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情感
道德与情感

道德与情感的交融在中国的道德教育领域,只强调人对道德认知的学习和道德价值的判断,主要是通过传统文化著作的阐述、社会规范、习俗的熏染、潜移默化,以及人的理性思维活动的内化和积淀来进行。
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表现为重“认知”,轻“导行”;重“灌输”,轻“感悟”;重“接受”,轻“体验”;重“书本”,轻“生活”。
而缺乏情感共鸣的道德教育难起深入持久的效果,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也是人类行为中最复杂的感受。
心理学研究证明:情大于理;在人际交往、教育传播领域,人的情感比理智更为真切、更为有效。
一、情感--体验型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古宁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到:“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财富。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朱小蔓认为:情感不仅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而且在个体道德形成的完整过程中,始终具有特殊的地位、特殊的价值。
可见,在学校道德教育中,把学校道德认知、评价、实践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是完全符合教育心理和教育规律的。
二、情感--体验型学习模式的指导原则当前学校的学校道德教育,教育者往往会用社会的、成人的标准和要求,以知识、概念的形式向学生贯输,缺乏学生的情感体验,甚至与社会生活脱节,难以形成内在的道德要求和学校价值观念,教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由此产生了教师不愿从教、学生无心向学现象。
因此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育、学习的模式,成为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关键。
以教育心理和教育规律为指导的情感-体验型学习模式的尝试,需要有生动、感人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开阔视野,紧贴社会生活,把握热点问题,联系学生实际感受,精心设计课堂。
人类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人类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关系人类情感和道德行为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情感是人类自然而生的情绪体验,包括爱、喜、怒、忧等,而道德行为则是指在社会文化规范和伦理标准下,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人们常常认为情感和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讨论人类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首先,情感能够激发人们的道德行为。
人们的情感体验对行为产生着强烈的影响。
例如,在面对别人的悲伤或苦难时,我们会感受到同情,进而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
这种情感的体验促使我们采取具体行动,体现出道德关怀和责任感。
类似地,对于一个被损害的人,我们会感受到愤怒,进而产生正义感,促使我们站出来维护他人的权益。
情感的强烈性和直观性使得它能够启发我们的道德行为。
其次,道德行为也能够塑造和调节人们的情感。
道德行为是通过道德准则来指导人们的行为选择,它使得人们能够根据社会规范和伦理价值来判断和行动。
当我们按照道德准则行事时,我们会感到内心的满足和喜悦,这种正面的情感体验能够增强我们对道德行为的认同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道德准则也能够调节人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或恶意时,道德准则会告诉我们要克制情感,不要采取暴力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因此,道德行为能够帮助我们控制和调节情感,使其更加积极和合适。
人类情感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中。
情感和道德行为相互启发,让人们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情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和需要,进而倡导和实践道德行为。
而道德行为则能够培养人们的情感共情能力,使我们更加敏感和体贴他人的情感体验。
情感和道德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更加密切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和谐。
然而,人类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关系并非完全一致。
有时,我们的情感可能会引导我们违背道德准则。
例如,恨意和复仇的情感可能会让我们产生伤害他人的欲望。
这时,我们需要依靠自我控制和崇高的道德准则来抑制情感的冲动,以避免不法行为的发生。
道德与情感的关系与冲突

道德与情感的关系与冲突道德与情感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是社会行为准则的规定,是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而情感则是人的内在感受和体验。
这两者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存在博弈和冲突。
首先,道德和情感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道德可以影响情感,而情感也可以塑造道德。
道德的规范和标准,例如诚实、善良、正直等,对于个体的情感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遵守道德规范的人常常会感到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相反,如果一个人违背了道德准则,常常会感到内疚和愧疚。
这种道德对情感的引导作用,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道德行为的选择。
然而,道德与情感之间也常常发生冲突。
举个例子,想象一个人所爱的伴侣遭受了别人的欺骗并向你求助。
道德告诉你应该帮助那个人,但你的情感对你的伴侣有着强烈的保护欲望,也希望伴侣不要再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和情感之间的冲突就变得显而易见。
你可能在道德和情感之间纠结不已,很难做出明确的选择。
此外,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也会对道德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有些文化注重个人利益,强调个体的快乐和满足,而有些文化强调集体的福祉和社会和谐。
这种差异使得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对道德与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个体的道德观念和情感会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在道德与情感之间的冲突也会有所不同。
面对道德与情感的关系与冲突,个体应该如何抉择?有人认为应该理性地权衡,找到能够平衡二者的最佳解决方案。
例如,在前面提到的伴侣遭受欺骗的情境中,你可以尽力帮助你的伴侣,并寻求法律或其他手段帮助你伴侣获得公正。
这样既满足了道德要求,也能够满足你的情感需求。
同时,还有人认为,道德与情感并不一定总是发生冲突,它们可以相互促进,产生正向的影响。
例如,以诚实为例,诚实会建立信任,而信任又能够营造出温暖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将道德与情感结合起来,使得自己的行为更加完整和具有内在的动力。
情感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情感与道德的相互关系人类是情感和道德的复杂交织体,情感和道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行为与思维的基石。
情感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感受和体验,而道德则是人们对于善恶、对错的判断和行为准则。
情感与道德之间的相互关系,既体现了人类的自然本性,又展现了人类的文化积淀。
首先,情感对道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情感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感受和体验,它可以激发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当一个人对他人产生强烈的情感,比如爱、喜欢或同情,他往往会在道德层面上做出相应的行为。
例如,当一个人深爱着他的家人,他会倾尽全力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幸福,这种行为是基于对家人的情感以及对道德义务的认同。
同样,当一个人对他人的痛苦和困境产生同情,他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种行为也是情感对道德的驱动。
然而,情感并不总是与道德相一致。
情感的主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于道德问题的判断存在差异。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情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从而导致不同的道德判断。
例如,对于动物权益的问题,有些人出于同情和爱心,主张保护动物的权益,认为虐待动物是不道德的;而有些人则出于自身利益或其他原因,对动物的权益问题产生冷漠或忽视,对虐待动物的行为不以为然。
这种情感与道德的不一致性,使得道德问题的判断变得复杂而多样。
另一方面,道德对情感的塑造也是不可忽视的。
道德是人类社会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它对于个体的情感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道德的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使得人们对于善恶、对错有了明确的认识和判断。
这种道德准则的内化,使得个体在情感的驱动下,能够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例如,当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看到有人遭受欺凌,他内心会感受到愤怒和不满,但是在道德的约束下,他会选择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制止欺凌行为,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道德的规范和准则,使得个体的情感能够被引导和规范,从而产生积极的社会行为。
然而,道德对情感的影响也有其局限性。
道德准则的多样性和相对性,使得人们对于道德问题的判断存在差异。
人类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人类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关系人类情感和道德行为是人类社会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情感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感受和体验,而道德行为则是人类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情感对道德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道德行为也能够调节和引导人类情感的表达。
首先,情感对道德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人类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如喜怒哀乐、爱恨情愿等。
这些情感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比如,当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痛苦时,他会产生同情心,进而促使他采取行动来减轻他人的痛苦。
这种同情心是情感的一种表现,它引导着人们去行善,去关心他人的福祉。
另外,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它能够激发人们对他人的关爱和支持。
在道德行为中,爱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它使人们关注他人的需要,努力帮助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然而,情感并不总是能够直接引导人们的道德行为,有时候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情感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使得人们在道德选择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偏好。
比如,当一个人面临一个道德困境时,他的情感可能会引导他做出一种选择,而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可能会引导他做出另一种选择。
这时候,人们需要通过思考和理性判断来平衡情感和道德之间的冲突,找到一个合适的折衷点。
这也说明了情感和道德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此外,道德行为也能够调节和引导人类情感的表达。
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准则,它能够规范和引导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
比如,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遵守社会道德的规范。
这种情感的控制和调节能力是道德行为的一种表现,它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保持社会秩序和和谐。
另外,道德行为还能够培养和塑造人们的情感,使其具备更高的道德情操和修养。
通过道德行为的实践和习惯,人们能够培养出同情心、善良和正义感等积极的情感品质。
综上所述,人类情感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情感对道德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它能够引导人们去关心他人、行善和支持他人。
情感和道德:情感和道德之间的联系

情感和道德:情感和道德之间的联系情感和道德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情感是人类的基本感受,包括快乐、悲伤、愤怒等等,情感让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
道德是人类社会所遵守的规范,是人们用于评判和约束行为的标准。
本文将探讨情感和道德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的互动作用,以及一个良好的道德标准如何促进健康和积极的情感。
情感与道德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和互动作用。
首先,情感可以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
人们的情感状态会影响他们作出的决策,进而影响其行为。
一个人处于快乐、幸福的情绪中时,会主动向周围的人提供帮助、关怀和支持,这些行为会被认为是道德的。
同样,悲伤、情绪低落的人在行为上可能会更加自我中心,甚至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来缓解负面情绪。
其次,道德的规范可以影响人类的情感体验。
道德规范告诉人们该如何行动,什么是好的、正确的行为,从而使人们感到道德上的满足和成就感。
有一个良好的道德标准可以促进健康和积极的情感。
当一个人有道德标准时,他更容易做出明智的决策,从而降低负面情绪。
道德标准也让他更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该避免什么,更加自信、有条理地生活。
同时,一个良好的道德标准还可以增强人际关系,建立信任、互助的关系,共同创造快乐的社会环境。
在实际生活中,情感和道德的关系也有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不同的情感状态有可能会影响道德标准的产生和判断,这可能会导致不同的人评判某个行为时出现差异。
其次,某些特定的社会环境,如贫穷、暴力、冲突等,可能会使道德标准出现损坏,甚至完全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情感也会对道德产生影响,有可能会使人们做出非道德的行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道德教育和情感管理的加强。
总之,情感和道德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
道德规范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体验,而情感状态也可以影响道德行为。
我们应当注重培养良好的情感和道德,通过个体、社会、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努力,创造出一个积极、健康、完美的人类社会。
道德和情感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道德和情感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道德和情感是人类行为和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复杂而多样的。
本文将探讨道德和情感之间的联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道德和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道德和情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道德是人们在互动中形成的一种规范,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而制定的准则。
而情感是个体的情感体验,是人类情感生命的表现。
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道德和情感常常互为表里,彼此影响。
例如,一个人可能出于道德责任感去帮助别人,但也有可能出于自己的情感需要来帮助别人。
二、道德决策受情感影响较大道德选择本质上是一个理性审慎的过程,但情感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些研究表明,情感对人的道德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当人们面临一种情感刺激时,他们更容易做出不太理性的决策或者对情感有利的决策。
因此,理性思考和情感调控在道德决策中都很重要。
三、情感让道德更具有亲和力情感能够让道德更加亲近人心。
许多道德准则都强调人类之间的相互关怀,而这种关怀往往源于个人的情感。
我们很难对陌生人体现道德关怀,但如果我们与这个陌生人建立了情感联系,如通过分享生活经验和日常互动,我们就更容易体会到他的处境并给予帮助。
四、一些情感亦可成为道德苗头一些情感并不直接涉及道德,但它们旨在促进个体的精神成长,从而使个体更具有道德感。
例如,同情心、善良、微笑等情感,虽然不是直接的道德标准,但它们能够为道德行为提供动力和基础。
五、道德和情感相互作用,互惠互利道德和情感是相互作用,互惠互利的。
道德可以为情感提供理性支持,使情感具有更富有价值和意义;而情感也可以让道德更加具有个人色彩,从而使它更具体、真实和感人。
结论道德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元素。
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复杂而多变的,但彼此之间的影响和互动无处不在。
通过理解道德和情感之间的联系,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并更好地处理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道德情感 例子

道德情感例子
道德情感是指一种基于道德理念构建起来的情感体系。
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体现出来。
以下是一些道德情感的例子:
1. 慈爱和关爱:这种情感是向其他人表达关心和爱的方式。
它
可以表现为对家人的照顾和善待,对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等。
这种情感的核心是对别人的尊重和关心。
2. 谦虚和谅解:这种情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它表现为对
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的认识,对他人的不同观点和需求的理解和尊重。
这种情感的核心是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
3. 诚实和正义:这种情感是对真理和公正的坚守。
它表现为对
事实的诚实和公正的判断,对不公正行为的反对和抵制。
这种情感的核心是对真理和公正的维护和捍卫。
4. 勇气和坚韧:这种情感是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敢和坚韧。
它表现为面对困难时不退缩,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这种情感的核心是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敢面对和坚韧不拔。
5. 社会责任和参与:这种情感是对社会的责任和参与。
它表现
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和参与。
这种情感的核心是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精神。
这些道德情感的例子展示了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加明智地面对人生和社会问题。
情感与道德的联系

情感与道德的联系人类是情感的动物,我们之所以能够体验到喜怒哀乐,是因为我们拥有情感。
而道德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情感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情感对道德的影响,也可以看到道德对情感的塑造。
首先,情感对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情感可以激发人们对于善恶的立场和行动。
当我们对某个人或事物产生强烈的喜爱或厌恶时,我们往往会根据自身的情感倾向来判断和行动。
例如,当我们对一个人产生深厚的友情时,我们会倾向于支持和帮助他,丝毫不顾个人利益。
反之,当我们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憎恶时,我们可能会选择远离他,甚至干扰和伤害他。
这些情感所激发出的行动无疑会影响到我们的道德选择和行为。
然而,情感也可能对道德产生负面影响。
有时我们会因为情感的爆发而失去理智,做出违背道德准则的事情。
例如,一个人对某个人怀有强烈的嫉妒之情,可能会采取一些不道德的手段来破坏对方的名誉或幸福。
这种情况下,个人的情感成为了道德的障碍。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控制情感,不因为情感的强烈而违背道德原则。
另一方面,道德也对情感起到深远的影响。
道德的准则可以引导我们对他人的情感态度。
当我们接受到道德教育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被告知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
这些道德准则的内化将会对我们的情感产生重要的影响。
通过遵守道德准则,我们会培养出同情心、爱心以及乐于助人的情感。
这些情感进一步促进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使我们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亲密关系和友善。
然而,道德准则也有可能扼杀人们的真实情感。
有时我们被社会的道德标准所束缚,不敢或不能表达真正的情感。
这种情况下,道德准则对我们的情感造成了限制。
例如,在某些文化背景中,男性被认为应该坚强、沉默,不应该流露出过多的情感。
这种道德准则可能会导致男性难以表达内心的痛苦或无助,进而对个人的精神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情感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情感和道德的关联与冲突

情感和道德的关联与冲突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情感和道德一直是人们探讨和关注的重要议题。
情感、诚实、仁爱等道德原则与个体的感受、情绪和欲望相互交织,引发了无数思考和讨论。
情感与道德之间既有相互促进的关联,也存在着时常产生冲突的可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情感和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冲突和困难。
首先,情感与道德的关联是密不可分的。
情感作为人类的天性之一,是我们对世界和他人产生情绪反应的基础。
我们的思维、价值观和行为往往离不开情感的驱动。
事实上,情感可以激励人们去行善和关心他人,从而形成道德的修养。
当我们感受到他人的痛苦,我们会有同理心和怜悯之情,进而诉诸于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情感和道德之间的这种关联可以促使我们付出关怀和善意,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和善良的社会。
然而,在某些时候,情感和道德也会发生冲突。
这是因为情感常常被个人的欲望和利益所驱动,而道德往往要求人们超越个人感受,考虑他人的福祉和整体利益。
举个例子吧,假设你在一个社交聚会上发现你的好友向他人撒谎,对于你来说,既有可能感受到愤怒和失望,又有可能由于不想破坏友谊而选择忽略这个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面临道德困境:是坦诚面对事实,让友谊受到伤害,还是放弃道德原则,维持友好的关系?这种冲突常常使人们左右为难,让人感到困惑和矛盾。
此外,在道德问题上,不同的个体也可能因为情感的不同而产生分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这导致了不同的道德观点。
例如,对于一个信仰宗教的人来说,他的道德观点可能基于宗教文化所灌输的情感和信仰。
而对于一个思维理性的人来说,他的道德观点可能更加基于逻辑和理性的思考。
这种差异使得人们在道德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从而产生分歧和冲突。
然而,情感和道德的关系并非一定是对立的。
我们可以通过审视自己的情感,深入思考自己的行动,以更好地理解和调解情感与道德之间的冲突。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以情感为导向,通过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动机来塑造我们的道德观念。
情感与道德的关系

情感与道德的关系道德和情感是人类行为和思维的两个重要方面。
道德指的是对于善恶和对错的判断,而情感则涉及到人的情感体验和反应。
虽然道德和情感看似是两个独立的维度,但它们在人类行为中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情感在道德判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的道德观念往往是通过情感经验形成的。
例如,对于善行和恶行的判断往往与我们的情感反应有关。
当我们目睹一个人帮助他人时,我们会感到喜悦和赞赏,因为这种行为触动了我们的同情心和爱心,而同样,当我们目睹一个人虐待他人时,我们会感到愤怒和厌恶,因为这触发了我们的愤慨和道义感。
因此,情感的体验和反应对于我们判断和评价道德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
其次,道德也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道德准则规范了我们的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当我们遵守道德规范时,我们会受到内心的满足和愉悦,这种情感体验可以被认为是道德行为的一种回报。
相反,当我们违背道德准则,我们会感到内疚和后悔,这种情感体验是我们对于自己行为产生的道德评价。
此外,道德的框架也影响着我们的情感表达方式。
在考虑到他人的立场和感受的情况下,我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以避免伤害他人或引起纠纷。
然而,情感和道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
有时情感和道德可能发生冲突,使我们难以进行正确的判断。
例如,当我们与自己亲近的人发生矛盾时,我们的情感会倾向于支持我们的亲人,但是道德准则则要求我们公正地对待每个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调节情感与道德之间的冲突,寻求一个合理而公正的解决方案。
这可能需要我们通过自我反省和思考,以及与他人的公正对话,来找到一个平衡点。
另一方面,情感也可以弥补道德的不足。
有时候,我们在道德判断上可能犯错或无法达到理论上的道德标准,但是情感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比如,当我们面临困难时,情感的力量可以激发我们坚持下去的激情和动力;当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时,他人的情感反应可以提醒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因此,情感在道德实践中起到了修正和补充的作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遵循道德准则。
道德与情感的辩证关系

道德与情感的辩证关系人类作为社会的一员,道德与情感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道德是一种行为准则,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和判断标准,而情感则贯穿于我们的情绪和情感经历中。
道德与情感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而又微妙的辩证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首先,道德的形成与情感息息相关。
人类作为情感动物,我们在面对某些行为或事件时会产生一种内心的反应和感受,这便是情感作用的基础。
情感在我们的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共情能力、善恶评价能力和责任感。
例如,当我们目睹他人的苦难或痛苦时,我们会感同身受,产生同情之情。
这种情感激发了我们内心的善良和同情心,推动我们采取正义行为,关爱他人,这也是道德行为的基础。
其次,情感也可以影响我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
情感往往能够温柔地波及我们的内心,使我们表现出善良、同情心和责任感。
透过情感的薰陶,我们能更加理解他人的需求,更加关注正义和公平。
一个心怀爱意和善良的人往往更容易被道德准则所引导,更容易选择正确的行为。
而缺乏情感的人则可能对他人的需求漠不关心,对道德行为缺乏追求,因此无法表现出道德的力量。
因此,情感与道德之间存在一种互补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促进着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然而,道德和情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有时我们的情感会导致我们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例如,当我们受到自己亲人的损害时,愤怒和仇恨可能会催使我们做出报复性的行为。
这种情绪可以使我们暂时忽视了道德准则,并采取与其背道而驰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情感起到了负面的作用,阻碍了我们遵循道德的行为。
然而,道德也可以约束和调节我们的情感。
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下,我们的情感可能会偏离正常的道德准则,导致我们做出有害的行为。
通过道德的规范和准则,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避免情感的干扰和偏离正常的道德标准。
例如,在公共场合,我们或许会感到愤怒或不悦,但我们仍然会约束自己的情感,遵循道德的准则,不做出冲动的行为。
情感与道德的关系与统一

情感与道德的关系与统一一、引言人类是一个充满情感的灵动生物,我们的情感涵盖了喜怒哀乐,赋予了我们信仰、动力和观念。
同时,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道德又是我们行为的规范和评判标准。
情感与道德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与塑造。
本文将探讨情感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统一。
二、情感对道德的影响1. 情感是道德行为的源泉浓烈的情感能激发我们内心的善良和同情心。
当我们感受到他人的痛苦或需要时,情感会促使我们采取行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种慈善情感与道德行为密切相关,它鼓励我们从内心出发,助人为乐,以行善积德。
2. 情感调节道德观念和行为情感是驱动人类行为的动力之一,它能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选择。
道德观念作为一种抽象概念,需要通过情感的调节才能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例如,当我们面临道德困境时,情感会指引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以符合社会公德。
三、道德对情感的引导与塑造1. 道德规范塑造情感品质道德的教育和培养有助于塑造我们的情感品质。
通过道德教育,我们能够学到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并培养出同情心、善良和公正的品质。
这些情感品质能够指引我们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并在困难时给予他人安慰和支持。
2. 道德规范增强情感的稳定性道德规范为我们的情感提供了稳定的基石。
遵守道德法则能够增强我们的内心安全感和满足感,使我们的情感得以稳定发展。
相反,道德违背则可能引发内心的罪恶感和不安,导致负面的情感反应。
四、情感与道德的统一1. 情感和道德共同构建人类社会情感和道德是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两个因素。
情感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需求,而道德则是我们与他人共同生活的基础。
这两者共同构建了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人们通过情感的交流体验到彼此的关怀和爱,而道德规范能够约束个体的行为,构筑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
2. 情感和道德相互促进与提升情感与道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提升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道德能够理性地引导情感的表达和发展,使其具备社会价值和意义。
情感和道德有何关系?

情感和道德有何关系?一、情感与道德的定义情感是人类自然的心理能力,包括情绪、感受和某些生理反应。
而道德则是人类所应遵循的规则或准则,它使人们能够在社会中相互尊重、合作和共处。
情感和道德常常被联系在一起,但它们又各自有着不同的含义。
二、情感对道德的影响情感可以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
比如,在情感强烈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放弃理性思考,而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
例如,一个人对他人的仇恨可能导致他做出报复性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违反社会的道德准则。
另一方面,情感也可以激发人们更积极地遵循道德规范。
例如,爱和关怀可以促使人们关注社会上的不公正和不道德的行为,并采取积极和负责任的行动来改善情况。
此外,仁爱、同情和同情心等正向情感也可以促使人们遵守道德规范。
三、道德对情感的影响道德规范也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表达和体验。
如果人们觉得自己的情感是不合适的,他们可能会尝试将它们隐藏起来,这可能会对他们的情感健康和幸福产生负面影响。
而道德规范也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情感的理解和感知,例如,某些情感被视为弱点或不祥之兆,这可能会对人们的情感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道德规范也可以促进人们的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例如,乐于助人和体贴关怀等谦让品质可以促进情感的发展和加强人际关系。
四、总结情感和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情感可以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而道德规范也可以影响人们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通过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我们的自我意识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动机。
中国哲学中的道德情感与情感伦理

中国哲学中的道德情感与情感伦理道德情感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它在道德伦理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哲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道德感的培养,将情感与伦理联系在一起,构建了独特的情感伦理观。
在中国哲学中,情感被视为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核心要素。
孔子强调仁爱之道,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在待人接物中,要以仁心待人,培养起一种亲近、关怀和善意的情感。
这种情感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共鸣和关注,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同时,孟子提出的“性善论”也无法忽视。
他认为人性本善,善感情感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在他的观点中,善意、善感和怜悯是培养与提升道德境界的重要因素。
这些情感通过在内心深处培养与发展,使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并能够对他人进行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
道德情感伦理强调个体的情感外化成为一种道德行为,这是通过行为和实践来体现的。
例如,在明清儒家的社会伦理观中,孝道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孝顺父母是对父母亲的感激和关爱的体现。
这种情感践行通过具体的行为,如供养和孝敬父母,向社会传达了尊敬和感恩的情感。
此外,中国哲学中还存在一种重要的情感伦理观——道德感。
道德感是一种自觉力量,它能够激励个体行为的道德准则。
在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中,道德感被视为一种自发性的情感反应,它对人们的道德选择和行为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培养和加强个体的道德感,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现代社会中,中国哲学的道德情感伦理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情感关系和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
然而,正是基于中国哲学中的道德情感伦理思想,才能够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总结中国哲学中的道德情感与情感伦理的论述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道德情感与情感伦理在中国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们强调个体与他人的情感纽带,以及个体的感受与思考对道德行为的塑造作用。
道德情感的三种表现

道德情感的三种表现
道德情感的三种表现: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关注善恶、正义、公平等价值观;理智感强调理性、客观、公正地认识和处理问题;美感追求美好事物,体现在审美情趣、艺术创作和审美评价。
这三种道德情感共同构成人的精神世界。
1. 道德感:道德感是人类对善恶、正义、道德规范等问题的情感反应。
它体现在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以及对道德规范的遵循等方面。
具有道德感的人,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权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2. 理智感:理智感是人类对理性、客观、公正地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情感反应。
它体现在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保持冷静、客观、理性的态度,分析问题的本质,遵循逻辑规律,作出合理判断和决策。
具有理智感的人,能够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头脑清醒,解决问题能力强。
3. 美感:美感是人类对美好事物、审美情趣的情感反应。
它体现在个体对艺术、自然、人文等方面的欣赏和创作活动中。
具有美感的人,能够发现和创造美好事物,自觉地追求审美情趣,丰富精神生活。
这三种道德情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和提升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助于个体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同时,这三种道德情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道德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道德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道德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常常会涉及到的两个概念。
道德是我们在社会中形成的一套规范,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和判断。
而情感是我们内在的感受和情绪,驱使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道德和情感,看似有着截然不同的本质,但实际上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
首先,我们来探讨道德对情感的影响。
道德作为社会的基石,其价值观念和规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的情感。
例如,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准则会塑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并影响他们的情感表达。
一个受到道德教育的人,在面对良好行为的赞赏或评价时,会感受到内心的喜悦与满足;而在犯下错误或违背道德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感到愧疚和内疚。
这种情感的表达和体验,就是道德对个体情感的影响。
另一方面,情感也对道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是情感动物,我们的决策和行为往往受到情感的驱使。
当我们对他人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比如关怀、爱和同情等,我们会更加倾向于热衷于帮助他们并符合道德准则。
然而,当我们的情感受到伤害、愤怒或仇恨时,我们可能产生道德偏见或冲动的行为。
因此,情感可以影响个体对道德的判断和行为,使其产生不同的道德观念和标准。
道德和情感的相互作用还可以从道德判断和决策的角度进行探讨。
道德决策通常是基于对道德准则的判断和评估。
这种道德判断受到我们的价值观念、经验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然而,我们的情感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个体在进行道德决策时,他们的情感反应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和选择。
比如,同情心的激发会影响对他人所面临困境的评估,使个体更加倾向于采取维护他人利益的行为。
而愤怒和幸福等情感状态也会在道德决策中发挥作用,塑造人们对道德问题的认知和行为选择。
虽然道德和情感在很多方面相互作用,但它们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
有时情感可能会违背道德准则,导致我们做出不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
人们可能因为情感的驱使而撒谎或背叛他人,违背了道德约束。
而有时道德准则也可能会抑制我们真实的情感表达,使我们在某些情况下感到不自在。
评析道德主要诉诸情感或态度

评析道德主要诉诸情感或态度引言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人们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评析道德时,我们常常会发现道德主要诉诸情感或态度。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道德与情感的关系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准则、规范和规定,它指导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道德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和道德规则。
情感的定义情感是人们对于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情绪反应。
它是人类情感系统的一部分,包括喜怒哀乐等情绪。
道德与情感的关系道德与情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人们在面对道德问题时,常常会产生情感的反应。
例如,当我们看到他人受到不公正对待时,我们会感到愤怒和不满,这种情感驱使我们去维护正义和公平。
道德主要诉诸于情感道德判断与情感道德判断是我们对于某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准则的评价。
而这种评价往往是基于我们的情感和态度。
例如,对于偷窃行为,我们会认为它是不道德的,这种判断是基于我们对于偷窃行为的愤怒和不满。
道德教育与情感引导道德教育是培养人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过程。
在道德教育中,情感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通过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使其对于道德问题产生认同和共鸣。
例如,通过讲述英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道德决策与情感影响道德决策是指在面对道德困境时,作出合乎道德准则的决策。
情感对于道德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
当我们面临道德选择时,我们的情感会引导我们选择符合道德的行为。
例如,当我们面对是否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时,我们的同情心和善良会促使我们去帮助他人。
道德态度的形成社会环境与道德态度社会环境对于个体道德态度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
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接受到的道德观念、行为模式和道德规范会影响其道德态度的形成。
例如,在一个重视诚信和公正的社会中,个体更容易形成正直和公正的道德态度。
个人经历与道德态度个人经历也对道德态度的形成产生着影响。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情、所受到的教育和培养,都会对其道德态度产生影响。
情感与道德对人类的意义以及发展历程是什么?

情感与道德对人类的意义以及发展历程是什么?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情感与道德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情感是人类内心的感受,道德则是人类社会规范的行为准则。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情感与道德对人类的意义以及发展历程。
一、情感与道德的相互关系情感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情感的发展离不开道德的指引,道德的形成也需要情感的支持。
教育中强调的“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也充分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情感可以为道德提供支持和动力,而道德则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处理情感问题。
例如,一位有着高度道德情操的医生,也许会因为对患者的情感关注,而格外地精心呵护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一位情感丰富的母亲,也许会因为家庭道德观念的不同,而在教育子女方面产生失误。
因此,情感与道德的相互关系需要慎重对待,值得深入研究。
二、情感与道德的发展历程情感与道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情感与道德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演变。
在古代,中华文明的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忠诚”等道德观念,与此相伴的情感是“孝顺”、“友爱”等。
在西方,古希腊的伦理学家亚里士多德则提出,道德规范应当建立在理性和人的天性之上。
同时,他也认为,人的情感有着自己的价值。
这些古代的哲学观念对今天的道德和情感教育仍有启示意义。
现代社会,情感和道德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复杂化。
人们对情感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更加重视道德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情感与道德的处理方式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更新。
三、情感与道德对人类的意义情感与道德,都是人类丰富内心世界、体现人性尊严的标志。
情感可以为人们提供情绪安慰、人生支持和生命意义;而道德则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规范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进而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和幸福的生活方式。
情感和道德的培育,既需要个体努力和自我管理,也需要社会教育和治理的共同努力。
情感与道德判断

情感与道德判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情感和道德判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情感是人类所拥有的强大力量之一,而道德判断则是我们衡量一个行为是否正确的尺度。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情感可以影响我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选择,而道德判断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情感体验。
首先,情感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情感可以使我们感到喜悦、愤怒、悲伤或恐惧,而这些情感会影响我们对待他人的行为态度。
例如,当我们感到被爱和关爱时,我们会更容易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体现出道德上的友善和关怀。
相反,当我们感到被欺骗或背叛时,我们可能会产生愤怒和不信任的情绪,导致我们采取不道德的行动以回应这种背叛。
因此,情感对我们的道德判断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此外,道德判断也会对我们的情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道德准则告诉我们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
当我们按照道德准则行事,我们会感到满足和正直的情感,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同时也在保护自己的尊严。
相反,当我们违反道德准则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内疚和羞耻,因为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或不公正。
因此,道德判断对我们的情感体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情感和道德判断之间的互动也在我们与他人建立关系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与他人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接时,我们会更倾向于对对方采取道德的态度。
我们对他人产生的情感包括爱、尊重、信任等,会促使我们对他们采取积极、正直的行为,并始终关心他们的利益和福祉。
同时,我们的道德判断也会影响我们对他人情感的评估。
如果某人被认为是一个道德上的人,我们可能会对他产生积极的情感,信任他并愿意与之建立亲密关系。
相反,如果某人被认为是一个道德上的人渣,我们可能会对他产生负面的情感,避免与之接触或与之保持距离。
因此,情感和道德判断在我们与他人建立互动关系时相互作用。
总结起来,情感和道德判断密不可分。
情感影响我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选择,而道德判断塑造了我们的情感体验。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在我们与他人建立关系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情感的交融
在中国的道德教育领域,只强调人对道德认知的学习和道德价值的判断,主要是通过传统文化著作的阐述、社会规范、习俗的熏染、潜移默化,以及人的理性思维活动的内化和积淀来进行。
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表现为重“认知”,轻“导行”;重“灌输”,轻“感悟”;重“接受”,轻“体验”;重“书本”,轻“生活”。
而缺乏情感共鸣的道德教育难起深入持久的效果,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也是人类行为中最复杂的感受。
心理学研究证明:情大于理;在人际交往、教育传播领域,人的情感比理智更为真切、更为有效。
一、情感--体验型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古宁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到:“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财富。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朱小蔓认为:情感不仅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而且在个体道德形成的完整过程中,始终具有特殊的地位、特殊的价值。
可见,在学校道德教育中,把学校道德认知、评价、实践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是完全符合教育心理和教育规律的。
二、情感--体验型学习模式的指导原则
当前学校的学校道德教育,教育者往往会用社会的、成人的标准和要求,以知识、概念的形式向学生贯输,缺乏学生的情感体验,甚至与社会生活脱节,难以形成内在的道德要求和学校价值观念,教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由此产生了教师不愿从教、学生无心向学现象。
因此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育、学习的模式,成为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关键。
以教育心理和教育规律为指导的情感-体验型学习模式的尝试,需要有生动、感人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开阔视野,紧贴社会生活,
把握热点问题,联系学生实际感受,精心设计课堂。
使学校道德课程立足小课堂,指点大世界,广受学生所欢迎。
在学校道德课中实施情感-体验型学习模式,应注重以下原则:第一、主体性原则: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是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不能忽视的问题。
现代课堂的教学,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重组知识、经验的产生过程,重视情感、体验的生成等,这就要求情感—体验型的学习模式要充分把握学生主体性的特点,淡化课堂中的“教”,重视课堂中的“学”。
把学习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感。
第二、选择性原则:个人所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是经历多年的教育及生活的磨练而形成的。
由此产生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进而采取不同的行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世界的精彩,体会人间的冷暖,用自己的眼睛去把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情感—体验型学习模式,要提供学生客观的事件,让学生主观地去看待。
情感的可选择性,通过创造出一个合乎人性的、宽松、健康、向善的情境来发展人的道德观念。
第三、人性化的原则。
是指情感-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体现出群体性和人本性,符合社会群体心理和个体价值观念的基本要求。
“人性化”原则抛弃贯输、说教的教育方式,以注重生命的价值和人格平等为基础,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与互动。
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以营造师生人格平等、学生自觉学习的双向互动氛围,使情感和体验能传递正向价值、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校道德观。
人性化的原则更要求教育者要有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情感和领悟,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合理化、个性化的体验表达。
第四、生活化的原则。
美国实用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杜威认为:“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
任何一个阶段生活的主要任务,就是使生活过得有助于丰富生活自身可以感觉到的意义。
”身处校园的学生所遇到的学校道德问题不多,对社会学校的要求的了解信息量不大,与社会实际脱节,单靠理论上的学习和认知,无法解决社会道德及学校生活实际碰到的问题。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生活化的原则要求我们结合学生现实及社会生活的道德情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促进学生个人经验的积累。
如广东南海公交司机邓俊成勇斗歹徒牺牲事件,社会在赞赏和表扬他的行为同时,介绍社会是如何优抚他的家人孩子的过程,从中得到什么启发?鼓励学生关注这一事件,利用团委组织的帮扶活动事例,使学生形成切身体会,弘扬正气,塑造良好品德。
三、情感-体验型学习模式的课堂实践
第一、精讲理论、明确要求。
现代教育反对以获取和积累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认为这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的,忽视了学生个性和个人经验。
学校道德的理论内容为纲要性、方向性的知识。
它是关于学校素质、学校道德规范、学校行为、理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等知识。
对于这类知识,需要运用一定的逻辑认知等学习的方法来掌握其中的概念、范畴。
在学校道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又不拘泥于教材,关注社会实际,简化理论内容,把握学校道德方向,明确学校道德认知的要求,并将此融入案例和情境中进行启发。
第二、引入故事,启迪情感。
学校道德课中的情感-体验式学习模式改革了传统的说教方法,强调直观的情感故事,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和震撼。
由教师列出思考要点和方向,学生通过笔记和体会,营造丰富的情感氛围,教师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生成和探究分析。
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感”置于同一种情境和氛围之中,要求学生以情感性或体验性思维和态度来加以把握,要求学生融入自己的全部情感,设身处地的思考,以获得个人的理解,增进个人的经验。
如在学校素质中引入“金牌工人,青岛港桥吊工人许振超”的视频故事,并提出什么是金牌工人?许振超为什么能成为金牌工人?这一事例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这一事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等问题。
在学校道德规范一节中引入“香港抗非英雄——谢婉雯医生忠于职守”的故事。
在学校道德行为中播放华语短片《车四十四》,一个令人心灵震撼的故事。
在学校理想中引入美国体育、影视和政治明星施瓦辛格人生设计及成功之路的故事,说明学校生涯设计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在学校选择中引入情感故事《邝丹的秘密》,感受邝文华凭自己的努力从事一般学校,营造了温馨家园的故事。
第三、积极表达,交流体会。
学生通过写体会的方式,自主地通过“体验”和“内省”,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评价的深化,进而形成自己明确的学校道德和价值目标。
多方在感受和体验的交流过程中,在心理上拉近距离并产生情感的共鸣。
通过群体舆论评价,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使学生体会到亲近感、认同感、荣耀感、愧疚感等不同的感受;弘扬正气、鞭策丑恶,直达人的感情的深处,使参与主体在思想、情感和意志方面相互渗透、交融或互补,在个人经验的原有基础上增添新的内容。
第四、总结反馈、以情导行。
心理学认为:人先产生想法,由想法产生触动,由触动变为行为,由行为养成习惯。
情感-体验型的学习模式,以学生的感悟为主线,可以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地生成道德评价和价值观念,它具有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学校道德形成来自于认知与情感的交融。
教师的总结反馈,力求把符合社会现实的评价和判断展示出来,使学生在自我体验和交流中学会选择,在平等、和谐的个体、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分享,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展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