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课堂实录
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
《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想】1、学生是主体。
让学生充分调控课堂流程,不仅让学生按教师的计划进入课堂学习,而且让师生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教师的作用主要表达在备课上,备好教学资料,备对教学的独特理解。
2、朗读是主线。
分四次读:一读,读准音,理解文意;二读,读出感情,说出感受;三读,读出意蕴,培养语感;四读,开声朗读,放胆评点。
3、体验是主导。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语言积累与生活常识,丰富语感,培养语文素养。
4、实践是主旨。
注重语言实践运用。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大家在初中时学过《如梦令》吧?生:学过!师:那它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生:李清照,南宋的。
师:大家还知道关于李清照生平的一些什么知识呢?生1:她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词人。
生2:她是婉约派的词人代表。
师:是的,由于中国文坛几千年的历史都是男性为主,而李清照能在中国的文坛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确实是一位女中豪杰。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创作的一首词——《声声慢》。
(师板书课题、作者)师:我们学习古诗文必须反复诵读,直到能背诵。
古人言“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对,不诵读就难以领会文章的意蕴。
这一课我们就通过反复诵读来学习《声声慢》。
读第一遍,要求结合注释读准音,并弄懂大体意思。
读完后,存在疑问的,可以与相邻的同学商量,定不一来的,请提出来。
(学生读,师板书:一读,读准音,理文意。
)……师:大家读过了。
用两分钟时间理清大意。
……师:有什么问题吗?生1:黄花是什么花?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2:黄花指菊花。
师:从哪里看得出是黄花?生2:秋天的黄花大都是菊花。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秋天呢?生3:“咋暖还寒时候”这正是忽暖忽寒的秋天时节。
师:是这样的,还有其它问题吗?生:“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什么意思?师:你明白其中字面的意思吗?生:大意是一个“愁”字怎能概括得了?师:这既是词人的感叹,又是词人的自问,你是不是觉得有些自相矛盾?生:对。
声声慢课堂实录
《声声慢》课堂实录一、组织教学教师:上课!同学们好!课前运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毛宁《晚秋》)和李清照图片,营造课堂气氛。
教师导语:靖康之乱,风云突变,国仇家恨,霜雪共寒。
她用笔抗争,化愁为美,留下千古绝唱。
--她,就是南宋才女李清照。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尘烟,走进李清照《声声慢》,寻觅这位乱世的美神,细细地品味一代才女的满腹愁情。
(学生自读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用白板展示标题)!二、检查自主学习教师:出示幻灯片,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学生回答加点字注音。
戚戚(qī)乍暖还寒(zhàhuán)将息(jiāng xī)憔悴(qiáocuì)三、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教师:学习课文前,我们先要了解作者生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词代表。
她的一生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早期生活优裕,婚姻美满。
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伤春惜春、闺中相思。
例如《醉花阴》。
晚年经历国破家亡夫死孀居的重重打击,后期~作品词风哀婉凄凉。
《声声慢》就是她晚年凄凉之作。
四、整体感知教师提问:这首词朗读时该用什么语调学生:低沉、缓慢、哀伤。
教师:对。
下面大家用低沉缓慢语调诵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压住韵脚。
想词人所想,思词人所思,读出词人满腹的愁怨。
2教师: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示范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点评准备。
学生:范读课文。
)教师:谁能点评一下她读得怎样学生:语速太快,没有把握住作者情感。
教师诵读指导:前三句读出悲痛、哀伤,要读得跌宕起伏。
“怎敌他/晚来风急!”应读得急切快速。
“点点滴滴”:字字血泪,读得一字一顿,。
“愁”字重读,“了得”轻声读出,读得哽咽。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掌声)教师:大家再次诵读诗歌,把握词人情感。
哪位同学能再为大家示范一下(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酝酿感情。
学生再次范读,教师带头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读得声情并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师提问: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抓词眼)学生:愁。
李清照《声声慢》课堂实录
李清照《声声慢》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熟读本词,感受婉约词风,了解李清照其人。
2.抓住本词用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3.运用上个单元诗歌鉴赏的方法来鉴赏本单元的词章,学以致用。
【课前预习】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其人其词其风格。
2.熟读本词到背诵,且能默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知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写得吗?生:是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师:很好。
李清照是谁呢?哪个同学能给同学们讲讲?生: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
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著名学者,母亲也有工于文章,李清照从小就有文学艺术方面的才能。
18岁和太学士赵明诚结婚。
靖康之变后南下孤苦晚年。
师:在《夏日绝句》中,借古讽今,用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讽刺当朝懦弱无能苟且偷安的君臣,全诗慷慨激愤。
她的诗作一般是阳刚豪放,而她的词作却委婉含蓄,如今天要学习的《声声慢》,和《夏日绝句》一样反映的是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愤怒,看看在词作中怎么含蓄地表达的。
师:下面让我们带着李清照的情感集体朗诵一下。
二、放名家诵读材料,感受在情感把握的诵读中体会词作者的情感。
生:(略)师:非常好!说明同学们课前预习功课做得很足,但情感中把握不是很好,也许是齐读的原因,情感很难凸显。
下面,我们听听名家的朗诵,从中体会情感,找出自己的不足。
(放录音)师:和我们比较,怎样?生:好!师:表现在哪里?生1:我感觉到了浓浓的愁苦之情。
生2:老师,读后我感觉作者描写的景都不好,有点灰色。
生3:是的,我发现在情景的把握上还是不很好!师:同学们觉得呢?生:是。
师:同学们的感觉很棒。
词有上下两阕,同学们,一般而言,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让我们看看本词中有哪些景?写了哪几个场景?三、将诗歌表现手法学以致用,抓方法,披愁情。
生:描写的景有:满地的黄花,梧桐,滴落到黄昏的细雨。
①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④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声声慢》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一.导入,创设情境,渲染情绪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先自由地出声读一遍。
(师板书课题、生朗读)师:你读出了什么?生1:这首词充满了愁绪。
生2:给人的感觉是女主人公特别的痛苦与感伤。
……师:写“愁”的诗句能回顾一下吗?生(齐):能。
生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他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生2: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生3:李煜《虞美人》中写国破家亡之愁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愁”是一个永恒书写的主题,在李煜的笔下,愁是一江向东流去的春水;在李清照的笔下,又是船上点点滴滴的忧思;在李白的眼里,此时愁不仅从水上到了船上,又到了天上,是一轮明月,那么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有关愁的一首诗词,到底“愁”在哪里?又是如何写“愁”的?(师出示目标:1.涵咏字句,感受本词凄美的意境。
2.鉴赏意象。
)二.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凄美的意境师:李清照这首《声声慢》“字字含愁、声声是愁”,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读出这种味道。
(师为学生配乐、学生自由读,师指导)师:谁愿意给大家朗读这首凄婉哀切的《声声慢》?(每个组都有学生举手示意,师找了一个平时回答问题不太积极的同学朗读,让其他同学评点。
)生:朗读得字正腔圆,但感情不够饱满。
师:那你能朗读出感情吗?(学生笑)生:试试吧。
(读后,学生鼓掌,其他学生评点)生:有一种如泣如诉的感觉,感觉她就像李清照。
(众笑)生: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同学评点很好,是呀,我们要想读好一篇诗词,必须融入作者的生命。
三.冥想,品读愁情,解读手法师:找出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句子。
生:两句分别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我们先看看诗歌开头直接写愁的诗句有什么特点?生:运用了许多的叠词。
《声声慢》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3)、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
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诗情画意的气氛,让学生融入到词的意境中。
师: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吗?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一剪梅〉。
师:那咱们一起背诵这首词(师生齐背〈一剪梅〉)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就学过这首词,谁能给大家当一回小老师,介绍一下李清照及其《一剪梅》的情感内涵,创作风格?生答师:刚才这位同学的讲解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了九百多年前的北宋年间那个秋天的傍晚,荷花凋零,凉意微微。
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应该是什么字?生:愁。
师:如果在这个“愁”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生: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
师: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和闺愁;今天,我们一起来破译李清照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
(板书: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品李清照的《声声慢》)二、整体把握,感知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师:既然我们抓住了一个“愁”字,那就以这副对联为线索,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是怎样抒发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的?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正音;找出定下全词愁的基调的句子。
1、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沉浸在离愁别绪的伤感氛围里。
2、让生齐读课文,把握词眼。
3、品味语言,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
生:定下这首词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寻寻觅觅”,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李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这句该怎么读?生: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
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李清照《声声慢》教学实录
《声声慢》教学实录一、视频导入导语: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的情感世界。
走进《声声慢》,体悟一代词宗的夕阳岁月。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是目标导向的教学。
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老师读)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并掌握叠词的效果和作用。
2、品味词中特定属性的意象,体味词人“愁”的深刻内涵。
3、学以致用,积累写作素材。
三、初步感知“三分文章七分读”。
这首词情感深沉悲戚,我们在读的时候也应该做到声声慢。
因为这首词词风婉约,所以老师想请咱们班全体女同学一起朗读一遍课文(展示PPT)。
请同学们调整坐姿,酝酿情感,穿越千年,扮成清照,轻读慢吟,吐露内心。
老师给大家起个头:“寻寻觅觅,1,2!”三、师: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对这首词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如果让你们用一个字概括本词的内容,你会选择哪个字?(PPT)生:愁!师:对,全词所写,不外乎一个愁字。
这千般浓万般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师:还有没有呢?生:凄凄惨惨戚戚。
师:我们先来品析第一句。
(PPT)“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十四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为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荣誉,甚至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
它们究竟好在哪呢?请同学们自己细细品读这几句,体味词人抒发的情感。
生1能根据资料书,回答出叠词的作用,寻觅是动作、冷清是环境、凄惨戚是心境,以及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师深入点波:如果我把这一句换成“寻觅、冷清、凄惨戚”好不好?生1:不好。
因为失去了叠词的音韵美。
师:对。
李清照是用韵高手,七组叠词在音韵上徘徊婉转,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那么同学们能否根据我们学过的古诗文,再举出几例带有叠词的句子呢?生:“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师:同学们思维敏捷,对旧知的掌握也很稳固。
《声声慢》教学实录
《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课前,大家来听一首歌(播放沙宝亮唱的《暗香》)……听了这首歌,大家一定可以脱口说出它的名字吧?生(异口同声):暗香。
师:对,那么,听完了,大家觉得这首歌给你怎样的感受?生:悲(伤感、忧伤)。
师:那大家再看看,今天我们要学的词七首中,哪几首词整体风格上也给我们“悲”的感受?生:(异口同声):《虞美人》《雨霖铃》《声声慢》《扬州慢》。
师:你们为什么能这么快做出判断?生:每首词中有文眼句。
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中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声声慢》中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扬州慢》序言中有“黍离之悲”。
师:找得好。
通过文眼句我们可以判断出一首词中的感情基调。
那么,大家认为哪首词中传达情感的意象与你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更为接近?生:《声声慢》。
师:为什么?生:《虞美人》是故国之思,雕栏玉砌是他个人的经历。
《雨霖铃》都门畅饮,长亭送别亦是古人特色的送别。
《扬州慢》写的是扬州,不了解这个地方有什么历史,很难体会“黍离之悲”。
而《声声慢》用的是“寒暖、淡酒、晚风、雁过、梧桐、细雨、黄昏、天黑等意象,这些事物都是平常可看见可感觉的,所以,我认为最接近我们生活的是《声声慢》。
师:那好,我们就从与我们生活最贴近的《声声慢》开始步入宋词,步入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首先来读一读,它的基调是刚才我们说的“悲”、“愁”,那我们该怎么读?生:低沉,加上慢词本身就有舒缓之意,所以应读得低沉缓慢。
师:那么,大家边读边体会,找出你认为最能叩击你心门愁绪的,最能引起你情感共鸣的句子,谈谈理由,并说说它让你想起了什么相关的故事、诗句或歌曲,它们是用什么意象来传达情感?生: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句正是作者孤独之情的表现,这与朱淑真《减字木兰花》中“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所表现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声声慢》课堂实录
小组讨论
分组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成小组 进行讨论。
讨论主题
讨论主题紧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 深入探讨。
讨论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建议。
课堂展示
学生准备
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展示内 容,可以包括演讲、PPT 演示等形式。
展示过程
学生按照抽签或教师指定 的顺序进行展示。
05
课后作业
词牌创作
总结词
通过创作词牌,学生能够加深对词的结构和韵律的理解 ,提高诗词创作能力。
详细描述
学生需根据《声声慢》的词牌要求,创作一首新的词作 。教师需指导学生理解词牌的韵律和结构特点,并鼓励 他们发挥创意,写出有自己风格的词作。
阅读拓展
总结词
通过阅读与《声声慢》相关的文献资料,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首词的背景、含义和影响。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 多写个人情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
词中叠词的运用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如“寻寻觅 觅”、“冷冷清清”等,增强了词的 音韵美和表现力。
学生反馈
01 学生普遍认为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对其 中的意象和叠词运用印象深刻。
02 部分学生对于词人李清照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不太 了解,希望老师在讲解时能更深入地介绍。
引导学生欣赏《声声慢》 的音乐美,包括音韵、平 仄和节奏等方面。
02
课文解析
词牌介绍
01 词牌定义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格 律和韵脚要求。
02 《声声慢》
属于词中的慢调,多指宋代柳永创制的慢词。
03 特点
节奏缓慢,多用叠字、叠句,以抒发词人深沉的 情感。
省级优质课一等奖鲁迅《声声慢》教学实录
省级优质课一等奖鲁迅《声声慢》教学实录一、引言本文档记录了我所教授的鲁迅《声声慢》一节课的教学情况。
该课程获得了省级优质课一等奖,以下是详细的实录。
二、教学准备在上课前,我充分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和活动:1. 课堂PPT,包含了鲁迅的生平简介、《声声慢》的背景和主题等内容。
2. 音频和视频剪辑,用于展示相关的音乐和影像资源,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3. 阅读材料,包括鲁迅的其他作品和相关评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预热我通过展示鲁迅的图片和简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我播放了一段与诗歌主题相关的音乐,用于预热学生的情绪和思维。
2. 课文解读我通过分析《声声慢》的词句、用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我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情感表达,以及诗人对现实的反思和思考。
3. 诗歌鉴赏我播放了一段配有诗歌声音和影像的视频剪辑,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深入体验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然后,我带领学生共同品味诗歌的美和内涵,鉴赏其中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4. 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分析并朗读《声声慢》的诗句。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互相交流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含义和形式,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馈与总结在本节课结束后,我收集了学生的反馈,并进行了课程总结。
学生普遍对课程内容和设计表示满意,他们对鲁迅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效果与评价通过实际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鲁迅的《声声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2.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 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运用,提升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六、结语本节课的成功得益于充分的教学准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积极参与的学生。
希望这份教学实录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所启发和借鉴。
《声声慢》课堂实录
《声声慢》课堂实录沈燕一、导入新课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支女儿花,就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她是婉约词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今天我们学习她的婉约词代表作《声声慢》。
二、初读全词,整体感知学生朗读师:首先想请一位学生朗读一下这首《声声慢》。
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他的自告奋勇。
教师示范朗读师:普通话标准,音色很好,语感不错,语速适当,有节奏感,但是还得注意轻重音,比如“更”“愁”,注意停顿和延长,下面由我来朗读一遍。
找出词眼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在朗读中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点拨:词眼,能够揭示全词主旨的字可以称之为词眼。
三、再读全词,学习手法,分析意象析叠字,品愁情(1)分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的表达效果。
师:词眼是愁,那么,词人是怎样写愁的呢?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叠字写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果把它改成“寻觅、冷清、凄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生:叠词有节奏感。
生:感情舒缓。
点拨:叠词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师:“寻觅”“冷清”“凄惨”写作角度有什么不同?点拨:寻觅,是动作,若有所思,寻而不得,寻觅无果,心情不宁,怅然若失。
冷清,是环境,寂寞冷清,孤单寂寥,形影相吊。
凄惨,是心理,凄凉惨淡,悲惨愁苦。
这三组叠词为全词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2)探究学习。
师:叠字在诗词中颇为常见,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含有叠词的古诗词。
生:临行密密缝。
密密,动作,意恐迟迟归,心理,表达母亲对儿子深笃之情。
生:粒粒皆辛苦。
粒粒,粒粒粮食,滴滴汗水,农民辛苦,珍惜粮食。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尖尖,蜻蜓荷叶相依相偎,生机勃勃,和谐美好。
生:蒹葭苍苍。
苍苍,茂盛深色的样子。
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萋萋,青草茂盛的样子。
对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堂实录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堂实录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堂实录《声声慢》这首词中,李清照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满含凄苦情堪称千古绝唱。
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声声慢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声声慢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师:上课(师生问好)师: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步词坛,光耀千秋。
她半世孤苦,却心细如尘;她一生坎坷,却经意执着。
她用七十年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千万代流传的妩媚和凄婉。
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读她的名篇《声声慢》(放幻灯片:李清照的图片。
板书:读)我们先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下(指名同学读),初味词情。
(放幻灯片:一、初读:初味词情)生读。
师:好,请坐。
请这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他刚才读出了词人当时的一种很愁苦、很凄凉的感情。
师:嗯,读出了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什么?生:凄凉的,愁苦的。
师:凄凉的,愁苦的。
很好!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放幻灯片:愁)生:“凄凄惨惨戚戚”。
师:“凄凄惨惨戚戚”,要读准。
很好!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问题?生:很好。
师:读的可以?这位同学的评价是不错的。
还有一点大家注意,在下片,“独自怎生得黑”,大家齐读一下,一二!生齐读。
师:这个“得”是轻读呢,还是重读?(生小声讨论)师:这个“得”不是助词“得”,我们看一下注释是什么,“得”可以解释为什么?生齐说。
师:嗯,“独自怎生得黑”,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读?感觉一下。
生齐读这一句。
师读“独自怎生得黑”。
师:这位同学已经读出了愁,虽然味还不浓。
好,大家在齐读一下,看看能不能加深一下“愁”字。
生齐读。
师:好。
再请一位同学说一下感受。
(指名同学)你听我们刚才齐读得怎么样?生:比刚才要好。
师:嗯,好一点,那么还有要改进的地方。
那么如果要一首诗词的情感读准读透,还应该怎样?生:还要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高二语文《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
高二语文《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高二语文《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高二语文《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音乐起:《秋日私语》)诗歌是情感的精灵,是美神的骄子,是灵魂的造化,是人文精神不倦的歌手。
它流光溢彩,倾国倾城。
三月桃夭、七月流火,呦呦鹿鸣、瑟瑟秋风,大江东去、冷月无声。
一串串鲜明的意象,一曲曲动人的歌谣。
在众多的诗人中,我偏爱易安一人。
当我回望千年的天空,总会想起那个在秋风秋雨中寻寻觅觅的美丽身影。
本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两宋,一起解读乱世美神李清照的《声声慢》。
二、听朗读,整体感知,说出最初感觉。
找出定下全诗情感基调的句子。
师:请用一个字说出对此词的感觉。
师:你认为哪句词定下了全诗的基调?三、知人论世,探究诗歌开篇情感美探究1:诗人到底在寻觅什么?寻觅到了没有?内心感觉怎样?怎样用声音传达?请小组代表把探究的结果和大家分享。
生1:我们小组通过认真查找资料和细心探讨,认为这是词人南渡后的作品。
“寻寻觅觅”时,李清照已国破家亡夫死。
词人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所以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若有所失的感觉。
生2:我们小组通过查找她的后半身经历和诗词文章,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
一是觅国家民族的前途。
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
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他们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
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
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
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
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
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
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
三是寻觅自身价值。
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声声慢讲课实录
《声声慢》讲课实录涞源第一中学马萍萍课前预备:(一)学生准备:1.有感情的朗读词2.查找工具书疏通词义3.读完之后,请思考这首词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二)教师准备 1.准备歌曲和词朗诵《声声慢》。
2.搜集古诗词中描写“菊花”、“大雁”、“梧桐”的词句。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细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结合时代背景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3)、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
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一、播放歌曲《声声慢》导入课文。
随着这首轻快哀婉又略带感伤情怀的歌曲,我们追随女词人李清照的步伐,一同走进词人暮年的情感之湾,一同来体味此人那难以释怀的愁绪。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作业,请一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深情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要当裁判,分别从读音、语调、节奏、情感等四方面对该生朗读进行评价。
(一名同学朗读,另外一名同学评价)生2:这位同学声音洪亮,语速适中,十分流畅,但读错了两个字:第一个是戚qi却读成xi:第二个是将兼jiān字读成xiān;兼字,情感并不充沛,没有把词人那种亡国之痛、悼亡之苦、故土难归、漂泊他乡的孤独,难遇知音的寂寞很完美的展现出来。
全体同学为他的精彩评价鼓掌。
师(追问):那么能否请你给大家深情地朗诵一下!霎时间,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师:太美了!一时间,我都分不清你是学委还是词人李清照,可见你在朗诵方面下了大功夫,希望其他同学以他为榜样!师:下面,请同学抬头看大屏幕,一起欣赏康桥先生词朗诵《声声慢》,并思考,你听后有何感受?生1:这首词很悲凉,听着这样低沉的语调,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生2:这首词让我似乎感到作者的愁绪是多重的。
生3:读了这首词,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一个面容憔悴、孤苦无依而又多愁善感的词人。
李清照《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
李清照《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李清照《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习《声声慢》。
李清照的词,属于婉约词,婉约词应该如何去读?(学生齐读。
整体效果尚好,故教师不做点评,即直接点出朗诵的技巧与方法。
)不错。
两个字音需要注意:一是乍难还寒的“还”(huán),一个是怎生得黑的“得”(dé)。
朗诵的时候要注意词中的财务处感叹号很特别,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这三处感叹号该如何去读。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师:另外这首词使用了大量的叠词。
叠词有什么好处?朗读时该如何去读?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
(师范读,随后学生放开声音自己朗读,最后师生齐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师:哪位同学谈谈体会。
生:读感叹号时会有一种往下坠的感觉!生:有学生之感!生:用叠词时表达的感情和氛围好像会更浓厚。
师:是的。
从意思上讲,叠词和单个词表达意思是一样:寻寻觅觅的意思是寻觅,冷冷清清的意思是冷清,凄凄惨惨的意思就是凄惨。
但一旦叠加在一起,情感意义就显得更加突出。
这就是叠词的效果。
生:我觉着这首词和前面学过的《醉花阴》一样,都是表达出作者的.愁。
师:是啊,词的末句讲得很明白:“怎一个愁字了得!”但这两处愁有什么区别吗?请从它的内容、程度上来看一看,两处愁究竟有没有什么区别?生:我觉得《声声慢》这首词的愁比《醉花阴》的愁更深一些。
师;具体一点。
生:两首词都说到“黄花”。
但是《醉花阴》说黄花时只是说瘦,而这里的黄花却是“憔悴损”,说明花已经凋零、枯萎、殆尽了。
师:很好。
《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词,写愁写悲写得最深,大家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生:从第一句可以看出。
这里她用了叠词,让人感到这“愁”更加丰富、深沉。
如果结合作者生平,我觉得她的寻觅、冷清、凄惨应该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师:愿闻其详。
生:因为李清照写《声声慢》时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她一个人感到很孤独,就开始寻觅。
李清照 第7课《声声慢》优质课教学实录
第7课《声声慢》优质课教学实录一、视频导入导语: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的情感世界。
走进《声声慢》,体悟一代词宗的夕阳岁月。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是目标导向的教学。
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老师读)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并掌握叠词的效果和作用。
2、品味词中特定属性的意象,体味词人“愁”的深刻内涵。
3、学以致用,积累写作素材。
三、初步感知“三分文章七分读”。
这首词情感深沉悲戚,我们在读的时候也应该做到声声慢。
因为这首词词风婉约,所以老师想请咱们班全体女同学一起朗读一遍课文(展示PPT)。
请同学们调整坐姿,酝酿情感,穿越千年,扮成清照,轻读慢吟,吐露内心。
老师给大家起个头:“寻寻觅觅,1,2!”三、师: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对这首词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如果让你们用一个字概括本词的内容,你会选择哪个字?(PPT)生:愁!师:对,全词所写,不外乎一个愁字。
这千般浓万般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师:还有没有呢?生:凄凄惨惨戚戚。
师:我们先来品析第一句。
(PPT)“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十四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为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荣誉,甚至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
它们究竟好在哪呢?请同学们自己细细品读这几句,体味词人抒发的情感。
生1能根据资料书,回答出叠词的作用,寻觅是动作、冷清是环境、凄惨戚是心境,以及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师深入点波:如果我把这一句换成“寻觅、冷清、凄惨戚”好不好?生1:不好。
因为失去了叠词的音韵美。
师:对。
李清照是用韵高手,七组叠词在音韵上徘徊婉转,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那么同学们能否根据我们学过的古诗文,再举出几例带有叠词的句子呢?生:“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实录
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实录《声声慢》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品味意象,学习手法。
2、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品味意象,学习手法;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她是“沉醉不知归路"而“误入藕花深处”的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她是“一种相思"消得“人比黄花瘦”的那个深情妇人;她还是国破家亡后的那个“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的苦命词人。
她就是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今天我们就穿越历史,跟随她的这首《声声慢》走近词人的心灵深处。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诵读这首词。
注意:(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初步把握情感2.一位学生诵读全词,其他同学注意听,读的字音节奏是否准确。
3.另一位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4.思考: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这种情感?愁(老师板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品感情师:这些悲愁从何而来呢?让我们看看命运在李清照身上烙下怎样的印痕?找一位同学读李清照大事记,其余同学思考:本词的愁都有哪些内涵呢?生:亡国之愁、丧父之痛、漂泊之苦生:思乡之愁师:种种悲愁,可以说一曲声声慢,愁绝古今。
这句朗读时需要重读哪个字?生:(众)愁师读,生跟读,共同感受词人绝望的呐喊。
师:如何才能读出这种愁苦伤感呢?这是一首慢词,语速语调应该注意什么?生: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生齐读。
师:情感的表达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呦!四、品语言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词人蘸着血泪抒写的绵绵愁绪,文中还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正伤心”师:老师认为开头14个字有点啰嗦,改成“寻觅,冷清,凄惨戚。
"语言更精炼,你同意吗?请谈谈理由。
大家自由读上原文与改文,从形式与内容上思考,看能否说服老师。
生1:有节奏,有音韵美。
师:我们看内容上有何特点?生2:寻寻觅觅是动作描写,写出了词人怅然若失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课堂实录内乡职专:田丽一、组织教学教师:上课!同学们好!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和李清照图片,营造课堂气氛。
教师导语:靖康之乱,风云突变,国仇家恨,霜雪共寒。
她用笔抗争,化愁为美,留下千古绝唱。
--她,就是南宋才女李清照。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尘烟,走进李清照《声声慢》,寻觅这位乱世的美神,细细地品味一代才女的满腹愁情。
(学生自读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自主学习教师:出示幻灯片,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学生回答加点字注音。
戚戚(qī)乍暖还寒(zhà huán)将息(jiāng xī)憔悴(qiáo cuì)三、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教师:学习课文前,我们先要了解作者生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词代表。
她的一生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早期生活优裕,婚姻美满。
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伤春惜春、闺中相思。
例如《醉花阴》。
晚年经历国破家亡夫死孀居的重重打击,后期作品词风哀婉凄凉。
《声声慢》就是她晚年凄凉之作。
四、整体感知教师提问:这首词朗读时该用什么语调?学生:低沉、缓慢、哀伤。
教师:对。
下面大家用低沉缓慢语调诵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压住韵脚。
想词人所想,思词人所思,读出词人满腹的愁怨。
教师: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示范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点评准备。
学生:范读课文。
教师:谁能点评一下她读得怎样?学生:语速太快,没有把握住作者情感。
教师诵读指导:前三句读出悲痛、哀伤,要读得跌宕起伏。
“怎敌他/晚来风急!”应读得急切快速。
“点点滴滴”:字字血泪,读得一字一顿,。
“愁”字重读,“了得”轻声读出,读得哽咽。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掌声)教师:大家再次诵读诗歌,把握词人情感。
哪位同学能再为大家示范一下?(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酝酿感情。
学生再次范读,教师带头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读得声情并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师提问: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抓词眼)学生:愁。
教师板书:愁。
五、合作探究教师过渡语:纵观全词,满是愁情,下面我们深入研读文本,讨论探究两个问题。
1、找出直接抒发词人愁情的句子。
(析手法+细描述+谈效果)2、作者还借助哪些意象来抒发愁情?结合原句进行赏析。
教师要求:先自己思考,写出要点,小组交流讨论。
请小组代表分享探究结果。
教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第一小组同学来分享探究结果。
学生甲:“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句话直接抒情。
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教师点评:说得很好,此句的作用归纳很完整。
还有谁要补充?学生乙:“雁过也,正伤心”这句中的“正伤心”也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伤感哀愁的句子。
教师点评:读得很仔细,说得很好。
还有谁要补充?学生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凄苦的感情,还运用了叠词。
作者苦苦寻找逝去的美好生活,深爱的恋人,空无一人,只留下失落伤痛。
增强节奏感、音乐美。
更加突出作者内心凄凉愁苦心情。
教师补充:找的很准,但是总结不够完整,下面我来补充几点。
“寻寻觅觅”,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她一个人感到很孤独,她四处寻找曾经的美好家园,找到没有?学生:没有.教师引导:对,周围什么也没有。
那她心情如何?学生:失望、伤心、难过。
教师:说得很好。
所以“冷冷清清”即指环境冷清也指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即指心情凄凉,也是她一生凄惨命运的总结。
此句用在开头,还奠定全文哀婉凄凉基调。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本句从精神到处境,再到内心,感情层层递进地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作者身心所受到摧残。
大家大声读读,补充笔记。
2、教师过渡语:除了直接抒情,作者还借助哪些意象来抒发愁情?结合原句进行赏析。
※※方法指导:抓意象+析手法+细描述+谈效果学生:意象:淡酒、急风、大雁、黄花、梧桐、秋雨。
学生甲: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此句写作者正对酒伤神,看到一群从家乡飞来南方的大雁,感觉好像故人重逢,是“旧时相识”。
托“大雁”寄思乡之情。
教师:还有哪位同学再补充一下对大雁的理解?学生乙:大雁能返回北方,自己却漂泊异乡。
作者还托“大雁”寄沦落之愁。
教师点评:补充得非常好。
教师引导:作者早年在《一剪梅》曾吟诵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如今大雁依旧,爱人呢?学生:爱人已经去世。
教师引导: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那看到当年为自己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心情怎样?谁能再补充一下大雁的含义。
学生:作者触景生情,思念丈夫,心情更加悲痛。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大雁含义:托“大雁”寄沦落之愁、故国之思、丧夫之痛、悼亡之悲。
手法:托物寄情。
(提示学生大声读读,及时补充笔记。
)学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枯萎凋落,堆积了一地,无人愿意采摘。
明写菊花,也是暗写自己,是以花写人。
凋零的“黄花”比喻自己衰老憔悴的容颜和孤苦伶仃的晚年。
教师纠正:黄花含义说得很好。
但有一点需要纠正,“黄花”花期已过,只会枯在枝头,不会堆积一地。
我们要注意细心观察生活。
教师引导:秋天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满地黄花堆积”如果指菊花盛开,后面句子该怎样理解?谁能来点奇思妙想?学生补充:如今菊花盛开,爱人已经去世,还有谁为自己自己摘花、簪花?丈夫去世之后,自己再没有人来怜爱。
作者想到这儿,更加哀伤。
教师:精辟!谁能总结一下此句的手法?学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教师引导:修辞也是手法,这句话还用了哪些修辞?学生:“憔悴损”,一语双关。
既指花枯萎憔悴,也指自己衰老憔悴。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黄花含义:“黄花”比喻自己衰老憔悴的容颜和孤苦伶仃的晚境。
此句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修辞:比喻、双关。
学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雨打梧桐,秋雨滴答,缠缠绵绵,暗示词人内心的痛苦郁闷。
梧桐细雨象征作者痛苦的心情。
教师引导: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颠沛流离的打击之后,只有痛苦吗?谁能补充?学生:还有凄凉、哀愁、孤寂。
教师引导:补充很好。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作者能听到雨打梧桐的点滴声,说明周围环境怎样?用了什么手法?学生:寂静。
以动衬静。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梧桐细雨含义:象征凄凉、哀伤、愁丝。
手法:以动衬静。
教师:还有谁补充一下对其他意象的理解?学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因为作者愁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淡酒”无力,如何抵挡阵阵秋风?用“淡酒”反衬愁浓。
教师补充:“反衬”,总结很到位。
“淡”还写出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出示幻灯片梳理所有意象含义。
教师:作者反复渲染自己愁情,那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学生:国破家亡夫死孀居愁苦,有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颠沛之苦、丧夫之痛。
教师板书:愁: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颠沛之苦、丧夫之痛。
教师归纳:瑟瑟秋风,声声雁鸣,片片落花,滴滴秋雨,千古才女的万古愁心尽在此重现。
写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教师:她一生的悲愁怨恨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
我们再读诗歌,感受本词的凄美意境。
六、拓展延伸教师:我们自读《醉花阴》,比较它和《声声慢》抒发的愁情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谈一谈。
学生:《醉花阴》写于作者新婚不久,重阳佳节,丈夫赵明诚外出做官。
“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作者对丈夫的相思。
学生:《声声慢》写于晚年,国家破灭,丈夫已死,她没有人怜爱。
一人流落江南,四处漂泊。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家破国亡丈夫离开后孤独寂寞、凄凉愁苦感伤的感情。
教师引导:总结的很好。
那作者晚年苦难是谁造成的?学生:不思进取的南宋政府。
教师补充:对。
所以本词还具有更广阔社会意义,控诉了昏庸的南宋政府给无数妇女带来的流离失所的痛苦。
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醉花阴》抒发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相思之愁《声声慢》国破家亡夫死孀居愁苦,有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颠沛之苦、丧夫之痛。
七、总结1.内容、情感、手法2.诗歌鉴赏的方法:反复诵读,感知内容;知人论世,把握情感;抓住意象,联想想象;准确解读,把握写法。
3、齐读诗歌:《旷世才女李清照》,再次感受她绝世才华,满腔愁怨。
冷月诗魂李清照,一路坎坷一路歌。
身在江南思归去,梧桐细雨藏离愁,碧海云天挥豪情。
清丽婉约溢芬芳,巾帼不把须眉让,自是花中第一流。
4、再次诵读诗歌,检查背诵。
八、布置作业必做:1、背默全词2、搜集整理古诗词中写“愁”的名句,且能准确解读。
(不少于六句)选做: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声声慢》。
教师课堂结束语:国仇家恨没有压垮她柔弱的肩膀,苦难越重,她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让我们再读诗歌,走进她为我们营造的凄美愁境,向她坚韧孤傲灵魂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