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额传统的技术测定法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合理划分工序组成部分 (1)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要分开 (2)机动时间和手动时间与机手并动时间要分开 (3)独占性时间与共占性时间要分开 5、正确确定定时点 定时点:即前一个操作结束,后一个操作开始的分界点。 6、确定观测次数(表7-3测时次数和稳定系数标准标)
也可按下面公式确定观测次数。 7、准备好测时用的专用表格和工具
为1.7min,7个操作或操作组的时间消耗分别为0.15、 0.05、0.08、0.09、1.05、0.20、0.07min,查表7-3 可知7个操作或操作组的必要测定次数分别为20、25、 25、25、16、20、25。为了保证测时数据质量,测 时次数应以最大的观测次数为基础确定,为了保证一
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工序作业时间及其构成要 素时间。
二、测时的作用
1、测时的目的是对整个工作日中占很大比重的作业 时间,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为制定工 时定额或编制劳动定额标准,提供数据资料。
2、通过测时能够总结和推广先进工人的操作方法和 经验,帮助后进工人改进操作方法,是操作方法 合理化,不断减轻工人的体力消耗和劳动强度。
时间类别 报告期产品定 预计压缩率 执行期产品
额时间实际数 (%)
定额时间预
(h/件)
计数(h/件)
基本时间 辅助时间 宽放时间 合计
9.0 0.6 0.4 10.0
35
5.85
15
0.51
40
0.24
34
6.6
第二节 测时
一、测时的定义
测时——全称为时间测定,是以工序为对象, 按操作顺序实地考察和测定作业时间的方 法。
次数
n
n
n
n
式中:N代表应观测次数 n1代表先预测的次数 Xi代表各预测值 将表中的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计算 N=24.6次
当要求的观测误差不超过±10%时,应按公式 (2)计算观测次数。
2

n
n

20 n xi2 ( xi )2
N



i 1
i 1

n
xi

1、选择测时写实对象 找到中等操作者 2、进行测时和写实 作业时间:测量足够次数 宽放时间:进行足够次数的写实 3、确定作业时间和时间规范或形成各类时间
的压缩率 4、制定劳动定额
实例
B厂刨削平板,选择中等操作者,通过测时和写实取
得了报告期的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和宽放时间的绝
对数值及其压缩率如下表
(三)按测时对象分布状况不同分类(普测、 抽测)
(四)按测时观测方法的不同分类 1、连续测时法 2、反复测时法
3、循环测时法 4、整体测时法 四、测时的方法和步骤 (一)做好测时前的准备工作 1、正确选择测时对象的所有者 为了总结经验,选择先进者。 为了发现问题,选择后进者 为了制定定额,选择中等水平操作者 2、向测时对象讲清测时的目的 3、详细了解测时对象和工作地的生产技术组织状况
第一节 传统技术测定法概述
一、传统技术测定法的定义 传统的技术测定法:测时和写实 改进的技术测定法:效率评定和抽样推断
二、传统技术测定法原理 (一)选中等水平的操作者进行现场测定
(二)用测时和写实分别确定作业时间和时 间规范
(三)对实际操作进行改进以降低时间消耗
三、传统技术测定法的方法、步骤和实例
3、确定工序作业时间标准或总结经验、 寻找问题
测时的实例
1、采用连续测时法进行测定
定额员通过测时帮助白杨寻找作业时间消耗过长的 原因。
关于白杨本人的情况以及他操纵的设备、工作对象、 工作自组织状况,经调查后填入《测时生产技术 组织条件表》见表7-4
在测时前,交谈了解白杨生产时的操作情况。选定 观测位置(见表7-4)根据初步观测结果,将该工 序划分为7个操作或操作组,并将操作顺序、名称、 定时点、标准稳定系数等填入表7-5的有关栏内。 有初步观测结果可知,该工序时间消耗大约
再次,计算每一操作或操作组的平均延续时间,合计 所有操作或操作组的平均作业时间。白杨的实际平均 作业时间为1.69min,比定额作业时间1.5min多 0.19miin.
为了更好地帮助白杨寻找操作上的差距,定额员对生产 技术组织条件与白杨相似但完成劳动定额较好的(中 等水平操作者)郝虹进行测时,测定结果表7-6
次成功——剔除异常数据后有足够的观测数据,可定 为30次。并且两人商定测时应按现行的操作顺序进行, 不要随意改变,否则无法进行测时。
观测时使用双真秒表。
观测结束后,算出每个操作或操作组的延续时间并记 于时间测定表中延续时间行。
首先剔除异常值
其次,计算每个操作或操作组时间数列的实际稳定稀 疏,即最大至于最小值的比率,如表7-5的实际稳定 系数栏的数据
将郝虹的工时测定资料与白杨的工时测定资料一起交于 白杨分析后,白杨找到了差距,工序作业时间马上便 达到了定额水平。
测时记录表
序 工序组 定时点 理论
号 成部分 (特征) 测定
名称
次数
1 装卡盘 手离 20
扳手
2 开车 刀触 25
工件
3 车端面 切削 25
停止
4 退刀 刀触 25
工件
例2、对某操作一观测10次,其结果如下表,在保证 95%的可靠性的情况下,应观测次数,可按下列两公 式计算。
n 1 2 3 4 5 6 7 8 9 10 75687676 67
xi
合计 65
xi² 49 25 36 64 49 36 49 36 36 49按下式计算观测

i 1

=6.2(次)
上述计算表明,当测定误差要求不超过±5%时,应再 补测15次(25—10);当测定误差要求不超过 ±10%时,无需再补测。
(二)进行观测
(三)整理和分析测时资料
1、检查核定测时记录 2、计算稳定系数=最大值/最小值 该系数总是大于1的,越接近于1,说明
所测得的数值的波动越小,越可靠。
3、可用于研究工人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帮助工人 完成和超额完成现行定额,逐步降低工时消耗。
4、可用于分析、研究多机床看管和流水线的节拍, 合理确定各工位的劳动量,以便改善劳动组织, 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测时的种类
(一)按测时的组织形式不同分类(单人或 单机测时,工组或机组测时)
(二)按测时对象的作用性质不同分类(操 作者测时,设备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