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反应时间(09级)知识讲解
第4章反应时间.
用这种不同反应时减数的方法,可以通过反应时
任务来分离不同的心理加工过程。
2019/2/27
18
反应时间的速度与准确性的权衡
在反应时实验中,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率
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以牺牲反 应速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准确率,亦即被试 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 下,建立一个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率的标准 来指导他的反应。这就是反应速度与准确率 的权衡(speed-accuracy trade-off, SAT)现 象。
进行了系列研究。他们对注意、知觉、联 想和选择过程进行了反应时测量。其中, Cattell揭示了选择反应时长于简单反应时 的原因,即在反应的准备上不同。
2019/2/27
7
认知心理学利用反应时间指标,对信息
加工过程和机制进行研究,以揭示信息 加工过程和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的特征。 反应时间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实验所使 用的重要指标。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类,即刺激 变量和机体变量 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 有:刺激的不同类型、强度、复杂程度及刺 激呈现的方式等。
2019/2/27
22
不同类型的刺激通过特定的通道作用于
各个感官,其反应时间是不同的。同一 感觉道里,刺激的部位不同,反应时间 也有差异。表2 是对不同强度的1000赫兹 纯音的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实验的要求
反应时间实验,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
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的时间,间隔时间等。 另外还要讲求策略,严格遵循实验程序和实 验要求。 对被试反应的要求:避免出现过早反应或错 误反应。 防止出现“假反应”。可以在实验中插入侦 察试验,即给预备信号之后并不呈现刺激。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爱护水资源一、水资源现状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第二节水的净化一、水的净化方法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
具体操作见“二、过滤”。
2.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
但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3.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净化程度相对较高,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杀菌: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杀菌、消毒。
如漂白粉、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等。
《测试反应快慢》科学教学课件
《测试反应快慢》科学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测试反应快慢”。
详细内容包括:反应时间的概念、测试反应快慢的方法、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以及提高反应速度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反应时间的定义,了解测试反应快慢的方法;2. 学会分析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并能提出提高反应速度的有效策略;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反应时间的概念、测试反应快慢的方法及提高反应速度的技巧。
难点: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秒表、实验器材(如尺子、小球等)、教学PPT。
学具:记录本、笔、尺子、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运动员跑得快,有的跑得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测试反应快慢。
2. 新课导入:介绍反应时间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测试反应快慢的方法。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反应速度测试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应时间的长短。
4. 例题讲解:分析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如年龄、性别、训练程度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提高反应速度的例子,并进行小组讨论。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反应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反应时间的定义2. 测试反应快慢的方法3. 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4. 提高反应速度的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设计一份关于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方案。
2. 答案: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反应时间的概念,掌握了测试反应快慢的方法。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有关反应速度的研究进展,如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05 反应时间
2、加法反应时
识记项目 的编码
探针刺激 的性质
识记项目 的数量
反应 类型
探针刺激 的编码
顺序 比较
决策
反应时间
反应类型的 相对频率
反应 组织
图2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2、加法反应时
识记项目 的编码
探针刺激 的性质
识记项目 的数量
反应 类型
探针刺激 的编码
顺序 比较
决策
反应时间
反应类型的 相对频率
反应 组织
RT=a+bN
back
3、反应时间的“开窗”实验
被试按键
看第一 个字母
编码阶段
转换 开始
转换 结束
出声 转换
转换阶段
将转换结 果储存
储存阶段
被试再按键
看第二 个字母
第一个字母加工的反应时间
图3 “开窗”实验:字母转换作业的3个阶段(Hockey,1981)
back
四、反应时间的速度与准确性的权衡
(1)反应时ABC
Donders首先测定3种不同的反应时间:
A-反应时间:S1→R1
B-反应时间:S1→R1 S2→R2
C-反应时间:S1→R1 S2
(1)反应时ABC
基线时间 辨别时间 选择时间
A反应时 C反应时 C−A
B反应时 C反应时 B−C
(1)反应时ABC
反应时间的相减法最初是被用来测定某一心 理过程所需的时间的。
第四章 反应时间
耿海燕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2016年10月18日
Outline
反应时间的概念 反应时间的研究简史 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
减法反应时 加法反应时 开窗实验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四章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四章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
反应速率的大小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章将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速率常数、反应级数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 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反应速率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来计算。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产物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可以通过实验记录不同时间点的浓度值,然后计算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速率。
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为:速率= Δ物质浓度/ Δ时间其中,Δ物质浓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质浓度的变化量,Δ时间表示单位时间的变化时间。
2. 速率常数速率常数是指在给定温度下,当反应物浓度均为1摩尔时,反应速率的大小。
速率常数通常由实验测定得到。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下的反应速率,可以得出速率常数与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速率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类型、反应物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不同类型的反应具有不同的速率常数,有些反应速率常数较大,反应速率较快,而有些反应速率常数较小,反应速率较慢。
3. 反应级数反应级数是指反应中各反应物在速率表达式中的幂指数。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推导出反应的级数。
一般来说,反应级数介于0和正整数之间。
当反应级数为0时,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当反应级数为1时,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当反应级数大于1时,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或其它方幂关系。
4.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更频繁,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温度的升高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使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易于发生,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表面积的增大会使固体反应物或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心理实验设计考试资料(名词、简答)
四、名词解释1.自变量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被称为自变量混淆。
P39(第二章)【11】2.时间迟滞研究:我们可以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
我们将这种实验设计称为为时间迟滞研究。
P77(第三章)【11】3.安慰剂控制: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P56(第三章)【11】4.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斯蒂文斯曾用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来进行实验,以进一步验证斯蒂文斯定律。
试验中被试紧握手压力计,用握力大小来匹配电流、白噪音、震动等等。
其结果在双双对数坐标上画出的曲线都是直线,也就是说,实验结果符合幂定律,与用数量估计法的结果相同。
P112(第四章)【11】5.内部效度:是表示实验所提供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指标。
如果因变量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就意味着本实验的结果主要是由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造成的。
P35(第二章)【11】6.分段法:是制作心理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把一个感觉加倍或减半或取任何其他比例来建立心理量表。
具体做法是,呈现一个固定的阈上刺激作为标准,让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它引起的感觉为标准刺激的一定比例。
每个实验只选定一个比例进行比较。
用比较刺激和许多不同的标准刺激比较以后,就可以找出感觉强度是这些标准刺激一半的刺激强度。
以这些数据为根据就可以建立一个感觉的比例量表。
P107(第四章)【10】7.单被试实验设计: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
然而,有时这种方法也被扩展为对单一组的测量。
单被试实验设计不同于传统的个案研究方法,因为在单被试实验设计中,个体的行为变化是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产生的,相比较而言,个案研究法的实验控制较少。
反应时法课件
锡奥斯( Theios,1975)开展了刺激呈现概率与反 应时关系的研究。 实验任务:说出呈现在屏幕上的某个数字。自变量 为数字出现的概率,变化范围为02、0.3…直到0.8 ,共有7个水平。因变量为反应时。 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呈现概率下,被试的反应时差 异不显著。如图… 实验结论:反应时与刺激出现概率无关。
帕切拉( Pachella)对上述研究进行了验证,只是增加了一个 因变量,即错误率。 结果发现:尽管被试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但是不同呈现概率 条件下的错误率差异显著。而当被试试图提高错误率时,反应 时变长。如,为使错误率降低到2%,0.2概率的条件下的反应 时增加100毫秒。研究证明:锡奥斯的研究结论是错误的。
4.定势作用,当被试的注意力倾向与即将出现的刺激时, 反应时延长;当注意力倾向于即将发出的动作时,反应 时缩短。 5.额外动机,受惩罚时反应时最快,受奖赏时稍慢,正常 情况下最慢。 6.年龄因素,在25岁之前,反应时随年龄的增大而变快; 在25到60岁这一年龄段,反应时保持稳定;60岁以后明 显变慢。 7.个别差异,不同被试之间存在差异;同一被试在不同的 时间也存在差异。 8.心理不应期的影响,相继给予两个刺激,并要求对两个 刺激分别产生反应的时候,若两刺激间隔短,第二个反 应的时间就比较长,这种反应时间的推移叫做心理不应 期。
(一)刺激变量的影响 1.刺激类型的影响,人类各种感觉的反应速度由快到慢 的顺序不同;人类同一种感觉,刺激部位不同,反应时 也不同。如视觉刺激离中央窝越远,反应时越长;鼻侧 刺激的反应时比颞侧短。 2.刺激强度的影响,刺激越强,反应越快。如光强、空 间面积、作用时间、刺激的联合与累积。 3.刺激的复杂程度的影响,如刺激数目越多、任务越难 ,反应时越长。 4.刺激呈现方式的影响,如对向上和向下运动的刺激的 判断时间不同。对运动刺激的反应快于静止刺激的反应 ;个别情况下,刺激终止的反应比刺激开始的反应快; 刺激减弱的反应比刺激增强的反应快。
《测试反应快慢》教科版科学课件
《测试反应快慢》教科版科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测试反应快慢》。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反应时间的概念、测试反应快慢的方法以及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反应时间的定义及作用;2. 学习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方法;3. 探讨影响反应速度的各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反应时间的含义,掌握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方法,了解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2. 教学重点:理解反应时间的概念,掌握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秒表、尺子、小球等)、教学课件、黑板。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秒表、尺子、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反应速度测试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应速度的快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介绍反应时间的定义及作用;(2)讲解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方法;(3)探讨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3)小组讨论,交流实验心得。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2)分析解题思路,讲解解题方法;5. 随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公布答案,学生互相讨论。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3)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反应时间的定义及作用;2. 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方法;3. 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4. 例题及解题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实验结果,计算自己的平均反应时间;(2)思考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学生计算出的平均反应时间;(2)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年龄、性别、训练、心理状态等。
反映时间.ppt
本章主要内容:
▪ 一、反应时间的性质 ▪ 二、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 三、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 ▪ 四、反应时研究的新进展
课题导入
反应时间是心理实验中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反 应变量之一。
对反应时间的研究最先始于天文学家Bessel对于人差 方程的研究。
最早将反应时间的测量用于心理实验的是荷兰生理 学家Donders.
减法),分离出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1879年及以后,冯特及其学生对反应时间进行了系列研究。
其中,Cattell揭示了选择反应时长于简单反应时的原因—— 在反应的准备上不同;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认知心理学兴起。 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 过程,并把这些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而 任何过程都需要时间,因而可利用反应时间 这一客观指标,来对加工过程进行研究,以 揭示信息加工过程和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
由于反应时间的相减法和相加因素法都不是 直接测得某一特定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而 是要通过间接的比较才能得到,并且相应的 加工阶段也要通过严密的推理才能被发现。 因此,Hamilton等(1977)、Hockey等(1981) 发展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开窗”实验。
Meyer等(1988)速度-准确率分解技术 (speed-accuracy decomposition, SAD)
(三)简单反应时间和选择反应时间
简单反应时间是给予被试者以单一的刺激, 要求他作同样的反应。被试的任务很简单, 他预先已知道将有什么样的刺激出现并需 要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选择反应时间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 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
简单反应时间实验
在一弱光照明的室内,被试端坐在桌前, 面对一个屏幕,注视屏幕上的一个孔(通 过这个孔可以呈现灯光)。事先呈现灯光 给被试看看,让他熟悉这个刺激。桌上放 一电键,指示被试当他听到预备信号时即 将手指放在电键上,当灯光一呈现就立即 按下电键。屏幕后是主试操纵仪器的地方, 使用计时器来测量刺激到反应的时间。
四章反应时间
二、反应时间旳测定
二、反应时间旳测定
速度-精确性权衡
反应时试验有两个因变量:速度和精确性。当一种人急于做某件 事时,他会比慢慢地做某件事犯更多旳错误,反之,假如很正确 地做某件事时,他在速度上就会变慢,这种关系称为速度-精确 性权衡。
二、反应时间旳测定
反应时间测定旳措施 反应时新法就是用反应时间分析信息加工过程旳措施。主要有三种形 式: 减数法——由唐德斯奠定基础,又称为唐德斯反应时ABC或唐德斯三 成份说。
二、反应时间旳测定—减法反应时
其试验逻辑: 假如一种作业包括另一种作业所没有旳某个特定旳心理过程, 且除此之外两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旳差就 是为此心理过程所需要旳时间。
二、反应时间旳测定—减法反应时
试验 A反应——简朴反应,呈现一种光刺激,被试立即按键作 出反应。A反应时称为基线时间。 B反应——选择反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旳刺激和相相应 旳反应数。在B反应中,除了基线操作外,还有刺激辨认 和反应选择旳心理操作。 C反应——辨别反应,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旳刺激,但只 对一种刺激要求作出反应。在C反应中,只包括基线操作 和刺激辨别旳心理操作,不包括反应选择。
反应时间依赖于刺激旳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 (1). 当物理刺激强度本身不变,而增长作用于感官旳时间,造成 时间旳累积作用,这么便会增长刺激旳心理强度。 (2). 假如物理刺激强度不变,刺激时间一定,增长视觉刺激旳面 积时,因为感受器神经兴奋旳空间积累作用,也会增长刺激旳心理强 度 刺激旳呈现方式,复杂性,构造等
出声 转换
将转换成 果储存
看第二 个字母
编码阶段
转换阶段
储存阶段
第一种字母加工旳反应时间
图3 “开窗”试验:字母转换作业旳3个阶 段
反应时间计算公式
反应时间计算公式
反应时间的计算公式,在物理情境中,反应时间等于车辆从接收到刹车信号到停止所需要的时间,它由两部分组成:反应时间(t反)和减速时间(t 减)。
减速时间即车辆开始减速到停止的时间,这个时间可以通过刹车痕迹的长度除以车辆的平均速度来计算。
反应时间的计算公式为:T = t反 + t减。
其中,T是总的反应时间,t反是反应时间,t减是减速时间。
减速时间的计算公式为:t减 = L / (V / 2),其中L是刹车痕迹的长度,V 是车辆的速度。
反应时间的计算公式为:t反 = T - L / (V / 2)。
在化学情境中,反应速率(v)可以用反应物的浓度变化(c)除以反应时间(t)来表示,即v = c / t。
此外,化学反应中的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规律。
请注意,这些公式适用于理想情况,实际情况可能因各种因素(如风速、道路状况等)而有所不同。
第四章 反应时间
德斯反应时ABC(Donders ABC of
2020/5/9 reaction time)第或八唐章德斯三成分说。
7
心理学之父冯特(1832-1920)
❖意识到唐德斯指出了实验心理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即心理活动的时间测定工作,随后带领自己的学生 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
❖在冯特早期的学生中,卡特尔(Cattell)和屈尔佩 (Kulpe)对反应时有重要贡献。
IAT)。
2020/5/9
第八章
9
第二节 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
减法反应时 (subtractive methode) 加法反应时(additive factor methode)
开窗实验(open window experiment)
一、减法反应时
F.C.Donders(1818-1889)受天 文学家关于人差方程研究和 Helmholtz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研究 的影响,于1868年在其“关于心理 过程的速度”一文中,把心理时间 的测定引入心理学,发明了分离反 应时间的实验方法,即反应时间的 相减法。
B - A = 1.233(秒)
生理学家赫尔姆霍兹(Helmholtz,1821- 1894)
❖1850年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的实验,成功 测定了蛙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约为 26m/s)
❖其后,对人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了测定。
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18- 1889)
❖1868年发明了分离反应时间的试验——唐
2020/5/9
第八章
8
❖ 1969年,斯滕伯格(Sternberg)的相加因素法。 ❖ 汉米尔顿(Hamilton,1977)和霍克基(Hockey,
1981)等发展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开窗实验。 ❖序列反应时(serial reaction time,SRT)。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
❖ 相减法或减数法(subtractive method)
❖ 加因素法或相加因素法(additive factors method)
❖ 开窗实验(open window)
相减法或减数法(subtractive method)
❖ 并安排了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同时呈现;另一种是 继时呈现,时间间隔为0.5s、1s和2s。
❖ 要求被试判定所呈现的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 ,记录反应时间。
❖ 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反应都是“相同”。 ❖ 自变量:材料——AA,Aa
呈现方式的时间间隔——0,0.5,1,2秒
Posner的实验——结果
第四章-反应时间(09级)
反应时间的时段
❖ 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 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 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消耗的时间最多。
❖ 包含以下时段:
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冲动传递到感觉 神经元的时间
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 和运动中枢(大脑加工),从那里经运动神经 到效应器官的时间
RT3-RT2=选择过程时间
❖ Don1→R1 (简单反应时间)
B-反应时间:S1→R1 S2→R2
(包含简单反应时间、辨别反应时间、选择 反应时间)
C-反应时间:S1→R1 S2 →不反应
(包含简单反应时间和辨别反应时间)
A反应时 C反应时
C−A
❖ “人差方程”——不同观测者所得数据的差异。
❖ 1850年生理学家Helmholtz运用反应时间来测定神经的传导 速度。
❖ 1868年,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发明了分离反应时间的实 验。
❖ 1879年,Wundt及其学生以反应时间为指标进行了一系列 得实验研究。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认知心理学兴起。(反应时间相 加因素法、开窗实验、速度-准确率分解技术)
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
反应时间的种类
以刺激与反应的不同数目进行分类:
❖简单反应时(simple reaction time) ❖选择反应时(choice reaction time)
简单反应时(simple reaction time)
❖ 给予被试以单一的刺激,要求他作同样的反 应。(灯光——按键)
反应时间的研究简史
一些有影响力的实验心理学教科书,把 心理学上反应时间的研究划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减数法时期它是由唐德斯 (Donders)奠定基础的。又称唐德斯反应时 ABC(Donders ABC of reaction time)或唐 德斯三成分说(Donders three components) 。
❖ Posner的有关短时记忆的实验(p91)
❖ Clark和Chase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
Posner的实验(p132,133)
❖ Posner等曾设计过一个实验,运用反应时相减法来证 实,短时记忆的信息除听觉编码之外,是否还存在视 觉编码的问题。
❖ 他们在实验中安排了两种材料:一种是形同音同的两 个字母如AA;另一种是形状不同但读音相同的两个字 母如Aa。
550
反 应 500
时
间 (
450
毫
同时呈现时, 反应时差距大
随着间隔时 间增加,对 两种材料的 反应时变化 速度不一样
命名匹配(Aa)
秒 400 )
字形和命名都匹配 (AA)
350
0
0.5
1
1.5
2
时间间隔(秒)
图1 反应时是字母间隔时间的函数
Posner的实验——解释和结论
如何解释?
结论:
应用减法反应时间的方法,证明了 某些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可有视觉和 听觉编码两个连续阶段。
❖ 被试的任务很简单,他预先已知道将有什么 样的刺激出现并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 总的来说,简单反应时是比较短的。
➢灯光——0.2秒 ➢声音——0.12秒 ➢膝跳反射、眨眼反射——0.04秒
选择反应时(choice reaction time)
❖ 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 种符合要求的反应。
❖红光——A键 ❖绿光——B键
❖ 在这一选择时间里包括了被试的辨别和选择
活动所花费的时间,他必须在作出反应之前 对不同刺激有所辨别,并作出不同反应的选 择。
❖ 一般来说,选择反应时总比简单反应时要长。
反应时间的研究简史(自学)
❖ 反应时间是心理实验中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反应变量之一 。
❖ 对反应时间的研究最早始于天文学。
灯光刺激——右手按键
❖ 作业2:C反应(RT2)
红——右手按键 绿——不作反应
❖ 作业3:D反应 (RT3)
红——右手按键 绿——左手按键
作业2与作业1区别仅仅在于作业2需要将红绿两个 色光刺激区分开来,所以这两种反应只差就是辨别过程 所需要的时间。
RT2-RT1=辨别过程时间 作业3不但需要作出辨别,而且还要对反应作出选择。
B反应时 C反应时
B−C
基线时间(baseline time)(简单反应时间) 辨别反应时间(indentification time)
选择反应时间(selection time)
C反应=辨别时间+同类基线时间
同类——刺激信号上相同
相减法的实验研究
❖ Cooper和Shepard的心理旋转实验: 见《普通心理学》书籍
❖ 是一种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 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
❖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 业,其中一种作业包括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 定的心理过程,此特定心理过程即为所要测量的心 理过程,而两者在其余方面均相同,这两种反应时 的差即为此过程所需的时间。
❖ 作业1:A反应(RT1)
相减法的应用
❖ 反应时间的相减法最初是被用来测定某一心 理过程所需的时间的。
❖ 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 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 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来应用反应时间相减法 的。
相减法的缺点
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 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 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的任务中共有 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一般是很难的。 这些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数法的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