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
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
![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7c5e924cc1755270722085e.png)
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马袅学校王惠单 XX年4月8日我校有幸请到博厚镇诗词协会两位老师来我校培训,28日下午全校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格律诗”培训讲座。
以下是我观看心得体会: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我喜欢它的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学习律诗心得体会。
从小到大,陪伴我时间最长的书籍就是《语文教科书》,是我永久的“营养品”。
虽说是喜欢诗词,实际上我还是在诗词的殿堂门外徘徊! 因为读书时候老师所教授的只是课本上的一些诗句阅读和浅解罢了,并没有专业的教授诗词知识基础,今天有幸在学校领导组织下,我们全体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认真的观看了博厚镇诗词协会的两位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真真正正的一节“格律诗”。
课上我聆听了博厚镇诗词协会老师诗词基础知识课程讲座,感受获益颇多。
起初我以为写诗只有凑合四句或者八句就是诗了,读诗也是毫无目的地背来背去,领会不到诗的真谛,更不懂何为律诗,何为平仄等等。
在本次的培训中听老师讲格律诗的平仄及粘、替、对、才明白了写诗原来有一定的规则格律,其篇式、句式都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格律诗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另外学会了如何辨别四声区分平仄,老师还教了大家第一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平仄仄等整首七律八句的平仄格式类推方法的技巧。
未系统学习之前,更不知何为诗韵等。
培训学习中明白了格律诗的基本特点是用韵、平仄、对仗,还有对、粘、拗救和避免孤平、三平调等。
诗原来也分很多类型的,诸如什么是五律、七律、绝句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等类型。
也知道写诗不可犯孤平,但有些诗的特定句式可以用的。
在三讲的课程中发现自已对对联的知识很欠缺,明白了律诗其中二联对偶句的重要性,老师讲述了对偶是学习律诗的必修课题之一,才知道了律诗对偶句的五个特点是;1、两句为一联。
2、词性相当。
2023年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
![2023年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faac7c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f.png)
2023年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格律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它运用了格律,以及严谨的构建和优美的语言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____年,我有幸能够学习这部经典之作,深入研究其中的内涵和形式,以下是我对这部诗集的心得体会。
首先,格律诗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其严谨的构建和精确的表达。
格律诗的构建是非常有规则的,它要求每首诗都要符合特定的格律,包括字数、韵脚、平仄等等。
这种严格的构建给我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规律感,使我在朗读和欣赏诗歌时能够感受到它们的韵律之美。
然而,格律诗并非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规定,它也注重表达内容的准确和精细。
格律诗作为一种高度压缩和精炼的文体,要求诗人通过有限的语言和字数来传达深邃的意境和思想。
因此,格律诗的语言往往非常精练,每一个词语都承载着丰富的意蕴,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斟酌。
在学习格律诗的过程中,我深受其影响,开始更加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细性,尽量用简练而有力的表达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格律诗让我更加欣赏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
格律诗的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学习格律诗,我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发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观察。
这些通过格律诗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都能够引发我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追求速度和效率,很少有时间去体味和思考生活的细节和内涵。
学习格律诗使我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我开始更加珍惜和体验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格律诗还开阔了我的文学眼界,并使我对世界文学有了更广泛的了解。
格律诗在中国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它也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学习格律诗让我了解到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格律诗的存在和应用。
我开始读一些外国经典的诗歌,了解不同文化中诗歌的形式和特点。
这样的扩展和拓宽让我对诗歌的认识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
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
![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318f9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b.png)
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格律诗》是一本关于诗歌创作的经典著作,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对诗歌的构成、韵律和意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于《格律诗》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格律诗》让我对诗歌的构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除了表达情感和思想外,还有一定的结构和形式上的要求。
《格律诗》详细地介绍了诗歌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等部分的构成,以及不同类型的诗歌应该具备的特点。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如何在创作诗歌时,合理安排诗句的结构,使其更具有美感和感染力。
其次,学习《格律诗》让我对诗歌的韵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诗歌的韵律是指诗句中的音韵规律,它可以为诗歌增添节奏感和韵律感。
《格律诗》详细地介绍了不同类型的韵律模式,包括押韵、头韵和尾韵等。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如何在诗歌中运用不同的韵律模式,使诗句更加和谐、流畅。
另外,学习《格律诗》让我对诗歌的意境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它可以通过对于音、色、香、味、触等感官的描述,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格律诗》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等表达手法,让我更加理解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更加感受到诗歌的美和力量。
此外,《格律诗》还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说明诗歌的构成、韵律和意境,这让我更加直观地理解了书中的理论知识。
通过阅读这些例子,我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诗歌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思想的。
这不仅在理论上加深了我的认识,也为我自己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参考。
学习《格律诗》让我对诗歌这一艺术形式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诗歌不仅是一种写作的工具,更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它可以用简短的文字,传递出深入人心的感悟和情感。
每一首诗歌都是作者情感世界的缩影,它可以让读者在默读或朗诵时与作者产生共鸣,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
因此,我愿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诗歌这一美妙的艺术形式传递给他人。
学写古典格律诗的一点体会
![学写古典格律诗的一点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21b48e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5.png)
学写古典格律诗的一点体会作者:钱梦龙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22年第01期钱梦龙,江苏省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现任上海市民办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兼任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曾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特约编审。
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成绩显著。
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
人为什么要写诗?《诗经·大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是用来宣泄无法用一般语言表达的感情的。
我从小胸无大志,更不懂什么叫家国情怀,只是一个普普通通、读书不用功、顽皮贪玩的小男孩。
到中学读书后忽然迷上了读诗、写诗,那时只是觉得诗的语言很美,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美的语言,如此而已。
听别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于是就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想不到越读越有味,后来又无师自通学会了“吟”,更增加了读诗的趣味,从此就跟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初中二年级时还曾因过于迷恋于读诗、做诗而荒废了功课,尝到了“留级”的苦果。
我在八十多岁时写过这样一首诗:老去少小耽吟总太痴,中年落魄半缘诗。
茅檐滴雨无眠夜,村酒沾唇未醉时。
梦里蓝桥非旧约,句中红豆是相思。
情怀老去知何似?不系扁舟信所之。
两点说明:1.中年落魄:二十七岁(1957年)以诗画嘲讽时事而获“右”冠,并被发配农村“监督劳动”。
2.蓝桥、红豆:求学期间曾有过一段朦胧的感情。
全诗是我的生命历程的记录,也是内心情感的寄托和宣泄。
我学诗写诗纯粹是因为感情的需要。
写诗先要懂一点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如体式、韵脚(可宽)、平仄(要严)、粘对、对仗等等。
那时我买到了一本《诗韵全璧》,是我写诗的重要工具书,还有《诗律启蒙》《笠翁对韵》之类的启蒙书也杂七杂八读了一些。
诗词楹联,第二部分律诗的基本知识心得
![诗词楹联,第二部分律诗的基本知识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da8f322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2.png)
诗词楹联,第二部分律诗的基本知识心得律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
它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篇幅长短不一,以四句为基本单位。
律诗又分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七律。
从字数上说,五律共八句,七律共八句。
另外,有四句的五律和四句的七律。
唐朝人习惯把五律和七律统称为近体诗。
唐朝人大都爱写律诗。
其中又尤以王维和孟浩然的作品为最多。
这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学习诗歌格律的范例,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自宋代始,诗词创作趋于定型化,到了明清时期,律诗达到顶峰。
现在常见的律诗都是唐朝以来所形成的格式。
但是,尽管如此,格律并没有固定死板。
严谨地遵守格律会使作品增色不少;相反,格律要求不严或者故意破坏规则就很难表现出应有的水准。
二、一首完整的律诗由两联组成:颔联与颈联。
一、四句,称之为首联。
一般情况下,第一句叫做“破题”,也叫“发端”,或直接叫“起句”。
用比兴的手法引出主题思想,或交待环境,渲染气氛,或抒发感慨,烘托主题等等。
例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既点明时间地点,又紧扣住了“忧国伤时”的主题。
而李白《月下独酌》的首联“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则表现了李白举杯邀月,在寂寞的环境里借酒消愁的孤独感受。
尾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更进一步道出了因物我合一而心神相通的境界。
二、三、四句,称之为颔联,即第二句。
这一部分往往对仗工整,用对偶句的形式描绘形象,或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事物的特征。
或用拟人手法,将景物人格化。
还可以兼用虚实结合、对比映衬、比兴象征等方法来突出诗人的感情,营造出某种意境。
总之,颔联的形象性较强,含蓄性也很好,在全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例如杜牧的《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便鲜明生动地勾画出秦淮夜晚的迷蒙风光。
首联虽然看似平淡,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三、五、六句,称之为颈联。
一般分为两层,前面四句属于一层,多用于叙述。
这一层,对前四句进行补充,加深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同时埋伏线索,预示事件发展的结局。
格律诗培训活动心得体会
![格律诗培训活动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19f0dc33169a4517623a3ad.png)
格律诗培训活动心得体会“格律诗”培训活动心得马袅王小俏一、知道了格律诗的基本要求:1、字句相等。
七律是七言八句;五律是五言八句。
超过八句符合格律要求叫长律或排律。
律绝同是四句。
2、平仄相对。
律诗讲抑扬顿挫,在对偶句中除注有可平可仄标示的字外,上下句平仄声必须相对立,并要求双句押韵。
3、结构相同。
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上下词组结构必须相同。
4、词性对仗。
律诗不仅要求用字用词精练准确,讲艺术、有美感,而且颔联、颈联上下分组词性必须对仗,否则不称其为律诗。
5、音步分明。
每个诗句第二和第四字为音步,二者不能用同声字。
七言第六字虽不是音步,但一般与第四字也不能同声。
6、注意粘对。
粘对亦称粘连。
“粘”使全诗整体衔接;“对”指对偶句平仄对立。
粘连就是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
7、拗句补救。
补救办法有两种:第一是本句自救。
“五言”句一拗三救,四拗三救;“七言”句是三拗五救,六拗五救。
第二是对句相救。
前拗后救,一拗双救。
(注:律诗律绝都有“四式”诗谱,只要认真严格按诗谱写诗就会符合律诗律绝的声律和韵律。
)二、明白了写格律诗的要求、禁忌:1、忌孤平。
孤平是指诗句中一个平声字被仄声字包围而孤立。
一般说:五言句不少于两个平声字,七言句不少于三个平声字,并且放对位置。
在诗句中保持两个平声字并列,即可避免孤平。
2、忌三连平(仄)。
此指每个诗句的末尾不允许连续用三个平声字或三个仄声字。
3、忌换韵。
律诗律绝都要求押平声韵,并且要一韵到底。
中途不允许换韵或转韵。
4、忌失粘。
律诗要求粘对(前面已说明)如果失粘会影响全诗的整体衔接,造成声韵不和谐。
5、忌合掌。
在诗的对仗中形式多样。
但不准用同一地域、同一事物、同一意义的不同词作对仗。
6、忌重字。
诗本身字数不多,应力求精练,除用叠字句或有意安排外,尽量避免相同的字在一首诗中重复出现。
7、忌直白。
诗是国粹,是瑰宝,写诗讲究语言艺术,讲究炼字炼句。
作品要求有意境,有美感,有诗味,含蓄,隐秀。
参加“格律诗”培训有感
![参加“格律诗”培训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4117ea3eefdc8d376ee32cf.png)
参加“格律诗”培训有感参加“格律诗”培训有感马袅学校王建利博厚镇诗词学会的老师到我校进行有关诗词创作的方法对我们老师进行培训,通过本次培训,我收获很大。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格律诗的有关知识,我认识到了格律诗的高深隽永,传承古今,必定有它的价值。
一、关于格律诗及其基本句式演变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了唐代时,成就了律诗与绝句,到了宋代时又成就了词。
诗词讲究固定的句式、字数、韵脚以及对粘、对仗规则。
它的三大要素是:押韵的和谐,平仄的搭配和对仗的工整。
诗有诗格,词有词谱,古时都是配以乐曲演唱的。
在律诗中,每两句各有特定的名称: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
二、关于律诗的对仗规则按照律诗规则要求,它的颔联、颈联必须写成对偶联句,即对仗。
所谓对仗,是要在五言或七言的既定句式中,把同类或是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并使之句法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字数相等,呈现出相互映衬的状态。
从而提升意境,增加美感。
所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国粹,其高深、典雅、精炼、流畅,我认为皆缘于此参加“格律诗”培训有感马袅学校王建利博厚镇诗词学会的老师到我校进行有关诗词创作的方法对我们老师进行培训,通过本次培训,我收获很大。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格律诗的有关知识,我认识到了格律诗的高深隽永,传承古今,必定有它的价值。
一、关于格律诗及其基本句式演变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了唐代时,成就了律诗与绝句,到了宋代时又成就了词。
诗词讲究固定的句式、字数、韵脚以及对粘、对仗规则。
它的三大要素是:押韵的和谐,平仄的搭配和对仗的工整。
诗有诗格,词有词谱,古时都是配以乐曲演唱的。
在律诗中,每两句各有特定的名称: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
二、关于律诗的对仗规则按照律诗规则要求,它的颔联、颈联必须写成对偶联句,即对仗。
所谓对仗,是要在五言或七言的既定句式中,把同类或是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并使之句法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字数相等,呈现出相互映衬的状态。
诗词格律读后感
![诗词格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52b7947dd3383c4ba4cd236.png)
诗词格律读后感诗词格律读后感通常现如今说的作诗,默认都是近体诗,就是上乘平仄押韵的——比较有逼格然后难以启齿什么是平仄押韵啊我就好糊涂,然后看了一些大大们写的入门写出啊,也各有彼此之间不兼容的地方,那我这个菜鸟就完全实际上糊涂了,今天再可看诗词格律突然有点想通了,就简单捋一下现在的人想作诗的入门教学首先是平仄,汉语有四声,这个不重要,诗词只管平仄,你是藏东山剑山庄的你入了浩气盟就是浩气,你是五毒教的入了恶人谷就是恶人,阵营PK的时候不管你的门派,只管你的阵营平仄就是阵营我在这里说的是以普通话国际标准为标准的作诗,那么什么是平呢,第一第二声,是阴平和阳平,反正都是平啦,第三第四声就是仄,为什么会这样呢?涉及到语言的发展壮大,这个有兴趣可以去消弭,只想入门不想没有勇气复杂就不要管,反正记住,一二声平,三四声仄,当然你要是用其他语言近体诗又另当别论了平仄懂了,自已作诗勾画直接翻开近体诗的格式表,反正就几种基础的格式,记不住,就把他们全都TXT文档保存,要吟咏了拿出来看就行了,反正作诗不用考试,不闭卷然后就是押韵,什么是韵,古代有韵书,现代有中华新韵,反正我也看不懂,但我们有拼音,所以可以很简单的就打探。
韵,就是韵母;近体诗都要平仄前缀好哪个字要押韵,通常是双数句末尾最后一个字,反正自己对照格式;然后韵,就是韵母,比如古代说压东韵,东韵是啥韵啊,背不出韵书抓瞎,但说ong韵呢?不用背书,现代人都有概念了吧。
东是dong,韵母是ong所以压ong,比如红、龙、弄,都是ong 但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你押韵的字是平是仄,通常近体诗即使是压平声韵近体诗的,也就是第一第二声,就比如你压东韵,那只能用ong韵母的第一第二声,第三第四声是属于七言了。
还有些拼音,韵母前有韵头,比如i,u等,比如jia,liu,nuan,他们和a,u,an是算一个韵的,都可以压,只要注意下平仄所以作诗就是,翻出基础格式,挑选你想要的编解码器,比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主要押韵的是,2,4句最后一个字,首句可压可不压,你要赶时髦你就压仄就是第三第四声,平就是第一第二声,然后就可以练习了。
加入中华诗词学会有感格律诗词
![加入中华诗词学会有感格律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d78bc17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c.png)
加入中华诗词学会有感格律诗词作为一名热衷于传统文化的文学爱好者,我有幸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
自从加入这个大家庭以来,我对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对格律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里,我与众多同道中人一起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诗词创作水平。
加入中华诗词学会的初衷,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我国悠久的诗词文化。
在这个充满诗词魅力的大家庭里,我结识了许多热爱诗词的朋友,共同探讨诗词创作的心得与技巧。
这使得我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激发了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在学会中,我对格律诗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格律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有着严格的音律和格式要求。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一首优秀的格律诗词需要在遣词造句、意境表达、情感抒发等方面做到和谐统一。
这也使我更加敬畏和珍惜这一传统文化,努力在创作中遵循格律,传承精华。
在学会中,成员们积极交流、分享心得,共同提高。
我从中受益匪浅,学会了如何把握诗词的节奏、韵味和意境。
同时,我也向其他会员请教,相互点评作品,取长补短。
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我不断进取的动力,也促使我在诗词创作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在学会的鼓励和支持下,我积极参加各种创作实践活动,如诗词征文、朗诵会等。
这些活动不仅给我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还使我与其他会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为传承和发扬我国诗词文化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在中华诗词学会这个大家庭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诗词创作水平。
同时,我还将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学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信在学会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下,我会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加入中华诗词学会让我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受益匪浅。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创作经验,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
![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529616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1.png)
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
学习《格律诗》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收获。
首先,格律诗是一种音韵和韵律之间相
互配合的文艺形式。
通过学习格律诗,我深刻意识到了诗歌与音乐的紧密联系,体验
到了音律与意境相结合的美妙。
其次,格律诗要求严格的结构和韵律规则,这让我更加注重诗歌的整体结构和节奏感。
学习格律诗使我更加意识到了诗歌的音韵之美,注重了诗句的对仗和韵律的变化,让
我在写诗的时候更加注重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再次,格律诗注重韵律的变化和掌握,这就要求我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琢磨、反复推敲,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通过学习,《格律诗》让我意识到了写诗的技巧和方法,
我开始注重选词、运用修辞手法,提升了写作水平。
同时,也体会到了通过艺术形式
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力量,这对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经验。
最后,学习《格律诗》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格律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格律诗,我了解了古人对于音韵和韵律的追求,对于诗歌的热爱和推崇。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探索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自己的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学习《格律诗》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通过学习,我不仅学会了格律诗的写
作技巧,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和力量,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这
些经验和收获将对我今后的创作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e0ebe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6.png)
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合集五篇)第一篇: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耆翁——根据作者学习笔记整理格律诗高深隽永,传承古今,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
我在学习中记录了数万言心得笔记。
所学所悟,尽在其中。
今应相识于沈阳北陵公园文化角诸多诗友之托,将我初步理解的格律诗基础知识,以七言律诗为例整理出来,供初学者参考。
谬误之处,恭候斧正。
一、关于格律诗及其基本句式演变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了唐代时,成就了律诗与绝句。
到了宋代时又成就了词。
诗词讲究固定的句式、字数、韵脚以及对粘、对仗规则。
它的三大要素是:押韵的和谐,平仄的搭配和对仗的工整。
诗有诗格,词有词谱,古时都是配以乐曲演唱的。
格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绝句为四句,每首律诗为八句。
其谋篇章法是起、承、转、合。
在律诗中,每两句各有特定的名称: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
(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或长律,由于句数长短不同没有联名)七言格律诗基本句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改变基本句式的排列顺序,组合了七言绝句的句式:绝句a句式——abcd首句平起仄收绝句b句式——bdab首句仄起平收绝句c句式——cdab首句仄起仄收绝句d句式——dbcd首句平起平收四个绝句句式,变位相加,组合了七言律诗的句式:律诗a句式——绝句句式a加a律诗b句式——绝句句式b加c律诗c句式——绝句句式c加c律诗d句式——绝句句式d加a二、关于律诗的对仗规则按照律诗规则要求,它的颔联、颈联必须写成对偶联句,即对仗。
所谓对仗,是要在五言或七言的既定句式中,把同类或是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并使之句法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字数相等,呈现出相互映衬的状态。
从而提升意境,增加美感。
对仗是否严谨,遣词是否贴切,语言是否清逸,历来都是衡量和品评作品的标准。
格律诗入门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入门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bbcf10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3.png)
格律诗入门的基本知识众所周知,对想学习格律诗的诗词爱好者而言,首先感到棘手的就是“格律”这个拦路虎。
如何去克服这个困难,从而能更便捷地掌握这个规律呢?笔者就自己学习格律诗,谈一些学习体会,以供初学者参考。
一、关于字的平仄声古人对字的平仄声有一个总结:“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虽然顺耳好记,却颇费理解。
更何况上、去、入声均为仄声,也无须去分辨。
窃以为,对于字的平仄声可以作这样的判断:即平声字在读的时候,在声音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尾声可以拖得很长,而仄声字在读的时候,在同样的情况下,尾声难以拖长。
因为古人将字的读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而在汉语拼音中将不少入声字都分解到阴平、阳平中去了。
所以若以汉语拼音来甄别的话,我认为上声和去声一定是仄声,(当然,可平可仄的词除外)阴平,阳平一般为平声,但是也有很多原来为入声的字是仄声。
如:阴平:喝、粥、屋、哭、一、八、发、拨、劈、霹、黑,阳平:疾、急、菊、局、革、熟、伐、罚、拔、席、白、亳、薄、毒、察、侠等等,不胜枚举。
(详见附录1《古代入声转为现代平声的字》这些字若用汉语拼音去读都是读成平声,但事实上它们都是仄声。
因为这些字只要用都昌话读一下,就不难发现,它们都是仄声。
那么,如何去辨别一个字到底是平声还是仄声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用汉语拼音读后,再用都昌话去读一下,只要有一种读法是仄声,那么这个字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为仄声,若两种读法都是平声,这个字就可认定为平声。
我觉得,这是都昌人辨别平仄声的有效方法。
二、关于格律诗的“对”与“粘”在弄懂词语平仄的基础上,我们来说说格律诗的“对”与“粘”首先,我们知道,格律诗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都是成联存在的(每两句为一联),若我们把每一联的上一句称为“奇句”,下一句称为“偶句”的话,那么“对”就是指同一联的奇句与偶句间的平仄是相反的,否则就是“失对”,也就是翻调了。
如:奇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偶句即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唐诗格律学习心得005七言排律杜甫清明二首其一
![唐诗格律学习心得005七言排律杜甫清明二首其一](https://img.taocdn.com/s3/m/5c020ad116fc700aba68fc09.png)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诗格律编号:005写在前面: 原本在学习唐诗格律时,分为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律绝、七言律绝、五言排律、七言排律等六个方面。
可是,学习排律时,读了许多都觉得不是特别理想。
虽然觉得杜甫、白居易的排律算是其中最好的,但比起他们其它的作品仍是差了一筹。
五言排律在唐代(省试诗)和清代(试贴诗)都是科举取士的考试科目,创作量比较大,整体成就应在七言排律之上。
但要反映出排律创作的艰难还是七言排律比较有代表性,并且,对于排律来说,如果杜甫甘居第二,谁还敢居第一?所以就拿杜工部的七言排律来学习。
《清明二首(其一)》唐 杜甫朝zháo 来lái新xīn火huǒ起qǐ新xīn烟yān,平平平仄仄平平 湖hú色sè春chūn 光guāng 净jìng 客kè船chuán。
平仄平平仄仄平。
绣xiù羽yǔ衔xián 花huā他tā自zì得dé,仄仄平平平仄仄, 红hóng 颜yán骑qí竹zhú我wǒ无wú缘yuán。
平平仄仄仄平平。
胡hú童tóng 结jié束shù还hái 难nán 有yǒu,平平仄仄平平仄。
楚chǔ女nǚ腰yāo肢zhī亦yì可kě怜lián。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bú见jiàn 定dìng 王wáng 城chéng 旧jiù处chù,仄仄仄平平仄仄。
长cháng 怀huái 贾jiǎ傅fù井jǐng 依yī然rán。
平平仄仄仄平平。
虚xū沾zhān 焦jiāo 举jǔ为wéi 寒hán 食shí。
一天学会格律诗
![一天学会格律诗](https://img.taocdn.com/s3/m/677e1c01bed5b9f3f90f1c60.png)
一天学会格律诗非常感谢〈网易)网的400多位诗友共聚一起探讨,许多不到之处,敬请提出来,相互提高。
通过这么多天的格律知识和如何写诗,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更有些诗友爱好者,从不懂格律开始,短短几天和长者3个多月,写出了让我非常吃惊的作品,我感到非常荣幸和万分的高兴,下面我再把前段时间讲课的汇总一下。
平仄及入声字简单的辩别方法:现在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怎样区别平仄,因为现代汉语没有入声,把入声字分别转变成了一、二、三、四各个声调去了。
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
但是,第一、二声当中,仍杂有不少的入声字,作诗的时候,仍旧要归到仄声里去的。
所以我们只要把这部份入声字识别出来就可以了。
因时间有限和能力不足,可能会出现错误和缺漏,恳请批评和指正。
如果大家实在感到这个太难,那就用普通话来写。
基本上把一声二声归于平音字,把3声和4声归于仄音字。
韵也要采用中华新韵,不能才用平水韵,平水韵适合写近体诗。
区分:一:凡b、d、g、j、zh、z六声母的第二声字(鼻属于去声四寘除外),都是古入声字。
二:凡d、t、l、z、c、s等六声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三: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四:凡b、p、m、d、t、n、l声母七母跟韵母ie拼时,无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只有爹属于上平六麻及上声二十哿五:凡d、g、h、z、四声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六:凡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
七:a 与f、z、c、s拼时大都是入声(仨洒属于上声九蟹及二十一马例外八:凡读u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
只有「瘸属于上平五歌」queˊ,「靴属于上平五歌」xue二字除外。
九:xi中阳平均为入声,阴平唯“昔”、“夕”、“析”、“悉”、“息”及其形声字及“吸、翕、锡”是。
十:fu中“复、伏、服、绂、副(含富、福、幅形声字)”及形声字是。
《格律诗朗诵》培训心得体会
![《格律诗朗诵》培训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c5ffb0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b.png)
《格律诗朗诵》培训心得体会
《格律诗朗诵》培训心得体会
一天的培训,感谢宋校长和庞老师给予我们的朗诵大餐。
我知道了格律诗是指中国古典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律诗每行字数相同,讲究对仗,平仄相间,对句押韵。
说实话,以前读诗全凭感觉,通过老师的指导,我才知道诵读格律诗还要:确定基调、划分音部、压住韵脚、突出平仄、语势呼应、讲究节奏、读出韵味。
通过培训中与老师的互动,我感觉朗诵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大声读出来
朗诵首先是要大声、大胆的读出来,培训中的学员展示我上去三次,其实我每次都读的不是很好,但是我也要去读,只有练习才能一点点的进步,才能由开始的放不开到慢慢的放开,我还会坚持的。
二、要了解诗的背景
要想读出诗的韵味,就要了解诗人的经历、诗人所处的时代,以及诗人写这首诗的处境,这样才能确定诗的基调,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三、要有合适的音乐伴奏
恰当的音乐能更好地烘托诗的意境,所以,为古诗选择一个合适的音乐,也很关键。
以上是我培训的一点感想,恳请大家多提宝贵建议!。
2024年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
![2024年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6c368c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2.png)
2024年学习《格律诗》心得体会《格律诗》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它有着固定的音韵行数和平仄规律。
作为一名学生,在2024年我有机会学习和研究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诗歌形式。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对《格律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格律诗》让我更加了解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格律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古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还承载着他们的思想、哲学和社会观念。
通过阅读和研究《格律诗》,我接触到了许多古代文人的作品,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
这些作品不仅给我带来审美上的享受,还让我对古人的思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学习《格律诗》也让我提高了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格律诗》要求诗人在固定的音韵行数和平仄规律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对于写作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需要理解这些规律,还要灵活运用它们并与个人的情感相结合。
通过多次练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如如何选用合适的字词、如何构建韵脚和平仄等。
这些技巧的学习不仅对于写作《格律诗》有帮助,也对于其他文章和作文的写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另外,学习《格律诗》还让我更加注重细节和修辞的运用。
在《格律诗》中,每个字词的选用都非常讲究,它们需要既能符合音韵行数和平仄规律,又要能够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因此,学习《格律诗》让我更加注重每个字词的选择和运用。
我开始注意到字词的音律和意境,善于利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美感和表达力。
在我写作其他文体的作品时,这些细节和修辞的运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我的作品更加精彩和生动。
学习《格律诗》不仅让我提高了写作技巧,还让我更加审美和情感上的满足。
在阅读和欣赏《格律诗》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它们所带来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格律诗》通过优美的音韵和精心的构思,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氛围,使人们感受到它们的深情和细腻。
每当我阅读一首《格律诗》时,我都能沉浸其中,感受到它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的力量。
诗词格律读后感
![诗词格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f52af2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3.png)
诗词格律读后感
哇塞,读完诗词格律之后,我真的是感慨万千啊!就好像突然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
诗词格律,这玩意儿就像是音乐里的乐谱,给诗词定下了规矩和节奏。
你看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韵律多美啊!就像跳舞时的舞步,一步一步,有节奏地带着你进入诗词的美妙境界。
比如说李白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那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山间流淌的清泉一样自然流畅。
这格律可不就是诗人手中的魔法棒嘛,轻轻一挥,就变出了那么多美妙绝伦的诗句。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讨论诗词格律,我就说:“这格律不就是给诗词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嘛!”朋友笑着说:“可不是嘛,让诗词变得更有韵味了。
”然后我们就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背起那些经典的诗词来,感受着格律带来的魅力。
诗词格律也像是一个严格的老师,它要求诗人在一定的框架内发挥创造力。
有时候会觉得有点难,哎呀,这个字得是平声,那个字得是仄声,但正是这种挑战,才让诗人更加用心地去雕琢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读诗词格律,让我更加敬佩古代的那些诗人们。
他们能在这样的规则下写出那么多令人赞叹的作品,真的太厉害了!就好像在走钢丝,还能跳出优美的舞蹈。
我觉得诗词格律是诗词的灵魂所在,没有格律的诗词就像失去了方向的小船,漂泊不定。
而有了格律,诗词就有了筋骨,有了生命力。
所以啊,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去学习和感受诗词格律,让它带领我们走进诗词的美妙世界!。
格律诗词讲座心得体会(2篇)
![格律诗词讲座心得体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01f54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a.png)
第1篇自古以来,我国诗词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格律诗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格律诗词讲座,聆听专家讲解诗词格律及创作技巧,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格律诗词的基本概念讲座伊始,专家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格律诗词的基本概念。
格律诗词是指遵循一定的韵律、平仄、对仗等规律创作的诗歌。
与自由诗相比,格律诗词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但这种约束并非束缚,而是对诗歌艺术的一种提升。
通过学习格律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节奏、韵律美感,提高文学素养。
二、格律诗词的韵律之美在讲座中,专家重点讲解了韵律在格律诗词中的重要性。
韵律是诗歌的灵魂,它使诗歌具有音乐美。
在格律诗词中,韵脚、平仄、押韵等都是韵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掌握韵律,我们可以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通过运用押韵、平仄等手法,展现了诗歌的韵律之美。
三、格律诗词的平仄之美平仄是格律诗词中的又一重要元素。
平仄是指声调的平仄变化,它使诗歌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在格律诗词中,平仄的变化与韵脚、对仗等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诗歌的音乐美。
专家在讲座中举例说明了平仄在诗词创作中的应用,使我对平仄之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格律诗词的对仗之美对仗是格律诗词中的另一大特点。
对仗是指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语在结构、意义、声调等方面相互呼应。
对仗使诗歌更具节奏感、音乐美,同时还能增强诗歌的意境。
在讲座中,专家详细讲解了对仗的技巧,使我了解到对仗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五、格律诗词的创作技巧讲座的最后,专家为我们讲解了格律诗词的创作技巧。
首先,要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律;其次,要注重诗歌的意境、情感表达;再次,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最后,要不断积累诗词素材,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心得体会通过此次格律诗词讲座,我对诗词格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诗词创作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格律诗词学习心得二章(存档)
![格律诗词学习心得二章(存档)](https://img.taocdn.com/s3/m/20cdf01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64.png)
格律诗词学习心得二章(存档)早先自学补习格律诗词过程中,有疑问有迷茫,有思考有探索,甚至斗胆发声。
虽然看来幼稚,也有些许收获。
题记。
[201809]试论格律诗词精品评判标准陈迅工[20070622]格律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一件瑰宝,相对现代自由诗而言,有它独特的魅力;许多人喜爱它,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更好地继承格律诗词的精华,使之发扬光大,建立格律诗词精品标准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
中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积累下来许多名家名作名句,犹如璀璨的明珠褶褶发光。
唐代宋代更是名家名作名句荟萃的巅峰,在此之前,尚有诗经楚辞,此后还有元曲,也算标志性建筑。
然而唐宋以后,明、清到近代,以至今天,却很少再有名家名作名句传世。
究其因,可能这些时段的作者、作品,相对唐宋而言,除极少数外,整体上没有达到先前的高度,未出其右;也可能此间本有优秀作者作品,只是未被发现,或其价值没有被肯定而已。
以至今天,除了毛泽东如此特殊人物及其作品外,再也列不出传世经典了。
这样下去,再过若干年的人们,可能仍像今天一样,只知道唐诗宋词、李杜苏陆,不知其他了。
为了给今后留下传世经典,除了有必要搜集整理近代现代作品外,更需要大力繁荣当代诗词作品,多出传世精品。
所以建立格律诗词精品评判标准,作为推动传世精品出现的举措之一,十分必要,不但现实意义重大,且具历史性价值。
其实所谓评判标准,众多的书面媒体、网络刊物,多有出现早已存在,可能只是没有形成比较集中、形成共识的东西,特别是格律诗词这一块。
现在该是时候了。
这个评判标准应当兼顾形式与内容、现代与传统,以传统的格律形式为基本载体,又不为传统格律所束缚;确认诗韵规则以中华新韵为准绳;鼓励多种形式和不同风格,包括仿格律诗词、仿古体新古风、旧体新诗(词赋曲)。
出于这一总体原则,笔者参考悠歌等人的初衷,归纳出以下提纲式草案,以乐作铺路石的大无畏英雄气,斗胆亮剑,抛砖引玉。
格律诗词评判标准与方法(暂行草案)一、标准第1条精品必须合符格律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耆翁——根据作者学习笔记整理格律诗高深隽永,传承古今,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
我在学习中记录了数万言心得笔记。
所学所悟,尽在其中。
今应相识于沈阳北陵公园文化角诸多诗友之托,将我初步理解的格律诗基础知识,以七言律诗为例整理出来,供初学者参考。
谬误之处,恭候斧正。
一、关于格律诗及其基本句式演变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了唐代时,成就了律诗与绝句。
到了宋代时又成就了词。
诗词讲究固定的句式、字数、韵脚以及对粘、对仗规则。
它的三大要素是:押韵的和谐,平仄的搭配和对仗的工整。
诗有诗格,词有词谱,古时都是配以乐曲演唱的。
格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绝句为四句,每首律诗为八句。
其谋篇章法是起、承、转、合。
在律诗中,每两句各有特定的名称: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
(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或长律,由于句数长短不同没有联名)七言格律诗基本句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改变基本句式的排列顺序,组合了七言绝句的句式:绝句a句式——abcd首句平起仄收绝句b句式——bdab首句仄起平收绝句c句式——cdab首句仄起仄收绝句d句式——dbcd首句平起平收四个绝句句式,变位相加,组合了七言律诗的句式:律诗a句式——绝句句式a加a律诗b句式——绝句句式b加c律诗c句式——绝句句式c加c律诗d句式——绝句句式d加a二、关于律诗的对仗规则按照律诗规则要求,它的颔联、颈联必须写成对偶联句,即对仗。
所谓对仗,是要在五言或七言的既定句式中,把同类或是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并使之句法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字数相等,呈现出相互映衬的状态。
从而提升意境,增加美感。
对仗是否严谨,遣词是否贴切,语言是否清逸,历来都是衡量和品评作品的标准。
格律诗所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国粹,其高深、典雅、精炼、流畅,皆缘于此。
八句成诗,对仗与否,是律诗不同于古风诗的显著特征。
实行两联对仗是写作律诗的基本法则。
允许三联对仗,也允许四联对仗,只能把它看作是变格。
但不按对仗要求去写,那就不能称之为律诗了。
古人写的诗作中,也有的只是一联对仗,多用在颈联,被称之为“蜂腰体”,也有的对仗句不在中间,而在首尾,被称之为“偷春格”。
这些均属变例。
初学者写作时,勿需效仿,还是遵守正格为好。
绝句并不要求对仗。
但有的却是双双对句,无独有偶,无可非议。
三、关于格律诗用韵和用语格律诗是讲究用韵的诗,但它不同于不讲平仄声调的歌词、唱词、民谣和散文诗。
唯有格律诗不仅要求节奏,更要求平仄分明。
韵是格律诗的基本要素之一。
中国古代诗人普遍使用《平水韵》,当今现代诗人有的依然使用着。
然而,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有些汉字的读音和词汇多在不断变化之中。
文学应为时代服务,应与时代同步。
因此,诗韵改革,势在必行。
中华诗词学会是规范格律诗的权威机构,它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了《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切莫以为写作格律诗,只有使用平水韵,才为正统,而用新声韵就是不正宗。
那是一种偏见,一种误解。
继承有因,改革有理,各有千秋,共存共荣。
读诗在心境,写诗在意境。
诗的用语应推陈出新。
把握时代脉搏,弹奏时代乐章,体现时代精神。
诗的真谛在于用诗的语言感动读者,借笔抒情,以意取胜。
意语俱佳者为上,情词乏味者为下。
切忌无病呻吟,不落窠臼。
初学者在写作时,应努力借鉴名篇佳作之精华,为你的执着追求而不懈努力。
四、关于拗句和拗救所谓拗句是指不依照平仄规则的句子,拗救是让拗句在声律上得到补偿。
在写作中,常常会遇到一组词或是一个字,不符合句式中平仄要求,但又难于割舍,有时又由于文字功底浅薄,选不到更加适用的词语,于是产生了拗句。
这时便可以实施拗救。
拗救是格律诗写作的法规之一。
大有用武之地,不可等闲视之。
拗救的通用做法是:仄起仄收句型————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应平而仄时,则应将第六字改用平声,使这个句式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起平收句型————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应平而仄时,则应将第五字改用平声,使这个句式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起仄收句型————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应平而仄时,就要把它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五字改用平声,心得体会《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
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种方法称为对句相救。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格律诗的拗救,仅限于abc三种句型。
而d式句只允许第一字和第三字可平可仄,其他字的平仄不能任意变动。
道理何在,无处考证,古今如此,那就把它看作是约定俗成吧!一代领袖,当代伟大诗家毛泽东曾经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知名诗人闻一多说过格律诗是:“带着镣铐跳舞”。
可见格律诗高深奥妙非同寻常。
在写作中则必须认真遵守诗的法则,不要违背格律诗的禁忌:力避合掌,力避孤平,力避三平调,力避三仄尾,力避失对失粘。
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
祝您笔耕不辍,学有所成!2011·9·29·附:遵照七绝、七律不同句式写的诗※※※※※※※※※※※※※※※※※※※※※※※※※七绝a句式苏轼:西湖耆翁:春早平平仄仄平平仄水光潋滟晴方好,春声隐匿寒潮里,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山色空蒙雨亦奇。
倦鸟栖巢树上啼。
仄仄平平平仄仄欲把西湖比西子,俏妪欢歌亭榭北,平平仄仄仄平平韵淡妆浓抹总相宜。
闲翁调侃路桥西。
七绝b句式张继:枫桥夜泊耆翁:神八赞仄仄平平仄仄平韵月落乌啼霜满天,一份衷情奋力追,平平仄仄仄平平韵江枫渔火对愁眠。
心诚感动月为媒。
平平仄仄平平仄姑苏城外寒山寺,嫦娥见证今宵吻,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夜半钟声到客船。
万众高歌比翼飞。
七绝c句式杜甫:绝句耆翁:赏菊仄仄平平平仄仄两个黄鹂鸣垂柳,破晓出游急步走,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一行白鹭上青天。
菊花竞放恐来迟。
平平仄仄平平仄窗含西岭千秋雪,老夫唯爱朱嬴俏,仄仄平平仄仄平韵门泊东吴万里船。
姹紫嫣红在此时。
七绝d句式杜牧:清明耆翁:冬日纪行平平仄仄仄平平韵清明时节雨纷纷,欣逢数九逛公园,仄仄平平仄仄平韵路上行人欲断魂。
不惧风吹刺骨寒。
仄仄平平平仄仄借问酒家何处有,老叟蹒跚冰路走,平平仄仄仄平平韵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跤摔倒面朝天。
七律a句式毛泽东:和柳亚子耆翁:残奥会平平仄仄平平仄饮茶粤海未能忘,挑灯夜半屏前坐,仄仄平平仄仄平韵索句渝州叶正黄。
赛事迎来万众观。
仄仄平平平仄仄三十一年还旧国,礼炮轰鸣残奥会,平平仄仄仄平平韵落花时节读华章。
烟花绽放首都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牢骚太甚防肠断,浓情震撼潇湘水,仄仄平平仄仄平韵风物长宜放眼量。
盛意恢弘冀鲁山。
仄仄平平平仄仄莫道昆明池水浅,更喜英雄燃圣火,平平仄仄仄平平韵观鱼胜过富春江。
任凭单腿勇攀岩。
七律b句式毛泽东:送瘟神耆翁:看风筝仄仄平平仄仄平韵绿水青山枉自多,惯借清晨看日升,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华佗无奈小虫何。
回眸又望远天筝平平仄仄平平仄千村薛荔人遗矢,龙翔起落千鳞绿,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万户萧疏鬼唱歌。
凤舞翻飞万羽红。
仄仄平平平仄仄坐地日行八万里,串串蜈蚣皆亮尾,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巡天遥看一千河。
只只孔雀尽开屏。
平平仄仄平平仄牛郎欲问瘟神事,嫦娥笑问人间事,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一样悲欢逐逝波。
谁在云空舞大风?七律c句式杜甫:怀古耆翁:取乐冰雪天仄仄平平平仄仄诸葛大名垂宇宙,雪兆丰年吟瑞雪,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宗臣遗像肃清高。
深情寄语敞心怀。
平平仄仄平平仄三分割据纡筹策,凌花朵朵随风舞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万古云霄一羽毛。
玉蕊姗姗伴雾开。
仄仄平平平仄仄伯仲之间见伊吕,冷艳仪容凭客赏,平平仄仄仄平平韵指挥若定失萧曹。
晶莹意蕴任君猜。
平平仄仄平平仄运移汉祚终难复,闲翁取乐踢一脚,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志决身歼军务劳。
不慎哧溜仰面摔!七律d句式毛泽东:占领南京耆翁:另类奇葩平平仄仄仄平平韵钟山风雨起苍黄,霜凌造影戏寒天,仄仄平平仄仄平韵百万雄师过大江。
亮丽窗花绘胜观。
仄仄平平平仄仄虎踞龙盘今胜昔,峭谷凹凸湖处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天翻地覆慨而慷。
狂涛起落水潺潺。
平平仄仄平平仄宜将剩勇追穷寇,非烟非雾非霏雨,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不可沽名学霸王。
如海如溪如远山。
仄仄平平平仄仄天若有情天亦老,莫道奇葩为另类,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人间正道是沧桑。
张扬一瞬也超凡。
注:以上例诗有的使用平水韵,有的使用新声韵,应注意识别。
2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