结构方面都接近西洋歌 剧,说白极少而力求音乐的完整性、形象 性和戏剧性。 1957年后,掀起了歌剧的一个高潮 ,出现了 《红霞》《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红 珊瑚》《江姐》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