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世界的物质性最新ppt课件
![世界的物质性最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ec990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9.png)
28
1、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是物质的(原因)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
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 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25
结论: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
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
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辩证
主要讲物质、意识及其关系
辩 证
唯物论
包括第四、五课的主要内容
马 克 思 主
唯 物
唯物
主 辩证法
义
回答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主要讲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包括第七、八、九、十课的主要内容 主要讲实践、认识、真理
义
认识论
哲
包括第六课的主要内容
学历
史 社会历史观(第十一课)
自然界:山川、河流、 树木、原子、磁场、 光……
人类社会:战争、和 平、生产、消费、阶 级、国家、政党……
共性:客观实在性
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和本质
4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P29
①物质的客观性:指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 是否认识,它都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要求我们? 2.方法论:(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 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1、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是物质的(原因)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
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 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25
结论: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
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
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辩证
主要讲物质、意识及其关系
辩 证
唯物论
包括第四、五课的主要内容
马 克 思 主
唯 物
唯物
主 辩证法
义
回答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主要讲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包括第七、八、九、十课的主要内容 主要讲实践、认识、真理
义
认识论
哲
包括第六课的主要内容
学历
史 社会历史观(第十一课)
自然界:山川、河流、 树木、原子、磁场、 光……
人类社会:战争、和 平、生产、消费、阶 级、国家、政党……
共性:客观实在性
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和本质
4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P29
①物质的客观性:指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 是否认识,它都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要求我们? 2.方法论:(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 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ppt课件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ae07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5.png)
定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兼顾主次 坚持重点论:抓住重点
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坚持两点之中有重点,反对“一点论” 和“均衡论”。
矛盾普遍性与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 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是有条件 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 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 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中介
主体 人
以一定目的
客体 自然、社会、精神
本质力量
满足主体需要 实现主体目的
实践结果 客体(主体)发生改变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的特点
物质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 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康
践德
实践是实现人的意志
观的 自由和自主的主观精神活
动。
实费
践希 观特
的
实践是人的自我意 识创立并认识自己对象 的活动。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兼顾主次 坚持重点论:抓住重点
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坚持两点之中有重点,反对“一点论” 和“均衡论”。
矛盾普遍性与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 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是有条件 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 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 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中介
主体 人
以一定目的
客体 自然、社会、精神
本质力量
满足主体需要 实现主体目的
实践结果 客体(主体)发生改变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的特点
物质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 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康
践德
实践是实现人的意志
观的 自由和自主的主观精神活
动。
实费
践希 观特
的
实践是人的自我意 识创立并认识自己对象 的活动。
世界的物质性(共20张PPT)使用课件资料
![世界的物质性(共20张PPT)使用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009153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3.png)
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
课堂即时反响
例:掩耳盗铃的行为,否认( )
A、事物是客观存在 B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行分的 C、 物质现象的可知性 D、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思考: 桌子是不是哲学上说的物质? 答案:不准确,桌子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属于物质范 畴,是一种物质现象。
〔2〕“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 ,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他人的思想我们只能说是“客观存在”的,
而不能说是“客观实在”。否则就混淆了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 其次性的界限。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精神、意识
走出误区
1. “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 。 “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
留意:物质概念是任何唯物主义哲学的最 根本的范畴,是建筑全部体系的基石。
说一说
人类消失后,制造了很多自然界原来没有 的东西,例如转基因食品、高速大路、铁路、 桥梁、码头……
有人产生疑问,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中原来没有 的东西,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请谈 谈你的观点。
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进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 转移。
人们利用自然物
利
用
人们改造自然物
地
热
地热阳建立能的汽玻璃车温室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的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是物质世 界进展到肯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人
现代人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打算性的作用.
制造了人的生理构造,形 成了手脚分工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 局部〕
课堂即时反响
例:掩耳盗铃的行为,否认( )
A、事物是客观存在 B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行分的 C、 物质现象的可知性 D、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思考: 桌子是不是哲学上说的物质? 答案:不准确,桌子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属于物质范 畴,是一种物质现象。
〔2〕“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 ,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他人的思想我们只能说是“客观存在”的,
而不能说是“客观实在”。否则就混淆了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 其次性的界限。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精神、意识
走出误区
1. “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 。 “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
留意:物质概念是任何唯物主义哲学的最 根本的范畴,是建筑全部体系的基石。
说一说
人类消失后,制造了很多自然界原来没有 的东西,例如转基因食品、高速大路、铁路、 桥梁、码头……
有人产生疑问,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中原来没有 的东西,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请谈 谈你的观点。
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进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 转移。
人们利用自然物
利
用
人们改造自然物
地
热
地热阳建立能的汽玻璃车温室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的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是物质世 界进展到肯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人
现代人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打算性的作用.
制造了人的生理构造,形 成了手脚分工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 局部〕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共31张PPT)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c01db5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d.png)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动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 量的变化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 就没有人类社会。
1、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
2、构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
最近,我们在《物理》上学习了“电荷”的相关知识,电荷 和我们所知道的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这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的东西,是否属于物质范畴?
结论1:物质不等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我们说电荷、磁场、紫外线等属于物质的范畴,但是能不 能说它们就是物质呢?为什么?
结论2:物质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抽象 、一般、共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 具有物质性
①产生: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②本质: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基本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3、人是社的会意的识产物,它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பைடு நூலகம்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宇宙大爆炸和人类出现》
二、世界的物质性
思考:你知道几种关 于世界起源的说法? 这些观点科学、合理 吗?为什么?
上帝创世 盘古开天
《宇宙大爆炸和人类出现》
粗心的上帝
万能的上帝
一位著名的牧师做完祝
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物 质的性质有很多,强可知性、无限性,唯一特性只有客
2.1世界的物质性公开课课件
![2.1世界的物质性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ea954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a.png)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从意识的内容看)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 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客观 存在
生活 实践
人脑
加工 改造
意识
原材料
加工厂
产品
注:1.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源泉。
二、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观】
1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 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 观物质性。(P19)
3 意识世界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①②③(P19-P21)
议题二: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P20思考: 1、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是否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2、智能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拥有自主的意识吗?
(2)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人脑≠大脑,当然更≠电脑)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第二课) 唯物辩证法(第三课) 认识论/实践观(第四课)
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第五六课)
议题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什么?
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P18阅读与思考: 1、如何评价把水、火、原子等看作世界的本原的观点? 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 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 有什么共性?这一共性是如何得出的?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精选全文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0e50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5.png)
目的 追求生活的幸福 幸福的生活
前 提
自然
我们是谁? 人是什么?
社会
5
斯多亚学派的鼻祖第奥根尼(犬儒学派)就 认为自然的就是幸福,因为他们认为人是自然的 一部分,遵循自然就是幸福。
他们认为真正的幸 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的 环境的优越之上,如 丰裕的物质,强大的 政治力量和健壮的身 体。故每个人都可获 得幸福,并且不会失 去它。
+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 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 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3
44
+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45
+ 什么是运动?
21
+ 就是世界处于什么状态、世界究竟“怎么 样”的问题。
+ 世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 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 + 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哲学上
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2
辩证法
是主张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 界观方法论,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
是主张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的 世界观方法论,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 点看问题。
58
+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
活动。
59
60
61
62
+ 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 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世界的物质性》公开课课件 共38页40页PPT
![《世界的物质性》公开课课件 共38页4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d493328b804d2b160a4ec095.png)
EN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世界的物质性》公开课课件 共38页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世界的物质性(共20张)使用课件
![+世界的物质性(共20张)使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c737c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a.png)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有机物与无机物
有机物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通常是含有氢、氧、氮等元素的复杂化合物,如糖、蛋白 质、脂肪等。有机物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无机物
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水、盐、硫化物等。无机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人 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01
物质的结构
分子结构
01
分子由原子组成,通过 化学键连接在一起。
03
物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需要遵循科学伦理,尊重实验动物的权益 ,保护环境,确保科学研究的可持续性。
04
物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物质和新的应用领域, 开拓科学研究的疆界。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 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世界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物质决定意识的产生、发展;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0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
物质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稳定性
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其结构和性质不变的能力,如金属的稳定性较强,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有机物与无机物
有机物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通常是含有氢、氧、氮等元素的复杂化合物,如糖、蛋白 质、脂肪等。有机物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无机物
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水、盐、硫化物等。无机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人 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01
物质的结构
分子结构
01
分子由原子组成,通过 化学键连接在一起。
03
物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需要遵循科学伦理,尊重实验动物的权益 ,保护环境,确保科学研究的可持续性。
04
物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物质和新的应用领域, 开拓科学研究的疆界。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 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世界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物质决定意识的产生、发展;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0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
物质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稳定性
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其结构和性质不变的能力,如金属的稳定性较强,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53fc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7.png)
时间无限
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 终,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 点。
运动变化无限
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无 限的,不断产生新的形态 和变化。
物质世界的运动性
绝对运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不存在静止不变的状态 。
相对静止
在物质世界的运动中,事 物之间会呈现出相对静止 的状态。
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物质世界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没有绝对的静止,也没有 纯粹的运动。
04 物质与能量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 一种形式。
能量守恒的意义
揭示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在能源利用、工程设计、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1 2
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关系
物质具有能量,能量可以转换为物质,两者之间 存在相互转换的关系。
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的存在形式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 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 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 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
事物的发展。
物质世界的性质
02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01
统一于物质
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尽管形态各异,但它们都统一于物 质这一共同本原。
02
统一于运动
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变化都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处于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
03
统一于无限
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没有固定不变的界 限和终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宇宙或者地球起源的说法有很多,同学 们听说过的有哪些呢?
上帝创世说
《圣经》上说,上帝 是造物主。上帝第一天 造出了白天和黑夜,第 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 第三天造出了各种各样 植物,第四天造出了日 月星辰,第五天造出了 水中的各种动物,第六 天造出了地上的各种生 物和人。天地万物都造 齐了,第七天就被定为 休息日。
自然界:……
共性: 客观实在性
(物质性)
人类社会:……
二、什么是物质
(物质具有客观性)
与唯心主义 划清了界限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物质具有可知性)
• • 物质的唯 一特性 物质和意 识的唯一 区别
与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限
水
果
共性:含果
酸,糖类, 多汁,味甜
个性 水果的具体形态
盘古开天辟地
9
(1)你认为世界是神灵所创造的吗?
(2)这些说法与视频中的宇宙生成说有什 么区别?
10
一、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 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 例如转基因食品、宇宙飞船、楼房建筑等…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世界的物质性
安徽省肥西农兴中学 李刚
播放视频: 《“悟空”发布首批成果,疑似暗物质踪迹》
(1)看了该视频有怎样的感想? (2)我国探测暗物质粒子的目的是什么?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兹威基第一个 发现,宇宙中可见物质远远不足以把宇宙连成一片,如果不 是存在一种神秘而不可见的物质,星系早就分崩离析。科学 家把这种看不见的神秘物质称为“暗物质”。 它无处不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暗物质给人们的观 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和突破。科学家希望通过解开暗物质之 谜,最终了解宇宙的起源。 为了更多地去探索宇宙,科学家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 其实不仅仅是科学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养成主动探索世界 和追求真理的好习惯。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首先得从探究世界的本质开始,只有认识了世界的本质,才能 真正做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雾霾掩映下的合肥
有人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 的,没有疑义;但却认为人类社会是人有
意识的活动,是主观的,完全由人的意识
控制。你认为呢?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思考: 猿人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是什么起 了决定性的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者 生产力 生 产 方 式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关系
客观的
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和关系
产品分配方式
客 观 的
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只能 选择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能滞后或超越当时的生 产力水平。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 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的自然
地 理 环 境
条件,是大自然中与人类社 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
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气候、
土壤、山脉、河流等,它是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 必要的条件,但不是社会发 展的决定因素。
人口因素
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 构成、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 规律,等等。人口是社会生活 的主体。人口因素是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之一,它在社会发 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想考 北京大 学
意识产生 的条件
客观世界
人脑:人身体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 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真正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带领学生回顾刚才所列举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能否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角度进行分类?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物质是共性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个性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
只是存在于千差万别 的物质具体形态中唯 一的共同的特性。是 抽象的,永恒的、不 生不灭的。
我们在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 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可以 性,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否则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雨后的农兴中学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 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 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 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 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 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
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 原的,物 质决定意 识。
物质和意识 谁是本原
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 原的,意 识决定物 质。
究竟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物质”?请列举 身边具体的物质形态都有哪些?生活中具体的 物质形态是不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呢?
包括地球在内的宇宙都是从星云开始,经过几 亿年的时间才慢慢形成的,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在现 代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世界起源的一个理解,但是 关于宇宙或者地球的来源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津津 乐道的一个话题。
2015年12月2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人
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规定,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 个子女,生二孩可以延长产假假期,三胎超生仍要罚款,社会抚养
费规定没变。该草案一旦通过,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肥猪赛大象,只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头,足够吃半年。
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实行的人民 公社化运动,追求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 搞"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脱离了当时实际, 造成严重的恶果。 人们如果一定要凭主观愿望去选择生 产关系,只能以失败告终。
创造了人的生 理结构,形成 了手脚分工
劳 动
使猿脑变成了 人脑,形成了 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 联系,形成了社 会关系
从古猿到人的进 化中脑量的变化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 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