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钻头岩性特征识别探讨

合集下载

PDC钻头钻井条件下的地质录井技术探讨

PDC钻头钻井条件下的地质录井技术探讨

PDC钻头钻井条件下的地质录井技术探讨PDC钻头是一种常用于石油钻井的特殊钻头,它能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高效地完成钻井作业。

地质录井技术则是用于记录和分析地层岩石特征、井壁稳定性和油气藏性质等信息的技术。

本文将针对PDC钻头钻井条件下的地质录井技术进行探讨,探讨PDC钻头对地质录井技术的影响和优化方法,以及应对PDC钻头钻井条件下的地质风险。

一、PDC钻头的特点及适用条件PDC(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钻头是一种利用工业合成金刚石切削岩层的钻头,其具有高硬度、耐磨损、良好的钻进速度和稳定的性能。

PDC钻头适用于钻探中硬、脆性差的地层,在钻探深度和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

PDC钻头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高硬度。

PDC钻头具有硬度非常高的切削齿,可以快速穿过硬质地层,提高钻井效率。

2. 耐磨损。

PDC钻头的切削齿采用坚硬的金刚石,耐磨损性强,能够长时间保持切削效果。

4. 适用范围广。

PDC钻头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钻井作业,尤其在硬质地层和高速钻井条件下表现出色。

二、PDC钻头对地质录井技术的影响PDC钻头钻井条件下的地质录井技术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钻井速度快。

PDC钻头具有快速的钻井速度,地质录井过程受到了时间压力和快速变化的地层条件的影响,需要及时准确地记录和分析地质信息。

2. 井壁稳定性差。

PDC钻头在钻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井壁稳定性差的情况,需要及时调整录井技术和井壁加固措施。

3. 地层岩石特征记录不清。

PDC钻头对地层岩石进行破碎切削,有时会导致地质录井设备无法准确记录地层岩石特征,需要寻求记录技术的改进和优化。

4. 油气藏性质分析受到影响。

PDC钻头钻井可能会产生较多的岩屑,并对地层中的油气藏性质产生影响,需要对录井技术进行适当改进。

2. 适时进行录井操作。

鉴于PDC钻头的快速钻进速度,地质录井人员需要密切配合钻井工程师,适时进行记录和分析操作,确保录井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包括对钻屑、岩心和录井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确定岩石的组成、成分和性质。

这些信息对于合理评价和解释地层结构、地层属性和储层特征至关重要。

钻屑是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岩石碎屑颗粒。

通过对钻屑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推断出岩石的类型、颗粒大小、组合以及可能的成因。

岩屑的形状、颜色、含矿物质的特征和含油气的特征等都可以通过显微观察和光学显微镜分析来确定。

岩心是通过钻井操作中获取的实际岩石样品。

岩心的获取通常是通过旋转钻头切割岩层并将样品带回井口。

岩心样品是研究岩石组成和结构的最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岩心进行物理性质测试、岩石薄片观测和特殊测试,可以确定岩石的性质、岩相以及可能的油气储集情况。

录井数据是通过使用各种仪器在井中进行测量和记录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层电阻率、自然伽玛辐射值、声波速度、密度等各种物理性质的测量。

录井数据的解释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地层信息,包括岩石成分、大小、渗透性、孔隙度以及含水、含油气的程度。

在钻井过程中,通过综合分析钻屑、岩心和录井数据,可以确定各个岩层的岩性描述归位,包括岩性类型、岩层的厚度、空间分布以及可能的流体含量。

这些信息对于油气勘探评价、储层预测和开发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岩性描述归位的方法包括:2. 岩心描述:对获得的岩心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包括岩石颜色、质地、结构、矿物成分等特征。

岩心的取样和描述通常是在钻井过程中进行的,需要对岩心进行物理性质测试和岩石薄片观察等方法来精确确定岩性。

3. 录井数据解释:通过对录井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包括地层电阻率、自然伽玛辐射值、声波速度、密度等测量结果,来确定岩性。

通过与已知岩性的对比和归纳,可以将录井数据转化为具体的岩性描述。

4. 综合分析:将钻屑、岩心和录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对各种数据的对比和协调,来确定岩性描述归位。

通过建立地层模型,将不同的解释结果进行匹配和验证,最终得出地层的岩性描述。

PDC钻头破岩原理及钻井参数选择探讨

PDC钻头破岩原理及钻井参数选择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PDC 钻头关键设计参数研究相对滞后、缺少一定的规律性、设计者常常根据经验或类比于其它钻头设计的现状,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冠了部剖面形状、后倾角度、切削齿尺寸、布齿密度、内锥角度、内外锥高度及冠顶位置等关键设计参数对PDC 钻头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破岩效率上,切削齿尺寸与地层硬度成反比。

即在d k 值小于3.48的地层中,直径为19.05mm 的切削齿宜获得较高的机械钻速;d k 值在4.6~5.78的地层中,直径为16.10mm 的切削齿宜获得较高的机械钻速;②在d k 值小于3.48的地层中采用10°~15°后倾角,d k 值在d k =3.48~5.78的地层中采用15°~20°后倾角可明显提高钻进速度;③布齿密度与钻速成反比;④在d k 值小于3.48的地层中采用“直线-圆弧-直线”型剖面易获得较高的机械钻,d k 值在3.48~4.6的地层中采用“直线-圆弧-圆弧”型剖面易获得较高的机械钻速;⑤深内设计可提高钻头稳定性和切削齿寿命;内锥角在90°-160°范围变化时,随角度的增大,在钻压作用下,钻头冠部受力趋向均匀,扭矩对钻头内锥受力影响变化不明显;⑥高外锥设计可有效提高钻速;外锥角在25°~45°变化时,随角度的增大,外锥受力逐渐增大,钻压和扭矩对外锥影响明显;⑦冠顶半径与钻头半径之比设计为0.64时,钻头冠部应力集中现象明显降低。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PDC 钻头个性化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PDC 钻头;设计参数;破岩效率;钻头保径AbstractIn view of the research of PDC key parameter relative lag,little certain regularity and the designs often depending on experience or analogy to others,the author has studied a series of key parameters that impact on PDC drill bit through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uch as the shape of crown,degree of back rake angle,the cogging size,the tooth density,the degree of inner cone,the height of inner/outer cone and the position of crown.The results of study show that:(1)The cogging size is in inverse proportion to formation hardness on broken rockk is less than 3.48,and the diameter of cogging isl 9.05mm,efficiency.When thedIt should obtain higher drilling rate.Also the drilling rate will be higher whenk isd3.48~5.78,and the diameter is 16.10mm.(2)The drilling rote can increase if the backk is less than 3.48,Also it will be higher rake angle is between 10°and 15°whendwhen the back rake angle is 15°and 20°andk is 3.48~5.78.(3)The cogging density isdin inverse proportion to the drilling speed.(4)Higher drilling speed can be got through the“straight line—arc-straight line”section whenk is less than 3.5.And it also can bedgot through“straight line-arc-arc'’section whenk is between 3.48~4.6.(5)The designdof deep inner cone can improve bit stability and cogging life.When the degree of inner cone changes in 90°~160°,the force of crown tends to evenly under the function of drill pressure with the degree of inner cone increasing,also the torque is not obvious to the force of the crown (6)The design of high outer gone may enhance drill rate effectively.The stress of outer cone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angle longer and longer,simultaneity the bit pressure and the torque are obvious to the outer cone when the outer cone changes from 25°to 45° (7)When the ratio of crown radius and bit radius is 0.64,the centralized phenomenon of stress of crown is obviously reduced.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certain directive significance to individualized design of PDC bit.Key words:PDC bit;Design parameter;Rock breaking efficiency;Drill gage目录第1章前言 (1)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3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4)第2章实验钻头设计 (5)2.1冠部剖面形状设计 (5)2.2切削齿尺寸设计 (10)2.3切削齿工作角度选择 (10)2.4布齿密度设计 (11)2.5切削齿布齿方式设计 (13)第3章室内钻进实验结果分析 (16)3.1切削齿尺寸对钻头破岩效率的影响规律 (16)3.2布齿密度对钻头破岩效率的影晌规律 (19)3.3冠部剖面形状对钻头破岩效率的影响规律 (21)第4章钻头保径技术研究 (23)4.1钻头保径技术的研究概况 (23)4.2保径器的分类 (27)结论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6)第1章前言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钻头做为钻进过程中主要的岩石破碎工具,其质量的优劣、与岩性和其它钻井工艺条件是否适应,将直接影响钻井速度、钻井质量和钻井成本。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蓬勃发展,PDC(聚晶金刚石复合)钻头被广泛应用于岩石勘探和开采行业中。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岩性的描述对于勘探和生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钻井工程师确定岩层的性质和类型,从而使得钻井过程更加有效率和安全。

岩性描述可以根据岩层的成分、结构、密度、耐磨性等方面进行分类。

下面,我们将针对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进行详细介绍。

1. 砂岩砂岩是一种富含石英的沉积岩石,其颗粒度大小和形状不同,可以使得PDC钻头的切削效果和钻速发生变化。

当PDC钻头遇到细粒度(小于200目)的砂岩时,由于石英颗粒的硬度高,会使得钻头磨损增加,钻速逐渐减慢。

而对于大颗粒砂岩,钻头的切削作用更容易有效,钻速也可以得到提高。

2. 页岩页岩是一种富含粘土和石英的沉积岩石,具有高密度和难以切削的特点。

页岩的磨损会导致PDC钻头的工作效率下降,使得钻速减慢。

当钻头碰到页岩时,其涂层和牙齿之间的间隙会紧缩,导致切削效果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高流量、高压强度的冲洗来帮助清洁钻头表面,提高工作效率。

3. 石灰石石灰石是一种沉积岩石,硬度较高,含有大量的石英颗粒。

PDC钻头可以比较容易地切割石灰石,但钻头的磨损速度也很快。

当切割工作在石灰石的情况下,冲洗液的注入可以帮助清洁钻头,保证钻速、切削效果和钻头寿命的稳定。

4. 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高硬度和极度坚硬的岩石,其含有石英和长石。

由于其难以切削的特点,PDC钻头在挖掘花岗岩时需要特殊的钻头设计。

通常,可以采用最佳涂层和口径尺寸来帮助降低钻头磨损和提高切削效果。

总结:PDC钻头钻井过程中岩性的描述对于钻井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岩性类型的不同将会影响钻速和切削效果,而岩层硬度和密度的不同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因此,钻井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岩层进行相应的设计和调整,从而保证钻井的顺利完成。

PDC钻头的特点和破岩机理

PDC钻头的特点和破岩机理

前言自PDC钻头问世以来,以其优良的性能及随之而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受道现场作业队的青睐。

然而美中稍有不足的是,在现场的应用中,PDC只是PDC 而以,也就是说,作业人员对其了解还不是很深刻。

鉴于此,本人欲从其特点,包括PDC钻头的设计特点和它的结构特点,还有其破岩机理上给予归纳、总结和分析、推理,以期望能为现场作业提供一点技术上的借鉴和参考.PDC钻头的特点和破岩机理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了PDC钻头的物质成份,两大类别(胎体钻头和刚体钻头)及其不同物质在钻井作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PDC钻头特点,包括其设计特点和结构特点;同时较详细地分析了在打定向井时,PDC钻头的结构特征因素对造斜率的影响;另外也在分析、归纳、总结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独特见解的基础上,对PDC钻头的破岩机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最后也提出了一些PDC钻头的选型依据.关键词: PDC钻头; 特点; 机理分析Abstract:This themsis briefly introduces which materials PDC bit is made from,how it is manufactured,an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DC bits,also shows you the principal functionsof the different materials of PDC bit in drilling----on the basis of these,summar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DC bit,including its desig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and specificly analyses the effect of it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leaning ration in the controlled directional drilling.At the same time ,after studying the specific ideas of the different experts at home and abroad,to some extent,analyses and summaries the rock breaking mechanism of PDC bit.In the end ,on this basis,gives you some facters that can help you how to choose PDC bit effiently.Key words: PDC bit; characteristics; Mechanism analysis正文:近年内,随着PDC钻头的广泛应用,PDC钻头在型号和质量上都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已经在软到硬的地层中逐步使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更好地使用PDC 钻头,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钻井作业,特从其特点和破岩机理方面撰写此文.PDC钻头者,就是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即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 Bit.其结构见图1-1所示,它示以金刚石为原料加入粘结剂在高温下烧结而成.复合片为圆片状,金刚石层厚度一般小于1mm,切削岩石时作为工作层,碳化钨基体对聚晶金刚石薄层起支撑作用.两者地有机结合,使PDC既具有金刚石地硬度和耐磨性,又具有碳化钨地结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由于聚晶金刚石内晶体间地取向不规则,不存在单晶金刚石固有地解理面,所以PDC的抗磨性及强度高于天然金刚石的,且不易破碎.PDC由于多种材料的存在,热稳定性较差,同时脆性较强,不能经受冲击载荷.PDC钻头的特点1973年美国开发了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国外广泛应用于软-中硬地层.在中东和北海的深井及海洋钻井中首先获得了高井尺、高钻速,大大缩短了建井周期,降低了钻井成本,受到了钻境界的广泛重视,成为钻井工具的一项重大成就.国内对PDC钻头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兴趣,随着钻井技术人员对PDC钻头的认识和实践,它正在逐步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按钻头材料及切削齿结构划分,PDC钻头有钢体和胎体两大类别(间上图1-2) 胎体钻头用碳化钨粉末烧结而成,用人造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钎焊在碳化钨胎体上,用天然金刚石保径.碳化钨胎体耐冲蚀、耐磨、强度高、保径效果好.钻头水眼水道面积可以根据钻井工艺需要的水力参数来设计,有较大的灵活性.胎体外形可以根据地层特点设计,变化胎体形状只要改变模具而不需要增加设备.钢体PDC钻头,是用镍、铬、钼合金机械加工成形.经过热处理后在钻头体上钻孔,强人造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压入(紧配合)钻头体内,用柱状碳化钨保径.它比胎体钻头成本低20%左右,但不耐磨且易被冲蚀.PDC钻头的设计特点1.PDC钻头采用爪型设计PDC钻头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切削齿的质量,PDC钻头都采用了高质量爪型齿和环形齿,经过与其它类型复合片对比试验分析,证明它具有抗剪强度高、耐冲击、寿命长、热稳定性能好的特点,与同尺寸普通PDC齿相比,爪型齿的金刚石含量提高了2.7倍,抗冲击破坏能力提高2倍.2.大刀翼设计全部PDC钻头系列的刀翼进行加高加大,采用超大排屑流道设计,可以更加有效的运移钻屑,清洗钻头,防止钻头泥包,提高机械钻速.3.抗回旋设计采用力学平衡设计,对PDC钻头进行螺旋保径设计、轨道布齿设计、缓冲块设计以保证钻头抗回旋性能.4.防泥包涂层设计和制造技术QP系列钻头可根据地层情况进行防泥包涂层设计,它采用了独特的对钻头表面负离子处理技术,使钻头表面带有负电荷,在钻头周围形成一个阳板,形成电流,钻头与钻井液之间形成一个水的集区,其作用就如同润滑剂或象隔板,在钻进中,泥页岩钻屑中的负离子与钢体表面的负电荷相斥,从而起到防泥包的效果.5.可修复性钢体PDC钻头的本体磨损和切削齿破碎后可进行修复和更换,使得钻头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PDC钻头结构特征及此因素对造斜率的影响钻头的费用在一口井中的总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选好和用好一只钻头对提高机械钻速、提高造斜率和降低全井费用却是关系重大.为了高速、优质、低成本地钻好定向井,应从定向钻井的独特性出发优选钻头.定向造斜段钻井的特点使使用井下马达,钻头转速高,钻头切削齿和钻头外径磨损快钻头寿命缩短.在定向段钻进过程中,需要钻头能保持住所要求的工具面角度,如果所选的钻头布能提供合适的导向能力,就会获取布到所设计的造斜率或偏离所定的方位.这样,就会增多纠斜和扭方位的次数或增多更换下部钻具组合的次数.由于PDC钻头具有无活动件、适应高转速低钻压钻进工况之特点和钻头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因此更适合与动力钻具配合使用,多次现场施工结果表明,动力钻具+PDC钻头钻进方式有利于提高钻井速度,减少起下钻次数、保证钻具安全,取得了动力钻具+牙轮钻头钻进方式无法比拟的技术经济效益.常规定向井施工主要时通过选择合适的造斜工具(弯接头+动力钻具、单弯动力钻具、双弯动力钻具等)调整侧向力的大小,从而控制造斜率的高低,而同样的侧向力与不同结构的PDC 钻头配合对造斜率时有极大的影响的。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PDC钻头在钻井过程中,岩性描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岩性描述是根据打出的岩心样品所包含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来描述钻孔周围岩石的性质和特征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观察岩心及热化学方法等手段来完成。

岩性描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岩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以便科学合理地选择钻井工艺和相应的钻井工具,从而提高钻井效率和成功率。

PDC钻头在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钻头钻入地层的情况钻头钻入地层后,通过观察钻屑和岩心的结构、组成和颜色等,可以了解钻头执行的是什么类型的岩石。

还可以通过岩心中的矿物形态、晶体结构、风化程度、孔隙度等来推测岩石的性质和特征。

二、刀具的磨损情况在钻井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强度的不同,PDC钻头容易受到严重的磨损,这是影响钻井效率和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岩性描述中,需要对刀具的磨损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根据磨损的情况和特征,可以了解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强度,进而调整钻井工艺和钻头形式,提高钻井效率和成功率。

三、岩石的节理、裂隙和变形特征岩石的节理是指天然或人为形成的岩石中沿某一或数个固定方向划分出的面状或线状的分界面。

裂隙是指岩石中已有的或形成中的破裂面或空隙。

岩石的变形特征指岩石受到力的作用形成的各种形态的变形。

这些特征对钻头的选择和使用、钻井工艺的制定以及钻井中的排矿排桶等都会产生影响。

四、岩石的含水量和渗透率岩石的含水量和渗透性是衡量岩石工程特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岩心样品中空隙的分布和孔隙度的测量,可以大致计算出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同时,还可以根据岩心样品中矿物质和结构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岩石的含水量和渗透率。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在PDC钻头进行钻井过程中,岩性描述的归位非常关键。

通过对岩性的描述,可以帮助地质工程师了解地层的性质和变化,从而确定进一步的钻井计划和操作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的方法和内容。

岩性描述归位需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在钻进岩层时,钻井工程师需要根据岩层的特点和变化,对岩石进行描述。

这些描述包括岩性、颜色、质地、成分、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还需要注意岩层的裂缝、节理、脆性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这些观察和记录需要尽可能精确和准确,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判断。

岩性描述归位需要结合岩层的位置和相对位置信息。

地质工程师需要记录下岩层的深度、倾角、方向等信息,并将其与实际地层分布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和分析,可以确定岩层的位置和变化趋势,预测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和风险,为钻井作业提供参考依据。

岩性描述归位还需要考虑岩层的物理性质和地质历史。

地质工程师需要了解岩层的压力、渗透率、孔隙度等物理性质,以便评估地层的稳定性和钻井过程中的钻进难度。

还需要关注岩层的地质历史,包括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堆积沉积等情况。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地质工程师推测地层的变化和岩石的形成机制,拟定相应的钻井策略。

岩性描述归位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判断。

地质工程师需要将采集到的岩性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与其他地质资料进行比对。

通过对不同地质参数和岩性特征的综合判断,可以得出对地层性质的定性和定量的结论,并根据这些结论做出相应的决策。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岩性描述归位是地质工程师进行岩石观察和数据分析的重要环节。

通过详细观察和记录岩性的特征和变化,结合岩层的位置信息和地质历史,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可以帮助地质工程师了解地层的性质和变化,为钻井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PDC钻头钻井是指使用多边形刀片复合钻头进行钻井作业的一种方法。

在钻井过程中,钻头通过旋转和推进的方式,不断地切削岩石,将岩石层钻穿。

岩性描述归位是指将钻井过程中遇到的不同岩石层次和岩性特征描述出来,以便对地层结构进行分析和解释。

下面将详细介绍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在开始钻井之前,需要进行目的地勘查和地质调查,确定目标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性特征。

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制定钻井方案,并选用适当的PDC钻头进行钻井。

在钻井过程中,钻头逐渐钻进地下,并切削不同种类的岩石层。

钻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记录下钻头所经过的地层情况,包括岩性、厚度、饱和度等。

钻井工程师会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对岩性进行描述。

岩石的岩性描述通常包括颜色、质地、结构和化学成分等方面。

颜色可以反映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和含水量。

质地指的是岩石的结构和颗粒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岩石的细节纹理和触感来确定。

结构是指岩石在地层中的组合形态和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岩石表面的裂纹、节理和层理等来判断。

化学成分是指岩石中不同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来确定。

在钻井过程中,岩性描述归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确的岩性描述可以帮助钻井工程师了解地下地层的构造特征,判断矿藏类型和含量,指导后续的勘查和开采工作。

再加上计划钻井深度和方向的调整,以充分利用地层资源。

在岩性描述归位中,还需要注意记录钻探速度、钻头切削效率和探头径向振荡等钻井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解释地层的物理性质。

还需要记载下钻井液密度、PH值和固相含量等,以评估钻井液与地层的相互作用。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PDC钻头是一种钻头,其切削齿面上采用了釉玻璃矩形结构的多晶人造金刚石。

这种钻头由于其超强的切削性能和强大的耐磨性,非常适合在硬岩和超硬岩地层中进行钻井作业。

在进行PDC钻头钻井作业时,岩性的描述非常重要,因为钻井或许需要钻穿多种类型的岩石,每种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钻井过程中岩性描述的一些关键词汇和方法。

岩石的描述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物理性质描述、岩性描述、结构特征描述、组合描述和岩石分类。

1.物理性质描述岩石的物理性质描述包括密度、硬度、压缩强度、耐磨性和弹性模量等。

密度是指岩石单位体积的质量。

钻井过程中,可以通过取样分析的方式来确定岩石密度。

钻井岩样可以通过火焰炉、容积测量和密度计来测定。

硬度是指岩石在所处环境下抵抗表面永久性剪切形变的能力。

岩石硬度的测定通常采用莫氏硬度的方法。

压缩强度是指岩石抵抗压缩应力的能力。

钻井过程中,可以通过岩芯强度测量仪对岩石压缩强度进行测定。

弹性模量是指岩石由于受到外部力学作用而发生形变时所表现出的恢复能力。

弹性模量的测定可以通过岩芯维氏硬度计等设备进行测定。

2.岩性描述岩石的岩性描述通常包括岩石颜色、含油和含水性、结构、厚度、岩芯质地、岩层结构、节理、夹层和断层等因素。

岩石颜色是岩性描述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

颜色通常可以提供关于岩石成分、氧化还原状态和成熟程度的有关信息,因此非常有用的岩性指标。

含油和含水性是指钻井过程中岩石与油和水的接触情况。

这个指标通常会影响到岩石在钻井过程中的切削性能和稳定性。

岩石厚度描述岩层厚度的量度。

厚度的量化描述通常是钻井测井的重要部分,可以为地质模型和石油勘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岩芯质地是指岩石的结构颗粒特性。

钻井过程中,通常会钻取岩石样品,通过复苏样品进行分析,以确定其质地特性,从而更好地对岩层进行理解。

岩层结构是指岩石在钻井过程中的结构特征。

这个指标通常被用来描述露头、侵入、火山岩和沉积岩等不同类型的岩石。

岩性特征及识别

岩性特征及识别

为明显高阻段。

沙一下、沙二上界面划分:以盐膏层结束见暗紫红色泥岩为
进沙二上地层,沙二上地层岩性以暗紫红泥岩、灰色含膏泥岩
不等厚互层,偶见粉砂岩。

沙二上、沙二下划分原则:通常以见砂岩进入沙二下,沙二
下砂体发育为主力油气层段,视电阻率曲线呈“指状”跳跃,
幅度中等。沙二段在全区具二分性,沙二下在全区均以粉砂岩
沙二下、沙三上地层界面划分原则:通常 以见灰色岩性为进入沙三上地层,但应注意沙 二下8砂组底见灰色地层,其底界厚层砂层结束 ,为沙二下底地层界面。沙三上砂组顶部有 20m厚泥岩段。
沙三上4砂厚约25m的泥岩段,俗称“泥脖 子”为本区标志层,沙三上5砂组以下见页岩或 油页岩,沙三上6-9砂组为主力油气层段,其中 沙三上8-9砂组为厚层砂层。
表1
三、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1、直观(望、闻、切)鉴定法
大段摊开,宏观细挑,远看颜色,近看岩性,干湿结合, 挑分岩性,分层定名,按层描述,同样适用PDC钻头条件下 的岩屑描述。
通过本法可初步判断其岩性,并描述定名。
1.1、直观鉴定法——望
远看颜色,观察岩屑色调新鲜度,其形状呈棱角状或片 状,通常是新钻开地层岩屑,一般来讲,砂岩颜色浅,泥岩 颜色深。近看岩屑砂泥混杂,难以区分,远观的结果就不一 样,新成份的出现及同类岩屑含量的变化,从岩屑的颜色能 反映出来,因而可以从颜色上进行卡层。近看岩样必须注意 观察新成份的出现,对一些深层,有时仅出现数颗新成份岩 屑,也表明进入新地层。
当大斜度、大位移定向井砂样中存在包包都有荧光现象 的。此时可采取“多包同照荧光”来解决,在相邻2-3包岩屑 中各取近似等量的一份洗净,同时放在荧光灯下观察,比较 各自的荧光含量、发光、颜色等,如荧光发光颜色与上部井 段有明显区别,应确定新显示层,发光岩屑百分比含量变化 可判断是否为井内滞后岩屑,荧光分布状况不同则标志不同 含油气产状岩层。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PDC钻头是一种用于钻井的切削工具,广泛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

在钻井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描述钻头切削出的岩石样品,可以获取有关地下地质情况的重要信息。

岩性描述是指对岩石样品的颜色、结构、孔隙度、成分、断裂特性等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在PDC钻头钻井过程中,岩性描述主要包括岩石颜色描述、结构描述、孔隙度描述、成分描述和断裂特性描述。

岩石颜色描述是对岩石样品颜色的观察和描述。

颜色是判断岩石成因和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经常与结构和成分描述一起使用。

常见的岩石颜色包括白色、灰色、黑色、红色等。

通过观察和描述岩石样品的颜色,可以初步判断其成因和岩性。

结构描述是对岩石样品的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

岩石结构主要包括层理结构、节理结构、构造结构等。

层理结构是指岩石的平行层状结构,可以通过观察层面的倾向、倾角和层理面上的纹层、薄片等结构特征进行描述。

节理结构是指岩石断裂面的裂隙、裂缝等结构特征,可以通过观察节理面的倾向和倾角、节理面上的矿物填充物等进行描述。

构造结构是指岩石中的受构造作用影响形成的结构,包括褶皱、断层、韧性剪切带等。

孔隙度描述是对岩石孔隙和孔隙度的观察和描述。

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孔隙的占据百分比,是评价岩石储集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和描述岩石样品中的孔隙度、孔隙形态、孔隙类型等,可以判断岩石的孔隙度、渗透性和储集性能。

断裂特性描述是对岩石断裂特性和断裂带进行观察和描述。

岩石的断裂特性和断裂带是估计岩石稳定性和岩块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通过观察和描述岩石样品断裂面的裂纹、断裂类型和断裂带的宽度、角度等,可以初步判断岩石的断裂特性和断裂带情况。

PDC钻头条件下对录井岩性特征的识别方法与对策

PDC钻头条件下对录井岩性特征的识别方法与对策

PDC钻头条件下对录井岩性特征地识别方法与对策别地难度,使岩屑录井剖面符合率降低,给岩屑录井和发现、落实油气显示带来较大地困难.通过近年来在现场实际工作中地不断探索和验证,总结了一套适应于现场识别岩性特征简单易行地方法和对策,收到较好地应用效果.关键词:pdc钻头岩屑录井方法和对策应用果引言随着钻井工艺地不断提高,pdc钻头复合钻进、大位移定向井、水平井等新钻井技术地广泛应用,使传统地岩屑录井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给我们录井技术地研究提出了新地挑战.pdc钻头机械转速高、钻井速度快,导致岩屑采集困难、量不足,甚至有时还采不到岩屑,造成岩屑识别困难,难以有效地划分储集层和非储集层,给现场录井人员挑选样品带来了困难,严重影响了地质、地化、定量荧光、核磁等分析工程地准确度,给现场油气识别和综合解释增加了难度,导致岩屑录井剖面符合率降低.为此,开展了pdc钻头条件下对录井岩性特征识别方法和对策地研究,来提高岩屑录井地准确性,剖面地符合率、油气层地发现率、岩性识别地准确率以满足油田勘探与开发工作地需求,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现场识别岩性特征地简单易行地新方法,该方法实施后取得了很好地效果.1、pdc钻头条件下岩性地识别pdc钻头地岩屑颗粒细小,不同岩性地钻时变化不明显,往往利用捞取岩屑难以做出正确判别和分层定名,使传统地以岩屑实物产品定名,钻时分层归位地方法难以达到最佳效果,因此,要运用一些新地录井技术、方法并结合传统录井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解决现场录井中分层定名问题.1.1 直观鉴定法1.1.1 嗜闻岩屑洗净后放在手中或滤纸上闻闻有没有油气芳香味,从而初步区分是否有油气显示.对于加入钻井液添加剂或磺化沥青也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区分.1.1.2 细观盆面观察是及时发现油气显示地重要手段.1.1.3 远望对颜色地描述要做到干湿结合,远看划界.1.1.4 近查成岩性差地地层,泥岩多有切削痕迹,切削面较明显,砂岩多呈散粒,成岩性好地地层,泥岩多呈片状,颜色较深。

水平井PDC钻头条件下现场岩性识别方法探讨

水平井PDC钻头条件下现场岩性识别方法探讨
规 方法 进行 。 经过 现场 探索 ,并 结合 其他录 井公 司在 这方 面的 岩性 的识别方 法 。

二 、P DC钻 头特点及 造屑机 理
1 . P D C钻头 的主要 特点 1 . 1 钻头 无活动 部分 钻 进 中无掉牙 轮顾 忌 ,可 实现高 转速安 全钻进 。 1 . 2不 同岩性适 应性 强 针对地 层 情况 ,P D C钻 头有 不 同的设 计 ,如 用于软 地 层 ,其钻 头 冠 部外 型呈 长形 或锥 形 ;用 于硬地 层 其钻 头冠 部外 型呈 圆形 或 抛物 线 图 2桃 7 — 1 4 — 1 8 H井钻 时曲线 图
了岩 屑描述 的难度 ,直 接 影响 了岩 屑描 述 的准确 性 ,油 气显 示落 实和 归位难 度增 加 ,钻 时不能 准确 反映 地层岩 性和 物性 , 所 有这些 因素 都会 在 降低 录井 资 料 的采集 品质 、岩 性 剖面 和油 气层 符合 率 的 同时 ,削弱 现 场录 井对 钻井 施 工 的地质 导 向作 用 。使 岩 屑录 井工 作根 本无 法 按常
在 钻井 参数 相对 稳定 的情 况下 ,钻 时 的变化 主要 与岩 性 有关 ,因 而钻 时资 料是 岩屑 描述 工作 中定 性判 断岩 性和 进行 岩性 分层 的重 要参 考资 料 。在普 通直 井钻进 中 ,一 定井 段的 钻井 参数 是相 对稳 定 的 ,因 此钻 时能够 比较 真实地 反映 地层 的可钻性 ,但 在水 平井 的钻进 过程 中 , 钻具 易紧 帖井壁 ,稳 定器 基本 与 井壁 四周 接触 ,使 得部 分钻 压施 加在 井壁 上 ,传 至钻 头上 的钻 压 减少 ,钻 时相 对 明显升 高 ,同时 为满 足造 斜 、增斜 、降斜 等定 向施 工 的需 要 ,时常要 进 行钻 压 、转 盘 的调 整 , 钻时 与岩性 的对 应关 系很 不 明显 ,利 用钻 时 曲线 划分 岩 性及 分层 不再

PDC钻头条件下岩性识别油气显示确定论文

PDC钻头条件下岩性识别油气显示确定论文

PDC钻头条件下岩性识别及油气显示的确定[摘要]: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pdc钻头的使用日渐普及,使录井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pdc条件下捞取的岩屑细小、岩性识别困难,含油砂岩与泥浆充分接触和清洗岩屑时油气逸失严重,导致了剖面符合率、油气显示发现率降低。

本文针对pdc钻头条件下的岩性识别技术、油气显示识别评价技术进行了方法研究和探讨,综合运用各项资料破解录井难题。

[关键词]:pdc钻头荧光图像分析二维定量荧光分析含油显示中图分类号:te921 文献标识码:te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2)12- 0130 -011 前言随着大庆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程度不断提高,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pdc钻头复合钻进等钻井新工艺、新技术日渐普及。

这给现场地质录井工作带来了岩屑定名、油气显示识别评价等诸多难题。

因此,如何依据现有的常规录井技术来解决pdc钻头对录井资料质量的影响,以满足新一轮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本文结合实际录井工作进行探讨。

2 pdc钻头下的岩性识别pdc钻头条件下常规录井所面临的困难:在pdc钻井过程中,尤其是地层压实作用不强,成岩性差的中浅层探井,捞取的岩屑细小、样品混杂,代表性岩屑难以确定,致使岩性鉴定不准,描述困难;由于岩屑细小,使得含油砂岩与泥浆充分接触和清洗岩屑时油气逸失严重,造成油气显示发现率降低;砂岩储集层厚度划分困难,对油气显示归位造成一定困难。

2.1传统岩屑识别技术的改进岩屑观察描述是一种经验方法也是一种传统方法,同时也是岩性识别的基础以及建立录井剖面的根本。

在pdc钻井条件下,常规录井所运用的“大段摊开、宏观观察、远看颜色、近看岩性;干湿结合”确定岩性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场录井的需要,因此为了适应pdc钻头条件下的岩屑特点,进行岩性界面的准确界定和岩性定名。

在岩屑捞取方面要由原来的“急冲、快洗”转化为“慢冲、漂洗”,除了传统的岩屑定名方法外,还要针对pdc钻井条件下的细小岩屑,采用“观、捻、筛、描”方法即湿样颜色观察、手捻感觉和干样的粒度筛筛选,观察砂岩的含量变化,进行系统描述。

PDC钻头钻井岩屑录井技术探讨

PDC钻头钻井岩屑录井技术探讨

PDC钻头钻井岩屑录井技术探讨1、前言随着PDC钻头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高钻速、高时效,进而有利于降低钻井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由于钻屑细小、砂岩和泥岩之间钻时变化不明显,而给岩屑录井带来诸多问题。

PDC钻头不仅使录井油气发现率、剖面符合率下降,同时还造成地层对比、岩性归位、油气层解释困难。

面对上述挑战,开展PDC钻屑录井随钻岩性识别技术的研究,使随钻录井岩性识别和油气显示快速评价解释技术进一步提高,从而提升油田的整体勘探开发效益。

2、PDC钻头钻井特点及对地质录井影响PDC钻头是聚晶金刚石切削钻头(PolycrystallineDiamondCompactBit)的简称,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石油钻井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

我国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生产PDC钻头,90年代得到推广应用,它给钻井技术带来划时代的进步。

与牙轮钻头相比,PDC钻头具有机械钻速高、寿命长、成本低、防斜、纠斜以及岩屑便于泥浆携带而保持井底清洁等特点,因而倍受青睐,近年来在国内钻井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江苏油田自九十年代引进该技术以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钻井时效提高了30%~50%,无论给钻井公司还是给油田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PDC钻头钻井却给地质录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a.PDC钻头钻进时岩屑特别细小,一部分融入泥浆内造成岩屑捞取量很少。

同时,过细的岩屑给清洗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较难获得可靠的、能真观反映地层情况的岩屑。

b.捞取岩屑量少,再加上砂岩岩屑颗粒与泥浆接触充分和岩屑清洗时油气逸失严重,造成常规地质录井油气显示普遍降低。

c.岩屑细小,现场挑样极为困难,有时挑样任务无法完成,影响地化分析和地质油气取样。

d.由于钻时较快,传统的色谱分析周期长,常常漏失薄层油气层,给薄层油气层的发现和解释带来困难。

e.由于岩屑样细小,特别用小复合片钻头时岩屑几乎呈粉沫状,给岩屑描述增加了困难。

f.砂泥岩钻时差别不大,造成现场录井划分岩性界面及岩性归位困难。

PDC钻头条件下录井岩性识别方法

PDC钻头条件下录井岩性识别方法

PDC钻头条件下录井岩性识别方法随着钻井工艺的不断提高,PDC钻头复合钻进、大位移定向井、水平井等新钻井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岩屑录井面临着严峻挑战。

PDC钻头机械转速高、钻井速度快,导致岩屑采集困难、量不足,甚至有时还采不到岩屑,造成岩屑识别困难,难以有效地划分储集层和非储集层,给现场录井人员选择样品带来了困难,严重影响了地质、地化、定量荧光、核磁等分析项目的精准度,给现场油气识别和综合解释加添了难度,导致岩屑录井剖面符合率降低。

为此,开展PDC钻头条件下录井岩性特征识别方法讨论,提高岩屑录井的精准性、剖面的符合率、油气层的发觉率和岩性识别的精准率,以充足油田勘探与开发工作的需求。

PDC钻头条件下岩性的识别:PDC钻头的岩屑颗粒细小,不同岩性的钻时变化不明显,往往利用捞取岩屑难以做出正确判别和分层定名,使传统的以岩屑实物定名,钻时分层归位的方法难以达到最佳效果。

因此,要运用一些新的录井技术、方法并结合传统录井阅历进行综合分析判定,解决现场录井中分层定名问题。

1、直观鉴定法:嗜闻、细观、远望、近查、切感、钻时(dc指数)2、氯仿点滴荧光分析法3、利用稀氢氟酸判别盐膏层和粉砂岩4、综合利用多种录井资料分析法(1)利用钻时划分地层岩性:一般情况下,泥岩钻时慢,盐膏层钻时最快,砂岩则介于泥岩和盐膏层之间,依据其钻时特征划分岩性界面。

(2)利用色谱资料进行剖面归位:气测录井测量的是钻井液中油气相对量,其值取决于单位时间地层渗入钻井液中的油气量,从而间接地反映地层岩性。

依据气测曲线与岩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进行剖面归位。

(3)区域标志层对比法:采纳区域标志层和岩性组合对比法,对紧要层位进行重点描述。

在现场工作中,不能应用单一的识别方法,否则可带来片面性,导致岩屑录井定名不准,剖面符合率低。

应认真谙习钻井地质设计,把握区域特征,对下部可能钻遇的地层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全部录取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各种技术,找出共性,才能更精准的识别岩性。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PDC钻头是一种新型的高效钻头,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被广泛应用。

在钻井过程中,PDC钻头钻进不同的岩石层,需要对每种岩石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记录,以便于后续的地质分析和勘探计划的制定。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一、岩性分类岩石是地球表面的主要构成物质,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组成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中,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地表的沉积物在长期的压实、风化、水化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灰岩等;变质岩是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原有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滑石岩等。

在PDC钻头钻井过程中,岩性的分类主要根据其物理性质和成因类型,可以分为岩石状和非岩石状两大类。

岩石状包括岩屑状(砂、砾、卵石等)、粉状(泥、白垩粉等)、反应状(泥化、溶解、蚀变等);非岩石状包括开沟(滑塌、翻断等)、化学物质等。

二、岩性描述1、根据岩石状来进行描述,主要内容包括颜色、质地、粒度、光泽、透明度、断口特征等。

颜色是岩石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同的岩石颜色不同,可以表明其成分、成因和演化过程。

质地是指岩石的物理结构和形态,如粘土质、砂质、碎石质等。

粒度是指岩石颗粒的大小和分布,通常通过显微镜观察来进行描述,粒度分布可以表明岩石的形成环境和特征。

光泽是指岩石表面反射光线的强度和质地,有光泽的岩石往往具有较高的硬度和颜色鲜艳的特点。

透明度是指岩石的光透性,通过透明度可以判断岩石的结构和成分等。

断口特征是指岩石在折断时的表面形态和纹路,可以反映岩石的结构和成分等特征。

2、根据非岩石状进行描述,主要内容包括开沟、化学物质等。

开沟是指岩石层在切割过程中出现的砂管、落石、滑塌、断裂等情况,对于开沟的情况需要详细记录,以便于后续的地质研究和钻井设计。

化学物质主要包括含油性、含气性等,需要根据采集的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和测试,以确定其质量和含量等特征。

不同钻井参数,不同磨损期PDC钻头岩屑分析(精)

不同钻井参数,不同磨损期PDC钻头岩屑分析(精)

不同钻井参数,不同磨损期PDC钻头岩屑分析关键词:岩屑;录井;PDC钻头;提高;符合率1 PDC钻头特点及造屑机理1.1 PDC钻头的主要特点PDC全称为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聚晶金刚合金片),这类钻头是油气钻井中针对中软地层而开发的新型钻头。

近几年,PDC钻头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PDC钻头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与传统的牙轮钻头相比,PDC钻头有着明显的优势:钻井速度快,可以提高机械钻速,降低钻井成本;使用寿命长,减少起下钻次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辅助时间少;适应地层广。

适合川西气田特殊地质特征,低钻压剪切均匀破碎,有利于防斜;安全系数大。

没有掉牙轮风险,事故发生概率较小。

不过PDC钻头存在一些缺点:钻头成本高,要求井底干净,禁止井下有金属落物;对井壁进行修复的功能不如牙轮钻头;PDC钻头所钻的岩屑细小,虽便于泥浆携带,保持井底干净,但给岩屑录井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2 PDC钻头造屑机理PDC钻头破碎岩石的方式主要是剪切作用。

从岩石破碎强度可知,岩石抗剪切强度远低于岩石的抗压强度(为抗压强度的0.09~0.15倍),PDC钻头正是利用岩石的这一特征实现其高速钻进。

PDC钻头在扭矩力的作用下,复合片刮切岩石时生成的岩屑会沿着金刚石表面上移,直至与复合片脱离,通过岩石在切削齿边缘处的破碎,钻头的切削能量得到高效释放。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岩屑所承受的压力过大使其紧贴切削齿表面,从而生产阻碍岩屑移动的摩擦力。

这种摩擦力往往可以积累到相当高的程度,以至于会造成岩屑在切削齿边缘的堆积。

这种现象一旦发生,井底岩石的运移就不再是直接依靠切削齿的边缘,而是通过切削齿表面积累的岩屑自身来完成。

这种现象在钻头后期表现的尤为突出。

2 PDC钻头使用对岩屑录井质量的影响高转速、低钻压、高排量钻头的使用提高了钻井的速度、降低了钻井的成本、明显增加了钻井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却给地质录井中工作带来诸多困难,钻头钻出的岩屑极其细小,给地质资料的录取质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PDC钻屑岩性识别方法

PDC钻屑岩性识别方法

PDC钻屑录井岩性识别方法概述由于PDC钻头与3A钻头在制造工艺和结构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加之其特殊的破岩机理,导致PDC钻屑非常细碎(粒径最小达0.5-2.0mm或粉末状);同时,由于PDC 钻头机械钻速高、米钻时小,地质工岩样采集难以跟上钻头进度,造成岩性识别、分析化验挑样困难和剖面符合率低。

因此,目前石油石化录井行业在钻达目的层时往往限制PDC钻头的使用,其原因可归纳为:①PDC钻头机械钻速高,给按地质设计实施岩屑录井带来了困难;②PDC钻屑细碎、岩性难辩,造成岩屑剖面符合率偏低,尤其是当油质轻、显示级别低时,易造成油气显示漏失;③PDC钻头使用井段砂泥岩钻时幅差不明显,尤其是在砂泥岩颜色相近、砂岩泥质含量高、粒径小、地层成岩性较差的层段,给借助钻时分层带来很大困难。

为此,开展PDC钻屑录井随钻岩性识别技术的研究,就是要在钻井采用新技术的条件下,保证录井能够不影响钻井技术的进步,齐全准确地收集各项录井资料,使地质录井各项技术指标如:油气显示的发现率、岩性识别准确率、地质剖面归位符合率等满足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需求,使随钻录井岩性识别和油气显示快速评价解释技术进一步提高,提升油田的整体勘探开发效益。

一、PDC钻屑成因分析1.金刚石钻头的分类(国内)金刚石钻头由国外七十年代初研制成功,并于八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其显著的高钻速、低成本特点在实践中被钻井界证实和认可,因此获得广泛推广及普及。

目前全国大部分油田都在使用 PDC钻头,具备不完全统计,全国近 50% 探井 ,80%的生产都不同程度当地使用了PDC钻头。

河南油田自 1987 年引进该技术以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钻井时效提高了 30-50% ,不论给钻井公司还是给河南油田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近期收集的中石化西部新区钻探资料看,PDC钻头的使用率达80%以上,但大多为非目的层段使用,如征1井使用FM256D型PDC钻头于3020.20-4616.90m井段,连续钻进1596.70m,纯钻进时间231小时,平均机械钻速7m/h,给提高钻井时效、降低勘探成本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濮凹陷PDC钻头录井岩性特征及识别方法柳金钟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钻井工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复合钻进、PDC 钻头钻进、大位移定向井、水平井等钻井新技术广泛地应用,给我们录井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

特别是PDC钻头特殊的破岩机理,导致钻井岩屑非常细碎(近似粉末状),钻井速度快,岩屑采集困难,甚至采集不到岩屑,造成岩性识别困难,难以有效地划分储集层和非储集层,加上挑样困难,严重影响了地化分析和地质取样,增加了油气识别难度,使岩屑描述符合率较低,给录井及时发现油气层带来很大困难。

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岩屑录井的准确性,提高剖面符合率,已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前的研究课题中也得到了一些方法,但现场适用性不强。

有的甚至从设备到人力都要求投入太高,分析一包岩屑甚至需要很长的时间,就目前的钻井速度是不能适用现场工作要求的。

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现场识别岩性特征的简单易行的新方法,实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PDC钻头岩性特征分析东濮凹陷是渤海湾含油气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多油气藏类型的复杂断块油气田,面积约5300km2。

目前油田勘探开发进入中后期,钻井工程采用PDC+螺杆+转盘的复合钻井新工艺,虽然大大提高了钻井速度,但也造成了岩屑采集、分析、识别的困难。

给我们地质录井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结合目前实钻情况,对PDC钻头岩屑特征进行分析如下:PDC钻头因其特殊的结构构造和独特的破岩机理,造成岩屑稀少、细小(近似成粉状),并且改变了岩屑颗粒的原始形状,通过钻井液携带到地面的岩屑一般都是破碎后重新凝结而形成的,通常呈片状,或中细粒状,总的特征一般是一面光滑一面褶皱。

见表1、图例一、二、三、四岩性特征图例一:砂岩油砂图例二:盐层图例三:膏层图例四:页岩三、岩性识别方法研究根据在三牙轮钻头条件下的录井方法,结合PDC钻头下的岩性特征,通过录井技术的改进,我们总结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将有利于识别岩性,提出岩性剖面符合率。

1、直观(望、闻、切)鉴定法大段摊开,宏观细挑,远看颜色,近看岩性,干湿结合,挑分岩性,分层定名,按层描述,是钻井地质工作者在长期岩屑描述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概括和总结。

同样适用PDC钻头条件下的岩屑描述。

望:远看颜色,观察岩屑色调新鲜度,其形状呈棱角状或片状,通常是新钻开地层岩屑,一般来讲,砂岩颜色浅,泥岩颜色深。

近看岩屑砂泥混杂,难以区分,远观的结果就不一样,新成份的出现及同类岩屑含量的变化,从岩屑的颜色能反映出来,因而可以从颜色上进行卡层。

近看岩样必须注意观察新成份的出现,对一些深层,有时仅出现数颗新成份岩屑,也表明进入新地层。

见表1闻:由于储集层和非储集层的差异,造成油气显示层一般均在砂岩储集层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将岩屑洗净后放在手中或滤纸上闻闻有没有油气芳香味(见表1),如果岩屑中含有油气显示,可闻到油气芳香;反之则没有,从而初步区分是否有油气显示。

对于加入钻井液添加剂或磺化沥青也可以采用此法进行区分。

切:就是用手去感觉岩屑的特征,不同的岩性由于成分不同,硬度不同,被钻头破碎后岩屑的形状不同,因此在砂泥岩剖面中可依据手感来判断地层岩性。

这种方法可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采集清洗岩屑时,根据洗砂时的手感,记录岩性相对变化趋势,第二阶段是岩屑描述人结合第一阶段记录的变化趋势与岩性颜色变化趋势划分不同岩性后,依据手感及观察结果判定不同成分含量进而较为准确地描述岩屑。

根据以上三种分析法相结合,可初步判断其岩性,并描述定名。

2、氯仿点滴荧光分析法由于复合钻进、PDC钻头钻进岩屑磨损严重,砂样常呈细末状,如果不细翻砂样,很容易漏层。

对于油气显示级别的岩屑肉眼不易发现,可进行荧光分析,确定其含油性。

当大斜度、大位移定向井砂样中存在包包都有荧光现象的,如何判断油气显示,辨别其真伪呢?可采取“多包同照荧光”来解决,在相邻2-3包岩屑中各取近似等量的一份洗净,同时放在荧光灯下观察,比较各自的荧光含量、发光、颜色等,如荧光发光颜色与上部井段有明显区别,应确定新显示层,发光岩屑百分比含量变化可判断是否为井内滞后岩屑,荧光分布状况不同则标志不同含油气产状岩层。

不同的含油砂岩具有不同的荧光色环,根据荧光色环、砂样发光斑痕、发光强度的不同确定其含油级别(见表2)。

不同含油级别荧光特征3、区域标志层对比法PDC钻头钻井条件下,岩屑呈粉末状,因此所有描述都只能粗略地划分砂泥岩,而很难准确判断岩性。

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区域标志对比法,然后对重要层位进行重点描述。

中原油田地层复杂,断层多,但不同的区块具有不同的地层特征其标志层也不同,录井技术人员必须对工区的地层沉积特征、构造、地层及岩性特征,结合设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如东濮凹陷地层从沙一段~中生界地层颜色特征如下:沙一地层为灰色,沙二上红色,沙二下红色,沙三上灰色,沙三中灰色,沙三下灰色,沙四上灰色,沙四下红色,中生界为红色地层。

东濮凹陷的北部地区卫城、濮城、文留地区标志层特征如下:不同地区砂层组划分卫城地区:卫城油田位于山东省莘县与河南省濮阳县、清丰县的交界处,构造位置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端,北与文明寨、古云集油田相接,南与文留油田相连,东临濮、卫生油次洼,南北长约15km,宽约2km-3km,面积约40km2。

构造特征:卫城构造是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的一个由一组断层活动所形成的隆起构造,构造东陡15°~30°,走向为NE30°左右。

构造被走向NE而倾向相反的卫东、卫西两条断层切割,形成了一个垒、堑相间的上堑、下垒的复合断裂隆起构造,其内部又被次一级的断层切割,十分复杂。

深、浅层构造符合程度差,浅层构造较为简单,而深层构造复杂。

其主要含油区块为卫2、10、11、22、49、360块。

卫城地区标志层特征见图①、图②沙一下属无盐膏剖面类型,厚度为100m左右,岩性为灰色泥岩、白云岩、浅灰色粉砂岩(局部见油气显示)、深灰色页岩不等厚互层,其电性特征为卫城区域电性标志层。

沙二上、下地层界面的划分原则:岩性为灰色含膏泥岩,厚度为40-60m。

其划分方法将含膏地层一分为二,其电性特征明显,见图①。

沙二下、沙三上地层界面划分原则:通常以见灰色地层为进入沙三上,其沙三上1砂组为厚层砂层,沙三上2砂组见厚层页岩或油页岩为标志层。

沙三上、沙三中地层界面划分原则:通常以见盐膏层或含膏泥岩为进入沙三中地层,上伏沙三上底见厚层油页岩明显。

沙三中地层共分为7个砂层组,岩性以灰白色盐膏层与灰色粉砂岩、黄褐色油页岩、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厚度为450-600m。

其发育成卫城地区上下二套盐膏层。

沙三中1-3砂组为卫城上盐高阻,沙三中4-5砂组为盐间砂低阻,见油气显示,沙三中6-7砂组为卫城下盐高阻。

其盐膏层向北盐层变薄,相变成砂泥岩地层且为主力油气层段。

卫城上下两套盐膏层为卫城地区沙三中标志层。

沙三中、沙三下地层界面划分原则:以盐膏层结束,见砂岩(顶部为气层)进入沙三下地层。

濮城地区:濮城油田位于河南省范县和濮阳县境内。

区域构造位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包括濮城、户部寨两个构造单元。

构造南接文留构造,北连卫城陈营构造带,东临濮城洼陷,西与濮卫次洼相连,勘探面积120km2。

构造特征:濮城油田包括濮城、户部寨两个构造单元。

是兰聊、濮城、卫西、卫东等大断层的作用形成的。

濮城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三面临洼,是一个NNE方向延伸的被断层复杂化的长轴北斜构造。

户部寨构造位于濮城构造西侧,有文卫地垒带和濮卫地堑带两个次级构造组成。

濮城地区主要含油区块为濮65、67、85、98、文51、90块等。

濮城地区标志层特征见图③、图④。

沙一下地层为一套完整的盐湖相沉积,以灰白色白云岩、盐膏层为主。

濮城油田北部盐层上部分布着一组含油砂岩。

沙一下、沙二上地层界面划分原则:以盐膏层结束,见暗紫红色泥岩为进入沙二上地层,距盐底15-20m见沙二上1砂组显示层厚约15m,多为油层或气层。

底界为含膏地层,是与沙二上2砂组划分界面。

沙二上、下地层界面划分原则:为一套灰色含膏泥岩,夹薄层粉砂岩地层,厚约为50m,将其一分为二划分其界面。

沙二下、沙三上地层界面划分原则:通常以见灰色岩性为进入沙三上地层,但应注意沙二下8砂组底见灰色地层,其底界厚层砂层结束,为沙二下底地层界面。

沙三上砂组顶部有20m厚泥岩段。

沙三上4砂厚约25m的泥岩段,俗称“泥脖子”为本区标志层,沙三上5砂组以下见页岩或油页岩,沙三上6-9砂组为主力油气层段,其中沙三上8-9砂组为厚层砂层。

沙三上、沙三中地层界面划分原则:通常以见含膏地层或盐膏层为进入沙三中地层且沙三中1砂组砂层较薄,沙三中2-4砂组为主要含油段。

沙三中5-6砂组在构造中部发育二套盐膏层,向南、北方向相变成含膏泥岩、页岩,电阻为高值,其盐间夹一层砂层见显示,盐膏层为本区标志层。

沙三中7-10砂组岩性为深灰色泥岩、页岩、灰色粉砂岩不等厚互层,砂层发育页岩明显,本段为主力显示段,多为油气层。

濮城地区开发特征濮1排:主要开发沙一下或沙二上1砂组油层。

濮2排:主要开发沙二上2-7砂组油层。

濮3排:主要开发沙二下2-8砂组油层。

濮4排:主要开发沙三上1-3、6-10砂组油层。

濮5、6排:主要开发沙三中1-5砂组油层。

濮7排:主要开发沙三中6-10砂组油层。

文留地区:地处河南省濮阳县境内,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中部,文留构造亚带。

北与濮城卫城构造亚带以鞍部相连,南至刘庄以南与桥口构造隔河(黄河)相望,长约37km,宽8km-10km,面积270km2。

主要包括文东、文西、文中、文南、刘庄等构造。

现仅将文东、文南地层特征进行叙述。

文东油田位于文留构造东翼,南北长20km,东西宽2km-4km,面积54.8km。

文南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南部,北与文中油田相接,南与刘庄油田相邻,西与柳屯-海能集生油洼陷相连,东为前梨园洼陷。

文东、文南油气田主要含油区块为:文13、14、16、33、72、88、95块,其地层岩性特征基本一致。

文留地区标志层特征见图⑤、图⑥沙一下地层为灰白色盐膏岩与灰色泥岩、白云质泥岩不等厚互层为明显高阻段。

沙一下、沙二上地层界面划分原则:以盐膏层结束,见暗紫红色泥岩,为进沙二上地层,沙二上地层岩性以暗紫红泥岩、灰色含膏泥岩不等厚互层,偶见粉砂岩。

沙二上、沙二下地层界面划分原则:通常以见砂岩进入沙二下地层,沙二下砂体发育为主力油气层段,视电阻率曲线呈“指状”跳跃,幅度中等。

沙二段在全区具二分性,沙二下在全区均以粉砂岩,细砂岩与暗紫红色泥岩为特征。

沙二上濮、卫地区为砂泥间互,而文南地区均为紫红色含膏泥岩,为良好盖层。

沙二下、沙三上地层界面划分原则:通常以见灰色岩性为进入沙三上地层,需注意的是沙二下8砂组底部见灰色泥岩,沙三上为一套深灰色泥岩与粉砂岩不等厚互层,下部页岩、油页岩发育(文东地区沙三上8-10砂组为含膏地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