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校志情况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修校志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
今天,我受县局史志办领导的委托,将我校编写校志的情况向大家作以汇报,恳请各位予以指导。
下面我分四个方面汇报:
一、准备情况
这一阶段,我们经历了提高认识、收集资料和归类整理三个过程。
1、提高思想认识,争取全员支持。
2005年1月13日,县局召开了由各乡镇校委会和局直各学校主要领导参加的教育史志编修工作会议,会上布置了编写校志的任务。会后,我校先后召开了6次领导班子成员会议和3次全体教职工会议,认真学习县教育局下发的召教字(2005)第4号、第5号文件和苗局长在全县教育系统第二届修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整个社会对教师进修学校的变迁知之甚少,如果有一部系统而完整的校史资料,是向广大师生进行爱校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它既可作为今天兴校的参考,也可为后人办学留作借鉴,同时也是为学校打造广告,使社会能全方位地了解学校。大家认识到编写校志有“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都认为应该编写出一部系统、完整的校史。
2、深入走访座谈,分块收集资料。
思想认识提高以后,学校当即成立了校志编修领导小组,由我牵头,各科、室、教研组负责同志均为成员。我们首先反复学习县局史志办制订的《南召县第二届教育志书编修方案》和《校志篇目体例设计》,认真研讨了校志编修的原则、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等,将所需要的资料进行分块,让各科、室、组负责收集与之相关的所有能收集到的资料。
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一是收集现有的所有文字资料;二是拟订《校志编修工作调查提纲》,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请已经离、退休的老领导、老教师回忆在校时的学校情况,走访已故的老领导、老教师的家属、亲友等。学校有退休教师20余人,我们先后召开了3次座谈会,分别走访40多人次,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3、汇集所收资料,分别归类整理。
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资料收集以后,于2005年6月中旬,各科、室、
组将各自所收集的资料交学校办公室,这时所汇集的资料,不说是浩如烟海,也有二、三尺高,面对如此繁多的资料,当时确实令人头皮发麻。编写人员必须全部过目,进行归类整理。当时编写人员实际上只有我和一位离岗的老科长,而我肩负着繁重的学校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对这些资料的翻阅、归类、整理,主要靠我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我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才把它们阅读、归类整理完毕。
二、编写过程
1、确定思路,列出提纲,搭好框架。
在归类整理资料的同时,我就在酝酿写作思路,经过多次集体讨论和征求他人意见之后,最后确定了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挖掘特点、写出特色这一思路,即在本校志中,既要勾勒出学校的历史轮廓,又要写出学校的现实面貌;既要写出学校发展脉络和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探索,又要写出学校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经验。按照县局下发的《校志篇目体例设计》搭好框架,参考《宛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志》,遵循知微知著、实事求是、详今略古、突出特色等原则,采取述而不作、寓评于叙的写法,做到尽量尊重历史原貌,既不因人废事,也不因事废人。在写法上,采取事以类从、横排竖写、时经事纬的方法,在体裁上以记为主,图表为辅。
2、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力出精品。
整个写作过程,我们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可以说从2005年4月开始至今年2月止,我们都是处于写作——修改——完善的过程之中。2005年6月,由一位老师执笔,写出约15000字的初稿,但初稿只是搭了一个框架,缺少典型的人和事,也没有体现出学校特点特色。2005年暑假,这一充实、完善的任务就落在我一人的肩上。我在初稿的基础上充实了大量的史料,形成了约有60000字的二稿。二稿完成以后,我将其打印成册,发给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老教师传阅,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修改补充。但目前发现仍有很多缺点,如在撰写过程中,有不少带观点的语句,语言不够精炼简洁,还有些材料罗列重复。
三、主要特点
我们编纂《校志》,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编纂校志的全过程,力争把校志编纂成为全面、真实反映学校历史与现状的一部信史。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回顾历史,审视现在,昭示未来,努力把校志编纂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具有“存史、资政、教化”功能的资料性著述。主要有4个方面的特点。
一、便于应用
修志为用,已是方志界共识,历为志家所重。清代方志学大师章学
诚说过:“夫修志者,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也。”(《记与戴东原论修志》)因此,首先我们在校志内容上主“详”,资料力求翔实,为读者提供尽量多的信息和资料。其次,因是部门志,所以我们在体例结构上主“简”,采用章、节、目体,尽量省略层次,尤其特别注重“条目”的编写,为读者提供阅读之便。总之,在校志编写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注重从志书内容和形式上作了一些尝试,力图提高志书的社会效益和实用价值。
二、务真求实
资料真实是志书的生命,这也是方志界的共识。从搜集整理资料、编写初稿到总纂合成的整个修志过程中,我们对于校志的每一件史实绝不敢有半点马虎,惟恐出错,所以对每一条史料,每一张图表,每一个姓名,每一项数据,每一个地名等等,我们都极其慎重,有的甚至经过多次调查,反复核对,力争准确无误。
三、凸显人物
人是事业的核心,古今方志都非常重视对人的记载。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校逐步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这就是:“以人为本,以优化师资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宗旨”。所以我们在校志的编纂中,十分注重对人的记述、特别是对人的素质的记述,从而凸显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予以特别注意:一是注重在相关章、节、目中采用以事系人的方法,把众多人物记入志书。二是在“人物”志中采用传略、简介、表和录等形式,多层次地记述人物。这样,在人物志中多体并用,比较集中地记述人物的典型事迹和展现其多采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人物志在志书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凸现人物志在志书中的地位。人物志占全志总字数的45%,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四、详近明远
《校志》记述的是我校100年间的历史与现状。由于时间跨度较大、战争年月资料缺失等原因,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资料比较难搜寻。我们在校志的编纂过程中,注意对资料多方搜求和挖掘,进行科学排比,尽可能地将各项事物溯及发端,理其脉络,尽力做到纵不断要线,横不缺要项,注意写好事物的起点、转折点和结束点,对于距今较远之事作到明晰其颠末,理清其原委。而对于我校近20年来快速发展的事实则详细记述,展现学校日益发达的兴旺景象。总之,对于我校的各项事业,校志都能做到溯源疏流,明远详近,从而提高志书的资料性、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四、几点体会
在一年来编修校志的过程中,我的体会是“三难”一欣慰。
一是收集资料难。我校于1904年创办,已有100年的历史,收集“文革”以前的史料非常困难,那时期在校工作的人员不是已经调离就是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