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腹直肌联合直肠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徒手腹直肌联合直肠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11-08T14:37:57.2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作者:郭佳韦汶伽梁辉贤素芬[导读] 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评估便秘症状改善程度。结果:2个月后观察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各问题评分及便秘症状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在徒手直肠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腹直肌训练能够更好促进直肠排便功能的恢复,降低便秘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郭佳韦汶伽梁辉贤素芬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南宁 530000)【摘要】目的探讨腹直肌联合直肠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5月入住我院康复科脊髓损伤并符合入组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徒手直肠功能训练,观察组行腹直肌联合直肠功能训练,观察干预前、干预第10天、第20天三个时间点,应用“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评估便秘症状改善程度。结果:2个月后观察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各问题评分及便秘症状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在徒手直肠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腹直肌训练能够更好促进直肠排便功能的恢复,降低便秘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关键词】脊髓损伤便秘腹直肌训练腹直肌训练便秘症状评分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各种不同伤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障碍[1-2]。当肠道失去中枢控制时,其内在神经系统调节肠道运动、分泌及血流调节的作用就受到损害。肠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后的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很高[3]。当肠道失去中枢控制时,其内在神经系统调节肠道运动、分泌及血流调节的作用就受到损害,同时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缺乏运动,结肠蠕动运动低下,致使肠内容物长时间堆积在结肠,远侧结肠通过吸收水分,使肠内容物变为固体,更不利于到达直肠,就会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干硬等神经源性肠道的症状[4-5]。我科脊髓损伤患者在徒手直肠功能训练的基础伤行腹直肌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5月入住我院康复科脊髓损伤患者。入组标准:①诊断符合美国脊柱损伤学会2011年诊断标准[6];②排便频率大于3d或排便困难;③能配合完成直肠功能训练;(4)年龄12-60周岁。排除标准:①神志不清或无法配合;②伴有重要脏器及下消化道出血;③合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4)腰、背部及骶尾部皮肤受损;(5)有痔疮或肛裂;(6)脊髓损伤发病前原有胃肠道系统疾病。本研究共入选脊髓损伤患者60例,男43,女17例,年龄31-4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s);[n(%)]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徒手直肠功能训练,观察组行腹直肌联合直肠功能训练。

1.2.1对照组本组病例制定饮水计划,常规肠道护理,以及每日徒手直肠功能训练:①评估患者腹部情况询问患者的神经受损的病史,发病前的肠道功能;②腹式呼吸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③腹部按摩术患者平卧硬板床,操作者站于患者右侧,以手掌按结肠走向公转加自转顺时针按揉10次;④直腿抬高单腿抬高至45度角,坚持5秒,左右交替每边各10次;⑤桥式运动患者平卧,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双腿屈曲,伸髋抬臀,坚持5秒,15-20次;⑥提捏脊柱患者要侧卧在床上,操作者沿脊柱由下到上进行提捏2次;⑦夹臀运动操作者两手放在病人臀部,感受其力量,患者夹5秒后放松,5-10秒后继续;⑧肛门牵张技术操作者戴手套,单手大拇指向脊柱方向牵拉肛门10-15次;⑨手指直肠刺激法润滑食指,插入2-3厘米并顺时针按摩30-60s,必要时抠出大便;⑩模拟排便[7-8]。

1.2.2观察组本组病例制定饮水计划,行常规肠道护理,并行徒手腹直肌联合直肠训练功能运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腹直肌训练。腹直肌训练:操作者在患者呼气末以掌根按压其腹直肌,至吸气末1/2-1/3止,帮助患者增强腹肌收缩和舒张,促进肠蠕动,协助粪便下。

1.2.3两组患者经直肠功能训练后,如果仍然出现排便障碍,耗时30分钟以上,会使用药物协助排便。

1.3 评价患者治疗效果。使用“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进行排便困难评分,具体内容包括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频率、腹胀;0分:无困难;1分:排便费力,须用力才能排出;2分:粪便呈团块或硬结,非常用力才能勉强排出;3分:排便不尽感,或排便时肛门阻塞感或肛门直肠梗阻;4分:排便须用手法协助,如按摩肛周甚至用手抠;2分以上定义为排便困难;该问卷是2005年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分会肛肠外科组编制[9]。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直肠功能训练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表2 患者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评分( ±s,分)

3讨论

便秘是脊髓损伤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脊髓损伤后患者因神经通路完整性受到破坏导致肠蠕动、肛门反射、排便协调性改变,同时脊髓损伤患者大多卧床,缺乏运动,结肠蠕动运动低下,致使肠内容物长时间堆积在结肠,远侧结肠通过吸收水分,使肠内容物变为固体,更不利于到达直肠,进而引起便秘发生[10-12]。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便秘后将引起患者腹压升高,并影响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影响腹腔脏器功能,并导致患者肛管损伤,诱发多种肛周疾病;便秘会影响患者胃肠道功能,影响机体营养代谢过程,继而影响患者康复状况;且排便费力还会影响机体血液循环,引起脑血管、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安全隐患较大;此外,便秘还对患者身心均造成一定损伤,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13-14]。及早改善患者便秘状况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途径。

在排便过程中通过膈肌下降,腹直肌收缩,腹内压升高,肛提肌群收缩,排出大便。腹直肌是脊髓损伤患者经常受累的肌肉,在排便过程中起直接作用,我们运用徒手腹直肌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机械性刺激结肠或直肠可诱发脊髓排便反射,帮助直肠功能重建[15]。我们选择一组近期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对他们进行“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调查,数据证明徒手腹直肌联合直肠功能训练的便秘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单纯直肠功能训练。徒手腹直肌联合直肠功能训练可更好的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排便功能,重建患者直肠功能,从而避免患者排便障碍引发的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同时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燕崧,梁丽红,张民勤,等.中药穴位离子导入联合直肠指力刺激对预防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院,2015,13(3):84-85.

[2]王成秀,周建瑞,袁野,等.综合干预联合振动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3):73-75.

[3]Han TR,Kim JH,Kwon BS.Chronic gasthrointestinal problems and bowe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spinal Cord,1998,36(7):485-490.

[4]黄露.排便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直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24(4):22-24.

[5]伍素菊.相关护理干预改善中重度脑外伤患者便秘症状评分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74-75.

[6]美国记住损伤协会,国际脊髓学会,李建军,王方永等,译.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11年修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0):963-978

[7]吴猛,李雄锋,吴玮,等.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2):1081-1084.

[8]蒋丽萍,李燕飞,廖明珍,等.综合直肠功能训练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功能障碍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6,38(6):644-645.

[9]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4):355-356

[10]朱世琼、唐芳.电针联合综合直肠功能训练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直肠功能重建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2):142-143

[11]胡可慧,常有军,杨廷彦,等.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6,31(6):450-452.

[12]覃燕平,唐娟,李飘环,等.专责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7(10):192-194.

[13]黄碧.个体化分阶段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11):121-122.

[14]郑碧珠.艾灸结合综合护理治疗脊髓损伤便秘患者3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2):30-31.

[15]宋成超,王玉玞,闫景龙,等.脊髓损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机制[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4):306-3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