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氯气的制法氯离子的检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氯气的制法氯离子的检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bada085ef7ba0d4b733b15.png)
第二课时氯气的制法氯离子的检验[明确学习目标]1。
掌握实验室制取Cl2的原理和实验装置.2.掌握Cl-的检验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错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2.原理:错误!MnO2+4HCl(浓)错误!MnCl2+Cl2↑+2H2O。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为错误!MnO2+4H++2Cl-错误!Mn2++Cl2↑+2H2O.3.装置(1)发生装置(Ⅰ部分)①特点:固体+液体错误!气体。
②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错误!圆底烧瓶、分液漏斗等。
③试剂:A中盛放错误!浓盐酸,B中盛放错误!二氧化锰。
(2)净化装置(Ⅱ部分)(3)收集装置(Ⅲ部分)①收集方法:错误!向上排空气法。
②验满方法: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湿润的淀粉。
KI试纸放在集气瓶口.(4)尾气处理装置(Ⅳ部分)①导气管要伸入液面以下。
②F中盛放的试剂:错误!氢氧化钠溶液(或其他碱液),作用是错误!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氯离子的检验1.氯离子检验的实验探究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 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
然后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现象。
2.氯离子检验的一般步骤某溶液错误!无现象错误!白色沉淀,则证明原溶液中含Cl-。
1.实验室制Cl2时,MnO2起了什么作用?还能用什么物质代替MnO2来制Cl2?提示:氧化剂作用,还可用氧化性比MnO2强的物质如KMnO4、KClO3、漂白粉等代替MnO2来与盐酸反应制Cl2.2.用浓盐酸和MnO2加热制得的Cl2中含有什么杂质?提示:浓盐酸中含HCl和H2O,HCl、H2O易挥发,故制得的Cl2中含有HCl、H2O(g)等杂质。
3.Cl-检验时,为什么要加稀硝酸?中学阶段所学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哪些?提示:稀硝酸能排除CO错误!等离子的干扰。
中学阶段常考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和BaSO4。
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气体制备装置一般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和污染气体的尾气处理装置四部分.(2)反应物中的盐酸一定要用浓盐酸,浓盐酸一旦变成稀盐酸,反应将不再进行.(3)氧化剂MnO2也可用其他氧化剂代替,如KMnO4、KClO3等,如把浓盐酸滴到KMnO4固体上即发生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380a32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4.png)
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1.实验室制氯气时有如下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缓缓加热③在烧瓶中加入少量的MnO2,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④通过分液漏斗慢慢向烧瓶中注入浓盐酸⑤将多余氯气用浓NaOH溶液吸收⑥当有连续气泡出现时,开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②①⑥⑤C.①④③②⑥⑤ D.①③④②⑥⑤2.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Cl2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混有HCl杂质的Cl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杂质B.实验室制取Cl2,浓盐酸起到酸性和氧化剂作用C.实验室用如图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D.实验室制备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3.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提纯、收集Cl2、尾气处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Cl2B.用装置丙收集Cl2C.用装置丁吸收尾气中的Cl2D.用装置乙除去Cl2中的少量HCl4.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三处明显错误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D.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5.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
若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检验它与金属的反应。
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A.①和②处 B.②处C.②和③处 D.②③④处6.自来水厂常用氯气对生活用水进行杀菌消毒。
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这样的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离子的浓度非常低)出售,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在下列化学试剂中,可以用于鉴别这种自来水和纯净水的是 (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和Cl2都有毒B.将AgNO3溶液滴入甲溶液中,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甲溶液中含有Cl-C.将NaCl溶液滴入AgNO3溶液中或将Cl2通入AgNO3溶液中均会出现白色沉淀D .含Cl -的溶液和氯水一样均呈黄绿色8.能证明某溶液中含有NaCl 的是( )A .焰色试验是黄色B .溶液有咸味C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D .焰色试验是黄色,同时又能与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9.向盛有氯气的三个集气瓶中,分别注入约五分之一的下列液体并振荡,观察下图所记录的现象,则各瓶注入的液体依次正确的组合为( )①AgNO 3溶液 ②NaOH 溶液 ③水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①③②D .③①②10.检验某无SO 2-4 的溶液中是否含有Cl -,正确的操作是( )A .取样,滴加AgNO 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B .取样,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 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C .取样,先加稀HNO 3酸化,再加入AgNO 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D .取样,加少量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HNO 3,看白色沉淀是否消失11.溴又称为海洋元素,主要用作制取溴化物,并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摄影材料、灭火剂、选矿、冶金、鞣革、净水等,部分用作普通分析试剂和有机合成剂。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178931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5e.png)
CH4
NH3
孤电子对与δ键 电子对之间的斥 力大于δ键电子 对间的斥力
认识新知
VSEPR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 2 VSEPR模型 直线
3
4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任务二:
请大家标出下列分子中各原子的电子式、中心原子结合 原子数、δ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及中心原 子价层电子对数、VSEPR模型及分子的空间结构
CH4
H2O NH3
HCHO CO2
任务二:
孤电子对数 =½(a-xb) a 对于原子:为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离子:a为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减去离子电荷数) x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b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H为 1,其他原子为“8-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任务二:
作业
优化设计P30-31页1-10题
Thanks!
4 0 AB4
4 3 1 AB3
2 2 AB2
VSEPR 模型
立体 结构
实例
正四 面体
正四 面体
CH4、NH4+、 SiCl4、SO42-、 PO43-、ClO4-等
四面 体形
三角 锥形
NH3、PH3、 PCl3、H3O+、 SO32-、等
四面 体形
V形
H2O、H2S等
练习
确定BF3的VSEPR模形和分子空 间构形
δ键电子对数= 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价层电子对数=δ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
代表 电子式 中心原 δ键 中心原 中心原子 VSEPR模 分子空
物
子结合 电子 子孤对 价层电子 型 间结构
原子数 对 电子对 对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化学电源.ppt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化学电源.pptx](https://img.taocdn.com/s3/m/849959cab0717fd5360cdcd6.png)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2课时 化学电源
情 境 导 入
课
知
标
识
点
导
击
学
典 例 精 析
课 时 训 练
第2课时 化学电源
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料为锂金属氧化物,具有高效率、 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并具有放电电压稳定、工作温度范围宽、 自放电率低、储存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及无公害等优点。但 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大尺寸制造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过充控制 的特殊封装要求高,价格昂贵,所以尚不能普遍应用。目前 世界上运行的最大锂离子储能系统是A123公司投资建设的, 装机容量为2兆瓦。
变式应用 2.镍镉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Cd(OH)2+Ni(OH)2Cd+2NiO(OH)+2H2O。由此可知, 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
A.CdB.NiO(OH)
C.Cd(OH)2D.Ni(OH)2
解析:在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材料时应看放电过程,且负 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所以镍镉电池的负极材 料为Cd。
答案:A
水平测试 1.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答案:B
4.废旧电池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 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有同学想变废 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 化学能与电能---原 电 池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 化学能与电能---原 电 池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193aa2a417866fb94a8e0e.png)
《原电池》一、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新课程的实施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将对原有知识的回顾与新知识的引入融为一体,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并以此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与分享意识、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内容,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本节课内容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有更加深入的学习,因此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量与我们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价值。
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初次接触电化学知识,很兴奋。
在学生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之前已具有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微观原理分析能力和感性的实验体验,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和边讲边实验有效地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总体思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顺序,从学生常见的干电池引入原电池的内容,通过对探究干电池给电路中用电器供电的原理,激起学生的本节课的好奇心,可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
首先通过实验,引入课题。
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索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的条件。
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原电池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了解生活中对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高中化学_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第二节醇和酚第二课时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_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第二节醇和酚第二课时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3cc4ab90c69ec3d4bb752a.png)
一、情景导入导入语:回顾醇,引入新课问题:学习的醇有什么官能团?有哪些性质?是不是含有羟基就属于醇类?由此引入酚。
展示;此时ppt展示含酚物质图片,教师总结——苯酚与我们的生活。
阅读课本内容,填写学案相关内容。
二、合作探究问题探究一:苯酚的物理性质[学生活动] 请仔细观察桌面上的试剂瓶,注意它的状态、颜色、气味并测试它的水溶性。
[教师引导] 这种物质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苯酚。
俗名石碳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烃的衍生物。
[学生活动] 学生代表总结观察到的结果。
[媒体展示] 苯酚的物理性质[过渡]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苯酚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好,那么怎么让它全溶解呢?媒体显示:加热的方法。
问题探究二: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苯酚的结构简式。
问题探究三:苯酚的化学性质探索乙醇的化学性质:a.苯酚在水中的溶解性。
b.苯酚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反应,再加入盐酸或通CO2。
C.苯酚与浓溴水,理解羟基与苯环间的相互影响。
问题探究四:苯酚与相似结构苯的衍生物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比较记忆一些有苯环结构物质的特殊性。
三、拓展延伸关于酚与醇的比较课题研究。
[结束语] 酚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掌握了酚性质,才能很好地了解它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想从“被动接受型”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
他们学习思维的逻辑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加,学习动机比较稳定。
他们在初中虽已接触了一些常见有机物的知识,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本节课首次提出了“官能团”间相互影响的概念,围绕“官能团(结构)—性质”的关系展开,难度稍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逻辑性,同时用形象的实验探究辅助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另外注意高视角、低起点,从学生认识基础出发,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设问、类比启发、引导等方式,重点讲解并辅以讨论的引导学生去联想、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新知识。
2021年高中化学新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教案
![2021年高中化学新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67fef6dd36a32d727581aa.png)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3.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分析,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极反应的书写。
能力目标:1.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2.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分析,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
3.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
2.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前沿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2.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1.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2.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提出问题→明确任务→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教学准备】1.学生:按每4名同学为一组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预习探究实验,了解实验的主要目的与具体步骤;2.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探究实验的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嫦娥一号奔月是什么产生的能量把火箭推向天空?【提问】上节课学习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两个反应中化学键变化的情况:2H2+O22H2O2H2O2H2↑+O2↑【过渡】我们研究化学反应就是要很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不仅仅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新物质,还可以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
比如:远古时期的人通过钻木取火,并利用燃烧放出的能量烧烤食物、取暖;当今社会,煤、石油、天然气是主要能源。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课时2化学电池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课时2化学电池](https://img.taocdn.com/s3/m/523813f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8.png)
Pb + PbO2 + 2H2SO4==2PbSO4 + 2H2O
放电
充电
负极 正极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Pb+ PbO2+ 2H2SO4
2PbSO4 + 2H2O
汽车蓄电池(铅蓄电池)充电时,应 该怎样将蓄电池与外接电源相连接?
C.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还原
D.电池放电时,H2是负极
C
镍氢(MH-Ni) 电池 负极: H2 + 2OH- - 2e- = 2H2O 正极: 2NiOOH + 2H2O + 2e-= 2Ni(OH)2 +2 OH电池反应:H2 + 2NiOOH =2Ni(OH)2
电池的优点
①能量转化率较高 ②供能稳定可靠 ③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容量的电压的电 池及电池组 ④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并可在各种环境下工作
衡量电池优劣的指标
• 比能量:电池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电 能的多少,符号(W·h)/kg ,(W·h)/L
• 比功率:电池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功 率的大小,符号W/kg ,W/L
2.锌锰干电池 酸性锌锰干电池用久后会出现变软 甚至液体渗出的现象,为什么?
请谈一谈干电池有哪些优缺点。
酸性锌锰干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 Zn → Zn2+ +2e— 正极 2NH4+ + 2e— → 2NH3 +H2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碱性锌锰干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Zn+2OH–→ZnO+H2O+ 2e正极: MnO2+2H2O + 2e- →Mn(OH)2+2OH– 电池反应: Zn+MnO2+H2O=ZnO+Mn(OH)2
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空间结构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
![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空间结构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f06e62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9.png)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
2.下列有关杂化轨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四面体形、三角锥形、V形分子的结构可以用sp3杂化轨道解释 B.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09°28′、120°、180° C.杂化轨道全部参加形成化学键 D.杂化前后的轨道数不变,但轨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的空间结构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
1.通过对杂化轨道理论的学习,能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心原子的杂 化轨道类型对分子空间结构的影响。
2.通过对杂化轨道理论的学习,掌握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判断 的方法,建立分子空间结构分析的思维模型。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3.填写下表:
代表物
CO2 CH2O CH4 SO2 NH3 H2O
杂化轨道数 ___0_+__2_=__2____ ___0_+__3_=__3____ ___0_+__4_=__4____ ___1_+__2_=__3____ ___1_+__3_=__4____ ___1_+__3_=__4____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3.杂化轨道的形成及其特点
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4.杂化轨道的类型 (1)sp3杂化轨道——正四面体形 sp3 杂化轨道是由___1_个___ns 轨道和__3__个___np 轨道杂化而成, 每个 sp3 杂化轨道都含有14s 和34p 的成分,sp3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 ____1_0_9_°__2_8_′______,空间结构为 正四面体形。如右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和电能》第一课时 《原电池》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和电能》第一课时 《原电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e7e4b35f242336c1eb95e99.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原电池》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也是核心内容。
内容安排在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等内容之后,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材开始的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研究之中。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是对火力发电中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此外,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②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高中化学_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6c97fd603d8ce2f01662311.png)
必修2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本质上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初步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2.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本质和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过程分析的方法,运用抽象与概括、对比异同点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
2.经过具体到抽象、宏观到微观结构的认识,培养想象力和分析推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理论认识的科学美。
2.增强认识科学世界的信心二、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本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小组教学、合作探究、问题推进法、总结归纳法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处理预习案课前预习案反馈订正答案通过对优秀预习案的展示,激发学习热情课堂探究一【合作交流】探究氯化氢的形成1.实验推测2.理论依据1.完成任务卡片12.对展示学案点评3.小组讨论、展示启发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视角分析共价键的成因及六、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一、共价键与离子键1.共价键2.离子键二、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附:《课前预习学案》和《课堂探究学案》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课前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2.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定义,会比较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异同。
学习重点、难点:对离子键和共价键本质的理解【自主学习】一、共价键1.氯化氢分子是怎样形成的?2.共价键的定义是什么?【小资料】结构式:在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做结构式。
例如:H-Cl (来自人教版必修2)二、离子键实验步骤取一块黄豆大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
待钠熔融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扣在钠的上方。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思考:1.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优质课说课稿:2.2 化学能与电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优质课说课稿:2.2 化学能与电能](https://img.taocdn.com/s3/m/e675d3fae009581b6bd9eb46.png)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尤五洲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本节分为两个课时,今天我从以下七个方面阐述第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化学能与电能属于化学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初中化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在选修模块④将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节课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奠定必要的基础。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融合了(1)氧化还原反应(2)能量的转换(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4)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活泼性(5)物理中的电学等知识。
并彼此结合、渗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形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物质的量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
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而且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主要内容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构成及应用。
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学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4、教材处理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
我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紧紧抓住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分别设计两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问题,并用模拟动画进行理论探索,从而完成本节课知识点的教学。
同时将物理学中测电流的方法应用于电极的测定,目的在于加强物理化学知识的综合,提高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1、本阶段学生已经预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在必修一的第二章中学生已经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懂得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得失,这样就有利于理解原电池中的电子转移问题。
在必修一的第一章我们还学习了物质的量的计算,对电化学的有关计算应该比较容易入手。
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全套讲义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
![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全套讲义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65c7b8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3.png)
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杂化轨道理论的学习,能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对分子空间结构的影响。
2.通过杂化轨道理论的学习,掌握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判断的方法,建立分子空间结构分析的思维模型。
一、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杂化轨道的含义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原子轨道的过程叫做原子轨道的杂化。
重新组合后的新的原子轨道,叫做杂化原子轨道,简称杂化轨道。
2.杂化轨道理论要点(1)原子在成键时,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重新组合成杂化轨道。
(2)杂化前后原子轨道数目不变(参加杂化的轨道数目等于形成的杂化轨道数目),且杂化轨道的能量相同。
(3)杂化改变了原子轨道的形状、方向。
杂化使原子的成键能力增加。
杂化轨道在角度分布上比单纯的s或p轨道在某一方向上更集中,例如s轨道与p轨道杂化后形成的杂化轨道一头大一头小,如图,成键时根据最大重叠原理,使它的大头与其他原子轨道重叠,重叠程度更大,形成的共价键更牢固。
(4)为使相互间的排斥最小,杂化轨道在空间取最大夹角分布。
同一组杂化轨道的伸展方向不同,但形状完全相同。
(1)发生轨道杂化的原子一定是中心原子()(2)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孤立的原子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3)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杂化()(4)杂化轨道能量更集中,有利于牢固成键()(5)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答案(1)√(2)√(3)√(4)√(5)√杂化轨道理论四要点(1)能量相近原子在成键时,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重新组合成杂化轨道。
(2)数目不变形成的杂化轨道数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相等。
(3)成键能力增强杂化改变原有轨道的形状和伸展方向,使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更牢固。
(4)排斥力最小杂化轨道为使相互间的排斥力最小,故在空间取最大夹角分布,不同的杂化轨道伸展方向不同。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原电池(共18张PPT)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原电池(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3e2ca52af90242a895e5bc.png)
高中化学微课堂
原电池构成条件
四.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实验探究
A
Zn
Cu
① A
Zn
C
② A
Zn
Zn
H2SO4
H2SO4
原电池
①
H2SO4
②
电流表指针 区别 结论
偏转
偏转
不偏转
两极材料不同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 属(或非金属)作电极
四.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作电极
Fe(NO3)3
Fe-Ag
Fe(SO4)3
你知道了吗?
哈哈!化学也能解决医学问题?
燃烧 蒸汽
发动机
间接: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直接: 装置 原电池
工 作 原 理
构
概成
念
条 件
原电池
⑤
偏转
不偏转
电极材料不同
结论 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四.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作电极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探究
A
Zn
Cu
Zn
A Cu
⑥
H2SO4
H2SO4
H2SO4
电流表指针 区别
原电池
⑥组
偏转
不偏转
容器不同
结论
实验探究
A
Zn
Cu
③ A
Zn
Cu
④ A
Zn
Cu
H2SO4
电流表指针 区别 结论
HCl
酒精
原电池 偏转
③ 偏转
22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课时2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22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课时2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01aa72f5022aaea988f0f98.png)
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结构的思路:
1.根据杂化轨道的空间结构判断
(1)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为正四面体或三角锥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
发生 sp3 杂化。
(2)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为平面三角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 sp2
杂化。
(3)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为直线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 sp 杂化。
甲烷呈正四面体形,它的4个 C— H 的键
能、键长相同, H— C— H 的键角为 109∘ 28′ ,按
照我们已经学过的价键理论,甲烷的4个 C— H 都
应该是 键,然而,碳原子的4个价层原子轨道是3
σ
个相互垂直的 2 p 轨道和1个球形的 2 s 轨道,用它
们跟4个氢原子的 1 s 原子轨道重叠,不可能得到
2.根据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判断
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 109∘ 28′ ,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 sp3 杂化;
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 120∘ ,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 sp2 杂化;若杂化
轨道之间的夹角为 180∘ ,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 sp 杂化。
1.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和分子的空间结构均正确的是( D )
4 中硫原子的价层
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为0,采取 sp3 杂化,为正四面体形; H3 O+ 中氧
1
2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 3 + × (6 − 1 − 1 × 3) = 4 ,所以中心原子的原子轨
道为 sp3 杂化,该离子中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1
2
BF3 分子中硼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 3 + × (3 − 1 × 3) = 3 ,杂化轨道数为3,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简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简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0e7ec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2.png)
新教材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B.中心原子能量相近的价电子轨道杂化,形成新的价电子轨道,能量相同C.杂化前后的轨道数不变,但轨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D.杂化轨道可能形成π键2.杂化轨道理论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提出的。
下列关于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正确的是( )A.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B.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C.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3.下列图形属于sp杂化轨道的是( )4.s轨道和p轨道杂化的类型不可能有( )A.sp杂化B.sp2杂化C.sp3杂化D.sp4杂化5.下列有关sp2杂化轨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同一能层上的s轨道与p轨道杂化而成B.共有3个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C.每个sp2杂化轨道中s能级成分占三分之一D.sp2杂化轨道最多可形成2个σ键6.氯化亚砜(SOCl2)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学试剂,可以作为氯化剂和脱水剂。
下列关于氯化亚砜分子的空间结构和中心原子(S)采取的杂化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角锥形、sp3B.平面三角形、sp3C.平面三角形、sp2D.三角锥形、sp27.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1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的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B.sp2杂化轨道形成的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8.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B.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C.NH3和CH4两个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D.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结构结果常常相互矛盾9.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A.CO2与SO2B.CH4与NH3C.BeCl2与BF3D.C2H4与C2H210.氨气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形,而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中N原子为sp2杂化,而CH4中C原子是sp3杂化B.NH3分子中氮原子形成3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碳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C.NH3分子中中心原子上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较强D.氨气是四原子化合物,甲烷为五原子化合物11.下列分子中,空间结构是平面三角形的是( )A.CH4B.NH3C.BF3D.CO212.下表中各粒子对应的空间结构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13.下列分子或离子空间结构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有错误的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空间结构都是正四面体形B.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氢原子的1s轨道和碳原子的2p轨道杂化而形成的C.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杂化形成的一组能量相近的新轨道D.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2.下列分子的空间结构可用sp2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③⑤D.③④⑥3.推理是学习化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2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2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1aa3d9053c1ec5da50e270f8.png)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本章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1)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内容又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其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与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引入新型化学电池开发与利用的知识,学生将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学习与讨论,学生将对化学反应的条件有更深的认识。
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及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此只点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其主要原因,并笼统地将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不予深究。
关于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
高中化学选修课件 :第2章第二节第2课时
![高中化学选修课件 :第2章第二节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136dafdf61fb7360b4c65fc.png)
3. 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 如下反应:mA(g)+nB(g) pC(g),达 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 1 到原来的 ,当达到新的平衡时,C 的浓 2 度变为原来的 1.9 倍,若压缩过程中温 度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系数的大小关 系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达到新的平衡后,A 物质的转化率 [B]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填 “ 增 [C] 大”、“减小”或“不变”)。
(1)根据速率判断
> ①若v(正)___v(逆),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
= ②若v(正)___v(逆),则平衡不移动。 < ③若v(正)___v(逆),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 动。
(2)根据体系中各组分含量的变化判断
平衡移动的结果,如果使体系中产物含量 (如物质的量、浓度或百分含量等) 增大 _____, 则平衡正向移动;反之则逆向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
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对于反应N2(g)+3H2(g) ΔH<0来说: 2NH3(g)
(1)若体系内的压强保持恒定(容器体积是可 变的)时,加入氦气,体系内压强恒定,体 积必增大,这相当于对原体系中各组分起了 稀释作用,因而引起c(N2)、c(H2)、c(NH3) 变小,平衡向左移动(相当于减压)。
变式训练1 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混合气体 发生反应:xA(g)+yB(g) zC(g),平衡 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 mol· -1,在温度 L 不变时,把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使 其重新达到平衡,A的浓度为0.30 mol· -1, L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的特点。
2.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3.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一常见的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1)锌锰干电池是以锌筒为负极,石墨棒为正极,在石墨棒周围填充糊状的MnO2和NH4Cl作电解质。
(2)锌锰电池是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
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MnO2+2NH+4+2e-===Mn2O3+2NH3+H2O。
(3)锌锰干电池电量小,而且在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气涨或漏液,会导致电器设备的腐蚀。
改进措施:①在外壳套上防腐金属筒或塑料筒制成防漏电池;②将电池内的电解质NH4Cl换成湿的KOH,并在构造上进行改进,制成碱性锌锰电池。
2.充电电池(1)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
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又可以逆向进行,生成物重新转化为反应物,使充电、放电可在一定时期内循环进行。
充电电池中能量的转化关系是化学能放电电能。
充电(2)常见的充电电池常作汽车电瓶,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
负极是Pb,正极是PbO2,电解质溶液是硫酸溶液;②镍镉电池以Cd为负极,NiO(OH)为正极,以KOH为电解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但镉是致癌物质,废弃镍镉电池如不回收,会严重污染环境;③碱金属中的Li是最轻的金属,活动性极强,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
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
3.燃料电池(1)燃料电池是通过燃料气体与氧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燃料电池与火力发电相比,其燃料的利用率高、能量转化率高。
与干电池或者蓄电池的主要差别在于反应物不是储存在电池内部,而是由外设装备提供燃料和氧化剂等。
(3)以30%的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如下:负极:2H2+4OH--4e-===4H2O(氧化反应);正极:O2+2H2O+4e-===4OH-(还原反应);总反应:2H2+O2===2H2O。
[归纳总结]化学电池的基本类型(1)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发生氧化反应,如锌锰干电池。
(2)两电极都参加反应,如铅蓄电池。
(3)两电极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燃料电池。
1答案C2.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其放电时的原电池反应如下: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Pb是正极B.PbO2得电子,被氧化C.负极反应是Pb+SO2-4-2e-===PbSO4D.电池放电时,溶液的酸性增强答案C解析从铅蓄电池的放电反应可以看出:放电过程中Pb失去电子变为Pb2+,发生氧化反应,因而Pb是负极;Pb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反应过程中消耗了H2SO4,使溶液的酸性减弱。
二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1.负极反应式的书写先判断负极材料,然后再分析其反应特点,并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电极产物的影响。
(1)锌锰干电池(Zn—C—NH4Cl)的负极是Zn,其负极反应特点是锌本身失去电子生成Zn2+,Zn2+与电解质溶液成分不反应,负极反应式是Zn-2e-===Zn2+。
(2)铅蓄电池(Pb—PbO2—H2SO4)的负极是Pb,其负极反应特点是Pb失去电子生成Pb2+,Pb2+与电解质溶液中的SO2-4反应生成PbSO4,负极反应式是Pb-2e-+SO2-4===PbSO4。
(3)氢氧燃料电池(Pt—Pt—KOH)的负极是Pt,其负极反应特点是Pt为惰性电极,燃料氢气失去电子生成H+,H+与电解质溶液中的OH-反应生成H2O,负极反应式是H2-2e-+2OH-===2H2O。
2.正极反应式的书写(1)首先判断在正极发生反应的物质①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能自发的发生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微粒;②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不能自发的发生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是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O 2。
(2)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写出正极反应式,在书写时也要考虑正极反应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问题,若参与反应要书写叠加式。
(3)甲烷燃料电池用铂作电极插入KOH 溶液中,其正极反应式是O 2+2H 2O +4e -===4OH -;铜锌原电池(Zn -Cu -H 2SO 4)的正极反应式是2H ++2e -===H 2↑。
[归纳总结]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时注意的问题(1)正确判断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确定两极上分别发生的具体反应。
(2)确认电极得失电子后的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若能反应,则应写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后的电极反应式。
(3)在正极上,若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离子被还原,提供该离子的电解质无论电离难易如何,一律写离子符号(而在原电池反应中,要遵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只有易溶的强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
[活学活用]3.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 +MnO 2===LiMn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i 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 -e -===Li +B .Li 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 -e -===Li +C .MnO 2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 2+e -===MnO -2 D .Li 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 -2e -===Li 2+ 答案 B解析 由总反应L 0i +M +4nO 2===L +1iM +3nO 2可知,Li 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升高(0→+1),Mn 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降低(+4→+3)。
Li 被氧化,在电池中作负极,电极反应为Li -e -===Li +,MnO 2在正极上反应,电极反应为MnO 2+e -===MnO -2。
4.有人设计以铂和锌为电极材料,植入人体做某种心脏病人的心脏起搏器的能源,它依靠人体血液中有一定浓度的O 2和H 2O 进行工作。
(1)负极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极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锌2Zn-4e-===2Zn2+(2)铂O2+2H2O+4e-===4OH-解析以铂和锌为电极材料,植入人体做某种心脏病人的心脏起搏器的能源,正极是铂,负极是锌,电解质溶液是人体血液,工作时,负极锌被氧化,血液中的O2得到电子被还原。
正极的反应为O2+4e-+2H2O===4OH-;负极的反应为2Zn-4e-===2Zn2+。
理解感悟根据原电池反应书写电极反应式若已知电池总反应式,要写电极反应式,一般处理方法是根据化合价变化规律先判断负极材料,负极材料若是金属则失电子而变为相应的阳离子(注意:Fe失电子一般变为Fe2+),负极材料若是其他被氧化的物质,则失电子变为相应的氧化产物,然后再推断正极反应式,可利用总反应式与已知某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作差推出。
当堂检测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C.防止电池中渗漏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答案B解析回收电池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2.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解析电池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B项电子应从Zn电极流向Cu电极。
3.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OH--2e-===ZnO+H2O;碳棒:O2+2H2O+4e-===4OH-,据此判断,锌片是()A.正极,被还原B.正极,被氧化C.负极,被还原D.负极,被氧化答案D4.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该电池中电极a是正极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通过导线流向电极aD.该电池的总反应:2H2+O2===2H2O答案D解析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项不正确;a极通入H2发生氧化反应,是电池的负极,B项不正确;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电极a通过导线流向电极b,C项不正确。
5.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2Fe2++4OH-。
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2e-===Fe2+2H2O+O2+4e-===4OH-40分钟课时作业一、化学电源及其回收利用1.对化学电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电源比火力发电对化学能的利用率高B.化学电源所提供的电能居于人类社会现阶段总耗电量的首位C.化学电源均是安全、无污染的D.化学电源即为可充电电池答案A解析由于是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节省了许多中转环节,所以化学电源对化学能的利用率比火力发电高得多,但火力发电仍居世界耗电量的首位;化学电源一般较安全,但含重金属的电源如果随意丢弃,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有些化学电源是可充电电源(如镍镉电池),有些是不可充电的(如干电池)。
2.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氢氧燃料电池B.锌锰电池C.镍镉电池D.铅蓄电池答案A3.废电池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
有同学想将其变废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B.碳棒取出洗净用作电极C.把铜帽取下洗净回收利用D.电池内部填有NH4Cl等化学物质,将废电池中的黑色糊状物作化肥施用答案D解析虽然氯化铵是一种化学肥料,但电池内部还有其他有害物质,如果用作化肥,会污染土壤,进入生物链后,影响人体健康。
二、常用化学电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镍氢电池、锂电池和碱性锌锰干电池都是二次电池B.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但是会污染环境的新型电池C.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D.铅蓄电池放电的时候正极材料是Pb,负极材料是PbO2答案C解析碱性锌锰干电池是一次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且不会污染环境的新型电池;铅蓄电池放电的时候正极材料是PbO2,负极材料是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