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择业和今后的发展。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一)焦虑、虚幻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人们生活中预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造成危险的、或者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的事物将要来临,而又感到自己对此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表现出的忧虑和不安,担心和恐慌。

择业焦虑的表现为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适合发挥特长、利于自身成长的单位和工作环境,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等。

大学生择业中焦虑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就是急躁。

急躁往往使他们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焦虑在心理上会产生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

许多大学生在焦虑之下产生虚幻心理,这是由心理冲突或害怕挫折引起的。

他们或幻想不参与竞争,就能找到理想工作单位,或幻想用人单位能主动找上门来。

持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容易脱离现实,幻想代替现实,整日处于幻想状态中,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很大的反差,很难找到理想职业。

(二)自卑、胆怯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原因(生理或心理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表现为对自己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怀疑自己,看不起自己,担心自己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在择业前,往往踌躇满志,很想一显身手。

而一旦受到挫折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减弱,自尊心受损,从而对自己全盘否定。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会伴有胆怯心理,不敢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这在毕业生面试中表现尤为明显。

(三)盲目、攀比、从众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发攀比心理。

从众心理表现为受大多数人的影响,思想、行为等出现的趋同。

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十分盲目、缺乏理性思考。

盲目、攀比、从众表现在择业过程中就是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一直持续增长,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一些行业就业需求下降。

加上毕业生总量的增加,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问题长期存在,因而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十八大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到了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

就业竞争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有一些变化。

因此,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与将来工作与生活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1.1 焦虑感强烈就业压力对大学生造成影响的情绪之一是焦虑。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一些大学生对自身的前途产生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

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因而在择业的过程中,由于心理压力过大产生了“焦虑症”。

常常感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沮丧抑郁。

1.2 择业期望值高一些大学生择业期望值很高,仍把在大城市、大公司、待遇高的工作岗位最为自己选择的目标,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而对职业的发展前景和自身的职业兴趣、能力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因而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

当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导致择业行为出现偏差。

甚至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时,就会产生失落感。

调查显示,2013年在校大学生中分别有15.0%、5.1%和1.7%会在求职时优先考虑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

北京作为首都,各种类型的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总部的聚集地,职业发展的广阔机遇,更加公平的就业规则,以及志趣相投的人脉圈对求职者仍然具有强劲的吸引力。

1.3 自卑与自负自卑与自负是大学生较为常见心理障碍。

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中自卑与自负常存在相互交织的现象,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障碍表现形式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障碍表现形式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障碍表现形式(一)焦虑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状态。

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焦虑。

(二)自负自负心理是过高地估计个人能力,失去自知之明。

面试时,夸夸其谈,海阔天空,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用人单位难以接受。

(三)自卑自卑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看不起自己。

一些是性格比较内向,不敢大胆推荐自己,认为自己竞争力不够。

一些是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在择业中缺乏自信心,勇气不足,害怕用人单位拒绝而无地自容。

(四)怯懦怯懦者害怕与人冲突,害怕别人不高兴,害怕丢面子。

所以在择业时,因怯懦,他们常常退避三尺,缩手缩脚,不敢自荐。

(五)依赖在择业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择业信心不足,犹豫观望,择业依赖父母,依赖社会关系,依赖学校和老师。

依赖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但人们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六)冷漠当一些大学生因在择业中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沮丧失落、意志麻木等反应。

他们自认为看破了红尘,决计听天由命,任凭自然发落。

这种心理是与就业的竞争机制不相适应的。

(七)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即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适应不良行为。

毕业前一些大学生常见的有逃课、损坏东西、对抗、报复、迁怒于人、进行不良交往、过度消费、嗜烟、嗜酒等等。

问题行为的存在,不仅影响学生的顺利择业,还可能严重导致违纪与违法。

(八)躯体化症状躯体化症状是由于心理压力和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异常生理反应。

毕业前的大学生,由于心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冲突强度大、挫折体验多,加之一部分大学生性格上本来就不十分健全,因此容易导致某些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昏、血压不正常、消化紊乱、背痛、肌肉酸痛、口干、心慌、尿频、饮食障碍或睡眠障碍等。

这些症状若不及时排除,则会危及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专家评点:从以上种种反应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具有适应性障碍的特征。

大学生择业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择业与心理健康


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
症性障碍。

二、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也是一种强迫观念,患病率较高。患者对与人接触感到苦恼。

三、抑郁症

抑郁心境是一种忧伤、悲哀或沮丧体验。当抑郁心境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一组有特征性的
症状,持续一定时间,且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时,就要考虑为抑郁症。

九、否定作用

否定作用是不承认引起紧张焦虑的事件是真的,似乎它根本没有发生。

十、升华作用

所谓升华作用,是指人们把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愿望,以某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方式
获得满足,这在文艺创作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第八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 调适与咨询

第一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与自我治疗

一、焦虑症

毕业生在择业时要把是否有利于个人成长作为择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注意防止和克服
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其一,是图虚荣的思想;

其二,图享受的思想;

其三,是图安逸的思想。

4. 树立“打工也是一种就业”的就业观念

5. 树立“多渠道就业”的就业观念

三、调整择业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1. 科学地把握择业期望值
务上依赖他人。

第二,自卑心理的束缚。

4. 临阵怯场症
• 第三节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防治与调适

一、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2. 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择业心理访谈报告

大学生择业心理访谈报告

大学生择业心理访谈报告访谈对象:某985高校大四学生访谈时间:2021年10月1日访谈地点:某大学校园引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择业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选择时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择业心理访谈。

访谈过程1. 择业观念和目标在访谈中,我们首先询问了被访谈者对于择业的观念和目标。

被访谈者表示,他们认为择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决定着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他们认为选择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和有发展空间的公司是他们的目标。

2. 压力与挑战在访谈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被访谈者在择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被访谈者表示,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压力成为大学生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同时,他们也提到了对于未来发展的担忧,担心自己的专业能力是否能够满足职业需求。

3. 影响择业心理的因素在访谈中,我们特别关注了影响择业心理的因素。

被访谈者提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背景:一些被访谈者表示,家庭背景对于他们的择业心理有着较大的影响。

在家庭压力的影响下,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以保证经济收入。

- 同伴压力:被访谈者普遍认为同伴压力是影响择业心理的一个主要因素。

面对同学们的就业情况,一些被访谈者会产生自卑心理和对比焦虑。

-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被访谈者表示,社会对于某些热门行业的炒作和追捧,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这些行业,而忽视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机会。

4. 应对策略在访谈的最后,我们还探讨了被访谈者对于择业心理的应对策略。

被访谈者提到了以下几点:- 自我认知和定位:被访谈者认为,择业前应该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充分的认知,明确自己的定位。

只有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 多元化发展:被访谈者表示,在择业过程中应该注重多元化的发展,学习和掌握一些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 积极应对压力:被访谈者认为,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和支持,同时也要学会放松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调适

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调适

一、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障碍及其表现心理障碍指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倾向。

它是由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了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一)自我认知失调1.自负心理。

有部分毕业生自认为很有才华,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应该有个好的归宿,因而傲气十足。

一旦产生自负心理,很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自己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很大反差,如果未能如愿,他们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的心理。

2.自卑心理。

某些毕业生因自己不是名牌学校毕业、专业不热门、人长相平常,既没有权势关系可利用,又没有金钱支持,总之,别人具有的先天优势自己都没有,自卑感油然而生。

在择业中,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和勇气,看不到自己的优势,不敢竞争。

过度自卑,使这些毕业生产生精神不振以及沮丧、失望、孤寂等心理。

3.攀比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在求职活动中往往显得缺乏主见,极易受别人干扰。

他们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别人的就业取向中,即使有的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为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都放弃了。

而且这种心理往往会延续到就业后,带着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

(二)情绪困扰1.焦虑心理。

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临近毕业还没有落实就业单位,心理普遍有焦虑感。

特别是一些基础学科专业、或学习成绩不佳、学历层次不高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

他们往往会表现为心神不宁,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顺利就业。

2.急躁心理。

大学生择业中常常出现忧心忡忡、烦躁不安、心理紧张、无所适从等现象。

有的恨时间过得太慢,有的怨用人单位选人条件太苛刻。

一旦发现职业选择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

3.挫折心理。

在就业问题上大学生受到挫折,是因为他们的去向和抱负不能为社会和亲友所理解和接受,从而产生了怀才不遇的感觉,感到苦闷、失望、无奈和悲观。

如果在挫折中不认真反思,失去理智,盲目地一意孤行,就有可能形成人格障碍。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要坚定信心,调整好心态。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急功近利心理有些同学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在择业过程中以追求金钱为第一目标,放弃了理想与道德,片面追求待遇和权力。

而有些同学由于自身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又存在眼高手低,妄自菲薄等问题,这两类同学都表现出自卑感强,对社会存在偏见,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也有少数同学出于对待遇的高期望值,并且有可能受用人单位的待遇条件的诱惑,导致他们投机取巧。

还有的同学由于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或者只看到找工作的短期行为,或者将找工作当作逃避艰苦地区就业的手段,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勇气,都易造成心理问题。

2、“重物轻人”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工作就是挣钱,挣钱多就是本事。

现代大学生只注重自己的工资收入,而忽视自己在工作中的学习和提高,从而使得自己的综合素质下降,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3、经济效益作怪某些用人单位的用人思想也不够解放,用人标准比较单一,而不注重对人才的考察,将收入、职称、户口等因素列为招聘的主要依据,过分强调专业对口,造成一些同学毕业后不愿意去新的环境中工作。

4、眼高手低的问题存在眼高手低,得陇望蜀的现象,这样的同学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社会调查,缺乏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导致错误地认为名牌大学的文凭含金量高,找工作容易,于是盲目的追求名牌大学,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对学习知识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从而失去了很多深造的机会。

5、挫折承受能力差由于我国目前的就业市场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大学生求职难的现象日益突出,而且就业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关法律和政策还不配套,加上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不善于协调好心理冲突,从而导致不能顺利就业。

二、预防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择业观是指人们对待业务和择业的根本态度和看法。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原因分析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原因分析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步入职场,但许多大学生在面对选择职业时会出现纷繁复杂的择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会对其选择职业产生负面影响。

本篇论文旨在分析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探讨如何规避这些问题,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参考。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就业焦虑作为学生,眼前的学业和将来的职业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然而,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他们会因为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而感到压力和焦虑。

他们不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否正确,担心未来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和挑战。

职业选择困难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职业选择,自然而然地会出现职业选择困难的问题。

有些学生会在众多职业中感到迷茫,难以做出决定,也有些学生会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有限而感到选择过于有限。

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大学生不知所措,被职业选择的问题所困扰。

工作对内心期望的不符合当大学生进入职场后,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与期望的职业生活有所出入。

这种不符合会让大学生感到失落和挫败。

因此,想要圆梦,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往往需要具备坚定的决心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原因外部因素大学生成长长时间处于学校环境中,他们不了解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市场竞争状况。

此外,一些媒体、家人和朋友也会对他们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增加选择的困难。

因此,外部环境对职业选择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经历、知识水平、职业规划、兴趣和能力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人的职业偏好和选择,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内部因素做出充分的分析和评估。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规避方法全面了解职业市场和行业发展为了避免接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渠道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同行业的就业前景。

通过了解,可以在职业选择方面做出全面的决策。

明确职业规划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充分评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才能在未来职场合选择合适的职业。

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 1—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 2—
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 就业心理问题概述 • 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 大学生就业难的产生原因
— 2—
— 3—
一、就业心理问题概述
就业心理:
就业心理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 般心理特征。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日益成为社 会关注的焦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
也有的大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学生,或者所学的是紧俏专业,求职门路广,给 自己设定了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对自己的不足和困难估计不足,结果同样是不能顺利 就业。
— 11 —
二、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七)冷漠心理
一些大学毕业生因在求职择业中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表现出不思进取、情绪 低落、情感淡漠、沮丧失落、意志麻木的心理。他们自认为看破了红尘,听天由命,任凭发落。 这就是就业中的冷漠心理,这种心理是与就业的竞争机制不相适应的。
— 5—
二、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焦虑与恐惧心理常常表现为:
为问题忧小小的得失而耿耿于怀; 为尚未到来的心忡忡; 既不想迷失自己的方向,又不敢勇往直前; 对未知的求职职业感到莫名的恐慌; 一方面渴望自己尽快走上社会,另一方面又患得患失,不愿意走
出校门,对走上社会感到恐惧; 还有一种特殊表现就是急躁。
— 6—
二、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二)急功近利的心理
就业时过分看重地位和薪资,这种心理就是急功近利的心理。择业时名利心理过重,盲目追求高 待遇,对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分析,缺乏对自我的客观评价。这可能会使大学 毕业生满足于一些眼前的利益,但从长远发展看这并非明智的选择。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有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外,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也是重要原因。

因此,重视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利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有利于其顺利就业,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一、我国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据人事部资料统计显示: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毕业生约有480 万,2009 年就业的大学生将高达千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 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630 万。

所以,在2011年之后的近两三年,也就是我们本届大学生面临就业的时期,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1. 自负高傲心理。

自负心理是在求职的大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心理问题。

持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是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综合能力和个人才干都比普通劳动者高。

在求职过程中,他们总是好高骛远、自命非凡,不能清醒、切合实际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这些学生择业时往往要求工作环境好、待遇高,盯着大城市、好岗位,择业目标不切实际,往往会错过很多本可以就业的时机。

2. 自卑怯懦心理。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因为就读的学校不是名牌、所学的专业不热门或自身的条件不够优秀等原因,自觉处处不如别人,低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推荐自己的勇气,不争取就业时机。

过度的自卑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在用人单位的招聘者面前畏首畏尾,过分紧张,不能适当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往往因此错失就业时机。

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迷茫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迷茫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迷茫心理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就业压力和职业选择。

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职业需求的变化,许多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常常经历职业迷茫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影响着大学生的决策和行动,并可能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职业迷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缺乏清晰的认识。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进行合适的职业选择。

由于缺乏自我认知,他们难以确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从而导致职业迷茫。

其次,社会的巨大变革也对大学生职业选择造成了困扰。

过去,传统行业常常被认为是大学生就业的最佳选择,但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的行业和职业出现了,并且成为市场上的竞争热点。

大学生往往无法适应这种变革,因为他们可能缺乏了解这些新兴行业的机会,无法准确评估这些行业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另外,社会和家庭的期望也对大学生的职业迷茫产生影响。

许多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是从事前景广阔且稳定的职业,如医生、律师或公务员。

然而,大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可能与传统的职业期望不符,他们可能更愿意从事艺术、新媒体等领域。

这种差异导致了大学生的内外部压力,使他们陷入职业选择的迷茫状态。

此外,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也是导致职业迷茫的因素之一。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行业的需求和趋势不断变化,这给大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担忧和焦虑。

他们担心自己选择的职业是否能够持久,是否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他们的职业迷茫感。

面对大学生职业迷茫的心理状态,有一些途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和克服这种困扰。

首先,大学生需要进行深入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志愿者工作或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和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工作内容。

其次,大学生可以寻求专业咨询和辅导的帮助。

学校通常提供职业指导服务,专业的职业咨询师可以帮助大学生评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并根据这些信息提供合适的职业建议。

大学生求职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调适

大学生求职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调适

大学生求职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调适一、大学生求职存在的问题1、焦虑心理经过十年寒窗苦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对未来感觉渺茫。

能否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能否会实现、所学专业和技能能否在将来的工作中得到发挥、如果被单位拒绝自己该如何面对等一系列问题困绕着大学生。

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所要应聘的职位,对自己的定位也不准确,一旦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从表现出无所适从、忧心忡忡、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等心理现象。

2、提防心理大学期间,同学相处都还不错,关系较为融洽。

但是临近毕业,要找工作时,开始出现了相互提防的心理。

有的同学自己获得的就业信息不告诉别人,独自偷偷投简历;有的同学私下做手脚将同时去面试的同学挤掉等。

这样,一旦被同学们知道了,失去了宝贵的友谊,是得不偿失的。

当然产生这种提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就业竞争激烈、缺乏分享精神、缺乏自信心等。

3、自负心理有一些毕业生对自身条件和就业环境缺乏客观、准确的评价与分析,觉得自己在学习成绩、荣誉证书、职业资格、毕业院校、身材容貌等方面比别人强,从而自我感觉良好、过度自我膨胀,觉得自己理所当然应该得到一个理想的职业,因而择业时以高报酬、高福利、高职位等为标准,条件苛刻,形成自负心理。

这种心理往往使他们错失良机。

4、自卑心理这种心理恰恰与自负心理相反,表现在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估计过低,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有客观的认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特别是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对自身能力更加怀疑,从则产生自惭形秽、悲观失望、抑郁孤僻、缩手缩脚、缺乏信心、不敢竞争等自卑心理。

5、依赖心理有的大学生平时缺乏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致使他们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

当他们不得不面对就业时,产生等、靠、要思想,一味地依赖学校的就业部门、依赖老师、依赖家长、依赖亲朋好友,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这种心理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既使得到一份工作,对以后的职业发展也非常不利。

第七讲 大学生求职择业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第七讲  大学生求职择业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第七讲大学生求职择业常见心理问题分析由于择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当前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性,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面对择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冲突,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和矛盾的产生。

全面分析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心理误区和心理冲突,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排除心理困扰,走出择业误区。

一、择业心理误区所谓择业心理误区,就是个体在求职过程中,对自我求职目标的期望、评价等方面,存在不乐观或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的一种影响求职的心理倾向。

随着我国用人制度和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在择业空间更广阔的同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有些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误区,从而导致求职过程中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如不讲诚信,同学之间互相拆台,多头签约,甚至诱发重性精神病、自杀等。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已成为各高校心理教育中重点课题,也是当前不可回避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常见的大学生求职心理误区有以下几点。

1.自负心理一些大学生对自己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以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或者认为自己身出名门,紧俏专业,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有的大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抱着“是我去择业,而非职业选择我’’的错误观念。

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需求不了解,完全按照自己想法一厢情愿地谋求高薪职位,结果由于目标定位不切合实际,在择业过程中屡屡碰壁。

高不成,低不就,花中选花,越选越差,最后错过花期。

2.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相反,但也是自我认知偏差造成。

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

过度自卑会产生精神不振、消极、沮丧、失望、脆弱等心理现象。

这些学生面对就业问题时总感到自己学校不是名牌,学历不高,专业不热,既没有关系可利用,又没有金钱可打点,总之自己一无是处;特别是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高学历,高职称,高薪酬的“三高”政策更是自怨自艾,不敢面对。

以至于自己不多的闪光点也被埋没,使他们失去了不多的机会。

俗语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我们经常在招聘会上看到有些学生言行木讷,面对考官,总是让父母出面,如此当然难得找到满意的工作。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矛盾教案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矛盾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矛盾现象。

2. 帮助学生分析产生心理矛盾的原因。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矛盾现象。

2. 产生心理矛盾的原因。

3. 正确的择业观念和心理调适方法。

教学难点:1. 分析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择业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心理矛盾?2. 学生分享自己的择业经历,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矛盾现象:a. 择业焦虑: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对未来生活担忧。

b. 择业恐惧:害怕面对求职压力,对求职过程感到恐惧。

c. 择业迷茫: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职业规划感到迷茫。

2. 分析产生心理矛盾的原因:a. 个人因素:性格、兴趣、价值观等。

b. 家庭因素:家庭期望、经济压力等。

c. 社会因素: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发展趋势等。

三、案例分析1. 分享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2. 分析失败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心理矛盾对择业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正确择业观念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择业心理矛盾有什么新的认识?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互动环节1. 小组讨论:如何克服择业心理矛盾?2.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心理调适方法1. 增强自信心:通过自我暗示、积极心态等方式提高自信心。

2. 优化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3.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整心态,面对求职压力。

4. 寻求心理支持:与家人、朋友、导师等沟通交流,寻求心理支持。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心理调适方法在择业过程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思考: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克服择业心理矛盾?2. 撰写一篇关于择业心理矛盾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择业心理

大学生择业心理
1. 社会环境因素
Ø 社会变革 Ø 群体择业观
精选课件
4
2. 家庭条件因素
Ø 家长的态度 Ø 家庭氛围
精选课件
5
3. 个体差异因素
Ø 气质差异 Ø 性别差异 Ø 能力差异 Ø 自我认识差异
精选课件
6
三、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适
竞争心理
依赖心理
功利心理
择业心理
求便心理
稳定心理
从众心理
精选课件
7
Ø焦虑心理 Ø自卑心理 Ø自负心理 Ø急功近利 Ø依赖心理 Ø嫉妒心理 Ø患得患失 Ø保守心理
精选课件
15
3、你认为自己最适合干什么?说明理由。
从典型的个性特点入手,因为适宜的个性是做好工 作的前提,从所学专业出发,从工作岗位特征与自 身发展设想结合来谈。
精选课件
16
Ø假如你被录用,希望单位为你做点什么? Ø假如未被录用,你会怎么想? Ø你的人际关系如何? Ø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Ø你有什么特长? Ø你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
精选课件
8
一、合理定位择业目标
社会需要、家庭条件、专业、兴趣、能力、气质、性格
精选课件
9
二、随时调适心理冲突
Ø职业理想与现实需求的冲突 Ø自由选择与选择依赖的冲突 Ø择业竞争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Ø个体情绪与社会理智的冲突
精选课件
10
三、学会运用择业技巧
Ø收集就业信息 Ø遵守就业法规 Ø学会自我推荐 Ø掌握面试技术
大学生的择业心理
精选课件
1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概述
大学生择业心理是指大学生面对职业的 选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心理变化以及 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
精选课件
2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一、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与障碍1.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1)急功近利。

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

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

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

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

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

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

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

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

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

造成大学生择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

(4)盲目攀比。

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新。

大家都想去沿海地区,他就想去沿海;听说金融、it行业热门紧俏,就想去这些行业谋一份职。

这种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择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2.大学生择业时常表现的心理障碍(1)焦虑。

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等。

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

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

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一、大学生常见择业心理误区1、从众心理--“大多数人钟情的一定是好工作”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工作时,自己毫无主见总是随波逐流,看身边大多数人的选择,哪里人多往哪里挤,“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市三间房”的现象频见,忽视了自己的专长、兴趣及职业规划,更少考虑国家的需要。

还有的毕业生不加思索地向应聘者多的企业投了简历,企业通知上岗时却马上拒绝,既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印象,又抢了别人的入选机会。

2、求全心理—鱼和熊掌要兼得有的大学生在择业时谨小慎微,标准极高,一是要求单位的地理位置优越,二是要求工资与待遇丰厚、工作舒服,三是要考虑专业对口,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领导的重用,有发展机会等。

有的则顾虑重重,犹豫不决,极易导致错过良好的择业机会。

3、依赖心理—“求职就是关系竞争”一部分毕业生极端地认为求职的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与自身素质关系不大,把希望寄于托关系、走后门及父母、亲友、老师身上,不主动去选择用人单位,也不愿意接受用人单位的选择,而失去择业中检验自己、磨炼意志、了解和适应社会的机会。

这种等靠和依赖的心理,实质是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

4、攀比心理—“我不能比别人差”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常表现出虚荣和攀比心理,“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又不高”。

有些毕业生择业时不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不深入了解职业的内在要求,一心只想比别人找得好,或是至少不比别人差,而盲目地与同学、校友、亲戚攀比,错失了适合自己的大好机会。

5、功利心理—一切向钱看,抓住“铁钣碗”部分毕业生择业时将收入、待遇作为首要衡量工作好坏的因素。

有的毕业生受家人观念影响,认为只有到国有企业,政府机关才有保障,导致毕业生只看眼前待遇,而忽略了发展空间、个人能力等其他因素,进而错失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6、自卑自负心理自卑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缺乏信心和勇气,时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求职竞争中不肯积极主动参与竞争,受到挫折则更容易胆怯、畏缩。

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方法在现代社会,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迷茫和矛盾之中,因此对所选择的职业产生深度疑虑。

本文将探讨导致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一、心理因素1.社会期望大学生面临来自家庭、社会和同伴的巨大期望。

家庭希望他们能够选择一份稳定且高收入的工作,社会期望他们能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而同伴则会关注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这种集体期望会使大学生感到沉重压力,产生职业选择上的不确定性和焦虑。

2.自我认同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对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建立非常重要。

职业选择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自我认同感。

当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技能和目标抱有模糊的认知时,就会导致职业选择焦虑。

3.信息过载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各种渠道的大量职业选择信息,很难准确地了解每个职业的具体要求和前景。

信息过载使他们难以分辨哪些信息是值得信任的,导致不确定性和焦虑。

二、解决方法1.自我调适大学生应花时间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技能,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渐找到自己的职业偏好。

此外,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培训等活动,增强自我认知和心理调适能力,从而减轻职业选择焦虑。

2.理性思考大学生应树立理性思维,不要过分追求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而是注重自身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与此同时,他们可以积极寻找职业相关的资源和信息,包括研究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及相关职业的发展前景、要求等,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对待职业选择。

3.寻求支持网络大学生可以与身边的亲友、同学和专业人士交流,寻求他人的建议和支持。

这些人可以在职业选择上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大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减轻职业焦虑。

4.适应不确定性大学生需要认识到职业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能需要多次调整和尝试。

了解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是正常的,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这种不确定性,并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仍存在精英意识,以“天子骄子”的身份自居,认为是“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对就业单位和应聘岗位挑三拣四,特别明显的现象是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求学的学生在择业时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要求是苛刻的,都希望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缺乏就业热情。

(二)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代大学生们毕业时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竞争,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往往顾虑重重,具体表现有:1.恐惧:有些学生由于在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在因几次求职受挫后,产生恐惧心理,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甚至产生绝望心理。

2.急躁:有些大学生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求职时草率急躁,对用人单位不作详细了解,草草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大学生的这种急躁心理,常常使他们烦躁不安,缺乏自制力。

3.自卑:有些大学生因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或性格内向或有某种生理缺陷而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在择业时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地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个性。

4.孤傲:有些自身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学生自视过高,在择业过程中看不上这单位,瞧不起那职业,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

(三)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投机心理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渴求走捷径成功,梦想比尔·盖茨式的成功,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四)依赖心理重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自己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做好“全职保姆”,表现出消极等待的心理,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教育正经历一场深刻改革的改革。

毕业生就作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做好毕业生择业工作对于毕业生本人及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目标;择业观念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毕业生就业制度已全面走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机制。

毕业生的职业取向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广阔,就业方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灵活。

然而,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的混乱,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需要解决。

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日益凸现。

做好教育体制改革下的毕业生择业工作,对于毕业生本人及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择业中的障碍
(一)认知障碍
目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为毕业生开拓了广阔的择业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大大激发了毕业生择业的主动性,自主择业意识显著增强。

但是,毕业生的求职能力较弱,影响了“双向选择”的成功率。

在择业认知心理方面,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失去判断力,认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就是正确的选择,于是跟风盲从,使其无法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合理归因判断,影响其就业乃至今后的发展。

(二)情绪心理障碍
毕业生处在择业的洪流中,期望水平会受到其他择业者期望水平的影响。

在就业形势的压力下,部分学生或因迷茫焦虑的心态,或因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负担,或因屡屡求职碰壁,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或低就心理。

不少大学生过高地估量了就业压力,或过低地评价了自我价值,妄自菲薄,以消极的心态对待就业前景。

面对激烈的现实世界,毕业生承受着理想与现实之问的落差。

虚荣心、侥幸心理也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

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对自己的评价不恰当,盲目追求,过于自信,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择业中受挫,浪费了时间、精力、财力,还错过了很多适合自己的好机会。

(三)人际交往障碍
不少毕业生在求职面试中常常出现紧张、语无伦次等情况;有的毕业生怕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影响自己给用人单位的印象,没有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表现给用人单位,错过了良机。

当一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受到挫折时,就会表现出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沮丧等反应,他们对就业前景失去信心,不在想主动争取就业机会,竞争意识单薄,这种心理与当前就业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四)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给大学生毕业分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家长与子女的相互关系上,家长对子女择业进行直接规划。

有的父母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子女联系工作,有的父母凭自己的社会经验为学生作参谋,有的父母比较尊重子女自主择业意见,而有些家长对子女择业进行限制。

这样,都会影响到毕业生的择业观和对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使毕业生失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工作的机会。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毕业生择业时期望找到理想的职业,本来是可以理解的。

但要使理想变为现实,首先必须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调整就业期望值。

当前,我国大学生急剧扩招,迫使就业形势严峻异常。

毕业生在择业时,要仔细思考所学专业和方向,了解当今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情况,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和性格气质特点,去调整职业期望,在择业时要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

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择业心理问题,通过职业指导课等形式,普及择业心理知识,讲授择业心理调适技巧。

针对个别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通过面对面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予以调整。

必要时,可以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联合开展择业心理教育。

择业观是毕业生价值观的重要成分,它与大学生的世界观、道德意识及心理认知水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错误的择业观约束了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毕业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自己最适合干的是什么工作,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在择业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因此,毕业生应提前做好择业的各项准备,心理准备尤其重要。

毕业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职业倾向等进行测试,明确自我的个性特点,找出适合的职业方向,减少择业的盲目性,避免不必要的挫折。

(三)主动的竞争意识
随着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起“双向选择”的桥梁。

双向选择首先需要毕业生变“消极等待”为“主动出击”,主动参与劳动岗位的竞争来争取自我的劳动权利。

激烈的就业竞争,对于每一位毕业生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面对激烈的竞争,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在竞争中敢闯敢干,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参与求职竞争。

其次,毕业生应有长远的竞争目标。

毕业生要走向社会,就不能受短期行为的影响,必须着眼未来,放眼世界,树立长远目标,锁定自我的岗位目标,坚定自我的信念和意志,不抛弃,不放弃。

最后,毕业生应该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以一个积极、乐观、主动的择业心态面对就业竞争。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

每个毕业生,如果正确的选择了职业,就是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此,毕业生要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争取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那么,如何迈好这第一步呢?首先需要对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弄清当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如何?就总体而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经济发展加快,而就业机会往往不能同步扩大,就业难仍是困扰政府的一大难题,毕业生不要把就业期望定的太高,即使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也同样要不断调整自我的期望值,使自己的理想更加切合实际,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而得到理想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