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朦胧诗

合集下载

五首经典现代诗及赏析

五首经典现代诗及赏析

01.《相信未来》作者介绍: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山东鱼台人。

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

高中毕业。

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

《相信未来》是食指作于1968年的一首朦胧诗。

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食指因此也拥有了“知青诗魂”的称号。

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诗文赏析:这首诗构思巧妙。

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

用语质朴,而思想深刻;性格鲜明,又令人折服。

全诗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诗人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

通读该诗,虽然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

现代诗:北岛《迷途》原文与赏析

现代诗:北岛《迷途》原文与赏析

现代诗:北岛《迷途》原文与赏析《迷途》北岛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着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现代诗《迷途》赏析:七十年代末直至八十年代中,中国诗坛出现了一股名之为“朦胧诗”的风潮,习惯了新中国政治诗歌样式的读者多用此来指责这一批作者的晦涩难懂,因为他们在一首诗中找不到一个简洁明了的“中心思想”,也看不到曾经熟知的昂仰气派。

在阅读“朦胧诗”的过程中,读者遭遇的一片“象征的森林”,众多意象枝繁叶茂地伸展着,昏暗了原本应该笔直宽阔的道路,读者在“小路上”时刻面临“迷途”的威胁,又随时有着柳暗花明的惊喜。

这种阅读经验打击了当时人的期待视野,但似乎更切合诗歌本身的要求。

北岛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迷途》不仅完整地体现了朦胧诗的特征,而且由于内容的关系,它几乎也成了我们阅读诗歌的一个寓言。

“朦胧诗”之所以朦胧,主要在于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这批诗人重新发现了诗歌意象的繁复性和多意性,用形象思维的跳跃、逆转和矛盾共存修正了以往诗歌的单意性和线性思维模式。

如在这首诗中,“鸽子的哨音”常规应是光明和美好的召唤,而且也的确导致了诗中“我”的“寻找”。

但它指引的却是“挡住了天空”的森林中的小路以及随后的“迷途”,光明与幽暗在矛盾中共存。

这一矛盾现象又重现在寻找的结果中,“蓝灰色的湖泊”、“微微摇晃的倒影”、“深不可测”都充满了虚幻色彩,似乎正合“迷途”中不真实与错误的暗示;但第二人称直呼的“你”,以及那双“眼睛”,无疑是真实的,至少对诗人的心理期待而言是如此。

这种亦真亦幻、光暗闪烁的色彩正源自对意象中多意性的展示。

第二个原因是,诗作者有明显的怀疑与自省意识,从而更强化了诗歌涵义的暧昧。

这首诗中,诗人显然在置疑常规的寻找一克服障碍一找到模式,而是自觉接受了“迷途”,正是在这一次“理性”的放弃与自我意识的故意沉睡中,寻找的目标出现了。

朦胧诗代表作

朦胧诗代表作

朦胧诗代表作引言朦胧诗是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一种形式,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大创新。

这一诗歌形式充满了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元素,打破了传统诗歌的规则和约束,追求自由、随意和个性化的表达。

本文将介绍几位朦胧诗代表作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诗歌流派。

1. 徐志摩徐志摩是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达对世界的痛苦与迷茫,以及对自由和爱情的不懈追求。

以下是他的两首代表作:1.1《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2《爱在心里口难开》你说你有些事情说,说不出口,说不完。

虽然你双手撑起脸庞,掩饰那满脸的苍白和沧桑。

千万独自躺在黑夜的床上,心里通通泄了气难割、不讲。

多么可笑!多么浪费!多么伤!伤透了心筋,且终生如此到达底。

是谁把爱收藏在自己心底?是谁把泪纵容在眼间尽遮掩?你不能坦诚地来,只能轻轻地唱,这首脆弱的歌,久已发了黄。

2. 徐志摩郭小川是中国朦胧诗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作通常表达对人生的困惑和悲伤,以及对理想和希望的追求。

以下是他的一首代表作:2.1《你比我大一岁》你比我大一岁。

放晴彩,收夕雨。

我的眉间彩霞,瞧,眷恋你手臂摇曳的弧。

云依山涧相散,星星织就枕席。

要死,送别我;临命,病愈我。

你比我大一岁。

当我息伏在你旁边,给你撑起风荷的一脉花色,还能看见你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阳光下晃风的霞。

兴安岭前,并非只有朔风咆哮。

黄河纵横,追溯华夏先貉以礼从欧亚流。

朦胧诗的文学史意义

朦胧诗的文学史意义

朦胧诗的文学史意义
朦胧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开创了新的诗歌范式。

朦胧诗的代表作品包括舒婷、北岛、顾城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优美的语言韵律而著称。

朦胧诗的文学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创了新的诗歌范式:朦胧诗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新范式。

传统的中国诗歌注重意境和韵律,而朦胧诗则更加注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采用了全新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从而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语境:朦胧诗的创作时期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之际,社会和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朦胧诗通过独特的诗歌语言,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语境的变化,表达了新一代人的思想和情感。

3. 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思想和风格: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舒婷、北岛、顾城等人,都有着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他们的作品不仅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4. 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朦胧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创了新的诗歌范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语境的变化,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思想和风格,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朦胧诗的文学史意义非常重要,它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语境的变化,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思想和风格,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台湾朦胧诗赏析

台湾朦胧诗赏析

台湾朦胧诗赏析台湾朦胧诗是指以现代汉语和传统诗歌形式来表达个人内心感受和情绪的一种诗歌形式。

这种诗歌形式在台湾文学中广泛流行,并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达到了高峰。

台湾朦胧诗的特点是强调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运用抽象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现主题。

这种诗歌形式突破了传统诗歌的限制,更加注重表达个人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同时也更加注重语言的简洁、含蓄和优美。

以下是几首典型的台湾朦胧诗赏析:1. 《海棠花》作者:郑愁予我是一朵盛开的海棠,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在浓郁的绿叶中,我独自开放,独自娇艳。

我害怕孤独,却总是孤独地盛开。

我渴望春天的温暖,却只能在寒风中颤抖。

直到有一天,你出现在我的面前。

你轻轻抚摸我的花瓣,让我感到无尽的温暖。

你让我相信,我不是孤独的盛开。

你让我明白,我不是独自娇艳。

你是我的春天,你是我的温暖。

你是我的绿叶,你是我的花瓣。

在你的怀抱里,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在你的眼神中,我感到无比的满足。

我愿意为你,继续盛开。

我愿意为你,继续娇艳。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悟。

作者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来描绘出海棠花的美丽和孤独,同时也表达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在诗中,“你”的出现让海棠花感到温暖和幸福,也让她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抽象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受到诗歌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

2. 《距离》作者:白萩在无尽的天空下,我们彼此相隔遥远。

虽然你在我的身边,却感觉不到你的存在。

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也不知道我在想什么。

我们只是两个陌生人,走在同一条路上。

虽然我们有言语的交流,却无法真正沟通心灵。

我们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似乎永远无法缩短。

但是我想告诉你,我渴望缩短这段距离。

我想让你知道,我渴望走进你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

作者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来描绘出人们之间的陌生和疏离感,同时也表达出对沟通和理解的渴望。

在诗中,“我们”虽然彼此相隔不远,但却感觉不到对方的存在,这种陌生和疏离感让人感到心痛和无奈。

【现代诗人舒婷诗集欣赏】戴望舒《寻梦者》

【现代诗人舒婷诗集欣赏】戴望舒《寻梦者》

【现代诗人舒婷诗集欣赏】戴望舒《寻梦者》舒婷,当代诗人。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有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下面是整理的舒婷诗集,欢迎欣赏!《向北方》一朵初夏的蔷薇划过波浪的琴弦向不可及的水平远航乌云像癣一样布满天空的颜面鸥群却为她铺开洁白的翅膀去吧我愿望的小太阳如果你沉没了就睡在大海的胸膛在水母银色的帐顶永远有绿色的波涛喧响让我也漂去吧让阳光熨贴的风把我轻轻吹送顺着温暖的海流漂向北方《初春》朋友,是春天了驱散忧愁,揩去泪水向着太阳微笑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冲毁冬的镣铐奔泻着酩酊的芬芳泛滥在平原、山坳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飞溅起万千银珠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但等着吧一旦惊雷起乌云便仓皇而逃那是最美的梦呵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是还有寒意还有霜似的烦恼如果你侧耳倾听五老峰上,狂风还在呼啸战栗的山谷呵仿佛一起嚎啕但已有几朵小小的杜鹃如吹不灭的火苗使天地温暖连云儿也不再他飘友人,让我们说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归梦》以我熟悉的一枝百合(花瓣落在窗台上)——引起我的迷惘以似乎吹在耳旁的呼吸(脸深深埋在手里)——使我屏息甚至以一段简单的练习曲(妈妈的手,风在窗外)——唉,我终于又能哭出来以被忽略的细节以再理解了的启示它归来了,我的热情——以片断的诗《呵,母亲》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紧紧拉住你的衣襟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生怕浣洗会使它失去你特有的温馨呵,母亲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一声也不敢*呵,母亲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给花、给海、给黎明呵,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新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之“朦胧诗”

新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之“朦胧诗”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自我”形象,并依靠与外部世界的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对立关系来强化这一形象的独立性。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回答》是对诗人所经历的“文化大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革命”那个荒谬、罪恶现实社会进行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披露、怀疑和挑战。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观 题
②杜鹃花虽然花朵娇小,但颜色如火,星火可以燎原,诗歌用杜鹃 部

花来表明困境是暂时的,只要我们不放弃,冲破逆境,定会柳暗花
明。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种诗歌流 派,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江河、食指、芒克等先 驱者为代表。
含义:
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 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 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 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一些特征。
远和近 顾城
经验,它的美就隐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但细



细品味,冷静之中暗含一种热切的期盼,呼唤
一会看我
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
一会看云
系。
我觉得
一个远,一个近,引发了人类与自然、物质与
你看我时很远 精神、肉体与灵魂、存在与虚无的种种思索,
你看云时很近 还能给读者带来很多联想,唤起共鸣。
艺术特色:
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 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回答 北岛
作 品 欣 赏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朦胧体名词解释

朦胧体名词解释

朦胧体名词解释
朦胧体,也被称为“朦胧诗”,是一种以语言朦胧为主要特征的文体。

它兴起于现代西方诗坛,并在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成为中国当代诗坛的一种新诗思潮。

朦胧诗以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为抒情内核,其风格与建国以来的新体诗有所不同,它以意象的朦胧性代替了形象的确定性,以隐喻和变形代替了以往诗歌的直述和实写,以意象群的系统建构代替了过去的平面结构。

此外,它还以心理情绪的表现代替了实景实事的再现,以朦胧美的多义性、多样化和多元化代替了单一的社会功利性价值判断。

在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中,朦胧诗代表诗人有舒婷、梁小斌、杨炼等。

然而,这种诗体也曾产生过一些消极影响,因为一些评论家认为它过于晦涩和怪癖,甚至可能引起读者的困惑和反感。

总的来说,朦胧体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特点的诗歌形式,它的出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现代朦胧诗经典作品

现代朦胧诗经典作品

朦胧诗运用大量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以丰富诗歌的内涵,增强诗歌的想象空间。

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主要有北岛、顾城、食指、舒婷、江河等。

摘选几首比较著名的朦胧经典诗作,供欣赏。

第一首:《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第二首:《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第三首:《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告知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像只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第四首:《回答》——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断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的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第五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六首:《瞬间》——杨烁这一刻世界并不存在你问看那远处大海为什么晃动着阴影在月光铺成的道路尽头是什么等待我们那海和天空之间星星消失的地方连时间也没有确切的命运第七首:《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地余烟叹息着贫困地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中国现代诗词排名

中国现代诗词排名

中国现代诗词排名1.再别康桥这首诗是由徐志摩创作于1928年,被收录在《猛虎集》诗集中的脍炙人口的现代诗歌,并且这首真挚隽永的诗歌也是新月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诗中利用轻盈柔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康桥的思念和恋恋不舍之情。

2.雨巷是由戴望舒创作于1927年,被收录在《我的记忆》诗集中的现代诗,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个独自撑着油纸伞走在雨幕中的主人公,并且其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实际是用来表达作者身处环境,和对于希望破灭,彷徨苦闷的心境。

3.乡愁是由余光中创作于1972年,被收录在《白玉苦瓜》诗集中,并且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现代诗歌,作品共分为两段,分别表达了小时和长大后两个时间段,并借由邮票、船票等实物来表达自己对故乡故土的思念之情。

4.致橡树是由舒婷创作于1977年,被多个高校收录在语文课本中的当代诗作,36行的诗作中作者寄情于盛放的凌霄花、泉水、日光、春雨、小鸟和险峰,并且利用木棉对橡树的表白来传达出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

5.“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听说过,而这个由海子创作于1989年的现代诗歌,被收录在《海子的诗》诗集中,全文共被分为三节,其中纯真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祝福。

6.断章是由卞之琳创作于1935年,被收录在《鱼目集》中的现代诗歌,这首诗也是一首抒情诗,虽然四行较为简短,但作者却利用这四行诗表达出空间上的相对关系,并且带给人们十足的画面感和空间感。

7.一代人是由顾城创作于1979年,被收录在《黑眼睛》诗集中的一首朦胧诗,也是新派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虽然全篇仅有短短两行但却流传较广,相信大家都略有耳闻,而作者就利用这短短两行诗表达了当时人们在经历黑夜后渴望光明的执着追求。

8.相信未来是由食指创作于1968年的朦胧诗作,全篇共28行,整片通过优美婉转的写法,表达出作者希望人们逆流而上,不再逆境中放弃而是需要自我鼓励好好生活的思想,这首诗最早是作为手抄本发行,这首诗也让作者在当时青年人中拥有了知青诗魂的称号9.一棵开花的树是由中国现代著名女诗人席慕蓉创作于1980年的诗歌,其中最让大家熟悉的诗句可能就是“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作者利用开花的树来表达出少女对于爱情的追求,在诗歌的最后一段也表达出最后一段痴心空自凋零的悲伤意境。

朦胧诗经典作品

朦胧诗经典作品

朦胧诗经典作品
朦胧诗是一种文学流派,最初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诗歌运动。

其特点是语言模糊、形象含混、意义多样、情感深沉,常常使用象征手法和隐喻表达思想和感情。

以下是几篇朦胧诗经典作品: 1. 《夜泊牛渚怀古》杨煜:此处不留人,自有清湖水。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 《登高》舒婷: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席慕容:蓝蓝的大海啊,你向往着什么?微微的风吹过,你漾起了笑容。

碧蓝的海面上,一群白鸟飞翔。

它们有着自由,而我却被禁锢在这座城市里。

4. 《黄河颂》高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新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之“朦胧诗”

新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之“朦胧诗”

一、新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之“朦胧诗”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种诗歌流派,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江河、食指、芒克等先驱者为代表。

●含义: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一些特征。

●艺术特色: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象征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现代主义诗歌碎片

现代主义诗歌碎片

现代主义诗歌碎片
以下是10首现代主义诗歌的碎片:
在无边的寂静中,我寻找着声音的痕迹。

繁星闪烁,如同孤独的灵魂在夜空中游荡。

微风轻拂过脸颊,仿佛是时间的指尖轻轻触碰。

心跳声在胸腔内回荡,如同鼓点般敲打着生命的节奏。

沉醉在梦境的海洋中,灵魂自由自在地漂浮。

遗忘在角落的记忆,如同尘封的古老书籍。

飘渺的思绪在脑海中游走,如同烟雾般难以捉摸。

破碎的语言在舌尖跳跃,编织出沉默的旋律。

灵魂在黑暗中闪烁,如同星辰般璀璨。

世界在眼中模糊,只剩下光与影的交织。

朦胧诗名词解释

朦胧诗名词解释

朦胧诗名词解释朦胧诗是一种现代主义诗歌流派,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主要在上世纪50年代在中国发展起来。

朦胧诗以模糊、模糊和矛盾的形象和语言特征而闻名,它试图探索现代人类存在的种种痛苦和困境,并通过模糊和矛盾的手法表现出来。

这种诗歌形式旨在挑战传统诗歌的规范和传统的意识形态,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度和复杂性。

朦胧诗的核心思想体现了现代主义诗歌的特征,其中包括对传统结构和规则的拒绝,并通过非线性结构、非传统的语言和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朦胧诗通常使用含糊不清的、模糊的和矛盾的形象和语言,以探索人类存在的种种痛苦和困境。

它试图通过表现模糊和矛盾来代表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混乱。

通过使用模糊和矛盾的手法,朦胧诗将诗歌与现实世界的感觉和体验相互关联。

朦胧诗的形式通常是自由的,不受格律、韵律和规则的限制。

它常常使用象征、隐喻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人往往通过使用意义模糊的词语和短语来强调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朦胧诗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诗歌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

它与其他现代主义流派一起,为后来的现代诗歌和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对于推动文学创新和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朦胧诗也受到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些人认为它的意义模糊和语言的混乱使诗歌变得晦涩难懂,缺乏表达清晰的逻辑和思想。

同时,朦胧诗也被批评为流于形式主义和自我陶醉,忽略了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和现实性。

尽管有争议,朦胧诗作为现代主义诗歌的重要流派,对于推动文学创作的多样化和创新有着持久的影响。

它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人类存在的痛苦和困境,通过模糊和矛盾的手法展现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混乱。

朦胧诗的实践和探索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2、“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

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5、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顾城诗歌《远与近》原文及赏析

顾城诗歌《远与近》原文及赏析

顾城诗歌《远与近》原文及赏析《远和近》是朦胧诗里非常著名的诗篇,被人们广泛的流传着,是现代著名的诗人顾城的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顾城诗歌《远与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一九八O年六月赏析一眼睛给我们以看的功能,而看什么与怎样看却因人而异,各不相同。

诗中的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看云和看人实际上是在云与人之间进行选择,择其美者而爱之。

诗中的你,令“我觉得”:看人时很远,看云时很近,冰清玉洁与云为伴,与大自然相亲和。

诗中的你——这一高洁而又飘逸的抒情形象,既具有优美的人格力量,也寄托着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追求。

被称为“童话诗人”的顾城,以一种柔弱的孩子气深爱着大自然中那一切难以言说,超然、神秘而又永恒、无穷的美。

看人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正是诗人这种美学趣味的表证。

这虽是一首现代诗,但其中的精神内涵,却承继着我国传统的诗心与文心:天人合一,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大自然的无限中逍遥有限的人生,寄情于山水天地之间,遨游于长空飞云之时,从而获得精神的长驻与永恒。

人们的眼睛可以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也可以极目无穷,见人所未见。

“看不见林中的庙宇,看得见溪边的和尚;看不见路边的酒店,看得见林梢的酒旌;看不见赶路的行人,看得见待渡的小船”(见王朝闻《欣赏、“再创造”》)。

乐山乐水,见智见仁,有所视才有所不视,有所弃才有所取。

诗人的所取、所求、所亲、所近,无不凝结着诗人的卓识,诗人的灵视。

这首诗正是用远和近警示着这样一个道理:追求美的人,即使美在天边,也并不觉其遥远;对美无所用心之人,即使生活在美的故乡,照样会迷失求美的本性*。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在寻觅,是否在祈求。

赏析二《远和近》,是一首非常抽象的诗,它的美就隐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却一直看着“你”。

“你”和“我”是什么关系,丝毫没有交代,只写了“我”对“你”的主观心理感受。

朦胧诗派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朦胧诗派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朦胧诗派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本文导读:这个诗派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实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组织,也没有发表过宣言,但是他们的艺术主张和创作都有着一定的共性,构成了一个新的诗群,被称为是“崛起的诗群”。

一开始他们还是在继承现代诗的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的风格,但是很快的,他们就开拓了新的领域,自成一派。

其实“朦胧诗派”这个词说起来还是挺陌生的,但是只要列出来他们的代表人物,我们一定听说过,就像北岛、顾城、舒婷、海子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也正是诞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名句的这些诗人,在80年代他们代表着一代人,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诗歌风格。

舒婷大家应该也注意到了,小编在题目上的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句话是顾城的一首诗《一代人》,这首诗其实可以完美的形容朦胧诗派的诗人。

他们是一群向往光明,并且十分渴望的人,也会用一系列意象,十分隐喻的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

所以他们的是个往往有很多意象,用的也很好,算是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一个新天地。

这个诗派在一定程度上还开启了诗歌的多个方向,开拓了很多现代诗歌的可能性,他们的诗各种似乎有无限的宝库,有着很高的含金量。

朦胧诗派的开端众说纷纭,但是一般认为这个诗派是从北岛等人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后来这些大名鼎鼎的诗人在一开始都是活跃于《今天》杂志。

他们的风格受西方现代派影响,以此为基础表达自己的思考。

这些诗与当时盛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是个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所以在一开始并不受欢迎。

其实“朦胧诗”一开始以贬义,在1980年,《诗刊》上等出了一篇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这篇文章中,指出了当时新风格的诗歌“写得十分灰色、怪癖,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当时这个作者讽刺这类诗歌为“朦胧体”。

当时老一辈作家对这些新诗体冷嘲热讽,但是支持这些新诗体的声音一直不断。

中国现当代文学朦胧诗及其叙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朦胧诗及其叙述

舒婷
寂 的时城闽屿舒


心 灵 , 她 在 那 时 充 满
了 被 遗 弃 的
代 的 灰 暗 与 个 人 的 不
幸 , 刺 痛 她
待 业 , 做 过 各 种 各 样
的 临 时 工 。
西 山 区 插 队 落 户 , 一 九 七 二 年 回
长 大 。 一 九 六 九 年 中
学 毕 业 后 到

出 生 于 福 建 泉 州 , 在 厦 门 鼓 浪
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主要是北岛、舒婷、顾 城。
北岛
北岛简介
原名赵振开,1949 年生于北京,1968 年中学毕业后,进北 京一个建筑公司当工 人。1978年同诗人芒
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 《今天》。后曾在两家 杂志社当编辑,然后辞 职做“自由撰稿人”。 1990年旅居美国,现任 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 斯大学。曾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提名。
江河的史诗代表作:《太阳 和他的反光》
杨炼的组诗:《诺日朗》、《半 坡》、《敦煌》、《西藏》
2、朦胧诗变异之二:新生代
“后朦胧”诗人,以海子、王家新、骆一禾、 西川等为代表
“第三代”诗人,以韩东、于坚、杨黎、李 亚伟等为代表
3、“后朦胧”诗人的创作特点:
与朦胧诗人一样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 响,但他们与朦胧诗人相比较,他们更强调 体现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 更注重从哲学层面探讨人生的价值和诗歌的 终极意义,其作品比朦胧诗更丰厚深邃,也 比朦胧诗更艰深晦涩。
北岛简介
2007年,他接受香港中 文大学的聘请,定居香 港。是当今影响最大, 也最受国际承认的中国 诗人。
主要诗集: 《北岛诗选》 《太阳城札记》 《在天涯》

当代文学朦胧诗的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朦胧诗的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朦胧诗的名词解释当代文学中的朦胧诗是一种独特的诗歌流派,其诗歌表达方式模糊不清,多以模糊、含糊的语言来传递情感和意境。

朦胧诗以模糊、幻影的形式呈现,给人以曖昧、模糊的感觉,类似于一幅暗淡而美丽的画面,仿佛置身于迷蒙的情境中。

朦胧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法国,主要与一位法国诗人保罗·哥勒斯特(Paul Valéry)有关。

他通过研究象征主义诗歌,提出了一种以探索内心、描绘人类心理状态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方式,即朦胧诗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朦胧诗在欧洲其他国家和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被誉为现代诗歌的一种重要流派。

朦胧诗的主要特点是语言表达上的曖昧和意义上的不确定,远离传统诗歌的明确、直接表达。

它注重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以表达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朦胧诗往往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暗示、拟人等,以模糊的画面和语言抓住读者的心灵,使其感受到一种诗歌中莫名的美感。

朦胧诗也注重诗句之间的联想和对比,通过大胆的词语和形象组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感觉。

它追求一种模糊而深沉的美,引导读者在诗歌中思考、感受。

朦胧诗通过其模糊的语言和曖昧的形象,使读者对诗歌的解读产生多样的想象和理解。

它不局限于特定的主题或情感,而是试图传递一种诗意、迷惑和无限的美感。

朦胧诗带给读者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在其中找到舒适和安宁。

不同于传统诗歌的明确和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朦胧诗给予读者更多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间。

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解读诗歌,获得个人独特的体验和领悟。

这也是朦胧诗受到许多人欢迎的原因之一,因为它允许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感知来赋予诗歌以不同的意义。

朦胧诗也常常借助诗歌的形式和结构来增强其曖昧性。

诗歌的排列、韵律和节奏都可以影响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朦胧诗借助押韵、重复和断句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流动、模糊的氛围,使诗歌更具诗意和韵律感。

朦胧诗的诞生和发展为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朦胧诗欣赏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画下想象中
我的爱人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
生命幻想曲
把我的幻影和梦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
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
拉紧桅绳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没有目的
在蓝天中荡漾
让阳光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
向东向西
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黑夜来了
我驶进银河的港湾
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
我抛下了
新月---黄金的锚
天微明
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
碰击着
“轰隆隆”---雷鸣电闪我到那里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用金黄的麦秸
织成摇篮
把我的灵感和心
放在里边
装好纽扣的车轮
让时间拖着
去问候世界
车轮滚过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
蟋蟀欢迎我
抖动着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
白昼象峰巅
睡吧!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时间的马
累倒了
黄尾的太平鸟
在我的车中做窝
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
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
太阳烘着地球
象烤一块面包
我行走着
赤着双脚
我把我的足迹
象图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溶进了
我的生命
我要唱
一支人类的歌曲
千百年后
在宇宙中共鸣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

他们
中的主要代表有:食指、北岛、舒婷、芒克、多多、
顾城、江河、杨炼、林莽、梁小斌、王小妮等。

朦胧诗最早可溯源到“文革”时期60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当时许多知识青年普遍怀有一种模糊而又强烈的情绪:不解、怀疑、愤怒、无奈、对抗等交织在一起,一种被抛弃的失落感以及对幻灭了的理想的沮丧和坚执,对失去家园的牵系等,成了这一代人的主导情绪和情感基调。

郭路生(食指)写于1968年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就是这种情绪的最初宣泄:“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79年3月,《诗刊》发表了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由地下正式走上诗坛,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冲击波。

由于这批年轻诗人大都经历过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