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德育融入陶艺教学,建构新型德育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德育融入陶艺教学,建构新型德育模式
我们发现把德育融入陶艺教学中,能够以陶怡情,通过陶艺教学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并由此建立起系统化的、具有前瞻性的德育工作体系。
一、从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论证,陶艺是德育的最佳载体
陶艺文化博大精深,它融科学、技术、艺术为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形象生动地接触人类文明,使知识情感得到拓展,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陶艺》中说:“对少儿来说,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了”,孩子们无目地的探索,把儿童的智能推到了极限。
陶艺教育也是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创新教育与师生互动协作的动手能力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所以说,泥土的魅力就是这么大,在它面前,所有人都回归到了童年;在它面前,每个人都会感觉到快乐!因此陶艺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美术老师常说,两节连堂的陶艺课结束了,可学生还是回味无穷,把玩着自己的作品久久不肯离去。
陶艺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德育有异曲同工之妙。
陶艺教育的最大魅力是能让人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回归自然,潜意识的迫切与渴望得到了满足和释放。
在陶艺活动
中,学生不仅感受到美,更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
不停地动脑,不间断地动手,手脑并用全身心投入,这样的美感体验是无与伦比的,这样的美感教育是直指人心的。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道德)教育不应只是口头的说教,而应让儿童有更多的切身体验。
学生在陶艺创作的过程中,从课前的碎泥、和泥、制泥板,到课堂上的构思、设计、捏造、塑形,再到后期加工和创意说明;从个人操作到小组合作;从个人喜好到集体欣赏与评价,每个环节和步骤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耐心和细心,提高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陶艺在陶冶学生性情、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更仔细地观察和思考,可以说陶艺课是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与德育有异曲同工之妙。
陶艺是我校的特色项目,陶艺课纳入课程体系,可充分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我校有多年美术特色的文化沉淀,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以美育人”办学思路的指导下,已形成“以陶怡情”的办学特色。
我们开发了陶艺校本教材,把陶艺课纳入校本课程体系,每周两节的陶艺课正式编入日常课表,该课程已被认定为海珠区中小学特色项目,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有专项经费支持。
我们拥有完善的陶艺制作室、展览室并配置了0.3立方的智能电窑和炼泥机,孩子们非常珍惜每次陶艺创作和交流的机会,积极参与
每项陶艺主题活动,并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可以说,陶艺课堂充分地拓展了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二、寓德于陶,两者相得益彰,风景这边独好
1. 环境教育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环境教育主题,例如保护地球,爱护动物,建设生态家园、美丽海珠等。
在陶艺课上,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变废为宝”的可能性,制作各种陶艺小摆设。
在我校传统主题活动“4・22地球日”中,我们的陶艺作品也是展示学校风貌的一大亮点。
2. 正能量教育
我们把“学雷锋,树新风”等传统主题德育活动,迁移到陶艺创作活动,指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活雷锋、好老师,然后通过陶艺创作把人物最动人的一个瞬间记录下来。
作品主要呈现为典型人物形象,或者场景再现。
3.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陶艺课上引导学生一边感受手中的泥巴如何成形,一边感悟陶泥质朴、经得起烈火锤炼的品质,感悟炼泥为器需要细心和耐心,再由此联想到自身的成长。
创作的形式从个体独创,到与人合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会到要取得成功需要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集思广益。
这个过程正是学生从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到创造美的心路历程。
4. 行为规范教育
交友、法制、安全等教育是常规的行为规范教育,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陶艺课程引发学生的关注并且自发地改善。
先利用班会课展示不良行为的片段或者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然后美术老师指导学生制作倡导文明安全行为的陶艺告示牌。
5. 理想教育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梦想砖的创作活动,不设定任何要求和目标,完全由学生自行创作,成果让我们非常惊喜。
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对人生和前途的思考融入到梦想砖的创作中,有的学生甚至懂得小组合作,用梦想砖拼出一个大的主题。
这一大批承载学生梦想的装饰陶砖,经过烧制及最后的上釉,将成为我们学校的一面梦想墙,也是我校特色德育的一大标志。
责任编辑邱丽。