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癖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8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癖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80例[摘要]目的:观察乳癖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选用自拟方乳癖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结果:总用效率90%以上,结论:中药乳痛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可靠。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中医治疗;乳癖散结汤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症,是一种非炎性亦非肿瘤性的乳腺病变,占所有乳腺肿块的15%~60%,是妇女的常见病,属中医乳癖的范畴.临床上以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为特点,该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左右,近几年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在临床上50%以上的女性有乳腺增生的表现。本人近几年采用乳癖汤散结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
1.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均来自我院乳腺外科门诊病人,年龄最大63岁,最小18岁,平均40.5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3个月,双侧者占158例,单侧者占22例。
2.治疗方法:
乳癖散结汤药物组成:柴胡15克,丹参25克,香附12克,土贝母15克,夏枯草15克,元胡12克,天冬12克,白介子12克,甘草6克。绝经期妇女冲任不调者加巴戟天、益母草、首乌;肿块质的坚硬者加海藻、昆布;三棱、文术;乳头溢液者加旱莲草,丹皮,栀子;上药可制成胶囊、丸剂口服,也可作汤剂煎服。每日一
副;二次月经之间为一疗程,一般二十五天左右为一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按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判定疗效。
临床治愈:肿块消失,乳痛消失,停药三个月不复发。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21毫米以上,乳痛消失。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21毫米,乳痛减轻,无效:肿块未缩小或反而增大。
3.2.治疗结果:
治疗时间最短为15天,最长为三个疗程。在这80例病人中,临床治愈52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
3.3.随访情况:随访治愈患者停药三个月后未在复发,随访显效有效病人中三个月内症状无明显变化。说明乳癖散结汤疗效稳定、持久。
4.典型病例
患者肖某,女38岁,已婚,工人。双侧乳房胀痛一年余,时好时坏。检查见左乳外上有约5×4公分扁平状肿块,右乳内外交界处有约3×3公分肿块,并有多个小结节,两处肿块边界不清,质硬,疼痛活动差,于周围不粘连,皮肤颜色正常,双侧腋窝淋巴结不肿大,月经来潮前一周疼痛加重,经后减轻,心情烦怒、劳累后加重,舒畅则轻,月经先后无定期。钼靶x线摄片密度增高模糊阴影。彩超见乳腺组织增厚,呈弥漫分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给中药乳癖散结汤加减柴胡15克,丹参25克,香附12克,土贝
母15克,夏枯草12克,元胡12克,天冬12克,白介子12克,三棱15克,文术15克,海藻20克,昆布20克。服药五剂后,疼痛明显减轻,经前肿块减小,服一个疗程后疼痛消失,肿块减小,继服一个疗程后肿块完全消失,采超显示:乳腺组织正常。
5.讨论:
乳腺增生症为乳腺外科门诊常见病,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本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尤其对伴有乳癌家族史的患者,更应高度重视。本病的形成西医认为与黄体的不足和雌激素的相对或绝对过多长期刺激有关。以致月经周期中乳腺的增生和复旧过程发生紊乱,长期积累终致乳腺增生,病人经长期乳腺疼痛后,可发展成为一种慢性病变,即乳腺病。乳腺增生症则常与乳腺腺病并存。因此乳痛症、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病,实际上是一种病变的不同阶段,三者之间无截然界限。开始阶段可为结缔组织水肿,周期性乳腺小叶发育及轻度增生即乳痛期,纯属功能性,并可恢复正常;后经反复激惹,导致小叶增生即复旧异常,长期积累而发生组织形态学上改变,且为不可逆性即乳腺腺病,可于妊娠期或绝经后消失。但也有病理一面,即可发展成囊行增生病,甚至导管上皮增生活跃,演变成乳头状增生,细胞间变,而发展成乳腺癌。乳腺增生症属中医乳癖的范畴,对乳癖的论述祖国医学早有记载,如疡医大全引陈实功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有思虑伤脾,怒恼伤肝,郁结而成也”。其成因多由忧思郁怒肝脾受损,气滞痰
凝而成,因此治疗上以消乳癖汤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丹参、香附、元胡,文术、三棱活血逐瘀消积散结,消肿止痛用于通行血脉散瘀结,土贝母、白芥子化痰、散结、消肿。天冬清肺降火,使肺肃降正常,助脾运化;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凑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止痛之功。
目前认为pcm与乳腺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导管分泌和厌氧菌感染有关。由于上皮细胞碎屑及含脂性分泌物积聚,充满乳晕下乳管内,使其扩张,造成周围纤维组织增厚,管腔内淤积的脂质类物质分解后,产物由管内渗出,刺激周围组织引起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异物反应性的瘤样变,病变以乳管为中心。pcm急性期的肿块多位于乳晕区及其周围,在短时间内迅速长大,早期就可以与乳房皮肤粘连,结合乳腺b型超声检查和(或)乳腺钼靶x光照相以及细针穿刺病理检查比较容易鉴别。
5.1通过以上pcm病例的治疗研究分析可以看出
pcm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急性炎症期早期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甲消唑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地塞米松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在急性炎症期减轻毛细血管扩张、渗出和水肿而发挥治疗作用;甲硝唑的治疗作用通过抗厌氧菌而取得的。此治疗方法简单,对急性炎症期疗效肯定,可避免手术治疗。但仍有部分病例复发,对反复发作的病例手术时机应选择在静止期。本组1例在急性炎症期手术,术中和术后均渗血较多,考虑急性炎症期肿块的周围血运比较丰富,此期手术易造成创面渗血明
显,止血困难,所以急性炎症期的患者不宜手术治疗。应待急性炎症消退,进入静止期再对病变的部位实施手术。急性期后较小的肿块手术切除是较为确切的治疗手段,可以一期缝合,缩短疗程、提高疗效。较大的肿块手术切除对乳腺组织损伤多、乳房外观影响大,我们临床应用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使肿块软化、坏死组织液化后再引流治疗,可以减少出血和组织损伤,效果较好。
5.2脓肿期的pcm一般常规采用切开引流术,我们对pcm形成脓液稀薄的的单发脓肿采用彩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冲洗术,4例均治愈,外形无明显改变,随访2年未见复发。对未破溃的5例多分隔脓肿行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术,术中彻底打开分隔,0.9%氯化钠溶液冲洗脓腔,随时将粉刺样分泌物排出,肉芽组织逐渐填充创面,避免切开引流造成的大创伤和愈后疤痕明显影响美观的弊病,可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乳房外形的目的。但该方法因切口较小,拔除冲洗管和引流管后在换药时要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对在治疗的过程中脓腔周边新产生的病灶要及时打开与脓腔相通,保持通畅引流。
5.3fletcher等[4]认为pcm与高泌乳素血症等体内激素失衡有关,本组1例脑垂体瘤的患者,血泌乳素水平>100ng/ml,口服多巴胺激动剂溴隐停,将泌乳素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同时存在引起pcm原发因素如高垂体泌乳素综合症等患者,在治疗局部症状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5.4伴有乳头凹陷的pcm患者因乳腺导管排泄障碍容易局部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