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意象与意境

合集下载

物象、意象和意境

物象、意象和意境

物象是指客观事物的形象。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

物象和意象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客观形象,一个是主观形象。

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客观物象一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便成为意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歌中的物象都是意象。

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中的“藤、树、鸦”在生活中分属动、植物,只是物象。

但当它们与作家的意(羁旅之愁)结合起来,就成为一组衰败、凄凉、孤寂的意象。

意境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图景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在本质上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都表现出浓烈的情绪色彩。

区别在于意象是诗歌艺术最小的意义单位,而意境则是诗歌整体的艺术境界。

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意境与意象是一大一小的关系,意境与全篇对应,要在整首诗的意象的总和中产生。

例: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青山、碧水、孤帆、远日都是包含着作家情思的意象,这些意象的总和构成了天门山中断楚江、青山相对、碧水奔腾、远日映照的雄伟奇丽的意境。

融情于景——简析《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

①作者笔下的荷塘景色,具有优雅、朦胧、幽静的特点景中含情,月下荷塘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渴求宁静的心思。

(起始段写作要点:一扣题,二总起)②作者踏着幽僻的小煤屑路,独自受用荷香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的“不宁静”。

漫步荷塘,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这里淡雅、安逸的境界,正是作者追求的刹那间安宁,为的是暂时忘却对当时现实的不满。

但作者不能真正超然,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不禁发出慨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淡淡的喜悦之后又生淡淡的哀愁。

(主体段写作要点:缘题赏析,分层次赏析。

)③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随着景物描写的展开,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交替出现的感情层次。

物象、意象和意境

物象、意象和意境

意境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图景相交融而 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 意象 、意境 • 相同点:都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都表现 出浓烈的情绪色彩。 • 区别 :意象是诗歌艺术最小的意义单位 ; • 意境则是诗歌整体的艺术境界。 • 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 意境与意象是一大一小的关系,意境与全 篇对应,要在整首诗的意象的总和中产生。
• 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 性直”、“心空 心空”、“节贞 节贞”等特 性直 心空 节贞 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用菊表现追求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 用菊表现追求隐逸、不随流俗、 格。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 稹《菊花》)
物象、 物象、意象和意境
物象:客观事物的形象。
客观形象
意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主观形象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湘江秋景图”———“看万山红遍,层 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 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山、林、江、船、鹰、鱼” • 没有感情色彩的物象 +作家的意(思想感情) • 宇宙万物都在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生机勃勃 的氛围和情绪 • 意象是有着浓烈的情绪色彩的形象。
流水、落花
• “落花”、“流水”代表生命的短暂 惜 落花” 生命的短暂,惜 落花 流水 生命的短暂 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死亡的焦虑、 春、伤时的惆怅 死亡的焦虑 忧伤。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浪淘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 “春水 春水”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春水 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物象、意象、意境

物象、意象、意境

物象、意象与意境)一、什么是物象呢?物象就是指物体的具体形象。

一般来说,诗词作品中的物象,就是指的实物的名称,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如树木中的柳、梧桐;草本植物中的荷、兰花、芦苇;禽类的乌鸦、鹰、鸿雁;兽类中的虎、狼、犬、兔;天上的风、云、雷、电、雨、雪、日、月;地面的山、河、湖、海;人工制造的桥、楼、绸缎、汽车、飞机等等。

这些物体前面加上圆、方、长、短、弯、直等形容词以及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词,就成了可感的具体形像了,我们可称为具像。

再加上硬、柔、韧一类形容词,就可知某些物体的质地了。

当然,我们之所以能从诗词作品中感知这些物象,是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的。

二、什么是意象呢?简单地说,意象是一种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物象,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意,指心意;象,指物象。

意象就是作者的意识与外界的物象相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

中国诗歌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为了抒发情感、表达意趣,对物象进行情感内容的注入,这些被注入了情感内容的物象,被后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不断地继承使用,于是这些物象所寓意的情感便有了相对稳定性,这个具有相对稳定的蕴含情感的物象就是意象。

诗要讲究文字美,意境美。

如果说文字是构成诗的骨架、外形,那么意就是诗的灵魂。

我们举个例子。

比如说,“马”是物象,“白我毫无理由地爱着另一个人,我仿佛知道他早晚会回来我身边。

我祝愿他永远不要悲伤,我期望我们能用欢愉来迎接重逢。

马”是具象,“烈马”就是意象。

为什么呢?因为一匹马的烈与不烈,是靠人的感觉加上大脑的判断来完成的。

“人”是物象,“黑人”是具象,“好人”与“坏人”就是意象。

又比如:“山”和“水”是物象,“青山绿水”是具象,“穷山恶水”就是意象了。

物象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具体,比如“马”这是一个物象,它包括一切可以称作“马”的动物;而具象“白马”,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形象了;“烈马”呢,它已经加上人的感觉和判断了。

物象_意象_意境

物象_意象_意境

$% 他来了吧 ! ’% 他笑着吧 ! (% 他去过吧 ! &四#"吧 # 用 在 动 词 前 后 有
补语的句子的末尾! 动词前面 有状语 的 $一 般 是 祈 使 句 ’动 词 后面有 补 语 的 $一 般 是 疑 问 句 ! 例 如%
$% 那是一本什么书呢 !
在选择复句 & 选择问 # 里 $" 呢 # 后面用问号 ! 例如 %
!!
&’()*(+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 描绘的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它通 常指整首诗 & 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 ! 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实在的细小 单位% 如杜牧 ’ 泊秦淮 ( 的首句 # 烟笼寒水月笼 沙 " 就构成了一种意境 ) 对幽缈凄清之景的感 伤 % 诗句中有四个意象 ) 烟 & 水 & 月 &沙 !它们由 两个 # 笼 " 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 形成一个完 整的意象群 % 这意象群展现出的画面凄美而
语 文 知 识
, -. 信不信 ! 由 你 ! 说 不 说 !
由我 !
)% 那是一本书呢 ! <0=23>5 ? @A 9:;
"吧 #用 在 句 子 末 尾 $可 以 表 示猜想的疑问语气 $ 又可以表示 祈使的语气 $ 还可以表示商量的 语气 ! 例如 %
& 二 # " 吧 # 用在表示判断的句
子的末尾 ! 例如 % 他是运动员吧 !
除了上面这三种情况 $ 其他 含 有 "呢 #的 句 子 一 律 不 用 问 号 ! 例如 %
$% 你 们 好 好 过 日 子 吧 *& 前 面 $% 粮食还有吧 ! ’% 雪还在下吧 ! (% 东西还在吧 !

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

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

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1.意境意境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

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2.意境与意象的联系(1)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氖围。

(2)意象和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

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

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3)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

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1)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氖围例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

”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渡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

(2)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例如海子的《日记》,这是他死前在青海德令哈写的一首诗。

如果单个地挑出来那些意象,就是德令哈、戈壁、草原、姐姐、泪滴、荒凉的城等。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4
2.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的组合叠加形成意境。 意象是形象的、具体的单位,意境 范围大而抽象。 意象=融合情思的景(物)象 意境=意象+氛围
5
前置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描绘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 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主题)。
21
巩固训练
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此诗描绘了一派初春的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 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 沙洲上静睡不动。(景)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境) 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 境。(情)
浮云: 1.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 2.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 势利小人。 月亮:思乡怀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水: 1.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2.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7
经典回顾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 感?(2分) 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鉴赏作品的意象、意境、画面

2鉴赏作品的意象、意境、画面

•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 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 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 的代称。 •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 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 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 【答案】:(1)流水 白云
寂寞沙洲冷(周传雄)
• 等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随人幽 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不断拨弄女 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 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黄昏占据了 心扉/有花儿伴着蝴蝶/孤燕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 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 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渐渐恨之不肯安歇微带着后 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登岳阳楼
• • • •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日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 歌曲中流露出来的凄凄伤感,表现出来的丝丝 无奈的情感基调,早在我国宋朝时期就已经确 定了: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 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 上阕以“幽人”引出“孤鸿”,下阕以“孤鸿” 暗比“幽人”。人似鸿,鸿似人,冷隽清高, 顾影自怜。一个幽居之人,一只离群孤雁。寂 寞沙洲冷,有恨无人知……

意象、意境

意象、意境

2答: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 2、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转,大器晚成。 临 江 仙 [宋]侯 蒙 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 史的沧桑变化。 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 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背景】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 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 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 官至宰相。 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 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2、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旷达。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 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 的意境。
五、解题方法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 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 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宋神宗元丰五年,秦观应礼部试,落 第罢归。赋《画堂春》。②捻(niǎn):持取, 捻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 当筵秋水 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 内容写的是什么? 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 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然后回答问题。 晚:艭归、钟声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物、象、意、境”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物、象、意、境”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物、象、意、境”侯禹升,张子赫(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江苏苏州215123)自古以来,形象思维决定了华夏民族的思考方式与实践活动。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件精美的“瓷器”,将“物、象、意、境”四字蕴藏其中。

通过对古典园林中“物象、意象、物境、意境”四个词语,两两一组剖析解读,得出“象”作为构建“境”的基础,“境”作为“象”所追求的目标,在“境”营造之后又可澄怀回味于“象”。

而后从创作与审美两个角度论证“物”“意”之间的关系,得出创作角度是“意”向“物”的落实,审美角度是“物”向“意”的体味,两个视角之间互逆互证,以此来加固中国古典园林的“物、象、意、境”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物象;物境;意象;意境篇著作中,传达出:对“自然之物”本身的重视,是一切创造的前提与基础。

辞海中对“物象”一词作如下解释“外界事物;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景物,风景;物候现象”。

就“物象”之于园林的整体空间,实则所描述的是静观立法的微观单体。

物象是园林空间中客观存在事物的外在和内质表象:境因象生,因象生景[6]。

类比中国画中的“物象”之“人物、山水、花鸟、亭轩”,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物象”则为构成园林整体空间环境之“山石、水体、植物、建筑”个体单元。

首先是从形的概念上讲,万物皆有表象,如园林中“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枇杷芭蕉、亭台轩榭……”以“象之形”促进最直接的感官刺激作用,使人感知到是山、是水、是林、是亭。

其次是从质的概念上看,它包含了物象的内部结构、生长规律、体态、色泽、产地等。

以园林的掇山艺术为例,扬州个园选用不同材质的石材:春山(笋石)淡治、夏山(湖石)苍翠、秋山(黄石)明净、冬山(宣石)惨淡,通过“象之质”来营造四时之景。

1.2古典园林之“意象”“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

(完整版)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完整版)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学习要点】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3了解考查模式,弄清景物形象命题指向4掌握答题步骤,归纳答题的思维流程及答题模式,取得答题的最佳效益。

【知识铺垫】1。

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卢纶《送李端》(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

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范例剖析】赏析意象与意境:【例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蒋寅《语象·物象·意象·意境》

蒋寅《语象·物象·意象·意境》

语象·物象·意象·意境蒋寅十多年前,我在《说意境的本质及存在方式》一文中曾感慨,虽然已有无数论文发表,但意境仍是个模糊的概念1。

现在我又不得不再次感慨,意象虽经许多学者讨论研究,它也还是个意指含糊的概念,其所指在不同学者的笔下有很大出入。

最近,有些学者提出以意象为核心建构中国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又有学者以意象、典型与意境共同构成三元的艺术至境论2,都显示出正在走向成熟的理论思考。

然而,在意象的基本问题没弄清楚之前,一切理论体系的构想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鉴于学术界在意象含义理解上的歧异,近年出现了陶文鹏、曹正文、成镜远等先生辨析意象、意境概念的论文3,可我觉得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因为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意象的含义如何理解,而在于如何规定。

我们知道,从意象的语源及其本义来说,它应该有两个基本含义:(1)以具体名物为主体构成的象征符号系统的总体,源于《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2)构思阶段的想像经验,源于《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但在漫长的文论史和批评史上,古人运用“意象”概念又不这么简单。

有时指诗中一个局部情境,如唐庚《唐子西文录》评谢朓“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一联:“平楚,犹平野也。

吕延济乃用‘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谓楚,木丛,便觉意象殊窘。

”这里的“意象”指眺望中的“平楚正苍然”之景。

杜甫《虎牙行》“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一联,刘濬《杜诗集评》卷六引吴农祥评:“二句画秋风妙,画乱离之秋风尤妙。

公诗有‘万里飞蓬映天过,孤城树羽扬风直’,意象相同而不如此二句之精炼。

”这里的“意象”指“金错旌竿满云直”、“孤城树羽扬风直”两句旌旗迎风飘扬之景。

又《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得非玄圃裂,无乃潇湘翻。

”《杜诗集评》卷五引俞瑒评:“中间得非、无乃等字意象缥缈,故以风雨鬼神接之。

”他谈论的是“意象缥缈”,而所举的诗例却主于虚字,说明他理解的意象是包括虚字在内的一个完整陈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课件40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课件40张

燕子---- 今非昔比、物在人亡 嫦娥---- 孤独、悔恨 杨花----离散、漂泊 杨柳----离别 日----暗喻明君 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 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 长亭----离别 南浦、西楼—送别之地 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注:诗中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 写照,也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 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 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 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答题示例】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泉水、
山居秋暝 王 维
❖青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翠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青莲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 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 美的景象(秋色晚景图)。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 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歌鉴赏(方法及应用)

诗歌鉴赏(方法及应用)

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年高考福建卷) (2006年高考福建卷) 年高考福建卷 端居①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注 ①端居:闲居。 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第三、 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 特点?请简要分析。 特点?请简要分析。
第一步:(联系句意) 第一步:(联系句意)解释字意 :(联系句意
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 “铿 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 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 的声音, 的声音 第二步:有无表达技巧的运用? 第二步:有无表达技巧的运用?
衬托了_____________ 衬托了 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 或者答: 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对比 形成对比 第三步: 第三步:从内容上分析字词 联系前文,表现了作者 乐观旷达 的情怀 的情怀。 联系前文,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情怀。
例如:请分析鉴赏“ 例如: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字的艺术效果。 咏柳 宋 ·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得东风势便狂。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意象和意境

意象和意境

意象和意境一、意象和意境1、意象,就是包含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枯藤”、“老树”、“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单个意象,人们常常又把这种意象看成是更大境界中的一个“部件”。

它们不能离开整体,若离开了,单个意象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比如“枯藤”一旦离开了《天净沙?秋思》,“枯藤”便失去了这支散曲赋予它的悲凉色彩。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是第一步,意象的组合则是第二步。

意象组合是指客观事物的现象或映象触发了作者的灵感,作者捕捉到了主要意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调动生活的积累,“神与物游”地展开想象、联想,使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生活中的多种物象相交相融,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

意象组合必须着眼于XXX意境的创造,这是由诗歌艺术表现的特点所决定的。

2、所谓意境,是指作品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能诱联和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想象的空间的整体意象。

如XXX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XXX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情深意浓。

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XXX《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乡。

”特别是XXX《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福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语重心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天然境界体会人生。

2.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一)意象与意境的定义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

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②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③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二)常见的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

诗歌鉴赏之形象、物象、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形象、物象、意象、意境

(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触景生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 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 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 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 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 “鸟空 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 凄凉之情。
C、以景托情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写“不尽”的“边
愁”,结句以景托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 面之后,忽然出现一片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 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意境 壮阔而悲凉。
D、情景分列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上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 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 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 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 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 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 白色恐怖。
例 1 、王维《山居秋暝》一诗,营造了 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意象与物象意境的关系是什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意象与物象意境的关系是什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

2021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意象与物象、意境的关系是什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给**位考生整理了2021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意象与物象、意境的关系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ﻭ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21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意象与物象、意境的关系是什么》,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意象与物象的关系是什么ﻭ在诗词中,许多物象代表着一个固定的情感,于是就构成为人们所认可的意象.松有坚韧挺拔的性格,竹有刚正有节的操守,梅有傲霜斗雪的风骨,而水仙刚是的象征等等。

而许多物象可以构成情趣**不相同的多个意象,更值得我们研究。

柳,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柳”和“留”谐音,“柳——留——惜别——依依不舍”,古人的联想十分丰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霖》),表达了对故乡、恋人的眷恋其次柳还是倔强的弱者形象.“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

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白居易《有木诗八首》)杨柳的样子虽弱不禁风,当风雪袭来时,它却顽强地与之抗争.ﻭ其三也可以表现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

“城中桃李须臾近,争似垂杨无限时”(刘禹锡《杨柳枝词》)。

城中艳开一时的XX工业园李花转眼间就凋谢净尽,怎似那倒垂的柳条能长时间的喷绿吐翠。

与势利的“桃李”对比,“垂杨”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便跃然纸上。

ﻭ同样是江水这一物象,“大江去,浪淘尽,人物.”(苏轼《念奴娇壁怀古》)寄予了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霖》)表达的却是寂寞孤独与对恋人的不尽思念。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流。

”(李煜《相见欢》)江水这一物象却构成了“的哀怨”之意象。

ﻭ大千世界,物象数不胜数,只有进入了诗人的作品,赋予了诗人特定的情感,才有可能成为意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同一物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也会成为情感迥异的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读李白《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问题:这首诗包含了哪些意象?这些 意象的组合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 参考答案:诗中的青山、碧水、孤帆、远 日都是包含着作家情思的意象,这些意象 的总和构成了天门山中断楚江、青山相对、 碧水奔腾、远日映照的雄伟奇丽的意境。
• 这些意象组成了一幅非常幽清明净 的山间夜景图。它寄托了诗人高洁 的情怀和对其理想境界的追求。
什么是意境?
•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 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 意象与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 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某一句诗所造 成的境界,而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 具体的、细小的单位。仍以王维的两句诗 为例,诗句中的“明月”“松树”“清 泉”“石头”是构成这两句诗的意境的四 个具体单位,但这两句诗的意境就不单是 这四个名词所含有的意义了。
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 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 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 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 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 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 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 曲”奏鸣。
•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
•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 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 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 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 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 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 长留。
•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 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 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 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 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 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 • • • •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雄浑壮丽)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幽美恬静)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缠绵凄切)
• 诗歌是艺术地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一 种文学形式。思想感情是诗歌创作的 主旨,从欣赏的角度来看,也就是所 说的理趣情韵。但思想感情并不是诗, 从思想感情到诗,是一个意象的构造 过程,也是一个意境的营造过程,用 哲学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具体的没有感人、发人深思的意境。
99年高考:杜甫的《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 这首诗就是通过江水中的月影、冲淡 柔和的月下灯光、联拳静憩的白鹭, 跃出水面拨剌有声的鱼儿四个意象, 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描绘了一个 宁静、安谧的和平境界,透露出诗人 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上面几首诗都是借助一定的物来 形象的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 欣赏诗歌要弄清几个重要概念— ——物象、意象和意境。
• 物象是指客观事物的形象。 • 例如我们平时见到的:明月、松林、 清泉、石头
•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诗歌,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凝练、 形象和有韵律节奏的语言,集中 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 感情的文学形式。优秀的诗歌, 形象鲜明具体,意境深邃阔大,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 中国诗歌的特点从古至今贵在含 蓄
•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酬朱庆余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 千里黄云百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 《别董大二首》其一 )
• 碧云天,黄叶地。 ( 范仲淹 《苏幕遮 》)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杜甫 《春夜喜雨 》)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
•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 含在意境之中,意境与意 象是一大一小的关系,意 境与全篇对应,要在整首 诗的意象的总和中生。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 • 这些意象结合起来,就呈现出一派衰败、 凄凉、孤寂的气氛。表达了游子的羁旅愁 思。 •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 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 。 • 这些意象的总和构成了哀猿长啸、鸟群回 旋、落木萧瑟、长江汹涌的雄浑而深沉的 意境。
物象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 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或者说是诗人借助客观物象而表现出来的 主观情意。 • 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一个物象可 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

•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陶渊 明《咏贫士》)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 《独坐敬亭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