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2018中国西北与西南地区降水变化特征
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
第35卷第5期2020年10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35No.5Oct.2020文章编号:2096-1618(2020)05-0560-06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粟运1,毛文书1,师春香2,张禄英1,陈妙霖1(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225;2.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北京100081)摘要:为对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时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西南地区75个气象站点1961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线性趋势估计法、Morlet 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 突变检验等分析方法。
结果表明:西南地区近60a 的夏季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年代际变率为-2.893mm /10a ,其夏季降水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据此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进行REOF 分区,可分为4个区域:Ⅰ区为贵州以及重庆南部地区;Ⅱ区为四川中东部地区以及重庆北部地区;Ⅲ区为川西高原地区以及四川南部地区;Ⅳ区主要是云南地区。
4个区域中Ⅰ区以及Ⅲ区夏季降水呈上升趋势,Ⅱ区和Ⅳ区夏季降水有下降趋势。
4个区域的夏季降水突变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
西南地区的降水周期特征为大周期中包含小周期,并且该4个区域夏季降水以25 30a 、准15a 以及5 10a 周期最为普遍。
关键词:气象学;夏季降水;西南地区;REOF ;变化趋势中图分类号:P463.1文献标志码:A doi :10.16836/j.cnki.jcuit.2020.05.014收稿日期:2019-11-0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8YFC15066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775079、91437220)0引言根据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所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气候系统有明显变暖的现象,并且预计这种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趋势将持续到2100年之后[1]。
科研进展西北地区降水的变化特征
科研进展西北地区降水的变化特征中国西北地区是最大的欧亚干旱区,也是气候环境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
其降水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对干旱环境及其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都具有特殊的指示意义。
施雅风根据当地气温、降水量、冰川消融量等指标,提出中国西北地区正在经历着一次暖干向暖湿的转变,并推断西北东部在21世纪上半期也会向暖湿转变。
从推断至今,已过去近20年的时间。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西北地区降水在时空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年、季节尺度上的降水对年降水量的贡献如何?是否对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格局有影响?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1961~2018年近60年西北地区逐日降水、气温资料,分析了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西北地区年、季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周期特征,并探讨降水出现变化的一些原因。
结果显示,近60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出现了增加趋势,有92%的站点的年降水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只有西北东南部不到10%的站点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夏季风影响的边缘、临近高原、内陆河流域的干旱区气候变化的特征。
进入21世纪以来,西北地区降水量持续增加,但增加的量是有限的,另外降水自身的周期变化对目前发生的降水增加的贡献不大,大部分地区的降水特征基本稳定。
因此,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征的变化也不大。
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相关的其他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也为西北地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图 1961~2018年西北地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降水量变化(柱状)与趋势(实线),季节平均最高(Tmax)、最低气温(Tmin),季节平均最高与最低气温差值的趋势(虚线),(e)年降水量【论文信息】王澄海, 张晟宁, 李课臣, 等. 2021. 1961~2018年西北地区降水的变化特征[J]. 大气科学, 45(4): 713–724. WANG Chenghai, ZHANG Shengning, LI Kechen, et al. 2021.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from 1961 to 2018 [J].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in Chinese), 45(4): 713–724. doi:10.3878/j.issn.1006-9895.2101.20216。
1979年~2018年青藏高原气温与湿度特征分析
李悦绮,钟若嵋
摘要
本文将利用中国气象强迫数据集(CMFD),对1979~2018年的青藏高原区域进行气温与湿度的特征分析, 主要研究1979~2018年气温与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气温、湿度与降水,辐射等气象因素的相关性。 结论如下:1) 气温与湿度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具有一致性,但湿度的变化幅度比气温更大;气温和湿度 的分布均受地形影响,年平均气温和比湿在径向平均和纬向平均下都与海拔高度有很大的负相关性,即 气温和湿度都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减小;2) 气温和湿度除了受海拔高度和经纬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 与向下长波辐射、降水等气象要素有很大的相关性。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 9(4), 340-354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journal/ccrl https:///10.12677/ccrl.2020.94038
关键词
青藏高原,气温,湿度,相关性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
高原上由于夏季的热低压而出现的暖湿降水天气,冬季冷高压则会形成干寒的大风天气,独特的高 原季风则会产生明显的干湿季变化。盛行风系会随着季节改变发生显著变化,冬半年由于西风带的控制 高原地区为干季(10 月至翌年 4 月),夏半年因为受湿润的西南与东南季风的影响,90%以上的降水明显 地集中在夏半年(5~9 月),即称此时间段为湿季。如拉萨 5~9 月降水量占据全年降水量的 97%,而干季仅 占其中的 3%,干湿季的分别十分明显,因而出现了明显的干湿季交替的现象。青藏高原降水分布地区的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的演变趋势和年际变化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的演变趋势和年际变化韦志刚;董文杰;惠小英【摘要】将PCA和SSA相结合,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的演变趋势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的降水变化的主要趋势是1960年代初多雨,到1970年代初演变为少雨,1980年代又多雨,1990年代少雨.这种趋势在陇南和陕西中南部是最显著的,天山北麓区也是相对显著区.西北地区降水主要存在准8.5 a、准3~4 a和准5.1 a的甚低频振荡.甚低频振荡在降水中的重要性依次为准8.5 a、准3~4 a和准5.1 a.准8.5 a振荡的振幅要比准3~4 a和准5.1 a振荡的振幅变化大.振荡位相在空间的分布并不完全一致.【期刊名称】《气象学报》【年(卷),期】2000(058)002【总页数】10页(P234-243)【关键词】演变趋势;甚低频变化;西北地区降水【作者】韦志刚;董文杰;惠小英【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基础科学第 58 卷第 2 期2000年 4 月气象学报ACTA METE(JR()I_OGICA SINICA Vol.58,No. 2 Apr.,2000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的演变趋势和年际变化‘韦志刚董文杰惠小英(巾国科学院寒区旱【) c环境 ' 与工程研究所,兰州. 730000 )摘要将PCA 和 SSA 相结合,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的演变趋势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的降水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1 960 年代初多雨,到 1970 年代初演变为少雨. 1 980 年代又多雨, 1990 年代少雨。
这种趋势在陇南和陕西中南部是景显著的,天山北麓区也是相对显著区。
西北地区降水主要存在准 8.5a 、准 3 ~4a 和准 5.1a的甚低频振荡。
中国西北地区近44年气候干湿状况分析
AbstractIIlthispaper,basedontheClimatedataof77meteorologicalstationscovering1958-2001innorthwesternChina(theareaiswi也inthenorthof350Nandwestof1050EinChina)Weanalyzedthetemperature-wetconditionsjJIthisareawithmethodsofthe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EOF)andthelinearregressiontrend.UsingtheintegratedPenmanformula,thepotentialevaporation(PE)iIl01.11"studyareaiscalculated.Andweanalyzedthetemporalandspatialdistributionandtheseasonalvariationofthearidityindexinthisarea.Meanwhile,theevaporationparadoxwasputforwardandthepossiblereasonwasanalyzed.Theresultsindicate:1.ThetrendOfmeantemperatureinnorthwesternpartofChinarisesfrom1958to2001andaccordswiththatoftheglobalandthenorthernhemisphere’Stemperature.Especiallyin1980’s,theseasonalvariationalsorises,butwintervariationislargerthanotherseasons,especiallythetemperatureisrisinggreatlyinthenorthernXinjiang.Firstly,thereareadecreasedtrendfrom1960’Stomid-1970’Sandanincreasingtrendfromtheearlypartof1980’Sandthendecreasesagainfrom1987tonowadays.Theseasonalvariationofprecipitationhasanincreased缸endinsummerandwinterandonlyadecreasedtrendinveryfewstations.TheprecipitationhasapronouncedincreasedtrendinnorthernXinjiangfromdecreasedtrendineasternpartofthisareainspringspringtowinter,andaandautumn.2.Thestrongerpotentialevaporational'CasarefromTurpanBasinandsoutheasternTalimuBasintowesternQidamBasinandTenggeliDesertandtheweakeronesarefromnorthTianshanMountainstoQilianMountainsduringthepast44years.Thechangeofpotentialevaporationinaninterannualtimescalerisesquicklysince1993.ThelinearregressiontrendsoftheannualaridityindexofthenorthwesternChinashowthattheal'cafrom磷limakanDeserttoTalimuBasinandQidamBasinisextremelydry,andtheareaalongQilamMountainsfromnorthwesttosoutheastandnorthernTianshanMountainsandeasternQidamBasiaissemi.aridandsemi—humid,andtheotherareasarenormaldry.Inseasonalvariability,thereisadryingtrendinspringinthearea,andastrongweRingtrendinmostpartsofXinjiangandQidamBasin,andalsoadryingtrendinsummertoautumnandwinterineastandnortheastofthisarea.3.Aphenomenontermedasthe‘‘evaporationparadox”isfoundovernorthwesternChinaduringthelast44years,whichmeansasteadilydeceaseinevaporation,whiletheprecipitationandtemperatureincreaseaccordingly.Itisshownthatthepotentialevaporationhasapronouncedpositivecorrelationwiththefactorsofthedailyrangeofairtemperature,windspeedandpercentageofsunshine,andapronouncednegativecorrelationwiththerelativehumidity,inwhichthepositivecorrclationbetweenevaporationandthepercentageofsunshineisthemostobvious.ThecorrelationbetweentheandthetemperatureaswellastheamountofcloudinpotentialevaporationnorthwesternChinaisnotpronounced.Thus,thedecreaseofthepotentialandsaturationevaporationisprobablyrelatedtosolarradiation,windspeeddeficiency.Keywords:NorthwestemChina;Climatechange;Temperature-wetcondition;Dry-wetdistribution;EvaporationparadoxYm873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西北地区近44年气候干湿状况分析李静导师:靳立亚副教授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干旱地区地气系统的水分平衡及其气候效应”,编号:4027502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过去50年中国西部气候和径流变化的区域差异
过去50年中国西部气候和径流变化的区域差异
过去50年中国西部气候和径流变化的区域差异
通过对过去50年中国西部降水和主要河流径流变化的对比分析, 研究降水和径流的区域变化差异, 结果表明, 黄河上游径流和降水与新疆北部和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降水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 中国西部降水变化大体上以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和天山为界, 表现出南北一致, 中部(西部的喀喇昆仑山除外)相反, 即从南到北呈现出干-湿-干或湿-干-湿的区域变化差异; 在河流径流上表现为北部伊犁河流域和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的一致性, 而与黄河上游径流变化呈反位相变化; 同时, 新疆和黄河径流的反位相变化表现在年代际上, 而黄河和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表现在年际变化上. 黄河上游径流的变化与西北太平洋季风指数的变化比较一致, 这表明黄河上游径流变化受到较强的东亚季风的影响; 新疆总径流分别与西北太平洋季风指数和西风指数存在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 寻找不同地区径流变化异同对于认识和预测径流未来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丁永建叶柏生韩添丁刘时银沈永平谢昌卫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 刊名:中国科学D辑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年,卷(期):2007 37(2) 分类号:P4 关键词:径流变化降水中国西部亚洲季风。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强度、频率和总量变化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强度、频率和总量变化
杨晓丹;翟盘茂
【期刊名称】《科技导报》
【年(卷),期】2005(23)6
【摘要】利用西北地区120个测站1954-2003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REOF 将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进行研究,分析了近50年来西北地区东西部降水强度、频率和总降水量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结果表明: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增多主要是西北西部降水量的增多引起的;西北西部年降水频率呈增加趋势,年平均降水强度也呈增强趋势,而西北东部年平均降水强度增强,年降水频率却呈显著减少趋势。
【总页数】3页(P24-26)
【关键词】中国;西北地区;REOF;年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
【作者】杨晓丹;翟盘茂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7.6
【相关文献】
1.近五十年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强度变化特征 [J], 陈冬冬;戴永久
2.近30年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变化特征分析 [J], 黄伟
3.我国基础货币总量结构变化及货币政策取向分析——基于我国中央银行1999-
2015年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分析 [J], 陈燕;邹力宏
4.我国基础货币总量结构变化及货币政策取向分析——基于我国中央银行1999—2015年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分析 [J], 陈燕;邹力宏;
5.西北江网河区顶端分流前后年径流总量联合频率变化特征解析 [J], 刘一休;刘树锋;杨晨;陈记臣;谭丹;沈学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和温度的变化
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和温度的变化
于淑秋;林学椿;徐祥德
【期刊名称】《气候与环境研究》
【年(卷),期】2003(008)001
【摘要】用近50年的每月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该地区在1986年附近发生了一次明显的气候跃变,要比全国气候跃变晚6~8年;(2)跃变后比跃变前全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51℃,冬季上升了1.27℃;(3)跃变后比跃变前全区年降水总量上升了5.2%,夏季上升了6.8%.进而讨论了温度和降水的增加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页数】10页(P9-18)
【作者】于淑秋;林学椿;徐祥德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6
【相关文献】
1.扎龙湿地近50年温度和降水年际变化分析 [J], 沃晓棠;黄智超;孙彦坤;玄明君;王鼎震
2.近50年东北地区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J], 吉奇;宋冀凤;刘辉
3.东北气候和生态过渡区近50年来降水和温度概率分布特征变化 [J], 张耀存;张录军
4.近50年来黑河山区汇流区温度及降水变化趋势 [J], 蓝永超;丁永建;康尔泗
5.鲁西北地区近50年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J], 杨学斌;代玉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50年来我国西南地区暴雨变化特征分析
LOW CARBON WORLD2020/12综合论述近50年来我国西南地区暴雨变化特征分析黄嘉丽,秦年秀(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南宁530000)【摘要】本文利用逐日资料对西南五省近50年来的降水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空间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年均总降水量与年均暴雨日数的时间变化趋势虽有波动但仍然平稳,空间上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年均总降水量与年均暴雨日数呈正相关;年最大暴雨日数最大值出现在广西南部的东兴、钦州、北海一带以及广西东北部的桂林一带,最小值出现在四川西部地区以及云南北部地区;最大日暴雨量最大值出现在十万大山南麓,最小值出现在四川西部的稻城遥【关键词】暴雨;西南地区;变化特征【中图分类号】P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0)12-0229-02我国是一个多暴雨的国家,西南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加上季风环流的影响,暴雨发生频繁,往往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是我国降水局部区域差异最大、变化最复杂的地方之一。
对整个西南地区暴雨,尤其是近几十年的暴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全面认识西南地区,为西南地区的生产生活提供参考依据。
1数据和说明1.1数据来源本文采用的降水数据来自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西南地区五个省份(广西、贵州、云南、重庆、四川)137个站点1966—2016年的日降水资料,但由于部分站点由于缺乏年份较长、站点变迁次数较多等原因而被筛除,最终用于分析的站点为:广西百色等23个站点、贵州安顺等16个站点、云南保山等28个站点、重庆酉阳等3个站点以及四川巴塘等38个站点,四川省由于受汶川地震的影响,绝大多数的站点2008年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数据缺失,故本文对于四川站点所有的数据分析只到2007年为止。
1.2暴雨的定义本文采用国家气象局关于暴雨的定义:当一个站点的日降水(24h)逸50mm时,则称该站点该日为暴雨日。
2西南五省年均暴雨日数与年均总降水量的变化特点对西南五省的年平均降水量与暴雨日数的时间序列进行对比发现每个省份的暴雨日数的变化走势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走势十分相似,分别对五个省份的暴雨日数数据与年平均降水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显示:广西年平均暴雨日数与年平均降水量两者的相关性为西南五省中相关性最高,重庆次之,云南最低。
我国降水的变化趋势
我国降水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我国降水的变化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区域降水变化差异明显:我国的降水分布不均匀,不同地区的降水变化差异较大。
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的降水总体趋势呈现增多的情况,而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降水则呈现减少的趋势。
2. 降水季节性变化明显:过去几十年来,我国降水季节性的变化比较明显。
例如,北方地区的夏季降水增多,而冬季降水减少;南方地区的降水量则呈现出夏季降水减少、冬季降水增多的趋势。
3. 强降水事件频繁: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出现的强降水事件频率明显增加。
强降水事件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水灾和洪涝灾害,对农业、交通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4. 暴雨和干旱频繁交替:我国降水变化的另一个特点是暴雨和干旱频繁交替。
某些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连续暴雨,而在另一段时间可能出现连续干旱。
总的来说,我国降水的变化趋势是复杂多样的。
尽管已经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但由于气候系统的复杂性,预测和解释降水变化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
中国西北干旱区年降雨量的时空变化
二、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的时空 变化特征
二、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西北干旱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 从时间上看,极端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尤其是7月和8月。从空间上看,新疆的 北部、甘肃的西部以及内蒙古的西部是极端降水的多发区域。
二、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2、地形
2、地形
地形也是影响西北干旱区年降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地形复杂,不同地区的 降雨量会有所不同。例如,位于山脉迎风坡的地区由于地形抬升作用,降雨量可 能会增加,而背风坡地区的降雨量则可能会减少。此外,地形还可能影响降雨的 时空分布,使得某些时段的降雨量增加或减少。
3、植被
3、植被
植被覆盖对降雨量也有一定影响。研究显示,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由于 植被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从而增加该地区的降雨量。相反, 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由于水汽含量较少,降雨量可能减少。因此,植被的变 化可能会对西北干旱区的年降雨量产生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西北干旱区的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 都有所增加。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往往引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当地 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三、极端降水的驱动因素
三、极端降水的驱动因素
气候变化是影响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全球气温的上升 导致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从而增加了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性。此外,气候变 化也会影响大气环流,使得西北干旱区的极端降水事件更加频繁和强烈。
1、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影响中国西北干旱区年降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 暖导致西北干旱区的降雨量发生变化。气候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西北干旱区的年 降雨量可能会继续增加,但不同区域的增加幅度会有所不同。气候变化还可能影 响降雨的季节性
1969~2018年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Open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 2020, 8(4), 291-298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journal/ojnshttps:///10.12677/ojns.2020.84039Study on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of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outhwestChina in 1969-2018Jun Fan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Received: Jun. 29th, 2020; accepted: Jul. 13th, 2020; published: Jul. 20th, 2020AbstractUsing the monthly observational precipitation data in 122 stations over southwest China (SWC), Hadley glob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data and NCAR/NCEP monthly reanalysis data,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SWC and its possible causes are analyzed by the linear tren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imate mean value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SWC reaches to 535.1 mm, with posi-tive trends during past 50 years. EOF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first mode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shows a south-north reverse distribution, and the second mode presents the southwest-northeast reverse distribution, and the third mode shows the northwest-southeast reverse distribution. The time series of EOF modes have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change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precipitation in SWC is closely related to a variety of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near-surface high pressure, 200 hPa westerly jet, 500 hPa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northeast low vortex, and 850 hPa wind. In addition,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SWC i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SST in the middle and low latitudes of eastern Pacific. When the SST in early win-ter over the east and the west Pacific was than normal, the mor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could be observed.KeywordsSouthwest China, Summer Precipitati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1969~2018年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樊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成都樊俊收稿日期:2020年6月29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13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20日摘要利用西南地区122个台站逐月降水量资料、Hadley 全球海表温度资料以及NCAR/NCEP 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线性趋势法、EOF 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近50年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气候平均值为535.1 mm ,整体呈增加趋势。
近60年中国不同区域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
近60年中国不同区域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李聪;肖子牛;张晓玲【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12(038)004【摘要】Abstract: By using the precipitation data at 503 stations across China during 1951-2009,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in China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precipitation distribu- tions at each season and are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uring each seasonshowed not only a stable interannual change but also an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The precipitation in au- tumn has a unified decreasing trend since the 1950s, suggesting that droughts become much frequent in this season. The North China easily has droughts in summer, while autumn droughts prefer the SouthChina since the year 2000. The extremely severe drought in the Southwest China after the year 2000 might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arlier withdraw date of the Bay of Bengal (BOB) monsoon.%利用1951-2009年中国503站日降水量资料,研究了我国各季各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其对我国干旱演变的影响。
近55a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
近55a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郑丽娜【期刊名称】《海洋气象学报》【年(卷),期】2018(038)002【摘要】利用1961-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274个气象观测站点的日降水数据和再分析大气资料,采用EOF分析及累积距平等方法,研究了近55 a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1)1961-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段,1961-1975年,该区域降水普遍偏少;1976-1996年,西北地区的东部降水偏多,西部降水偏少;1997-2015年,其东部降水偏少,而西部降水偏多。
2)1976-1996年,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是因为该地区夏季降水强度和降水频次明显增加,而西部降水偏少,则是该区域小雨与中雨的频次减少,降水强度偏弱造成的;1997-2015年,由于有效降水日数减少,降水强度偏弱等原因导致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少,与此同时,西北地区的西部却因降水强度明显增强,持续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事件增加使得该区域降水呈现偏多的态势。
3)降水区的转移,伴随着北半球对流层中层中纬度波列的演变,同时来自东欧与印度季风的水汽输送也对降水的异常起到了关键作用。
【总页数】10页(P50-59)【作者】郑丽娜【作者单位】东营市气象局,山东东营257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相关文献】1.金沙江流域近55a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J], 史雯雨;张智涌;李增永2.近五十年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陈冬冬;戴永久3.近55 a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 [J], 郑丽娜4.近45a华南夏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 [J], 肖伟军;陈炳洪;刘云香5.近55a新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 [J], 黄秉光;杨静;黄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五十年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强度变化特征
近五十年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强度变化特征陈冬冬;戴永久【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年(卷),期】2009(033)005【摘要】鉴于近五十年来我国西北东部降水减少、西部降水增多的现象,本文根据中国气象局信息中心提供的西北及内蒙古自治区日降水资料集,利用筛选后的西北186个测站1958~2005年的数据,对四季西北东、西部不同强度降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五十年来,中国西北地区降水以强降水为主,较强以上强度降水占总降水日数的5%,但其降水量占总降水量75%;西北东部不同强度的降水都减少,而西部只有弱降水减少,其他强度的降水都增加,且西北西部中等以上强度的降水增加较显著;弱降水的总量减少,弱降水的强度却加大,强降水强度增强,而极强降水强度却减弱;降水的日数变化是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总页数】13页(P923-935)【作者】陈冬冬;戴永久【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10008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相关文献】1.近30年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变化特征分析 [J], 黄伟2.近56a中国西北地区不同强度干旱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J], 柏庆顺; 颜鹏程; 蔡迪花; 金红梅; 封国林; 张铁军3.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强度、频率和总量变化 [J], 杨晓丹;翟盘茂4.基于K-means聚类分区的西北地区近半个世纪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J], 冯克鹏;田军仓;沈晖5.近58 a我国西北地区干期与湿期变化特征 [J], 廉陆鹞;刘滨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74~2018年曲靖市各等级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年降水量的关系
摘要:收集1974~2018年曲靖市9个大监站降水日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和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降水日和年
降水量气候特征及两者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曲靖市,小雨是主要降水事件,中雨对年降水量贡献最大。
(2)各等级降水日和年降水量均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此外,从历年变化趋势看,降水日、小雨
Cressman插值算法口°)是将站点数据插值到格 点上,根据站点与插值点的距离远近确定站点的权 重系数。当站点与插值点重合,权重系数为1;如 果站点位置超出扫描半径,则权重系数为0。即在 有效扫描半径内都可以求一个该站点的权重系数。 最终插值点上的值就是按照站点的贡献大小依次计 算得到。 1.2.3 气候倾向率
第31卷第6期 2019年12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
Vol. 31, No. 6 Dec. , 2019
1974 -2018年曲靖市各等级降水的气候特征 及其与年降水量的关系
苗蓉,成佳丽,田梦琳
(曲靖市气象局,云南曲靖655000)
少趋势,而暴雨日呈一定增加趋势。云南降水量有 明显的区域性特征[12-13],符传博帥)对云南降水量 研究发现,降水量总体变化不大,但年总雨日明显 减少。彭贵芬网也得到类似结论:云南雨日在 减少。
曲靖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降水事件多 发[16-19]O当前未有针对曲靖市不同等级降水的气 候特征的研究,不同等级的降水事件与旱涝之间存 在密切联系「⑼。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曲靖市不同 等级雨日的气候特征与降水量的关系及其典型干旱 年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曲靖市区域降水规律的认 识,有助于区域气候变化的评估和防灾减灾。
中国年降水分布规律
中国年降水分布规律
中国年降水分布规律大致如下:
1. 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来看,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在淮河北—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在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
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其南部边缘的一些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平均年降水量仅 5.9毫米,是中国的“旱极”。
中国东南部有些地区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台湾东部山地可达3000毫米以上,其东北部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000毫米以上,最多的年份为8408毫米,是中国的“雨极”。
2. 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各地区差别很大,大致是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山地的暖湿空气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年降水分布规律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地理资料或咨询地理学家。
西北四省区2018年7月降水预测及实况对比分析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5 No.17 Sept. 2019
西北四省区 2018 年 7 月降水预测及实况对比分析
李春华
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袁甘肃 兰州 730021冤
摘 要院本文对 2018 年西北四省区 7 月降水气候预测考虑的主要因子以及实况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袁经分析袁对 于西北四省区降水偏多的事实预测较好袁但由于受月内四次暴雨过程影响袁对于降水偏多的量级把握不够准确遥 通 过分析 7 月环流形式与水汽条件袁500hPa 高度场为两脊一槽袁槽前对应西北区东部与河套西部袁有利于北方冷空气 南下袁同时有较强的水汽通道直达西北地区袁非常有利于西北区降水偏多曰加之东亚夏季风处于明显偏强态势袁印 度夏季风呈现阶段性偏强袁造成四省区 2018 年 7 月降水偏多遥 结论有助于提高气候预测水平遥 关键词院西北四省区曰气候预测曰海温曰环流特征曰水汽输送 中图分类号院P457.6
副高的持续性进行了分析袁见表 2袁可见 5 月副高面 积尧 强度尧 西伸脊点与 7 月和 8 月均呈明显的正相 关袁与脊线位置相关不显著曰6 月副高面积尧强度尧西 伸脊点与 7 月和 8 月也呈明显的正相关袁脊线位置 6 月与 7 月也相关很好袁与 8 月相关不显著袁说明 6 月 7 月副高持续性很好遥 结合 6 月底副高实况为总 体偏弱尧西伸脊点偏东尧脊线偏北袁从副高持续性分 析袁预测 7 月副高强度尧面积接近常年略偏强袁摒弃 了多个模式比较统一预测副高偏弱的结果袁 实际 7 月副高实况为袁副高偏西尧上中旬异常偏北遥
所用站点资料为西北四省 249 个气象站基本 好的负相关袁即海温偏高袁副高脊线偏西袁反之袁副高
中国西北东部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布及突变特征
中国西北东部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布及突变特征作者:张仲杰陈少勇杨鑫李奇三来源:《农学学报》2017年第10期摘要:为了解西北东部降水变化特征,为应对气候贫困实施扶贫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61-2010年中国西北东部81站降水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相关系数、相对变率、Mann-Kendall等方法,对西北东部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961-2010年来,年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东部边界附近、甘肃岷县一临洮一华家岭、宁夏固原一带,增加区在德令哈一都兰一托勒区域;春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中东部、南部,增加区在青海中东部、西南部;夏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河西走廊西端,增加区在青海中西部、北部、陕西南部;秋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南部、宁夏中南部、甘肃东南部,增加区在青海西北部、甘肃西部;冬季降水量(除个别站点外)均为增加趋势。
季节降水量的相对变率与年的分布类似,高值区在青海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低值区在祁连山区及青海南部、陕西南部。
1961-2010年秋、冬季降水量发生突变,判断可能的突变点分别是1975年、1986年。
关键词:降水趋势;相对变率;突变;西北地区东部0引言中国西北地区东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侧,受季风影响,该区域降水变率较大,且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缺水和干旱始终影响西北东部可持续发展。
众多学者已对西北东部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进行了研究。
许正福分析了青海贵南地区近50年的降水特征。
宋连春等发现在20世纪后期,降水量在西北地区中西部显著增加,而在研究区减少的趋势。
Lian等指出,大气环流、地形、拔海高度、几大地方性气候系统影响中国西北地区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研究区有变干趋势。
Lj等发现,中国西北地区的西部气候有明显的变湿迹象。
Zhao等指出,新疆北部和青海西部降水的变化趋势在上升,而在甘肃东部,陕西南部降水显著减少。
陈冬冬等发现,西北地区不同强度降水都呈减少趋势。
Liu等分析了全球60°S-60°N从1979-2013年为全球变暖期,得出年降水量在中国西部显著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 9(4), 318-327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journal/ccrlhttps:///10.12677/ccrl.2020.94035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Northwest and Southwest China from 1979 to 2018Di Wang, Ruomei Zhong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Received: Jul. 1st, 2020; accepted: Jul. 15th, 2020; published: Jul. 22nd, 2020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over tim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regions of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warming in the past forty years, the data set of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n China from January 1979 to February 2018 was selected-Yangkun Precipitation data compared the trend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northwest (75 - 105˚E, 35 - 50˚N) and southwestern regions (95 - 111˚E,20 - 35˚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In the past 40 years, the spring, summer, autumn,winter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northwestern China showed a large fluctuation growth pattern within 40 years, with the largest fluctuation in summer and the smallest fluctuation in winter; the spring, summer, winter and all. There are fluctuation patterns in each year, the overall growth and decline trend is not obvious, the fluctuation range in summer is the largest, and the fluctuation range in winter is the smallest; in both regions,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s the most and the win-ter precipitation is the least. As far a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s concerned, 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has increased from the center to the sur-roundings. The changes in the Tarim Basin, Qaidam Basin and Qinghai Lake have been more intui-tive in the past 40 years; in rainy areas, th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reduction in Guangxi in the past 40 years are more intuitive, and the shrinkage of the central rain area in Sichuan is more ob-vious.KeywordsNorthwest Region, Southwest Region, Annual Changes, Seasons, Precipitation1979~2018中国西北与西南地区降水变化特征王蒂,钟若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王蒂,钟若嵋收稿日期:2020年7月1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15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22日摘 要为进一步研究我国西北、西南地区在全球变暖影响下,近四十年来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降水的变化情况,选用1979年1月~2018年l2月的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阳坤降水资料对西北(75~105˚E, 35~50˚N)、西南地区(95~111˚E, 20~35˚N)两地区的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论如下:近四十年中国西北地区春、夏、秋、冬以及全年降水量在四十年内都呈现大幅度波动增长模式,夏季波动幅度最大,冬季波动幅度最小;西南地区春、夏、冬以及全年都呈现波动模式,整体增长和下降趋势不明显,夏季波动幅度最大,冬季波动幅度最小;两地区均为夏季降水最多,冬季降水最少,春季、秋季日平均降水与全年区别不大。
就降水空间分布来讲,西北地区降水分布由中心向四周增加,四十年来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以及青海湖等区域变化更为直观;西南地区降水分布从东向西递减,四川中心具有多雨区,近四十年来广西地区降水减少变化更为直观,四川中心雨区的缩小更为明显。
关键词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年变化,季节,降水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大范围的气候异常事件,对事件发生地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经济损失。
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共同存在,但是消极影响受到更多的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
全球变暖,对地球环境和水资的源影响更加明显,气候变化已成为气象科学界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其中降水变化作为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也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西北地区处于内陆,具有较多的沙漠盆地和高原,多种多样的地形导致该地区具有多种气候,降水分布上也有很大区别;而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西南地区,具有多种地形地貌、特殊的因子影响气候,因此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气候特征。
二者地区的降水均对我国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对我国的气候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
因此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降水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特征,对研究我国受全球变暖影响下的气候转变,极端天气等具有深远意义,以便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大强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导致的财产损失。
我国已经在西北地区降水量不同尺度发展趋势上获得一定成就,同时在其降水量与其他相关因子的相互关系研究也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 [2] [3] [4] [5]。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江河水位上涨以及湖水的加深是由于蒸发量的上升小于降水量的上升。
而在气候类型上,我国西北地区也越来越向暖湿方向上发展[6]。
科学家根据我国北疆地区的降水时间分布形势,研究发现该地在1961~1997年间降水是以增长的方式发展的[7]。
同时,还有专家根据我国天山西部的山带近些年囤积雪的数量发现,该地区的积雪数量的上涨与冷季(11~3月)降水量呈现上升趋势有较紧密的联系[8]。
且根据研究可以了解到,西北地区由王蒂,钟若嵋暖干型气候向暖湿气候的转变趋势或者降水量的增多的发展模式存在着区域差异。
而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变化机理不同于主要受东亚季风影响的中国东部地区的机制。
通过分析处理1951~1995年西南地区76个站点的资料发现,该地区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年降水正趋势要低于负趋势,局部地区的差异很大;而冬季则与之相反[9];1951~1999年对于西南地区中的四川东部、西部以及贵州夏季降水发展变化形式不明显。
而中心盆地和云南等地具有明显的变干趋势[10];1961~2000年西南地区在川西高原、云南中部以北的区域年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增大变化,四川盆地、贵州及云南南部则在慢慢减少[11];从近四十年西南地区年降水的区域分布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其空间变化复杂。
川西高原降水量成上升形式,不包括重庆,东部地区与之相反,年降水逐渐减少[12];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存在15a左右的主周期及准2年的周期变化[13];通过对西南地区冬季气候特征的研究,得出在1980s以前降水偏少,1980s前期偏多、后期偏少,1990s以来明显偏多[14];西南地区近50a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2009年秋季降水异常偏少是热力和动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热力影响更为显著[15];我国科学家利用第四次IPCC评估报告提供的气候系统模式结果,预估分析了不同情景下西南地区21世纪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气候总体呈显著变暖、变湿的趋势,其中降水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纬向分布特征[16]。
鉴于降水对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气候和环境影响非常重要,通过对近40年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统计降水过程并了解降水分布形势,是掌握此类事件规律、进行准确预报、预测和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
通过不同气候特征区域的降水变化趋势,然后探讨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我国研究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在全球变暖下的影响提供材料。
2. 研究所用数据资料和研究方法2.1. 研究资料研究资料来自中国气象强迫数据集中降水数据。
其空间分辨率为0.1˚,时间分辨率为3小时。
该数据集可用于水文建模,地表建模,土地数据同化和其他地面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