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
《清热安腹汤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
《清热安腹汤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一、引言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中,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其中一种常见类型,病情较为严重,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采用西药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存在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清热安腹汤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清热安腹汤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
具体方法如下:1. 病例选择:选取符合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标准的患儿,年龄在3-12岁之间。
2. 治疗方法:采用清热安腹汤进行治疗,主要成分为黄连、黄芩、栀子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药量及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腹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实验室指标变化等。
三、结果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经过清热安腹汤治疗后,患儿的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儿的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体温恢复时间也明显提前。
2. 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后,患儿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说明清热安腹汤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感染作用。
3.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清热安腹汤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说明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
四、讨论清热安腹汤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消食导滞等作用来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本研究结果表明,清热安腹汤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腹痛消失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同时还能改善实验室指标,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感染作用。
此外,该治疗方法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说明其安全性较高。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治疗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治疗小儿易感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方-----刘启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急慢性腹痛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脐周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疼痛发作间隙症状较轻,伴见食欲减退,甚至恶心、呕吐、发热、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症状病变。
常反复发作,据其特点及伴随症状,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辨证病位在脾及肠胃。
小儿形气未充,卫外功能不足,易于感触外邪,脾常不足,易聚湿生痰,复感外邪,邪壅气滞,痰气交阻,结于腹部,“不通则痛”,则生此病。
治宜益气固表,补脾实卫,通络散结,消肿止痛。
方用小儿易感腹痛方。
方药组成:黄芪15克,炒白术8克,防风3克,板蓝根6克,白芍5克,炮山甲2克,蜈蚣1条,甘草3克。
水煎2次混合,分2~3次温服。
功效:益气固表,补脾实卫,解毒散结,消肿止痛。
调护:平素要注意增强小儿体质,预防感冒,不吃生冷、不卫生和不消化食品。
服用中药最好坚持一段时间,以患儿不易感冒、腹痛消失为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刘荔芍药甘草汤加减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作者:谭洪福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病,一般以脐周腹痛,彩超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为特点,西医输液虽可缓解,但往往容易反复发作。
在临证中,笔者诊治过数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经用中医辨治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案一解某,男,7岁,2012年4月2日初诊。
平素易腹痛,以脐周为主,曾查腹部彩超示:“肠系膜淋巴结炎”。
每因感冒诱发,伴见咽痛,咳嗽等。
发作时输液治疗可缓解,但腹痛易反复。
现腹痛1天,兼见咽痛,大便秘结,隔日一次。
脉浮略数,舌红苔后部薄黄。
诊断:腹痛;病机:风热犯肺,热结肠胃;治则:清热宣肺,缓急止痛。
处方:银翘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双花15g,连翘15g,射干10g,防风10g,白芍15g,当归15g,白术15g,半夏6g,苏叶10g,陈皮15g,甘草6g。
服药5剂,腹痛消失,共服12剂,随访2年腹痛未复发。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病因病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简称肠淋)是由腹部淋巴结感染引起的疾病。
中医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外感邪气:小儿机体尚未发育成熟,易受外感邪气的侵袭,导致淋巴结堵塞,淤积上腹部淋巴管道和腹膜后淋巴管道,进而导致肠淋。
2.饮食不当:小儿饮食偏食、嗜食辛辣、油腻或凉性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引发消化不良,进而导致肠淋。
3.情志不畅:小儿情志波动较大,心气易紊乱,若长期情志不畅,可造成气滞血瘀,影响淋巴循环,从而引发肠淋。
4.先天不足:小儿先天基础较弱,正气亏虚,易受外邪入侵,也易患肠淋。
证候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外感病证和脾胃病证两类。
外感病证外感病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恶寒、鼻塞、喉痛、咽喉干燥等。
中医认为,此类证候主要由外感风寒、风热等邪气所致。
脾胃病证脾胃病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贪食嗜饮、口渴、消瘦等。
中医认为,此类证候主要由饮食不当、脾胃虚弱等原因所致。
中医治疗在中医的治疗中,针对不同的证候分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外感病证对于外感病证,应以祛邪解表、宣肺散寒为主。
1.中药治疗可选用桂枝汤、葛根汤等解表止汗方,加减选用紫苏叶、荆芥、辛夷花等祛邪解表药物。
对于鼻塞咳嗽较重者,可在中药方中加入菊花、板蓝根、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
2.饮食调理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防止消化不良加重病情。
对于咳嗽症状严重者,可饮用梨汁、冰糖炖雪梨等润肺化痰的食物。
脾胃病证对于脾胃病证,应以健脾和胃为主,调理脾胃功能。
1.中药治疗可选用健脾益气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加减选用柴胡、黄连、山楂等化湿燥湿的药物。
2.饮食调理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冷凉等食物,调理脾胃功能。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防止因腹泻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
对于贫血者,应适当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肝、菠菜等。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以这么调理!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以这么调理!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西医认为:由于小儿淋巴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屏障功能较差,当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时,细菌病毒通过血液达到回肠淋巴组织,引起炎症,造成的肠胃功能紊乱。
此病症好发于冬春季节,一般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炎“捆绑销售”,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在中医看来,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腹痛”的范畴,因为孩子脾胃薄弱,易外感时邪(主要是受凉),饮食不节(主要是过食肥甘或寒凉)导致中焦气机不畅或寒凝气滞,气血不养,引起腹痛。
日常表现出来就是:疼痛位置在右下腹,时痛时止,多在饭后时间腹痛。
所以,中医治这个病症常。
很多家长就会问肠系膜、淋巴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只不过……见到的多是佩奇的家人们的……猪的大肠与小肠管边附有网状的组织结构,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油”,就是肠系膜,肠系膜上还有很多的结结,这就了淋巴结。
淋巴结主要集中在哪里?淋巴结比较集中的部位多是在远端回肠与盲肠交汇位置。
此地的淋巴组织最为丰富,也最容易受到感染。
所以疼痛部位以脐周和右下腹为主,但多为一过性疼痛,就是疼一会就好了,位置不固定,孩子也说不出到底哪个位置,这与阑尾炎有显著的区别,后者疼痛部位固定在右下腹。
中医讲究辨证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也不例外,那么应该如何辨证呢?一般以下三种症型多见,但也往往两种症型相合,以内热外寒多见。
症状:主要以脐周腹痛为主,拒按,伴有咽红、大便干燥、小便味臊、舌红苔腻、洗凉饮等。
治则:清热化湿,理气止痛症状:有伤食史,或平时易积食,脘腹胀满、不愿吃饭、吐酸水,或痛后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好咽吼红肿。
治则:消食化滞、行气止痛症状:体型较瘦弱、面色黄白相间、神疲乏力、不愿吃饭,肌肉松软、喜温喜按、腹痛绵绵时作时止;舌淡苔白,发育迟缓,易受凉腹泻;还要一种情况就是幼时输液过多,或吃了太多的寒凉中药,比如茵栀黄颗粒、蒲地蓝。
治则:温中健脾、益气止痛无论那种症型,有一个共同点是相同的,就是健脾行气。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怎么治
肿 止痛 液调 匀 ,
湿贴 中脘 、
神阙、
天 枢 等 穴 。
每 日 次 1 ,
7 天 为 1 个 疗 程
病 腹 痛 腹 舌 太 2 .
阳
见
:
、
泻、
呕吐 ,
红 ,
苔 白 , 脉缓。
处方 : 桂枝 、
芍 姜 丁 香 白
干 、
、
、
甘草、
附 子、
吴茱 萸各
5
克 ,
穿山甲 3克 ,
共 研 细 末 。 每 次 辨 证 后 取 以 上处 方 中 的 适
】
肠 系 膜 淋 巴 结 炎 在 临 床 上 分 型 辨 证 用
药 。
便 秘 证 阳 明 1 . 见 :
、
舌 红 脉 洪 等 热 象 。
处 方 : 大 黄 、 芒 硝 、 厚 朴 、 枳 实 、 黄 连 、 法
半夏各
5
克 ,
穿山 甲 3克 ,
共 研 细 末。
每
次 辨 证 后 取 以 上 处 方 中 的 适 量 药 物 用 消 ,
邪 、 利 咽 开 音 。 甘 草 补 脾 益 气 、 缓 急 止 痛 、
调 和 诸药 。
冰片苦 寒清热 ,
有
良
好
的
泻
火 、
解 毒 、 止 痛 之 功 效 。
临 床 资 料 【
】
共治疗
30
例年龄
8
个月
至
7
岁
患儿 ,
两天痊愈 的 1 9 例 ,
痊 愈 例 3 天
的 11
。
体 会 【
園 2 〇 1 9 年 7 月 第 7 期
播 贴 敷
中医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经验小儿腹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肠系膜淋巴结的非特异性炎症,多发于7岁以下儿童。
随着近年超声影像医学发展,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确诊率越来越高。
因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呼吸道感染或者肠道感染有关,多为病毒或细菌感染,故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使用抗病毒药物,有细菌感染依据时则用抗生素治疗。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中医“腹痛”范畴。
笔者参照西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标准和发病机制,结合中医对小儿生理病理特征和小儿腹痛病因病机认识,通过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临床症候特征和辨证治疗观察总结,认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本虚标实,寒热夹杂,以脾虚中寒、湿热郁滞、气机失常为主要发病机制。
感冒、饮食不当、受凉等常为诱发或加重因素。
临床常用自拟“加味四合汤”进行辨证论治,收到良好效果。
“加味四合汤”基本药物组成为:广木香、炒黄连、粉葛根、炒黄芩、干姜、党参、炒白术、炒白芍、陈皮、防风、焦槟榔、败酱草、炒山药、炙甘草、建曲组成。
本方由《伤寒论》葛根芩连汤、理中汤与《丹溪心法》痛泻要方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香连丸四个中医经典名方加槟榔、败酱草、山药、建曲组方而成。
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清热利湿,温中健脾,理气止痛之功效,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很好治疗作用。
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或血常规异常者,笔者常加用自拟“四味消毒汤”;对纳差食积或腹泻者,常加用自拟“六仙消食健脾汤”;对便秘腹胀者,加用制川军、炒莱菔子等。
此方临证应用之要,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准则,处理好清热利湿(祛邪)与健脾温中(扶正)方药之间用量配伍关系,尤其是方中葛根、干姜、黄连用量比例是关键,也是药方核心用药。
由于淋巴结是免疫器官,故在患儿发病期及治疗期、恢复期,要注意对过敏因素的干预,不要喝牛奶、吃鸡蛋和鱼虾等易引起肠道过敏的食物。
患儿日常饮食要清淡,要有规律,不要吃零食,忌食生冷之物或饮料,注意腹部保暖,不要受凉。
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
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肠系膜淋巴结炎,听起来就像是个高大上的病名,其实说白了,就是肠子附近的淋巴结发炎了。
它可能让你肚子疼得像被打了一拳,吃东西也没劲,真是让人苦不堪言。
不过,别担心,中医可是有一套妙招,可以帮你把这个小麻烦搞定。
接下来,我们就聊聊几种常用的中药,简单易懂,保证让你看得明白。
1. 中医的独特视角1.1 中医理念首先得说,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就是说得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选药。
肠系膜淋巴结炎,通常是由于湿热内生或者气滞血瘀引起的,简单点说,就是肚子里闹情绪了。
中医认为,气血不通,湿气重,就容易发炎。
所以,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些“坏东西”赶出去,才行。
1.2 常用中药在中药的宝库里,有几位老朋友可以帮助我们。
比如,黄连。
这玩意儿虽然苦得让人想哭,但它可是清热解毒的高手,对湿热型的炎症特别有效。
再比如,白术,这货能健脾益气,增强你的消化能力,让你吃得下、消化得了,绝对是肚子不舒服时的好伙伴。
还有一个,柴胡,能够舒肝解郁,帮助你放松身心,让情绪更平稳,肚子也跟着舒服。
2. 中药的搭配妙招2.1 经典方剂我们说中药得讲究搭配,几味药放在一起,效果能事半功倍。
比如,常见的“葛根汤”,它里头有葛根、麻黄、桂枝和甘草,这些药材不仅能解表,还能调和脾胃,特别适合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
又或者是“柴胡舒肝汤”,结合了柴胡、白芍、枳壳等,能够疏肝理气,消肿止痛。
2.2 注意饮食当然,光靠中药还不够,饮食也得注意。
少吃那些辛辣、油腻的食物,避免加重肚子的负担。
多吃点清淡、易消化的东西,比如米粥、蒸菜,帮助身体更快恢复。
适当的水果,比如苹果和香蕉,也是不错的选择,既能提供维生素,又不会刺激肚子。
3. 心态调整与生活习惯3.1 积极心态在这个过程中,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生病了,难免心情不好,但别让负面情绪影响了恢复。
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就像打游戏一样,输了再来,总会有赢的那一天。
可以找朋友聊聊天,或者看看搞笑视频,放松一下,心情一好,身体自然也会跟着好起来。
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药方剂有什么效果好的
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药方剂有什么效果好的生活中出现淋巴结炎的话,建议患者应该积极治疗,治疗的话可以尝试中药偏方来治疗,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方(1)疏风清热,化痰消肿。
[方药] 牛蒡解肌汤加减:牛蒡子16克,薄荷12克,金银花16克,连翘13克,夏枯草12克,荆芥12克,玄参12克,浙贝12克,僵蚕12克,生甘草12克.若热甚可加黄芩、山栀、板蓝根,便秘加大黄。
(2)清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 柴胡清肝汤加减:柴胡12克,川楝于12克,黄芩12克,生地16克,玄胡12克,牛蒡子12克,瓜蒌皮12克,浙贝12克,连翘12克,夏枯草12克,生甘草7克.若肝火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龙胆草、车前子。
2、民间偏方疗法:水煎药物益气养血,化痰散结,解毒软坚。
[方药] 党参12克,焦白术9克,全当归9克,炒白芍9克,制半夏9克,陈皮6克,蛇舌草30克,蛇六谷30克(先煎),蛇莓3克,夏枯草15克,海藻12克,黄药子12克。
水煎服用,每日一剂,日服二次。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食疗调理1、马齿苋菊花绿豆粥:绿豆浸泡半天,马齿苋洗净切碎,菊花焙干研末。
绿豆半熟后人马齿苋、粳米,文火煮成粥,加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每日2次服食。
该方法有清热解毒利湿之药效,可治疗急性淋巴管炎,下肢伤口处出现一条或数条丝状红线,硬而有压痛者。
2、荸荠粥:荸荠去皮切片,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人锅,加水文火煮粥,每日2次服食。
功效在于能够清热生津。
主治急性淋巴管炎。
3、雪羹汤:荸荠、海蜇(浸泡去盐)各50-100克,煎汤分2-3次饮下,此即清代名医王士雄的“雪羹汤”,有清热化痰、消积软坚及降低血压之效,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嗽、淋巴结核和原发性高血压等。
4、瓦楞子蒸鸡肝:瓦楞子6-10克,于火上烧煅,研成细末与鸡肝1-2具拌匀,同蒸熟食用。
有消积化痰,补肝肾,养血作用。
适用于淋巴结核,肺结核,小儿疳积等。
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方名】消积止痛汤。
【处方组成】木香5克槟榔10克陈皮3克枳壳5克茯苓10克白术5克蒲公英10克鸡内金5克白芍10克甘草3克。
【加减】发热加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咳嗽加杏仁、浙贝母止咳化痰;大便秘结加葶苈子、瓜蒌仁润肠通便;纳差加麦芽、谷芽消食健胃。
配合中成药化积口服液以化积消食导滞、清热解毒口服液以清脏腑热毒。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各温服1次。
【注意事项】本方仅供参考,因个人体质不同,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适用。
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认为湿热蕴结是病变的根本,而腹痛则是其中的主要表现之一。
结合方外敷和推拿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本文旨在观察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对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一、研究背景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小儿疾病,常见于3-6岁的儿童。
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精神疲乏、发热等症状。
这种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容易导致慢性化,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湿热蕴结所致,而腹痛则是湿热蕴结的主要表现之一。
结合方外敷和推拿治疗对该病的疗效值得关注。
方外敷是中医特有的外治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特定的药物,可以起到散结、清热、止痛的作用。
推拿治疗则是通过专业的按摩手法,在腹部穴位进行刺激,对腹痛症状进行缓解。
通过对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观察,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20例确诊为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男女不限,年龄范围3-6岁。
2. 研究手段(1)治疗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每日一次,连续7天为一个疗程。
方外敷:选用艾叶、白芷、细辛等药物,制成外敷剂,施于脐周与肚脐穴,每次外敷30分钟。
推拿治疗:经过专业培训的中医推拿师,采用特定的按摩手法,在患儿腹部特定穴位进行治疗,每次治疗20分钟。
(2)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患儿的腹痛症状、腹泻情况、发热情况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评价标准:腹痛症状改善标准为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分以上降至3分以下;腹泻情况改善标准为每天次数由治疗前的3次以上降至1次以下;发热情况改善标准为体温由治疗前的38度以上降至正常体温。
银芍四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经验采撷
银芍四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经验采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中医“腹痛”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与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及“痰湿、食积、气滞”有关。
银芍四君汤具有健脾消食、化湿行气的功效,在治疗上标本兼顾,不仅能有效缓解腹痛症状,还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恢复。
标签: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药疗法;银芍四君汤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儿科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症,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腹痛部位以脐周及右下腹常见,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多,以3~7岁儿童多见[1]。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检出率越来越高[2]。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中医“腹痛”范畴,为本虚标实之病,本虚为“脾常不足”,标实为“痰湿、食积、气滞”,在急性期病性以邪实为主,慢性期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3-4]。
临床采用银芍四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效缩短、减轻腹痛时间和程度,降低复发率,疗效确切。
1 病因病机1.1 “脾常不足”为本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易导致脾胃疾患的发生,《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脾气的运化功能正常,则饮食五谷能化生精津气血为小儿提供充足的养料,促进其生长发育。
明代医家万全认为“人以脾胃为本,所以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也…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食物类型多样化又丰富,多数小儿偏喜食“零食”、肥甘厚腻之物,家长娇惯,小儿索食则予之,长此以往,脾胃多呈虚弱态,亦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言:“小儿多因爱惜过当,往往二三岁未与饮食,致脾胃虚弱,平生多病。
”1.2 “痰湿、食积、气滞”为标《证治汇补·痰证》言:“脾为生痰之源”,加之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脏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下降,导致痰湿蕴结肠间,阻碍气机则发为腹痛,亦如《幼幼集成》所言:“惟脾胃不胜,乳哺失调,三焦不运,水饮停滞,冷气抟之,结聚而成癖。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药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
首先,从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理念出发,讨论了中医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思路,强调了辨证施治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重要性。
其次,针对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进展,分别从中药内服法和外治法两个方面做了详细地梳理和总结。
通过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的回顾和分析,本文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科学的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参考。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药辨证理念;中药内服;外治法引言: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反应。
这种疾病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并发症。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食欲不振和肠道不适等。
患儿可能会出现腹部肿胀和压痛,有时还会出现呕吐和便血等症状。
一般来说,这种疾病的症状会持续一段时间后自行缓解。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很多临床疾病方面均取得了进展,故本文围绕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情况进行梳理,现作如下报告。
1.中医药辨证理念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根据中医理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中医的腹痛病症范畴,可能与肠胃功能失调、湿热蕴结等因素有关。
在辨证过程中,医生会关注患儿的症状、舌诊和脉诊等信息,以确定病情的类型和特点[1]。
根据患儿的症状表现,基于中医辨证理论对小儿肠系淋巴结炎进行诊断后,认为本病存在如下分型:其一,脾胃虚弱型。
患儿可能有食欲不振、腹泻、腹胀等症状,舌苔白腻、脉濡缓等。
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可能会强调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和提升体质。
其二,湿热蕴结型。
患儿可能有腹痛、腹泻、便血、口渴等症状,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可能会强调清热解毒、利湿化痰[2]。
其三,寒湿阻滞型。
患儿可能有腹痛、腹胀、便溏等症状,舌苔白滑、脉濡缓等。
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可能会强调温化寒湿、行气活血。
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0例
[】朱 爱江 , 武 , 咸 中, . 的抗 炎 作用 研 究 [. 3 方步 吴 等散 J 中药 药 理与 临床 ,0 8 ] 20 ,
2() -. 43 : 3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文校 对 :裴蓓 本
收 稿 日期 :2 1- 6 1 ) 0 1 .5 0
阑尾炎初期以脐周以上腹部疼痛为23临床中笔者亲临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尿常规正常食欲差无腹主后渐转移至右下腹并疼痛固定嘱患儿左右侧身疼痛部位随体位改变而变动因系膜游动性较大这是查体与外科相鉴别的必要手段另辅以腹部彩超而无包块但有明显淋巴结肿大数枚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并肿大明确
◎
3 讨 论
DD擞 I远O SUF TCC AA息 Nl C程 EO H
恶、便秘 、腹泻诸症 悉俱 。 胃气不 降致腑气不通 ,而见
不通 则痛 ,而致腹痛 ,正邪交争 ,故恶寒发热 ,厌食 呕
作者 单位 :1山东省章丘市 中医 医院儿科 ( 章丘 2 0 0 5 2 0) 2 山东省 章丘 市慢性病防治站 ( 章丘 2 0 0 5 2 0)
腹胀、便秘 ,脾虚运化 失司 ,水液不化下走大肠 ,而见 腹泻 :肺与大肠相表 里,肺 金失肃 ,肠腑浊清不分 ,滞 于腹中 ,此病责之于脾肺 肝三脏之气 ,重 点在于 调理脾 胃,兼顾疏肝 ,略降肺 气,疏肝行滞 ,健脾益 胃,补肺 行瘀 ,肺气肃 降,肝 气条达 ,脾气则升清 降浊 ,腹痛诸 症则 自然消除 。 肠 系膜 淋 巴结炎在 中医 中的病 因为 正气 不足 ,或 正不 压邪 ,致 外 邪 内侵 ,诸如 风 、寒 、热外 毒 内侵 , 入里化 热 ,并与宿疾 相并 ( 浊 、伤 食等 ) 痰 ,或寒邪 直 中脏腑 ,蕴积 中焦 ,迁 延不 愈或失 治误 治 、正虚邪恋 。 病机 在 于脾肺 肝 三脏 之气 功 能失调 。邪 毒之 气 首先客 于肺 ,致肺 失清 肃 ,入里 盗取 母气 ,土虚木 乘 ,肺 金 侮木 ,肝 失条达疏 泄 ,邪 毒失于枢转 驱邪 ,蕴结 中焦 , 痰 浊 内生 ,久 治痰 核 , 日久 成瘀 ,气 血不 畅 ,腑 气 不 通 ,胀 、痛 随之 而 来 。主要 病机 根本 在于 中焦 ,治疗 应 放在 健 脾之 运化 ,疏 通气 血 为主 。 中医认 为此 病可 归类 于痰 核 、瘀血 、气 滞之 类 , 以健 脾 益 胃、疏 肝行 气 、消 瘀散结 为主要 大法 。
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方
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中医的“腹痛”、“瘰疬”范畴。
患儿以3~8岁最常见。
小儿多表现为腹痛反复发作,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多发肿大淋巴结。
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
其病机主要是毒壅气滞,湿热交阻,不通则痛。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专家崔文成主任医师以解毒燥湿、清热散结为治法,对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之消瘰丸和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消瘰丸进行继承、发展和创新,研制出了消瘰止痛颗粒,用于临床,共治疗2000多例,均有较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1典型病例。
王某,男,5岁2个月。
2010年5月10日晚饭2小时后出现腹痛,5~6分钟左右缓解。
此后,活动、晨起时疼痛多次。
后来,因脐周腹痛伴腹胀,腹痛较重,难以忍受,遂由家长陪同,于2010年5月16日10时来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就诊。
患儿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查体:咽红,腹软,未扪及包块,脐部有轻微压痛,脐周叩呈鼓音;舌红、苔黄微腻,脉滑数。
血常规正常。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见多发肿大淋巴结。
诊为腹痛、瘰疬(肠系膜淋巴结炎)。
辨证属湿热蕴结,毒壅气滞。
治以解毒散结,化湿清热,行气止痛。
方用消瘰止痛颗粒:夏枯草0.5克,连翘0.5克,黄连0.5克,牡蛎0.5克,生姜0.5克,木香2克,砂仁0.5克,延胡索1克,白芍1克,浙贝母1克,大枣2克,甘草1克。
全方共计11克。
药物由江苏省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制备,提供单味中药配方颗粒。
服法:每日1剂,水冲100毫升,分3次以上温服。
2010年5月19日复诊,患儿述服药后疼痛明显减轻,晨起时已无腹痛,活动后时有腹痛,舌略红,舌根有少许黄腻苔,脉缓。
证属湿热病后,气阴两伤。
治以益气养阴,佐以祛湿散结。
方以消瘰止痛颗粒加党参、麦冬。
4剂后腹痛症状消失。
随诊3个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未见复发。
消瘰止痛颗粒中,君以牡蛎,化痰、软坚、散结。
臣以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夏枯草、连翘、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肿散结。
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生活中有一些消化食道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它的并发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等等是被我们所知晓的,但是我们对他的实际病情却不是特别的了解,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中医治疗的方法,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1、中药化结消炎治疗逐层渗透,直达病灶:传统黑膏药淋巴炎消贴具有载药量大、药性集中,相对药性较强等特点,其所含中药成分局部渗透力强,药性经皮肤吸收而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灶。
清热利湿、消肿排脓:外治敷贴可活血、散瘀达到软结散结之功效,如传统黑活血膏药,推荐使用清热解毒功能中药夏枯消肿方,达到消炎止痛,清除淋巴病菌、结核菌达到更好的根治,还可以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组织,从而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局部生理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淋巴结炎之目的。
2、中医传统针灸治疗此种方式治疗很有可能造成加重,请谨慎选择。
针刺:取穴颈痈肩井风池委中臀痈膈俞委中大肠俞。
方法:进针得气后用强刺激。
留针30~45分钟,每日1次。
l0~20次为l疗程。
隔物灸:取穴,痈肿局部。
方法:取陈艾绒用手指捏成底径0.6~0.8cm,高l~1.2cm的圆锥形艾柱,另用鲜生姜切成如硬币厚的薄片。
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患处四周,然后将姜片放置于患处正中,上置艾柱灸之,每次灸3~7壮(每灸3壮更换姜片1次)。
痛者灸至不痛。
不痛者灸至知痛为度。
灸后用毫针挑去上面的脓头,或灸起小疱,再敷以药膏,起病l~3日者,一般灸治1~3次即愈。
以上就是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中医治疗方法,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也被称为是内部身体调节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我们的身体损伤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的肠胃不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治疗小孩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有什么推荐几个常用的中药方剂
治疗小孩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有什么推荐几个常用的中药方剂导读: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孩子容易患的一种肠道疾病。
它引起的腹痛和发热让孩子备受折磨。
目前服用抗结核药物是医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最常见办法。
此外中医对于治疗该病也是很有心得的。
我们可以选用一些解毒散结和行气止痛的中药方剂来治疗该病。
如果你的孩然出现发热,腹痛以及恶心呕吐等情况该怎么办呢?这很有可能是肠系膜淋巴结炎这种疾病引起的。
疼痛发作的时候,许多孩子就会嚎啕大哭。
孩子小小的身躯怎么会受得了这种痛苦呢?看着自己的小孩忍受这样的疼痛,作为家长的也是非常着急。
如果尽快缓解症状对于家长朋友来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很多家长朋友认为这种小儿疾病肯定要经过手术才能治愈。
其实这种疾病一般是不需要进行手术的。
保守医治肠系膜淋巴结炎是绰绰有余的。
服用抗结核药物是医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最常见办法。
但是考虑到抗结核药物对身体的毒副作用,许多家长朋友希望使用中药来医治。
那么有没有什么中药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医治有奇效呢?下面为大家引荐一些用于医治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方来帮助各位家长朋友。
中药方一:夏枯草,连翘,黄连,牡蛎,生姜,木香,砂仁,延胡索,白芍,浙贝母,大枣,甘草。
将以上中药水煎服用,每日给孩子服用一剂。
此中药丹方具有解毒散结,化湿清热,行气止痛的成效。
研讨表明孩子在服用此中药方之后,腹痛的症状明显减轻。
中药方二:红花。
许多人都不知红花也能用来医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吧。
找一个两层的袋子,外层放置中药红花,内层则装入粗盐。
用微波炉加热八十秒,然后对腹部进行热敷。
这种办法关于缓解腹痛也是极其有效果的。
随着大家对于健康的重视,中医疗法也慢慢受到大家的青睐。
用中医疗法来治疗和调理小儿疾病效果还是很好的。
病情基本快痊愈的时候,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给孩子服用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来调理身体。
其实这种疾病并没有家长想象的这么恐怖。
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诊疗难度较大。
针对这种类型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推崇采用外敷结合推拿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认为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腹痛症状。
本文通过对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的观察,旨在探究这种治疗方法对该疾病的临床疗效,为推广该疗法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一、患者基本情况本次观察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间在本医院就诊的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
共计纳入50例患儿,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为2岁至10岁不等。
患儿均具备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依据,包括腹痛、腹泻、发热等临床症状。
二、治疗方法本次观察采用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的治疗方法。
首先为患儿进行腹部推拿,采用中医经络穴位推拿手法,辅以理气化湿的推拿技巧;对患儿进行腹痛方外敷,选用艾叶、薄荷等中草药进行外敷和温灸处理,以起到舒经活络、祛湿散寒的效果。
三、观察指标1.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患儿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的缓解情况;2. 对患儿进行数项生化指标检测,包括白细胞计数、CRP、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3. 观察患儿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
四、观察结果治疗后的观察结果显示,50例患儿中,在经过3-5天的治疗后,腹痛、腹泻等症状有所缓解,其中40例患儿(占80%)症状明显缓解,10例患儿(占20%)症状未见好转。
生化指标检测显示患儿白细胞计数、CRP等炎症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五、讨论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方法,以中草药外敷和推拿手法为主要治疗手段,辅以温灸处理,具有疏通经络、祛湿化瘀的作用。
研究表明,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和病程与湿热之邪的侵袭有密切关系,而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方法正以舒经活络、祛湿化湿的作用来对症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
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肠胃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湿热蕴结型疾病,需要通过方外敷和推拿的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
本文通过观察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帮助更多的小儿患者缓解疾病。
一、研究背景二、材料与方法1. 参与患者:选择30例确诊为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3-6岁之间,男女比例大致相同。
2. 治疗方法:将3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
观察组采用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包括服用中药和针灸等治疗方法。
观察组的方外敷采用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的中草药,推拿操作由专业中医师进行,持续治疗3周。
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对患儿的腹痛程度、腹泻频率、发热情况、厌食程度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治疗前后的疗效情况。
三、结果经过3周的治疗观察,观察组患儿的腹痛程度、腹泻频率、发热情况、厌食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疗效明显。
而对照组患儿的症状虽有改善,但总体疗效不如观察组。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可以有效缓解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症状,明显优于传统中医治疗方法。
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可以在局部调理病灶,同时通过推拿调理脏腑,缓解患儿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五、结论通过对湿热蕴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治疗观察,本研究得出结论:腹痛方外敷结合推拿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这一疗法可以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为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加强临床观察,进一步验证疗效。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者加入进来,共同探讨和改进这一治疗方法,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
作者单位:温州市中医医院,浙江温州
【摘要】目的观察消积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
方法150例患儿经彩色多普勒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均服用消积止痛汤,15 d后统计疗效。
结果治愈113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2 %。
结论消积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消积止痛汤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病症,其病因多种多样,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近年来在儿科门诊逐渐增多。
幼儿及儿童在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或仅是高热时往往伴腹痛,以往临床主要考虑胆道蛔虫或胃肠道痉挛,现由于高分辨率超声仪的广泛应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能够清晰显示出来。
目前国内外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且相关报道较少。
为此将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对有腹痛且临床初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50例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超声图像、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进行统计,旨在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体会。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以“腹痛”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人,共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平均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
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钝痛或胀痛,多位于脐周,食欲不振,恶心或腹胀,大便秘结,无发热、腹泻。
查体: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脐周有压痛。
因小儿腹肌不发达,腹肌紧张可不明显。
约72 %的患儿曾有腹痛
病史,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
高热腹痛剧烈的患儿进行血常规化验,显示13 %的患儿白细胞总数升高,45 %中性粒细胞升高。
1.2诊断方法
采用美国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 mhz。
取仰卧位,扫查顺序依次为右侧腹、脐周、左侧腹,清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
观察并记录淋巴结位置、大小、回声、形态、长短轴比值(l/s值),并以cdfi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确认。
结果显示:150例患儿皆为多发性淋巴结肿大,未见单发。
淋巴结体积最大约24 mm×9 mm×9 mm,最小约7 mm×5 mm×5 mm。
淋巴结长径5~10 mm 26例,占17 %;11~20 mm 118例,占79 %;>20 mm 6例,占4 %。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现为低回团,结构清晰,cdfi可清晰显示淋巴结内血流灌注。
2治疗方法
方用消积止痛汤:木香5 g、槟榔10 g、陈皮3 g、枳壳5 g、茯苓10 g、白术5 g、蒲公英10 g、鸡内金5 g、白芍10 g、甘草3 g。
临证加减:发热加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咳嗽加杏仁、浙贝母止咳化痰;大便秘结加葶苈子、瓜蒌仁润肠通便;纳差加麦芽、谷芽消食健胃。
配合中成药化积口服液以化积消食导滞,清热解毒口服液以清脏腑热毒。
15 d后统计疗效。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未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复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较治疗前缩小。
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b超复查结果均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本组150例中,治愈113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2 %。
4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系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肠系膜根部、回盲末端及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炎。
淋巴系统是身体重要的防御装置,当身体某器官或部位发生病变时,毒素、细菌等均可经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
该局部淋巴结可阻截或清除这些异物,成为阻止病变扩散的直接屏障,此时淋巴结内的细胞迅速增殖,功能旺盛,体积增大。
但该病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异性检查手段,往往不能明确诊断,临床上只能对症处理,故导致该病反复发作。
肠系膜淋巴结炎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观察,笔者体会有以下情况应考虑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腹痛多位于脐周,为阵发性、痉挛性痛,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腹部b超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排除其他引起腹痛的常见病。
祖国医学一般将腹痛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湿阻型、气虚型、伤食积滞型。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由于邪气侵犯肠道,痰湿内阻中焦,引起肠胃功能紊乱。
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
方用自拟消积止痛汤行气导滞、消积止痛。
方中木香行气止痛;槟榔下气导滞,二者合用,理气止痛、攻下积滞,共为君药。
臣以枳壳行气化滞;陈皮理气和胃、健脾燥湿;茯苓、白术健脾和中;白芍柔肝止痛。
佐以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鸡内金消食健脾。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笔者建议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后应门诊随访。
此外,减少本病的发生关键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等生活习惯,同时要增强自身机体的免疫力。
(以上文章来自网络转载,仅为个人学习参考,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