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
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和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和设计管信息系统(M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管理信息化工具,它负责从各个部门中收集数据并处理它们,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MIS的主要任务是管理企业的信息、实现信息流与物资流的协调与管理,并对监控系统的数据进行决策分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和设计。
一、MIS系统的架构设计MIS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指为达成特定业务目标和提供特定服务的基础,概括地描述了MIS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一般而言,MIS系统的架构设计分为三部分:1.应用系统层:这一层负责实现业务的核心功能,包括执行事务性业务、支持决策性业务和支持分析性业务。
2.管理信息系统层:这一层负责管理MIS的核心元素,包括数据、应用程序、计算机系统和用户界面。
它确保各个部分能够有效地协同工作以实现业务目标。
3.技术基础架构层:这一层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网络架构和IT服务管理。
它为上面两个层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在实际的业务环境中,一个MIS系统通常由多个子系统组成。
每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并实现某个特定的业务功能。
这些子系统之间通过API接口交互,以实现跨子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动。
各个子系统的数据源可以不同,数据可能要由不同数据库系统管理,这时需要通过ETL等技术实现数据集成和共享。
二、MIS系统的设计原则MIS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系统满足企业的需求、易用、稳定和安全。
以下是MIS系统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1.可行性原则:MIS的设计必须基于成本效益与投资投资风险。
考虑需求、利益影响,解决组织内部问题。
2.一致性原则:MIS必须在一致性的用户体验和操作流程上进行设计,保证用户不会出现轻微的顺序错位或其他误差。
3.有效性原则:MIS的设计必须保证具有实际价值,具有关键性业务功能,确保对组织业务活动的支撑。
4.可扩展性原则:MIS系统应确保后续的一定规模变化,应支持新应用程序、服务或技术的添加,而无需修改现有架构的关键组件。
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信息系统是指为了处理和管理信息而构建的一系列组件和工具的集合。
其通常由硬件、软件、数据、网络等组成,具备存储、处理、传输、共享等多种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高效地管理和利用信息。
以下是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一、硬件组成1. 服务器:用于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并提供各种服务的计算机。
2. 电脑:用于处理和管理信息,如输入、输出、存储等功能。
3. 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用于随时随地获取和管理信息。
二、软件组成1. 操作系统:管理和控制硬件资源,在其上运行多种应用程序。
2. 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存储数据,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 应用程序:用于实现各种业务功能,如财务、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等。
三、数据组成1. 结构化数据:以表格形式存储的数据,如客户信息、销售记录等。
2. 半结构化数据:以XML、JSON等格式存储的数据,如网页、电子邮件等。
3. 非结构化数据:以文字、图像、音频等形式存储的数据,如图片、音频文件等。
四、网络组成1. 局域网:用于连接组织内部的计算机和设备。
2. 广域网:用于连接跨越不同地域的计算机和设备。
3. 互联网:用于连接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和设备。
五、功能1. 数据管理:管理和存储各种数据,提高其可用性和安全性。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3. 信息共享:通过网络等方式,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输。
4. 业务协同:通过信息系统,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实现各种业务协同。
5. 沟通协调:通过各种工具和平台,提高沟通和协调效率。
6. 信息安全:保护机密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避免信息泄露和损坏。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作为现代企业和个人信息管理的基础设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减少了信息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因此,它已成为各种组织和个人必不可少的工具。
连锁经营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
连锁经营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连锁经营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引言:连锁经营企业是指在多个地点和多个单位开展相同的经营活动的一种商业模式。
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连锁经营企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主流经营方式之一。
而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设计对于连锁经营企业的顺利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连锁经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种适用于连锁经营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
一、连锁经营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设计能够帮助连锁经营企业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合理的职责划分和工作流程设计,能够减少决策层面的阻塞,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决策和执行的速度。
2. 提高运营的稳定性:通过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能够减少各个部门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提高运营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和调配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加强监督和评估:通过建立明确的汇报和监督机制,能够对各个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实现企业的目标。
5. 促进创新和发展: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能够为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个人提供合适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促进创新和发展。
二、连锁经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在进行连锁经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清晰的职责划分:各个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应该明确,避免职责重叠和混淆。
2. 合理的层级关系:层级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组织运作的效率,应根据企业规模和业务需求确定合适的层级关系。
3. 灵活的沟通机制:建立多种沟通和协作的机制,使各个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作。
4. 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提供合适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整体竞争力。
5. 强调团队合作:鼓励并加强团队合作,建立正面的工作氛围,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三、连锁经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典型模式在连锁经营企业中,常见的组织结构设计模式包括:分公司模式、加盟模式、管理公司模式等。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1.组成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由总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连锁分店管理信息系统及远程联网系统等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分别采用局域网络,各部分之间则采用广域网络,通过通讯线路、电话线或其他传输介质实现异地数据通信.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结构与网络,如下图所示:1连锁总部连锁总部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对其各职能部门实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指导、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及采集配送中心、各连锁分店的信息,以便正确决策、统一指挥. 2连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商品库存的静态和动态管理,统一调度商品流向、车辆运输及仓储管理等. 3连锁分店连锁分店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POS系统、EOS系统及店内管理系统等. 4远程联网系统远程联网系统是沟通总部、配送中心、各连锁分店之间的信息交流桥梁,是整个企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挥规模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总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三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网,总部能够及时获得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的有关业务资料,并能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配送中心和连锁分店,加速信息的流转. 2.结构目前连锁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多是以通信联网系统为中心,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并采用ECR、POS、EOS、EDI等技术手段联接零售业、批发业和制造业,构成了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随着连锁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业务领域、经营内容和服务质量也会不断提高,所需要的经营信息、服务信息也更为完整、全面和灵活.连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除了包括零售业、批发业、制造业外,还将把服务业和金融业结合在内. 3.远程联网大中型连锁企业由于总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远程分布,远程联网成为整个企业计算机管理总体规划的关键.远程联网形式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组成方式划分①终端型.是指整个远程联网系统只在总部设立一台系统主机作为网络的主服务器,而在总部的各职能部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设立本地工作站终端,直接通过异步通讯线联机通讯. ②网络型.是指总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都建立各自的局域网络,通过分布式互联网络将各自的局域网络,联成更大的广域网. ③混合型.介于上述两种型式之间,在整个系统中部分远程站直接作为总部计算机系统主服务器的终端工作站,而有些远程站自成局域网系统与总部网络互连. 2按系统机型划分①小型机.以小型机作为主机的系统,具有较大的数据吞吐量和较快的处理速度、较强的通讯和联网扩充能力,但是需要配有专用的系统软件. ②高档微机.以高档微机作为系统主机,其系统软件和数据库等通用性好,具有上网简单灵活、功能较强等优点. ③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的连接结构可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和B—S方式实现. 以客户机/务器作为系统的主要支撑设备,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系统集成方式.具有数据吞吐量大、处理速度快、联网通讯能力强、系统扩充性好等特点,但是需要配有专用的系统软件.B—S是当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结构系列,是适应当前网上业务发展要求的. 3按传输方式划分①电话交换网.指利用现有公众自动交换网或租用电话专线进行远程数据通信,通信速率以中低速为主,各点之间通过调制解调器、网络控制器等数据电路终端设备,实行点对点的通信. ②数据交换网.数据交换网特点是适合计算机之间的通讯,采用存储式的数据交换,即将要传送的数据分解成具有一定格式的分组,并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和传输.采用这种方式,很容易实现不同类型、不同速度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送.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阶段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一般要经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系统维护等四个阶段,而在每个实施阶段中又具体划分出许多分解的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步骤. 1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阶段包含了许多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①提出任务.用户提出建立新系统的初始设想和要求,以及新系统的功能需求. 针对连锁企业的业务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整体的需求,总部、配送中心及分店的功能要求,功能要求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 ②初步调查.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改和完善功能要求.使用者提出的初始要求往往是含糊、不明确的,需要通过初步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需求、确定问题,并了解现行系统的运行情况.另外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的信息需求,确定信息选取的规则、格式、类别、存储要求,以及历史数据的保存量等. ③可行性分析.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系统要达到的功能目标、业务范围、系统配置、开发计划、资金投入、人员要求等提出建议.论证开发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实现性、技术上的合理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等.可行性分析还应包括环境可行性、效益可行性等.最终提出可行性报告,供项目审核部门讨论批准. ④详细调查研究.详细调查是形成开发方案的基础,不同于初步调查.详细调查是要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和掌握现行系统的真实状况,为系统设计方案、功能指标分析提供素材.调查内容包括:各组织机构及其功能、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情况,现行系统中的数据与信息结构、存储方式和业务处理流程中输入、输出信息要求,业务处理过程的逻辑关系和算法,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等. ⑤逻辑设计.在详细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逻辑模块,提出系统逻辑设计方案并绘制逻辑图.逻辑设计要表示出达到新系统目标所具备的各种功能,同时还要表示输入、输出、数据存储、信息流程、系统界限和环境等新系统的全部概貌.用户可以通过逻辑模型了解新系统,并可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合理的业务处理要求. ⑥编写系统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总结,也是进行下一步系统设计的依据.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现行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全面描述新系统的功能和目标,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支持新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等.在系统分析报告上报项目主管审核部门经过批准之后,即可转入下一工作阶段进行系统设计. 2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主要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步. ①总体设计.根据系统分析报告确定的系统目标、系统功能和逻辑模型为系统设计了一个基础构架,从总体上解决了在计算机系统中如何实现的问题.包括: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方式、内容以及介质;确定数据的发生、采集、介质和格式形式;根据系统的规模、数据量、性能要求和技术条件等,确定数据组织和存储形式、存储介质;对新系统进行划分,按功能划分子系统、明确各子系统的目标和功能,按层次结构划分功能模块,画出系统结构图、模块程序流程图,选择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等. ②详细设计.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具体的物理设计.内容包括:修改系统结构图、模块程序流程图,进行编码、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数据存储设计、处理过程设计以及编制程序设计说明书等. 3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阶段,就是把物理设计转化成能实际运行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①程序编制.根据系统结构图、程序流程图、功能模块设计说明书,进行具体的程序编制.②设备安装和软、硬件调试.根据系统设计提出的设备配置方案,购置计算机系统、进行机房设计施工、网络布线、计算机系统及各种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在软件试运行过程中,根据发现的问题和用户的实际要求需要不断的进行程序修改和功能增补,还需要人工系统并行以检验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③系统转换.软件系统在经试运行全面达到系统功能目标之后,新系统即可全面投入使用. 4系统评价与维护阶段系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现场运行,即功能、稳定性、可靠性等均达到系统设计目标之后,就需要对其运行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估. ①系统性能评价.评价新系统是否达到确定的系统目标和各种功能要求,评价新系统的各种性能指标情况,评价用户及管理人员对系统的满意程度等. ②经济效果评价.开发费用和运行费用评价,投资回收期估算、系统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等. 为使系统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经常维护.内容有:程序维护、数据维护、代码维护和硬件维护等.。
(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由于人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部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因此管理信息系统也有着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层次结构和职能结构等三种。
基本结构从概念上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有四个: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使用者和信息管理者,如图所示。
信息源是指原始数据的产生地。
信息处理器的功能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存储,再把它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并传输给信息使用者。
信息使用者是信息的用户,不同层次的信息使用者依据收到的信息进行决策。
信息管理者负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工作,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以后。
他还要负责协调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信息系统越复杂,信息管理者的作用就越重要。
我们还可以将这些部件进一步细化。
例如,根据原始数据的产生地不同,可以把信息源分为内信息源和外信息源。
内信息源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数据,包括生产、财务、销售和人事等方面;外信息源则是指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数据,如国家的政策、经济形势等。
信息处理器可以细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变换、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等装置。
在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各个企业具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和信息处理规律,因此结构也不尽相同,但是最终都可以归并为如图所示的基本结构模型。
层次结构有些管理信息系统的规模比较大,必然会显现出某种层次结构,每个层次具备一种信息处理的功能。
层次结构将给管理信息系统带来两个新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应该怎样合理划分层次的问题;其次,还要考虑各个层次之间怎样进行功能分配。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根据处理的内容及决策的层次由上到下把企业管理活动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和运行控制层。
一般来说,下层系统的处理量比较大,上层系统的处理量相对较小,所以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如图所示。
(一)战略计划层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计划层的管理活动所涉及的是企业的总体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因此,为战略计划层管理活动服务的信息系统需要比较广泛的数据来源。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教案
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课程单元设计第 1 单元第 1 周 2 学时单元标题:连锁企业信息管理概述情境(或模块)一:连锁企业看重信息管理任务1.1:国美与永乐的合并面临着哪些挑战?任务1.2:信息管理对连锁企业发展具有哪些促进作用?情境(或模块)二:信息传递手段任务2.1:信息传递手段的发展历程。
任务2.2:未来信息传递手段展望情境(或模块)三:假如你是某奶粉代理,如何收集婴儿信息任务3.1:婴儿信息收集渠道有哪些?任务3.2:收集渠道的优缺点有哪些?课堂类别:理论讲授课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了解信息与管理的关系✍掌握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特征与管理内容2.能力目标:✍收集管理信息✍应用连锁信息管理的基本观念分析连锁企业的问题教学重难点:1.重点:应用连锁信息管理的基本观念分析连锁企业的问题2.难点:应用连锁信息管理的基本观念分析连锁企业的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案例、小组讨论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连锁经营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从导入期进入蓬勃发展期。
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连锁经营大国,截止2007年,已拥有特许连锁体系2800多个,成为世界上特许连锁体系最多的国家,超过始创国美国。
连锁企业信息管理技术是连锁企业经营的核心技术之一,在连锁企业未来发展中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新课内容企业市场信息是一种经济信息,既包括原始的数据资料,也包括经加工整理的资料,具有完整性、有效性、连续性、开放性的特点。
本课讲解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与管理的关系内容。
本课重点讲解:信息与管理的关系;难点是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特征与管理内容。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1.从国美与永乐的合并看信息管理在连锁经营中的重要性,即信息管理对连锁企业发展具有哪些促进作用;2. 图片展示信息传递手段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信息传递手段;3. 假如你是某奶粉代理,如何收集婴儿信息,方式越多越好。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重要性日益凸显。
管理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对各类管理活动进行支持与实施的系统。
它的结构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流程等多个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探讨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其相关要素。
一、硬件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设施,它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
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负责处理和存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其他组成部分提供必要的支持。
服务器则用于存储和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和应用程序,通过网络设备实现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硬件的选择和配置是设计一个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环节,它必须满足系统的性能需求和安全保障。
二、软件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部分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他系统支持工具,它们能够协调和管理硬件设备,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数据处理能力。
应用软件是根据管理需求而开发的具体功能模块,如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等。
软件的选择和开发必须与组织的管理需求相契合,能够提供高效、安全和可靠的管理功能。
三、数据部分数据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资源,它以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形式存在。
结构化数据是指以表格和字段的形式存储的数据,如数据库中的记录和字段。
非结构化数据是指以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存储的数据,如文档、图片和音视频文件等。
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现等。
数据的质量和安全性是系统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有效的数据管理对于决策和业务流程的支持至关重要。
四、人员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人员部分包括系统管理员、用户和相关的信息技术人员。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软件的安装和配置、用户权限的管理等。
用户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他们通过界面和功能进行日常的操作和管理活动。
12-11管理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一共四级,第一公司各科室,第四层级为业务工作人员。
2.2与订单处理业务有关的组织结构
在图中,与订单处理直接相关的是订单管理部(用蓝色标识),订单管理部负责接收、核对、反馈订单,是订单处理过程中的核心。收货部、仓储部、运输部、派货部是实现订单不可少的业务部门(用绿色标识)。总公司的信息部负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维护工作(用绿色标识)。
3.一个需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发展到比较大规模的公司,故不选直线型,同时企业专做快递,故不选用事业部型以及矩阵型
4.直线职能型与职能型的区别在于直线职能型只有一个领导者而职能型有多个领导。选择直线职能型为企业组织结构易于研究。
二、公司组织结构图
2.1组织结构图解释:
公司设总公司一处,总公司下设华东、华北、华南、华西、华中等五大区分公司。总公司设6处职能部门。分别是负责人事调度、考评的人事本部;负责采购所有公司所需的物件的采购本部;负责树立公司形象、与客户以及政府打交道的公关本部;为公司制作财务报表、处理公司税务的财务本部;为公司提供法律咨询的法务本部;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的信息本部。分区公司设负责分公司人员招聘、考评的人事部;负责向总公司提供财务信息的财务部等两处职能部门。同时设置负责处理订单的订单管理部;负责揽件的收货部;负责仓储保管、理货拣货的仓储部;负责运输的运输部;负责将货物运到客户手中的派货部等5处业务部门。分区公司职能部门为分区精力提供决策的信息,具有参谋权;业务部门负责处理日常业务;分区经理拥有分公司的决策权但必须接受总经理的指导。
直线型适合企业发展初期规模较小的情况矩阵型适合有多个项目的企业比如工程类企业房地产建设等事业部型适合企业有十分不同的业务比如万达集团横跨地产影视等3
《连锁企业信息管理》课程标准(2019 高职连锁经营类专业)
《连锁企业信息管理》课程标准(2019 高职连锁经营类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连锁企业信息管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综合性课程。
该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连锁经营、信息技术知识,深入学习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开发,掌握各种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和实施方法,领会连锁经营各个环节的信息管理技术,深入理解各类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掌握各类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掌握连锁经营各个环节的信息管理办法和应用问题,具备解决连锁企业信息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系统设计的各项能力和实际操作系统的能力。
课程教学中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联系连锁经营作业实际工作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需要,在广泛进行社会与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的课程开发模式,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和项目化教学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现场实践实战相结合等方式,在真实或仿真的连锁企业信息管理业务工作实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信息管理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连锁企业信息管理能力和素养。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以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展示成果。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取符合“连锁企业信息处理岗位”所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品质,使学生从连锁企业信息的初学者成长为具有连锁企业信息管理专业技能的、满足连锁企业信息管理工作要求的从业者。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1)了解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内涵(2)了解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支撑技术(3)理解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应用系统(4)熟悉条码的技术特点(5)理解常用连锁企业条码编制方法,能够按要求对物品进行条形码的编制与打印(6)理解MIS在连锁企业行业的集成应用(7)理解仓储、运输作业管理信息化(8)熟悉连锁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及其特点(9)理解连锁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10)理解连锁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相关文档资料(11)熟悉连锁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报告的内容(12)理解连锁企业信息系统切换的一般方式及特点(13)理解连锁企业信息系统评价的主要内容2.2.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网络技术构建简易的企业内部信息平台;(2)会使用已有的信息平台,包括常见的连锁企业信息处理软件;(3)能够通过条码枪等自动采集设备或传统人工方式对连锁企业信息进行快速、准确采集;(4)能够通过数据库或功能软件对采集的连锁企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加工处理;(5)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包括公网和ED!专网)进行连锁企业信息的传递;(6)具备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通过信息安全技术保护重要信息;(7)能运用GIS与GPS技术,实现对运输过程的定位、监控和指令下达,能利用GIS实现对连锁企业网店和配送路线的设计;(8)能配合系统开发者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并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
简述信息系统的组成层次
信息系统的组成层次一、概述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数据、网络和人员组成,用于收集、处理、存储和分发信息以支持组织的运作。
它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组织提高效率、提高决策质量,并为组织创造价值。
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硬件层次、操作系统层次、应用软件层次、数据层次和人员层次。
二、硬件层次硬件层次是指信息系统中的物理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在信息系统中,硬件层次的作用是承载和执行软件程序,并处理和存储数据。
常见的硬件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在信息系统的硬件层次中,有几个关键概念需要理解和应用: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负责执行指令、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以及协调和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
CPU的性能和效能对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速度和处理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2.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临时存储器,其容量决定了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的数据量大小。
内存中的数据可以被CPU直接读取和操作,因此内存的大小和速度对信息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3. 硬盘硬盘是计算机中用于永久存储数据的设备,它能够长期保存数据,即使计算机断电也不会丢失。
硬盘的容量决定了信息系统可以存储的数据量大小。
4.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显示或输出到外部媒体中,如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等。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是信息系统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的桥梁。
三、操作系统层次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集合。
它提供了一个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并负责管理计算机内存、处理器、文件系统和外设等。
操作系统层次的功能是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在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层次中,有几个关键概念需要理解和应用:1. 多任务处理操作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并使它们在同一个计算机上共享硬件资源。
第一章连锁企业信息管理
▪ 随着电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MIS 从地域上划分已逐渐由局域范围走向广 域范围。
5、MIS的综合结构
▪ MIS可以划分为横向综合结构和纵向综合结构,横向综合结构指同一管理层次各种职能部 门的综合,如劳资、人事部门。纵向综合结构指具有某种职能的各管理层的业务组织在一 起,如上下级的对口部门。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构成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划分
1.生产子系统 2.销售子系统 3.物资子系统 4.财务子系统 5.人力资源 子系统 6.信息技术子系统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层次的分解
管理信息的结构矩阵
1.3信息管理
信息与管理的关系
管理的任务在于通过有效地管理好人、财、物 等资源来实现企业的目标,而要管理这些资源, 需要通过反映这些资源的信息来管理。
(3)连锁分店 连锁分店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POS系统、 EOS系统及店内管理系统等。
(4)远程联网系统 远程联网系统是沟通总部、配送中心、各连锁 分店之间的信息交流桥梁,是整个企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挥 规模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总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三部分 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网,总部能够及时获得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 的有关业务资料,并能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配送中心和连锁分 店,加速信息的流转。
信息的概念
信息(Information)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揭示, 它包括数据、字符、文字、图形、等等。
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数据(Data,又称资料) 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经过特 定背景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信息的存储; ❖信息的传输; ❖信息的加工; ❖信息的输出。
MIS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
49
课堂练习
1、信息来自数据,数据是信息的(B ),而信息是数据的 ( )。
A、来源----结果 B、载体---含义 C、含义----载体 D、 结果------来源
2、信息的概念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广义定义:一切数字、符号、文字、 图形、声音等都是数据。(人脑) 狭义定义:数据是记录下来的,可以 输入到计算机里由计算机鉴别和处理 的对象。(计算机)
7
案例:首批气象经纪人现身上海 买卖气象 信息商品
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看天吃饭”,尤其是冷饮、 空调、服装等“天气敏感厂家”。据上海中心气象台信息 市场部主任徐继业介绍,仅半年,上海市已经有100多家 企业与气象部门签署了相关协议,要求提供气象服务。据 不完全统计,目前本市一年的气象服务产值就在上千万元 左右。
13
管理
3、管理与决策
西方现代管理学家西蒙(Herbert A. Simon)、马奇 (James G. March)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着 管理的全过程。
管理决策通常有三种类型: 结构化管理决策 一般是指决策方法和决策过程有固定的规律可遵循,可用
形式化的方法描述和求解的一类管理决策问题,如可用解析 的方法、运筹学的方法、经验方法、程式化的方法等来解决 的决策问题。
处理 (Process)
输出(Output)
32
2、系统特征
系统的特征
目的性 整体性 关联性 层次性 环境适应性
33
目的性 目的性
➢ 一个系统有一个总目标,组成这个系统 的各个要素都为实现这个系统的目标而贡 献。 ➢ 可以根据系统的可分性,将系统目标 分解,各个子系统确保相关子系统功能的 实现,就能保证系统总目标的实现。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结构
体验。
功能模块设计
03
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流程、
算法等。
系统实施与维护
系统开发
按照系统设计要求,进行编程、数据 库建立、系统集成等工作。
系统测试
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 保功能正常、性能稳定。
系统部署与培训
将系统部署到实际运行环境中,并对 用户进行培训,确保用户能够熟练使 用。
决策者
使用信息系统的输出,做出科 学、合理的决策。
用户
使用信息系统完成日常工作, 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改进系
统。
03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数据库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系型数据库
使用表格形式存储数据,通过SQL语言进行查询和管理。
分布式数据库
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计算机上,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数据库安全
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篡改或泄露,包括用户身份认证、权限控 制等措施。
云计算与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
云计算技术
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弹性扩展和按需付费,降低企业IT成本和运维难度。
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
将软件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用户,实现软件的高效利用和快速迭代更新。
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挑战
数据安全
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损坏。
隐私保护
01
确定系统目标
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的和 预期效果,为后续设计和开发提 供指导。
需求调研
02
03
制定实施计划
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收集业务数 据和流程,为系统规划提供依据。
根据系统目标和需求调研结果,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 安排、资源投入、风险控制等。
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1. 简介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结合组织的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为企业、组织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分析的系统。
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下面将逐一介绍。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之一,它负责有效地管理和维护各种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建立数据库并提供数据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帮助组织有效地存储、检索和处理大量的数据。
不同的企业和组织根据自身需求,可选择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关系型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等。
3. 网络通信系统现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往往需要与不同部门、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
网络通信系统在信息系统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网络通信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和共享,还可以与外部实现数据传输和交互。
现如今,各种不同的网络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中,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互联网等。
4.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辅助管理层进行决策的工具。
它结合了数据和分析模型,通过在数据中提取有关信息,并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模型来辅助管理层做出决策。
决策支持系统的输出通常以报表、图表和图形化界面的形式呈现,使管理层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数据和趋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5. 信息安全控制系统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管理信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信息安全控制系统主要负责保护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资产的安全性。
这包括对网络的防护、数据的加密和权限的管理等。
信息安全控制系统通过防范和预防潜在的威胁,确保企业和组织的信息系统运作安全可靠。
6.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是管理信息系统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接口。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组织图
组织文化与沟通
01
开放沟通
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应鼓励开放、 透明的沟通,促进信息共享和团 队协作。
学习文化
02
03
创新精神
组织应培养学习文化,鼓励员工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以适应 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应鼓励创新精 神,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和技术, 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效率。
04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系统安装与部署
将系统安装到实际运行环境中,并进行部署。
3
系统维护与升级
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05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影响
提高组织效率
自动化处理
01
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自动化处理流程,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
效率。
信息共享
02
实现内部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减少信息传递时间和误差。
优化资源配置
03
通过数据分析,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增强决策能力
数据支持
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大量数据 和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数据 支持。
预测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市场 和业务进行预测,帮助决策 者做出科学决策。
实时监控
对业务和项目进行实时监控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 高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数据模型
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合适的数据模 型,如关系模型、层次模型或面 向对象模型等。
数据库设计
进行数据库设计,包括表结构设 计、索引设计、视图设计等,以 提高数据存储和查询效率。
数据存储与备份
合理规划数据存储方案,确保数 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定期 进行数据备份,以应对数据丢失 或损坏等情况。
信息管理期末复习知识点
信息管理项目一1.信息定义:信息是主体对客观的认识和揭示,它包括数据,字符,文字,图形等等;2.信息的特征:1准确性2时效性3不完全性4等级性5再生性6价值性;3.信息的生命周期中5个主要阶段:信息的生成与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使用和维护;4.连锁企业信息构成:由内部信息源,外部信息源构成;【1】内部信息源包括:企业内部各机构,各类经营现场【2】外部信息源包括:1与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等工作有关的机构2各种文献资料3广告和新闻媒体4各类数据库系统5广泛的社会关系;5.信息技术按表现形态分:硬技术(物化技术)和软技术(非物化技术);6.按工作流程中基本环节分:信息获取技术,传递技术,存储技术,加工技术,标准化技术;按使用的信息设备分:电话技术,广播技术,都因技术,卫星技术,网络技术;按技术的功能层次分:基础层次信息技术,支撑层次,主体层次,应用层次,自动化等;7.系统的分类:按形成来源分:自然系统,人造系统;按存在的形式分:实体系统,抽象(概念)系统;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开放系统,封闭系统;8.系统的基本特性:①整体性(基本):例收录机是收音机和录音机的结合而构成的一个系统;②相关性:指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依赖和制约,例导弹系统,农业区的生态系统;③目的性:系统存在有特定目的,是系统间区别的标志,例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取得成果,电脑供娱乐,工作等;④动态性:系统有从孕育,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例人的出生到死亡,太阳系变化,长江口变化;⑤环境适应性:系统之外一切事物的总和,不变适应环境而变化,例飞机飞行,变色龙;9.管理信息系统定义:即MIS,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手工作业步骤和分析、计划、控制、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集成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够向企业或组织提供信息以支持其运行、管理以及决策支持功能。
10.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一是与信息处理相关的作用,如信息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存储,利用等;二是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相关,包括支持决策,管理,计划,执行,反馈控制;11.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作用?①提高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形象的知识含量;②通过对企业管理人观念、常规管理活动的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水平;③是促进内部革新的催化剂,其效益将在不断建设、不断应用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增强,最终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12.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1).自动补货系统AR (2).POS系统+MIS系统(前台+后台)(3).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 (4).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简称EDI (5)。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简要介绍和概述。
可以按照以下思路来写: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指为组织的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资源管理的系统。
它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通过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递,为企业提供高效、准确、及时的决策信息,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管理信息系统在各个行业和组织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和人员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硬件,它是指计算机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个人电脑、网络设备等。
这些硬件设备提供了计算和存储的能力,支撑着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次是软件,软件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等。
操作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它控制和管理硬件资源,为其他软件提供支持。
数据库管理系统则负责管理和存储数据,是管理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应用软件是根据不同的管理需求而开发的,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数据库也是管理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它可以对数据进行组织、存储、查询和分析,提供数据的快速访问和共享。
网络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特别是在信息化管理中更加突出。
网络连接了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人员和设备,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通过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快速传递数据和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
最后,人员是管理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他们是系统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负责日常的运维、维护和数据的管理。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知识,熟练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和工具,为组织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总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和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
1.组成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由总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连锁分店管理信息系统及远程联网系统等四部分组成。
各部分分别采用局域网络,各部分之间则采用广域网络,通过通讯线路、电话线或其他传输介质实现异地数据通信。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结构与网络,如下图所示:
(1)连锁总部
连锁总部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对其各职能部门实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指导、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及采集配送中心、各连锁分店的信息,以便正确决策、统一指挥。
(2)连锁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商品库存的静态和动态管理,统一调度商品流向、车辆运输及仓储管理等。
(3)连锁分店
连锁分店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POS系统、EOS系统及店内管理系统等。
(4)远程联网系统
远程联网系统是沟通总部、配送中心、各连锁分店之间的信息交流桥梁,是整个企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挥规模效益的重要环节。
通过总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三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网,总部能够及时获得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的有关业务资料,并能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配送中心和连锁分店,加速信息的流转。
2.结构
目前连锁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多是以通信联网系统为中心,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并采用ECR、POS、EOS、EDI等技术手段联接零售业、批发业和制造业,构成了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连锁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业务领域、经营内容和服务质量也会不断提高,所需要的经营信息、服务信息也更为完整、全面和灵活。
连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除了包括零售业、批发业、制造业外,还将把服务业和金融业结合在内。
3.远程联网
大中型连锁企业由于总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远程分布,远程联网成为整个企业计算机管理总体规划的关键。
远程联网形式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组成方式划分
①终端型。
是指整个远程联网系统只在总部设立一台系统主机作为网络的主服务器,而在总
部的各职能部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设立本地工作站终端,直接通过异步通讯线联机通讯。
②网络型。
是指总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都建立各自的局域网络,通过分布式互联网络将各自的局域网络,联成更大的广域网。
③混合型。
介于上述两种型式之间,在整个系统中部分远程站直接作为总部计算机系统主服务器的终端工作站,而有些远程站自成局域网系统与总部网络互连。
(2)按系统机型划分
①小型机。
以小型机作为主机的系统,具有较大的数据吞吐量和较快的处理速度、较强的通讯和联网扩充能力,但是需要配有专用的系统软件。
②高档微机。
以高档微机作为系统主机,其系统软件和数据库等通用性好,具有上网简单灵活、功能较强等优点。
③网络服务器。
计算机的连接结构可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和B—S方式实现。
以客户机/务器作为系统的主要支撑设备,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系统集成方式。
具有数据吞吐量大、处理速度快、联网通讯能力强、系统扩充性好等特点,但是需要配有专用的系统软件。
B—S 是当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结构系列,是适应当前网上业务发展要求的。
(3)按传输方式划分
①电话交换网。
指利用现有公众自动交换网或租用电话专线进行远程数据通信,通信速率以中低速为主,各点之间通过调制解调器、网络控制器等数据电路终端设备,实行点对点的通信。
②数据交换网。
数据交换网特点是适合计算机之间的通讯,采用存储式的数据交换,即将要传送的数据分解成具有一定格式的分组,并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和传输。
采用这种方式,很容易实现不同类型、不同速度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送。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阶段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一般要经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系统维护等四个阶段,而在每个实施阶段中又具体划分出许多分解的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步骤。
(1)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包含了许多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①提出任务。
用户提出建立新系统的初始设想和要求,以及新系统的功能需求。
针对连锁企业的业务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整体的需求,总部、配送中心及分店的功能要求,功能要求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
②初步调查。
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改和完善功能要求。
使用者提出的初始要求往往是含糊、不明确的,需要通过初步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需求、确定问题,并了解现行系统的运行情况。
另外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的信息需求,确定信息选取的规则、格式、类别、存储要求,以及历史数据的保存量等。
③可行性分析。
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系统要达到的功能目标、业务范围、系统配置、开发计划、资金投入、人员要求等提出建议。
论证开发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实现性、技术上的合理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等。
可行性分析还应包括环境可行性、效益可行性等。
最终提出可行性报告,供项目审核部门讨论批准。
④详细调查研究。
详细调查是形成开发方案的基础,不同于初步调查。
详细调查是要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和掌握现行系统的真实状况,为系统设计方案、功能指标分析提供素材。
调查内容包括:各组织机构及其功能、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情况,现行系统中的数据与信息结构、存储方式和业务处理流程中输入、输出信息要求,业务处理过程的逻辑关系和算法,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等。
⑤逻辑设计。
在详细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逻辑模块,提出系统逻辑设计方案并绘制逻辑图。
逻辑设计要表示出达到新系统目标所具备的各种功能,同时还要表示输入、输出、数据存储、信息流程、系统界限和环境等新系统的全部概貌。
用户可以通过逻辑模型了解新系统,并可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合理的业务处理要求。
⑥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总结,也是进行下一步系统设计的依据。
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现行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全面描述新系统的功能和目标,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支持新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等。
在系统分析报告上报项目主管审核部门经过批准之后,即可转入下一工作阶段进行系统设计。
(2)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主要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步。
①总体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报告确定的系统目标、系统功能和逻辑模型为系统设计了一个基础构架,从总体上解决了在计算机系统中如何实现的问题。
包括: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方式、内容以及介质;确定数据的发生、采集、介质和格式形式;根据系统的规模、数据量、性能要求和技术条件等,确定数据组织和存储形式、存储介质;对新系统进行划分,按功能划分子系统、明确各子系统的目标和功能,按层次结构划分功能模块,画出系统结构图、模块程序流程图,选择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等。
②详细设计。
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具体的物理设计。
内容包括:修改系统结构图、模块程序流程图,进行编码、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数据存储设计、处理过程设计以及编制程序设计说明书等。
(3)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就是把物理设计转化成能实际运行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①程序编制。
根据系统结构图、程序流程图、功能模块设计说明书,进行具体的程序编制。
②设备安装和软、硬件调试。
根据系统设计提出的设备配置方案,购置计算机系统、进行机房设计施工、网络布线、计算机系统及各种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在软件试运行过程中,根据发现的问题和用户的实际要求需要不断的进行程序修改和功能增补,还需要人工系统并行以检验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③系统转换。
软件系统在经试运行全面达到系统功能目标之后,新系统即可全面投入使用。
(4)系统评价与维护阶段
系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现场运行,即功能、稳定性、可靠性等均达到系统设计目标之后,就需要对其运行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估。
①系统性能评价。
评价新系统是否达到确定的系统目标和各种功能要求,评价新系统的各种性能指标情况,评价用户及管理人员对系统的满意程度等。
②经济效果评价。
开发费用和运行费用评价,投资回收期估算、系统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等。
为使系统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经常维护。
内容有:程序维护、数据维护、代码维护和硬件维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