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国际贸易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马立华(山西省大同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山西大同037004)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贸易不断发展,进出口贸易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但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出现被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出口贸易存在出口产岛附加值低、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出口成本大幅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要求拓展对外贸易市场,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但是纵观国际,不少发达国家开始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各种贸易璧垒日益增多,世界经济格局处于动荡期,抑制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是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文针对当前经济环境,希望通过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深入探究造成其发展困境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经济常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对策探究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7-0017-02—、弓I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全新格局,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对外贸升级做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即结合国际经济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对外开发程度,以此增强国内经济水平,初步明确了我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和经济开放内容,基于此,外贸产业需及时转变发展思路,不断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环境,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号召,在全新的外贸格局中,有效实现发展战略山。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成就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2.8%,达22.91万亿元人民币,一般贸易则占据国内外贸总值的59.5%,增长4.8%,达13.64万亿元,其中进口6.34万亿元,同比增长0.7%,出口7.3万亿元,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
同时,国家 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前三季度经常账户顺差1432亿美元,这其中,服务贸易整体表现为逆差2017亿美元,货物贸易整体表现为顺差3435亿美元,而在金融、资本账户中,净流入的直接投资为277亿美元。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摘要: ......................................................................................................................................... - 2 - 关键词:...................................................................................................................................... - 2 - 问题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矛盾.................................................................................. - 2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特点...................................................................................... - 3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依然很大............................................................ - 3 -2、外贸依存度快速增长............................................................................................ - 3 -二、出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4 -1、出口增长主要靠工业制成品来拉动,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尤为迅速.......................................................................................................................... - 4 -2、加工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其中进料加工成为最重要的加工贸易形式 ... - 4 -3、中间品出口中半成品和零部件增长迅速,资本品出口增长明显 ....................... - 5 -三、进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5 -1、进口中短缺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比重上升,机械设备比重上升 ............ - 5 -2、以中间品为主的格局未变,资本品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 - 5 -四、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 6 -1、出口商品结构档次及附加价值仍然呈现低级化.............................................. - 6 -2、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6 -3、进口产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7 - 问题二:如何重建中国对外贸易.............................................................................................. - 7 -(一)通过政府宏观政策,减轻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应对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2017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2017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外部需求改善程度有限,国内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我国进出口形势仍难有大幅改善。
但G20共识逐步落实、人民币加入SDR、外贸扶持政策显效等因素将支持外贸平稳运行。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希望你们喜欢! 2017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许可证管理2016年12月10日至12月31日,商务部单独或联合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部委发布一系列许可证管理相关公告,对2017年许可证管理商品和程序作出具体规定:12月10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第84号公告,公布2017年《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货物目录》;12月30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第85号公告,公布2017年《进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同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第86号公告,公布2017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12月31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第87号公告,发布《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12月31日,商务部发布第90号、91号公告,分别公布《2017年进口许可证管理货物分级发证目录》和《2017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分级发证目录》。
许可证管理是我国外贸管理体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相关政策时效性强,需要进出口企业及时关注政策变化情况,同时,发证机关层级和权限不同,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向有权机关申领。
海关监管方面,通关过程中验核许可证件是必经环节,对发现的伪造、变造以及超许可范围等情形将予以处罚;后续环节,将对实际进出口货物与许可证是否相符、有无非法转借、出让许可证或许可份额等行为进行查处,企业应当对充分认识、积极防范并有效化解相关风险。
出口退税2017年1月2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税总函〔2017〕42号《关于发布出口退税率文库2017A版的通知》,通知主要针对2017年我国进出口税则税目和《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同步转版,根据进出口税则的调整情况,公布重新编制的出口退税率。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34卷 第6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34 No.6 2020年12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c. 2020·14·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金俐延(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02)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中国经济也在过去四十年多年的时间里有了稳定且长期的发展。
本文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主题,首先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状,从实证的角度来科学论证和计算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利用1990-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数据和我国GDP 数据,运用Eviews 软件,作出一系列检验,最终解释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为中国优化对外贸易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进出口;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20)06-0014-06对外贸易一直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内容,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从之前的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丰厚的外汇储备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定心丸。
贸易顺差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纵观世界经济和全球格局的演变历程,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是17世纪欧洲发达经济体全面赶超中国的重要因素,相比农业经济而言,贸易经济具有更高的价值创造属性,其价值增值过程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对于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地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国对外贸易问题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之一,故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对外贸易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希望为中国贸易的发展给出一定建议,扬长避短,同时希望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疫情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疫情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张力【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对外贸贸易发展现状以及新冠疫情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探讨疫情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关键词】疫情背景;对外贸易;发展策略改革开放4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已跻身世界前列,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贸易方式 持续优化,并已逐步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进出口市场格局,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对外贸易近年来发展状况(一)贸易额2015到2016年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5万亿美元和3.7万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8.0%和6.8%。
虽然连续两年出现下滑,但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依然稳居世界第一,2015年中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达到最高值13.8%。
2017年到2018年间,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回暖,中国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增长,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
2017年、2018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1万亿美元和4.6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12.6%。
2018年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货物出口总额的12.8%,中国货物进口占全球货物进口总额的10.8%,为历史最高水平。
2019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58万亿美元,下降1.0%。
其中,出口2.50万亿美元,增长0.5%;进口2.08万亿美元,下降2.7%。
中国货物出口额占全球货物出口总额比重为13.2%,货物进口占全球货物进口总额比重保持历史最高水平10.8%。
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稳固。
(二)主要贸易伙伴/国别地区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贸易伙伴遍布全球。
其中欧盟、东盟、美国、日本是中国前四大贸易伙伴。
2015年中国与四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5647.5亿美元、4721.6亿美元、5582.8亿美元和2786.6亿美元。
合计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7.4%。
2016年中国对四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下降3.1%、4.2%、6.9%和1.4%,合计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48.7%。
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国际贸易发展
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近四十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国际贸易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引擎,中国的国际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结构优化等特点,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国际贸易发展。
一、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国际贸易迅速发展197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大会,正式宣布改革开放。
自此以后,中国的国际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1978年至2017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从206.6亿美元增长到3.9万亿美元,增幅达到了183倍。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产品、电子信息产品、机械设备产品等,进口商品主要包括矿产、农产品等。
中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助于为国内带来更加广泛的市场空间,更重要的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例如,全球经济危机期间,中国通过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增加出口等措施,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国际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商品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物流效率和质量稳步提升,各类配套产业逐步完善。
随着国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外市场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例如,1990年,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纺织、服装和玩具等行业;而到2000年,占比高达38%的电子和通讯产品已成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2016年,中国的出口商品中,电子与机电产品已位列前两位,合计占比达到了42.6%,另外,商品结构逐渐由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变,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整体国力不断提升。
三、中国积极探索自主开放型经济近年来,中国积极探索自主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中国参与了多项全球性贸易协议,如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自由贸易区等,并逐步加大自主开放型经济的力度。
例如,2018年,中国发布了全球首个数字贸易创新政策试验区建设方案,旨在推动数字贸易自由化和规范化,提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2017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走势
1. 货 物 贸 易 顺 差 基 本 稳 定。 受 外需疲弱、高基数等因素影响,2016 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顺差 3669 亿 美 元, 同 比 下 降 10%。2017 年 中 国 出 口 或 将 小 幅 增 长, 但 面 临 较 大 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增长加快可能带 动中国出口增长,但特朗普上任后可 能带来贸易战,给中国出口增长带来
3. 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不含储 备资产)小幅收窄,国际收支略有改 善。2017 年直接投资逆差可能进一步 扩大,但非直接投资逆差规模有望缩 小,并将带动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收 窄。预计 2017 年资本和金融账户逆 差 3800 亿美元左右,国际收逆差 1400 亿美元左右,略有改善。
4. 资本流动各项数据趋稳。受人 民币贬值预期等影响,2016 年以来, 市场主体结汇意愿持续低迷,购汇需 求增强。2016 年 1-11 月,银行代客
中国经济报告 2017年第2期
结售汇逆差 2764 亿美元。2017 年人 民币仍面临贬值压力,银行代客结售 汇逆差局面难以根本扭转,但外汇供 求趋于改善。2016 年前 11 个月银行 代客结汇月均规模已萎缩至 1000 亿 美元左右,企业正常运营需要一定的 流动资金,结汇进一步萎缩空间不大; 监管部门仍将持续加强对投机性购汇 需求的抑制。同期,银行远期净售汇 721 亿美元,同比收窄近六成,远期 结售汇改善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未来外 汇供求趋向平衡。预计 2017 年银行 代客结售汇逆差收窄至 2300 亿美元 左右。考虑到央行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可能对外汇占款产生一定影响,预计 2017 年央行口径外汇占款降幅 2.5 万 亿元左右。结售汇逆差背景下,中国 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 多边金融机构投资及央行外汇市场操 作等都将对外汇储备构成影响,未来 外汇储备或将继续减少。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作者:王雪芳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7期摘要:全球经济疲软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的背景下,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为世界经贸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也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与挑战;对外贸易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5-0-022017年距离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快十年,但全球贸易仍处于低速增长的态势,持久且稳健的贸易反弹并未真正出现。
数据显示,2014-2016年,世界货物贸易量伴随着世界经济连年放缓,世界经济增速从3.4%下降到3.1%,世界货物贸易量也从2.8%下降到1.7%。
虽然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仍是主流,但是在崇尚自由贸易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却也伴随着阻碍其顺利发展的种种羁绊,特别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全球经济疲软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眼前自身的利益坚持使用贸易限制措施,以隐蔽性较高的非关税措施进行贸易保护。
如,一些国家利用“绿色壁垒”、政府采购和检验检疫等非关税措施施行贸易保护之实,这些都抑制了全球贸易的复苏。
在此背景下,中国本着负责任的大国态度,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旨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贸易复苏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特色,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是中国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战略。
一、“一带一路”战略概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两者合称“一带一路”战略。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2017年上半年各省区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情况汇总
2017年上半年各省区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情况汇总作者:来源:《大陆桥视野·上》2017年第08期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14万亿元,同比增长19.6%。
其中,出口7.21万亿元,增长15%;进口5.93万亿元,增长25.7%。
中国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和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33.1%、14.5%、24.6%和46.8%。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当前外贸新动能不断聚集,“一带一路”沿线及拉美国家形成的市场多元化潜力,未来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总体看,下半年我国进出口仍会保持正增长。
各省市区近日也相继公布了各自的上半年进出口数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省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呈现较快增长。
【湖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连增10月“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对较为滞后,湖南利用在装备制造、基础施工、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优势促进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
数据显示,自去年8月份起,湖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单月进出口同比连续10个月呈增长态势。
今年上半年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224.3亿元,增长51.6%。
【湖北】上半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2%2016年湖北省外贸进出口值双双下降,进入2017年,外贸迅速企稳回升,月度进出口值同比始终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湖北省进出口总值1404.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5%。
湖北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2%,其中,对印度、越南、波兰、伊朗、巴基斯坦、以色列、老挝等部分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超过20%。
【上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均高于总体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累计进出口1.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8.7%,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1.8%,列全国各省区市排名第三位。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214.3亿元,增长23.2%,占20.7%。
2017年中国的发展趋势
2017年中国的发展趋势2017年,中国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以下是2017年中国的发展趋势。
首先,中国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推动去产能,促进优质产能的释放,减少过剩产能的负面影响。
此外,中国将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其次,中国将继续推动金融改革和去杠杆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金融行业的改革也将成为重要任务。
2017年,中国将继续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此外,中国还将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第三,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强对外贸易合作。
2017年,中国将继续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
此外,中国还将进一步加大外商投资的开放程度,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
第四,中国将继续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投入。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因此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2017年,中国将继续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并加强对传统能源的污染治理。
最后,中国将继续推进农村发展和扶贫工作。
农村地区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同时,中国政府还将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争取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目标。
总之,2017年中国的发展趋势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改革的加快推进,市场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的加强,农村发展和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对策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72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对策郭 磊 任佳文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分析在不同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特点,并总结此历程中的经验,进而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促进推动对外贸易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1-0072-03一、引言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就很多方面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改革开放这一重要的决策。
从1979年~2017年的这段时间内,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极快,对外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上升为4.1亿万美元。
但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有所下滑,导致该现象的一大原因是我国贸易结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分析在不同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对寻找新时代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动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对外贸易规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一)1978年~1991年:我国对外贸易扬帆起航从1978年~1991年,在对外开放思想的引导下,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
1979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开设经济特区,并采取许多措施吸引外商投资,进而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自1984年~1991年,我国对外开放区域日益扩大,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99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357亿美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将近七倍。
此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相比1978年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出口商品结构由之前的初级产品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具体贸易情况见下表1)表1 1978年~1991年我国外贸发展情况 单位:亿美元;%年份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国进口总额中国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1978206.4108.997.5130010.751979293.3156.8136.6164390.831980381.4200.2181.2199060.911981440.3220.2220.119724 1.111982416.1192.9223.218308 1.221983436.2213.9222.318078 1.231984535.5274.1261.419019 1.371985696.0422.5273.519277 1.421986738.5429.0309.421157 1.461987826.5432.2394.424969 1.5819881027.8552.7375.228382 1.6719891116.8591.4525.430361 1.7319901154.4533.5620.934700 1.7919911357.0637.9719.135300 2.04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二)1992年~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稳步增长1992年~2000年,这段时期内,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有所变化,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地爆发,影响了世界经济地发展速度。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趋势和政策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一、趋势分析1. 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制造业已经从低端产品的制造转变为中高端产品的制造。
未来,将继续朝着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这将对外贸出口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2. 贸易模式多元化传统的加工贸易和代理贸易将逐渐被新兴的跨境电商、跨境平台贸易等形式所取代。
这意味着贸易伙伴和贸易流通方式都将更加多元化。
对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需要逐渐适应新模式,提高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能力。
3.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实现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同时,在地区贸易伙伴中,南美洲、非洲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也获得了中国的更多关注和合作机会。
4. 贸易数字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贸易流程将被数字化。
远程办公、在线销售、虚拟试衣间等工具将成为未来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出口企业来说,也需要积极采用这些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政策分析1. 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重视国际贸易发展。
当前,政府从多个方面对企业提供支持,比如鼓励企业参与自贸区、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政府的支持将推动中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2. 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
中国企业在这一倡议中将扮演关键角色。
中国政府计划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企业的参与。
3. 积极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在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
政府鼓励企业在试验区内进行自由贸易,并对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扶持措施。
同时,自贸区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贸易环境,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国际贸易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也一直在积极推进此项工作。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回顾与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1978年改革开放的倡导,到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一、发展回顾1.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阶段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打开对外贸易的大门。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额相对较低,主要是依赖进口国际市场上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
随着改革政策的深入,中国开始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度和力度,逐渐成为全球贸易体系的一部分。
2.进入WTO后的腾飞时期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国际贸易规则的逐步遵守,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出口量稳步增长,进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3.多边贸易合作的积极参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多边贸易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谈判,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加强与各国的双边贸易合作,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和全球贸易的平衡发展。
4.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贸易伙伴也日益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发达国家,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也日益频繁。
这种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关系,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展望未来1.面临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多重挑战。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是最大的挑战之一,这需要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2.发展趋势在面临挑战的中国的对外贸易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对外贸易依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
在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也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和内外贸协同发展,不再只是简单追求贸易规模的增长,而更注重增强自身的贸易竞争力。
(完整版)2017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情况
2017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情况2017年,广东省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064.85亿美元,同比增长5.4%。
其中,实现出口6227.82亿美元,增长4.0%;进口3837.04亿美元,增长7.6%。
一、一般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继续提高广东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外贸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2017年,全年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4638.84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增幅比全省进出口增幅高6.0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6.1%,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3731.80亿美元,增长0.7%,增幅比全省进出口增幅低4.7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7.1%,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二、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出口总额首超外资企业2017年,广东省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迅猛,成为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的主力军。
全年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464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增幅比全省进出口增幅高6.4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6.1%,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其中,民营出口总额2930.05亿美元,增长10.3%,增幅比全省出口增幅高6.3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7.0%,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民营出口总额首超外资企业,成为出口第一大主体;民营进口总额1711.73亿美元,增长14.3%,增幅比全省进口增幅高6.7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口总额的44.6%,比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
三、对欧美、东盟及韩日进出口稳步增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速加快2017年,在广东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广东对欧盟(28国)、美国、东盟(10国)、韩国、日本的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9.4%、7.7%、10.8%、8.1%、3.9%,对香港进出口下降7.4%。
(见表1)表1 广东省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统计2017年,广东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在近年不断下降的原因分析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017年2月053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在近年不断下降的原因分析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馨艺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下降。
本文通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对其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对其未来走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对外贸易依存度下降 国内因素 国际因素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2(a)-053-02自中国加入WTO 后,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的作用日益突出。
2001年~2012年,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从世界第六大贸易国跃居首位,进出口总额约为入市前的8倍。
而GDP 总量从2001年的第六位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进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的指标,反映了一国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及对外开放程度。
本文以“进出口总额/GDP ”表示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1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演变历程从纵向比较看,自入市以来(见图1),中国外贸依存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2001年~2006年,中国通过WTO 合作,外商直接投资(FDI )快速增长,外贸依存度飞速上升并于2016年达到峰值64.2%。
2006年~2009年,受金融危机剧烈冲击使外贸依存度触顶后陡然下降。
2009年~2015年,由于金融危机后期影响,各国经济普遍不景气,对外贸拉动呈现小步下降趋势。
图1 中国同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比较从横向比较看,2011年前的中国外贸依存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两者于2005年差距最大达到了0.17。
当时有经济学者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增长过快表示过担忧。
但2011年~2014年的事实表明,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不断下降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未出现国家经济安全风险。
2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下降的原因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下降是国内与国际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017中国贸易40国顺逆差排名
排名 国别 贸易总额(人民币万亿) 出口额 -1 韩国 2399.7 978.5 -2 台湾 1310.1 501.4 -3 澳大利亚 1256 491.5 -4 巴西 748.1 273.2 -5 安哥拉 226 22.6 -6 德国 1805.7 817.7
-7 沙特 -8 阿曼 -9 新加坡 -10 智利 -11 秘鲁 -12 哈萨克斯坦 逆差合计:
500 155.34 994.3 312.9 202.8 140.7 10051.64
182 23.17 453.7 133.4 88.7 46.9 4012.77
318 132.17 540.7 179.5 114.1 57.8 6001.57
-136 -109 -87 -46.1 -25.4 -10.9 -1988.8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国别 贸易总额(人民币万亿) 出口额 美国 6379.7 5076 荷兰 1074 938.6 墨西哥 808.6 741.5 印度 845 720.2 加拿大 729.4 547.4 英国 790.32 567.18 日本 2972.8 1644.2 法国 530.5 317.1 越南 938 585 土耳其 263.5 234.1 西班牙 313.3 242.6 意大利 473.9 320.9 阿联酋 409.8 287.4 波兰 208 184.6 泰国 741.4 447.3 印尼 585.7 357.6 巴基斯坦 158.3 141.3 尼日利亚 137.8 121.6 菲律宾 237.4 168.3 捷克 143 118.9 马来西亚 677.5 383.3 哥伦比亚 107.6 87.5 埃及 80.6 73.9 南非 238.4 152.4 阿根廷 137.8 94.5 俄罗斯 840.71 428.76 奥地利 101.1 57.6 伊朗 371.8 185.99 顺差合计: 21295.93 15225.7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一)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
2017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深度调整阶段。
IMF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4%,比2016年略有提高。
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8%,新兴经济体增长4.6%,均较2016年略有提高。
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经济可能继续温和增长,但大选走向不明,未来经济政策取向存在一定变数,美联储加息预期时有反复,企业投资和消费者信心不足,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增大。
得益于低油价和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有望进一步趋稳。
但发达经济体货币宽松政策的空间接近极限,政策边际效用在减弱;在英国脱欧、难民问题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下,欧洲经济不排除回升受阻的可能;由于日元升值抑制出口,日本经济增速回升的动力依然不足。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仍然面临许多困难,资本外流风险依然存在,结构性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初级产品价格低位震荡仍将影响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资源出口依赖型国家的经济复苏步伐。
国际贸易格局继续深刻演变。
随着主要经济体结构调整的进行,全球价值链进入重构期,“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为核心链条的全球贸易大循环发生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路径深刻变化。
传统的消费大国尤其是美国正大力推进“再工业化”,部分进口商品和生产环节被国内生产替代。
部分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出于贴近市场、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从离岸生产转向近岸、在岸生产,缩短全球供应链,将
一些高附加值生产环节重新转移回去。
在经贸规则领域,多边贸易体制举步维艰,自由贸易区迅猛发展,全球贸易碎片化风险上升。
“逆全球化”升温、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恶化。
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回升乏力,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再加上英国脱欧、欧洲极右翼政党兴起、美国大选走向都表明发达经济体民粹主义思潮盛行,主要经济体在经济政策上“逆全球化”倾向愈发严重。
一是各国纷纷实施显性或隐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影响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
世贸组织报告显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二十国集团成员实施了145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近21项新措施出台,月均新措施数量为2009年世贸组织开始监测贸易限制措施以来的最高水平。
二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受到严重削弱,新一轮谈判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果。
与WTO非歧视原则不同,双边或区域自贸协定具有一定排他性,区外经济体存在被歧视和边缘化的风险。
三是不少政客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为了争取选票,不惜把攻击矛头对准反映国际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要求的措施和政策。
这些混乱现象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的一系列深层次结构性失衡和利益矛盾,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构成威胁。
(二)外贸发展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国际市场需求疲弱。
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投资活动低迷,对能源资源、中间产品、机械设备的需求不振,使得投资品国际贸易增长显著放缓。
2013年至2015年,美国企业设备投资年均增长5.5%,比2009年至2011年平均增速低9.3个百分点。
在经济低增长的环境
下,发达国家消费者信心不足,耐用品消费增长有限;新兴经济体增速总体放缓,拖累居民收入增长,需求不振使得消费品国际贸易缺乏增长动能。
WTO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1.8-3.1%,增速将继续低于世界经济增速预期,这也是WTO首次提出区间预测,表明未来一段时期国际贸易不确定性较大。
外贸传统竞争优势继续弱化。
中国外贸传统竞争优势正在减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正处于“青黄不接”阶段,产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头挤压”。
一方面,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2016年前8个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和日本进口市场份额比2015年同期分别下降1.4和2.6个百分点,而同期越南产品在美、日进口市场份额分别上升0.7和1.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领域以互补为主的关系将发展为互补与竞争并存关系,尤其新兴产业发展将面临发达国家更严苛的遏制。
贸易摩擦加剧。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对中国贸易负面影响加大。
中国已成为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对象,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共遭遇来自21个国家(地区)发起的91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同比上升44%;涉案金额109亿美元,同比上升90%。
中国的钢铁、铝业和光伏等领域成为遭受国外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严重影响相关行业出口。
(三)外贸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聚
外贸新优势正在加快培育。
中国外贸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能力
进一步增强。
“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带动装备制造业出口不断增长,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不断提高。
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正在形成。
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外贸新业态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2.6万亿元,同比增长30%,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23.4%。
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效力日益显现。
本届政府以来,国务院连续出台了16个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文件(见专栏二),相关部门狠抓政策落实,集中开展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多措并举促进加工贸易稳定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加快外贸新业态发展,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深入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积极应对钢铁、铝业、光伏等领域贸易摩擦重大案件,维护中国相关产业发展正当权益。
随着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各项举措的落实见效,中国外贸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进出口企业的信心增强,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聚。
外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推动辽宁等7个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
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对外贸易与跨境双向投资相互促进的局面正
在形成。
中国多双边经贸合作取得新进展,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日韩自贸区、中国—海合会、中国—以色列、中国—斯里兰卡等自贸区谈判取得新进展,为中国外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总体来看,2017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也正处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随着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相关政策持续落地生效,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2017年中国外贸占全球市场份额有望保持基本稳定,货物进出口大国地位继续得以巩固,质量效益继续提升,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面对外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外贸稳增长调结构一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和梯度转移,加快外贸新业态发展,提升进口综合效益,提高服务贸易发展水平,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促进中国外贸优进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