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报_综述文章投稿要求
《微生物学报》对摘要的写作要求
![《微生物学报》对摘要的写作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065b52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6.png)
《微生物学报》对摘要的写作要求
佚名
【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报》
【年(卷),期】2008(48)12
【摘要】2007年12月修订1.研究报告摘要: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要求在文中给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字样。
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
在结果和讨论中应写明本文的创新之处。
【总页数】1页(P1601-1601)
【关键词】中文摘要;写作要求;微生物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
【相关文献】
1.《微生物学报》对摘要的写作要求 [J],
2.《微生物学报》对摘要的写作要求 [J],
3.《微生物学报》对摘要的写作要求 [J],
4.《微生物学报》对摘要的写作要求 [J],
5.《微生物学报》对摘要的写作要求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生物学报投稿要求
![微生物学报投稿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208f96ccaaedd3383c4d398.png)
微生物学报投稿要求2013年6月修订1. 投稿范围:凡有关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其高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农业、医学和兽医微生物学,免疫学以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简报等,本刊均欢迎投稿。
2. 应首次发表:所有来稿均应未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过。
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行文简练、用词规范、图表清晰、结论合理。
3. 介绍信:作者投稿时应声明专投本刊,非一稿两投,一旦发生一稿两投,责任由作者承担。
认真填写介绍信中国各项内容。
(1)要求通讯作者(即:责任作者)亲笔签名;(2)盖有“研究内容所属单位”的公章要求必须由研究内容所属单位加盖公章。
4. 审理费:自2013年6月1日之后,本刊免收审理费。
5. 本刊中英文稿件均收:对学术水平较高的文章本刊予以优先发表!对于英文投稿,要求学术内容和英文写作水平均应较好。
6. 序列号:因本刊版面紧张,对于所有测序结果(核酸、蛋白质),请作者先通过计算机网络进入国际基因库EMBL(欧洲)或GenBank(美国)或DDBJ(日本),申请得到国际基因库接受号(Accession No.)后再投稿。
7. 排版要求:为了便于专家审稿,行文必须清晰。
(1)每篇投稿的稿件都要加上行号。
(2)字号、字体和行间距:文题为三号黑体;图、表、脚注等均为小五宋白体;其余均为五宋白体;1.3倍行距。
(3)图和表:应排到正文中、依照阅读顺序进行排版,不要放在文后。
通栏排版,不要串文排。
8. 审稿专家:作者可以提出建议审稿人2~3 名(不能是本单位的),并提供他们的单位、研究方向、通讯地址和E-mail;也可以提出希望回避的审稿人名单。
编辑部将结合本刊审稿人库选择2名审稿人进行初审。
9. 编辑部内审:收到作者的网上投稿后,编辑会在当天或次日会通过 E-mail 回复作者(“直退通知”或者“稿件受理通知”)。
通过内审后,请作者按照信中要求补充投稿所需材料。
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
![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7a497aa3169a4517623a378.png)
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投稿前应考虑的问题重复发表重复发表指与已发表文章实质上内容相同的文章发表。
除非明确声明该文章由作者和编辑选择,属于再次发表;否则源期刊的读者应该相信他们所读的文章是首次发表的原作品。
此观点的基础是国际版权法、伦理道德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原则。
多数期刊不愿意接收文章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已在其他已经发表的文章中报道过,或包含在已投给其他刊物或已被某刊物接受并正在印刷中的印刷版或电子版文章中。
该政策不包括已被其他期刊退稿的稿件或仅发表过初步研究结果(摘要或专业学术会议墙报)的完整报告。
学术会议报告论文,未以全文发表或未以会议论文集或类似出版物的形式安排发表,仍可考虑发表。
有关学术会议的新闻报道通常并不违反这一规定,但这类新闻报道不应通过附加更多的资料或图表而使内容描述过于详细。
作者在投稿时,应该向编辑充分说明所有的、可能被误认为是相同或极其相似研究工作的重复发表的投稿和先前报告。
如果研究工作的主题涉及到以前曾经发表过的报告,作者也应向编辑说明,并应在稿件中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这些材料的复印件应附在稿件上一并寄给编辑部,以便编辑作出正确决断。
如果重复发表在文章发表前被发现,编辑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至少会立即退稿。
如果因编辑不明真相而使文章得以发表,则无论作者如何解释或同意与否,该文为重复发表的声明将刊登在期刊上。
将已经被接受但尚未刊出的论文中的科学信息透露给公共媒介,也会违反许多期刊的编辑政策。
在个别情况下,由编辑安排,可以对某些资料加以初步透露,如有关公众健康的紧急事件。
可接受的再次发表以同种或另一种语言文字再次发表,特别是在其他国家再次发表,是正当的,并可能是有益的,但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作者已经征得首次和再次发表期刊编辑的同意;再次发表期刊的编辑必须得到首次发表文章的复印件、单行本或原稿。
2.再次发表的时间至少应在首次发表后一周,以尊重首次发表的优先权(除非两种期刊的编辑达成了特殊协议)。
生物工程学报 综述参考文献要求
![生物工程学报 综述参考文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e50a8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2.png)
生物工程学报综述参考文献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物工程学报是以生物工第二篇示例:生物工程学报是国内一流的生物工程领域学术刊物,以其严谨的学术质量、广泛的学科覆盖和前沿的研究领域而闻名。
作为生物工程领域的专业期刊,生物工程学报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综述文章,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讯和研究经验。
本文将围绕生物工程学报上发表的综述文章展开讨论,分析其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影响和贡献。
生物工程学报上的综述文章通常涵盖了生物工程领域的多个研究方向和领域,包括生物信息学、生物分子工程、生物传感技术、生物化学工程等。
这些综述文章涵盖了生物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研究思路。
生物工程学报上的综述文章往往由知名专家和学者撰写,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经验。
这些专家和学者对于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见解,他们的综述文章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引领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
生物工程学报上的综述文章还具有很高的引用率和学术影响力。
这些综述文章在生物工程领域产生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为学术界和工业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建议。
通过阅读这些综述文章,研究者可以了解到生物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生物工程学报上的综述文章在推动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平台。
希望生物工程学报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不断推动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束】。
第三篇示例:近年来,生物工程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各种前沿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为生物学研究和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
作为生物工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之一,生物工程学报在该领域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对生物工程学报刊发的综述文章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展,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启示。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投稿流程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投稿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8e6ad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14.png)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投稿流程《Microbiological Research》是一本微生物学领域的国际期刊,以下是一般的投稿流程:1. 准备稿件:确保你的稿件符合期刊的主题和范围,并按照期刊的要求进行格式化和结构调整。
2. 登录期刊网站:访问《Microbiological Research》的官方网站,找到投稿系统或投稿指南。
3. 注册账号:如果你是第一次投稿,需要注册一个账号。
填写相关信息并激活你的账号。
4. 上传稿件:登录后,按照系统指引,上传你的稿件。
通常可以上传 word 或 PDF 格式的文件。
5. 填写投稿信息:在投稿系统中,填写稿件的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信息等相关细节。
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6. 推荐审稿人:如果期刊要求,你可以推荐一些潜在的审稿人。
提供他们的姓名、单位和电子邮件地址。
7. 上传附加文件:如果有需要,上传附加文件,如图表、图片、数据等。
8. 确认投稿:在提交前,仔细检查所有信息和文件。
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或“确认投稿”按钮。
9. 跟踪投稿状态:投稿成功后,你可以通过投稿系统或期刊网站跟踪稿件的状态。
通常会显示稿件是否被接收、正在审查或已经发表等状态。
10. 回复审稿意见:如果你的稿件被要求修改或补充内容,根据审稿人的意见进行修改,并及时上传修改后的稿件。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期刊可能会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流程上的差异。
因此,在投稿之前,务必仔细阅读并遵循期刊的投稿指南和要求。
此外,确保你的稿件符合学术规范和伦理要求,并进行充分的同行评审和校对,以提高稿件被接受的机会。
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报
![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报](https://img.taocdn.com/s3/m/17e87936eefdc8d376ee32d5.png)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稿件要求一、稿件内容要求关于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安全与污染治理、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在农、林、牧、医、化工、能源、轻工、食品等领域的生物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包括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和本刊邀约的综述或述评。
高创新性论文、重大学术价值论文以及国际论文、国际合作论文经审稿通过并录用后,优先发表。
二、稿件写作要求1 全文结构前置部分依次包括题名、作者及其机构、摘要和关键词,分为中文部分和英文部分。
主体部分依次包括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和参考文献(研究论文的正文由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以及讨论组成)。
2 全文表达论点正确明确,论据可靠充分,表达言简意赅。
采用科技论文语言,即科学、准确、规范、简明、词意单一、适当生动。
大量使用科技术语,广泛运用科学符号。
大量运用陈述句,常使用不完全句(无主语或省略主语)、较长单句和较短复句。
3 题名题名是表达论文特定内容、反映研究范围和深度的最恰当、最简明的逻辑组合。
准确: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新颖和达到的深度,避免笼统、宽泛和错误的表述。
英文题名尽量与中文题名语意一致。
简洁:采用最少的字数涵盖最大的信息量,避免繁琐和晦涩,避免冗余词(如“初步”、“探讨”、“试验研究”等)、过多虚词(如“的”、“关于”、“the”、“of”等)的使用,避免近义词同时使用(如“分析”与“研究”,“动态”与“变化”等)。
中文题名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
清楚:选用词意单一、通俗规范的词语,采用名词性短语或动宾短语,尽量不用判断式的陈述句。
避免含糊、混乱和语病。
便于检索:题名所用词语的选择应考虑到选定关键词和为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提供有效信息。
故避免使用数学式、化学式、特殊符号、上下角标、不常见和不通用的缩略语、不常用的专业术语和非英语词汇,以及专利名、产品名、药品名、公司名和商标名等。
题名语意未尽、系列或阶段研究论文,可以采用副题名。
微生物学报及发表论文格式
![微生物学报及发表论文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321aff10580216fc700afdc3.png)
微生物报本刊是以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新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微生物学报》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文摘刊物和数据库收录,是我国最早被世界最大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ARS"作为医学主题词标引的5个中文期刊之一,该刊发行和交换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多次被评为优秀科技期刊,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好评。
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
报道内容:我国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农业、医学、兽医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以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和小型综述等。
读者对象:国内外从事微生物学研究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微生物学报》投稿须知《微生物学报》创刊于1953年,双月刊,双月4日出版,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主办。
他是我国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被国内外一些重要的文摘刊物和数据库收录,多次被评为优秀科技期刊。
2001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方阵”。
1 办刊宗旨《微生物学报》是以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我国微生物学研究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报道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促进学术交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2 内容及栏目主要刊登我国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农业、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和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和小型综述及评论等。
3 读者对象国内外从事微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高级管理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
4 投稿要求来稿一式两份,并附第一作者单位推荐信、联系人详细通信地址(包括邮政编码、单位地址、单位全称、电话及电子信箱等)及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及电子信箱等)。
所有来稿均应未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行文简练、用词规范、图表清晰、结论合理。
要求期末综述3000字以上,6篇以上参考文献
![要求期末综述3000字以上,6篇以上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ca08203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5.png)
要求期末综述3000字以上,6篇以上参考⽂献期末必须交⼀篇综述或者⼀篇论⽂的翻译稿,翻译质量不错可加分期末综述要求要求期末综述3000字以上,6篇以上参考⽂献,近3年发表的⽂献不少于3篇。
参考⽂献编号标在⽂中引⽤的⽂字最后的右上⾓。
格式参考微⽣物学报综述,细节如下。
3.综述⽂章投稿说明(1)本刊主要刊登微型综述(mini review),来稿字数最好控制在5000字以内(不包括参考⽂献)。
(2)综述的选题要有新意,对读者及同⾏确有⼀定的启发作⽤和参考价值。
(3)参考⽂献应控制在40篇以内,近3年发表的⽂献不少于10篇。
(4)应结合⽂献扼要评述国内外学者在本领域的研究进展,不要泛泛罗列⽂献,只述不评。
(5)应就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的观点。
论⽂翻译要求翻译SCI IF 3.0以上的英⽂⽂献,不能翻译只有⼀页纸的简报。
演讲评分规则⼀、主题30分30-28,精⼼选材,紧扣主题,内容充实,不落俗套,使同学听过讲座后在该⽅⾯增长知识,整个过程主次分明,有逻辑连贯性。
28-26,认真选材,准备充分,内容充实,层次清晰。
26-24,内容相对充实,有⼀定层次,但不够明确。
24-22,选材代表性不强,内容不够充实,颠倒主次。
22-20,选材随意,内容空洞,或只罗列⼤量⽂字,⽆层次。
⼆、语⾔表达30分1、语⾔优美,准确简明(10分)2、抑扬顿挫,铿锵有⼒(8分),3、表达流畅,⼝齿清晰(7分)4、普通话标准(5分)三、艺术表现25分1、富有激情,感染⼒强(10分)2、精神饱满,表情⾃然(9分)3、肢体语⾔使⽤恰当(6分)四、演讲效果15分1、观众反应好(6分)2、⽓质、形象、着装(3分)3、时间掌握好(6分)五、起评分为75分。
合计100 分期末综述要求要求期末综述3000字以上,6篇以上参考⽂献,近3年发表的⽂献不少于3篇。
参考⽂献编号标在⽂中引⽤的⽂字最后的右上⾓。
格式参考微⽣物学报综述,细节如下。
_微生物学报_综述文章投稿要求
![_微生物学报_综述文章投稿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ec5062b4b35eefdc8d33327.png)
Abstract: Microbial natural products have been mainly acquired by pure culture. While in nature,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in one habit at may work together as a whole to produce special secondary metabolites to adapt to their environments. Quorum sensing is a way that they would use. A microbial consortium is like a multi cellular individual that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o fulfill a special function. A marine fungus only produce ant ibiotics when a bacterium co cultured ( Cueto et al, 2001) ; and 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fermentat ion food are produced by mixed culture. These inspired us that directly using natural microbial consortium instead of isolate the individual microorganism may be a worth to risk in search for bioactive products. In this research, One hundred and eighty on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mangrove areas of Hainan, Guangxi and Guangdong, in China, which were fermented directly and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 bacteria, anti fungi and ant i cancer cell activities. Fifteen samples with high activities were further studied. Microorganisms were isolated from these 15 high bioactive samples and re detected for their bioactivity, among which, microorganisms isolated from 5 samples that numbered 1106, 1122, 1116, 1214 and 1305 didn t show any activity although the un isolated samples themselves showed high bioactivity. Four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one sample of number 1146. Among these strains, one strain showed the same bioactivity targets as the sample itself , but lower activity of anti fungi than the sample itself. The other three strains didn t show any bioactivity. Microorganisms isolated from three samples that numbered 1161, 1123 and 1111, changed their initial bioactivity target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natural microbial consortium culture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duce bioactive metabolites. It is supposed that some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 or the community action may be the reason for their act ivity. This is an initial step on using microbial consort ium to produce bioactive metabolites. Keywords: Mangrove; Microbial consortium culture; Bioactivity
微生物学通报格式要求
![微生物学通报格式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5ad5d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3.png)
微生物学通报格式要求
微生物学通报的格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 标题:简短、醒目、准确反映主题。
2. 作者:每篇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都应附中、英文摘要,具体写法请详见“投稿要求”。
3. 单位:宋体小五。
4. 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楷体10p)。
5. 关键词:填内容(楷体10p,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隔)。
6. 正文:各级标题有明确要求,包括引言部分只叙述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
正文部分一级标题一般为“1 材料和方法”、“2 结果”、“3 讨论”,左
顶格顺序编排。
二级标题,如:“ 菌株和质粒”,左顶格排。
一、二级标
题后的内容另起行排。
三级标题,如:“质粒的提取”,左顶格排。
与后面的内容用冒号隔开,内容接排。
文中图、表力求精简,避免图、表的内容重复。
在文中的位置应是,先见文后见图和表。
将图表直接随正文排版,不要单独排在文后。
7. 其他:文中首次出现的缩写或代号,应加中文或英文全称及英文缩写标注;图和表应有自明性,即只看图、表就能得出与文中相应的结果;图和表的内容及数据不应与正文重复;图下应注明各条曲线或各条线的含义;图中不同部分应分别用A、B、C等标注;图的格式应为CMYK模式;图的纵横轴上
应有标目,标目中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文中一致;图中的注释符号等必须与文中一致;表内数据应三线表格式排列,不适用四舍五入原则;表内计量单位应与文中一致;表内同一指标数字的有效位数应统一;表下应注明各栏数据的含义。
以上格式要求仅供参考,建议访问微生物学通报官网查询具体格式要求,或咨询相关编辑人员获取准确信息。
《微生物学杂志》征稿简则
![《微生物学杂志》征稿简则](https://img.taocdn.com/s3/m/3074131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3.png)
《微生物学杂志》征稿简则
佚名
【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
【年(卷),期】2022(42)5
【摘要】《微生物学杂志》由中国微生物学会、辽宁省微生物学会、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主办,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联邦农业文摘(CAB)》《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及数据库摘引和收录,主要刊载微生物学各分支及交叉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是国内外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医护人员、企业人员及生物学爱好者的必读刊物。
主要栏目有“大家专版”“研究报告”“专题论述”“技术与方法”“教学与研究”“专题译述”“技术讲座”“成果与产品信息”及“会议简讯”等。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微生物学杂志》征稿简则
2.《微生物学杂志》征稿简则
3.《微生物学杂志》征稿简则
4.《微生物学杂志》征稿简则
5.《微生物学杂志》征稿简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生物学通报》征稿简则
![《微生物学通报》征稿简则](https://img.taocdn.com/s3/m/d54e4cef4afe04a1b071de03.png)
《微生物学通报》征稿简则《微生物学通报》是中国微生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高新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双月学术刊物。
刊登的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生物工程、病毒学、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和新进展。
设置的栏目有: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高等院校教学、科技信息、专家论坛、专题专栏(一般用连载方式)、企业高科技信息与新产品介绍、争鸣、书讯、会讯等。
1、来稿应内容新颖(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简明、层次清楚,每篇不超过4500字(包括图表和文献)。
研究报告、技术方法、专论与综述的正文前附200字的中文摘要、3~5个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查阅“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四版)、英文题目、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
中、英文摘要用第三人称书写,语法要正确,符合中、英文表达方式。
凡获得基金资助的项目在正文第一页脚注内写上基金来源及编号。
2、中、外文字母、符号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拉丁文、基因用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要区别明显。
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请用铅笔注明。
外文缩写在第一次出现时应写明中文含意及外文全称,同一名词、术语、人名、地名、单位名在文中应前后统一。
科技名词与术语译法,请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名词。
3、各级标题在前言部分不列出,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一般列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标题,如1, 111,11111……,左顶格排。
4、使用规范简化字。
计量单位及符号按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书写。
5、图、表随正文排(先见文后见图、表),力求简洁、避免重复,凡用文字能表达清楚的内容尽量不用图和表,如用图表则须在文中摘述其主要内容,图的宽度在7c m以内(半栏)。
照片应反差适中、黑白分明。
表格一律用三线表,须注明表号、表题。
《微生物学报》2005年征稿计划
![《微生物学报》2005年征稿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c14961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0.png)
《微生物学报》2005年征稿计划
佚名
【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报》
【年(卷),期】2004(44)6
【总页数】1页(P755-7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
【相关文献】
1.《微生物学报》征稿简则 [J],
2.《微生物学报》征稿简则 [J],
3.《微生物学报》加入"万方数据"等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技术培训班《微生物学报》征订征稿启事百科全书式的大型专科工具书《微生物学词典》问世科学出版社生命科学编辑部新书推介 [J],
4.《微生物学报》2001年征稿计划 [J],
5.《微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和《菌物学报》联合征订启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_微生物学报_征稿简则
![_微生物学报_征稿简则](https://img.taocdn.com/s3/m/d2080733482fb4daa58d4b67.png)
《微生物学报》征稿简则(2013年6月1日修订)一、刊物简介和栏目设置《微生物学报》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要报道国内外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内容涵盖工业、农业、医学、兽医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各个领域。
本刊是我国微生物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学报级期刊和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已被多家文献数据库收录。
设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小型综述和专论4个栏目。
二、投稿要求1.投稿方式:从2006年起,本刊已采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进行网上投稿、网上审稿、网上查询等。
请登陆本刊网站http://journals.im.ac.cn/actamicrocn,点击“作者投稿”。
如果是首次采用远程方式投稿本刊,请先点击“注册”,注册成功后,即可用注册的用户名和口令在线投稿。
详见本刊网站中具体投稿要求。
2.介绍信:作者投稿时应声明专投本刊,非一稿两投,一旦发生一稿两投,责任由作者承担。
登陆本刊网站进入“下载专区”下载“介绍信模板”,认真填写各项内容,务必请责任作者(即通信作者)亲笔签名,并加盖“研究内容所属单位”的公章。
3.联系方式:为了及时准确地联系,务必请在投稿时注明文章的通信作者、详细邮寄地址、电话及E-mail(E-mail最好同时提供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
三、写作要求1.微生物名词的使用:撰写论文时,要求对文章中使用的微生物学名词规范化,要严格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进行使用。
参考书目: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微生物学名词.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文题:要求简短、醒目、准确反映主题。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3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一致。
3.中英文摘要:研究论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综述摘要包括论述内容的发展水平、自己的评论及展望。
英文摘要完成后,务必请英文较好且专业知识强的专家审阅定稿后再投来。
生物工程学报 综述参考文献要求
![生物工程学报 综述参考文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862c8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8.png)
生物工程学报综述参考文献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物工程学报作为生物工程领域的权威期刊,经常发表有关生物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综述文章。
在进行生物工程研究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综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状况和方向。
本文将对生物工程学报中的综述文章进行归纳总结,以便研究者更好地借鉴。
在生物工程学报中,综述文章通常包含对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总结和分析,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这些文章是生物工程研究者了解领域发展趋势、寻找研究灵感的重要参考。
在近几年的生物工程学报中,有许多优秀的综述文章,以下将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综述文章及其主要内容:1. “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该综述文章总结了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包括CRISPR/Cas9、TALEN和ZFN等技术在作物遗传改良、抗病虫害和增产等方面的应用。
文章指出,基因编辑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抗性和产量,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2.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该综述文章回顾了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历程,包括干细胞的来源、分化潜能和临床应用情况。
文章认为,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器官再生和疾病治疗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3. “合成生物学在生物能源生产中的应用”:该综述文章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生物能源生产中的应用,包括利用微生物合成生物柴油、生物乙醇和生物氢等能源的研究进展。
文章指出,合成生物学在替代传统能源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生物能源研究的重要方向。
这些综述文章的共同点是都针对生物工程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综述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拓展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内容,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篇示例:近年来,生物工程学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微生物学报》审稿流程
![《微生物学报》审稿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086747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e.png)
《微生物学报》审稿流程
《微生物学报》审稿流程
本刊的审稿程序是:本刊实行的是三审制,即编辑部内审;专家外审;主编总审。
这个过程一般不会超过2个月。
如果久未得到消息,可通过E-mail或电话向编辑部查询。
1.内审:对于所有来稿,编辑部在1-2个工作日处理。
通过编辑部内审后将会发“收稿通知”给作者;没有通过编辑部内审的,则会发“退稿通知”。
2.外审:对于受理稿件,编辑部,通常先送两位专家进行初审,若审回意见有分歧,还需送第三位专家初审。
3.总审:稿件完成外审后,编辑部将送主编、副主编进行总审,决定最终的审稿结果。
4.通知审稿结果:总审结果返回编辑部后会emial通知作者稿件的情况。
审稿结果一般分为两种:(1)退稿;(2)修后可发。
对于修后可发的稿件编辑部会尽快告知修改意见(学术、编辑格式等)。
特别提示:
(1)编辑部限定专家15天之内审回,若没有按时审回,会催审,如果超过25天,编辑部会单独发信给专家、或者再另请他人来审理。
(2)作者在没有得到稿件最终的审理结果时,不必急于修改稿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ing Zhang et al. / 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 2010 ) 50 ( 9 )
Coloniz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ecombinant Lactobacillus casei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in mice intestine
9 2
1
( 本文责编 : 王晋芳 )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for Returned by National Ministry of Personnel
*
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 + 86 4596819292 ; Fax : + 86 4596819290 ; E-mail : xly_hou@ yahoo. com. cn
RecRevised : 14 April 2010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 微生物学报 》 综述文章投稿要求
为了避免篇幅庞大 、 罗列文献 、 内容空泛 、 缺乏观 点, 力 求 内 容 更 加 新 颖、 并 更 具 可 读 性, 本 刊 提 出 以 下 几 点 要 求, 欢迎大 家根据要求踊跃投稿 。 1. 本刊主要刊登微型综述( mini review ) , 来稿字数最好控制在 5000 字以内( 不包括参考文献) 。 2. 综述的选题要有新意, 对读者及同行确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参考价值 。 3. 参考文献应控制在 40 篇以内, 近 3 年发表的文献不少于 10 篇 。 4. 应结合文献扼要评述国内外学者在本领域的研究进展, 不要泛泛罗列文献, 只述不评 。 5. 应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 就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自己的观点 。 6. 欢迎投送 能够反映国际研究热点 、 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 的述评类文章 。
2* Ning Zhang 1 , Xilin Hou2 , Liyun Yu1 , , Guihua Wang 1 , Zhigang Zhao 2 , Yu Gao 1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Daqing 163319 , China ) (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Daqing 163319 , China ) Abstract:[Objective ]We studied the colonization abili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combinant Lactobacillus casei in mouse intestine. [Methods ]We us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 GFP ) gene as reporter in constructing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LA-GFP , which was electrotransformed into the host cells L. casei . Six-week-old female SPF BALB / c mice were orally fed with the recombinant L. casei of approximately 10 . Groups of at least three mice per condition were killed at 1. 5 h, 3 h, 12 h , 1 d, 3 d, 5 d, 6 d, 7 d, and its duodenum , jejunum , ileum , caecum intestinal tract rinse solution was sampled separately. The recombinant bacteriain intestinal tracts were examined by plate culture count. [Results ]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about 69 kDa in the result of western blot. The GFP fusion protein on the cell surface was confirm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A portion of the recombinant L. casei was and the planting peak was appeared on day 6 able to adhere and colonize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murine intestinal tract , postinoculation. The ratio of the seventh day to the first day of the recombinant L. casei adhered to the intestinal mucosa in jejunum , ileum , and caecum was 16. 49% , 25. 08% , 47. 71% , and 41. 03% ,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 the duodenum , The recombinant L. casei stably expressing GFP could colonize mouse intestine. The field planting rule was ileum > caecum but the > jejunum > duodenum. 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L. casei used as a deliver vector in oral vaccine is feasible , impact on intestinal immune mechanism in mice is needed more research. Keywords : Lactobacillus casei ;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 Intestinal tract ; Colo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