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A版数学选修1-1《3.1.3导数的几何意义》导学案

新人教A版数学选修1-1《3.1.3导数的几何意义》导学案
新人教A版数学选修1-1《3.1.3导数的几何意义》导学案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数学 3.1.3 导数的几何意义学案

新人教A 版选修1-1

【学习目标】

1.了解平均变化率与割线斜率之间的关系;

2.理解曲线的切线的概念;

3.通过函数的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并会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解题.

【重点难点】 曲线的切线的概念、切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

【学习内容】

一、创设情景

我们知道,导数表示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反映了函数)(x f y =在0x x =附近的变化情况,导数0()f x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呢?

二、学习新知

(一)曲线的切线及切线的斜率

如图,当(,())(1

,2,3,4)n n n P x f x n =沿着曲线()f x 趋近于点00(,())P x f x 时,割线n PP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我们发现:

问题: (1)割线n PP 的斜率n k 与切线

PT 的斜率k 有什么关系? (2)切线PT 的斜率k 为多少?

说明: (1)设切线的倾斜角为α,

那么当0→?x 时,割线PQ 的斜率,称为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的斜率.

这个概念: ①提供了求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一种方法;

②切线斜率的本质—函数在0x x =处的导数.

(2)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

1)与该点的位置有关;2)要根据割线是否有极限位置来判断与求解.如有极限,则在此点有切线,且切线是唯一的;如不存在,则在此点处无切线;3)曲线切线,并不一定与曲线只有一个

交点,可以有多个,甚至可以无穷多. (二)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导数等于在该点00(,())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 即0000()()()lim x f x x f x f x k x

?→+?-'==? 说明: 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的基本步骤:

①求出P 点的坐标;

②求出函数在点0x 处的变化率0000()()()lim x f x x f x f x k x

?→+?-'==?得到曲线在点00(,())x f x 的切线的斜率; ③利用点斜式求切线方程.

(三)导函数

由函数)(x f y =在0x x =处求导数的过程可以看到,当0x x =时,0()f x '是一个确定的数,那么,当x 变化时,便是x 的一个函数,我们叫它为)(x f 的导函数.

记作:()f x '或y ',即0()()()lim x f x x f x f x y x

?→+?-''==?. 注: 在不致发生混淆时,导函数也简称导数.

(四)函数()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0()f x '、导函数()f x '、导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0()f x ',就是在该点的函数的改变量与自变量的改变量之比的极限,它是一个常数,不是变数.

(2)函数的导数,是指某一区间内任意点x 而言的,就是函数)(x f 的导函数.

(3)函数()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0()f x 就是导函数()f x '在0x x =处的函数值,这也是求

函数在点0x 处的导数的方法之一.

三、典例分析

例1 (1)求曲线1)(2+==x x f y 在点)2,1(P 处的切线方程.

(2)求函数23x y =在点(1,3)处的导数.

解:

例2 如图,它表示跳水运动中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2

() 4.9 6.510h x x x =-++,根据图像,

请描述、比较曲线()h t 在0t 、1t 、2t 附近的变化情况.

解:

例3 如图,它表示人体血管中药物浓度()c f t =(单位:/mg mL )随时间t (单位:min )变化

的图象.根据图像,估计0.2,0.4,0.6,0.8t =时,血管中药物浓度的瞬时变化率(精确到0.1)

解:

下表给出了药物浓度瞬时变化率的估计值:验证一下,这些值是否正确。

t

0.2 0.4 0.6 0.8 药物浓度瞬时变化率'()f t

0.4 0 -0.7 -1.4

四、课堂练习 1.求曲线3

)(x x f y ==在点(1,1)处的切线.

2.求曲线y x =在点(4,2)处的切线.

五、【课堂小结与反思】

六.【课后作业与练习】

1.曲线2x y =在0=x 处的( )

A 切线斜率为1

B 切线方程为x y 2=

C 没有切线

D 切线方程为0=y

2.已知曲线22x y =上的一点A (2,8),则点A 处的切线斜率为( ) A 4 B 16 C 8 D 2

3.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导数)(0/x f 的几何意义是( )

A 在点0x x =处的函数值

B 在点))(,(00x f x 处的切线与x 轴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C 曲线)(x f y =在点))(,(00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

D 点))(,(00x f x 与点(0,0)连线的斜率

4.已知曲线3x y =上过点(2,8)的切线方程为01612=--ax x ,则实数a 的值为(

A -1

B 1

C -2

D 2

5.若3)(0/-=x f ,则h h x f h x f h )

3()(lim 000--+→=( )

A -3

B -6

C -9

D -12

6.设)(x f 为可导函数,且满足条件12)1()1(lim 0-=--→x

x f f x ,则曲线)(x f y =在点(1,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

A 2

B -1

C 2

1 D -

2 7. 已知曲线12-=x y 上的两点A (2,3),)3,2(y x B ?+?+,当1=?x 时,割线AB 的斜率是__________,当1.0=?x 时,割线AB 的斜率是__________,曲线在点A 处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曲线2x y =上过哪一点的切线,

(1)平行于直线54-=x y ;

(2)垂直于直线0562=+-y x ;

(3)与x 轴成

135的倾斜角;

(4)求过点R (1,-3)与曲线相切的直线。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简单逻辑用语 ● 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 “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 “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 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例如: 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 若A =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 ● 逻辑联结词:⑴且:命题形式p q ∧; ⑵或:命题形式p q ∨; ⑶非:命题形式p ?. p q p q ∧ p q ∨ p ?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真 ● 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x p M x ∈?;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第二章 圆锥曲线 ●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 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 即:|)|2(,2||||2121F F a a MF MF >=+.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 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2 2210x y a b a b +=>> ()22 2210y x a b a b +=>> 范围 a x a -≤≤且 b y b -≤≤ b x b -≤≤且a y a -≤≤ 顶点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轴长 短轴的长2b = 长轴的长2a =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 焦距 ()222122F F c c a b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原点对称 离心率 ()2 2101c b e e a a ==-<<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数学选修1- 2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统计案例 L I星水二藥法求缓性hl*」穴程 剽斯齒个厨机变筮梱 关程度的大小1 .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y bx a (最小二乘法) 可红性化的回归分祈条件慨常 区辽列诵表的 独立性检壺 n X i y nx y b — 其中,n 2 X i i 1 -2 nx bx a y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x, y). 2 ?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n (X i x)(y i y) i 1 n n (X i x)2(y i i 1 i 1 <0时,变量x, y负相关; |r| y)2 注:⑴r >0时,变量x, y正相关; ⑵①|r|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 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条件概率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和B,在已知B发生的条件下,A发生的概率称为B发生时A发生的 p ( AB) 条件概率?记为P(A|B),其公式为P(A|B)= p((A)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 4相互独立事件 (1) 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 B,如果_P(AB)= P(A)P(B),则称A、B相互独立. (2) 如果A i, A2,…,An 相互独立,则有P(A I A2…A n)= P(A I)P(A2)…P(A n). (3)如果A, B相互独立,则A与-,-与B, 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 (1) 2 2列联表 设代B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都可以取两 个值,变量A:A,A2A;变量B: B1,B2 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 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X2列联表. (2) 独立性检验 根据2X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 B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 X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 (3) 统计量x2的计算公式 _ n (ad —be) 2__________ x 2_(a + b)( c+ d) ( a+ e)( b+ d) B1 ; u A 6息计 4j b 舄:c d AW ft+c■+■ —与-也相互独立. 憩我性判断 没宥关联 />2,706郭鴨的把握判定变量甘有关联 />3.141供悯的祀掘判定变fi r. B有关联 ^>6.635仙%的把握判唐变址4占習关联A,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 班级_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更多免费资源下载 课件|视频|试卷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13 + 13 + 13 +1 3 =( )×( )表示( )个( )相加。 自主学习 1.看图填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 我发现: (1)以上两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 )。 (2)几个相同( )数的和,可以改写成( )算式。 合作探究(自学课本第2页后,仔细观察示义图,列出算式,认真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再 尝试算一算,最后在组内讲解计算过程并探讨出计算的方法)

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2 9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 )意义相同,都是求( )的简便运算 想一想: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怎样算才能使计算简便?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2 1桶水有12升。3桶共有多少升 ?12 是多少升?1 4 是多少升? 想一想:整数乘分数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吗? 我发现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 ) 学以致用 1.填空 (1)4 15 ×4 表示( )或表示( ) (2)4个1 5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为( )。 2.计算 215 ×4= 3×59 = 8 ×5 18 = 3.列式计算 (1)6个718 相加的和是多少? (2)3 7 的5倍是多少? 4.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每分钟行6 5 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用12个边长分别是3 4 dm 的正方形卡片可以拼成多少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 多少? 整理学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

6.1.1 负数的认识 班级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 二、自主探究 1.感知负数。 (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 ①-3℃表示,3℃表示; 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 (2)0℃表示什么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

(1)2000.00表示。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 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 3.做一做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 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 自评师评

6.1.2 直线上的负数 班级 【学习目标】 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3)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直线上的数。 ⑴出示例3图。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我的发现:。 (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 我的想法:以为起点,向为正,向为负。原点处表示的位置,方向表示向东,一个单位表示1m。 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 (1)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和小数,并在小组交流自己想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 “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4、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5、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例如: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 6、逻辑联结词:⑴且(and) :命题形式p q ∧;⑵或(or ):命题形式p q ∨; ⑶非(not ):命题形式p ?. 7、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 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x p M x ∈?;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第二章 圆锥曲线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 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 即:|)|2(,2||||2121F F a a MF MF >=+。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2、椭圆的几何性质:

六年级数学上册 4.4 确定起跑线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4.4 确定起跑线导学案(新 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2、难点是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学法指导】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完成下面填空题。

1、一个圆的直径是8cm,半径是()cm,周长是()cm。 2、一个直径为20米的圆形荷花池,占地()平方米;小明每天早晨坚持锻炼身体,沿着它跑5圈,一共跑()米。 3、图中是两条半圆形的跑道,两个小朋友从起点出发,到达终点时,走的路程是 m。走的路程是 m。 二、探索新知 1、小组讨论:田径场上,为什么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分析:因为100米跑道是( ),而400米跑道是(),而且越靠里面,每一圈就(),但终点却是相同的,由于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所以400米跑运动员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2、阅读课本75页主题图,了解400m跑道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3、整理获取的数据,通过交流讨论明确以下信息: (1)、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3)、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4)、所以每圈跑道的长度可以用加来计算。 4、阅读课本76页主题图。(1)、根据课本提供的数据,动手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填写在课本P76表格里。(可以使用计算器,也可以按照你发现的规律进行计算)(2)、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部分知识点总结(理科)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部分知识点总结(理科)

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则p ?”.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 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案

6.1.1分数乘整数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 2.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103+103+10 3 二、自主探究 (一)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2 9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2.方法一: 方法二: 3.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 区别: 小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 )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乘整数怎么计算? 分母( ),( )和( )相乘,所得的积做分子。 (三)练一练。

出示P2做一做第1题。一袋面包重3 10 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出示P2做一做第2题。 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你是怎样约分的?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先约后乘的简便:分数乘整数,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四)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出示情景图) 独立思考,然后在课本上完成。 三、课堂达标 1.想一想,填一填。 58 +58 +58 +58 =( )×( );27 ×4=( )×( )( ) =( )( ) ; 5个56 列式为( ),213 的4倍列式为( )。 2.计算。 215 ×3 14×421 1217 ×34 42×712 3.爸爸和小红都感冒了,妈妈要给他们买3天的药。 (1)爸爸和小红一天分别要吃多少袋? (2)妈妈需要买多少袋药? 四、知识拓展。 一袋糖果共有63块,笑笑每天吃这袋糖果2 21 ,吃了一个星期。剩下这袋糖果的几分之几? 【学习评价】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分数乘以整数》导学案 班级:学生姓名:主备:复备: 学习目标: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知识链接: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因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 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2)计算: 12,3 3 3 3 2 2 2 + — + ——+ — + —+ + - 6 6 610 10 1011 11 11 2 2 2 -+ -+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11 11 11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2页例1,思考下面的问题, 2 2 2 (1)—+ - +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 11 11 11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 11 x 3) (2)- + - + — = 6,那么-+ — + - = - x 3,所以-x 3 =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__________ = - o同学们想想看,-x 3二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 11 10 充完整。合作探究:

丄 X 5 5 X 1 2 X 2 10 8 7 2、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自主学习: 1、 自学课本3页例2的三幅主题图,列出算式并说出其表示的含义,思考下 面的问 题 (1) 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与第二、 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2)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 什么不同? 2、 自学课本3页例3,思考下面的问题 (1) 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 那么1公顷怎样表示?(例3的 2 图(1)) (2) 1公顷的1是什么意思?(例3图(2)) 2 5 (3) 观察图(2),在图中-的1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 2 5 列式得出:111^- 2 5 2 5 10 通过上面的操作,我知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 分子乘以分子的积作 ( ),分母乘以分母的积作( )。而一个数乘以分数,(例如 —5 10 =-5=3 )可以先交叉约分,再相乘。 10 2 我的疑惑: 《小数乘分数》导学案 班级: 学生姓名: 主备: 复备: 学习目标: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知识链接: 1、 将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1.2= 0.625= 5.4= 2、将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例5,总结分数乘小数有几种计算方法,分别怎样计算的?哪种方 法简单? 合作探究: 1 1 1 (4) 已经求1公顷的1是丄公顷, 2 5 2 5 是多少公顷? 列式:1 3 .口 A 公顷) 2 5 2 5 10 合作探究: 1 3 那么1公顷的-应有这样的几份?就 2 5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带★的题可选做。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1、比的定义: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自学后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15 :10 =15 ÷10 =3 2 ︱︱︱︱ ()()()()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0.8 :4 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请举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例3、讨论: 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②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在组织内说一说解决此题的依据是什么,再总结方法) ():8=2 15:()= 1 3 小结: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35比36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案全套

§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伸缩变换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2、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 培养创新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三、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四、知识链接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研究曲线与方程间的关系? 五、学习过程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某信息中心接到位于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听到巨响的时间比它们晚了4s。已知各观测点到中心的距离是1020m,试确定

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各观测点均在同一平面上) 问题1: 思考1:问题1:用什么方法描述发生的位置? 思考2: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才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 问题2:还可以怎样描述点P的位置? B例1.已知△ABC的三边a,b,c满足b2+c2=5a2,BE,CF分别为边AC,CF上的中线,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探究BE与CF的位置关系。 探究:你能建立不同的直角坐标系解决这个问题吗?比较不同的直角坐标系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立直角坐标系应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选择适当坐标系的一些规则: 如果图形有对称中心,可以选对称中心为坐标原点 如果图形有对称轴,可以选对称轴为坐标轴 使图形上的特殊点尽可能多地在坐标轴上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 思考1:怎样由正弦曲线y=sinx 得到曲线y=sin2x? 坐标压缩变换: 设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保持纵坐标不变,将横 坐标x 缩为原来 1/2,得到点P’(x’,y’).坐标对应关系为: ?????==y y x x ''21通常把上式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压缩变换。 思考2:怎样由正弦曲线y=sinx 得到曲线y=3sinx?写出其坐标变换。 设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保持横坐标x 不变,将纵坐标y 伸长为原来 3倍,得到点P’(x’,y’).坐标对应关系为: ???==y y x x 3' '通常把上式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伸长变换。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比的意义. 人教版

1 《比的意义》导学单 设计者 六年级 班 姓名: 组名: 指导老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理解比的意义,正确区分比和比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渗透辩证统一的观点。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学习难点:比和比值区分和联系 一、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画出重点知识,再迅速完成以下预习内容,最后将完成过程中遇到的或生成的问题标注在“问题框”里。 1.自学课本43—44页。 2. 叫做比。 3.请你你写出几个比来。 4.36÷24可以写成 5÷5 2 可以写成 5.写出下面各个比的名称 3 : 5 = 3 ÷5= 3 : 5 = 3 ÷5= ( )( ) ( ) ( ) ( )( ) ( ) ( )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二、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在预习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习题;由小组长负责确定最后讨论结果,并派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看谁最棒奥! 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3 2 :5 0.3:0.2 2.小结求比值的方法: 比的比值可以用( )、( )、( )表示。 3.比、除法和分数有什么联系?

2 4.除法中( )不能为0,分数中( )不能为0,比中( )不能为0。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三、延伸巩固 1.判断 (1)比的前项不能为0。 ( ) (2)A:B 的比值为3:1。 ( ) (3)3km:4km=4 3 km. ( ) (4)甲数比乙数等于5:2,那么甲数是乙数的2.5倍。 ( ) (5)学校到商场,小东用了9分钟,小华用了10分钟,他们每分钟行的路程比是9:10. ( ) 2.填空 (1)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数和乙数的比值是( ),乙数和甲数的比值是( ) (2)修一条公路,甲5天修了80米,乙9天修了144米,甲和乙的路程比是( ),比值是( ),甲和乙的时间比是( ),比值是( )。甲的路程与时间比( ),比值是( ),乙的路程与时间比( ),比值是( )。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分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分米,宽是6分米,写出他们的周长比和面积比。 学习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位置(一) 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1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自学 1、自学教材第2页例1,在座位图上标出张亮。 2、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这个数对(2,3)表示什么含义? 3、王艳的位置在第()列,第()行;赵强的位置在第()列,第()行。 二、研学 1、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同样了可以用(,)表示王艳同学的位置,用(,)表示赵强同学的位置。 2、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3、讨论,并说出理由。 赵强说:孙芳的位置可以用数对(3,1)表示;王艳说:孙芳的位置可以用(1,3)表示。他俩谁说得对?表示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思考: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你觉得应该采用一个什么样的办法? 三、导学 1、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

号,把两个数隔开。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四、活学 1、完成“做一做”,说说你亲身体验到的确定位置的例子。 2、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并填一填。 ①我的位置是(,),表示的是第()列第()行;我的好朋友()的位置是(,),表示的是第()列第()行。②写出下面数对表示位置的同学。 位置是(5,3)的同学是();位置是(3,3)的同学是();位置是(5,2)的同学是();位置是(4,3)的同学是();位置是(2,2)的同学是();位置是(4,1)的同学是(); 五、测学 1、如果张华的位置是(4,2),表示的是第4组第2个位置,那么小平的位置是(3,1),表示的是();小新的位置是(2,3)表示的是()。 2、下面是小芳班上的座位表。 小红小梅小兵小斌小杰 小明小浩小林小青小健 小芳小燕小花小桃小慧 小霞小军小强小冬小芹 小英小波小玲小春小娟 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小花在第()组第()个位置上,可以用数对(,)表示;小健在第()组第()个位置上,可以用数对(,)表示。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小主人: 小组: 学校审核: 课题 一、位置课型自学探究课+巩固展示课课时1时间 8、22目标我明确: 1、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重点、难点: 1、重点是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是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学习流程: 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尝试练习-达标检测师生随笔 【温故知新我热身】 【自主学习我能行】 1、自学教材第2页例1,在座位图上标出张亮。

2、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这个数对(2,3)表示什么含义? 3、王艳的位置在第()列,第()行;赵强的位置在第()列,第()行。 【合作探究我快乐】 1、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同样了可以用(,)表示王艳同学的位置,用(,)表示赵强同学的位置。 2、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3、讨论,并说出理由。赵强说:孙芳的位置可以用数对(3,1)表示;王艳说:孙芳的位置可以用(1,3)表示。他俩谁说得对?表示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思考: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你觉得应该采用一个什么样的办法? 【精彩展示我最棒】 展点一:数对展点二:数对表示法 【智勇冲关我必胜】 完成“做一做”,说说你亲身体验到的确定位置的例子。 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并填一填。①我的位置是(,),表示的是第()列第()行;我的好朋友()的位置是(,),表示的是第()列第()行。②写出下面数对表示位置的同学。位置是(5,3)的同学是();位置是(3,3)的同学是();位置是(5,2)的同学是();位置是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全册 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主课人 小主人: 小组: 学校审核: 课题 一1分数乘整数 课型 自学探究课+巩固展示课 课时 1 时间 目标我明确: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数学美。 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是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学习流程: 自学探究课: 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尝试练习-达标检测 巩固展示课: 明确目标-自主合作-展示提升-达标检测 复习提升课: 明确目标-知识梳理-拓展提升-达标检测 师生随笔 【温故知新我热身】 一.1、 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 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 13 + 13 + 13 +13 =( )×( )表示( )个( )相加。 我发现:(1)几个相同( )数的和,可以改写成( )算式。 (2)整数乘法的意义是:( ) 4、算一算:① 61+62+6 3= ②110 +110 +1 10 = 5、想一想: 第②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自主学习我能行】 二.(一)、利用第②题学习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_________ ;表示_____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______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 +110 +110 =10 3,那么110 +110 +110 =110 ×3,所以1 10 ×3=__________= 10 3 2、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就是 简便运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1)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1)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自学课本第19、20页的内容,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针对自主学习中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规律方法。 一、自主学习 1、你已经知道哪些方向? 2、以你的学校为观测点,口头说说在它各个方向上分别有些标志物? 3、根据课本19页的情境图,口头说一说图中讲述的是什么事? 二、合作探究 1、观察19页的坐标图,台风中心与正东方形成了()度的角,可以说成台风中心在东偏()()的方向上。 台风中心与正北方形成了()度的角,可以说成台风中心在北偏()()的方向上。 温馨提示:生活中描述方向时,一般选择角度比较小的方向说,所以台风中心的方向一般说成“东

偏南30°”。 3、要想准确的说出台风中心的位置,还需要知道A市到台风中心的什么?有多远? 小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知道()和()。 4、独立完成课本20页的“做一做”,再在小组里交流。 三、过关测评 1、观察填空。 以雷达站为观测点。 潜水艇在雷达站的()偏()()度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驱逐舰在雷达站的()偏()()度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巡洋舰在雷达站的()偏()()度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护卫舰在雷达站的()偏()()度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 2、做一做,连一连。 面向南站立,向右转50度后所面对的方向西偏南30度 面向北站立,向左转60度后所面对的方向西偏南40度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导学案 6.7.1 扇形统计图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出示场景:六(1)班同学正在体育活动,他们做什么?你知道他们班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呢?仔细观察这个表,从这个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 1.根据统计表计算出最喜欢的各种体育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可用计算器计算)。 乒乓球:足球: 跳绳:踢毽: 其他: 2.思考:从统计表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 3. 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组织学生把计算的结果填到图中。 4.想一想,你们能说说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它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 5.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6(1)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6.我的发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课堂达标 下面是鸡蛋各部分质量统计图。从图中 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鸡蛋中蛋壳的质量 约占(),蛋黄的质量约占()。 如果一个鸡蛋重80克,那么这个鸡蛋中的 蛋白重()克。 2.右图是聪聪家十月份生活支出情况统计图。 (1)这是( )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 请你分别计算出各项支出的钱数。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五、学习评价 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自评师评

6.7.2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分析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名称优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 增减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1.观察下列三幅统计表,说一说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 思考:如果用统计图来表示这些信息,根据我们的发现选择哪种统计图更合适呢?说说你的理由。 (1)第一个统计表给出了5年中每年的树木数量。可以选择()。 (2)第二个统计表给出了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可以选择()。 (3)第三个统计表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可以选择()。 三、课堂达标 1.想一想,填—填。 ①统计图有( )、( )、( )三种。 ②(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

人教版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数学 选修1-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 (最小二乘法) 其中,1 22 1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 -? ?=??-??=-??∑∑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 1 2 21 )()() )(( 注:⑴r >0时,变量y x ,正相关;r <0时,变量y x ,负相关; 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 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条件概率 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率称为B 发生时A 发生的 条件概率. 记为P (A |B ) , 其公式为P (A |B )=P (AB ) P (A ) 4相互独立事件 (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 ,B ,如果_ P (AB )=P (A )P (B ) ,则称A 、B 相互独立. (2)如果A 1,A 2,…,A n 相互独立,则有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 (3)如果A ,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 也相互独立. 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 (1)2×2列联表 设,A B 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变量121:,;A A A A =变量121:,;B B B B = 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 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 根据2×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A ,B 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2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 (3) 统计量χ2的计算公式 χ2=n (ad -bc )2 (a +b )(c +d )(a + c )(b +d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解决问题的策略》1【含答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学习研究 §学习活动一: 1、在5个小杯里装满果汁,正好是80毫升。每个小杯可装多少毫升? 2、在一个大杯和5个小杯里装满果汁,正好是80毫升。每个小杯可装多少毫升? §学习活动二: 在一个大杯和5个小杯里装满果汁,正好是80毫升。已知每个小盒杯容量是大杯的1 ,每个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 3 我这样整理:(可以画一画) 我这样解答:

我这样检验: 三、课堂检测 1.光头强去电子市场购买了36个U盘和1个移动硬盘,容量共300G。一 。你知道他买回的每个U盘和移动硬个U盘的容量只相当于一个移动硬盘的1 12 盘的容量各是多大吗? 2.光头强去电子市场购买了36个U盘和2个移动硬盘,容量共300G。一 。你知道他买回的每个U盘和移动硬个U盘的容量只相当于一个移动硬盘的1 12 盘的容量各是多大吗? 3.熊大去电子市场购买了4个U盘和1个移动硬盘,容量共240G。一个U 盘的容量与一个移动硬盘的比是1:8。你知道他买回的每个U盘和移动硬盘的容量各是多大吗? 四、课外挑战 光头强去电子市场购买了36个U盘和2个移动硬盘,容量共270G。一 。你知道他买回的每个U盘和移动硬个移动硬盘的容量只相当于一个U盘的9 2

新北师大班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练习导学案

**学校构建高效课堂数学导案班级六年级主备人授课人编号日期: 审批:比一比,看谁表现最好!拼一拼,力争人人过关! 课题:生活中的比--练习课 1、旧知链接: 2、新知自研: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课本的内容,把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习主题】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训练课(时段:课后自习 , 时间:40分钟)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 自评: 师评: 基础题: 1、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2.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①在甲、乙两种方砖,边长分别是80厘米、30厘米.它们边长的比是( ):( );它们个积的比是( ):( ). ②一辆汽车5 1 小时行驶2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 ),比值是 ( ). ③美术小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相等,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 ④小明家养15只鸡,5只鸭。鸡和鸭的只数比是( ):( ),比值是( ),表示( )是( )的( )。鸭和鸡的只数比是( ):( ),比值是( ),表示( )是( )的( )。 ⑤9 8 =( ):( )=( )÷( ) ⑥( ):( )=3 1 =( )÷6=6÷( ) (2)判断对错. ①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24:23,那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23:24.( ) ②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3 2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2. ( ) ③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2:3,就是说这个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宽是3分米. ④小红的身高是1米,妈妈的身高是158厘米,那小红和妈妈的身高比是1:158. ( ) ⑤糖和水的重量比是1:50,糖是糖水的 50 1. ( )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