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良知与悲悯单元导读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作文素材:良知与悲悯-高一语文作文同步讲解训练课件+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作文素材:良知与悲悯-高一语文作文同步讲解训练课件+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2c4fc7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b.png)
● 人的悲悯心
徐慧芬
●
一位朋友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他过去居住的小区里。
●
一个年轻人下班回家,小车开进小区一条小径上,迎面有只流浪猫挡着道,他揿了几下喇叭,但是
这只猫似乎没听见,或者是觉得这辆车子并不可怕,总之没有很快躲闪。年轻人不耐烦了,就径直往
前开,只听一声惨叫,年轻人下车一看,猫已倒在血泊中。他用脚踢了踢,已没有声响,于是他继续用
石榴成熟了,有大妈大爷为采摘那几颗挂在高处的果子,不惜把树枝拽住扯断。在他们眼里,这些不
会开口说话的东西,都是可以任人摆布的。一旦旁人劝阻,还会遭遇白眼,被斥多管闲事。
● 几百年前的郑板桥先生,县官在位时,曾在一封家书中要他弟弟教育在身旁的侄子,也就是板桥 先生的幼儿,叮嘱孩子不要贪玩随便弄死一蚁一虫。这番叮咛看似琐屑,但其中两句,“须长其忠厚之 情,驱其残忍之性”,这才是郑板桥老人这番叮咛的用心所在——即人幼小时就要培养其慈悲心。
但是假如一个人并没有这样的意愿和目标,他只知道胡萝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这样的知识对他并无实质
用处。
● 德国哲学家尼采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他的结论就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 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
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司机正在收听一档知识竞赛节目。节目中,主持人放了五个音乐片段,每个片
段几秒钟,随后提问:这五个音乐片段,有两个片段属于同一首歌,你们谁知道?一个小伙子抢答说他知
道,并且回答正确。
●
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是:其中有两首歌出自同一张音乐专辑,你知道吗?这时我紧张了,我怕他知道。
他不知道,说明他还是正常人,如果他知道,他这一辈子可能就废了。但是没想到他真知道。
●
第二单元写作任务良知与悲悯+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任务良知与悲悯+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90d365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e.png)
议论文论证方法强化练习课
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 论证是对论据进行解说与分析,建立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 分为立论(正面 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和驳论(批驳对方错误的观点)两种。常见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例证法)、比喻论证(喻证法)、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 (对比法)等。
物质丰裕的年代,精神更要丰裕,不管是面对书中的悲剧,还是现实中的悲剧,我们都应有悲 悯情怀,心存良知。一个不会悲悯的人显得冷漠,一个没有良知的民族则会疯狂。
请联系所学与现实,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周测作文
审题立意: 良知与悲悯 行文中需简单提及第二单元的悲剧作品,但只能作为引言导语或其中一个论点的论据,不能整篇 讨论,不能写成读后感。 分论点立意应该着眼回答为什么需要良知与悲悯(从个人和民族,甚至人类的角度),而不是解 释什么是良知与悲悯。 关注到材料最后一段:“物质丰裕的年代,精神更要丰裕,不管是面对书中的悲剧,还是现实中 的悲剧,我们都应有悲悯情怀,心存良知。一个不会悲悯的人显得冷漠,一个没有良知的民族则 会疯狂。” 论述时强调我们为什么应该有悲悯情怀,心存良知,也就是说强调悲悯和良知的重要性,这种重 要性要从精神层面、个人层面和民族层面展开,说明一个人如果没有悲悯会怎么样(冷漠),一个 民族没有良知会怎么样(疯狂)。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举例:路人的冷漠、日本侵略等
1.文章论证的论点是什么? 2.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良知与悲悯5雷雨节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良知与悲悯5雷雨节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cfd9952f18583d048645908.png)
[答案] 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吃惊、 恼怒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的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 几分惶惑,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的感受。
二、阅读课文从“仆人领大海进”至结尾,回答下面的问题。 3.下面两句话蕴含了丰富的潜台词,请分析各表现了人物怎样 的心情。 (1)“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2)“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然地”是鲁侍萍 30 年前形成的习惯,暗示了她的 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这两个动作,自然 地勾起了周朴园的回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这四个短句,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
按艺术形式 和表现手法
类别 话剧 歌剧 舞剧
举例 《雷雨》 《白毛女》 《丝路花雨》
按剧本繁 简和结构 按题材反 映的时代
演绎悲悯 感悟良知——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
![演绎悲悯 感悟良知——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https://img.taocdn.com/s3/m/7de8ca4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f.png)
演绎悲悯感悟良知——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演绎悲悯感悟良知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悲悯与良知的概念和意义。
2.分析并讨论有关悲悯与良知的文本材料。
3.培养学生的悲悯情怀和良知意识。
4.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悲悯的定义和表现形式•讲解悲悯的含义和概念。
•分析悲悯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如人物形象、情节、语言手法等。
2. 良知的定义和作用•探讨良知的内涵和重要性。
•分析良知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3. 文本材料的分析与讨论•选择相关的文学作品或片段,引导学生从悲悯和良知的角度分析和解读。
–例如:选取《茶花女》中的某一段描写悲悯情怀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悲悯意蕴。
–例如:选取《平凡的世界》中的某一情节,让学生讨论其中涉及的良知问题。
4. 个人反思与感悟•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思考悲悯与良知的关系,并写下个人的反思与感悟。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进行呈现。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图片引入悲悯和良知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介绍:讲解悲悯和良知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3.文本分析:选择一段文学作品或片段,引导学生从悲悯与良知的角度分析并讨论。
4.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文学作品或片段进行深入研读,并准备小组展示。
5.展示与分享: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共同探索悲悯与良知的含义。
6.个人反思: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写下关于悲悯与良知的思考和感悟,并与同学分享。
7.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悲悯与良知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相关文学作品或片段的摘录和复制。
•小组展示和讨论的材料。
•学生个人反思和写作的材料。
教学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学生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水平。
•学生个人反思和写作的质量与深度。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身边发生的事情,尝试从悲悯和良知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
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解读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解读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165171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0.png)
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解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部分课标解读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课标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教学提示】本任务群为2.5学分,45课时。
写作次数不少于8次(不含读书笔记和提要)。
(1)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2)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
应结合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由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
(3)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如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指导点拨,组织并平等参与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并要求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的作品,关心当代文学生活;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组织、举办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话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为学生提供观察记录表、等级量表等自评互评的工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第二单元导学案-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_2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二单元导学案-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_2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97901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6.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二单元—戏剧单元1.无冲突,不戏剧,思考本单元三篇课文主要集中了哪些冲突?(1)【窦娥冤】古代悲剧的冲突相对简单,冲突主要集中在主人公窦娥与张驴儿父子、赛卢医、昏官这类社会败类之间,代表的群体则是下层劳动人民与统治者,他们之间的尖锐矛盾构成了戏剧的激烈冲突。
(2)【雷雨】到了《雷雨》,冲突开始复杂起来,类型包含了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主仆,代表的群体则有地主与下层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以及这些群体内部不同的立场,这么多复杂的矛盾集中在一昼夜,两个家庭,一个舞台完成,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技巧。
(3)【哈姆莱特】到了《哈姆莱特》,冲突更加复杂,不仅有各类群体之间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开始上升到显著位置,这些冲突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对于整个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这样的思考,使理性登上了历史舞台,人文主义发展壮大,一直到今天还对我们影响深远。
2.填表,探讨本单元的主题:悲悯与良知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们选取本单元几位“有价值”的几个人物,看看他们为何被“毁灭”。
【点拨】窦娥、鲁侍萍和哈姆莱特的形象都有着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特点,但他们都遭到了罪恶的侵袭,受到了罪恶的损害,从结局看,他们都被毁灭了,人物的美好与命运的不幸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样的对比,让我们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而迫使你思考: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避免其再次发生?如何才能在现实中去追求美好?3.偶然必然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生活里的偶然事件,往往会给一个人的一生带来重大影响,而戏剧里的偶然事件,有时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让冲突更加集中,有时则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
讨论:在本单元里,有哪些情节是事出偶然,这些“偶然”对戏剧情节的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1)《窦娥冤》一开始赛卢医谋害蔡婆,偶然被张驴儿父子救下,却给后来窦娥蒙冤埋下了祸根。
(2)《雷雨》侍萍来到周公馆接女儿,却偶然遇见周朴园,又偶然赶上鲁大海来谈判,后来四凤冲出去,偶然触碰电线,周冲为了救她,双双触电身亡等等,总之,一系列重大事件均缘于偶然。
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学习任务二:再次阅读文本,把握戏剧语言特点》名师单元教学设计(2课时)
![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学习任务二:再次阅读文本,把握戏剧语言特点》名师单元教学设计(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1e06f6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f.png)
《学习任务二:再次阅读文本,把握戏剧语言特点》名师单元教学设计戏剧不同于小说,小说可以通过大段的环境描写以及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反映主题,戏剧最重要的就是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对话与旁白,它除了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外,往往还有丰富的潜台词,语言富于动作性。
潜台词是指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富于动作性是指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设计意图前一个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戏剧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分析人物形象。
这一学习任务意在引领学生了解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及丰富的潜台词,全面认识戏剧语言的特征。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语气词“哦”背后的潜台词,揣摩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雷雨》,从细微处理解周朴园与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探究语气词“哦”背后的潜台词,比较不同版本《雷雨》异同。
教学过程1.学习活动一:探究“哦”背后的潜台词。
《雷雨》选文中,周朴园在与鲁侍萍对话时用得最多的语气词是“哦”,共用了 6次,请你分析这几次“哦”背后的潜台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6次“哦”虽然语气词相同,但用的标点符号不尽相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如在鲁侍萍叙述侍萍跳河的经过后,周朴园痛苦地说出:“哦!”他被逼面对现实,因而内心痛苦,于他而言,侍萍被逼跳河是他最不愿意面对的往事。
再如周朴园怀疑鲁侍萍的身份时,原文是这样写的:周朴园(忽然起立)你是谁?鲁侍萍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周朴园哦。
这一个“哦”后面用的是句号,声调比较低沉,有种在得知鲁侍萍并不是自己熟悉之人后长舒一口气的庆幸的感觉,也表现了老爷对下人的回答已经知晓,只需用“哦”做出简单的回应即可。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诵读周朴园的以下几处对话,揣摩他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作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雷雨》中语言的潜台词是非常丰富的,这里我们以语气词“哦”为例,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言外之意。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良知与悲悯6哈姆莱特(节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下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良知与悲悯6哈姆莱特(节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83b3e7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04.png)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对《哈姆莱特》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反思总结: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策略。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哈姆莱特》的文学价值和人文主题。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或分析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哈姆莱特角色的短文。
-提供拓展资பைடு நூலகம்:推荐与《哈姆莱特》相关的书籍、电影版本和学术论文,供学生进一步研究。
-《哈姆莱特》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2.剧情梗概
-《哈姆莱特》的主要剧情,包括哈姆莱特复仇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剧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3.人物分析
-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矛盾心理及其悲剧性。
-其他重要人物如奥菲莉亚、克劳狄斯、波洛涅斯等的性格特征和作用。
4.主题探讨
-良知与悲悯的主题在剧中的体现。
-悲剧的内涵和意义,以及与人文关怀的联系。
课堂
在《哈姆莱特》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价。
首先,在课堂提问环节,我提出了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以了解学生对剧情、人物、主题等方面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好的掌握,能够准确描述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悲剧命运以及良知与悲悯的主题。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特别是在分析哈姆莱特矛盾心理和悲剧意义时,表达不够准确。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课堂上及时给予了指导,帮助学生澄清误解,加深理解。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良知与悲悯 群文阅读(二)良知与悲悯教案必修下册高中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良知与悲悯 群文阅读(二)良知与悲悯教案必修下册高中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2eefe2e195f312b3069a5ef.png)
良知与悲悯阅读导引一个有良知的人常常醒在这个世界上,为他人的苦难醒着。
他们,感受着别人的疼痛,牵挂着别人的苦难,吃不下,睡不着,寝食不安。
所以,一个有良知的人,不会是一个自私的生命,他们有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心怀天下,悲悯苍生。
良知与悲悯是社会发展的意义,没有良知与悲悯的社会必然走向灭亡;良知与悲悯是民族存在的基石,没有良知与悲悯的民族只会迅速消失。
蓝天下的祥云禾源①从去年腊月到今年春节的假期,一直都是好天气,虽说有过一两天阴云,下过一场小雨,但时日很短,一直都是丽日晴天。
可新型冠状病毒如同鬼魅悄然降到武汉,让处处迎春的华夏大地罩上一股阴霾,让人感觉听风凄凉,见水流悲。
我一次次地看着湛蓝的天空,寻找着祥云,找到了诗人梁平的诗行:“墙上的日历发炎了,一页一页脱落。
白云裁剪的口罩,武装了交通、社区和场所的公共呼吸。
”……找到了诗人叶玉琳的诗句:“请战出征的白色身影挤满专列和专机黑漆漆的夜晚,前方宣告锁城,他们却义无反顾上演最美逆行”……“一袭袭白衣,在病房穿梭用生命守护生命,不眠不休”……②我一行行细读,体味着九省通衢武汉病发日子里的国人情怀。
体会着明洁天空祥云的所往,她们化作一个个口罩,化作一个个白衣身影,鏖战在疫情的战场。
③当我戴上口罩时,如同与吉祥亲吻,清新杀毒味让我觉醒,几十年的春秋,几十年的平安岁月,让我觉得有些失聪失敏,有些麻木。
我选择正月初八为女儿婚期,正为其筹备着婚事,虽说女儿声声告诫,现在是非常时期,要把婚期推迟,而我以“天行有常”而搪塞,她不断地给我发来一条条链接,一次次说服,直到1月24日我才听从她的建议,推迟婚期,正月初一才一一打电话向亲友表示歉意。
可此时依存冷漠与侥幸心态,还与一家影视公司约定正月初三到村点采风之事,直到正月初二,疫情越来越严重,才取消了这个约定。
④今回首,惭愧至极,空长年岁。
在一封封“国有战,召必回,回必战,战必胜”的请战书面前,俯首低眉。
至此,我心系武汉,心系自己身边的疫情动态。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良知与悲悯4窦娥冤(节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下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良知与悲悯4窦娥冤(节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45d7c5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0.png)
4. 教室布置: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便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例如,可以将教室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区,每个区域配备一些桌椅,方便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互动交流。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个实验操作台,用于展示和分析相关实验结果。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剧本分析的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剧本分析的实践。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多媒体资源和教学工具。
6. 网络资源: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正常访问互联网,以便查找和分享相关学习资料和信息。
7. 学生作业:提前准备相关作业题目,如阅读理解、思考题、作文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反馈。
8. 教学反馈表:准备一份教学反馈表,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5. 文化传承与理解题
题目:请结合《窦娥冤》剧本,谈谈你对古代戏曲文化的了解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的看法。
答案:通过学习《窦娥冤》剧本,可以了解到古代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戏曲文化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古代戏曲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窦娥冤》,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
2019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单元导读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5
![2019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单元导读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97f7554158fafab068dc021d.png)
第2单元单元导读《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去来兮”。
压抑与不快一吐而出,如决堤之水。
本不愿出仕为官,只是为了免于饥寒;本不愿意摧眉折腰,只是为了糊口。
如今回家了,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有农事生活之乐,断官场往来之苦;无意得富贵,有安天命之情怀。
出淤泥而不染,陶渊明能从容应对外界的诱惑,归隐田园;近墨者并不黑,陶渊明能够慨然应对世俗的官场,离官为民。
为了尊严,他归去来兮;为了尊严,他甘愿受贫。
不愿被乡里小孩所侮辱,不愿为生活而低头,不愿为俸禄而折腰。
——他是真正的隐士,也是真正的勇士。
《滕王阁序》一座突兀而起的高楼,一种沉思静默的怀想。
这是你吗?名传千古的滕王阁。
你在守望什么?是在践行一种千年的约定吗?十几个世纪前的某一天,一位青年才俊曾登临,用惊风落雨的笔触依傍过你,抚慰过你,赞美过你;一颗伟大的灵魂也曾经走近过你,凝视过你。
君不闻,拍打江岸的涛声,那是王勃跳动不已的才思;君不见,台阁依旧寂寞,那是王勃抑郁而苍凉的心境。
《逍遥游》他一生清贫,家居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
面对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面对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他却断然拒绝,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
因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他转而追求精神的自由。
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他“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面对生活的贫困和生命的寂寞,他以自由为翼,顺应自然,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陈情表》忠义与亲情,面对命运的抉择,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虽为“亡国贱俘”,却不卑不亢,甘于清贫,婉拒帝王之邀,只为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
虽说“乌鸟私情”,实则为至孝之举。
李密是幸运的,崎岖艰难的人生路上有祖母的精心呵护;祖母是幸福的,疾病缠身的晚年有李密的不离不弃。
《陈情表》用孝义和恩情交织出一个个爱的闪光点,为我们诠释了爱的真谛。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良知与悲悯 6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下册-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下册语文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良知与悲悯 6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下册-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下册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aed010f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c.png)
哈姆莱特〔节选〕[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迷惘.(wǎnɡ) 虔.敬(qián) 鞭挞.(tà) 皮囊.(nánɡ) 怪诞.(dàn) 嫁奁.(lián) 陨.落(yǔn) 延宕.(dànɡ) 吮.吸(shǔn)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抹⎩⎪⎨⎪⎧涂脂抹.粉〔mǒ〕抹.布〔mā〕(2)禁⎩⎪⎨⎪⎧关禁.〔jìn〕禁.不住〔jīn〕 2.语境辨析法(1)对于这种不正当竞争行.(xín ɡ)为,行.(háng)家里手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
(2)林冲被解.(jiè)差押着一路前行,内心里面的苦闷总是难以排解.(jiě)。
二、写对字形(1)⎩⎪⎨⎪⎧wǎn〔 〕转wǎn〔 〕惜手wàn〔 〕(2)⎩⎪⎨⎪⎧chóu〔 〕躇波tāo〔 〕zhù〔 〕造(3)⎩⎪⎨⎪⎧shēn〔 〕吟shēn〔 〕手chēn〔 〕面(4)⎩⎪⎨⎪⎧fěi〔 〕谤fēi〔 〕红咖fēi〔 〕[答案] (1)婉 惋 腕 (2)踌 涛 铸 (3)呻 伸 抻 (4)诽 绯 啡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吝啬·吝惜二者都有过分爱惜财物的意思。
不同的是,“吝啬〞主要指当用的不用,贬义词;“吝惜〞表示珍惜,中性词。
(2)消遣·消磨“消遣〞多指以娱乐、游戏来消闲解闷,如到河边去钓鱼消遣,借下棋消遣;“消磨〞多指意志消沉而无所事事,如消磨时间,消磨岁月。
(3)变幻·变换“变幻〞指不规那么地改变,内容方式很不稳定,多指抽象事物,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替换成另一种,如“变换位置〞“变换方式〞。
(4)举世瞩目·举世闻名二者都有“全世界都知道〞的意思。
不同的是,“举世瞩目〞侧重于被关注;“举世闻名〞侧重于名声大。
2.明确词义(1)紊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神魂颠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涂脂抹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虔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鞭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甜言蜜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烟视媚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听其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杂乱;纷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良知与悲悯
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单元三课三篇课文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外戏剧”课标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我们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社会人生,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针对这三篇课文,我们可以按照课标学习任务群的提示,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的方式设置阅读情境来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在学习中以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
《窦娥冤(节选)》
唱一曲《窦娥冤》动地感天,屈死的窦娥无人不怜。
贞洁
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刚烈争抗悲愤动地旱延三年。
鲁迅先
生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列
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向
我们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而被毁灭的呢?
《雷雨(节选)》
红颜已逝,韶华不在,鲁侍萍三十年后声声控诉,一切恍然
如梦,她咬牙切齿地宣称是不公平的命指使她又出现在周朴园的
眼前。
周朴园变得冷酷无情,但对侍萍,他却是表面保留记忆,
而爱情早已成空谈,只剩下鲁侍萍的苦苦悲叹。
那个惊心动魄的
雷雨之夜呵,爱与恨的厮杀渗透出的血腥之气,让人们不寒而栗。
当一切又回归平静,我们早应该明白,爱与恨终究不能长久,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令人断肠伤心……
《哈姆莱特(节选)》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个问题,
曾经拷问了人类千年:庄子垂钓于濮水时,曾用“曳尾于涂”的
乌龟做过透彻的比喻;司马迁遭遇腐刑时,曾说,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铁生残疾了双腿后,终于明白了“死亡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于是他在有限的日子里活得阳光灿烂。
而当这个问题摆在了忍受着国恨家仇煎熬的忧郁的王子——哈姆莱特面前时,他面对人性的堕落和现实的黑暗,深感幻灭,内心充满了重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